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漫感一诗赏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7    阅读:

《漫感》
漫感一诗赏析 第一篇

漫感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注释

[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

[惘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

[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词笺]:写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鉴赏

开篇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然而“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之96),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一箫”二句:可与本年所写词《令》互参丑奴儿。其上阕云:“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稍后三年他写的《秋心三首》中的“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与此诗首二句意同。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作者介绍

龚自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诗歌鉴赏小练习》
漫感一诗赏析 第二篇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③题。(20分)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溪兴①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①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②瓦瓯:陶制的小盆。【漫感一诗赏析】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 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意在抒怀。 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

②从《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③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不少于150字。(12分)

1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①~③题。(18分)

唐诗的意象是跳脱的、疏离的、并置的,意象与意象间的空间较大;而宋词的意象大多是紧密的、蝉联的、链接的,其间的空间较小。我们来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意象的绵密,而且还能看出,这绵密的意象,与词人的内向细腻的性格有关。他们喜欢“思量”,喜欢这样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地忖度,他们注力于某一点,一往而不复一往而情深。这种递进层深之笔,都是宋人情怀幽深的表现。(取材于鲍鹏山《天地词心》,有删改)

【注】①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①下列对文段和《踏莎行》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写词人所见所感,因为战乱,词人远离家乡,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B.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 C.全词的意象具有绵密、蝉联、链接的特点,表现的情感是细腻动人的,“递进层深”。 D.作者认为宋词的意象具有绵密的特点,与词人的性格有关,与幽深的情怀也有关。

②下列词句中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两项是(5分)

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E.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③古代诗词中常用到叠词,或摹形,或摹声,或摹色??,用来表达思想感情。请选取自己熟悉的包含叠词的诗词句(上文中的叠词句也可作为例句),说一说运用叠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古风(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②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 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②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③"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 悄地从他窗口溜走。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3.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

漫感①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② “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2015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漫感一诗赏析 第三篇

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年摸底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漫感一诗赏析】

命题者:林燕清(德化一中) 黄艳明(安溪一中)

第一卷(24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15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

C.悟已往之不谏 谏,进谏,进言 .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B.失其所与,不知 怀王与诸将曰 ..

C. 群臣错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夜缒而出,见秦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距关,毋内诸侯。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大王来何操?

D.夫晋,何厌之有?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二、课外文言阅读(9分)

【漫感一诗赏析】

藏书室记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

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漫感一诗赏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缉而校之 缉:收集整理 .

B.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陈述说明 .

C.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

D.其蔽也贼 贼:偷窃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

B.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

C.傅说之诏其君 予一以贯之 ..

D.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 ..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第二卷(126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9.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2分)

(2)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4分)

11.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感①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②,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请找出《漫感》一诗的诗眼,并分析该诗眼的作用。(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剑”“箫”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也被认为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结合这两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形象? (4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觉得乡下不安宁,吴老太爷被送到上海,吴荪甫等到码头迎接他。上车后由于受到各种刺激,吴老太爷一到公馆就病倒了。(《子夜》)

B.鸣凤给觉慧端来了茶,被淑华拦下说话。太太高声叫她去装烟,淑华故意不放她走并骂太太是老烟鬼。觉慧对淑华很反感。(《家》)

【漫感一诗赏析】

C.巴黎大瘟疫流行,弗罗洛赶回家时父母已死,而被遗弃在摇篮里的小弟弟正在啼哭。从此,他就做了家长,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弟弟。(《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看准时机,卖掉酒和白杨,赚了大钱。欧也妮知道这件事后,就央求他救济夏尔,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欧也妮·葛朗台》)

E.玛丝洛娃赶到车站去见涅赫留朵夫,可车厢里的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她想卧轨自杀,

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复活》)

13.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 《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依据刘姥姥所说的方法,平儿如何处理这件事的?请简述。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扫视了破旧、斑驳、土气的屋子)绷着脸说:“唉!乖乖,我当真是在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吗?他当真做过索漠市长,是巴黎葛朗台先生的哥哥?”

