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题解诗经1500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6    阅读:

诗经练习题
题解诗经1500字(一)

《诗经》练习题

1.关于《诗经》的编订,古来有所谓 、 、 之说。

2、《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它们长生的地区除“周南”、“召南”在 流域外,其余十三国风,都在 流域。

3.所谓“四家诗”指的是 、 、 、毛,前三家属 经学派,而毛亨、毛苌属 经学派。

4.“诗三百”是一种习惯说法,取其概数而已。其实《诗经》凡305篇,包括国风 篇,雅 篇,颂 篇。

5.《诗经》中五篇周民族史诗是《生民》、 、 、 和《大明》。

6.古人评《诗经》,向有“三体三用”之说,所谓“三体”,是的是 、 、 、所谓“三用”,指的是 、 、 。

7.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 ,可以 ,可以 。迩之事父,远之事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诗经》的作品,大多是“饥者歌其食, ”,紧贴现实生活,感情自然真挚。

9、 《诗》到了( )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10、 《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 )国风,雅分为大雅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11、 《诗经》按其音乐性质,在文学上一般分为( )、( )颂三大类。

12、 《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15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分为( )、( )和( )三部分

13、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4、《诗经》收集了西周至 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15、《诗经》的体制,可分为 、 、颂。

16、《诗经》中的“雅”,又分为。 和 。

17、《诗经》中的鲁颂共 篇,都是赞美鲁僖公的作品。

18、《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 、 、 和娱乐。

19、《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

20、《七月》全诗以 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

活状况。

【题解诗经1500字】

21、 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二、选择题:【题解诗经1500字】

1、 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10年) 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

2、 下列诗篇中属于弃妇诗的是

A《诗经 伯兮》B《诗经 君子于役》C《诗经 关雎》D《诗经 氓》(10)

三、举例论述《 诗经》 的艺术特色(10)

《诗经》练习题答案
题解诗经1500字(二)

一、填空题

1、( )是(孔子)对“诗三百”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 )、观、( )、怨。【题解诗经1500字】

2、四始说出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 )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3、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分别是《生民》、《公刘》、( )、《皇矣》、( )。

4、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 )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的( )一诗的语句,表达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6、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诗经·大雅》中的( )一诗。“耳提面命”出自于《诗经·大雅》中的( )一诗。“七月流火”出自于《诗经·豳风》中的( )一诗。

7、“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中( )的诗句,描绘了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8、《郑风》中的( )一诗描写了上巳节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题解诗经1500字】

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中( )一诗的语句,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而产生的惆怅忧伤。

10、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保存的她的诗作( ),表达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1、思无邪、兴、群 2、《鹿鸣》 3、《大明》、《绵》 4、《生民》 5、《采薇》

6、《板》、《抑》、《七月》 7、《君子于役》 8、《溱洧》 9、《蒹葭》 10、《载驰》

二、选择题

1、B 2、D 3、A 4、B 5、C

三、名词解释

1、六笙诗

六笙诗指毛诗所传《诗经·小雅》中“有目无辞”的六个篇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根据《仪礼·乡饮酒礼》的记载,

这六篇诗歌是用笙伴奏的乐歌,因此称之为六笙诗。毛诗说这六首诗“有其义而亡其辞”,并且记载了它们的诗旨。

2、四家诗

这是汉代研究《诗经》的四个学派,分别是齐诗、鲁诗、韩诗和毛诗。齐诗传自辕固,鲁诗传自申培,韩诗传自韩婴,毛诗传自鲁人毛亨与毛苌。四家说《诗》,各有特点,但在曲解诗意、借诗说教方面则是一致的。齐、鲁、韩三家因为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抄写因而称为今文三家,被朝廷立于官学,但后来相继散亡。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则大多亡于北宋,今仅存《韩诗外传》一书。毛诗使用战国文字抄写,称为古文学,因为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得以流传至今。

