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kuail的诗文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2    阅读:

kuail的诗文篇一
《KUAIL》

kuail的诗文篇二
《写得最快的诗和写得最慢的诗》

写得最快的诗和写得最慢的诗

三国时的曹植七步成诗。但他不算最快,最快的要算宋代的寇准。他幼年时被称为“神童”。有一次他父亲宴请宾客,席间有人以《吟华山》为题,叫寇准作诗,他踱步思索,刚迈出第二步就吟成了一首五言绝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成诗快的还有唐代的史青。一天唐玄宗以《除夕》为题,要他5步之内吟成诗,他果然只走了5步便吟道:“今夜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衰。风光人不觉,已人后园梅。”

与此3人相反,古代有的诗人,一两句诗要思索一二年。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他在“独行潭底吟,数息树边身”这两句诗的后面有个注解:“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故卧故山秋。”原来这两旬诗苦吟了3年才成。

五代时有个僧人,他在中秋时吟了一句诗:“此夜一轮月”,第二句苦苦构思,直到第二年秋才想到“青光何处无”。得到这句诗他喜欢得像发疯一样,·半夜起来敲钟,以致惊动了满城人。

成诗最慢的要算清代桐城诗人李仙芝,有一天他半夜起来关窗户,惊动了鸟叫,吟成了“推窗惊鸟梦”一句持,但下面续不起来,不能成为完整的诗,直到5年后,他在山上听到虫叫,于是灵感袭来,吟成了五律诗:“窗深寒气重,山馆创凄清。月夜猿僵卧,秋虫鬼拥行。推窗惊鸟梦,就枕听虫声。寂寞孤灯烬,匡床已二更。”

kuail的诗文篇三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作者》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作者:刘智俊

-

-

-

-

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一、抓“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2000年高考全国卷中的《约客》,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顺利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2001年高考上海春季卷中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再如,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

“文如其人”,“诗言志”。任何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每首诗歌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不妨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主要风格来鉴赏。

比如说王维,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他以写山水田园诗出名,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的由几幅画组成意境,但多数都是一个画面,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声有息,也有思想。如果我们有了以上关于王维的知识储备,那么,结合高中课本上他的名篇《山居秋暝》,就能很快分析出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清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这首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抓“意象”

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象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枫桥夜泊》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透作品的关键。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读懂古代的诗词作品。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且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便迎刃而解。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

四、抓“色调”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此,鉴赏时要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

五、抓“意境”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意境是什么呢?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辞海》1999缩印本第2453页)。笔者认为,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意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主要有: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分列、寄情于景等。

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

六、抓“诗眼”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而这些含有诗眼词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常言道:“窥斑而见豹”,“见微而知著”。诗眼词眼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有着奇妙的艺术功效。2003年高考全国卷考的是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问题是: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王维的这首五言律诗,标题中的“过”是访问、探望之意。诗人因“不知”香积寺便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了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中。中间四句写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从远处飘来隐隐的钟声,使这寂静的山林更显得安谧。五六两句仍然表现山林幽静冷寂。“泉声咽危石”,山间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岩石间艰难穿行,仿佛发出呜咽之声。这“咽”字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日色冷青松”,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根据这样的分析,不难归纳出本题的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七、抓“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司马青衫”、“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点化前人语句、用神话故事、用历史故事等法式。如: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

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抓“注释”

在高考古诗词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简短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只是对诗歌中的生僻奥涩处加以注解,其实却往往就是我们理解诗意甚至解答题目的症结所在,是命题人给我们的隐晦的提示,所以千万不能忽视。阅读这些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如果注释是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如果注释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如果注释是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以上介绍的八种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要会变通运用,个别诗词单用一法就可以准确理解诗词,但大多数古诗词必须数法并用才可顺利解读。

刘智俊,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kuail的诗文篇四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kuail的诗文篇五
《快速背古诗》

kuail的诗文篇六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kuail的诗文篇七
《生平第一快诗——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

kuail的诗文篇八
《邵雍的快乐诗学》

2004年第1期第11巷(总187期)

巾tlI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URNAI.()FS【JNYATSENUN】VERSITY

(S()L】A1。SClENL、EEDlll()N)

No.1

2004

V01.4

邵雍的快乐诗学”

