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9    阅读: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一
《现代诗》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诵读欣赏这两首现代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体会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二、 学习重点

目标1、3

三、 学法指导

1、 反复朗诵,在朗诵中品味诗歌的感情,深意。

2、 在朗诵的基础上,作具体的诗歌分析,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四、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很多大作家有关他们回忆自己幼时往事的文章,使我们又勾起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我们可以用美妙的歌声,用生动的故事来回忆,也可以用诗来表达。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现代诗二首》

(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朱湘和何其芳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二)自由朗诵诗歌

(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要求:

A声音要响亮,吐字清晰。

B想象揣摩作者的心情,表情,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研讨

《少年歌》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2、有感情朗诵,进一步感悟作品

3、探究思考:

A《少年歌》中全诗可以分为几小节?

B全诗写了哪些事物?看一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C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体会《少年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活是多么广阔》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

(三)作探究,品味鉴赏

1、名个别学生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2、感情朗诵,进一步感悟作品

3、探究思考:

A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小节?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各小节的大意。

B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C诗的最后一小节中,“生活”为什么会由“广阔”变得“芬芳”?

D全诗最后一句话“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该如何理解?

E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体会《生活是多么广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教学反思: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冯至和穆旦两位诗人的创作经历和诗作风格,理解两首诗的内涵。

二、掌握一些鉴赏现代诗的方法,区分现代诗与传统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中国现代诗对西方诗歌艺术的借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尤其是他的十四行诗,特别得到读者的喜爱。穆旦被誉为“用身体写作的诗人”,他的诗表明中国新诗与世界诗潮开始了同步的演变与发展。他们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诗。

二、鉴赏《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1简介冯至。

请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介绍,教师补充。 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冯至在20年代以

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同年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直到抗战胜利。其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利用外来形式创造现代新诗,表现日常生活中蕴涵着的诗意和哲理。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活动,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2 介绍十四行诗。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由教师介绍。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介绍这种诗歌的韵律。

一首好诗,主题和意境固然重要,但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也是不尽完美的。诗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达到统一,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在英语诗歌中,最严谨、最富于挑战性的抒情诗莫过于十四行诗了。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说它“严谨”和“富于挑战性”,是因为它不仅在选词表义方面有着同其他诗体一样的要求,而且在诗的结构、韵律以及用这样的结构和韵律来表达诗意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十四行诗源于12世纪的意大利,最早是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后来流传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16世纪时被介绍到英国。为

了使十四行诗这种诗体适合于英语,英国诗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莎士比亚作为前人成就的继承者和开拓前进的探索者,继承发展了十四行诗。冯至熟读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十四行诗,用韵灵活,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一致认可。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4讨论。

诗中反复出现“路”这个意象,“路”指的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路”这个意象开始指原野上的路,后来指人生的路和心灵的路。“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它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也是“感谢的纪念”。诗人由原野上的路展开联想,眼前的路是由无名的行人踏出来的,心灵的原野上,那条生命之路,是由流逝的岁月和曾经相遇的人为我们踏出的。由此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珍重,要永远记着他们,以免让心灵之路荒芜。全诗符合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把外在事物转化成内在的心灵体验。

最后请学生谈谈有谁踏出了他们的心灵之路。

5诗人选择了对话体的形式,以“你说”总领全诗,这种形式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讨论并总结。

诗中的“你”可以理解成诗人的同伴,也可以理解成诗人自己,是诗人在同自己对话。诗人内心有两种声音,一个欢快,对生命充满热爱和欣喜;一个严肃,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感激。由此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真挚的怀念和承担精神,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珍重和热爱。

6对比《南方的夜》,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冯至早期诗歌文字不加修饰,表达了沉重浓郁的感情,仿佛是用浓厚的色彩营造沉郁的氛围,使人读后久久被这种氛围萦绕。但其中情感范围狭窄,有过多的个人哀愁,表达了“五四”以后一部分青年的苦闷。他后期的诗歌以十四行诗为代表,思想和艺术上都趋于成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生与死、过去与未来和生命的意义的思索,是40年代中国现代诗的一座丰碑。

7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冯至的诗歌。

三、鉴赏《春》

1介绍穆旦。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二
《现代诗两首》

主备单位:李寨镇第二初级中学

探索区域

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教学要点】

重点: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新课探究】

一、作者介绍

二、字词练习

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隘口(ài) 歌谣(yáo) 蹲踞(jù) 山巅(diān)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 槐树(huái)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四、分析诗歌内容

1.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2.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问: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明确:“不能成声”与“不能成篇”都是作者难以抑制情感的体现。一个“总”字表现了这种情感一直萦绕着作者,“一……便”更体现情感的不可控制,而这情感不是涓涓流水在心中流淌的感觉,而是像烈焰熊熊燃烧,那么火热,那么炽烈,由此可见作者的对民族、对民族精神的热情赞颂。

3.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五、写作特色

1.真挚而深切的情感

《长城谣》富有民歌谣曲风味,作者用第二人称抒发对长城这个象征民族的个性化的对象的赞美和魂牵梦绕的思念。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也是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的形象。诗歌中没有华丽的词汇,然而质朴的语言却将真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实、毫无雕琢。如第二节和第三节后两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2.精巧的构思

《长城谣》中作者先是以精简的笔墨凸现长城的沧桑,接着便直接抒发自己的魂牵梦绕的情感,第三节中梦境的描述水到渠成地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出来,自此,长城的意象的象征的意义便不言而喻,那就是祖国的、民族的精神,长城,不是独立的一个意象,而是浩如烟海的祖国文化中的一滴,长城承载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博大的民族精神。

六、当场成诵!

