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现代意境诗歌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3    阅读:

现代意境诗歌 篇一:《现代诗歌意境美鉴赏技巧》

现代诗歌意境美鉴赏技巧

诗歌意境美是鉴赏的重难点。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形成诗歌鉴赏意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特总结了以下几种鉴赏技巧。

技巧一:物象、色彩、感情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的特点是用形象来揭示抽象,诗歌创作也不例外,从物象入手感受图画美是进入意境的一条捷径。

如《沁园春.长沙》就可这样进入:

物象 色彩 景象特点 感情

(万)山 红(遍)

(层)林 (尽)染 高兴

(漫)江 碧透欣欣向荣 愉快

(百)舸 争流生机勃勃 赞美

鹰 去

鱼 翔

其中“景象特点”把几个物象及色彩组织起来以后的感受,“感情”要依据“色彩”的明暗(若色彩为“红”“绿”“蓝”则为明,“黑、灰、黄”则为暗)积极、消极(积极为向上、乐观,消极为颓废,压抑)来决定其是乐景还是哀景,进而确定感情是愉快还是悲哀。这样顺藤摸瓜,必能揣摩出诗意。

技巧二:作者.背景.象征

现代诗歌中象征手法使用频率极高,只有从作者和背景入手,才能准确把握象征义,领会深刻美。

《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就要调动大脑中积累的有关闻一多的知识,就要查阅闻一多的有关资料。我们学过《最后一次讲演》知道闻一多是一位嫉恶如仇的民主战士,他临危不惧,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还知道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九七年香港回归时流行歌曲《七子之歌》的歌词就是闻一多创作的。调动了以上知识点,我们就会猜想《死水》可能与国家有关。然后我们再查背景,知道这一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中国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由此就可以大胆推断,作者绝不会对某一臭水沟感兴趣,肯定有其象征意义,到底象征什么呢?应该是“黑暗的旧中国”。

掌握了这一分析方法,在诗歌欣赏活动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结合背景与作者身份就会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就会想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会想到“勇敢,拼搏,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这样就会使诗歌意境扩大,领会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技巧三:习惯.暗示.诗眼

中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文人有自己的表达习惯,从古自今一脉相承。在学习中一定要不断积累、熟悉文人的表达习惯,就能快速进入诗歌意境。

《再别康桥》选取了“金柳”,《错误》中选取了“柳絮”,这些意象都与表达习惯有关。因为“柳”与“留”为谐音,常常借“柳”来表达留别之意,惜别之情。如古诗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霖霖”,“杨柳岸,晓风残日”“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与留恋,惜别之情有关。文人常用“夕阳”表达凄凉,落寞之情,“落叶”表达悲伤之情,“鹧鸪”表达思念之情等,要经常积累,形成联系。

若某一情思无表达习惯,诗人就会给某意象赋予一定的意思,用暗示的方法使读者领会。

如《赞美》一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广袤无垠的景象,下边紧跟一句是“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土地上”,这就暗示这辽阔土地是指中华民族的生存区域。诗中的“我”到底是谁呢?很难把握,不过联系“为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等诗句,就会感觉到“我”既与这个民族一起经受苦难,又像太阳一样一直看着这个民族在痛苦中挣扎、觉醒、奋起。抓住这些特征推想“我”应该“是土地中的一员,又是土地变化的见证人”才合乎诗意。

诗人对思想感情的暗示,还常常表现在“诗眼”中,若能把住诗眼,就会揣摩出诗人的思想脉搏。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诗眼呢?

(现代意境诗歌)

1、反复出现的句子常为诗眼。如《赞美》中的“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2、全诗最后一节中常包含诗眼。如《死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错误》中的“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表达了我的无奈带给女子的短暂惊喜与无尽的失望。都给人留下了诸多回味的余地。

记住以上鉴赏技巧,反复训练强化,必能转化为能力,诗歌鉴赏就会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意境诗歌 篇二:《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一、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附:

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

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题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常感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此,掌握鉴赏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善解意象。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楼船夜(现代意境诗歌)

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意象刻画了击退金兵的情景,在表明南宋人民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收复中原之志。

1、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

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2、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这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寄寓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同是写梅花,宋人陈言的“一花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借梅花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毛泽东笔下的梅则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臧克家的“老马”忍辱负重,而曹操的“老骥”却志在千里。同是秋景,中国古代诗歌中大多寄寓了悲秋的情怀,而刘禹锡却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生机勃勃的“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意象,蕴含着乐观豁达的情感,毛泽东“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融入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二、巧析意境。

诗歌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意象是一个个物象,而意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境是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显现。

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

抓住意象,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

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准确地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能有效地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

雨 巷

教学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象征主义诗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现代意境诗歌)

3、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

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叠印剥离教学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戴望舒,中国现代着名诗人。现代派诗人,以一首《雨巷》赢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新月诗派:主要成员极其活动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三、赏析全诗。

(一) 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朗读,体会情感。

点拨参考: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1、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现代意境诗歌)

2、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3、第四节、第五节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四 、默读,整体感知。

1、这首诗写得美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明确:美,是一种凄凉的美、哀伤的美、朦胧的美。

2、这首诗的意境怎样?

