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诗句苏州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2    阅读:

诗句苏州篇一
《历史上写苏州的诗词》

历史上写苏州的诗词

白居易:

霅溪(湖州)殊冷僻,茂苑(苏州)大繁雄,

唯此钱塘郡(杭州),闲忙恰得中。

白居易: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

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白居易: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晚。

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

舟移管弦动,桥拥旌旗驻。

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李绅诗: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韦应物: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张籍诗:

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

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

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江天好风景,回日莫令赊。

白居易《忆江南》云:

美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旧游》诗中云: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乌栖曲 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苏台览古 唐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标题】: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标题】:城上夜宴

【作者】:白居易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标题】:横塘路/青玉案

【作者】: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登阊门闲望 唐 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标题】:满庭芳

【作者】:曹勋

白氎行缠,青巾包结,几年且混常流。

寰中谁见,心地自清幽。雨散昆仑顶上,香润遍、琼圃无忧。

灵芽长,如今寒暑,饥渴总何愁。

诸公,须著力,尘缘扫尽,师旨坚求。

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

住个庵儿不大,争恋得、月馆青楼。

台山里,从人一任,说个好苏州。

【标题】: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姑苏曲

宝带桥头鹃啄花,

金阊门外柳藏鸦.

吴姬卷曼看花笑,

十日春晴不在家.

姑苏杂永

唐伯虎

长洲茂苑古通津,风土清嘉百姓驯.

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

市河到处堪摇撸,街巷通宵不绝人.

四百万粮充岁办,供输和出似吴民.

刘禹锡《别苏州》

流水阊门外,

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

今日自魂销。

关于灵岩山,刘禹锡有诗二首

其一

宫馆贮娇娃,

当时意大夸。

艳倾吴国尽,

笑入楚王家。

其二

月殿移椒壁,

天花代舜华。

唯馀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

刘禹锡《发苏州后登虎丘寺望海楼》

独宿望海楼,

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闭户,

山月方出岭。

碧池涵剑彩,

宝刹摇星影。

却忆郡斋中,

虚眠此时景。

唐 姚合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

三十年来天下名,衔恩东守阖闾城。初经咸谷眠山驿, 渐入梁园问水程。霁日满江寒浪静,春风绕郭白苹生。

虎丘野寺吴中少,谁伴吟诗月里行。

州城全是故吴宫,香径难寻古藓中。云水计程千里远, 轩车送别九衢空。鹤声高下听无尽,潮色朝昏望不同。

太守吟诗人自理,小斋闲卧白苹风。

唐 刘禹锡 赴苏州酬别乐天

吴郡鱼书下紫宸,长安厩吏送朱轮。

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蹑后尘。

梁氏夫妻为寄客,陆家兄弟是州民。

江城春日追游处,共忆东归旧主人。

3楼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雪里高山头白早, 海中仙果子生迟。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震泽生奇石,沉潜得地灵。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 发自江湖国,来荣卿相庭。从风夏云势,上汉古查形。 拂拭鱼鳞见,铿锵玉韵聆。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 嵌穴胡雏貌,纤铓虫篆铭。孱颜傲林薄,飞动向雷霆。 烦热近还散,馀酲见便醒。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 静称垂松盖,鲜宜映鹤翎。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 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徒然想融结,安可测年龄。 采取询乡耋,搜求按旧经。垂钩入空隙,隔浪动晶荧。 有获人争贺,欢谣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 睹物洛阳陌,怀人吴御亭。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苏州)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唐 李商隐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

烟幌自应怜白纻,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苏州不住遥望武丘报恩两寺〗李绅

秋山古寺东西远,竹院松门怅望同。幽鸟静时侵径月, 野烟消处满林风。塔分朱雁馀霞外,刹对金螭落照中。

官备散寮身却累,往来惭谢二莲宫。

——唐 崔颢《维扬送友归苏州》

诗句苏州篇二
《苏州+水+诗句》

苏州+水+诗句

古代历代描写苏州的诗词

白居易:

霅溪(湖州)殊冷僻,茂苑(苏州)大繁雄, 唯此钱塘郡(杭州),闲忙恰得中。

白居易: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

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白居易: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晚。 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 舟移管弦动,桥拥旌旗驻。 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李绅诗: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韦应物: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张籍诗:

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 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 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江天好风景,回日莫令赊。

白居易《忆江南》云:

美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旧游》诗中云: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乌栖曲 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苏台览古 唐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标题】: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标题】:城上夜宴

【作者】:白居易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标题】:横塘路/青玉案

【作者】: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登阊门闲望 唐 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标题】:满庭芳

诗句苏州篇三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诗句苏州篇四
《苏州园林与古诗文》

诗句苏州篇五
《唐诗中苏州的诗性特征》

唐诗中苏州的诗性特征

作者:方 勇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8期

[摘要]在众多古人笔下,江北的扬州被描绘得分外妖娆,而真正居于江南的苏州,却略微显得有点落寞。本文拟从众多唐诗中,无论是史实,还是创作等诸方面,来重新认识唐人眼中具有特殊情感的苏州。

[关键词]风景 唱和 虎丘 作家群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54-0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句耳熟能详的语句,说明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苏州堪比最美好的天堂。这也使得苏州成为众多文学体裁突出表现的江南城市。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高峰,唐诗也不例外。《全唐诗》中,“苏州”“吴中”“吴门”“姑苏”“吴郡”“吴城”“阊门”“虎丘”(武丘)“长洲”“灵岩山”“苏台”“洞庭山”“枫桥”“皋桥”“寒山寺”“馆娃宫”“望亭驿”……苏州意象比比皆是。可以说,苏州意象使唐诗变得丰富多彩,也使唐诗更富有意味。

一、自然之景,情感依托

“苏州意象”之所以那么频繁密集地进入唐诗,首先是由于苏州所具有的典型的江南风景。岑参《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有“湖上山当舍,天边水是乡”句,这美丽的太湖山水,在唐代诗人心中,是极好的精神归属。白居易在《白云泉》诗说:“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在“云自无心水自闲”中,诗人道出的正是在苏州山水中所享受的安闲自在。唐代的吴地,农桑丰饶,商贾云集,水网交织,舟楫如梭,必定会引起众多诗人竞挥毫。 另外,苏州特殊的城市河网,形成了极为独特的江南风光,这种风光在唐人眼中是那样的异样。试看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一作《夜归》):“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杜甫《后出赛》中写道:“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在其《昔游》中又写道:“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还有被评为“写吴中如画”(《唐诗别裁》),人们熟悉的那首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图景,是唐代江南水城最生动的写照。苏州水网密集,河道上的桥自然也多,它也成为诗人们感情的聚焦点,“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张祜(《枫桥》)这类情味独具的诗句,让人随时吟诵,都能引起心头的颤动。这些诗句,都生动地反映了水乡苏州的景象。

二、人文遗迹,历史回响

唐代诗人之所以情系苏州,还有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所拥有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当年杜甫壮游时记载道:“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壮游》)他所经历的“姑苏台”“阖庐丘墓”“剑池石壁”“长洲荷芰”,都见证了吴越春秋复仇的阴谋和阴谋中的勇毅与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盛唐李白“此诗可以泣鬼神”(《本事诗》)的《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亦真亦幻的描写,还是晚唐齐己《杂曲歌辞》“馆娃宫畔响廊前,依托吴王养翠烟。剑去国亡台榭毁,却随红树噪秋蝉”的写实性的表现,以及其他许多诗人有关吴王、西施话题的一再书写,都不是向当代或后代人叙述一个具有艳情色彩的故事,而是向人们告知一段历史,提示一个教训,并向统治者发出一种预警。在阊门,在盘门,在胥口,这种历史的声音都不时响起。

三、苏州的诗意与禅意的融合

苏州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历史的,也有宗教的,而后者在唐诗中也占有相当的篇幅。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被评为“清境幻思,千古不磨”(《唐诗归》),“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唐宋诗举要》)。皮日休、陆龟蒙在苏州曾经将虎丘那片千人石这样写入诗章:“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皮日休《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生公把经向石说,而我对月须人为”(陆龟蒙《独夜》)。何止生公一僧,虎丘一寺,楞伽寺、重玄寺、支硎寺、灵岩寺、破山寺、寒山寺……无不被唐代诗人作为灵魂的暂时栖息之所,而当宗教情结与自然风景熔铸成一体,禅意便化为诗意。还有更是“一夜留题百世传”(沈周《夜泊枫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这钟声,已经回响了千年,依然夹杂着历史的能量和宗教的魅力。