【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

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 抒发对长城的依恋与赞美

第三节 借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思恋

第二课时

【导入】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一、简介作者与背景

1.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三
《现代诗二首》

省沭中南校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 《 现代诗二首》

主备:姜立英 上课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 体会、感悟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 体会、感悟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少年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青少年身上都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歌》,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自主探究、展示

1. 简介作者、作品

2. 朗诵诗歌

①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② 学生范读、老师点评。(要求读准字音,并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

③ 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师总结学生的要点)

3.赏析

① 读诗,并思考诗人在第一、二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少年的什么特点?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些特点?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把少年比作“山泉”,表现了少年的纯洁。

② 第三节中,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第三节诗人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两个“恨”字,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恨。爱憎分明。突出了青少年的斗争精神。

③ 第四节中作者说我们新人?作为新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明确:第四节诗点明我们是新人。我们要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朱湘写这首诗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因此结尾有“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着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学习《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

一、过渡导入

活泼清纯,追求理想,是历代青少年的共同特征。作为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地对面生活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 二、自主探究、展示

1. 简介作者:

2. 整体感知

① 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② 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展示。(学生评价,老师补充)

③ 指导朗读第二节,并讨论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三、小组合作、讨论

1. 再读第一节。第一节写了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作“海洋”

写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诗人把生活比作“海洋”,渴望自己充满年轻人旺盛的生命力。

2. 读第二小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① 生活是怎样的广阔?

② 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十一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启发人们“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3. 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明确: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但是同中有异。

“芬芳”表现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4.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自主拓展,展示

仿照《少年歌》中前两段,以“我们是„„”开头写一段诗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生命价值的体验等。

五、布置作业:背诵两首诗

板书:

少年歌

活泼 清纯 生机勃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 海洋

开发生活宝藏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教学反思: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四
《现代诗三首》

教学设计示例 (语文) 语文)《现代诗三首》教学设计示例 现代诗三首》纸船——寄母亲 纸船——寄母亲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制作提示】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另一种分类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击后添加相应的内容,可以直接填写,也可以从资源库中,添加进相应的备课素材.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 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制作提示】添加教学重点,指完成该教学点的主要环节,可以参照资源库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中 所列的素材,可以点击添加要注明的内容,也可以直接选择资源添加到该栏目中.【制作提示】添加教学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环境,完成教学难点的分析,可 以参考资源库中相应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的内容.四,课时安排― 第1页 共6页 ―

教学设计示例 (语文) 语文)2~3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 ,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 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 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 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 ,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 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 .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 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 .1923 年 8 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 留学, 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 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 dié 抛 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制作提示】 1.添加本文的朗读(本图链接音频资料)― 第2页 共6页 ―

教学设计示例 (语文) 语文)2.一些学习素材(三)总结,扩展 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母亲的心情. 1923 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 国留学,在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 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的十天左右的 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 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 , 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 母亲的深情. 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童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废弃一张 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诗的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 打湿,沾在船头上" .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 要他到的地方去" .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可见她这种强烈诚挚的愿望.至于希 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 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 诗人遥想母亲 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如果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就显示 了诗人设想的奇特. 那么, 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 "卒章显其志" 的方法, 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 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 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①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 含蓄,深沉.②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③诗以洁白― 第3页 共6页 ―

教学设计示例 (语文) 语文)无瑕而轻盈的纸船作为寄托物, 有利于想像的展开. ④诗是自由体, 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腾, 风格质朴,委婉. 【制作提示】 为帮助学生学习,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扩展资料. 作者像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1) 2.折一纸船或纸鹤或写一首小诗交上来. 【制作提示】 添加一些学习提示的视频资料(本图链接视频资料)九,板书设计― 第4页 共6页 ―

教学设计示例 (语文) 语文)纸船——寄母亲 冰 心【制作提示】资源库中,有本诗的板书,可以直接点击添加.十,随堂练习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思考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 ,却"终于沉默" .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 情.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 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第5页 共6页 ―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五
《ywyw080206现代诗两首》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六
《学写现代诗》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七
《现代诗二首》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八
《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所选的两首现代诗歌,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3.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

1.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意象美,领会诗中哲理。

教学方法:

1.熟读诗歌

2.理解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赏析《少年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赏析: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整体感知:这首诗歌的结构及主题。

《少年歌》选自现代诗人朱湘写的《草莽集》。《少年歌》是他早年的代表作,全诗在平静之中洋溢着欢快的情调。诗人用第一人称,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形象。

全诗分四节。前两节借助两个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象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

2、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第一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少年比做“小羊”,表现少年的活泼可爱。末句点明段旨第二节把少年比做“山泉”,表现少年的纯洁。诗人运用“泾浊渭清”的典故,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泾浊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末句点明段旨。

3、第三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第三节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他们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这一段表达了青少年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神。

4、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怎么理解?

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向灿烂的前程。“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全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完美,韵调和谐。

三、赏析《生活是多么广阔》

(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赏析: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生活是多么广阔》是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41年在延安写的。全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2、第一节写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做“海洋”?

第一节写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诗人把生活比做“海洋”,渴望自己充满年轻人旺盛的生命活力。

3、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充满了高强度的动作性,每个句子都描绘了一种美妙的生活情景。后四个排比句从动入静,由实转虚,描写生活内在美:心灵的高尚,对人的友爱。启发人们“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4、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同中有异,“芬芳”写出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四)比较《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与《生活是多么广阔》在内容和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

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他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从节奏、语气、语调、语境、情感等方面指导学生诵读这两首诗。要读出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少年的勃勃生机,少年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感受等情感。

四、拓展练习:

1、 仿照《少年歌》写一首诗,要求表现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对生活的热爱,或

者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感受等情感。

2、

3、

4、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由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诵读展示自己的诗作。 适当点评,归纳式总结。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九
《现代诗写作》

写一首关于思念的现代诗篇十
《写一首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