3、赋比兴

这是《诗经》创作的三种艺术技巧,后人解说其含义多有分歧,一般认同南宋朱熹的阐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三种技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采诗说:采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

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汇集到王廷中来。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地诸侯国的乐官,《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

四、问答题

1、谈谈《诗经》的创作与编集情况。

《诗经》中的大多数诗篇没有言明作者,我们难以查考诗人的姓名与身份。诗篇之中说明作者的仅有五篇,如《小雅·节南山》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指明作者是家父。《小雅·巷伯》云:“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言明作者是孟子。先秦古籍如《尚书》、《左传》、《国语》等也有一些关于诗篇作者的记载,如《左传·隐公三年》云:“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毛诗序也有一些说明。后世学者涵泳文意,也提出过一些新见解。但对三百篇作者的这些论说是否能够成为定论,尚难得到学人的公认。一般认为,《诗经》中的作品有的是贵族士大夫所作,有的是朝廷乐官所作,有的出于民间,作者名姓难以考实。

《诗经》的编辑,最早的有采诗说,认为朝廷为了察知民生疾苦,派乐官按时到各地采集民歌民谣,搜集到朝廷,由太师统一整理。先秦还有献诗说,认为君王为了补察政治得失,让公卿列士献诗,以诗歌的方式对朝政进行讽谏或歌颂。公卿献诗可以献自己创作的诗篇,也可以用采来的诗作。另外,《诗经》之中应该还有一些诗篇出于朝廷乐官之手,他们奉命创作以便使用于宗庙祭祀或宴飨场合。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从《论语》里记载孔子屡言“诗三百”、孔子曾经正乐、孔子教学重视《诗》等方面来看,孔子应该对《诗经》进行过整理。但在孔子之前,朝廷的乐官应该对诗篇也有所加工,可能辑编过文本,因为在春秋前期贵族于宴飨朝聘之际屡屡赋《诗》言志,当时社会上应该有一定的单独的《诗经》文本流传,供他们学习征引。

2、比兴在诗篇中有何作用?二者有何区别?

比就是比喻,它在诗篇中的作用是描绘形象鲜明生动,能够把抽象的事理阐述得十分深刻。兴,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经.》之中大量使用兴的手法,用于起兴的物象在作品

中主要能够起到四个方面的功能,或是烘托气氛,或是激发联想,或是象征隐喻,或是起韵无义,只是奠定全诗的韵脚。

比与兴两种技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意与选取的物象之间,两者相互影响的先后次序不同。一般说来,兴的作用大多是物象的触引在先,而诗人情意的感发在后;而比则是诗人心里大多已经有情意在先,然后选取物象借以表达出来。二是在情意与物象感发作用的性质方面,比与兴也有不同。兴的感发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的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兴的感发多是自然的、无意的,比的感发则多是人为的、有意的。三,比和兴在诗篇中经常出现的位置不同,兴一般出现在诗篇的开头,而比在诗篇中出现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中或篇末。四,比和兴与诗篇主旨的关联不同,比一般和诗篇主旨无关,而兴一般和诗篇主旨有关。

3、谈谈你对风、雅、颂划分标准的看法。

谈谈你对风、雅、颂划分标准的看法。

风雅颂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古来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说法有四种:一是按照诗歌的体裁和内容进行划分。二是按照诗歌的作者来划分。三是按照诗歌的音乐划分。四是按照诗歌的用途划分。

今人多认为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其实音乐与用途两说并不矛盾。风、雅、颂是音乐术语,当是音乐分类。不过,不同的音乐风格乃是由于不同的用途所形成的。所以用途的分类当是根本的。音乐的分类则是表面的、直接的。诗、乐、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正文(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
题解诗经1500字(三)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正文

(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

原编者和补充译注者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臸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臸,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其间,难免会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不吝赐教,予以指正,以便及时更正,以免缪传误人。

