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流浪文章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16    阅读:

篇一:流浪文章
高一作文:关于流浪

高一作文:关于流浪

高一作文:关于流浪

高一(14)肖梦榕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坐在某一处的寒冷角落里,画圈圈……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爱肆无忌惮地做着去流浪的梦。

我不止一次地手舞足蹈地向身边的朋友们描绘自己将来的画面,棉布的白色衬衣,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如海藻般的黑发散乱地盘成一个越南髻,背上15L的背包,脸上是沧桑和漠然,不停地行走,行走。在旅途中爱恋,体味人生。就象安妮笔下那些女子般优雅而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远远地逃离浮华奢靡的都市,在远离喧嚣的净土上静静默默地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最后以一种决然优雅的姿态,从此消失……

很是羡慕浪迹天涯的人们,不管那些行囊有多么沉重,脸上又有多少的沧桑,而身上的衣服又是多么的破旧,他们那些不羁的灵魂,那些时刻在奔走着的脚。生命在旅途中消殆,但也映射出最美丽最纯真的光芒。回到城市,他们却显得格格不入。不是因为外表,而是因为灵魂,精神的差异。城市中的人们,呼吸肮脏的空气,沉迷于奢侈的酒绿灯红。那些心灵被黑暗吞噬殆尽,与纯净而高贵的灵魂便如同田地之间的不可融洽。于是,他们只有排斥和厌恶。用所有的阴暗将他们所不能抵达的纯白,驱逐至远方。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对他说过,我想去敦煌。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对爸妈说过,我想去新疆。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对自己说过,我想去流浪。

但是,却不能像三毛那样洒脱自如,纵使可以忘记这一份舒适,安逸,也也始终无法放弃那些爱恋和迷茫。在VivienneWestwood之中沉醉。一次又一次假装忘记要去流浪的念头。世界于我,只是在天边开着的一朵寂寞的小白花,穿越过悲伤,在世界尽头孤傲地绽放。

所以也只能够,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怀揣所有的那些关于流浪,关于沙漠,关于雪山,关于海洋……的奇特的梦想,躲在寒冷潮湿的小小角落之中,画着一个又一个无止境的圈圈了。

以蝴蝶翩飞的姿态,起舞,飞翔,坚信,终究能够达到沧海之彼岸。

篇二:流浪文章
流浪汉作文分析

广东省2016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审题立意浅析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流浪文章】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

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但他们拒绝了。”

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解读:

这则材料选取了当下社会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流浪汉街边“晒”身世(遭遇)、博同情以求得路人在经济上的援助作题材,应该说,这样一个题材,不管是对农村的学生,还是对城里的学生,都是比较熟悉的,具有普适性和可写性。

【流浪文章】

在中国,流浪汉街边乞讨现象自古有之,它是众多社会现象中很常见的一种。在古代,老百姓往往会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而被迫流浪、以乞讨为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大大减少了,但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确实是自身原因(残疾,缺乏自理能力)外,还因为它有了新的“使命”——骗钱,通过可怜的身世或者不幸的遭遇骗取路人的同情并获得经济上的支助,不劳而获。【流浪文章】

材料中,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

本次作文题,出题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么一件事,并没有就事件发表任何的观点和评论,叙述的语言也看不出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这就需要我们的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作出正确的选择。考生可以从流浪汉这个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好心先生”的角度立意(如果抛开这两大方面,从“社会的不公”“论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防诈骗”“和陌生人沟通的注意事项”“欺骗无处不在”等方面进行立意则有偏题之嫌),开放性较大,就这一点上,和当下大家热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性,但就整体而言,和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虽然材料并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和价值评判,但考生在立意时应该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你的立意(观点、思想)最好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对流浪汉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否定、对“好心先生”的行为表示认可和肯定的立意,或许才是本作文题的最佳立意,反过来,可能就有点悬了。

【流浪文章】

鉴于此,本人认为以下立意较为妥当:

1.好逸恶劳要不得/做人要懂得自力更生(流浪汉角度)

2.利用可怜骗人最可恨(流浪汉角度)

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流浪汉角度。注意:此“可怜”要加双引号)【流浪文章】

4.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好心先生”角度)

5.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好心先生”角度)

6.你若欺诈,我必揭穿(“好心先生”角度)

附:材料作文写作建议:

沿袭了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风格,本次作文题的要求是“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本人觉得考生在行文时可参考一下思路(以议论文为例):

