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送春王令诗句理解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6    阅读:

送春王令教学准备
送春王令诗句理解(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唐朝大诗人贺知章通过咏柳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却是一首深藏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

(出示古诗)

二、解题

关于诗人王令,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

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28岁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 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预习时诗读得怎么样?[都背下来了(大多数同学)]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读(课件出示诗)

三、学习生字

1、正音

老师听到大多数同学已经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你能帮大家找出来吗?

A、我想告诉大家第一句中“落更开”中的“更”应读gèng。【送春王令诗句理解】

B、第三句“犹啼血”中的“啼”应读tí不能读成dī;“血”应读xuè不能读成xuě。

C、第四句“唤不回”中的“唤”应读huàn。

(同时课件出示这几个字及字音,让这几名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这几个字音还真是容易读错,谢谢你们的提醒,那就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这回读得怎么样。(齐读古诗)

2、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这几个读音易错的字中有几个也是本课中的生字,课件出示“犹”、“啼”、“唤”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学这几个字,看看谁记得最扎实。

3、汇报

“犹”

A、我是用音序查字法认识了生字“犹”,我查的音序是“Y”再查音节yóu,可以组词:犹豫、~如、过~不及。

B、我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犭”旁,再查4画,组词~且、~自、困兽~斗。

C、犹的意思是(1)相似,如同(2)还、仍然(3)如同、好比。在本课中是还的意思。

“啼”

A、《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中我认识了“啼”是啼叫的意思。

B、组词:啼哭、悲啼。【送春王令诗句理解】

“唤”【送春王令诗句理解】

A、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我以前认识交换的换,我把“扌”去掉换成“口”就是呼唤的唤了。

B、组词:唤起、~醒、叫~、召~

同学们说得比较全面了,那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

A、犹字要注意右边是尤不是

B、啼字要注意右边帝的第6笔和第8笔。

(在写字本上练写几遍,老师下去巡视。)

同学们掌握的识字方法很多,有换偏旁、加一加、形近字比较,多音字识字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识字方法:拆字法识字又叫减一减。

“啼”和“犹”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能变成两个新的字,你们认识吗?查查字典自学这两个字。

四、解诗意

1、再读古诗,提出问题

(1)名同学读诗,其他同学评议,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2)自已读一读,看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残花”是什么花“落更开”是什么意思?

小檐是什么? 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

(课件出示以上问题)

2小组学习研讨问题

下面请小组合作解决以上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

3.解决问题、理解诗意

(1)前两句

题目既然是送春,说明春天已经开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结束的时候,那么这句话中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意思? (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开败的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 解释的不错,那么你能用自已的话说说这一句吗?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

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很有成效,你们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们知道“檐”是屋檐是意思,第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2)后两句

“子规”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刚才同学们的问题中有“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哪个小组研究出答案了。

(夜半就是半夜,犹是还的意思,啼是啼叫,犹啼血指的是杜鹃鸟不停地叫,叫的声音很凄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样,是个夸张的写法,并不是真的啼出血来了。)

这个解释你们满意吗?那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杜鹃鸟为什么这样啼叫呢? (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哦,看来连杜鹃鸟也在为即将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诗人却以杜鹃鸟留春的方式来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鹃鸟在半夜里苦苦啼叫的悲切,别有一番意境。除了感伤,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

(一种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说的太好了,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有杜鹃鸟那种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巩固诗意,感受意境

1、同桌合作,结合“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说诗意。

2、学生汇报

(看到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听到杜鹃鸟在半夜里不停的叫。

想到了杜鹃鸟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通过学生汇报,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六、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书后填空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书后积累的古诗

使学生达到会背,简要理解诗意的程度。

七、总结

自古以来诗人们便用大量诗文来咏叹春天,今天我们学习了王令的这首《送春》,你觉得你收获了什么呢?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4、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态度。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情感

送春教学反思
送春王令诗句理解(二)

《送春》教学反思

《送春》是宋代诗人王令写的一道惜春之作,诗人从残花落更开,燕子飞回来,子规啼血唤东风,暮春时节景色描写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在上本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充分的预习,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同时关于本课的诗人王令大家以前有可能知道的比较少,通过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老师课堂教学就能加深印象,便于整首诗的理解。

在我教学时从本单元的训练点入手,本单元是以“春意”为主题。《咏柳》一课突出初春柳树抽新枝发新芽的欣喜。而本课作者所描绘的春天和我们以往在作品中看到的春天很不相同,结合整首诗让学生明白本文的题目是送春,而诗眼却是“送”,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本文却以杜鹃鸟留住春天的方式送春,叫人感到杜鹃鸟在半夜里苦苦啼叫的悲切,给人一种感伤的意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这里除了感伤还能体会到什么?那就是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进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也应该有杜鹃鸟那种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从朗读入手,通过朗读感到学生对诗意的把握不好,感悟诗意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完成,于是我便相机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句,从而理解本诗的意思。我便结合诗句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通过联想和想象,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暮春时节的景色.但很遗憾,学生的体会只在眼前,看到的是花残满地的景象.所燃起的是一种哀思,一种对美好的惋惜之请.尤其是啼血的杜鹃引发了学生的怜惜。虽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走出情境,但学生受到这种感情的渲染,情绪仍很低落.我借机引导学生,春天是美好的,正是由于它的美好,才会有人们对春的眷恋,这种眷恋才增加了我们的伤感。

本文是虽是惜春之作,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又能体会到要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当我在教学时揭示这一体会时,孩子们又都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悟出了些许道理!

同时在本次的教学时也有很多的不足和教训,总结如下:

1、 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意,同时在学生朗读时及时进行朗读指导,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并示范朗读。

2、 注意课堂教学语言,注意语言的音韵美,同时注意语音语速,问题问清楚,让学生知道问的是什么。

3、 注意课堂上问题的设置。

4、 注意课堂上时间的分配,有所轻重,抓住重点。

5、 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送春
送春王令诗句理解(三)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人物介绍:王令。字逢源,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著名的诗人,英年早逝,诗风雄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赏析】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王令的这首诗告诉人们,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是杜鹃鸟半夜还在啼血鸣叫,不信叫不回离去的东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鼓舞的力量,深沉的坚强。后人常常引用这两句,作为对事业追求的一种鼓励。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寓情于物。花开花落,燕子飞来,子规夜啼都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诗人认为,花也好,燕子也好,子归鸟也好,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把就要消逝的春天呼唤回来,最后一句话突出的坚定的信念。

送春阅读答案_送春翻译赏析_作者王令
送春王令诗句理解(四)

<送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令。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译文]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送春阅读答案_送春翻译赏析_作者王令。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鉴赏]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送春阅读答案_送春翻译赏析_作者王令。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带鸟的诗句
送春王令诗句理解(五)

1、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带鸟的诗句。——宋·徐俯<春游湖>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8、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2、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带鸟的诗句。——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15、花开红树乱莺啼,16、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1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9、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20、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2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2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2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25、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26、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27、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28、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9、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3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3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32、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3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3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3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翻译送春(2016-04-12)
  • ·王令送春译文(2016-04-1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