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3    阅读: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篇一:《《诗经》里的植物——美如诗 情如歌》

《诗经》里的植物——美如诗 情如歌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源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明珠。《〈诗经〉里的植物》通过其性灵化、个人化的解读,使《诗经》中裹携着的两千五六百年前的纯真质朴之美呼之欲出,亲切可人。

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王风·扬之水》

诗中束薪、束楚、束蒲,指的是捆扎起来的柴禾,蒲在史料里有两种解释,一为蒲草,植物学上称为菖蒲,又名剑水草,俗名蒲草;一种解释为蒲柳,多种在河边住宅周围,又名水杨。在这篇文章里,我以蒲草为准,来记述诗性和自然流转之间在人心上的变化,并没有多少历史实证的根据。以蒲草为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熟悉长篇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喜欢其中磐石不移,蒲苇韧如丝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让我的写作偏向了蒲草。

诗经中的《扬之水》,表露的是一个男人的心意,在文字的表象后面,是一双爱意深沉,顾念家人的男子的忧伤眼睛。用“扬之水”来隐喻一个男人存世姿态中的一种,悠扬、激荡,又有似水柔情,“扬之水”的音节滑过唇舌,一个男人的心会自动的发生丝微的变化,我想,这不单单会是我个人的感觉。

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在日轮星瀚的日子里,远离妻子儿女,固守边戎,夕阳西下时,站在河边,看流水浮波,蒲草渐沉,思念孤守空房,看着夜晚霜月不尽愁眠的女子,随水色草叶的流转,不禁发出一声声敲击心鼓的叹息。越是读〈诗经〉,越是感觉到一种反复咏叹的音律,就越是觉得,《诗经》除了咏读,更适合于颂唱,和现代的流行歌曲相比,《诗经》的起兴,连接着自然和人最质朴的内心,这种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含蓄,更空茫,更旷远,其中藏了千年、万年都说不尽的味道,有人存于世,其心相于的真挚感和无奈感。可惜的是,这种曾经在两千多年前,唱在山野庙堂的歌,历史岁月的沉沦变迁已经将它的音节敲击破碎,难以再有悠扬率真粗旷的音色痕迹了。能够让《诗经》象原初的那样传唱起来,这或许是现代史学一个有意思的课题。

在纸张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代记述史料的材料除了动物胛骨、竹简之外,还有其形如剑,质地柔韧的蒲草。蒲草上刻字,然后卷起来,装入竹筒,作为远送传递密函的文书,蒲草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或许是扮演了竹简时代和纸质时代的一个中间替代物的角色。蒲草在民间真正的作用,不是文化上的,而是指向人们日常的生活。在《礼记》中记载,周代就有用莞编织的莞席(莞即蒲草),蒲草织品有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汉代至盛唐,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现代人的生活中,有蒲草的茶托,蒲草的笔筒,蒲草的果篮,和用蒲草编织出来的抽象艺术品。这些散落在千家万户的蒲草物件,不仅仅单纯是自然和人发生的直接的物质联系,还有一些从内心的想象开始,连接人的秉性和思考的一些潜在物。传说伏魔鬼王钟馗是用菖蒲剑来捉鬼的,端午门眉上挂艾草和菖蒲,能够有驱邪避灾的功用。而在《孔雀东南飞》里,朱英台的早期形象刘兰芝对性情柔弱但痴爱不改的夫君说。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在这样传诵千古的诗篇里,蒲草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是真挚爱恋的悲情象征。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促漏》一诗中有“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的佳句,说的是幽会男女,别离后,看蒲草暗结,鸳鸯戏水,月下孤影徘徊,来日悠悠,触景伤情的事。我们悲喜交加的人生,正是因为在其中渗入了柔韧的性情,才能让我们对生也茫茫,死也茫茫的自己,和自己心里有感怀的人和事,有顾念和寄情。这是所有诗作得以展开的底色。而柔韧如丝的蒲草,正是陪伴我们到达一个又一个人生接点的中间物,它在无声无息之间,表达了一种真挚的坚韧的希望之情。怀抱希望,人生便会总有掩藏的或者外显的让我们觉得温暖的笑脸。就蒲草,说这些,也就够了吧。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篇二:《唐诗园林植物意境》

