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7    阅读: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一
《最伤感的诗句》

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 秦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 陆游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 叶梦得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 唐温如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 --- 卢纶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 沈鲸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李白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 苏轼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 王昌龄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 思念 )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纳兰性德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况周颐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曾几

望海潮?柳永(北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 杜牧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二
《有关荷花的诗句和图片》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3、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4、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5、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三
《跟荷有关的诗句》

跟荷有关的诗句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

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hàn dàn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四
《相思的诗句大全》

相思的诗句大全

导读:

与爱人分隔两地,或是阴阳相隔,或是此生无缘,都是相思的理由。诗人作诗以寄相思,以唯美的意境抒发心中的伤感和惆怅,早就一首首动人的相思诗篇。以下是相思的诗句大全,有关于单相思的,关于秋天的,关于春天的,关于夜晚的相思之作,一起来好好欣赏这些经典诗作吧。

有关单相思的诗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落花已作风前舞,流水依旧只东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晓看天色暮看云,坐也思君,行也思君。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白纱衣,绿罗裙,奈何令我销断魂?今生一场荷花梦,来生还做护花人。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生平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音无赖似穷愁。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皆似梦,无边私语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明知相思苦,偏作多情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五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李春友

一《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概括蔡连女的形,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3结合诗的内容说出本诗的写作特点

4,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3结合诗的内容说出本诗的写作特点:①映衬的手法“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这两句诗中,采取了映衬的手法描写采莲姑娘们的秀美。②姑娘们的穿着,“罗裙”,绿的,就像是和那些田田的碧绿的荷叶用一样颜色的丝绸裁出来的,鲜活,灵动,明亮,诱人。③姑娘们容颜,“芙蓉向脸”,掩映在摇曳多姿、鲜艳欲滴的荷花中,与花儿交相辉映,竞相比美,娇艳,靓丽,活泼,可爱-写出美丽。这如此美丽的“罗裙”,娇艳的容颜,为隐行荷塘轻易被人发现提供了绝好的隐身迷彩。为下文设置了个合情合理的原因和条件,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 赠荷花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描绘怎样景色

2.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表达作者的感情(主题)

3.结合诗的描绘,概括荷花的特点

1. 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

2.即表达诗人对红绿相映地赞叹,也表达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

3.结合诗的描绘,概括和化的特点①纯真自然,②互为佐佑、互相辉映,(红绿相映)

荷专题、

一 陆龟蒙《白莲》 阅读练习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2分)

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答案:

1.素雅、冰清玉洁。

2这首诗通过描写白莲花的冰清玉洁及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被埋没。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3.赏析:“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提示: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4.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示: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二、 采莲曲【王昌龄】阅读练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闻歌“看出活泼。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三.莲叶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这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可以分为几幅图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2、这首诗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莲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4、赏析“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答案:

1.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2.①色彩、香味、形象,②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荷叶的赞美。

3.运用了运用拟人手法,写鸳鸯戏水,荷叶遮雨,婉转地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将文章写的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荷叶的赞美

4.描写了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四.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2)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请简要分析。(4分)

(1)①对比,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花移栽金盆,备受殷勤,叶受到遗弃,化作泥土。拿荷花和其他的花对比。(2分)②拟人,三四两句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2分)(答“象征”,“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言之成理,可给1分)

(2)①概括描写荷叶荷花的品质①“任天真”,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②红花绿叶互衬互映,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

5.《莲》(宋)苏轼(通感的修辞)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专家翻译】

“抵:至,到;野:这里指郊外。”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赏析

1.“旋折荷花剥莲子”

2. 露为风味月为香

3.表达作者样的思想感情

1 “旋折荷花剥莲子”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

2. “露为风味月为香”,“露”是什么“风味”?“月”是什么 “香”?谁知道。但“露”在视觉上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 而“月”在视觉上是皎洁的,或者是淡雅朦胧的。用视觉形象来形容味 觉和嗅觉形象,这在修辞上叫“通感”。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3,《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比喻新颖 生动。

鸟专题古诗试题及答案—李春友

一、《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读虞世南的《蝉》回答问题。

(1)“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2)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答: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答: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二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读杜甫的《孤雁》回答问题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3)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2分)

(4)表达思想感情

答:

1.孤雁思念同伴,非常执着。野鸦则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的象征。

2.对亲朋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3.反衬: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4.表达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

三.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郑谷《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四、《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白居易分别从()()()()四个方面来写仙鹤之美

3.揣摩一下诗中的”丹砂“和白雪”分别指代什么?

