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两种态度作文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22    阅读:

两种态度
两种态度作文 第一篇

两种态度

603 周琳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当自己面对选择时,一定会损人利己,考虑到自己的利益,甚至有时候会把障碍“铲除”。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夏天,使人们乘车的高峰,没有多少人愿意步行在“火球”之下。所以公交车正中物美价廉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在公交车上,我和妈妈各找一个座位坐下。当车快要开走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也迈着沉重的步伐缓慢的走上了车。她衣服破旧不堪,已经有好几处补丁了,满头的白发为苍老的脸增添一份年迈。她手提大白菜,拎着番薯……显然她是从乡下来的。我正想起身,只见老奶奶对我身后的妇女说:“孩子,能给我做吗?我已经走了好几十里路了,现在……”只听见那位妇女不耐厌烦,一脸嫌弃样:“去去去!老太婆,你都走了那么多路程,在栏杆扶手旁站一会儿应该可以的吧!别来打扰我……”还用手挥了挥。来人只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又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走向栏杆旁。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心想:我应该去帮助老奶奶,可我才6岁。不过,我不后悔,这样目无尊长的人应该受到应有的指责,现在她欺负老奶奶,等她自己也到了这年纪,别人也这样对待她,那时她又该怎么办。我刚起身了,老奶奶又向我使了个眼色,又用慈祥的眼神表明他没事。坐在我前面的小伙子,走到那位老人身边,用温柔地语气说:“老太太,别跟她一般见识,为这种人气坏身子不值得。来,到我这里做。”他把老奶奶扶过去,说,“我年轻,没事,您是从乡下来看望孙子的吧!从这么远的地方赶来,劳累奔波,还背着一大筐东西,辛苦您了!为不相干的人气到,到时候气坏了身子骨犯不着,对于这种人没必要给她好脸色。”说着还朝那个妇女翻了

个白眼。妇女听见那个青年骂她,脸色发青,指着她支支吾吾地说:“你,你,这粗鲁野蛮的人……”青年不以为然,走到她面前:“你也是一位母亲了,要是以后别人也对你母亲那样,那你怎么会忍得住呢?当你老时,别人也这样对你的话,你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更何况你孩子还在你身边,他可能会模仿你的行为,到时候,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妇女听了,又看了看孩子那天真的眼神,走到老人身边:“对不起,今天,孩子感冒了,我也没带多少零钱,只能乘坐公交车了。我不该把气撒在你身上,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我。”老人笑了笑:“我并没有生你的气,别跟我说抱歉的话了。虽然我没读过几年书,但也懂道理。每个人都有非常急的时候。”

车里响起一片掌声,“好!”这不仅仅为老人的善良而欢呼,也为妇女即使认错而欢呼,更为少年的勇气而欢呼,少年走过来:“小姑娘,其实你也值得表扬,你也想帮助老奶奶的。但是你年纪太小,即使是帮了也是自讨苦吃,但你是个善良的孩子。”笑着对我竖起大拇指。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他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气。

鲜花因阳光雨露而美丽,生命因关心而灿烂。阳光普照万物,关爱给周围的人更添一份光彩。关爱是一种付出,关爱是一种奉献。其实人生就是两种态度:一、愿意去做,二、不愿意去做。从车上的让座态度就可见一斑了,从小事就能清楚做人的态度。让我们用真情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善良。

两种心态
两种态度作文 第二篇

两种心态,两种人生

世殊时异,每个人面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看法,怀有不同心态,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对海员来说,在大海上经历一些大风大浪是在所难免的。有些海员喜欢扬帆起航,去面对未知的挑战;而有些海员却喜欢抛锚停岸,享受平静的生活。

两种不同的心态,造就的应该会是两种人生。当一个人,喜欢并乐此不彼地去挑战生活,去磨练自己的意志,那么他的人生肯定是精彩的;而另一个人,热衷于现实的安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他的人生虽不会光彩夺目,但却别有一番宁静致远的韵味。