但愿这件事能对朋友们有所益处,至少,可以为大家省去查阅辞典和打字的时间吧。这样,我所耗费的时间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F-001】-【F-160】、【Y-161】-【Y-265】、【S-266】-【S-305】分别表示风、雅、颂的篇目。余冠英注释的《诗经选》106首穿插其中,为了区分,在篇目后面标有(必读)字样,例如:【F-001】关雎(必读)。 国风 周南

国风:也单称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意为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共计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F-001】关雎(必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题解】

这诗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注释】

1、关关:雎鸠和鸣声。雎鸠(居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鱼鹰。

2、河:黄河。洲:水中央的陆地。一二句是诗人就所见以起兴(起头儿)。

3、窈窕:容貌美好。淑:善,品德贤良。淑女:好姑娘。

4、君子:《诗经》中贵族男子的通称。好:男女相悦。逑:同‚仇‛,配偶。‚好‛、‚逑‛在这里是动词(和《尚书大传》所载《微子歌》‚不我好仇‛句同例),就是爱慕而希望成为配偶的意思。

5、参差:不齐。荇(杏xìng)菜:生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叶心脏形,浮在水上,可以吃。

6、流:通‚摎(究jiū)‛,就是求或者捋取。和下文‚采‛、‚芼‛义相近。以上两句言彼女左右采荇。她采荇时的美好姿态使那‚君子‛时刻不忘,见于梦寐。

7、睡醒为‚寤‛,睡着为‚寐‛。‚寤寐‛在这里犹言‚日夜‛。

8、服(古读如愎bì):思念。‚思‛、‚服‛两字同义。

9、悠哉悠哉:犹‚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10、‚辗‛就是转。‚反‛是覆身而卧。‚侧‛ 是侧身而卧。‚辗转反侧‛是说不能安睡。第二、三章写‚思服‛之苦。

11、友:亲爱。‚友‛字古读如‚以‛,和上文‚采(古音cǐ)‛相韵。

12、芼(茂mào):‚覒(茂mào)‛的借字,就是择、拔。‚芼之‛也就是‚流之‛、‚采之‛的意思,因为分章换韵所以变换文字。

13、乐:娱悦。‚友‛、‚乐‛的对象就是那‚采‛、‚芼‛之人。最后两章是设想和彼女结婚。琴瑟钟鼓的热闹是结婚时应有的事。

【余冠英今译】

鱼鹰儿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参考译文】

【题解诗经1500字】

雎鸠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侣。 长短不齐水荇菜,左右采摘忙不停。美丽贤良的女子,做梦也在把她思。 追求她却不可得,日夜思念在心间。想啊想啊心忧伤,翻来覆去欲断肠。 长短不齐水荇菜,左边右边到处采。美丽贤良的女子,弹琴鼓瑟永相爱。 长短不齐水荇菜,左边右边到处采。美丽贤良的女子,鸣钟击鼓乐她怀。

【F-002】葛覃(必读)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题解】

这诗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的事。由归宁引出‚澣衣‛,由‚衣‛而及‚絺绤‛,由‚絺绤‛而及‚葛覃‛。诗辞却以葛覃开头,直到最后才点明本旨。‚黄鸟‛三句自是借自然景物起兴,似乎与本旨无关,但也未必是全然无关,因为群鸟鸣集和家人团聚是诗人可能有的联想。

