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对叶描写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3    阅读:

对叶描写篇一
《描写叶子的作文》

描写叶子的作文

一篇 描写树叶的作文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棵石榴树,树上有一片小树叶,她总是盼望到树林外面看看。因为在这片树林里,都是茂密的树叶,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地,看来看去还是树叶。

一天,小树叶正在听树妈妈讲故事。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小树叶觉得可以让风伯伯带她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于是就对树妈妈说:“妈妈,可以让风伯伯带我出去走走吗?”树妈妈想,让小树叶出去外面看看也好,可以增长知识,就答应了。 风伯伯来了,他带着小树叶来到了家田,这里空气清新。看,农民伯伯们正在种水稻呢!风伯伯带小树叶到了小溪上,这时,风停了,小树叶慢慢地漂落,她落在小溪上。呦,溪水又清又凉,真棒!

溪水姑娘突然发话了,她说:“小树叶,谢谢你的夸奖。你不是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吗,让我送你一程吧!”于是,溪水姑娘带着小树叶来到了一条小河上。 这时,风伯伯来了。他把小树叶带到了岸上,小树叶只好像小河告别。风伯伯把她带到了一座城市里,可小树叶却一直想吐。原来,这里的人类一点儿都不文明:有的乱扔垃圾,有的随地吐痰,有的随地大小便,还有工厂把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把这里弄得臭气熏天的,真是脏死了!

突然,风伯伯不见了,小树叶落到了肮脏的地上。路上的行人在她身上踩来踩去,把她踩烂了。她想:人类,快醒醒吧!不要再破坏地球妈妈了!

二篇 描写树叶的作文

秋末的一个傍晚,我无所事事,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踩着的自己的影子,像是我牵着它,又像是它跟着我。拐了几个弯儿,怎么也甩不掉,又往前跑几步,就这样不知不觉,我来到一棵树前:老树弓着身子,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干,苍劲的纹络一圈圈地纹满了全身。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满“头”的叶子。叶子大多数呈枯黄,那悄悄颤动的生命似乎也在渐渐沉睡,整棵树显得很静谧,很安详。

一阵风夹着淡淡的秋意袭来,一片树叶飘坠在我和影子脚边,我弯下身拾起它。它静静地躺在我们的手心,茎脉仍清晰可见。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而是一张张日历,上面刻着一个无形的字眼:秋。

“秋……秋……”我喃喃道。此时叶子枯黄的颜色显得像岁月渲染的。从翠绿欲滴的春,到苍苍郁郁的夏,乃至如今,它已枯黄凋零。我凝神着这片枯黄的树叶,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光……阴……”这两个平声没有起伏的字眼,在我耳际震响。光阴要逝去吗?却借落叶通知我,此时我才幡然大悟,有多少空白的时间与我擦肩而过,若抓住那些匆忙过往的时间,岂不是拥有了丰富的光阴,那是我唯一的财富。而正是如此的匆匆,让我在眨眼的瞬间错失那么多的时日。

在学校,我嫌时间过得太慢。“今天才星期一呢!”便要发愁。“怎么还不放假呢?”光阴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竿的孩子驱着鸭群。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像“回声”,复述着我的话。

我不大喜欢钟和表这一类东西。它的利齿悉悉嗦嗦地将光阴啮食,而手表滴滴答答地将时间一分一秒地数给我。偶然我抬头看到墙壁上的日历,那些红字和黑字相间的纸页把光阴划分成明天和今天。当我还有丰裕的生命留在后面,在时光的帐页上我还有一笔可观的储蓄,我会像一个守财奴,斤斤计较寸金寸阴的市价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上凝视窗外,但我并不认同这是浪费时间,只是想挤出一点我沉思的时间,这样的时间让我感到很有滋味且用之不尽。真正的节约时间并不在于过得匆匆,而是过得充实。

不知过了多久,我又一次来到这棵树下,风把稀疏的叶丛中那一片似乎注定好的树叶吹落,我拾起它,上面写着一个无形的字:冬。

三篇 描写树叶的作文

清晨,漫步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里,呼吸着清晨的清新的空气,很舒服,但是似乎在这当中还掺杂着某种杂质,令人感觉很不舒服,我在寻找着,究竟是什么。 抬起头来,发现旁边的这颗树,树干子是很挺拔,但是上面的叶子倒没有几片,就像我们平常看见的所谓“瘌痢头”,就是又短又乱。清晨的风,吹了过来,那些叶子发出了一阵应和的闷响,似乎很不耐烦,伴随着周围人们去上班开的机动车的“嗡嗡”的响声,树叶摇了摇,好像在嘟着嘴说:“每天都这样,还让不让我们生活呀,这些摩托车,小汽车的主人,好像在炫耀着自己会开车那样,没几个是爱健康的,骑骑自行车,不是挺好的吗?人家开飞机的,还没有到处开飞机炫耀呢!