张海鸥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以往对邵雍诗学的研究.多从理学角度着眼。该文所沦“快乐诗学”.是对邵雍诗学与哲学的新阐释。邵雍的快乐哲学富于人文内涵.他以闲居、凄书、饮酒、作诗为快乐牛存的网大雅虾,而“以物

观物”则是他获取生命快感的思维秘决。他提出“自乐”和“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两种件意生存境界.寅

则足诗人在与时运、与万物、与诗的关系中如何体验和表达快乐的问题。他还总结出决乐诗学的三“有”四“不”原则。

关键词:郾雍;快乐诗学;以物观物

中周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螭号:1000—9639l2004)01—0026_06

邵雍终生小仕.自号安乐先生。其涛学思想以自乐为宗旨.其诗今存干余首.多为说理之什,很少抒情之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季节、气候之类也不少.不过终归要借题发挥.因象悟理,这足他作诗的基本路数。其诗风近于自居易.《四库争书总目》云:

邵子之诗,其源亦出白培易,而晚年绝意世

事.小复以文字为长.意所欲占.自抒胸臆,原脱然于许法之外。……不苦吟以求_[,亦非以工为厉禁。

涵:生须快乐;何谓快乐?怎样快乐?

在《安乐吟》…诗中.他提出“安乐先生……为快活人”的生活原则。他对“快括人”的

描述是:

风月情怀.江湖性气……无贱尤贫.无富无

贵.尤将无娅,无拘无忌,窘末尝忧.饮小至醉……小车赏心.大笔快志,……或坐林间,或行水际、乐见善人、乐问善事,乐道善亩,乐}T善意。

闻人之恶,若伍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不佞

惮伯,4:谀方十,不出户庭.直际天地._军奠凌.万钟奠致。

这是指邵雍作诗遣词用语不务艰深,不避浅易。这种类乎“白体”的风格,丰要缘于他的快乐诗学思想.而他的快乐诗学又以快乐哲学为根

基。

在《安乐窝中四畏吟》诗中.他义提出“快活人”的四大雅好:

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

一、邵雍的快乐哲学

邵雍的诗学理念aI以称之为“快乐诗学”。由于他以诗言理,而所言之理正是他对人生快乐问题的思考和体认,所以他的快乐诗学与快乐哲

学是互为表里的。他的快乐哲学主要有三层内

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宁泰;樽洒美湛天真。(卷九)

诗、书、酒都无须解释,唯“・柱香”需加解释。按邵雍自称“不佞禅伯.不谀方十”.其生平亦未见吃斋信佛之事,则此“香”非指宗教信仰,而足闲逸安静之渭。总之.人需要快活,

嫩稿日期:2003—10

28

作者简介:张海鸥(1954一).男,河北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万方数据 

而快活人必须身心闲逸安静.气韵平和淡泊.兴

趣高远优雅。其行为特征是远仕途而近自然.远俗累而近自由.远物欲丽乐清贫.远恶丽近善。

而这一切又都必须一然m然,并1F刻意为之。

邵雍的这番描述.垃然是他心仪的生命境界。他的这种快乐生活观念当与他自由放纵的个性气质有关。《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

尧夫豪杰之{:.根本不帖帖地。伯淳尝贱以

乱世之奸雄.道学之有所得看,然无礼不恭擞甚。义尝戒以小f一.L扰不认.“为凡不曾来学。伯淳

占:尧夫自是悠悠。。“。。’又卷十:

尝劝尧夫诗意.才做得识道理-却于儒术未虻所

得,2”…’

义卷十・:

邵尧走许口:“梧桐月向怀中照.杨柳风来面

卜叹”。明道臼:”真风流人豪也”。。”“”伊川[=I:

“邵尧夫在急流中,被壤安然取十年快

乐”。。“’。1”

从■程对邵雍的评价可见,邵雍不是正统的懦者.他也来作人仕的修养.他纯然是一位放纵、自由、快乐的隐逸思想家。

他的快乐生活观念是以深厚的哲学修养为底蕴的。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有~个既是宇宙观.