萨特说过:“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我们应该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两种心态,只要掌握有度,两种人生也会各有千秋。 清朝有位叫眉公的隐士,居住于山林之中。有人问他,山中何景最奇?他道:“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有人问他,为何隐居山中?他淡淡一笑,说道:“心静。”眉公将自己隐蔽于山间丛林,远离车马喧嚣,用平和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享受平静与迎接挑战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将各自的人生打扮的各具特色。你的心态在变,你的人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改变。

弘一法师在修道之前,“看山是山,看云是云”,然而得道之后,便“看山不是山,看云不是云”了。为什么他的看法会改变呢?这就关乎到他的心态,心态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也随之改变了。

俞敏洪进入北大后,心里其实充满了卑微感。但毕业后,经历过许多困难的他,真正看清自己后,一改往日的自卑感,将自信灌入体内,一步步磨练,最终创建了新东方。正因心态的不同,才使他走向不同的人生路。

并不是说两种心态谁优谁劣,而是看你自己是如何抉择。如果你向往挑战自我,你就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倘若你喜欢平静安宁,你照样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活出快乐!

有人渴望出发,渴望去追逐那遥远的地平线。但别忘了,也有人盼望到达,盼望得到心灵上的宁静。

两种心态铸就两种人生,带给我们的也是无穷无尽的回味与启发。

0、作文的两种感观
两种态度作文 第三篇

作文的两种感观——

假设奥巴马身高1.8米,这是客观确定,不会再变更的;【两种态度作文】

奥巴马是高是矮?这是主观认识决定的。

在普通人看来是高,在姚明看来就是矮了。

主观、客观

客观:门开。

主观:门无精打采地敞着。——契诃夫《变色龙》

客观:月光照在大地上——包括眼前这条沟。

主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客观:小狗身体在抖动。

主观: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契诃夫《变色龙》

客观:乌云满天。

主观: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客观:台风过后,只剩下一棵树没有被风吹倒。

主观: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王鼎钧《那树》 ....

客观:雪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所有的树上都挂满了积雪。

主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话题作文的两种拟题方法
两种态度作文 第四篇

话题作文的两种拟题方法

作者:任志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01期【两种态度作文】

审视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就会看到这样一种趋势:话题作文已取代其它几种中考作文命题,占据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话题作文以它的开放性赢得了出题者的青睐。考生如何写出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写出对话题作文的独创性见解,话题作文的拟题就是一把能否打开评卷老师心门的钥匙。笔者曾有幸参加过遵义市余庆县的中考作文评卷工作,发现不少考生竟然直接就把话题词作为中考作文的题目;由于这类题目拟题老套、千篇一律且缺乏创新,未能体现出话题作文拟题上的开放性,尽管有的作文也写得平中见奇,但均被扣了不少印象分。

如何在作文时表现出话题作文拟题上的开放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话题词扩展拟题法

顾名思义,话题词扩展拟题法就是“话题词+修饰词(限制词)”的一种拟题方法。【两种态度作文】

由于在话题词的基础上加上了考生那极具个性色彩的修饰词(限制词),整个题目就呈现出一定的独创性,使得作文评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样的作文就会得到一定的印象加分。如2001年遵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跑步”为话题作文,就有考生用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拟出《坚持跑步,强身健体》、《人生要不停地跑步》、《跌倒,爬起,继续跑步》等好题得到了印象加分。

利用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来指导平时的话题作文拟题训练,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以“选择”为话题作文,就有学生拟出了《选择自律》、《我选择了浪花》、《我选择了内心的呼唤》等好题目。又如以“挖掘”为话题作文,学生就拟出了《闪光点是需要挖掘的》、《关于潜力的挖掘》等好题目。

学生发现,利用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来拟题后,随着修饰和限制范围的界定,作文的切入点找到了,原本是茫无头绪的思路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得心应手地完成了作文任务。

话题词扩展拟题法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时下仍有市场的命题作文有时就仍然需要它来点拨。如2003年遵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平凡也如此美丽》,初一看,题目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是仔细一思考,“平凡”一词太抽象,考生一时还很难打开思路,感到无从着手,不知所措,在考场上耗费了不少时间,仍然未找到那把打开思路的钥匙。如果考生这时能静下心来,用上话题词扩展拟题法的拟题方法,变命题作文《平凡也如此美丽》为半命题作文《平