四、唱和之风苏州盛,且把诗情满“虎丘”

诗人酬唱活动盛于唐代,而苏州作家和与苏州有关的作家之间的唱酬更是蔚然成风。如苏州籍盛唐著名诗人崔国辅,其诗作开苏州文学史上清丽阴柔风格之先河。他曾与王昌龄、王之涣等人“联唱迭和,名动一时”。

此外,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山塘河北岸,古城“海涌山”。相传吴王阖闾曾在此建行宫。据《吴越春秋》《越绝书》等书记载,阖闾死后葬于此山,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坟上,古称虎丘。虎丘雄奇幽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丰富积淀,自东晋、南朝以来就名重海内,开始成为吴中第一胜地。到了唐代,虎丘更成为各地文人雅士心向往之的必游之地、必咏之胜。如以下选引组诗:

东风变蘅薄,时景日妍和。更想千峰夜,浩然幽香多……谭影漾霞月,石床封薜萝……(权德舆《酬陆四十虎丘对月》)

挂席逐归流,依依望虎丘。残春过楚县,夜雨宿吴洲。 野寺吟诗入,溪桥折笋游……(韩翃《赠长洲何主簿》)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李频《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以上作品无论是描写虎丘迷人的月色,还是描写作者为自己寻求梦寐的归老之处,虎丘都成为众多文人雅士慕羡之首选。此外,最后一首诗中,提醒有人过虎丘别忘题名,说明可能在唐代就有虎丘题名的风习,这是一个值得考证的文化现象。虎丘积淀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它不但供诗人们品尝其幽奇雄逸的景色,迸发种种思古之幽情,而且还往往令诗人们反观自身,低回惆怅,不胜感慨。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刘长卿《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贬官后的刘长卿,随着岁月流逝,过虎丘而倍感惆怅;独在异乡的许浑,以虎丘之泉洗涤尘襟,反思梦中的百年身。这都是由景生情而情更浓。历代诗人咏虎丘,作品多得几乎可以写成一部虎丘诗史了。唐诗中的虽然未能蔚为大观,也可算是良好的开端了。

五、庞大作家群

唐代文学家作为吴中名贤,被祀于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内的,除苏州籍的张旭、顾况、陆龟蒙外,非苏州籍的,首先就是李白,还有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罗隐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刺史例能诗”的三位: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韦应物,于贞元四年(788)冬任苏州刺史,三年后任满。其后白居易授苏州刺史,第二年因病辞官回京。刘禹锡于太和五年(831)任苏州刺史,八年,自苏州转汝州。

三位著名诗人相继出任苏州的地方长官,他们在苏州的诗歌创作活动频繁,这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姑苏文坛上的一段佳话。其地方官“能诗”的特长,引领了苏州的文学风向,更为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在诗文里苏州虽然不如扬州那样大放异彩,受到众多诗人的追捧膜拜。但其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却铸就了其特有的吴地内涵,使其成为唐代文学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清)袁景澜.江苏地方文献丛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刘士林.诗性人文学术与江南城市研究专题讨论[J].学术月刊,2008(8).

[3]严明.明清苏州城市诗性文化的经济底气[J].浙江学刊,2006(5).

[4]范培松.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6]张湛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小辞典[M].北京:工人出版社,1991.