第一段:“引”——简单地回顾材料内容,选好角度(流浪汉或者“好心先生”),并鲜明地表明自己对其的态度(褒或者贬),切勿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二段:“议”——围绕材料内容,就其行为进行适当的评论,说明你对其褒(贬)的理由,探究事物本质,得出做人、处事等方面的中心论点。

中间段:“联”——依据材料内容,结合书本知识、影视动态、历史事件、热门素材或身边现象,从古今中外正反等多方面进行举例论证,可适当引用一下名言警句,尝试打一打比方,通过多种论证方法,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深入的论证。

结尾段:“结”——再次回归到材料内容上,强化中心论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多多指正,也欢迎大家提供优秀的下水作文。(陈志昌)【流浪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类型上看,这是一则叙事性材料。新材料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立意角度的多元化,考生既可以选择流浪汉作为角度,也可以选择好心先生作为角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材料各个部分的比重是相等的,流浪汉的角度固然不能算错,但选择好心先生的角度会更切合核心立意。为什么?从材料的重心上看,材料显然想让学生发表对好心先生的行为的认定与判断,流浪汉的行为在整个事件中处于次要地位。也就是说,从地位上讲,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在材料中的地位不相等,他们不是同类视角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

首先来看流浪汉的角度,我在网上读到一篇相关的审题立意的文章,文章说:“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的作者看来,流浪汉的行为完全是一场骗局,而好心先生则是一名揭穿骗局的勇士。在此基础上,立意便定为: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你若欺诈,我必揭穿等。其实这是有问题的。

从材料上看,这则材料虽然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但并不意味着流浪汉就是骗子,材料中也没有任何信息透露出流浪汉是在设计一场骗局。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们立意的基础

不能是推测,而是要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材料本身。这就像法官断案,结论只能来自确切的证据,而不能是主观臆测。只要有其他可能性,就不能轻易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例如材料中的流浪汉一定是骗子吗?有没有其他可能,例如流浪汉本身的价值观念有错误,就是想不劳而获,作为路人,既可以施舍,也可以视而不见,因为流浪汉并未在主观上设计某种阴谋以达到敛财的目的。因此,我们不能先在地认定这就是一场骗局。

在材料中,流浪汉之所以成为流浪汉,直接原因是因为破产导致无家可归,暂时的物质生活也出现了问题。好心先生出于帮助他们的目的,希望提供给一份工作,但被拒绝了。这就说明,流浪汉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他不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体面的生活,甚至换取一碗饭吃,这其实是典型的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心态。好心先生的行为并不在于揭穿骗局,而在于激励他们甚至是逼迫他们追求上进,通过双手换取劳动果实,希望给他们一份工作,改变他们的生活。好心先生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他是用心良苦,不带有其他不纯粹的目的。 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部分考生会选择流浪汉的角度,批判他们的行为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念,部分考生会选择好心先生的角度,对其行为表示支持与赞赏。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文章便会千篇一律,出现“一边倒”的状况,更可虑的是,考生可能会站在某种道德的制高点,对流浪汉与好心先生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这样的立意难免单一,缺少思辨性。

所谓思辨,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辨析。就拿好心先生来说吧,他的行为固然值得称道,但完全正确吗?绝对合适吗?首先,流浪汉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本质上是他的自由,他们不就是好逸恶劳吗?他们妨碍他人的生活了吗?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转了吗?他们没有主动行骗,是否得到金钱完全取决于路人的态度。或者说,他们的行为虽然与主流行为方式不符合,但没有违反法律,甚至没有违反公共道德。作为路人,或者好心人,可以对其进行规劝,也可以提供恰当的帮助,但采取如此咄咄逼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方式,恐怕有点太过火了。其次,流浪汉拒绝了工作,说明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方式有问题。作为真诚想帮助他们的好心先生,仅仅是采取某种极端的手段“逼迫”他们就范,强行塞给他们一份工作,意味只要有一份工作,流浪汉就可以获得温饱,甚至获得体面的生活。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简单。不能内心深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不能从价值观角度改变他们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只是采取某种直接简单的行为手段,恐怕是治标不治本。即使他们得到了工作,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不改变,他们的生活依然得不到根本的转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梦想方面的作文

下一篇: 毕业季的文章

最新成考报名

  • 诵读经典内容范文作文
  • 诵读经典润泽心灵作文
  • 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国巡回演讲观后感作文
  • 2024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心得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的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简要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典型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