明确:朦胧、含蓄、空蒙。

3、诗中都有哪些意象?

明确: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沾染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中的意象有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

第二课时

五、品味语言、鉴赏姑娘形象。

1、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姑娘?从诗中找出一句来概括。

明确:“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2、为什么说“结”着愁怨?“结”字有何意蕴?

明确:“结”字是用来写“丁香”的。古典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雨中愁”“结愁干绪”,“结”字写出丁香花的特点。丁香花,纤小柔弱,清香幽雅。花片单薄,花蕾丛生如结,不绽放,象征情结或心结。“结”,有凝固、阴郁的特质,写出了姑娘忧郁的气质,从骨子里散发出淡淡的哀愁,弥漫周身。

3、从诗中找出姑娘的动作、神态描写。

明确:①动作:“彷徨”“彳亍”。这两个词写出姑娘的迷茫、困惑、无助。

②神态:“冷漠、凄清又惆怅”。“冷漠”一词写姑娘孤独、忧伤中却透着高贵、傲气,很不容易接近。 ③神态还有一个特写,就是姑娘的眼神,用“太息”“凄婉迷茫”来写的。“太息”,即叹息,写出了姑娘的神韵。姑娘眼神会说话,会传情,很有内涵。“凄婉”的“婉”字写出了姑娘性格的另一面,“婉”即“温柔”,姑娘虽然忧伤冷漠,但眼神中却有一丝温柔。

总结:可见这是一个美丽高贵的姑娘,是一个温柔忧郁的姑娘,是一个很有内涵很有气质的姑娘。

4、诗人与姑娘以怎样的方式相逢?有感情交流吗?从文中找出语言来回答。

明确:

①相逢方式:“飘过”(概括)

“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具体)

“静默地远了,远了”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点拨:我和姑娘仅仅是擦肩而过,缘分很浅。我没有递上手中的伞,也没有缔结一段千古奇缘。 ②感情交流:“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点拨: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是姑娘与我进行的感情交流,是唯一的交流。尽管我和姑娘各有各的方向,但毕竟有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个眼神,诉说的是一种理解、一种友爱、一种关怀。

一、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忧伤、缠绵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

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现代意境诗歌)

第二个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时的“雨” 应该是怎样的“雨”?当然是细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使人产生伤感。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

第三个是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愁怨,说丁香是愁品。开的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氛围。

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a\\、作者在诗中如何描绘她?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作者为什么反复地用“丁香”来形容修饰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姑娘当然就是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几种理解? 首先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加深对它的理解。

1、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蛰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恋爱失败后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望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在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3、 主题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现代意境诗歌 篇三:《《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解读》》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 目: 《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 解读》

系 别: 文学与新闻系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二A班

学 号: 20101201312

姓 名: 傅晗晶

指导教师: 袁伊

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解读

摘 要(现代意境诗歌)

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借鉴缘于现代音乐的发展,更有人们情感的微妙变化,以及穿越时间、空间的,与古人的情感共鸣。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于古典诗歌意境的借鉴更有利于听众理解流行歌曲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反之,也促进了大家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但是这样一种现代解读也存在弊端。但总的来说,这样一种借鉴可以丰富流行歌词的内涵,使歌曲百听不厌。

关键词:情感共鸣 韵味无穷 辩证法 美学 内涵

Abstract

1

Popular lyrics to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usic, people have more emotional subtle change, as well as across time, space, and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of the elders.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o point to lyricism in rendering the scene, the actual phase, active life rhythm of poetic space with a boundless lasting appeal. Artistic concep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category of dialectics, 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problem to study in aesthetics. To classical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 model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pop songs to express emotion. On the other hand, also promo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But such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also has disadvantages. But on the whole, such a model can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yrics, can't get enough to make songs.

Keywords:emotional resonance Infinite charm dialectics aesthetics connotation

目 录

2

绪论………………………………………………………………………………… 3

一、流行歌曲与古典诗歌概述 ………………………………………………„„3

(一)两者作为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重要性…………„„„„„„„„„3

(二)流行歌词与意境的联系„„„„„„„„„„„„„„„„„„„„4

二、流行歌词借鉴古典诗歌现状„„„„„„„„„„„„„„„„„„„ 5

(一)流行歌词中的古典诗词„„„„„„„„„„„„„„„„„„„„5 (二)举例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的借鉴与运用„„„„„„„„„„„„„„„6

1、还原型:对全诗的谱曲„„„„„„„„„„„„„„„„„„„ 6

2、普及型:借用典故加以创新„„„„„„„„„„„„„„„„„ 8

3、融合型:以古典情怀为背景,开拓歌曲多样化发展„„„„„„„ 9

三、关于诗、歌互动现象的思考……………………………………………………11 (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二)分析这种现象的利弊„„„„„„„„„„„„„„„„„„„„„ 11 结论„„„„„„„„„„„„„„„„„„„„„„„„„„„„„„„12 参考文献 „„„„„„„„„„„„„„„„„„„„„„„„„„„„ 12

