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4    阅读:

《《七律》》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第一篇

《七律·长征》教学案

毛泽东

主备:胡先艳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2.作品简介

《七律 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本诗估计写于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越过六盘山前。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3.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是风雷激荡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记录和载体,遂成为史诗;是毛泽东本人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人生经验的写照,凝聚着他的精神、情感、理想和愿望,遂成就了他所赞同的中国传统诗学思想——“诗言志”的审美特征。

4、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 ○

2了解历史: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

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3解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

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

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三:预习导航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逶迤( ) 磅礴( ) 岷山( ) 云崖( ) 大渡桥横( )泥丸........( )

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含义。 ○

(1)等闲: (2)逶迤:

(3)磅礴: (4)云崖:

(5)尽开颜:

3.○“七律”是的简称。每句个字,共题,写出了红军 的辉煌战斗历程,表现了红军 。

4.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其意无穷,像“无限风光在险峰”○“万水千山只等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些不朽诗句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进。你还知道毛泽东的哪些诗句,也表现了他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四:整体感知

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 ○

2生读 ○

3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

4大声朗读诗歌 ○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诗歌

二、课堂探究

1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面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由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发现,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下面六句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3颔联写山,颈联写水,首联为何不写成“千山万水只等闲”呢?

4这首诗只用8句56个字,就高度概括而艺术地反映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它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你依照前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到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6、颔联和颈联中分别有两个高度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腾”、“走”它们有着怎样的蕴涵?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7、尾联中“三军过后尽开颜色”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对此应怎样理解?

8、诵读全诗,找出最能表现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诗句,体会其中洋溢的雄壮气魄。

三:总结归纳

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②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四:再次朗诵诗歌,要求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五:总结全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

六:练习

1.结尾两句是虚写,是全诗的高潮,情景交融。细细品味,说说“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

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参考

1. 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那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动。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热气腾腾;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寒气逼人。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感情基调:豪迈、激昂??

2. 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面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参考〗句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

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在诗中具体表现在过五岭、乌蒙,渡金沙、大渡河,翻越千里岷山。面对这一切艰难困苦,红军是“不怕”、“只等闲”,客观环境与主观心理的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3. 由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发现,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下面六句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参考〗全诗总纲,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远”、“万”、“千”)和

途中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难”),“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后六句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具体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 颔联写山,颈联写水,首联为何不写成“千山万水只等闲”呢?

〖参考〗从红军长征途经路线看,越五岭在前,渡金沙江在后;从律诗的格律要求看,“水”

与上句的“军”,“山”与上句的“怕”构成平仄相对的关系。

5. 请你用”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参考〗(跋涉二万里、战斗千万次的红军英姿图)、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图、巧渡金沙图、

飞夺泸定图、喜过岷/雪山图。谈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可从场景的描绘、用字的锤炼、修辞的使用、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6.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参考〗(红军长征,是中国和世界革命史上空前的壮举和奇迹,包括对敌武装的斗争和冲

破自然环境的险阻两个方面,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典型战例场景。)这些片段和场景如实、概括、形象地体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壮举,礼赞了长征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智慧和力量。

(1)、简介

长征,简言之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央苏区的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和红四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向陕甘撤退和转移的历史事件,因为路程有两万五千里,又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长征开始时共206400人,到达陕北后仅剩60900人,其中中央苏区八万人,到达陕北后仅剩8000人。

(2)、长征故事

91岁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273团医疗队女兵邬家珍:

记得1931年冬,16岁的她软磨硬泡加入红四方面军第31军当医院护士,而且对长征中的几处小细节印象深刻:夜行军漆黑一片,她们把吃饭的白搪瓷碗别在腰后,给后面的战友当光源;药品极其匮乏,她们只能用盐水就着当地一种黄纸给伤员当膏药,眼睁睁看着伤口流脓;队伍断粮时先杀马,把肉和草根拌在一起吃,再把马皮、骨头和野草煮成一锅汤,之后啃草根、吃皮带,“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

她记得,部队一次要过铁桥,桥板全被敌人拆光了,对岸还架起机枪,战友们边打枪边铺桥板,冲到最后那几块,就在敌人枪口下,战士们前仆后继,就用身体扑上去、垫上去,让后续部队踩过去!

