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春兴赏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7    阅读:

《武元衡《春兴》原文、译文及赏析》
春兴赏析 第一篇

武元衡《春兴》原文、译文及赏析 【更多译文点此搜索】

武元衡《春兴》原文、译文及赏析

春兴⑴ 杨柳阴阴细雨晴⑵,残花落尽见流莺⑶。

春风一夜吹香梦⑷,梦逐春风到洛城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⑵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⑶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⑷香梦:美梦;甜蜜的梦境。香:一作“乡”。

⑸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白话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作品赏析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

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春兴赏析】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古诗赏析七年级下册》
春兴赏析 第二篇
【春兴赏析】

(一)阅读《范式守信》,回答12-15题。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 至其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春兴赏析】

译文:

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答:

12.谓:对……说;告诉 至:到

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译文:范式 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春兴赏析】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文章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出自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

2.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3.政治磊落;敢作敢当。

三.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译文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第1、2小题。

山中杂诗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1、”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画面。“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2、不能。

“窥”就是从缝隙里看的意,“竹中窥落日”,竹林森繄而且交杂在一起,所以隔着竹子看落日难免只能从缝隙中看到一点,所以就是“窥”了,这样就使诗意更加真实,而且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而且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

二.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答案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训练】: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5.“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6.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7.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4.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5.“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6.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7.宁静、淡泊的心情。

三.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

“动”中之景?

【答案】

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四. 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①一词,完成第7题。(6分)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发清溪向三峡③, 思君不见下渝洲④。

【注】①这是年轻时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清溪:指清溪驿。 ④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渝洲:今重庆一带。

7.(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1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7.(1)半轮。(1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1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

(3)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2分)

四. 【中考预测】春夜洛城闻笛赏析题

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 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春兴赏析】

4. 问:有人说,鉴赏本诗的关键在于“折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在亲人离别时会折柳相送,故而折柳实际上代表者古人对家乡的深刻思念;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正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意,与古人折柳之意相吻合。

春兴|春夜洛城闻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题“春兴”在文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4分)

(2)武元衡的诗和李白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4分)【春兴赏析】

(1)答:“春兴”(诗眼)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统领全文。(2分);领起了对诗中暮春景象的描绘,也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2)答:①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2分)

②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2 分)

五,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案】①(2分)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2分)

参考答案:

一、1.夸张(1分)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1分) 2.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意思相近即可 2分)

8、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1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诗歌赏析》
春兴赏析 第三篇

浅谈古典诗词中“细节”的作用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技巧。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就不能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古诗词中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有点铁成金之妙。

一、塑造形象

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的细节片断,来塑造鲜活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常常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词人巧妙利用少女为了掩饰一下自己偷偷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却去“嗅青梅”这一细节,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张祜的《咏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抓“剔开红焰救飞蛾”这一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自我哀怜的形象。

李端的《听筝》 :“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诗人抓取“时时误拂弦”的典型生活细节,将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形象,写得细腻,富有情趣。

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刻画出了“夜雨”这一景物形象的神奇。

二、深化主题

古诗词讲究以小见大,言微旨远。诗人常常把丰富的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活生生的细节之中。

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人摄取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打起黄莺儿”,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天宝之后,契丹族更加强大。由于边事频仍,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唐代有不少诗人曾写过这个题材,如高适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张守珪击契丹事。令孤楚也写过一首五绝《闺人赠远》:“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这两诗的主旨与《春怨》并无二致。构思也颇为相似。不过,《闺人赠远》虽不能把丈夫盼回,却毕竟在梦中同亲人见了一面,《春怨》连这种虚幻的美梦也没有做成。怨情尤为沉重而凄婉。它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兵役制下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所以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此诗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诗人在末句剪取家信即将发出的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非常真切而细腻地表现了长年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关切之情。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细节,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三、留下想象空间

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显得凝练、含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极富生活情趣的细节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细节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任随读者想象。

又如唐代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十分精彩的一笔,诗人剪取女主人默默数着、数着花朵之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一细节,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读者可以想象到女主人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可以想象到女主人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还可以想象到女主人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

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

四、充满生活气息

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典型细节,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又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苍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抓取“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一代表着农村景象的典型生活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归田后所体味到的农村生活情趣。还有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以“无赖小儿卧剥莲蓬”这一细节收尾,更添农村生活气息。

五、渲染气氛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为了反映游子思家之情,诗人截取了“抱膝灯前影伴身”的生活细节。以游子在静夜中,只能抱膝枯坐在孤灯前,惟有影子相伴这一特写镜头,来渲染悲凉气氛。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显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不能忽略细节描写。