绪 论

3

流行歌曲从古典诗歌里吸取营养,保留或者化用古典诗词经典中的美好悠扬的意境,借古韵抒今意,用当代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来。研究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能辩证地审视流行歌词的优美或者不足之处。对于选择收听曲目有十分有效的推荐作用。

流行歌词与古典诗歌的融合,既能有效促进大家对流行歌曲的理解和接受,使得流行歌曲具有耐听性,增强歌词文化底蕴,提高其内涵;又能有效地升华原有的诗歌情愫,给予听众学习古典诗歌意境的机会。这就无疑引发了我们对于这一种借鉴的全面思考以及权衡其利弊,并且从中获得最有效的借鉴方法,使得歌曲更富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兼具耐听性、娱乐性以及传唱性。在感受中国千百年来的优美古典意境和富有的精粹文化魅力的同时,获得极具时尚性的听觉享受。也能让流行歌曲像无数经典老歌一样,一直传唱下去,在千百年后的将来也成为人们谈论的艺术珍宝。

一、流行歌曲与古典诗歌概述

(一)两者作为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重要性

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流行音乐,歌曲所诠释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与时俱进地展现出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或是某些生活现状的便成为流行歌曲。通过电视、广告等不同的传媒方式推出,或作为商品销售,或纯为娱乐大众、娱乐自己。也通过包装歌手来吸引大众。流行歌曲普遍都具有(1)大众性,基于社会形态而产生创作灵感,为大众能接受并喜爱,用以娱乐和放松心情;(2)时尚性,能反映社会时代发展,人类思想进步;(3)新奇性,新奇才易吸引听众;(4)娱乐性,增加乐趣的同时放松身心;(5)商品性,满足消费大众的需求;(6)快速更替性,不断与时俱进;(7)参与性,这也是我理解的关键特征,流行歌曲以日常生活为主,唱出个人情感,强调寓意所在。就像当今流行复古风,歌词也有复古的意味以及曲调。另外还有即兴性,传播手段的科技性接受性等等的特征。这是流行歌曲得以不断发展与传唱的重要途径。

4

现代意境诗歌 篇四:《意境现代诗》

诗歌一: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後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後的
别离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诗歌二:伤心的比丘尼
我不要再理会你的
心已层层结痂
每一回挣扎
每一回锥痛
别了
少有的甜蜜感觉
更多的是担心和恐惧
一阵风吹过
风儿呀
求你把这一切都带走
伤透
伤透
爱也罢怨也罢
一切已然是梦
还我大山的伟岸
还我溪水的柔情
还我的青灯古佛
还我的袈裟佛衣
500年的忏悔
可否
来生
让我只做一朵出水的莲
诗歌三:树下旅人
是寂寞,感染了落叶,
还是,落叶唤醒了寂寞。
树下,疲惫的双眸,
爱抚着同样疲惫的手。
拈起的不是落叶,
是一份未知的孤独。
诗歌四:穿越灵魂
月朗星稀的午夜
寒山寺的钟声刚刚响起
此刻,一根无形的线
拽着我左三圈,右三圈
沿着地球踽踽独行
黑夜里,我分明听见
灵与肉“嗖”的一声被迫分离
一半潜入水中,一半悬挂半空
这时,离月亮最近的一半
裁得一尺月光,偶拾两颗恒星
路遇三只萤火虫
趁此良机,确定方向
穿越灵魂
诗歌五:边城
以一脚踏三省的
英姿
伫立于
日月星辰
半条街
一条划地而开的
河流
勾勒出
你独特的韵致
也见证了
你的苍桑
祖辈们
来过
又走了
而半条街
那条河
又曾
惹起谁的忧思
吊桥楼里的温馨呢
水手的歌声
依然在
河的上空萦绕
杨柳依依
千丝万缕地
系着一种心事
一条石板路
浸透着
千年的时差
他们说
小城的故事很多
翠翠
还在默默地
守望
而夕辉下
这半城
暮霭
半城夕阳
依旧

现代意境诗歌 篇五:《意境唯美的诗句》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如果说,世上最了解你的人莫过于你的敌人!或许,我可以找到个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的红颜知己……读懂你自己的不是你自己的爱人又舍其何人?除非你不爱她……不对她敞开心扉……

3、蝶恋花苏东坡花褪残红青杏小。意境唯美的诗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5、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顾,沉吟至今。最是那一抿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境唯美的诗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7、路住似水流年,逃不自己更了解我自己且徐行。竹杖芒鞋我一些关于这的唯出现关于爱情的、曾经。…是瞒曾经。…唯美凋花谢花无悔,人美句子,给你意境蓑烟雨任平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