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03    阅读:

描写秋天的现代诗歌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第一篇

描写秋天的现代诗歌 更多关于秋天的作文

描写秋天的诗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

《鸽子》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九一八年)

《秋晨》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一九三四年)

《沪杭车中》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一九二八年)

《私语》徐志摩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秋月呀》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秋月》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一九三0年十月)

《秋天的梦》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

《霜花》戴望舒

九月的霜花, 十月的霜花, 雾的娇女, 开到我鬓边来。 装点着秋叶, 你装点了单调的死, 雾的娇女, 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 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 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 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的秋。

(一九三五年十月)

《秋》杜运燮

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 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 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一九七九年秋)

《江南草》李季

菊花怒放的秋天,

我第一次来到了江南。

虽然我来也匆匆,去又忙忙,

但你的美丽却一千倍地超过了我的想象。 望着你那花团锦绣的城市,

最美丽的画卷都失去了颜色;

漫步在风光明媚的水乡,

就是传诵千古的绝吟也显得苍白。 你的美丽使我感到羞愧:

词囊里竟找不到一个形容你的词藻。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只不过是人们按照你的模样编织的幻想。 我知道秋日里还不能显出你的神奇美妙, 我见到的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

描写秋天的现代诗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第二篇

描写秋天的现代诗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九一八年)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一九三四年)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一九二八年)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秋月呀》 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秋月》 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关于桂花的诗歌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第三篇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长篇须曲折三致意《远志斋词衷》”、“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鉴赏古典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通过对缜密的结构的梳理,就能实现对作品意旨“透过一层”的领悟。

(一)、注重“起”式。古人对于诗文的开头十分重视,有“凤头”之说。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长调尤重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虽是谈论的词的章法,但却说明古人对于诗词的“起”是用心良苦的。

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这都是开门见山的“起”例。但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言志”“缘情”传统、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诗教,使得古典诗歌迂回入题的“起”式更为普遍。如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起句“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中,以兰叶的“葳蕤”和桂花的“皎洁”,抒写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怀;白居易《暮江吟》中诗人托“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发自己“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以上诸例,都深合“起”的要求。

(二)、明辨“承”接。古典诗歌不仅“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应该是体察诗歌结构的不二法门。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由此可见“承”在诗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如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蝉院》的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和“幽处”“禅房”和“花木”紧承首联中的“清晨”“古寺”和“高林”,既显章法的浑圆,又使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造句挺拔且寓意深长,被欧阳修称为“造意者为难工”之语;杜甫的《登高》则情景分写,使得诗歌的脉络清晰而又层次分明: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这样,作者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更显沉郁。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可见

一斑,难怪被胡应麟称为“全篇可法”。总之,“承”不仅在结构上起缝合传递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使得后面的“体物写志”更有根基,所以“承”决不可轻忽。

(三)、聚焦“转”式。“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古人所说的诗词之妙,“妙在衬跌”,(刘熙载《艺概》)“词须愈转愈深,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温柔敦厚,诗教也,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我们都可看作是对古典诗歌内部结构中“转”的作用的诠释。如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从贬所渡江逃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会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转”的作用大矣!杜甫《述怀》中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也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这就是高考命题者对诗词的“转”青睐有加的原因吧。九四年的《秋菊》九五年的《如梦令》九六年的《咏史》今年的《约客》的题肢的设置都可证明这一点。

(四 )、善抓“合”句。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因此,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更应钟情于此。古人曾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俊”(〈填词杂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刘熙载〈词概〉)都是指的诗词的结句的要领和作用而言。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句叙事点题,结句更是扬“青春作伴好还乡”之乐,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惊喜之情。确然是“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引);孟郊的《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又体现了作者何等的畅快得意乃至神采飞扬的情态。古人所说的“本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艺概》)完全可以说明此类结句的明快、质朴、无意造语却自然天成的特点。另一种是“以景语结情语”(张炎)。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李益《汴河曲》的结句“风起杨花愁杀人”,就借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遥寄了作者的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政治感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结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那惋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全都蕴含于景语之中,含蓄蕴藉、深藏不露,确实是“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如果善于从结句切入,也同样会给我们提供一把解读诗歌主题和形象的钥匙。

自然,文本层面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语言的声、色、形,诗歌的意象、诗画的相融等等。笔者将另文赘述。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提出从文本的层面上体悟,并没有否认审美主体在文学鉴赏中的核心地位,相反,任何体悟文本层面的审美活动都必须以主体的观照为前提。我们想强调的是,古典诗歌应首先从文本这个“先结构”入手,遵“路”识“真”。