唐诗园林植物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境界,就是清叶燮所说的本乎天然自有之美也,即大自然所固有之美。园林的‘生境’营造的是‘人化’的环境,它是通过人对自然的再

【45】创造形成的,比自然更集中更理想,但又‘宛自天开’。植物是园林“生境”

创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自然式园林中,花木除却讲求姿色彩气味,还可移觉声音,并通过姿色味声与园主的精神境界拟以人格,升成生动自然的知音朋友随时相互交流的意境。

1唐诗园林植物美学价值

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写园林植物特征举不胜举,如杜甫有诗《水槛遣心》描绘了临水而筑建的周围是竹林,水塘“叶润林塘密”的景致。 “从历史上看,

【46】 园林美从它的滥觞期开始,就和花木结下了不解之缘。”

1.1唐诗园林植物的色彩美

唐诗中的园林植物是唐诗中重要的景物描写表现,色彩是植物最重要的特征:“细叶犹含绿”、“村边杏花白”、“ 红叶半江船”、“ 桃艳红将落,梨华雪又摧”、“ 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色彩给园林赋予了生机,自然而多变的色彩美能使游览者赏心悦目,它构成了园林色彩的基调,增加了园林景致的自然天真。王维《春园即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白居易《春尽日》:

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 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园林三两声。 这两首诗中,一首是春寒之暮时,草已萌生遍野,园林中渠水明亮,柳间红桃初成,高高的水车举过树端,隐者洒脱的形象与“白水”、“红桃”清快的园林环境形成交融;另一首春日将尽,暑气初生,一人醉对数丛红红的芍药花,手把一碗绿茶,若有所思,感叹时光如履,回忆和把握春光之时。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在这首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中,人在旅途,这种月凉风静远方的犬吠之

声形成空寂的意境,然而“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在夜色中有着鲜明的色彩,给人以活力和希望,所以“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1.2唐诗园林植物的形体美

在张谓的《春园家宴》中,张谓将春园的植物形态描述的非常细致,“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这对于在园林中进行家宴的人来说无疑起到助兴的作用。正如诗中的“大妇同行少妇随”而其中的天伦之乐可想而知: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少妇随。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 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植物的形体通常表现姿态美,它通常可为构成园林的生态景观,通过形和态表现出生命的蓬勃和生机。吴融《桃花》中的“满树”和“万枝”这样的枝繁

叶茂的形

态以及色彩让人联想“何当结作千年实”: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1.3唐诗园林植物的芳香美

薛逢中《春晚东园晓思》诗中写出“桃杏风飘不语香”的句子,通过植物的香气将桃杏不语人格化来突出园林特征:

剑外春余日更长,东园留醉乐高张。松杉露滴无情泪,桃杏风飘不语香。 莺恋叶深啼绿树,燕窥巢稳坐雕梁。也知留滞年华晚,争那樽前乐未央。 因植物能散发芳香所以园林中的“香”景在园林风景中倍受喜爱。园林之香,主要来自于植物。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

石竹闲开碧,蔷薇暗吐黄。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

旧笋方辞箨,新莲未满房。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

抚枕愁华鬓,凭栏想故乡。露馀清汉直,云卷白榆行。

惊鹊仍依树,游鱼不过梁。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末路还思借,前恩讵敢忘。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两首诗中的“摇扇引桐香”“ 荷风送香气”在唐诗园林中用量较多的,除了桐香、荷风外,芙蓉有“风散动浮香”、桃花有“迎风共一香”、菊有“风劲浅残香”,还有被称为冷香的梅花“清香更何用”,淡而幽的兰花“风传轻重香”。包括一些观形的植物,如松“香叶终经宿鸾凤”等等。所有这些作用于嗅觉的无形的景观信息,增添了园景的动人魅力。