凡的也如此美丽》,在横线上填上“父爱、母爱、人生、事业、成长、付出、收获、笑声、话语……”等词语,那么,随着限定范围的缩小,考生一下子就可找到那把打开思路的钥匙。如果不是这样,考生只能交上一份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作文答卷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作文要求是命题作文,因此考生根据话题词扩展拟题法拟出来的作文题目只能见诸于草稿纸,而不能体现在试卷上,如果不留心这一点,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话题词藏匿拟题法

一言以蔽之,话题词藏匿拟题法就是不直接出现话题词,但题目里暗含有话题词的情感和意思或与话题词情感和意思有关联的一种拟题方法。由于话题词藏匿拟题法是一种不常见的拟题方法,因此它能给评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

虽然话题词藏匿拟题法有着其它一些拟题法所不具备的好处,但在具体操作时切忌出现“放羊式”话题词藏匿的情况,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它得遵循下面两条原则:

1、“情感牵系物”原则

“情感牵系物”的原则就是藏匿了话题词的题目里蕴含着考生那发了酵的对话题词带有独特体验的情感,给评卷老师留下咀嚼和想象的审美空间,对评卷老师的情感产生吸引和共鸣的一条原则。

只有用好了这条原则,评卷老师才会被引诱着走进考生创设的情境中,带上浓厚的阅读兴趣品完考生的佳作,对考生的佳作产生由衷的赞赏之情。2002年遵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沟通”为话题,就有考生使用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的原则拟出了《粉红色信笺》、《悠悠父女情》、《一株飘香的百合花》等妙题来征服了评卷老师们那挑剔的眼光。

正是运用了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的原则,在中考模拟演练中,就有学生仍然以“选择”为话题拟出了《圆规·香烟》、《清明雨》等好题;以“挖掘”为话题拟出了《母亲的白发有几根》、《父亲的铧口有多沉》、《雨水,淋湿了我干燥的心灵》等佳题;以“角色”为话题拟出了《山路弯弯》、《被雨淋湿的河床》、《照亮人生之路的两把尺子》等妙题…… 由于“情感牵系物”的拟题原则能起到以情动人、以情悦人的作用,因此一些作家就广泛地采用了这一原则来命题。如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就用《背影》这一情感牵系物来表达深切的父子之情;当代女散文家宗璞也借《紫藤萝瀑布》这一情感牵系物来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无独有偶,外国文学作品中也有采用“情感牵系物”的拟题原则来拟题的。如法国短篇小说大师都德就曾采用了《最后一课》作为情感牵系物来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享利也曾用《麦琪的礼物》这一情感牵系物来抒发一对小夫妻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

由上可见,在涉及到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时,话题词藏匿拟题法里“情感牵系物”的原则是十分有效的,值得学生借鉴。

作文训练分为两种
两种态度作文 第五篇

作文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训练,一种是生动训练。

写 好一篇记叙文,就必须交代好以下事情,即5W1H。 5W就是

who, when, where , what ,why ,分别代指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为什么发生这件事,1H 就是how,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样的。有了这个框架,才能算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孩子在写作或者阅读的时候都可以按照这个线索来进行。

1 逻辑训练就是指这种文章结构的训练。

只练习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对于文章是否生动具体不作要求。每个部分一句话,一篇完整的文章加起来差不多就是80到100字。我一般让孩子当作日记来写,每天写一篇80到100字的日记,要求5W1H完整。大概一个月左右,孩子就能够完全学会这种完整严密的文章结构。有些孩子愿意动手,有些孩子愿意动口,这就要求家长根据实际情况来训练孩子。比如喜欢动口的孩子,你可以跟他搞说话比赛,每天挑一个事件,要把事件从前到后完整的说清楚。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中间不能停顿过长。这种方法既练口才也练笔才。话不多的孩子,则要求他按照这种方式来写日记。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就能学好了。