[7](清)曹寅主持编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清)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诗句苏州篇六
《苏 州(组诗)(苏绪柒诗歌)》

苏 州(组诗) 06、8、14

盘 门

这并不算一种高度

跨过去 就迈进了一段历史 铁索悬着每个人的呼吸 青苔岌岌而上 是探索

谁都记住了他 一个男子 抵御着外敌 竭力的厮杀 谁都遗忘了他 一个女子 坚强地站着 看着眼前的男子

是谁在诱惑我向上攀爬? 是男子还是女子?或者

盘门的历史 还有记忆中的故事 那些早已远去的背影似乎还在城墙外 而此刻墙内却早已有另一个故事

关于苏州

关于那山那水那人

苏州园林

清风细雨终究把她拖住了 幸好我没有远行便来看她 历史留下的不仅是她的美 还有她浓厚的文化和深度的文明

青砖绿瓦 庭院深巷 看似简单的结合 却 不知其中掺杂了多少泪水 女人的泪水 历史的泪水

这人造的景色却比自然美得多 春夏秋冬各自成景 互不干涉 不累赘 不拖沓 不慵懒 屋脊上的鸟鸣互为连结 隐隐而现

她是东方女子的经典显现 似云一样轻却又比金子还重

带我升入云霄

却又重重地砸进了我的记忆

苏州啊苏州

我曾在梦里呼唤你

苏州啊苏州

你是那么的熟悉

我眼里的你秋水一般清洁

苏州啊苏州

你的名字和你自身一样美丽

多少才子曾因你的出现而深为人知 又有多少人因为你而惊叹东方的魅力

苏州啊苏州

我轻声呼唤你的名字

我怕别人听见了我的呼唤而

让我失去了拥有你的权利

苏州啊苏州

我大声呼喊你的名字

我要让大家知道你 你的历史 你的园林 以及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

诗句苏州篇七
《2015年苏州市中考文言诗文默写篇目》

2015年苏州市中考文言诗文默写篇目 苏州市思学堂中考复读班 戴薇15895562719

姓名_____________2015 1

1、(七上)《论语》八则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冈字头”封口),思而不学则殆(“歹”字旁)。” ④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九上)《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七上)《三峡》 【北魏】

郦道元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九上)《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予作文以记之。

1

②予观夫(fú)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④ (一并,一起)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八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1(七下)《使至塞上》【唐】王维

骑,都护在燕(yān)然。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13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4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译诗: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

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

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1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运用比喻,咏雪名句)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4

5

诗句苏州篇八
《《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

《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

(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自从张继此诗流传之后,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盐铁判官。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26家的诗132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余首,其中可能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说:“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余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他中了进士后,倒没有写出什么好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后来被收入《唐诗三百首》,才使这首诗传诵于众口。我们知道,《全唐诗》收录2300多位诗人的42000多首诗歌!诗作能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着实不易。

对《枫桥夜泊》诗,曾有诸多疑问。关于这首诗的诗题,就有人产生了怀疑。有人说,如果张继的船就停泊在寒山寺外枫桥下,那么他听到的半夜钟声,一定就从岸上寺中发出,为什么他的诗句说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且这钟声是“到”客船呢?《中兴间气集》选此诗,题为《夜泊松江》,应是此诗的原题。诗中第一句“乌啼”,有人以为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此句中的“霜满天”,有人说,“霜,不可能满天。”

但 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曰:“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杜甫《季秋江村》诗曰“渭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看来,“霜满天”似可理解为“满地是霜的深秋天气”。对第二句的“江枫”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江,指寒山寺大门西侧的江树桥;枫,即枫桥。喻守真编著《唐诗三百首详析》谓,“霜满”、“江枫”,隐指时令为秋。陈新注《唐人绝句选》则谓,“江枫”,水边的枫树,枫叶经霜变红,和渔船上的灯火都是鲜明的色彩。“江枫”或是双关语。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江枫”已成“江村”。诗句中的“愁眠”,有人说是苏州的山名,但清人毛先舒说,“后人因张继之诗,始改山名愁眠。另外,对最后一句中“夜半钟声”,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他以为三更半夜,不是打钟的时候,故诗句虽佳,却不符合现实。对于欧阳修的看法,许多人都不同意。且看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皇甫冉诗:“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宋代范元实又从《南史》找到半夜钟的典故。《石林诗话》又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清初孙枝蔚《枫桥》:“依旧钟声夜过半,谁知张继善吟哦?老夫独少诗中画,始觉平生怨愤多。”说明直到清代,寒山寺仍半夜鸣钟。看来,大家欧阳修也有疏忽的时候。

