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6    阅读: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篇一:《15《凡卡》讲学案学生》

2014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15、凡 卡 共2课时 备课人:王美蓉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二、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三、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四、预习导航:

1、课文导读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丰满、情真意切。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学课文对外国文化有初步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进一步激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首先交流一下读书方法: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1、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2、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3、试着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尝试完成“挑战自我”栏目中设计的问题。相信你能行!

2、作者简介。

俄国著名作家。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科求学。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从文。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正是沙皇俄国最黑暗的时代。(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3、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 xiù róu zhòu dú dǎ piã zuǐ xiá zi mā píng chōu yâ cuō yān yâ zhàn shuǐ

(2)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 mú)糊 结(jiē jiã)实 捉弄(nòng lòng ) ...

模(mó mú)样 结(jiē jiã)束 弄(nòng lòng )堂 ...

4、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出来。(在书上标明)

5、说说你对凡卡的认识。

6、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第一课时

一、听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文中的重点字词,读准字音。

2、画出文中出现的名字及人物身份。

3、简单介绍一下凡卡这个人物。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4、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出来。

二、1、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2、说说你对凡卡的认识。

三、学习生字。

四、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一)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课文主要写了 给 写信,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当学徒生活很 ,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 。

(二) 检查自学情况。

1、 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2、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三)理清脉络

思考:课文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 :(1~2)

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的机 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部分 :(3~15) 具体写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回忆联想。(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第三部分 :(16~21) 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梦。

五、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读一读。

句子1: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读以上句子把动词写下来: 说说你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什么?

句子2: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句子3: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2、思考:读了以上句子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苦难熬?

3、谈话过渡。

4、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要用什么心情读?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5、读完这段你有什么体会?

6、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把凡卡的信连起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二、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1、思考讨论:凡卡在写信的同时还插进去叙述(插叙)了哪些内容?

2、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 )

三、同学们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四、学习文中回忆的部分

1、( 节)写回忆的内容。

2、分别写了什么?

第4、5自然段——介绍爷爷的生活状况(守夜的情景)

第6自然段——( )

第13、14自然段——( )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课文写乡村冬夜夜景有什么作用?

5

答:1、 。

6、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小组讨论: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8、“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这是什么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凡卡的什么心情?

这是对小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 )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凡卡极度( )的心情。

9、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这说明了什么?

10、(1)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2)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11、小组讨论: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并找到依据,陈述理由。

12、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这样安排是有什么妙处?

答:(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13、体会写法。(细节、对比、反衬的 描写)

五、作业:课后练笔

请你根据课文的描写,然后展开自己的想象,续写《凡卡》,想想凡卡后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六、相关链接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他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意长的幽默笔法,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鲁迅、赵景深、郑振铎等许多文学大家都曾翻译过他的作品。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苦闷》《变色龙》《套中人》《醋栗》等,中篇小说《草原》《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六号病房》《一个女人的天地》等,戏剧《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

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情小学徒的命运。

板书设计: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篇二:《《凡卡》教材解读》

走进凡卡生活 感受悲惨童年—《凡卡》教材解读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是以描写童年生活的为主题的一单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童年。学习本组课文,要用心感悟,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课文的内容引起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对教材进行选择、创造、应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根植于文本,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个性化解读语文教材,与文本作深入的对话、交流。

一、关注学生与生活——解读作者与写作背景,联系生活实际

基于生活语文的概念,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生的生活是阅读的背景。由于学生生活经历的不同,生活感受的不同,他们对生活的视角也会不同,导致对教材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因而教师要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这一基础,适当选择情感触发点。

《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沿袭了契诃夫创造的抒情心理小说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特点。作者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内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大学毕业后的行医生活,使他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他们的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把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其时代背景、人物身份、故事内容都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都会产生距离感,对生活在当今十几岁的小学生而言,是无法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他这种深刻的情感有真切体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人物形象“标签化”、文章主旨“政治化”。基于这一想法,教师要在教学中确定适合学生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感受凡卡在苦难中仍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品质。

二、关注学生与自我——解读人物内心世界,触发情感体验

基于学生发展要求解读语文教材,我们要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通过品读、感悟,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主旨。

1.从生不如死的学徒生活,体会人物的孤独与痛苦

在莫斯科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凡卡没有人疼,没有人爱。他就像一只流浪在街头的小狗,过着无依无靠,饱受欺凌的苦日子。通过联系文中描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语句反复品读,品出老板的残忍,品出凡卡在城里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品出凡卡的内心世界,品出凡卡悲惨的命运。如“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她就捞起那条青鱼,用鱼嘴直戳我的脸”,“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让学生们仿佛看到了蜷缩在墙角,瞪着惊恐的眼睛,瑟瑟发抖的小凡卡,对凡卡的生活遭遇感同身受,对他的同情油然而生。

2.从饱含血泪的声声呼唤,体会人物的惊恐与绝望

凡卡每天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不知道老板什么时候会打他?为什么打他?会用什么打他?