1.4唐诗园林植物的声音美

“听觉的声音感和视觉的窨感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有其相关的互补性。声音感能帮助人们确定空间感,并深化空间感,这又可说是一种感知心理上的同时正衬现象”【47】这首李嶷《林园秋夜作》写在秋夜,月色映照着露珠,而竹在风中的摇之声和着泉水潺潺,清风送怀,这时把酒一盏,赏心林间的快意告诉谁呢:

林卧避残暑,白云长在天。赏心既如此,对酒非徒然。

月色遍秋露,竹声兼夜泉。凉风怀袖里,兹意与谁传。

正如“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得愈觉其深。”【48】同样写着植物声音的下面诗,表现出另一种寂静的园林意境。赵嘏《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家有青山近玉京,风流柱史早知名。园林手植自含绿,霄汉眼看当去程。 处处白云迷驻马,家家红树近流莺。相逢一宿最高寺,夜夜翠微泉落声。 唐诗园林植物景观的声音美。除竹声,还有松涛、雨打芭蕉、残荷听雨等许多景观,都是突出的听觉空间,形成了植物景和风、雨合作而奏出的声乐景,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

2唐诗园林植物人格价值

王维的《春过贺遂员外药园》有句很有名的句子“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这种将传统人们所求的君子,长卿作以花草寄喻,反映出先人们的伦理道德精神生活同自然的“缘于人类早期的直觉思维,人们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乃至内在性格,观察细微,往往亦能得乎性情,并多与文人品性相互辉映,成为含

蕴丰富的文化符号和文人的情感载体。”【49】

2.1风入寒松声自古

这首《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长安应举落第后求仕情切,鬓发已白,前途

渺茫

的诸般矛盾心绪的情况下写的,结尾处的“松月夜窗虚”匠心独运,衬托出了怨愤难解之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寒然后知松柏凋也”是孔子的著名格言,王勃也有“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的句子,松柏作为正义神圣的象征,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精神中永恒的审美意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这里写的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达到了诗与园林的意境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高度统一,衬托了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2.2竹色四时也不移

竹因空心有谦,不折有刚,凌云有志,生节有气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与道德的意象之物,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的淡泊、清高、正直用竹可以得到最完整的诠释。岑参《范公丛竹歌》: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王维辋川别业的“竹里馆”他是进行禅思的地方,在《竹里馆》一诗中:(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中的景致只“幽篁”、“深林”、“明月”三处,而作者只在“独坐”、“弹琴”、“长啸”。让我们看到的是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然而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意境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蕴涵很深的禅意,在一个远离俗尘的萧瑟静寂、冷洁但又身心自由的诗国园林之中。

2.3春风先发苑中梅

《荆州记》上有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熊皎在其《早梅》写出:

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

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王维《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其中“昨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诗句,清空如话,固是诗家化境,不问他事,问梅花,更觉闲淡趣别,成为爱梅、惜梅之典故。梅花是天生耐寒植物为冬末开花,天孕花蕾于隆冬寒风之中,率万木之先开花于冬末,所以有寒梅、春梅成为春的信使。梅花的神清骨爽,娴静优雅、清贞人格,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所以梅花与文人结缘很早,据传,晋武帝院中的梅花树,独爱好文之士,每当武帝好学务文之时,也是梅花盛开之时,反之则都不开花,因而,梅花有“好文木”之雅号。戴叔伦《题黄司直园》: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篇三:《昆明古典诗词中的植物景观浅析》(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昆明古典诗词中的植物景观浅析

摘要:本文以描写昆明植物景观的古典诗词为切入点,首先收集整理描写昆明植物景观的典型诗词,从时令美、风韵美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得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园林艺术营造手法,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艺术的表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古典诗词 植物景观 文化内涵 昆明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表现出的风韵美和文化内涵是很深奥和丰富的。昆明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园林也利用了这些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来营造园林,为园林艺术的塑造提供了无限变化。因此,本文选择描写昆明植物景观的典型诗词,从时令美、风韵美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得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园林艺术营造手法。