2 逻辑训练完成以后,就开始生动训练。

生动训练是指在文章结构严谨完整的基础上,通过堆砌辞藻,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等来尽量将事件描述得更加的丰满,文章生动形象了,才有较强的可读性。这个时候不能再写100字作文,要开始试着写600字作文。600字作文自然是不能天天写的,但是最少一个星期必须写一次。这个时候家长已经不能够陪着写作文了,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的作文命题。比如孩子这个星期看了比较好看的动画片,你就可以以此动画片的相关内容命题,教孩子写作文。因为这是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写起作文来难度要相对较小,孩子也不会太抗拒。而且家长也可以很容易反驳自己的孩子:你连你最喜欢的东西好在哪里,你都写不出来,你还能做什么?家长给孩子每周定一篇作文,再加上学校布置的,孩子的训练量已经不错了。这个环节的难度在于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喜好,并从孩子的喜好入手,引导孩子学习。

3 交叉训练。

大家注意了,逻辑训练一定要放在生动训练之前。可能家长会觉得生动训练很困难,孩子的积累量有限,做不到文风华美、辞藻绚丽。我为什么会建议大家从孩子的喜好入手呢,教育专家摸索出这么个规律:孩子对于那种具有褒义性带有赞美含义的词语学习得较快,远比其他词语学习得快。孩子自己喜好的,他就会挖空心思千方百计的说它好,这一点对于写作很有帮助。写他自己喜好的肯定比他不喜好的要写的好。以上两种方法各自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孩子的作文有起色了,那么再交叉训练,让孩子写的作文既然长篇大论,也能言简意赅。 做好上面三步,孩子的作文肯定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离满分仍然差了一步。这一步差在哪里呢?还是我之前提到的,文章忌平淡。结构严谨、情节饱满只是一篇好作文的基础,并不是其决定性因素。文章如何新奇有致,如何引人入胜,咱们下回再说。

2015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两种态度作文 第六篇

第1篇: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呢?想到伟大的毛主席,想到为祖国巨大奉献的周总理,想到……这些都是值得让人敬佩的,而我写的却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凡的人——默默无闻的清洁工。清洁工他整日忙碌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我觉得他们是我们的“绿色使者”。春天,清洁工将大路打扫得一干二净,迎面吹来的,则是清爽的春风;夏天,他们将臭垃圾清理,闻到的是绿草的清香;秋天,落叶了,他们仍旧不厌烦的打扫着,听到的是秋风发出飕飕的声音;冬天,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扫开了积雪,成为了“开路先锋”,看到的是往日的宁静……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火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和伙伴去广场玩,看见一些清洁工,有的在树下乘凉,有的在扫大路……只见其中一位佝偻着背,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簸箕,头抬也不抬的扫地上的垃圾,我走近看了看,原来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爷爷,他那被太阳照得发亮的银发都湿了,脸也被太阳晒得黝黑,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流到了黄色的清洁衣上,衣服仿佛是被雨淋湿的。我看了看周围,到处是垃圾,一扫哪都是灰尘,一个年轻的叔叔捏着鼻子走了过来:“哎!这是咋扫的!到处都是灰尘,把我的新西服都弄脏了!”清洁工老爷也连忙低着头说:“对不起,对不起,我错了……”接着他在灰尘中不捏鼻子,只是皱起眉头,紧闭嘴巴,默默地扫着……后来他去臭水沟打扫,“轰轰”!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雨了!我打起伞,准备回家时,只见那个清洁工爷爷还是一丝不苟地扫着垃圾。他全身都湿透了,我跑过去连忙给爷爷打上伞,问了声:“爷爷好!”可他好像没听见似的,我在大声说:“爷爷好!”这时,爷爷才猛地转过身,看了看我,笑着说:“嘿!小孩!叫我啥事?”我也笑着说:“爷爷,你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在大街打扫卫生呢?何况现在都下雨了,感冒了怎么办?”“呵呵,我退休了,在家也没事干,出来边透气,边打扫,也挺乐!现在下得是大白雨,不扫着的话,垃圾会流到河里,河会被污染的呀!”爷爷以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说,我心想,哇!就算病了,也在雨中打扫垃圾?这!我再次问爷爷:“您不累吗?”爷爷严肃的对我说:“累倒是有点,但我愿靠我这双手去托起一片片蓝天,宁可再苦再累,也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我愿以奉献自己的一小份力,去装点这座城市,希望把祖国装点得更加完美!为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听了后也深受感悟,在雨中给爷爷打着伞,眼泪悄悄地流着……这时,雨过天晴了!爷爷抬起头面带微笑的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又继续在迷茫的街道里静静的扫着……啊!清洁工!一个不起眼的字,却给人们带来一个清新透亮的世界,不管多累,他们都会把世界的每一处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愿用有限的生命,去谱写人生美妙的乐章……清洁工才是我最敬佩的人