挨了打还不敢哭。挨了打,受了伤后,还要继续做活。凡卡一天比一天惊恐,一天比一天绝望。“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联系凡卡的悲惨生活,文中一次又一次声泪俱下的呼唤,会一次又一次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凡卡的惊恐与绝望,让他们以凡卡的身份发出对自由、温暖与快乐的呼喊与期盼。

3.从快乐温馨的乡村生活,体会人物的童稚与希望

在凡卡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家乡的夜晚是那样的美丽,一草一木是那样的亲切;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逮野兔,哪怕冻僵了也是那样有趣;哪怕一颗小小的金胡桃,对于他来说也是莫大的快乐与满足;哪怕是他做错了事,被爷爷“结结实实地”打一顿,哪怕是擦皮鞋、放羊,他都愿意!乡村生活虽然艰苦,但有亲人、有伙伴、有温暖、有尊严,凡卡的心里始终坚信爷爷会带自己脱离苦海,过上艰苦却有爱的生活。

三、关注学生与语言——解读文本特征,挖掘教学价值

基于语文学科发展要求,要发挥语文学习本体——语言文字训练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积累语言,并从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1.文体独特,结构复杂,可精准切入

全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这种文体形式学生接触甚少,只有让学生弄明白三部分内容,才能深入理解、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如果逐段地讲解,平均使用力量,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学的环节冗长、拖沓。因此可以信的内容为线索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重新组合,找准文章的切入点,从一个“苦”字着手,感受凡卡的悲惨遭遇。

2.巧妙插叙,侧面烘托,可对比体味

全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其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插叙爷爷守夜的情形,另一处是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形。这两处插叙都是凡卡自然而然的回忆,但与全文表达的中心结合紧密。将学徒生活与乡村生活进行对比,可更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选文精简,留有悬念,可品读原文

课文结尾,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命运究竟如何?原著中话锋一转——“可是梦毕竟是要醒的”,继续以相当长的篇幅记录着凡卡在肉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双重折磨。凡卡被送信的邮差撞死在回家的途中,这样的结尾,使人越发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原著值得让学生去读一读,让他们的情感从中进一步得到感染,并延续到课外。

当对比选文与原文,揭示凡卡最后死在了醉醺醺的马车夫的车轮之下时,已经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的学生会与课文的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感染的学生就会有许多话想说,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此时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写下自己想对凡卡说的话,就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在文字中净化情感,升华思想。

基于以上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

效果。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读促悟,悟中生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主地思考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窦桂梅老师说过“只有有钻进去的力量,才有飞出来的决心,教师走多远,学生就走多远。”我们的老师在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熟悉新课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了课型特点与教学要求。从文本入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较好地诠释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孩子真心实意地爱语文,扎扎实实地学语文。”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篇三:《凡卡主要内容》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这篇小说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凡卡主要内容。文章按写信的过程记叙。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通过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凡卡主要内容(二)

一个名叫凡卡的小男孩来到了城市里一个财主家里干活,在那里他受到了许多折磨,一天三餐几乎都是稀饭,夜晚还要摇老板儿子的摇篮,彻夜不能眠,要是老板的儿子哭了,那凡卡就又要被打了。其他伙计也经常捉弄凡卡,导致他被老板毒打,在一个夜晚,凡卡趁着老板出去了,拿起了钢笔和纸张,给他的爷爷写信,信中描写了许多凡卡和爷爷在乡村里快乐的生活,最后,凡卡把信投进了邮筒,一个醉醺醺的邮差收走了。但是,这封信永远不会寄到爷爷手里,因为凡卡没有写地址。


凡卡主要内容(三)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情,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钟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凡卡主要内容(四)

这篇小说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按写信的过程记叙。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通过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时的生活情景;最后交待,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写清楚就把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本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相互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和暗示的手法。第三,抓住了细节描写,从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刻画,使文章十分生动,催人泪下。也使人在读完后无不流泪。

凡卡:人物精神品质200字 篇四:《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二)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三)

我认为<爱的教育>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四)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五)

<爱的教育>是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他日积月累地在自己的笔记本本上写呀写,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当他读高中的时候,重温自己的手稿,于是加进了新的内容写的日记体的儿童小说,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述师生之情、父子之爱、同学、朋友之谊,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

爱社会的精神。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

读了这本<爱的教育>,我也想天天写日子,用心来写日记写身边发生的事情。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六)

我读完这篇故事后,脑海开始浮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其中,汶川县映秀镇于子溪小学2年级学生林浩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作为班长他在被救出废埋后,发现一名女同学晕倒了,立刻把她背到安全地带。在拯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又一次次返回废堆,就出好几名受伤的同学。

面对危险,甚至面对死亡,为了换就他人的生命,小英雄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勇敢的跟死神作斗争,这是多么高尚的举动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爱的歌。(读后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诵读经典内容范文作文
  • 诵读经典润泽心灵作文
  • 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国巡回演讲观后感作文
  • 2024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心得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的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简要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典型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