1 植物的时令美

春夏秋冬,风雪雨晴,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给昆明植物以不同的形态。“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花草树木这种四季景色变化使得昆明园林随季换新装,意境层出不穷,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初春鲜艳的百花衬映出翠绿的垂柳,引人心情舒畅。“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入夏盛开的荷花,红白相间,翠叶红莲,以其出污泥而不染的本性为佛家所崇尚,不但广植于寺观园林之中,还奉为圣物雕为莲花座等。深秋,昆明园林又是银杏、枫相映成辉,“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彩,朝旭初射,夕阳反照,绮撷不足拟其丽,巧匠设色不能穷其功”。此时节的昆明园林富有色彩美。严冬萧瑟虽经千年风霜,松柏依旧苍劲、梅花进修绽放、冬樱花秀满枝头。(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如描写昆明黑龙潭的《咏梅诗》:

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

香吹蒙凤龟兹笛,影伴天龙石佛盒。

玉斧曾遭图外划,骊珠常向水中探。

只磋李杜无题句,不与通仙季迪谈[1]。

诗中以描绘了唐梅蜿蜒横陈的形态,以及跟潭水相互借景的空间关系。昆明季节区别不明显,自然中原就存在一年四季不同的观赏花木,园林景域中自然也延续了这一特色。可以说,在“植物王国”的资源支撑下,昆明园林最有特色的当是一年四季的植物景观,这是其他园林类型难以企及的特点。

2 植物的风韵美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篇四:《描写校园美的句子》

1、走进校园,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天井。中间是一个大花坛。里面的花草树木排成美丽的图形,紧紧围绕着一棵茂盛的桂花树,每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花坛四周是绿油油的草坪。早晨初升的太阳照着美丽的花,碧绿的树,绿色的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描写校园美的句子。小草上沾满了小水珠,像一串串绿珍珠,晶莹剔透。课间,我们总围在花坛边,欣赏着这鲜艳的花儿。

2、往左看一棵棵小树苗整齐的排列在一起,3、操场北边离地面五十厘米高的地方有一座升旗台,是由朱红色的瓷砖铺成的。描写校园美的句子。旗台上有一个不足一米高的基座,而旗台后则是一个精美的希望之星雕塑。它是由银白色的石头雕成的,雕着两位少先队员,前面站着一位女少先队员,她右手朝东伸去,眼睛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东方,左手捧着一本书,仿佛在激烈我们,好好学习;女少先队员后面是一位男少先队员,他仍然右手向东方伸去,眼睛望着东方左手拿着一个足球,让我们强身健体。少先队员下面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月亮间有一根柱子,仔细观察,它是一把能打开知慧宝库的大门的金钥匙。

4、当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经过我们学校,冰雪融化了,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小草从睡眠中醒过来了,探出了绿色的可人的小脑袋,它似乎在想听一听小朋友的欢歌笑语。春天,把学校变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5、我们的校园是迷人的,是充满快乐的,多姿多彩的校园作文。一走进校园的大门,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白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小白鸽温柔、祥和、素洁,象征着和平;小白鸽展翅欲飞,飞向蓝蓝的天空,象征着无边的学海比天还要阔……小白鸽具有灵性,在它那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广大的胸怀。

6、最宽大的应该数足球场了,它非常大,全校同学都坐在上南也不觉得拥挤,足球场两旁有两个球门。足球场很绿,很干净,我们坐在球场的周围一点也不脏,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绿色的大毛毯,同学们在足球场上踢球,心情很愉快,都喜欢这个足球场。

7、站在台阶上向前看,操场的正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柏树,少说也有五六米高,嫩绿的叶子,挺拔的树干显的十分精神。不管碰到怎样的困难都屹立在那里。给我们学习树立的好榜样。

8、一进校园,一股清机关报空气迎面扑来,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人身上,还怪暖和的,不知不觉我业到了动物园,动物园内孔雀依然昂首挺立,骄傲的走着,而老虎,红腹锦鸡还在睡大觉。

9、我来到假山,假山下面是水池,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一条条波纹,水池旁边是花,几只小飞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嬉戏,我被深深地吸引着了。