关于桂花的现代诗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第四篇

桂花飘香
文/李俊德
我喜欢桂花飘香,
那金黄的小花让心亮堂;
长相虽无牡丹那样雍容华贵,
内心的品质当属花中之王。

我见过深山老林中的丹桂,
那真像是土生土长,
几株桂树不知何年何日在那落户,
十里之外我就闻到了清香。

我也喜欢路边的桂花树,
一到秋天就把激情送给车来人往;
把自己的碧绿献给大路,
那顾车声噪杂尘土飞扬。

桂花盆景小巧玲珑,
可以任意摆放;
玉枝滴翠令人心怡,
秋风一吹满庭芬芳。关于桂花的现代诗

新都桂湖的桂花园,
那是天府最出名的地方;
我一去那(儿)就留恋不舍,
露蕊浮葩真能让人客醉他乡。

攀蟾折桂
那是人生的理想,
良宵举杯
更是难忘嫦娥,吴刚。

桂花酒,桂花浆,我醒来的时候,桂花的香味像
温情的手指,抚摩在胸膛
这是一种浓浓的香,甜蜜的诱惑
依附着风儿自由流淌、飞翔
每年的秋天,我总困惑:小小的
或黄或橙的米粒怎么总喷薄出
如此巨大的能量,仿佛熬过漫长的光阴后
才融合的爱情,在无人的旷野放纵歌唱
秋意渐浓的萧瑟中,密密的芳香
好比暖暖的秋阳,把眼眸和灵魂一起
映亮,宛如涟漪上轻轻颤动的金光
------------------------------------------
小小桂花树作者:幸福超市
悄悄的商量着
细细的争研着

直到那沁人心脾的花香
才被发觉

惊讶她的细枝嫩腰
还是树苗就有花香

人们争先述说着
那份提前的祝福
------------------------------
桂花 作者:花已向晚
在秋的清晨里站成一排
飞扬的红旗还在

阳光跟风柔柔的贴过来
调皮的歌谣还在

一江春水送来鸟儿唱出的欢快
麦芒的涟漪还在

是否有少女采摘
雨露,清泉,花海也都还在

你若看不清是花儿还是蝴蝶
请把你的心,打开
------------------------------------
桂花作者:攀上树梢 
当在空气中,
先嗅到你的馨香,
才从翠密的枝叶间,
发现你幽隐的容颜。

炫示美貌娇艳,
是所有花儿的憧憬;
而你,假如不是为了
把芬芳吐露,也许,
你会谦逊地舍弃
花样的青春。

你没有美丽的容貌,
却让你的郁芬,
黯淡了多少
傲人的美艳。 
-----------------------------------
桂花 作者:吉乃
桂花,排成一行站立了十年
在园中队列着
风,会把你送到遥远
一路的温馨
有人会为你垂涎

月月桂,可我还是在等待
守候在你身旁
轻抚着你的小脸
望眼欲穿

一个星月的夜晚
你真的来了
翘起鼻尖
半闭上眼
享受着一种贪婪

在梦的中间
迷失方向的一缕微风
送来你的体香
淡淡的,淡淡的 
-------------------------------------
桂花 作者:琅琊山僧
秋风劲吹
小草萎焉枯黄
秋风摇曳
树叶凄然凋零
只有桂花
不畏秋风的浸淫
依然激情盛开
虽然没有海棠花清秀
没有牡丹花富贵
没有玫瑰花传情
可它芳香四溢
熏香了庭院
熏香了公园
熏香了秋季

我喜欢桂花
喜欢它的谦卑
喜欢它的朴实
喜欢它的从容 
------------------------------------
月桂花 作者:诗情王子
就这样一朵小小花儿
一朵小小的
橙色蓓蕾
竟这般忘情地
绽放了心蕊

只因秋阳太明媚
因而漫过她脸颊的一丝温绿
竟也萌动着几许多情
像艳阳
乍暖还红
也像炭火
燃及初识的岁月里
那美丽的月桂树下
一句句情思缠绵的耳语

就这样一种无以名状的美
像诗与画一样描绘不尽
每次
她的心影
总是舞动着一幅秋风的画
写下款款深情
亦挑着
刺绣着
那记忆里最美最令人心动的
一次初逢


描写桂花的诗句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第五篇

1、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2、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描写桂花的诗句

3、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4、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6、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7、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8、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9、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描写桂花的诗句

10、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2、山云漠漠桂花湿。

13、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14、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15、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16、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7、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18、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19、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2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1、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22、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23、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24、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25、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26、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27、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桂花秋天的现代诗 第六篇

1、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秋风辞>

5、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6、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8、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秋日>

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4、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1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9、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2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2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4、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2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2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2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2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陶潜

3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1、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3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33、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35、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36、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37、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3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9、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九辩>

40、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4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42、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4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44、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45、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46、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47、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48、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49、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0、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