我要上学去了,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要经过三四个红绿灯,在等待红灯的时候,我无聊地周围看了看,路旁的行道树吸引住我的眼光,旁边的摩托车、小

汽车、货车,小客车、大巴……全部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开着引擎的,路旁的花草树木都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样子。

行道树很挺拔,叶子很茂盛,但是他们的内心早已承受不了这般打击了,走近点看总会发现树叶上布满了灰尘。树叶仿佛是在呻吟着:天…啊…我们这些行道树的命怎么这么可怜啊!原本生长在这粉尘飞扬的马路上,已经很可怜啦。但是这些城市的人们却一点也不可怜我们。还故意开着个引擎,排出来的废气呛得我直咳嗽。还有我听放学回家的学生们说,摩托车的分贝太高,会对人体或者听觉都会有害的,只要超过90分贝就会伤害人体。何况是我这片小小的树叶呢!这些人类呀,你们就可怜一下我们吧!

放学的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一辆超大型的货车,我马上就躲得远远地,心里想着:这么大的货车,装什么呀!随着我的好奇心,我望着这庞然大物,一直在猜想着后面装的什么,谁知道一看原来是被砍下来的树木,因为车开的速度太快了,树叶被晃得“沙沙”的响着,似乎向医院里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一样,奄奄一息的说着:“要把我送到那里呀?你们这些可恶的人呀!刚才拿着电锯锯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问你们在干什么,没想到竟然是要把我们给杀了!你们告诉我们吧,究竟是把我们送。去。哪。里……我看见这个场面,替这些树木感到难过,同时对那些砍伐树木的人们产生了憎恨感。后来我越骑越快。

看!轻轨正在头顶飞驰而过,声响很大。两旁的居民可真是烦了!这轻轨来回的次数,很频繁,因此真是一天到晚都不停。两旁却一棵树也没有,在学校里听老师说,树是能吸收噪音的,但是该植树的地方就没有一棵也没有。走到轻轨站,才发现有点儿绿绿的树木的踪影但是这些树木,好像半年没有人来理会过似的,树干看上去是弱不禁风的。

那叶子,就更不用提了,像咸菜干的摸样,干干的,好像一捏就碎了,还有点黄黄的。树叶似乎懂的我的心,他们在大声的呐喊着:“你以为我们希望这样子吗?谁不想枝繁叶茂,谁不想为人们生阴凉,造树荫呢?谁不想被人们夸奖呢?可是这些我们都不可能拥有,因为没有了你们的支持和栽培,所以我们只能被人们嘲笑!谁能来帮帮我们啊!

树叶很渺小,但是它们却很伟大,因为它们能为我们遮阳,为我们制造清新空气,为我们永远效劳。它们由原来的毫无怨言被我们人类逼得逐渐发怒、呻吟到呐喊,因为它们无法再忍耐下去了,它们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与痛苦。它们不想再为人类服务了!因为我们没有珍惜,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没体会过一片树叶的痛苦,没有理解过一片树叶的痛苦。

人们嘴里常说要低碳生活,又说要环保节约。嘴皮上的功夫倒是挺厉害的,把美好的未来说的天花乱坠、栩栩如生,但是这一切都是夸夸其谈,试问有哪几个是真正履行诺言的呢?树叶正在呐喊,它在呐喊着自己的痛苦,希望人们能感到真正的愧疚。可是谁又能真正听得见树叶的呐喊呢?

对叶描写篇二
《描写叶子的段落》

描写叶子的段落 松

叶:1我捡起一片红枫,比了比,比我的手掌要小一些,但颜色却很浓,红的像火一样。枫叶的形状像手掌一样,每一个”指头”上都有一跟叶脉,直直的,有点突出。就像我们手上的纹路一样。它的形状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又像凤尾鱼的大尾巴。粗粗的叶柄像小松鼠毛茸茸的尾巴,红色中透出绿意;乳白色的叶脉从叶柄中伸展出去,好像在比谁的个子高;大红色的叶片和叶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宛如一对永不分离的"好朋友"。枫叶中还散发出阵阵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枫叶近看像龙爪,远看就像红红的火苗。如果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枫叶的话,就仿佛熊熊燃烧的火苗染红了半边天。2枫叶的形状极其独特,

对叶描写篇三
《添枝加叶 细节描写》

对叶描写篇四
高考作文 以叶子为例讲作文写法(精品)》

对叶描写篇五
《作文技巧谈细节描写作者叶的精灵》

作文技巧谈细节描写作者叶的精灵

一、细节描写之概念

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 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 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他又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 的作用。”赵树理也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 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因为故事离奇,而是因为细节精彩。