4、白居易的《池鹤》一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渴望回归自然的句子是: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5、诗中:“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采用 法写 。

6.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如下:

1形态、羽毛、叫声、特立不群

2羽毛像雪一样白,丹砂指的是冠如丹砂一样红,

5.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风姿超凡,不讨好别人。

【注】此诗原题《思归》,为作者漫游蜀中时作。

【鉴赏关键点】方法托物言志,语言特点:语言平易浅近;

6.主题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一《闻雁》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高斋闻雁来”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尝试品析“归思方悠哉”中“方”字妙处。(3分)

答案:

1,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借助雁抒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寓含着作者的淡淡的悲哀。

2.体现作者归思正浓,为下文高斋闻雁蓄势。

7、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六
《诗句》

有关数字的诗句:

《一字诗》陈沆 《山村咏怀》邵康节

一帆一浆一渔舟, 一去二三里,

一个渔翁一钓钩。 烟村四五家,

一俯一仰一场笑, 亭台六七座,

一轮明月一江秋。 八九十枝花。 有关花的诗句:

《鸟鸣涧》王维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闲桂花落, 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 夜静春山空。 板橙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月出惊山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鸣春涧中。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有关草的诗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山中送别》王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山中相送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日暮掩柴扉。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春草明年绿,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王孙归不归?

有关春天的诗句:

《春晓》孟浩然 《游园不值》叶绍翁

春眠不觉晓, 应怜屐齿印苍苔,

处处闻啼鸟。 小扣柴扉久不开。

夜来风雨声, 春色满园关不住,

花落知多少。 一枝红杏出墙来

有关夏天的诗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 山亭夏日》高骈

毕竟西湖六月中, 绿树阴浓夏日长,

风光不与四时同。 楼台倒影入池塘。

接天莲叶无穷碧, 水晶帘动微风起,

映日荷花别样红。 满架蔷薇一院香 。

有关秋天的诗句:

《阳关曲 中秋月》苏轼 《秋夕》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烛秋光冷画屏,

银汉无声转玉盘 。 轻罗小扇扑流萤。

此生此夜不长好, 天阶夜色凉如水,

明月明年何处看。 坐看牵牛织女星。

有关冬天的诗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 天寒色青苍,

已惊岩下雪如尘。 北风叫枯桑。

千峰笋石千株玉, 厚冰无裂文,

万树松萝万朵云 短日有冷光

白马紫连钱, 卧来扶不起,

嘶鸣丹阙前。 唯向主人嘶。

闻珂自蹀躞, 惆怅东郊道,

不要下金鞭。 秋来雨作泥。

有关水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四顾山光接水光,

潭面无风镜未磨。 凭栏十里芰荷香。

遥望洞庭山水翠, 清风明月无人管,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有关山的诗句: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

不觉鸟声喧。

有关日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有关月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有关雨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关雪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有关树的诗句: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并作南楼一味凉。 物外山川近, 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 何处不宜春。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杨柳青青著地垂, 柳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远看山有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近听水无声.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去花还在, 窗含西岭千秋雪,

人来鸟不惊. 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关河的诗句:

白花垣上望京师, 北望单于日半斜,

黄河水流无尽时。 明君马上泣胡沙。

穷秋旷野行人绝, 一双泪滴黄河水,

马首东来知是谁。 应得东流入汉家。

有关劝学的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 时间就是生命,

正是男儿读书时, 时间就是速度,

黑发不知勤学早, 时间就是力量。

白发方悔读书迟。

有关送别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 渭城朝雨悒轻尘,

同是宦游人。 客舍青青柳色新。

海内存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天涯若比邻。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关边塞的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 月黑雁飞高,

欲饮琵琶马上催。 单于夜遁逃。

醉卧沙场君莫笑, 欲将轻骑逐,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大雪满弓刀。

描写风的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 锦城丝管日纷纷, 一日看尽长安花 半入江风半入云。

自由诗

友谊

友谊是手牵手,一起上学的快乐;

友谊是暗中比着,作习题的紧张;

友谊是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时,相护的助威;

友谊是赛场上,最起劲的加油声响起的地方;

友谊是挨老师批评时,为你悬起的心思,也是你手捧奖杯时心底同样地荣光;

友谊是选班长时,你珍贵的一票;

友谊是歌咏比赛中,我硬着头皮做你的搭档;

友谊是饥肠辘辘时,你分给我的半块雪饼,是我将心爱的芭比送你时,依依不舍的目光; 友谊是落泪时,你送上的手帕;

友谊是赌气时,我给你的口香糖;