【注释】

1、葛:多年生蔓草,茎长二三丈,纤维可用来织布。覃(谭tán):延长。

2、施(意yì):移,伸展。中谷:即谷中。

3、维:是用在语首的助词,或称发语词,无实义。萋萋:茂盛貌。

4、黄鸟:《诗经》里的黄鸟或指黄莺,或指黄雀,都是鸣声好听的小鸟。凡言成群飞鸣,为数众多的都指黄雀,这里似亦指黄雀。于:语助词,无实义。

5、群鸟息在树上叫做‚集‛。丛生的树叫做‚灌木‛。

6、喈喈(接jiē jiē):鸟鸣声。

7、莫莫:犹‚漠漠‛,也是茂盛之貌。

8、刈(意yì):割。本是割草器名,就是镰刀,这里用作动词。濩(获huò):煮。煮葛是为了取其纤维,用来织布。

9、絺(痴chī):细葛布。绤(隙xì):粗葛布。

10、斁(意yì):厌。‚服之无斁‛,言服用絺绤之衣而无厌憎。

11、言(淹yān):语助词,无实义。下同。师氏:保姆。

12、告归:等于说请假回家。告是告于公婆和丈夫,归是归父母家。上二句是说将告归的事告知于保姆。

13、薄:语助词,含有勉励之意。污(务wù):洗衣时用手搓搓去污。私:内衣。

【题解诗经1500字】

14、澣(环huàn):洗濯(拙zhuó)。衣:指穿在表面的衣服。

15、害(何hé):通‚曷‛,就是何。否:指不洗。

16、宁:慰安。以上四句和保姆说:洗洗我的衣服吧!哪些该洗,哪些不用洗?我要回家看爹妈去了。

【余冠英今译】

长长的葛藤,山沟沟里延伸,叶儿密密层层。黄雀飞飞成群,聚集在灌木林,叽叽呱呱不停。

长长的葛藤,山沟沟里蔓延,叶儿阴阴一片。葛藤割来煮过,织成粗布细布,穿起来舒舒服服。

告诉我的保姆,我告了假要走娘家。洗洗我的内衣,洗洗我的外褂。该洗是啥,甭洗的是啥?我就要回家看我爹妈。

【参考译文】

葛藤枝叶长有长,漫山遍野都生长,嫩绿叶子水汪汪。小鸟展翅来回飞,纷纷停落灌木上,唧唧啾啾把歌唱。

葛藤枝叶长有长,漫山遍野都生长,嫩绿叶子多有壮。收割水煮活儿忙,细布粗布分两样,做成新衣常年穿。

走去告诉我女师,我要探亲回娘家。内衣勤洗要勤换,外衣勤洗好常穿。一件一件安排好,干干净净见爹娘。

【F-003】卷耳(必读)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题解】

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她在采卷耳的时候想起了远行的丈夫,幻想他在上山了,过冈了,马病了,人疲了,又幻想他在饮酒自宽。第一章写思妇,二至四章写征夫。

【注释】

1、采采:采了又采。采者是一个正怀念着远人的女子。卷耳:菊科植物,又叫做‚苍耳‛或‚枲(洗xǐ)耳‛,嫩苗可以吃。

2、顷筐:斜口的筐子,后高前低,簸箕之类。这种筐是容易满的,卷耳又是不难得的,现在采来采去装不满,可见采者心不在焉。

3、嗟:叹词。我:采者自称。怀:思念。

4、寘(至zhì):即‚臵‛,搁。彼:指那盛着卷耳的顷筐。周行(航háng):大路。她因为怀人之故本没心思采卷耳,索性放下顷筐,搁在大路上。

5、陟(至zhì):登。‚陟彼‛的‚彼‛字是指示形容词,与下文‚酌彼‛的‚彼‛字同。崔嵬(维wéi):高处。这一句写思妇想象行人正登上高山。

6、虺隤(灰颓huī tuí):又作‚瘣(灰huī)颓‛,就是腿软。这是思妇设想行人在说。自此以下的‚我‛都是思妇代行人自称。

7、姑:且。金罍(雷léi):盛酒之器。

8、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犹言‚长相思‛。思妇想象行人用酒宽慰自己,使自己不至于老想家。