第2篇: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我心中的环卫工人

记得一个冬天的早晨,因为睡得太早,所以早晨四点就起床了。我利利索索得穿好服,坐在窗子前面。我凝视着东方,东方渐渐有些发白了。过了一会儿星星全不见了。远处的楼房、树木、街道隐约可见。渐渐的东方有些微红,并越来越浓,不断地向上扩展着。终于,太阳公公露出了半个笑脸,染红了天边。我不由得把窗户打开,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空气。升高了,升起来了,火红火红的太阳悬挂在空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周围的一切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楼房、树木、街道,还有那让我时时不能忘记的环卫工人。

他们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会穿着黄衣服,带着黄帽子,骑着三轮车准时出现在各个小区的街道上来打扫卫生。他们只要看见谁人垃圾了,就会把他叫过来,好好的教育一番;只要看见哪有垃圾,就会弯下腰来,把垃圾一个一个的捡起来;秋天的时候,他们只要看见哪有落叶,就会拿出扫帚,把它全都铲除,如果哪没扫到,不管扫到了哪里,都他们都会回过头去把还没铲除的垃圾铲除。

啊,环卫工人把干净的留给大家,去把肮脏的留给自己,多么伟大啊!可是有些人不懂他们的工作是多么辛苦,竟然瞧不起他们。

那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崇敬的人》,有几个同学当时写的就是你们—环卫工人,当老师他们的作文拿出来时并深情并茂的朗读时,有几个同学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我觉得他们可能觉得环卫工人这个职业太卑微了,可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觉得人人都因该是平等的,不要因为他们的职业很卑贱却瞧不起他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他们,那么街道上垃圾成堆,这样的街道难道就不能让你感到很恶心吗?

环卫工人,他们像老师,默默无闻地把街道打扫干净了(

环卫工人,谢谢你们把街道打扫得那么干净,我再次代表所有少先队员向您致敬!

环卫工人,你们每天都不管外面是什么天气,都会早早的出现在街道上,我望着你们的背影……

第3篇: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大家知道环卫工人的具体工作是干什么的吗?就是天天在一些市场内推着个清洁车在大街上走来走去,有时扫扫地、有时捡垃圾、有时……你别以为环卫工是个低等的职业,但我觉得他们非常高尚,因为在这里,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有一天,妈妈让我去倒垃圾,我不甘情愿地答应了,我捂着鼻子,风似地跑下楼,可是,没下几楼,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恨不得从上面扔下去。就在这时,我的心里闪出了个“主意”,我探过栏杆,低头一看,正对着垃圾桶,我使劲一扔,垃圾像一块石头一样的坠下去,可是,不知为什么,结散开了,就像“仙女散花”一样落在地上到处都是。我心跳加快,我真担心别人知道这些垃圾是我扔的,我正准备下楼去把这些垃圾捡起来,这时来了环卫工人,我便悄悄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他手里拿着扫把,嘴里不停的念道:“这是哪个缺德鬼,真没有公德心。”听了这句话,我羞愧极了,脸羞得通红,便走下来,和他一起捡垃圾,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这垃圾是我扔的。”我以为他会骂我,他却说了句:“没关系,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两种态度作文】

。”我羞涩地笑了,从此,我对环卫工人肃然起敬。

环卫工人十分辛苦,他们不像我们,我们有时做做有时玩玩,他们要从黎明做到半夜,每天没日没夜的工作着;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很差,严冬里,酷热中,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坚持在大街小巷里清洁卫生。大雨中,当大街上几乎没人赶路的时候,只留下我们的环卫工人那勤劳的身影时,你会不由地想:他们被淋湿了吗?他们会冷吗?