友谊是欢快的,奔跑着的童年,是不会重现的美好时光。

季节咏叹调

冬去春来,

旷野到处弥漫着嫩嫩的绿色 ,淅沥的春雨,洇润着小草,春是希望 .春的脚步将夏催醒, 顷刻间,群花竞艳,锦色铺天,夏是火热 .瑟瑟的清风 ,将炽热的仲夏吹远 ,那一树的果儿, 在漫漫下落, 一个既丰盈又让人怅廖的季节 .一场接一场的秋雨, 带走了大自然的暖流, 凉凉的秋露打在脸上, 心会猛然想到, 那个雪花飘落的季节. 童话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乐颠颠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时, 好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鸟齐呜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蝈蝈,蝈蝈蝈…… .妈妈是棵大树

妈妈是棵大树, 我是树上小鸟, 每天,在妈妈身边, 快活得又蹦又跳。

热了,妈妈给我绿荫, 绿叶摇响催眠小调; 冷了,妈妈把我搂紧, 雪花谱出春的歌谣。 啊,妈妈, 将来不论飞到哪里, 我都不会忘记, 这翠绿的林梢。

妈妈是一片沃土, 我是一棵小苗, 沃土把我滋养, 让我一天天长高。

妈妈的爱, 给我生命一片翠绿, 给我人生的田野, 一个成熟的欢笑。

啊,妈妈, 我像谷穗那样, 用沉甸甸的敬礼, 感谢您养育的功劳。

妈妈是蓝蓝的港湾, 我是离港远航的船帆, 您用祝福和期望, 为我铺出前进的航道。 我知道,前面会有 激流、暗礁、风暴, 妈妈的港湾, 会随时把我拥入怀抱。

啊,妈妈, 不论遇到什么惊涛骇浪, 我都坚定地奔向目标, 绝不会有半点动摇。 寓言诗

在城市的上空飞翔

用翅膀勾勒出太阳、月亮、星星,嘲笑我的人们。享受白昼的幸福,嫉妒我的人们。 享受黑夜的安逸,秋天的翅膀将幸福拍打,点燃安逸的必是冬天里的火把。

在城市的上空飞翔,东海上有一座神像。诅咒将幸福收藏,海水将安逸浇灌。

我在天空上飞翔,朗诵三天三夜长的诗篇。五千年里埋葬了多少梦,秋天像一首寓言诗。 在天空的海岸拍打历史,让土地深沉的祖祖辈辈。在城市的黑夜里吸烟,学习历史学与经济学,我们乐此不疲。走在城里的大街上,淋着夏天的雨。秋天像一只驿站的马灯,历史走在身前。

《假若幸福回来》

一种幸福在天明的时候离开,带着母亲孤独的心愿,在水的侧面,看清你模糊的脸好伤感。 一种幸福在天明的时候醒来,夏天的风吹了一遍又一遍,我看见她穿过操场在风的背后流下眼泪。

啊,假若幸福回来,在我的行李箱里装的不是临行车票将会是谁的忧伤?

寓言诗

《秋天》

在故乡的河里躺着两个懒汉,他们是两个朋友拿太阳做饼,将秋天当衣裳.

当冬天降临,湖面结冰,我房里有了两个不速之客,一支水笔,一个水烟斗.

散文诗 带着亲友的祝愿,带着全新的期盼,告别家园温馨的港湾,我们走进乍暖还寒的校园。所有的花儿都在这里绽放,一年一度,岁岁年年。 一年之计始于春。这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书山学海是莘莘学子辛勤耕耘的土地。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年轻的姑娘赶在春天的前面,争相穿上绚烂的花衣。她们青春的靓丽与朝气在校园的天空下尽情摇曳,赶走了料峭春寒里最后一丝寒意!这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校园四处春意萌动,散放着勃勃生机。在这个季节,少男少女们的心事像一地绿色的小草,不经意间便碧绿了整个天际! 槐花开了,夏天到了。

对每一个校园的成员,纯洁而热烈的槐花从不吝啬她动人心弦的美丽。

夏天的校园,清凉,静谧,是远离浮华与喧嚣的一块净地。在这里,唯有朗朗的读书声,和不含杂质的自由清新的呼吸。当然,这里也有知了和黄莺的鸣叫,还有野蔷薇和月季花的清新和妖娆。这,是闹市中不可多得的圣地和幽居;但旺盛的不安分的求知欲比槐花馥郁的香味还要浓烈!