张继借寒山寺使他的诗作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寒山寺因《枫桥夜泊》诗而驰名。可谓“诗以寺传,寺以诗名”。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明代、清代、民国年间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由清代经学家俞樾(曲园)写刻了一块诗碑,保存完好。俞曲园这块碑正面写张继诗,后附跋语三行。这块诗碑极为中外人士所珍视,拓本流传甚广。日本旅游者,来到中国,必去寒山寺观光,顺便买一张俞曲园写的诗碑拓本回去作纪念。诗碑中还有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30岁时用行草书写的《枫桥夜泊》诗。2005年11月苏州著名书画家与寒山寺僧众共同举行弘法联谊活动。活动中,寒山寺法祖和尚性空长老为大家作了开示,书画家们为寒山寺题字、作画。这是颇具品位的活动,但是似乎并未留下令世人注目的佳作。

寒山寺位于苏州阊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在唐代贞观年间,这里来了两位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为“寒山寺”。传说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又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东渡日本,

到了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

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桥指寒山寺两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即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这两座桥。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建于1557年,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现设抗倭史迹陈列室。铁铃关、浒墅关、白虎关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州三关"。古镇就是枫桥镇,粉墙黛瓦,一派姑苏水乡风光。古运河即开凿于隋炀帝时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从寺前流过。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也增加了寒山寺的知名度。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1978-1982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从事歌曲创作,至今已在大陆、台湾、香港等数十个唱片公司录制出版歌曲作品约两千首,其中作曲约两百首。《涛声依旧》是陈小奇最好的作品。好处并不在他化用了唐诗《枫桥夜泊》,而在于他注入的现代质问:“今天的你我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在当今泛滥“爱得死去活来”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其语言的品位显得格外脱俗而淡雅。

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相传张继诗中所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友人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在日本明治38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来苏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在日本,苏州寒山寺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除夕寒山寺聆听108响迎新年钟声活动是苏州经久不衰的活动。唐代大智禅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佛教典仪中规定在晨昏二时鸣大钟108声,以“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 “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根据我国佛教经典和风俗,108响钟声有3种含意:第一种含意是因为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五天为一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既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种烦恼之数。所以要听108下钟声,表示回顾旧岁,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种含意是表示对佛门108位长老的怀念。第三种是说人生祸福相依,沉浮无常,一年中有108个烦恼,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钟声能除去一个烦恼,敲108下,就除尽所有烦恼。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

钟108响,最后一个钟声正好是新年零点开始。除夕钟声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士。

我虽无缘聆听寒山寺除夕钟响,但心中回荡着神圣而悠扬的钟声,诚心祝愿普天下苍生新岁平安、吉祥!

诗句苏州篇九
《2015年苏州市中考文言文古诗默写》

2015年苏州市中考文言诗文默写篇目 1、(七上)《论语》八则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冈字头”封口),思而不学则殆(“歹”字旁)。” ④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九上)《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七上)《三峡》 【北魏】

郦道元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九上)《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

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fú)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④ (一并,一起)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八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1(七下)《使至塞上》【唐】王维

骑,都护在燕(yān)然。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13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4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译诗: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3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

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

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1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运用比喻,咏雪名句)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4

5

诗句苏州篇十
《2014年苏州市中考文言诗文默写篇目》

2014年苏州市中考文言诗文默写篇目

1、(七上)《论语》八则

①子曰:

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冈字头”封口),思而不学则殆(“歹”字旁)。” ④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⑥子曰:

⑦子曰:” ⑧子曰:

也。”

2、(九下)《曹刿论战》 《左传》

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3、(九上)《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

、(七上)《三峡》 【北魏】 郦道元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九上)《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

ǔ)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fú)巴陵胜状,

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虎啸猿啼感极而悲者矣。

④ 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小草)汀(小洲)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

心旷神xié)(一并,一起)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八上)《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九下)《观沧海》 【三国】曹操

11、(八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七上)《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雁(思乡的秋雁)洛阳边。

13、(七下)《使至塞上》【唐】王维

hòu,有一竖)骑,都护在燕(yān)然。

14、(八上)《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七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八上)《泊秦淮》 【唐】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书名号别忘记)。

19、(八下)《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1、(八下)《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九上)《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含桥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