啊!环卫工人就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他们这种勤劳勇敢、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第4篇: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为求高分而不惜造假的行为,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至今还有一定市场。为了深刻、升华,可以在毫无铺垫、论据单薄甚至似是而非的情况下,突然在作文结尾拔高;为了表现自己的坚强,可以在高考作文中把自己伪造成双目失明,双腿残疾,父母双亡……怎么可怜怎么写,为的是能够得个高分。而根据调查结果,写这些题材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四肢健全、明眸善睐、父母双全。

有学生写《我的偶像》,说“我的偶像是环卫工人,因为他们每天早起晚归弄脏了自己干净了城市。”“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接下来便是一段一段的抒情议论,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叙述描写。我曾经多次问不同学校的高三学生:“把环卫工人当成偶像的请举手”,数百位听讲同学每次都无一人举手。而恰恰是和他们同龄的一些人,为了体现“感情健康、积极向上”,在作文中“表露”虚情假意。

其实,把环卫工人当偶像未必虚假,未必写不出好作文。有一位学生写的偶像就是环卫工人,这位环卫工人是他的父亲,所以他的作文写得情节具体生动,感情真挚含蓄,没有多少抒情议论,却用丰富的事实和细致的描写打动了读者,得分当然是很高的。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教育,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向善乃至追求崇高,从来是也将一直是高考作文评价的导向。而且,作为担负着教书育人任务的教师,

引导学生发现环卫工人这样的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进而去敬仰他们,学习他们,把他们当成偶像,这不仅没有错,还是我们应该承担的重要义务。然而,对一篇毫无依据的空洞作文,因为他的立意就判为高分,我们所做的就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所以,在肯定真崇高的同时,对高考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那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学生的人品。

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能够获得好评。

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如此造假的原因,他们的答案十分相似。都说从小学开始,说真话或有创意的作文就未必得到老师的青睐。从小到大听到太多“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的叮嘱,理由几乎都是此类作文在高考中风险太大。甚至有同学问我,作为高考语文阅卷的负责人,写真话的作文你都会给高分吗?我的回答毫不迟疑:“不会”。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但不会是零分);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能够获得好评。

那么,什么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那就是:在保证基本物质条件的前提下,不忘精神追求。他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他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他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记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反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表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恶俗或缺乏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

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为高校选拔的不仅是智商高、有知识的专才,还应该是情商高、有素养的“人才”(既是人,又是才)。高考作文作为了解学生语文水平乃至人格修养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能够对品位没有要求呢?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恶俗或缺乏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所谓的“超我”,要超越的至少应该是这种庸俗观、市侩气。

当中学生具备了这种有品位的真我,就不会仅凭感觉说话,对自己不了解的事,他会在先了解研究后再得出结论形成文字,也不会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而会多角度分析,找出自己的漏洞,尽力使自己的独特思考经得起读者的推敲。所以,他可以大胆地在高考作文中写早恋的情愫,也可以对官场的腐败现象生动地叙述描写,对中国教育的弊端进行批判,对同性恋作冷静的思考,他的“冒险”,也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能够大胆揭露批评,恰恰体现了一个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从来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态度,从不吝啬地给予高分。

高考作文的导向,当然是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当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真善美。但是不等于说不能揭露生活的假恶丑。相反,能够大胆揭露批评,恰恰是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另一种体现,因为在这背后,体现了一个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种成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从来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态度,对其中善于说真话的作文,更是从不吝啬地给予高分。

但是,即便如此,更多的作文仍然是对作文材料或题目的阐释,正确的废话依然不绝于目。社会各界对高考作文评价仍然有着深深的误会。以至于当一些缺乏底线没有良知的出版商为赢取利润而请qiāng手捉刀,编辑出版所谓“高考零分作文”时,会有主流电视台的谈话节目据此组织嘉宾大批高考作文的保守和扼杀个性。殊不知,倘若这当中的一些作文真的由考生写在高考试卷上,是会赢得阅卷教师的一致好评,会得到一类卷的高分的。

不过,社会的误解还不至于让我们费解。让我们费解的是第一

线的语文老师也把这种误解当成正确的认识。我曾经在一次讲座中对小学语文老师说,如果高考作文中出现如此空洞虚假的作文,得分不会超过三类卷。我也曾对高三教师说,靠纯技术的应试,在高考中不会得到高分。但是,不止一个市级重点中学的老师的回答是:我们不要一类卷的高分,你只要告诉我,它能不能得到二类卷的平均分。试想,当有着优质生源的重点中学都如此不敢“冒险”,我们还能指望什么?这种不愿冒险的后果,便是把个性各异的学生教成一个模子刻出的产品,是对教育改革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反对。有些教师把学生的真实独特过滤在考试前,于是,呈现在阅卷教师面前的除了“纯净水”,还有什么?