又是人生观,又是方法论的重要理念

“以物

观物”。这是部雍哲学和诗学的主要理念,是他达成“快活”心境的基本思维方式。他著有长篇大论《观物篇》3,其中第六十二节有一段话专门阐述“肚物观物”学说:

太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日观之也,非观之

以目耐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

F之物莫小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

以渭之理者.穷之『f【i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

之嘣后可知也;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

此二知者,天下之真知也,虽圣人无以过之也。

万物皆有其本然的理、性、命.人须用心去观察.穷理、尽性、至命,这样就会成为有“真知”的人。但观物之心要像镜子一样客观,要像圣人一样能“以物观物”:

簪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厦观电。所以渭之反观肴.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滑也。既能“物观物.叉安有

万 

方数据找于茈问战?足知找亦几也,人亦找也.我与几皆物血.此所眦能用^下之曰为已之日,莨Et无所不

腿炙……jlj天下之心为己之心.其心无所小、廉矣.晕人能“反观”万物.即“以物观物”,也

就是超越一己之局限.尽iI能从最接近事物本然

的立场去观察事物.用超脱了自我的“天下之

心”去观察玎事万物之普遍的、客观的情与理,甚笔把自己都视为微观察之“物”而客观地审视之.因而“其见至广,其闻至远,其论至高.其乐至大。”这就是邵雍“快活”的秘诀.其实就是淡化个人的喜怒哀乐,超然于个体人生的荣辱得失祸福利弊之上,使主体之心灵处于一种通达世事与物理的状态.达到一种自由、轻松的境界.快乐就会与生命相伴了。这与jL于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所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生命境界类似.又与老子的认知哲学如出一辙。《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知常容,容能公。”又与庄子“虚而待物”的“心斋”(《人间世》)、。齐物”以“丧我”(《齐物论》)、“丧我”而“坐忘”(《大宗师》)、“坐忘”而“无己”(《逍遥游》)的。至人”境界异曲同工。

二、邵雍的快乐诗学

作为一位崇尚快乐哲学的诗人思想家,邵雍喜欢用诗来表达他的快乐.他的诗学思想也以快乐为宗旨。《击壤集・序》是他诗学思想之总纲.开篇即拈出“自乐”之旨:

《击壤集口,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唯自乐.

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

这里提出了“自乐”和“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两种以诗自娱的诗意生存的境界.实则是诗人在与时运、与万物、与诗的关系中的体验和表达的问题。

写诗为什么能“自乐”呢?因为许可以抒情

言志:

伊川翁F】:“于夏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存心

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占’,声成其文

而谓之音。是知怀其时刚谓之志,感其物刚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语之声,矗成章

27

则梢之诗.声成文则渭之音.然后闻其诗,听其音.刚人之忐情可知之矣。

他在许多诗中也反复阐述诗言志的观点.如《论诗吟》:

何故谓之诗?诗者言其志。既用言成章,遂

道心叶T事。‘卷t‘一)

《首尾吟》:

尧犬非足爱吟诗.i芊是尧夫有激时。留在胸

中防作恨.发于词上恐成疵。(卷二十)

《谈诗吟》:

诗者人之志。非诗志奠传。(卷十八)

《观诗吟》:

爱君难得是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卷十

fl:)

然而情与志是人人都有的,同是抒情言志的诗人,却并非都能自乐,有人快乐而有人忧伤。那么是什么原因决定诗人之乐或悲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使诗具有使人乐或悲的功能呢?这就要看情与志的内涵,而情与志无不生成于生命主体与时运、与万物的关系中。主体的体验和认知.以及体验和认知的方法.视角等等,都会影响情与志的内涵和质性。他在《击壤集-序》中进一步对“情”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不可“溺于情

好”的主张:

情有七.其要在二,二谓身也、时也。谓身

则一身之休戚也,谓时则一时之否泰也。一身之休戚则不过锭富贵贱而已,一时之否泰则在夫兴废治

乱者焉。……近世诗人穷戚则职于怨憝+荣达则专

于淫傀,身之休戚发于喜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

殊不以天下大义为言着,故其诗大率瀚于情好也。

不善于修养情志的诗人往往会“溺于情好”,忧戚于自身的贫富贵贱,其情志局限于小我之私.因而对时运之否泰也就缺乏客观的关注和理解,其快乐就少了。这就是不能“自乐”,因而也就不能“乐时”。邵雍对“近世诗人……溺于情好”的批评.是宋代诗人比较普遍的诗学乃至人学观念。在宋代lF#中.余靖论诗首倡通趣,并讥笑屈原说:“晁均负才矜己。一不得用于时,则忧愁恚憝,不能自裕其意,取讥通人.才虽美而趣不足尚”“、。这就是“溺于情好”。宋代许多文人不赞成屈原这种执着事功而忧伤不遇.认为这是不通.是无趣。如苏舜钦不赞成“三阎遭逐便沉江”(《沧浪静吟》).司马光《醉》诗说“果

