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叙事类的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2    阅读: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叙事类文章
叙事类的诗(一)

第五单元:叙事类文章

叙事性文言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阅读这类文章,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清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什么事,文章如何开端、发展、演绎高潮乃至结束。第二,文章写了哪些事?中心事件是什么?第三,注意作者的感情色彩,注意作者的评说褒贬,乃至议论抒情。第四,叙事性文言文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两个方面是:阅读叙事性文言文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把握住关键语句,这对分析概括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叙事性文言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入手。

一、筛选文中信息

首先要整体把握,分析题干,理解选项。锁定题干要求,明确筛选方向,看涉及的是何人何时何事,抑或是何种表现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从而做到从题目着眼,辨别选项。

其次要认真筛选,善用排除法。命题者设题经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设陷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1)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不对应。(2)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不对应。(3)事件与人物品行不对应。(4)刻画人物的手法混乱不明。我们做题时,要对所给信息逐条辨析,对无把握的选项可以先放在一边不管。

“事因人生”“人因事显”,“人”和“事”水乳交融,无非各有侧重。这里的“叙事性文言文”就包括史传类文言文在内。

阅读叙事性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和他是什么关系?文章写了哪些事?主次详略如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用了哪些手法?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情感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叙事性文言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

叙事性文言文有:《童趣》、《陈太丘与友期》、《咏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公输》、《孙权劝学》、、《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送东阳马升序》

《童趣》

作者介绍: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wèi)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wèi)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课文翻译: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看见最细微的事物,(我)见到微小的事物,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就果真像变成白鹤一样;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累得发僵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里浏览,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家伙,拔山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注释

1.余:我。

2.忆:回忆,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明,清晰。察,观察。本来形容目光敏捷,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来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

8.细:仔细。

9.纹理:条纹。

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发出。

13.私拟:暗自比作。拟,比。

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时。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jǐng),脖颈(gěng)。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古时的素帐为黄褐色。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

21.使:让。

22.而:并且。

23.作:当做。

【叙事类的诗】

24.观:景观。

25.唳 (lì ):鸟鸣。

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8.以……为……:把……当作……。

29.林:森林。

30.土砾:土块。

31.壑:山沟。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也形容标榜强大,而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体积大的东西)

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6.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37.为:这里是被的意思。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40.之:代词,它指癞蛤蟆。

41.驱:驱赶。

通假字 :

1. 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

多音字 :

1. 虾: há 虾蟆xiā 对虾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打”的意思。)

【叙事类的诗】

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一词多义

1 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2 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3 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4 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5 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6 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助词。无意‟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7.见藐小之物(的)

7 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 (在,代词)

8 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想象‟

特殊语句翻译

1、介宾后臵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

(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叙事类的诗】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古今异义词解释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本文成语 明察秋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形容眼里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也指视力很好。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怡然称快:高兴地连声叫好

中考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鹤唳( ) 怡然( ) 土砾( ) 癞虾蟆( )

二、通假字。项为之强 “________”通“________”, 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

三、多义词。

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定:神定( ) 定神细视( )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 以:徐喷以烟( ) 以丛草为林( )然:怡然自得( ) 庞然大物

( )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藐小之物( ) 细察其纹理( ) 使之冲烟而飞鸣( )

蹲其身( ) 盖一癞虾蟆( ) 鞭数十(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事类的诗】

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同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叙事类的诗(二)

② 近体诗

a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诗,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

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叙事类的诗】

b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因格律严明而得名。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此外,还有排律。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而且不许领韵通押。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 c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唐以后盛行的一种诗体。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断句”。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常见的为五言、七言,简称五绝、七绝,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古绝句是古体诗的一种,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这种绝句出现较早,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就收有《古绝句四首》。后来也有人写作,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等。近体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称律绝,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至于对仗,律绝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与否,部分用还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这种绝句是律诗兴起后才有的?如王之涣的《登颧雀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绝句作为一种诗体,

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种诗体。

d排律 (长律) 律诗的一种。它是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和—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南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瘐信的《奉和山池》巳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③ 词

a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叙事类的诗】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闺怨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① 叙事诗 叙事诗以写事记人为主。一类着重写事,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或怀亲、或思乡、或赠友,如《月夜》、《过故人庄》。一类着重记人,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孔雀东南飞》。鉴赏叙事类诗歌,一要能够分析出事件的概况、来龙去脉;二要能够读出诗歌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等(如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等);三要能够口味出事件的意义以及寄托在事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 ③ 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多歌咏山水名胜,描

写山水田园的旖旎、边塞风光的苍莽、风花雪月的绮丽等,如柳宗元的《江雪》、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山居秋暝》。写景诗在艺术上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阅读写景诗,首先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分析所绘景物的变化(如远近、高低、动静、虚实、正侧等);其次要理解凝聚在景物描写中的作者的主观情感(有的积极乐观,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向往理想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有的消极悲观,如隐逸山林、怀才不遇、落寞悲伤等);最后要品味出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是意境的主要特征)。

④ 送别诗 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⑤ 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将今,怀古伤士的精神风貌。具体地说,边塞诗在内容和思想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辞辛劳、保卫边