9、玄黄:病。这里指眼花。

10、兕(似sì):兽名,像牛,青色,有独角。用兕角做的酒杯叫做兕觥(gōng)。

11、永伤:犹‚永怀‛。

12、砠(居jū):有土的石山。

13、瘏(涂tú):与下句痡(葡pú)同义,都训作‚病‛,就是疲劳力竭。仆:同路仆人。

14、云:语助词,无实义。吁(需xū):又作‚黽‛,忧意。‚云何吁矣‛等于说‚忧如之何!‛

【余冠英今译】

东采西采采卷耳,卷耳不满斜口筐。一心想我出门人,搁下筐儿大路旁。 行人上山高又险,“我的马儿腿发软!且把酒壶来斟满,好让心儿宽一宽。”

行人过冈高难爬,“我的马儿眼发花!牛角杯儿斟满它,喝一杯儿莫想家。” 行人上山石头峭,“我的马儿晃摇摇,我的伙计快累倒,这份儿忧愁怎得了!”

【参考译文】

采呀采呀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怀念我的心上人,竹筐搁在大路旁。 我骑马儿上高山,马儿疲惫力用光。唯有暂饮杯中酒,使我暂时忘家乡。 我骑马儿上高冈,马儿疲惫眼发黄。唯有暂饮杯中酒,使我暂时不心伤。 我骑马儿上石岭,马儿疲惫体已伤。仆从生病难跟随,此情此景好凄凉!

【F-004】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题解】祝人快乐幸福。

【注释】

1、南:南山。樛(揪jiū):树枝下曲。

2、藟(磊lěi):葛类。累:系。

3、只:助词。

4、履:禄。

5、荒:掩覆。

6、将:扶助。

7、萦:回旋,缠绕。

【参考译文】

南山有樛木,葛藤爬上树。和乐君子啊,福禄安抚你。

南山有樛木,葛藤覆上树。和乐君子啊,福禄扶助你。

南山有樛木,葛藤缠上树。和乐君子啊,福禄成全你。

【F-005】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题解】祝福人多子多孙,兴旺发达。

【注释】

1、螽(中zhōng)斯:昆虫,又名蜇螽,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

2、诜诜(真shēn):与后文振振、绳绳、揖揖、蛰蛰均言其多且聚集成群。

3、薨薨(哄hōng):虫群飞的声音。

4、宜:当然,无怪。

【参考译文】

蜇螽的翅膀多又多,你的子孙聚成群。

蜇螽的翅膀轰轰响,你的子孙绵绵长。

蜇螽的翅膀聚纷纷,你的子孙难数清。

【F-006】桃夭

诗经读后感1500字
题解诗经1500字(四)

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读后感1500字

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间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不过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因为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爱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写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

诗经读后感2000字
题解诗经1500字(五)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诗经读后感2000字。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诗经读后感2000字。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春秋时期,种子附着在牛羊毛上由边疆传入中土。苍耳到处可见,无法想象这样的尖锐的植物在饥慌的时候是重要的充饥。女人们采集它的嫩叶,在水中反复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这样的艰苦的时候,男人还在远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他回来的方向,身体的饥饿内心的思念让人如何捱过岁月。这首诗的第二、三章换了角色,变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马儿都已眼发花,腿摇晃,如何才能不想家。

<诗经>最著名的一道野菜应该算是<采薇>中的薇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它著名因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阳山?中那个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历来为贫者所食,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身无一技之长,抵死不吃周武王送来的粮食,采薇为食。被一个捣蛋的女子看到,说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们为什么要吃呢?结果终于是饿死了。好象这样不识大局冥顽不灵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采薇>中远别家人的戍边兵士在归途的风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时薇不单是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种节令更替的象征,当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开花谢,归乡之期也一延再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的最后一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诗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战争终将结束,回乡路上饥肠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什么草儿不枯萎,哪儿有一天不奔波。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忧中有了愤,堪堪乱世,人不如草木。草木还有春来发新伢的机会,我离开家乡离开你,却可能再也不能回来。

生长在<诗经>中的草,因了我们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伸展出每一个叶片,郁郁葱葱,蔓延过我们荒芜的心田,为我们充当最恰当的精神食粮。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西湖古诗意思

下一篇: 赞颂先烈的诗歌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