28

万 

方数据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苏轼也不赞成屈原之困于忧愁(详参拙文《余靖诗学及其涛之通趣》,载《文学遗产》2000年第4期)。

那么将情与志修养到什么境界才能获得快乐呢?他认为诗人在性、道、心、身、物的关系中,必须有・个最佳的“观”法.即观察的最佳视角和方法。他提出以率然观本然的原则:

性者道之形体也,性伤则道亦从之兜一0者

性之郛廓也,心伤则。阵亦从之矣。身者心之区字也.身伤则心亦从之矣。物者身之舟车也,物伤则身舟从之矣。是知以道观性.以陀观心.以心观身,以身观物,治则治矣.然犹未离乎害者也。不若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税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相伤,其可得乎?若然划以家m家,以西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亦从而可知之矣。(序)

这种“观”法的关键在于淡化主观冈素,尽可能客观地理解被观察的对象,其实就是先“忘我”.再“以物观物”.即超越自身的利害与好恶,让主体的心性、情志尽量接近事物之本然.从而获得对事物之本然的客观的理解,这样就能够“乐万物”了.自然也就能“乐时”和“自乐”了。他认为自己观物和作诗,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予自壮岁业于儒术,谓人世之乐何尝有万之

一二.而谓名教之乐固有万万焉.况观物之乐复有万万者焉。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来人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衄为能以物

观物而两不伤者焉,盖其间情累都忘去尔,所束忘者.独有诗在焉,然而虽日未.心.其实亦苦忘之

受。(序)

“情累都忘”才能作快乐之人。这并非无情无志,而是不“溺于情好”,不被一己之“身”与“时”所困.超越个体人生情感之局限.使一己之情怀升华为人类之情怀.这就能成为快乐之人。快乐之人的创作形态是:

如鉴之应形,如钟之应声.其或经道之余.

因闲观时,因静照物,因时起志.因物寓言.因志发咏.因言成诗.因咏成声,因诗成音.是故哀而未尝伤,乐而未尝淫.虽日吟咏情性。曾何累于性情哉?(序)

作诗之人能如此既自由自在地抒情占忠,又不为情志所累.既顺物之自然.又由心之自然,

又顺乎之自然.一切都自然而然.就是快乐的诗

J\,

三、快乐诗学的诗意占说

邵雍将其快乐诗学具体化为三有境界:有

闲、有料、有氛围;四不原则:不限声律.不沿

爱恶,不市固必.不希名誉;以及由自乐而乐天下的宗旨。

1.闲与乐

邵雍在其诗中也常常阐释他的快乐诗学理

念.他主要阐释的是“闲居之乐”和“文酒之乐”.二者又是相关的。“闲”有两层含义.一是

身l耐.即不在什途,无官一身轻.隐居f乡野林泉。这是创作快乐诗歌的外部环境。他不厌其烦地描述这种环境:

高竹数十K,仍在高花上。柴r』昼不开.青

碧H相向。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能知闲之乐.自可敌卿相。——卷一《高竹八首》其七

二是心闲.即淡泊名利,超脱情、物诸累,

知足常乐。这是创作快乐诗歌的心理环境。滨邵雍诗.发现他总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计较着得失,略有“此地无银二自两”之嫌.令人总感觉他并小那么超脱。至少是时时牵挂着、申述着、权衡着,未能忘却而不停地告诫自己应该忘却.造不免有点累,甚至有世做作。但他自己似乎还是轻松闲逸乐观的:

人q.忧不足.足外更何求?吾生虽末足.亦

也却尤忧。

一巷L《逍遥吟}其二

荣利若浮云,情怀淡如水。她非天外人.意从

天外起。一卷三《秋怀三十六酋》其二

2.诗与乐

邵雍的诗时时都在表白自己对功名荣利的超脱。在自己喜爱的乡野生活和淡泊心境中,诗既是他的精神寄托,又是他的性情慰藉.更是他满一bit心事的渲泄和升华.因而作诗这件事本身就是他生活的一大快乐。昕谓“安乐窝中诗一编.自歌自咏自怡然”(《安乐窝中诗一编》)。他写了《首尾吟一百三十五首》(卷fI十),不厌其烦地将他写诗的原因和缘起一一道来:

尧走非是爱吟许.为览圣贤必有时。日月星

辰尧刚r,江河淮济禹半之。争王帝霸经褒贬.雪月风花未品题。岂谓古人无阙典.毙夫非是爱岭

万 

方数据婿。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可谓开宗明义:凡古往

今来之自然和人事.皆可以诗述之论之。以r一百三十余涛.每篇首、尾两句相同,故称“首尾吟”.这是邵雍独创的诗格。每首分别说明尧大

在安乐窝中作诗的种情境.凡人牛之所见所遇

所感.如四时蜓革、百物新陈、风花雪月、鱼跃雁飞、王朝更替、人事兴衰、万家乐事、渍书著述、聚会宴饮等等.都是这位闲居野处的思想者

兴发感动而成诗章的契机.“胸中风雨吼.笔F

尼蛇走。前后落人间,三千有余酋”

(卷十七

《失祷吟》)。“三千来苜收清月.二十余年撩白髭”(《首尾吟》。他多次说自己写了三千多首诗,但今存只有一千多首。卷十七《借出箭》云:

“诗狂书更逸.近岁不胜多。大半落天下,未还

安乐窝”)。从艺术美的意义E说.他并不足优秀的i寺人,但从隹命哲学的意义上}兑,他却堪称

“诗意地栖居”者。

3.群聚宴饮与诗

除了闲逸淡泊的环境和心境、广泛的创作兴致和题材以外,邵雍还认为作诗需要有诗友结社相聚宴饮的创作氛围,“诗可以群”.群可“诗:“樽中有酒时,且饮复且歌”(卷一《闲吟四首》其一)。

“尽送光阴归酒盏.都移造化人诗篇”

t卷十三《天津敝居蒙诸公共为成买作诗以蹴》)。“既劝佳宾持酒盏.更将大笔写诗篇。始知心者气之帅,心快沉疴自释然”(卷十一《病起吟》);“涤荡襟怀须是酒,优游情思莫如诗”(卷二《和人放懔》)。至于写诗的题材,他认为“万物有情皆可状”(《安乐窝中诗一编》).一切都可以入诗。他认为良辰美景嘉宾美酒诗酒雅集.这是人生之大快活,是生产快乐诗篇的最佳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创作主体很容易进入一种如醉如痴的“诗狂”境界,邵雍认为自己就是个“诗狂”:

年来得疾号诗狂,每度诗狂必命觞。~一卷

瓦《后园即事j首》苴一

清谈已是欢情极,更把在诗当管弦。一~卷}‘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二

年近从心唯策杖.诗逢得意便操觚。快心亦恐

|寺拘束,更把狂i寺大字书。——卷十一《答窖吟》

六人相聚会时康.着甚泉山4;故扛‘!遍地园林

同己有,满天风7=1助诗忙。一卷十二《依韵和土

霞之少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首{其四

29

邵雍把作诗视为生活、生命的重要内容,他

说自己从中获得的是“乐吾真乐乐无涯”(卷五《卜IIi|1留题福fj县宇之东轩》)。

四“不”原则

邰雍在《击壤集・序》中提出作诗璺“不限

声律.不沿爱恶.1i立崮必.不希名誉”。因为此呷者都是创作的束缚.是妨碍快乐的诗累.必须超脱之。事实上.作诗不限声律是不可能的.鄙雍也不例外。但讲究声律的程度却因人而有别。格律诗形成于唐代.在刚刚定型之际.唐人作格律诗常有不合格律着。来人作格律诗比唐人规范多丁.但也偶有不合。邵雍所谓不限声律,足指不过十拘泥,不因声律丽害意.当声律与诗意有所不合时.那就不在乎声律的限制。比如他的《安乐窝中网长吟》是一首七律.起句“安乐窝中快活人”中的“活”字就不合平仄。中间四句足散文句法:

一编诗逸一收花月,

一部书严惊鬼神.一柱香

冲宁泰.