叙事类
叙事类的诗(三)

叙事类 人 物 描 写

1、中考作文素材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例文

“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

“别问,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我演讲的题目是„„”

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结果怎样?硬碰硬——第一!他说准备得充分,就是准备得充分! 点评:

本文语言简洁,人物的个性却非常丰满,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活宝”的可爱之处。用“高高瘦瘦”“五官不很和谐”描绘了他“风趣”的外表。用“细胳膊腿”进行堆叠性的强化性描写,礼貌而又不失滑稽的个性动作,简短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使我们如见其人,把人物写得活泼、有趣,极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自信心。

2、中考作文素材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 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 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 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 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例文】

现在,她孤单单地只身独坐,弟妹们也不在身边,她思潮起伏,默默地回顾种种恋情旧意,她想到,她已和丈夫永远结合在一起了,他的真诚和爱情她是深信不疑的,她对他也是一片真心,他的安静沉着和老实可靠似乎是天赐之福,一个正直的妇女应该把她一生的幸福建筑在这些基础上;她相信他会永远关怀她和她的弟妹们的。另一方面呢,维特在她的心中占据了十分宝贵的位置,从他们相识的最初一刻起,两人就显得情投意合,融洽无间,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他已经在她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凡是她感到兴趣的事,或是她想起什么有味的事,她习惯于和他分享,他的离去会在她整个心灵上撕开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填补的裂口!哦,如果她能够在刹那之间使他变成她的嫡亲哥哥,那她会多么幸福!——她可以在她的女友中间介绍一位和他结婚,他和阿尔贝特的关系也就可以完全恢复!

她把她的女友逐个想了一遍,觉得每人都有些缺点,没有人配得上他。 人物“孤单单地只身独坐”这一动作给作者一个很大的创作空间,也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内心的感受由作者描述出来,显得真实可信。

3、中考作文素材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 型、姿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 第一,进行肖像描写,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

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像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 的 心理和性格的变化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 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 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 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划、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 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并 不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 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 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 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 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 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动摇变节。《红楼》的王熙风美丽俊俏, 却心毒手狠。 例:王嘉鑫那张鹅蛋形的脸蜡黄蜡黄的,像大病初愈的老太婆。两跟粗辫子依着圆圆的面孔,就像两条黑蛇盘着一个菠萝。生气时嘴角微微颤动着,嘴半张着,胸脯一起一伏,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女娲,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原本面如土色的脸涨了通红,头一甩,就甩出一句骂人的话,回荡在校园上空……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事件叙述: 描写趣事的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你追我赶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鸡飞狗跳鸡犬不宁 自以为是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撒娇卖乖 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呆头呆脑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装聋作哑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 追来逐去 大发脾气 吵闹不休 舞刀弄棍 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欢呼雀跃 嬉水

好句:

我立刻兴奋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甩掉鞋子,从妈妈手中抢过救生圈,光着小脚丫,欢呼着扑向大海的怀抱中。

“扑通!”“扑通!”大家“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清亮的小河中,有的手脚并用在水中扑腾,有的仰肚朝天在水面漂浮,有的则像泥鳅一样潜入水底。

刚才还是静静的小河,突然间喧哗起来:喊叫声、笑闹声此起彼伏,撩水,击水,水花飞溅,你逃,我追,乱成一团。

好段:

我们在河边急三火四地脱光衣服,扑进小河里,立刻开始打水战,追逐嬉戏了。你看,我们分两队,一队为“敌人”一队另是“红军”。一双双小手掌把水往对方泼去,泼得人人脸上满是晶莹的水珠。水把眼睛弄模糊了,我们便各自退到一边,用手拭去,然后再猛烈“进攻”。整个小河立时一片喧哗,叫喊声,欢笑声此伏彼起,汇成了快活的交响曲。水仗打累了,就在河里追逐嬉戏。一个追,一个跑,在水里穿来钻去,小身子像条泥鳅一样滑,怎么也抓不到。河面上的欢歌笑语,在和两岸远远的荡开了。

我们这些小淘气会不顾家长的再三忠告,三五成群来到小石湾,脱下裤头,赤条条地钻进水里。又是扎猛子,又是竖蜻蜓,又是打水仗,翻江倒海,一个个像小泥鳅似的,在水里追来逐去,又喊又叫,玩耍嬉戏,真有说不出的惬意。 几个小朋友光着小脚丫,正冒着大雨踩水玩呢!唱歌的是红红,她一边唱,一边用双手接从天而降的雨水。跟在她后面的小雨和丁丁一边“啪哒啪哒”的踩着地上的雨溪,一边有节奏地摆动着胳臂,还不时仰起头,任凭雨水劈头盖脸的冲刷。这时,我心里痒痒的,急忙甩掉鞋子,挽起裤脚,冲出房门。刚跑到红红的身后,“扑通”一声,我摔了个仰面朝天,溅起的水花纷纷落到红红身上。红红转过身,“嘻嘻嘻”的笑着说:“快打落水狗!”说完,用脚划起水向我击来。我顾不

  • ·叙事诗。(2016-04-23)
  • ·,叙事诗(2016-05-12)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代表思念的诗词

    下一篇: 关于颜色的古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