上文“绷着脸”说话的人是谁?“他”为什么来到葛朗台先生的府上?又受到葛朗台先生怎样的“款待”?

我选择第( )题。【漫感一诗赏析】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②之类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餂:tiǎn 探取,获取。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分)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理解。(3分)

五、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 题。

人性的弱点

周末上午,天气晴朗,非常适合到外面逛逛,但我一个人在家看NBA。今天的比赛对我喜欢的火箭队来说,非常关键。打胜这场比赛,火箭队将成为本赛季的冠军。到底是火箭队?“道高一尺”,还是火箭队的对手小牛队“魔高一丈”呢?难以预料!为了怕打扰,我昨天晚上还特意编造了几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将老婆孩子送到丈母娘家里。

“咚”“咚”“咚”??

电视里,火箭队和小牛队正打到紧要处,双方比分在相持中交替上升,呈胶着状态,谁都无法将对手甩开。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咚”“咚”“咚”??

“是谁这么煞风景?”我不耐烦地打开门。“老板,打搅了。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原来是个推销员!

真讨厌!我正要关门,那人麻利地把脚伸进门来,不由分说将书递到我手上,涎着脸嘻嘻地笑。“老板,这本书您一定得看看??” 看他的样子,不翻翻那本书他是不肯走了。为了让他死心,我接过书,准备装模作样地翻翻便还给他——我从不在新华书店以外的场所买书。

书是卡耐基写的,这本书我其实有,很薄的一本。不过眼前的这个版本应该还收录了卡耐基的其他文章,否则没那么厚,而且,装帧很是精致。翻着翻着,我突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百元钞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顿时觉得面红耳赤,心狂跳不止。那人正低头翻着他的背包,应该没觉察到我表情的变化。

我合上书,瞄了一眼封底,故作轻松地说:“这本书还不错,多少钱?——哦,200元。” 那人满脸堆笑:“本来要200元的,咱俩有缘,150元卖给你。”

我眼睛一眨,突然明白了:小样儿,弄张假币放在书中,想骗我买书!不过,也说不定是真钞。我打定主意,要把书价砍100元下来。如果书中夹着的是假币,花五十元买本这么厚的书也不错;如果是真钞,嘿嘿,我除了白得一本书,还可以倒赚五十元!

“五十块我就买!”我斩钉截铁地说。

“天哪!你总得让我喝口稀饭吧?这个价,我实在卖不了!”那人的样子很夸张,像是我在喝他的血。

“超过五十元就没得谈!”说完我就准备关门。

那人见状,用手一拦,作无比痛心状:“好吧,我卖了,谁叫咱俩有缘呢!”

付了钱,拿了书,关上门。我顾不上其他,急急忙忙找到书中那100块钱,拿出家中常备的小验钞机,一验,没叫!再放进去一验,还是没叫!我乐了,果然是真钱!抬眼一看,电视里我支持的火箭队也正领先着呢!胜券在握!势必要“擒牛”成功啊!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正在这时,敲门声又响起,我打开门,正是刚才的推销员。

那人焦急万分地说:“老板,太对不起了,我书中夹着300元钱,是我母亲寄给我的,有一张钞票的编号我还记得。”

“你这骗子!”我跳了起来,愤怒地几乎有些歇斯底里。

“钱肯定在你身上,不给我就报警啦,反正我记得钞票的编号!”推销员的音调也提高了,看他的表情,一脸正气还有些洋洋得意。

这时,楼上传来邻居家开门的声音。事情闹大影响不好,破财消灾吧!我不情愿地掏出300元钱。关上门,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半天缓不过神来。电视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这会儿拥抱、欢呼的居然是小牛队的队员和球迷!我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看着桌上那本花了250元买来的《人性的弱点》,我不由感叹:“这本书还真适合我。”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情节曲折是这篇小说一大特点。在双方的较量中,“我”貌似始终掌握主动,实则一直被对手牢牢牵制,落得个被“逆转”的下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