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田园诗怎么写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6    阅读:

《山水田园诗》
田园诗怎么写 第一篇

山水田园诗

一.(2013江苏卷)(10分)(思想 语言风格)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二、【四川卷】8分)(结构 修辞)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

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

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三、(全国大纲卷)(8分)(景物形象 炼字)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四、(10年湖南卷)(7分)(思想 炼字)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一)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二)(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三)(全国大纲卷)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

(四)(10年湖南卷)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田园诗怎么写】

送别赠别诗

一(广东卷)(7分)(景物形象 反衬)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田园诗怎么写】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二.(2013年福建卷)(6分)(炼字 想象)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三(10年天津卷)(6分)(思想 烘托)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四(10年江西卷) (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一(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二.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田园诗怎么写】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四、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解析】杜鹃鸟,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咏史怀古诗

【田园诗怎么写】

一、2015年湖南卷(8分)(思想内容)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二、2013年北京卷(7分)(手法 思想)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三、2009年18、重庆卷 (6分) (修辞 情感)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田园诗怎么写】

四、08【江苏卷】(比喻 思想)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田园诗术语》
田园诗怎么写 第二篇

山水田园诗简介 【初识派别】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描写自然山水、农村景物,表达对安逸

恬淡的闲居生活的歌颂或向往的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早在《诗经》中

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山水田园诗派,影响深远,波及宋元明清,并有

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

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情景交融,

浑然天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真题举隅】

(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

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

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

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

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

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

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和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

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

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技法攻略】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人论世,揣摩主题:山水田园诗的作者通常都会在笔下的山水田园美景

中融注自己的志趣节操和思想情感,其目的是通过静谧的山林、悠闲的水流,创造

出一种山幽水静的情境,借以或表现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或表达对现实的

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或抒写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欣赏这类作品,我

们在欣赏、吟咏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经历,全面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

代,因为这些都密切关联着诗歌的情感主旨。做诗歌鉴赏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

种渠道透视写作背景,从而揣摩情感主旨:抓标题,明了主题;抓作者,知人论世;

抓注释,明晰背景;抓关键词,揣摩情感;读题干,揣摩隐含信息。

二、捕捉物象,体会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田园诗必然要通过描写山水

田园景物来抒发感情。这些山水田园风光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

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

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主要从

三个方面去把握:一写了哪些景物;二通过这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画面,即画面组

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静,或清新活泼,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阔;三抒

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或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或厌恶官

场、向往隐逸等等。

三、分析手法,明辨技巧:

1、调动感官,渲染氛围。山水田园诗往往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嗅觉等感觉描写景物,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如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

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首句“绿池芳草满晴

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

美景。

2、动静结合,营造意境。山水田园诗中摹景物往往将其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一

起描写,使画面生动活泼。如:王维《鸟鸣涧》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

山里的幽静与闲适,将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虚实结合,丰富内涵。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未来为虚。

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如欧阳修《琅琊溪》“空山

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末两句实写

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

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巧用修辞,丰富意蕴。山水田园诗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

夸张等,使山水田园景物描写更为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和蕴味。如王安石《书

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末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

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

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认清考点,规范答题

1、认真审题,辨明考点。高考的考点和题型具有稳定性,审题时应有“转化”

意识。命题通常不是以我们最熟悉的方式呈现,审题时要拨开云雾见天日,审出题

目的“原形”(“原型”)。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

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

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时,把握了命题

意图,才能明确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才能准确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2、规范答题,分点陈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都有比较固定的解题思路和答题

模式,答题时应按照既定的答题模式组织答案。答题要有分点意识,能够多角度、

条分缕析地陈述答案——有几问就至少分几点;要有赋分意识,根据试题的分值来

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

般可分为两大点或四小点来表述;要有术语意识,答题时一定要使用鉴赏术语,观

点在前,分析随后。

山水田园诗鉴赏术语例举

常见术语

桃花流水——归隐闲适;白鹭黄鹂

——清新明丽;绿树青山——鲜明例举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

常见

意象 清朗;松鹤菊竹——清高隐逸;渡见流出山中花。 ——欧阳修《琅琊溪》(空山、溪水、横头幽草——寂寞清幽;柴扉苍苔

槎、桃花)

——清幽恬静;春风嫩芽——欣欣

向荣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歌颂劳动、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

思想

内容 归隐田园;自甘寂寞、遗世独立;着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富有诗情画意又闲适淡泊、悠然自得;厌恶官场、

充满生活气息)

怀才不遇

清新淡雅、情理明快、简朴洗练、

语言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

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高启《春暮西园》(清特色

明白晓畅、生动形象

新自然)

拟人、比喻、衬托、对比、白描、

表达【田园诗怎么写】

技巧 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视觉、听觉、嗅觉、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侧面描写、渲染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动静结合)

其他

术语 描摹细致、体物传神、栩栩如生、生动贴切、形象逼真、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新颖自然、不落俗套、跌宕有致、曲尽其妙、物我交融、浑然一体、意味悠长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这些都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

头呢?这两句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的开阔!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田园诗虽然与山水诗并称,但是它们并不是两类相同的题材,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而山水诗则是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这一主体往往与旅行联系在一起。 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潜,至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诗经》中有若干此类作品,如《豳风·七月》依时序写一年的农村劳动和生活,但此后无人继续下去,一直到魏晋之际的陶渊明。此君名潜,字渊明或元亮,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始祖,他一生中大部岁月居于山村,创作了大量的歌咏田园意趣的诗作,不过其诗中写到了农村生活艰辛和自己不得已而归隐田园的苦闷的矛盾心理,在其诗中以《归去来兮辞》与《归田园居》最能表达其心情与其矛盾的心理。 由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和官僚地主家庭,所以在其22岁时怀着“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开始出仕。从此以后,一会儿出仕,一会儿归田,在不断出仕和归田的反复过程中,他认识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腐败,知道自己的志愿无法实现,并且感到仕途一路不顺,风险很大。他于是采取了同当权反动统治者不同流合污和洁身远祸的态度。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写于他辞官归田之后,鲜明的表现了他厌恶卑污黑暗的官场。不满统治者内部血腥的屠杀而热爱躬耕田园的纯朴生活,他的诗描写了田园自然和农村生活的意趣并表达了对仕途的淡漠。代表作如五言组诗《归田园居》,其一: 少无俗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过去的仕途生活称为“误入尘网”,把辞官归田比作脱出“樊笼”,生动地呤咏“复得返自然”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生活的乐趣,有声有色地以轻松欢畅的笔调和写意手法,展示了恬淡、平和的乡居田园风物。此组诗(其

二)则描写他归田后的日常生活情景: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以平实直白,如话家常的语言写情叙事,抓住特征,叙写他摒除世俗、潜居乡野、躬耕田亩,并在实际劳动中逐渐产生了和农民共同的感情和意愿。此组诗(其三)则描写他的劳动生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躬耕虽然艰苦,但其乐无穷。表现了诗人对躬耕生活的深切体验,庆幸于实现了摆脱世俗官场的志愿。他与黑暗污浊的现实相对抗,歌唱劳动,歌唱淳朴平和的田园生活和自食其力的欣愉。他的诗纯是毫无雕饰的“田家语”,平直质朴,却自然流畅,精致清丽,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诗大多都是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有的是通过对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的描写,来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有的写躬耕的生活体验,有的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有的表现战乱和灾害中的农村面貌。他的诗质朴浑成但写景并不细腻,重在抒写情趣。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1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