如何做到“有品位的真”

首先,要提升思维品质。提升的方法是多做思维训练。虽然思维的结果未必能够通过训练获得,但思维方式却能够通过训练获得改变和提升。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纵深思维和辩证思维都有其思维路径,当你具备了这些发现性、证明性结合的思维品质,思考问题就不会呈现线性状态,思考的结果也就更有说服力了。

其次,当你对一个问题有了独特而真实的感受,首先要做的不是下结论,而是学习、探究、搜集资料。作了这些工作的结果是:或巩固了你的思考和发现,或否定了你偏激的想法,也或者使你的结论留有必要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你会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养成理性的、有说服力地说真话的习惯,习惯演变成自然,自然内化为素质,从而你的思维品质将获得提升。有品位的真话也就汩汩而出了。

再推荐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时,时间、空间、能力等条件限制使你无法

作进一步的学习探究,那么,不妨对自己的结论做些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里”、“往往”、“有时”、“一般而言”等都是避免偏激的有效手段。高中教材里有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说到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又是“将来”、又是“也许”、还将可能性限制在“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此“罗嗦”的表达恰恰显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比起现在一些专家动辄“一定”或“不可能”的豪言壮语,更为专业,也彰显了对自然、对科学的敬畏。所以,有时候罗嗦的表述比起简单的结论,精确严密得多。

当然,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你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比以前更加无话可写。不必紧张,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你已经抛弃了过去的思维模式,而新的模式的建立还“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你尚处于知其然而不能为的阶段,但你已经走上了“正途”,只要你坚持学习,望洋兴叹的就不是你,而是仍然固守一隅,不能走出崖涘,“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井底之蛙了。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因一时之错而抱憾终生。笔者为其惜才之心而感动不已,但考生万不可以为真有此等好事,因为此种做法会大大助长抄袭的恶习。试想,有人背熟他人佳作,文不对题却文采翩翩,该及格吗?

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今后恐怕也不会改变。作文审题,永远是考场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所以,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不过好审题关,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因审题错误而满盘皆输呢?

首先有必要对时下材料作文的概念作重新界定。简要地说,命题形式就两种,一种是材料作文,一种是命题作文。给了材料,就是材料作文;不给材料,就是命题作文。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审题要求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立意要求遵从材料的倾向性,学生作文几乎只能阐释材料的含义,不能对材料隐含的观点作出补充,更谈不上提出不同意见了。而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话题作文,在降低审题难度尤其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得之见方面作出了贡献。

高考作文由材料作文走向话题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在审题和立意方面限制过多的反思,是对“让学生乐写、敢写、善写”这一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的践行。然而,话题作文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审题要求过宽。对话题作文而言,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学生作文只要围绕话题,引不引用材料,是否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几乎不影响其得分,其最为严重的结果是便于学生套题。于是,201X年开始,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又回归到材料作文。但这种回归不是倒退,而是扭转话题作文弊端,摒弃材料作文死板的“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其相同之处是立意要围绕材料的内容,要明确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行文要有对材料的引用或分析(但不要大段甚至全部照抄材料),不同之处则是对材料内涵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也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命题者往往会在写作要求中明确“自选角度”以便给考生更多的自由。写作者引用分析材料,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告诉读者:我读懂了这则材料,我是围绕材料立意的。显然,它吸取了话题作文的长处,避免了话题作文的缺陷。

倘若广大师生都能确立上述概念,教师便不能在评价中先入为主地设立条条框框,更不会仅以学生作文是否符合阅卷老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为评价标尺,学生也就敢于大胆地抒发自得之见了。

