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古人写作的目的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7    阅读:

《借鉴古人写作》
古人写作的目的 第一篇

2014年微写作作品及点评:借鉴古人写作

主题四:其他类型

【题目】

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诗人没有从自己如何思念家人去写,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于是他写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要求:①有描写和抒情。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③不少于150字。

【习作】

这里没有雪的。可是在朔方的家乡,应是漫天皆白了吧?那里原野莽苍,冷意砭骨,可是人情温暖,乡谊绵长。街巷中的亲朋和玩伴,定是在欣悦地戏雪吧?在柳絮飘飞的清澈中扬起一团无瑕的瑞雪,向玩伴掷去,任小脸红扑扑的,弥漫上白花花的一团,心儿酣畅,但是却少了我—-他们熟悉的大哥哥,在玩乐的间隙,他们定会喃喃地念起我的名字吧,那些炉旁围坐的亲人们也定会说着身在异乡的我吧。这时才理解王维所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想念雪花,想念亲人,怎一个愁字了得?

【柴荣老师评语】

抽象的思念之情用想象对方打雪仗的画面表现出来,选点很巧妙,是生活中的常景。描写上用白描手法,自然生动,同时把耳熟能详的经典佳句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微写作中,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习作二】

又到了周末回家,我的思绪又飘向了家。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繁华的街景,望着远处似乎没有尽头的车水马龙„„母亲应该已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着一周未回家的我吧;父亲应该已坐在桌前边,一边看着报纸,一边问妈妈,我还有多长时间到家;小狗儿应该已趴在门前,耷拉着耳朵分辨着我的脚步;窗前的含羞草是否已含情地等待为我张开„„“***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我冲下车,快步向前奔去,任沉甸甸的书包拍打着我的后背,远处暖黄色的灯火也似乎招呼着我快点回家。“爸,妈,我回来了”。

【柴荣老师评语】

本篇微写作以生活中真实平凡的情景作为自己描写的对象,想象父母、小狗等待自己回家的场景,切合题意。更为精彩的是想象家中窗前的含羞草,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让思家之情具体可感。

《浅析古代祭文写作》
古人写作的目的 第二篇

{古人写作的目的}

浅析古代祭文写作

内容摘要:祭文,人们用在祭奠或者祭祀的时候。古代的祭文种类是的多种多样的,用途也是非常的广泛。有韵文和散文两种题材。古代祭文,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题材,本文试图对祭文的定义做一个界定,并论述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同时,简要的概括其写作特色和价值。

英文摘要:Funeral orations, sacrifice or written out when the honour of reading the article. Funeral orations in ancient species diverse, very wide application. Both in verse and prose stories. Ancient funeral oration, described by ancient scholars a literary them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legiac definition of a defined, and focuses on the categories and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funeral 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summary of it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关键词: 祭文 写作特征 特色和价值

Abstract:Funeral oration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Features and value{古人写作的目的}

目录

一、 祭文的界说„„„„„„„„„„„„„„„„„„„„„ 第3页 二、 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 第4页 三、 古代祭文的写作特色和价值„„„„„„„„„„„„ 第6页 四、 余论„„„„„„„„„„„„„„„„„„„„„ 第7页 参考文献„„„„„„„„„„„„„„„„„„„„„„„„„„„第8页

一、祭文的界说

祭文,即人们在祭奠或者祭祀的时候,用来朗诵的文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体裁。它的内容主要是哀悼、祷祝、追念死去的人生前的大概经历,歌颂他的优良品德和主要事迹,寄托思念之情,以此来激励生者。而且,祭文也可以作为悼念的文章,是古人为了祭祀死者而写作出来的。它是从古代的祝文演进变化而来的文辞,包括了韵语和俪语还有散文。而在韵语里面,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种类。{古人写作的目的}

在这些话中。有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第一,祭文,既是哀悼逝去的亲人和友人的,也是祭奠山川、大地的。所以,祭文的写作对象是很广泛的。第二,祭文在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之前和之后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他们四人的文章代表了古代祭文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第三,祭文在写作方面一定要是真切的情感,绝对不能花言巧语,虚假造作。