这个季节,总容易让人想起许多往事,而往事中的许多细节,总与校园的槐花有关。有人说,那一串串的槐花是恋人留下的风铃,它绽开了我们纯洁的初恋和多情的青春。也许,槐花的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对某些事情的理解,或许要搭上我们一生的时间!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七
《诗歌鉴赏之技巧(zw)》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八
《语文诗词类》

高考阅读和诗词鉴赏答题公式2010-05-22 19:07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

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九
《诗词三首、芙蕖》

采莲曲

一、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通过听读、美读,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3、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所蕴涵的情感,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听读美读,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难点: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盛夏时节,江南水乡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是啊,江南水乡盛夏,碧清如镜的湖面,青绿的莲蓬立于婷婷玉立的荷花和青绿如盖的荷叶间,接天莲碧,幽香阵阵。此时,采莲就是件乐事,挎个竹篮,踏上小船,一头扎进绿、白、粉、红交织成的斑斓世界,一边采莲,一边赏花,该是多么诗情画意!忽然飘来一叶莲舟,传来悦耳的歌声,那是谁?(采莲女)同学们想领略这美丽的江南水乡意境吗?让我们走进朱湘的诗歌《采莲曲》中,去尽情地体验和感受其中的美妙吧!

(二)听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画面美: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学生静静聆听,默默感受,走入诗歌的画面。

2、教师提问:听着动情的朗读录音,你听出了美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美丽的农家采莲少女划着一叶轻舟,在溪水中采莲;莲叶碧绿田田,荷花鲜红妖娆,微波荡漾,杨柳摇摆,蜂蝶飞舞„„;听到了浆声应

答着歌声,风声和着浪声;嗅到了花香和衣香;感受到采莲女在时时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3、师引导:是啊,这首诗歌的画面不仅有色、有声,而且有味、有情,它就像一幅精致优美的水彩画,一支典雅悠扬的古典乐曲,让我们共同朗读诗歌,去具体品读这闪光欲滴的奇丽世界!

(在古典音乐背景中,学生分小节美读诗歌。)

(三)美读诗歌,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美:

1、师导入:通过刚才你的朗读,你读出了美吗?在这幅迷人的水彩画上,有景有人,你认为谁最美?(采莲女)

2、师提问:是啊,诗歌描绘了采莲少女,她的美无处不在,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说说她美在何处,让我们共同分享她的美。

(明确:美在外貌:荷花般妖娆;

美在劳动的情态:轻盈、欢快

美在采莲的歌声:婉转悠扬

美在采莲过程的情感:羞涩、甜蜜、喜悦

美在„„)

3、师引导学生边朗读,边赏析,尝试着说说心中采莲女的形象,感受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四)赏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1、师质疑:读完这首诗,为什么我们眼中的采莲少女如此纯美,你明白是什么原因吗?作者主要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把人物形象完美精致地呈现出来?

(明确: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画面迷人的景色来衬托采莲少女的形象美,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师先进行示范赏读:(多媒体展示)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把握诗歌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去充实画面的内容,品读自己心目中的诗歌意境。

3、请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画面进行美读,个性赏析,相互交流,品读采莲女那欢快甜蜜而又羞涩的感情,感知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师提问:这首诗歌把纯美的采莲少女与优美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丽的境界,这种景象仿佛只在天上才有,那么作者在诗歌中描绘这样的景象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详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领会到了诗歌的美吗?让我们在典雅的音乐声中,选择你喜欢的诗节带着情感去朗读,随着采莲女的小舟飘摇到天上人间交融的绮丽世界。

(五)迁移拓展,合作探究,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采莲文化:

1、师引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是江南常见的农事民俗活动,自古以来,采莲的诗作就非常多。现在让我们来欣赏另一首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同样是描绘采莲女的美丽和劳动场景,但是它与朱湘的《采莲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多媒体在音乐声中出示王昌龄的《采莲曲》)

请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赏析,探究体会两首诗歌的写作方法的异同点。

2、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采莲诗文?请读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描写采莲的美丽文字,共同领略采莲文化的无穷魅力!(学生交流朗读)

(六)布置回家作业:

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改写《采莲曲》,领会不同文学样式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采莲曲

朱湘

(情景交融) 人(纯美)———————— 景(优美)

采莲女:外貌美 迷迷人脱俗的江南水乡

歌声美

情感美

互相映衬

心灵美

劳动的情态美

„„

寄托:作者对宁静理想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诗人杨万里是怎么写出西湖的美的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习要求学习这首诗。

学习要求:

1、读一读。(读读全诗)

2、说一说。(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议一议。(议议不明白的地方)

3、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有关荷花的伤感诗句篇十
《古诗规范化答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