二、细节描写之种类

1、语言细节描写

例如: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这句话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 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 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2、场景细节描写

例如: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这是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 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3、动作细节描写

例如: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这里的“罩”字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

4、服饰细节描写

例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这个服饰细节描写,既说明孔乙己穷,也说明他懒,更表现了他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封建教育毒害之深揭示得十分深刻。

5、心理细节描写

例如: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这里,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三、细节描写之技巧

1、素描法。素描本为绘画术语之一,即用线条描写或单色、不加彩色的绘画,这里借用过来指作文时,在语言上不尚华丽,只着意朴实。

例如:“孩子吃完豆, 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 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2、工笔法。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准确描画出事物的细微特征和事件具体连贯的进程。

例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在这里,孔乙己“额上的青筋”本在皮肤之下,不易被人看出;“条条绽出”,细腻入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的羞愧、善良、迂腐和无法摆脱廉耻的懊恼。

3、曲笔法。“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典型细节,有时不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而是采用“曲笔”, 层层铺垫,设下伏笔,不断设置悬念,有时还故意拖延,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驿路梨花》中就通过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使文章层层设疑,悬念迭出,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再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 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 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如果将这段描写,写成“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妻子明白他的意思,挑出一茎灯草,他就断气了。”还有什么味道呢?作者通过精心的构思,首先设计出两个侄子和 奶妈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种种错误的猜测,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或猜测,直到妻子猜对了才“没了气”。这个细节留给读者的印象时十分鲜明强烈的,严监生这个守 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4、贯穿法。就是前后文连续多次出现某细节的写法。

例如:《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

‘ 嘶’ 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第三次, 包扎所里,“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 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5、造型法。对所描写的对象给出一定造型的方法。

例如,《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用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纸包,看着党证里夹着七根干燥的火柴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缰直的手指,小心翼翼 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 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说“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 ,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这里,数火柴与交党证的姿势因其造型之魅力而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 间。

再如“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注:“法兰西万岁”:在法语中,法兰西是一个字,万岁是一个字!所以是两个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最后那悲愤及不屈的抗争造型让人久久难忘并肃然起敬。

6、对比法。即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 ,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鲜明对照。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或者同一个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例1:《范进中举》中中举前后胡屠户离开范家的情形

中举前: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中举后: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例2: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顺着眼, 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 寡、夫死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 自私的人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她只是 “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

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例3:《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便是小说精心设计的一件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道具”,文中四次反复写那件军大衣,头写“ 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 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 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 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 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 这里大衣一“脱” 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 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7、修辞法。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例如:“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 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强烈的愤懑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在这一细节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8、标点法。即借用标点来突出细节的方法。

鲁迅的小说《 故乡》 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 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共有六句,其中却有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有两处:

①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②当“我”问他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不好’” 。

第1句写闰土的变化,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 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第2句分明是写闰土性格变化的社会根源,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又断断续续,正是“饥荒,苛税,兵, 匪,官,绅”把他折磨成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闰土的血泪,饱含了人生的辛酸。

四、细节描写之赏析

例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的情形,施耐庵是这样写的:

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

一奇在各尽三拳之妙。拳打镇关西不是劈头盖脑乱打,而是有选择、有步骤地一拳打一个部位,很有节奏感。三拳的效果,全从郑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感 觉写去:打鼻子,从嗅觉写,咸酸辣,不是滋味;打眼睛,从视觉写,红黑紫,头晕目眩;打太阳穴,近耳根,从听觉写,乱嗡嗡昏厥过去。就这样通过一连串使人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形象比喻,使鲁提辖的三拳,各尽其妙,绝不雷同。

二奇在点染出鲁达的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处,显示出他粗中有细,三拳就结果了郑屠的狗命,足见他嫉恶如仇,下手很重,也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的“提辖”生涯,从此走上逃亡、出家落草的道路,最终上了梁山。

三奇在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文中以调侃口吻畅写三拳之下,开肉铺的郑屠, 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自己,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为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颂的强烈爱憎所感染。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例2:《背影》中看到父亲给自己买橘子的情形

朱自清是这样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 词对父亲攀爬月台的情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正是因为这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读者的泪才会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作者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 感,让每个读者都感动不已。

五、细节描写之运用/训练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 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细节呢?

首先,要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 素。”艺术大师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古人为了画老虎, 深

对叶描写篇六
《如何写好一片叶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诵读经典内容范文作文
  • 诵读经典润泽心灵作文
  • 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国巡回演讲观后感作文
  • 2024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心得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的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简要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典型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