武元衡《春兴》赏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僵师缑氏镇)人。建中进士,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任宰相。元和十年被刺身死。《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集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刻,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邱”(《楚辞·哀郢》),禽兽尚且有怀旧之情,人也不免于对故土有一种深沉的眷恋。特别是当春花秋月之下、物换星移之时,平时郁积于心的这种真情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被勾引出来。两行清泪、数句新诗,便是他乡游子所赖以寄托乡情的常见方式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诗的开头两句是对暮春景色的生动写照。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这是江南暮春的典型风景。诗人对事物的观察极为深细。两句诗读来琅琅上口,似乎诗人只是信口吟来,随意铺陈。但稍加体味,我们便能领略出作者杰出的匠心。如“杨柳阴阴”:凡写春景者多言及柳,因为它是春风为大地抹上的第一笔新绿。这里重要的不是诗人言及“杨柳”,而是他对杨柳的精细观察.诗人们描写杨柳的情态,或言“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或言“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本诗作者则仅缀以“阴阴”二字,便觉异于凡俗。试想,柳眼尽舒,绿阴匝地,这意味着春天的足音已经渐远,怎不令离人肠断,游子沾襟呢?再如“细雨晴”:细雨连绵,阴晴无定,也是对江南暮春景色的概括描绘,非熟悉生活并善于概括提炼者不能为此。 如果说第一句是写“绿肥”。那么第二句诗便是写“红瘦”了。“残花落尽”,流莺娇啼。不是说流莺曾被花儿遮掩,等花落后才露身姿,而是说花落之后,节候趋暖,鸟儿们开始频繁活动,枝头可以经常见到它们的影子了。表面上看来这是单纯地写景物变化,而实际上却包含着深重的“光阴易逝”的感慨。盛极一时的繁花已经残败凋零,鸟儿们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繁殖、哺育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按自己的正常轨道发展,唯独诗人还离乡背井,过着动荡无定的生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四两句用奇妙的想象,将这种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思乡情切,梦绕魂牵。然而“梦”是极其玄虚的境界,难以捉摸。诗人却想象这“乡梦”可以如杨花柳絮一般地被春风吹送,一直吹到故乡洛阳城(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这两句诗造语新奇,潇洒流畅,含蓄而巧妙地将诗人的乡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实际情况当然不是“乡梦”被春风吹来吹去,而是春景引起了乡思,乡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然而作者妙笔生花,匠心独运,使得这极普通的乡情乡梦,平添出无尽的情趣。乡愁应当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中似乎又隐隐透出一段韵味、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作者之所以乐于借诗的形式来寄托强烈的乡思,所追求的大约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力量吧。

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解释】

春晚:暮春傍晚。

夕晖:夕阳的余晖。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吟:诵读诗文。

阑干:栏杆。

樵渔:樵夫、渔夫。

【解析】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通过“主静”、“无欲”等达到“纯粹至善”的最高道德境界,而他的一生也的确是在进行着这样的实践。黄庭坚对他推崇备至:“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好读书,雅意林壑??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濂溪诗序》)从周敦颐的人品、学品、为政等方面做了全面评价。周敦颐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对待自然万物,他有独特的观照思路,其“雅意林壑”正是与万物为一体的观念的体现,他善于在山水风景中体悟自然之道,映证个人的胸襟修养,广为传诵的《爱莲说》正体现了这样的高洁情怀。他的诗作不多,《题春晚》最为后人所称颂,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理学家的诗。

诗的一、二句是写黄昏时分的景色:“花落柴门掩夕晖”,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斜照着小院,柴门已经关起,微风过处,花瓣纷纷落下,地上有落红堆积无数,春天就要走远了;“昏鸦数点傍林飞”,天色渐晚,稍远处的山林那边,觅食归来的乌鸦正贴着林子飞旋,寻觅归巢。这两句以夕阳、落花、柴门、昏鸦、平林组成了一幅山林春晚图,这个画面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前代诗歌中的此类主题极多,那么周敦颐的这首《题春晚》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两句诗一近景、一远景,看似对句,其实完全不对,下句流畅地叙写乌鸦归飞的情景,而上句则有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三个意象组成一幅动感画面:在“夕阳”、小院“柴门”的静态背景上,是“花落”的动态场面,与李贺“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场面相似,然而心理背景完全不同,李诗给人的感觉是焦灼而又颓废的,周诗给人的感觉却是静谧而又唯美的,心态完全不同。李贺的这两句是在宴饮浇愁时所赋,而周敦颐却是“吟余小立阑干外”时所看到的春晚之景,所表现的正是他“吟余”之时的闲适心境。且看下两句。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原来,前面的春晚景色正是诗人在醉心书卷而天光渐暗时走出书斋凭栏所见,而山间小路上的归人也吸引着诗人的目光:樵夫、渔夫、农夫们,各自背着柴薪、渔网、荷着锄头铁耙,一路谈笑着向村里走来。第四句让人想起王维的《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在农村里,人们自给自足,自力更生,靠着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果实,平和安宁、知足常乐的心态正与诗人淡泊从容的情怀相契合。

这首《题春晚》的一、二、四句乃诗人小楼凭栏所见,构成了一幅相对独立的画面,第三句看似诗人置身局外,但是,若从读者的视角来看,不管周敦颐是否有意识地将自身置于诗中,但诗人“小立阑干”的剪影也已经完全融入到整幅画面中了,花应时而落,鸟倦飞而还,读书人吟余小立,渔父樵夫劳作而归,天地万物,各得其所,多么安宁、和谐的意境,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诗里诗外的双重审美机趣让人想起近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结合这首充满审美哲理的现代诗来看,周敦颐正如那桥上看景人,山野的诗意装饰了他的闲居生活,他的诗却装饰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梦,而读者,便是那“楼上人”。

(作者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为人洒落轩昂,气格高远。光风霁月,人不可及。所作《爱莲说》以物喻人,可见其品格。其诗风亦清新可爱。

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 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 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鸦"在“飞”,“人”在“归",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

作者写作时间是在傍晚,加上距离稍远,乌鸦又是黑色的,从视觉上看,乌鸦是“点” 而不是“只”,用“点”更加生动形象。从全诗意境上看,用“点”比用“只”更能深化意境,仿佛诗中画面就在眼前,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郑风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
春兴赏析 第四篇

<郑风>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诗词如下: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郑风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郑风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