二、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

古代祭文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甚是广泛,祭文、祭地、祭山、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有。祭文的用途有四种:

所以,古代祭文从文章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祈求降福,驱赶邪魔,祈祷降福,悼念逝者。神灵是前面三种类型诉诸的对象,归于祷告一类,没有哀悼的意思,第四种祭祀亡灵,仿佛是生者和逝者之间的谈话,生者以此抒发自己对逝者的悼念、评价、歌颂、祝福等各种各样的意愿和情感。

{古人写作的目的}

新时代的社会,应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所以我们要批判地学习祭文,但是用于哀悼逝者的文章还是可以的。正式因为祭文是悼念死去的人的文章,所以就跟需要用最真切的感情和最纯朴的风格来写作才好。祭文是用来念给其他人听的,特别是给死去的人听,抒发的内容大多以表彰逝者的业绩方面为主,要简易通俗。

祭奠文的种类繁多,祭文是其中的一种,它与诔文和吊等不同。刘勰说:

祭文的写在作中,最重要的是抒发对逝

去的人的追思。一篇优秀的祭文,就是要抒发对死者真诚的悼念和无尽的追思。

唐朝之前,祭文的写作在形式上,通常是字句工整有序的。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他们四人的祭文却一改前人的风格,尤其是《祭十二郎文》,被世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古调”。沈德潜说:

所以,《祭十二郎文》在祭文的写作的发展中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古代祭文的内容相当于今天的悼词,但是古代祭文的格式和结构的布置和语言的表达和今日的悼词又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祭文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时间,谁在祭祀,祭的是谁;歌颂被祭的人生前的品德和业绩;最后是祭祀语。

古代祭文的写作格式,其实人们写祭文大多以“维”字开头。“维”是一个助词,没有其他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接下来即说明悼祭文的时间以及被祭者是谁,由谁来祭。主题在文章的开头就要点明。

祭文的内容要做到简短,语言需要精炼,必须用简练扼要的词语抒发悲伤哀痛的感情。一般字数控制在二三百字是最佳的,不能啰嗦拖拉。古代的祭文,在语言表达上,都是押韵的。有的是一韵到底,也有的是变韵或者就是押两个之上

的韵。在文章的最后,祭文一般用“尚飨”这个词来作为文章的结束。尚:含有崇尚、希望、或许的意思。飨: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尚飨亦作“ 尚享 ”。

《古人作文》
古人写作的目的 第三篇

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那么,怎样巧饰“凤头”,以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让阅卷教师眼睛发亮,迅速发现你的才情、个性呢?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积词成句,缀句成段,组段成章。{古人写作的目的}

构成文章,确定了观点、选择了材料之后,确实要为其穿上语言的外衣,才能呈现于读者面前。任何人做文章都是依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认识而提炼出中心观点,以确定文章的主脑;其次是依据表达中心观点的需要,从生活素材中选取必要的典型的题材,以铸造文章的血肉;最后是选择相应的表达形式,形著于文字。由此可见,文章要素的观点是对写作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文章是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要素构成的,文章三要素缺一不可。没有来头,材料便失去了灵魂,没有主体,不但观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连形式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没有结尾,观点和材料皆失去变为现实的载体,文章三要素按着一定思维方式的组合结合体。文章的开头是总的方向。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然而,申论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特归纳如下几类经典开头,仅供参考。

一、申论文章开头之铺开型{古人写作的目的}

文章的开头采用铺开型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炼出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一点一点铺陈开来。此所谓“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

经典开头一: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命 脉》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

经典开头二:2007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出路 ——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

听证会制度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决策的利益协调度、民主化方面。自从1998年,北京市政府实行价格听证会制度以后,各种听证会层出不穷,如:铁路票价上下浮动听证会、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鞭炮禁放听证会、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个税起征点听证会等等。至此,听证会这种公众参与影响社会政策的实践模式,成为社会焦点。但是,近年来,在听证会制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听证会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点评:铺开式的文章就是为了让读者和阅卷人刚开始接触第一段就知道你在写什么开头第一句话用叙述语言,进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直接把政策性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在逐一打开“议论”的口子,所以,如果要用铺开式的方法写文章,必须开头要开的好,展开议论只要有三种方法:正面议论、反面议论和正反对比论。正面论证即平铺直叙、正面建立论点的方法,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用套路。

