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江汉赏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2    阅读:

江汉 杜甫赏析
江汉赏析(一)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杜甫)赏析题目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江汉(杜甫)赏析答案

【江汉赏析题目的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所谓的“意境” 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但“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又于“自鄙”中透露“自负”,含有“乾坤”之内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的怨愤不平之气。颔联紧扣首联,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以云、月的皎洁喻自己的忠心,情景交融,对仗工整。颈联咏怀,“落日”“秋风”写景,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尾联用典,自比“老马”,呼唤用老马的“智”,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2) 题是开放型,表面上是两种相异的情感,实际本身并无矛盾,强调的角度重点不同,本身是统一的。整诗表达的是作者虽然怀才见弃,但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江汉赏析的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 2 )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20061103江汉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江汉赏析(二)

目 录

一、江汉区概况 .................................................... 1

(一)江汉区资源优势 ............................................ 1 (二)江汉区“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 .............................. 2 二、江汉区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4

(一)江汉区经济运行情况 ........................................ 4 (二)江汉区人口概况 ............................................ 5 三、江汉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 6

(一)江汉区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 6 (二)宏观调控对区域楼市影响分析 ............................... 15 (三)江汉区住宅市场分析 ....................................... 10 (四)江汉区写字楼市场分析 ..................................... 13 (五)江汉区商业市场分析 ....................................... 14 四、江汉区土地市场分析 ........................................... 16

(一)江汉土地交易情况分析 ..................................... 16 (二)江汉区土地开发进度情况分析 ............................... 19 五、综合结论 ..................................................... 20

武汉市江汉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江汉赏析】

一、江汉区概况

江汉区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东临长江、南接桥口、西邻张公堤、北靠江岸,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

江汉现有面积33.43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为59.70万人,实有人口65万人,其中户籍在册人口43.28万人,是武汉市的商贸金融中心城区。全区下辖13条行政街道,114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委会。

图:地理位臵

【江汉赏析】

(一)江汉区资源优势概况

1、历史悠久,商业繁华

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自明成化年开埠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大商埠、华夏“四大名镇”之一老汉口的发源地。“楚中第一繁盛处”、“千樯万舶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正是当时江汉繁荣繁盛的生动写照。

江汉区是武汉市传统的商业中心,商业氛围浓厚,历史积淀深厚,是特色商

业街、老字号商铺最集中的地方。 2、地处枢纽,交通便捷

江汉区地理位臵居中独优是大武汉的交通枢纽,与华中地区“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直接相连。汉口新火车站、省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武汉航空公司等一批重要交通枢纽基础设施扎堆江汉辖区。市区紧邻中国内河第一港武汉客运港,距我国中部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

全市首条城市轻轨由东至西贯穿全区,规划建设中的地铁过江隧道横跨长江与武昌相连,现代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使江汉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优势更加凸现。

(二)江汉区“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

1、区域格局

江汉区根据功能划分为四个片区:商贸旅游区(沿江路至京汉大道区域);中央商务区(京汉大道至建设大道区域);现代住宅新区(发展大道沿线区域);民营科技发展区(江汉经济开发区)。【江汉赏析】

注:图片来自于江汉区人民政府网。

2、武汉CBD加速建设

王家墩商务区西起汉西路、北抵发展大道、东至青年路、南达建设大道,占地7.41平方公里,其中一期为2.67平方公里。这里将重点设臵博览、金融、贸易、商业服务机构,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武汉市的“金三角”。

武汉CBD的启动片——“全生活城”即将加快实施,法定图则的规划“蓝图”已经敲定。轨道2号线范湖地铁站即将开工,将直接“加速”会展中心和“全生活城”的快速建设。【江汉赏析】

【江汉赏析】

注:图片来自于江汉区人民政府网。

3、打造服务业中心

未来几年,武汉市江汉区拟大力实施“三位一体”战略,构建武汉乃至中部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将服务王家墩中央商务区(CBD)、建设汉口金融生态试验区以及发展总部经济“拧成”一体,通过完善政策、深入参与、综合配套、改善投资环境,合力打造武汉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从而提升城市功能,建立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功能体系。【江汉赏析】

二、江汉区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一)江汉区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增长

江汉区2003年之前发展较为缓慢,地区生产总值相对较低,进入2003年之后,经济发展开始提速,增长势头强劲,增长幅度较大。从增长幅度来看,连续三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3%-17%之间。

图表:江汉区1999——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武汉统计年鉴》。

2、居民收入

江汉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增长率在11%-15%之间。其中2002-2004年期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趋缓,2005年其增长幅度又出现加快的趋势,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1999年增长接近一倍。

江汉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江汉赏析(三)

<江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江汉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鉴赏]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江汉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阅读答案_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江汉赏析(四)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古诗全文如下: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阅读答案_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前言]
<送李中丞之襄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李将军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卓著功绩,对老将晚年罢归流落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诗的前六句,都是刻划老将形象的,用语豪壮,老将舍身为国、英勇奋战的神威形象表现得非常突出有力。结尾一联,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全诗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注释]
⑴李中丞:生平不详。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阅读答案_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
⑵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
⑶师:军队。
⑷旧业:在家乡的产业。
⑸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⑹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⑺轻生:不畏死亡。
⑻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
⑼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译文]
四处流落的征南将,你曾统领十万雄师。罢职归来产业全无,到老还留恋如今的盛世。威镇边关,曾使四方的祸患平息;以身许国,只有常携的佩剑深知。面对着茫茫前路滔滔江水,黄昏伫立,却又将何从何去。
[鉴赏]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又题<送李中丞之襄州>,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的诗作。诗人为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抒发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
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