一樽酒…一美一~湛天真。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节节奏通常以双音起句。t言诗通常的节奏是“2—2—3”或“2—2—2—

1,,或“2~2

1—2”式,这里却是“3一l一3”

或者说“3卜l一2”式,这是七言诗中非常罕见的怪异句式。这四句是诗的颔联和颈联.应该是两副对联,但作者却写成了一组排比句,更像一段顺IS]溜而不太像两副对联。义如他的《诗画吟》、《诗史吟》许多五言诗,大量使用散文句法.如《诗画吟》“择阴阳粹美,索天地精英。藉江山清润.揭日月光荣。”《诗画吟》“感之以人心.告之以神明。人神之胥悦。此所谓和羹。”《诗史吟》“天下非一事,天下非一人。天下非一物.天下非一身。垒王帝霸时.其人长如存。百千万亿年,其事长如新。可以辨庶政,可以齐黎

民。可以……”之类。

邵雍作诗就是这样随意,只要把意思表达得流畅.哪怕写成顺口溜.或者押韵的散文也不在

乎。他喜欢“从心所欲”.而不管是否“逾矩”。

“不沿爱恶”是指小受自己主观情趣的影响,唯求客观地言说。这其实是不可能的,邵雍自己也做不列。他的意思只是酵可能“以物观物”,

Ho

万 

方数据用客观的、理性的态度去作诗,格物明理.“如

鉴劾五形.如钟之应声”(《击壤集・序》)。

“不立固必”是指超脱个体人生的固执和必须,通达随意,无论诗人之情志.还是作诗之方

法.都不可拘泥。

“不希名誉”主要是指超脱名誉之心,作诗只为快乐.只是怡悦情性,并不是为了知名或不

朽。

以上四“小”原则与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类似。他还有另外的四

“不”之论:

钦之谓我日:涛似多吟.4i如少吟,诗欲少吟.不如不吟。我渭铁之日:亦不多吟,亦不少

吟,亦不不吟.亦不必吟。芝兰在窜.4i能尤臭,会百振地.小能无声.恶则哀之,哀而不伤.善则乐之,乐面不淫。

卷十二《答傅敏之》

这是对《序》中四“不”原则的进…步阐

释。他把作诗看作生命快乐的需要.是主体意愿自然而然的流露,是“衷”或“乐”客观言说,而不是盛须担负的责任,也不是为了“屯言”以不朽。喜怒哀乐都可以自然地用诗来言说.又要

“不伤…‘不淫”.恰如其分。由此.他主张诗人

不必“苦吟”:

平生无苦吟.书翰不求深。行笔困凋性,成诗为写心。诗扬心造化.笔发性园林。所乐乐吾

乐+乐而安有淫。

卷十七《无苦吟》

苦吟就是有“固必”.苦吟的诗人通常是注

重“声律”的、不善于淡化“爱恶”的,这些都不利于快乐的创作。

5.“自乐”与“乐天下”——诗歌的功能论邵雍把作诗定位为“自乐”,那么他是否认为这是诗的唯一功能呢?《击壤集》卷十八有两篇长诗,从广泛的意义上集中论述一般诗歌的普遍性质和多种功能。《诗画吟》:

诗画善状物.长干运丹诚。丹诚八秀句.万

物无遁情。诗者人之志.言者心之声。志因言以发.声因律而成。……不有风雅颂,何由知功名。

不有赋比兴.何由知废兴。……感之以人心.告之以神明。……必欲乐天下,舍诗安尼凭。《诗史吟》:

史笔善记事.长于蛙其芟。……诗史善记

事.长于造其真。……百千万亿年,其事长如新。可以辨庶政,可以齐饕民。可以述祖考.可以训子

kuail的诗文篇九
《241Am-Be中子源快中子成像研究_蒋诗平》

第20卷第2期2007年5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表达无奈的诗句

下一篇: 歌颂校园的诗歌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