她记得,二过草地时几天没吃,视线模糊,看人全成了影子,一位传令排的排长见她摇摇欲坠,塞来两小块牛肉干救一命。

《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

《关于爱国和气节的古诗》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第二篇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对酒>>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硐终绞棵欠苡律钡屑案叨染枥纯艿那榫啊=嵛擦骄洹霸附陆#蔽堵ダ肌保舜娼棵侵笔阈匾埽且粼巷希坪雷常泶锪耸乃老呋迹⒐Φ脑竿刖鲂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导致衰落沦亡及自己抗元功业不遂。这就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颔联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设问,而是拉开历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倾写自己强烈的亡国丧家之恨。诗人所说“山河无异”,其实是山河有异。这是一句反语,从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来。此两句描写南宋国土被元兵践踏、人民生灵涂炭的情景。

颈联转入写“芦花和我老”,再抒对国事沧桑的感慨。在通过“芦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飞”这两个形象的赋比,表现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尾联借用传说表达诗人化鹃啼归的心愿,表明自己虽然被迫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谓哀苦、执着之至。同他的传诵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样,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人士。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全诗苍凉悲壮,大义凛然,凄苦而不颓废,哀婉而不沮丧,悲怆沉痛但能使人于低回咏叹之中领悟历史的教训,砥砺坚韧的斗争意志。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 亥 杂 诗 (选一)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

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岳飞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过零丁洋

【内容】: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关于困难的经典语句名言》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第三篇

1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2 未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3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伤感的英文句子

4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5 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6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7 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励志书籍

8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9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10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11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12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13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14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

《关于母爱的优美语段》
关于艰难困苦的诗句 第四篇

1、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我们便开始沐浴母爱的阳光雨露。因为母爱的关怀,使得我们这些小幼苗茁壮成长。风雨来临,挫折来临,苦难来临,不用怕,因为一定会有母爱为我们支撑起一片艳阳天。

2、倘若我有一双翅膀,我愿变做母爱的影子,飞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母爱永远荡漾在人世间。关于母爱的优美语段。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是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

3、母爱是一株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里散发这迷人的芳香,4、我沉浸在母爱的阳光里,享受无私、温馨、深远母爱的同时,我一定要珍爱她,让她成为慈祥、善良、宽容的源泉,伴我学习,伴我生活,伴我成长,伴我一生。

5、母爱,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仁慈的爱;母爱,人世间最宽容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6、一个个风风雨雨的夜晚,在一条条艰难困苦的路上,是谁陪伴你?是母亲!是她来保护你,不让你受到半点伤害。我们如何才能报答这比天还要大、比海还要深的母爱?母亲养育你一生不求什么,只求你长大后多回家看看。

7、母爱,人间最美好的词语,最甜蜜的呼唤!她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就像种子隐藏在地里。关于母爱的优美语段。当我们极度孤独无助的时候,在我们无比幸福快乐的时候,不经意地,她会从我们心里蹦出,就像芳香从玫瑰花蕊中散发出来那般自然。我,最珍爱母爱,因为她给了我太多太多。

8、母爱,多么像哺育我们成长的宁静港湾。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9、有人说:母爱就像是一首田园诗,幽远清净,清纯淡雅;母爱就像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粉饰,留下自然清新;母爱就像一首纯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漫天飞雪,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10、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们冰冷的心;母爱是沉寂夜空中的歌谣,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让我们一起沐浴在母爱的阳光里,抛弃尘世间一切的烦恼,尽情地享受吧!

11、千般母爱母爱,一个温暖而又亲切的词语;一个深情而又伟大的词语;它承载着千般关爱,百般呵护驶向我成长的彼岸;它怀揣着精心照顾,细心培育来到我成长的途径……母爱,点燃了我生命的烛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珍惜母爱,何之不为?