二、申论文章开头之引用型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经典开头三: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人与自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经典开头四:2007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例文《关于北京市城市摊贩管理的思考》

马路摊点一直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次治理的结果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他们以低廉的成本、微薄的利润经营,不但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满足着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但是,一些马路摊点的存在,也确实给北京市的市容市貌以及百姓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古人写作的目的}

过去,我们对城市摊贩管理,大都采取没收、罚款甚至取缔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摊贩问题,反而加剧了城市执法人员和马路摊贩之间的矛盾对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音符

点评:文章的开头采用了“引言式”,文章的开头一般要求就是要引人注目。引起评卷人员兴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的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诗句,引用诗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例文二中引用了大家都烂熟于心的诗句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的文章表达显得通俗易懂而且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申论文章开头之比喻型

文章的开头运用“比喻”,这样的开头会使得语言表达的精确贴切,拿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地告诉读者,使人消除晦涩之感,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概括的抽象原理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经典开头五:2005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如何打造“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奥运会无疑是棵巨大的摇钱树,将给东道主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与此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防止“奥运泡沫”的出现。奥运志愿者活动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而且对改变中国传统的志愿者组织机制和社会观念的意义更为重大。从现在开始,有关志愿者的宣传、招募、培训、组织工作也要立即实施。

经典开头六:2006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我们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新的超越。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点评:申论中的比喻说明和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例文中的“奥运会”比作“摇钱树”,“创新”比作“源泉”,这两个比喻它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它要求准确,但是不得夸张,虽然在文学作品中允许“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比喻夸张,在申论文章中运用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形象说明事物形态特征,夸张了,就不能确切地表现事物。

《关于写作的名人名言》
古人写作的目的 第四篇

1、文学是一种奢侈;虚构则是一种必需。——切斯特顿

2、写作要严格、严格、再严格。求快这意味着不是往上爬,而是从上坡向下滚,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富曼诺夫

3、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关于写作的名人名言。——白居易

4、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巴尔扎克

5、故事可以虚构,细节不能捏造。——佚名

6、一个作家必须使他的艺术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矫揉造作。自然是有说服力的,而矫揉则适得其反。——亚里士多德

7、文采是一枝魔杖,它可以点石成金。——史密斯

8、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9、给人深刻印象的叙述,乃是文风第一位的东西。关于写作的名人名言。——萧伯纳

10、写文章和写戏都最怕冗长的独白。——丁玲

11、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钱钟书

12、笔乃心灵之舌。——塞万提斯

13、最难的是幵头,也就是第一句。就像在音乐中一样,第一句可以给整篇作品定一个调子,通常要费很长时间去寻找它。——高尔基

14、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

《贫交行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古人写作的目的 第五篇

<贫交行>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译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合,一会儿像雨的纷散,变化多端,这种**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贫交行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鉴赏]
诗的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的趋合、失意时的纷散,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虽然世风浇薄如此,但人们普遍对交友之道毫不在意,“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轲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刘峻<广绝交论>),说穿了,不过是“贿交”、“势交”而已。第二句斥之为“纷纷轻薄”,诗人说“何须数”,轻蔑之极,愤慨之极。贫交行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寥寥几个字,强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对假、恶、丑的东西极度憎恶的态度。
这黑暗冷酷的现实使人绝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史记>载,鲍叔牙早年与管仲交游,知道管仲的贤能。管仲贫困,曾欺负鲍叔牙,而鲍叔牙却始终善待他。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向公子小白荐举管仲。管仲终于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他感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鲍叔牙对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交道是感人肺腑的。“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的“轻薄”越发显得突出。“此道今人弃如土”,末尾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十分彻底。这话略带夸张意味。尤其是将“今人”一概而论,范围过大。但只有这样,才能把世上真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
这首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见<杜诗镜铨>)。其所以能做到“语短恨长”,是由于它发唱惊挺,造形生动,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