10、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从土地里伸出小脑袋,怡心园里也朝气蓬勃。广玉兰绽开出银白色的花朵,那花瓣底部透出淡淡的粉红色,远远望去,像少女羞红了的脸。桃花也开了,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茂盛。近看,有些花儿还没绽开,只露出了含苞欲放的花苞,有的正争相竟放。凑近枝头,一种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园内,松树英俊挺拔,苍翠欲滴,像是一个英勇的战士在保卫美丽的花朵。

11、每当第一缕阳光射进校园时,我们便高高兴兴地来到校园,一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树木,瞧!这儿有梧桐,那儿有松柏,操场上遍地都是嫩绿的小草,它们仿佛都要把自己的绿色献给校园。我觉得校园像一个美丽的植物园。

12、我们是早晨的阳光,朝气蓬勃。而我们的“家”也像阳光一样温暖。瞧!课间时,同学们都会出去放松自己,操场上也会随着同学们的到来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像燕子一样,在皮筋上跳跃;有的同学如同猛虎,在操场上踢足球;也有的同学会围在一起谈论有趣的话题。总之,清脆的笑声会响彻校园上空。在你有困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老师会像慈母般地照顾你,同学们则会像兄弟姐妹般地帮助你,使你快乐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13、沿着通向学校的劳动路,我来到了静谧的校门前。早晨,太阳光照在校园里,()像给校园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壮观极了!校门口有两个像卫兵似的门柱,它们的头上各有一盏门灯,像两颗夜明珠镶嵌在上面。门柱中间,有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余姚市阳明小学”这七个闪烁着金光的大字,显得庄重古朴。

14、夏天,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草儿轻请地低下了头,但是树上的树叶长得很茂盛,正好给草儿遮阳。太阳却不留情,毒辣的暴晒。学校放假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校园,也离开了狠毒的太阳。

15、冬天,我去学校玩,校园里静悄悄的。大门口的铁门有五颜色六色的条纹,左右两边各有一棵铁树,稍向校门方向倾斜,好象在给我们鞠躬。铁树旁边是宣传栏,上面写着各种消息。南面是球台和灯光球场,东面有一棵大榕树,大榕树很大,要十一个小朋友手拉手才围得住,当冬风吹的时候,叶子都枯光了。教学大楼前面有十二棵松柏,都穿着绿装,迎着寒冷的冬天,像卫士一样,英姿飒飒地守卫着学校。

16、每天清晨,我们会戴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随风舞动。望着它们,我就会想起那些革命烈士,红旗和红领巾是被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在红花绿草的衬托下,我觉得校园更加神圣了。

17、夏天,一炎热,喧闹的季节来到了。足球场上,小草长到了一尺多高,我们在上面蹦蹦跳跳,像在海绵上玩耍。中午,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像是在说:“热死了,热死了。”我们听着知了的声音都进入了梦乡。

18、走进校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印入了我的眼帘。花坛的最上方有两颗槐树,因为已入冬,槐树的叶子已是稀稀疏疏,不像春天那么密密麻麻,但颜色依然那么碧绿,它像一个坚定挺拔的巨人,更像一把绿色的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是我们的好朋友。花坛中央无数棵小树拼成了“爱我中华”4个大字,表现出了浓厚的爱国情操。咦!那棵长着刺的树是什么树啊?哦!原来是罗兰松。听说这棵树是今年刚栽上去的,它的样子活像一只绿色的刺猬。我还在书上了解到,罗汉松又名罗汉衫,原产于我国,喜欢暖湿和半阴环境,怕水涝和强光直射,而且它四季常青。哦!怪不得它长在花坛最后面呢。

描述植物美的诗句 篇五:《描写风景优美的诗句》

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描写风景优美的诗句。——唐·韩愈<晚春>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6、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7、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描写风景优美的诗句。——唐·杜牧<怅诗>

8、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11、天街小雨润如酥,1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

14、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

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6、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0、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21、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2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想家人的诗句

下一篇: 有关荷的古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