12、母爱是永不乏味的言语。曾多少次,考试失力时,母亲总是回坐在你身旁,给你分析,为你打气,不会像父亲一样只会指责你。曾多少次,在外面受到欺负时,母亲总是将你轻轻地搂在怀里,温柔地抚慰你,用心底的话语激励你,给你站起来的勇气。曾多少次,当你的心情失落时,母亲总是会把心里话掏给你,给你人生的真谛。

13、母爱是风,轻拂我孤独的身体;母爱是雨,滋润我干渴的灵魂;母爱是雷,唤醒我沉睡的心灵;母爱是电,照亮我前进的天空。母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被污染的爱,是这世界上最美的爱。

14、母爱如水般平淡无奇,是因为她为你付出的太多太多;母爱如水般朴素淡雅,是因为她把美好的东西都留给你;母爱如水般的坚强不屈,是因为她在你困难时帮助你……

15、母爱之情,惊天动地,感泣鬼神。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愿天下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芳馨。

16、世界因母爱而充满温暖与真情,母爱不需要条件,不需要苛求,它是每位母亲内心自然所散发出来的。不管是在苦难中,还是在幸福中,它都无声无息地伴随着你。它不求回报,不求感恩,只愿天下子女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体验到母爱,沐浴在母爱中快乐成长。

17、荷花是雪白的,白中透红,它是多么的纯洁,具有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母爱也一样,不管这种爱的给予者是低贱还是高贵,她们付出的母爱都是真挚而纯洁的。

18、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开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阳的诠释和内涵,没有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呤浅唱。想起了母亲仿佛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19、梦像阳光般灿烂,我们就像童话中的主角一样活在母爱的笼罩下,匆匆忙忙,潇潇洒洒,恍惚间,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光阴。老舍曾说过: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母爱就像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伞,是寒冷中的一碗姜汤,是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是皑皑白雪中的一片温暖,母爱是一份牵挂,是一份担心,是,母爱如海,母爱似水。

20、母亲是大树,我们是小草,为我遮起一片绿荫;母亲是池塘,我们是鱼,给我一片自由的天地。母亲是阳光,我们是童话中的主角,梦会依旧灿烂,因为有阳光的普照,虽然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光阴,但阳光不变,梦亦不变。

21、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正因为这样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母爱。人类需要母爱,正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照耀;正如久旱的土地,需要春雨的滋润,正如利刃的打造需要好的磨刀石。

22、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母爱就开始在我身边演绎。一日三餐——饭来张口;衣帽鞋袜——衣来伸手。妈妈为了让我生活在更舒适的空间,用双手营造了温馨;用行动勾勒了真诚;为了对我的呵护,她像温室一样,保护着这株稚小的幼苗,耐我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

23、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爱,是母爱成就了伟人的惊人之举,赋予了艺术家奇妙的灵感,启迪了科学家敏锐的智慧,也丰富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情感。母爱就像满天的繁星,星星点点,映照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24、母爱是无私的,它常常把最美好的事物留给儿女们,自己却从不独享,因为它把儿女们放在了第一位。母爱是博大的,它常常以最大的实力付出代价,因为它内心真诚永存。母爱是细心的,它常常把哎表象的淋漓尽致,因为它蕴涵着对儿女们的百般关爱。

25、母爱不仅仅是让你感到温暖、安逸的温床,也是铸造你灵魂的炽热、奔放的火炉。它是雏鹰学飞时老鹰冷漠的目光,它是幼豹捕食时母豹无情的驱赶,它是孟母择邻时的殷殷期盼,它是岳母刺字时的点点泪花。

26、论到母爱,我觉得洪醒夫先生的”纸船印象“描写的十分深入,他以母亲摺纸船为出发点,进而谈到母爱的伟大。下雨天,他的母亲心中虽仍惦记着田里的农物,但却仍心平气和的为他摺纸船,好让孩子们在雨天里也有欢笑。表面上像是在回忆童年玩纸船的种种,但细细咀嚼文章的字义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