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淮上渔者赏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9    阅读:

《古诗词赏析》
淮上渔者赏析 第一篇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①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4分)

淮上渔者

(唐)郑谷

①②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③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②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5.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题。

(一) 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 诗中“ ▲ ”、“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7.诗词品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答: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3分)

①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1).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9.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10.

晚春江晴寄友人

{淮上渔者赏析}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

的 。(3分)

11.

田园乐

(唐)王维

①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②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1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淮上渔者赏析}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13.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7~8小题。(5分){淮上渔者赏析}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淮上渔者赏析}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1).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 ▲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 ▲

16. 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下 题。(6 分)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①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②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1 分)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4分)

①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②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① 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1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淮上渔者赏析}

20. 社日 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古诗词赏析》
淮上渔者赏析 第二篇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①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4分)

淮上渔者

(唐)郑谷

①②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③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②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5.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题。

(一) 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 诗中“ ▲ ”、“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淮上渔者赏析}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7.诗词品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答: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3分)

①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1).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9.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10.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

的 。(3分)

11.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1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13.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7~8小题。(5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1).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淮上渔者赏析}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 ▲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 ▲

16. 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下 题。(6 分)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①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②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1 分)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4分)

①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②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① 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淮上渔者赏析}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1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社日 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淮上渔者赏析}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答案

1.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2. (1).逐 移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诗词赏析》
淮上渔者赏析 第三篇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1.(2011·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

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

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答案】

一、(4分)

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

水池岸边。(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

情扣分)

2.(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

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

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2.(2011·大连市){淮上渔者赏析}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淮上渔者赏析}

15.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三)15.(2分)“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

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1分)。{淮上渔者赏析}

3.(2011·德州市)

(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8、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

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10.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4.(2011·东营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题。

(一)(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7.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

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

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

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

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1·佛山市)

5.(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淮上渔者赏析}

3.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4、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6.(2011·湖州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 。(2分)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一)(4分)

15.(共2分,各1分)逐 移

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7. (2011·济宁市)

(一)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3分)

(一)6.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怀乡、思友(3分)

8.(2011·江西省)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二)(4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

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9.(2011·金华市)(2011·衢州市)(2011·丽水市)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㈠(4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

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评分标准:第18题2分,意思对即可。 第19题2分,答出“烘托”的意思即可。

10.(2011·兰州市)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_送柴侍御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淮上渔者赏析 第四篇

<送柴侍御>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前言]
<送柴侍御>是盛唐时期,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送柴侍御阅读答案_送柴侍御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流水和波浪感觉不到离别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冈流淌。诗人说:马上就要离开你了,在这送别之际,我却不觉得悲伤。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的前方。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送柴侍御阅读答案_送柴侍御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翻译]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赏析]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江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美女喝酒打油诗

下一篇: 关于爱情诗词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