学生的自得之见要得到首肯,必须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保你的理解不致走偏,不妨参考下述步骤。第一步:阅读材料,分清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总结出关键词;第二步,总结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但这几年倾向性往往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倾向);第三步,我的观点;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针对材料的主要内容。

以201X年高考作文为例。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次论其书法对前人的继承借鉴,第二层次论其书法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三层次论其书法的独特性。因此主要内容可初步概括为“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但这显然流于宽泛,指向不够具体落实。于是从材料的总结层次(往往是最后一层)找关键词——创新。不难发现,第一层讲继承借鉴可理解为创新的前提,第二层讲整体与局部是其书法创新的特点,第三层则是其创新的结果。于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可具体概括为“郑板桥书法与创新的关系”。此时,第二步已经可以自然生成:创新是艺术乃至各种事物发展进步的前提。根据写作要求,自选角度,你既可以写创新与继承借鉴的关系,也可以写创新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可以对“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进行理性思辨。第三步自然水到渠成,不必赘言了。只要你的观点与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关,就不会有审题错误之虞。

不过,这还不够,因为在这个层面上的审题所得出的“我的观点”,会有两个不足。第一,它基本是材料的倾向,第二,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想到。如此缺乏独特性的观点,想要获得高分自然难度不低。审题只是行文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能确保的只是审题正确,而把你引向观点独特深刻的是对立意的深入思考。这一步才是佳作产生的必由之路。思考路径如下。

首先对审题第二步骤的结论作诘问,“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对不对?”“如果正确,有什么可以补充吗?”再回看审题第三步骤的结论,对“我的观点”也同样诘问“正确吗?有什么可补充吗?还有其他角度吗?其他人会想到吗?”

或者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做不到?”这样思考的结果往往会否定审题时初步得出的观点,你会觉得那个观点太平常甚至太肤浅。比如写创新,你就不会空谈创新的意义和价值,通篇充斥正确的废话,而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创新,甚至从思考“为什么做不到”入手,针砭时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这就是三思而后写。一思而写,你的观点会淹没在数万考生之中,落入俗套难以避免;再思而写,你至少与过半的考生立意不同;三思而写,你的立意自然会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

或许有人会担心如此求新会导致偏题。也有防止之法。简言之,行文无论怎样由此及彼纵横捭阖,都不要脱离你所总结的关键词。出问题走岔路的往往是每一层次一个关键词,而这不同的关键词又不能够从不同角度指向材料的关键词。

以一则材料为例总结审题原则和步骤。

材料: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黎锦熙早年在湖南办报时,曾经叫他三位学生誊抄文稿。第一位学生重视照抄不误,第二位发现稿件中有问题会与老师商量并代为润色,第三位只要文稿观点与自己不同就拒绝誊抄。后来,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成了著名的戏剧家,第三位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

主要内容:三位学生对待誊抄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态度。

倾向性:要学习第二、第三位。

我的观点:做第二人或第三人。

是否针对材料主要内容?是。

三思结果:1、第三人的不足及其命运的风险;2、第一种人的意义和价值;3、教师对这三种人成长的意义——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

上述题目,笔者曾经在一所学校高三班级作过讨论,除所列的三思结果外,审题正确而角度各异与众不同的答案,不下于十位数。

最后谈谈阅卷者对材料作文的评判标准

首先是对材料该写什么,阅卷老师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观点。当然这对阅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阅卷难度,但这种难度的解决靠的绝不是设定写什么就是对的,写什么是不对的来完成,关键在于阅卷教师要有眼光和胸怀。

其次,判断审题的对错不仅看考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怎么写”。“写什么”写得对的文章,可能因为“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很一般。“写什么”比较大众化的作文,也会因考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说,规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今年高考作文有人问:写“宽”可不可以?他认为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宽”的态度,他说网、尺度均表现了一种宽(

以一个去年模拟考的例子做结。有一个区考的是:上海的大街小巷和许多公共场所,除了中文标识外,还有各种外语标识,这体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而在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公共场所除了本国的文字外,很少有其他国家的文字标识,欧洲人认为这是为了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需要,以此材料写篇文章。很多文章肯定这则材料,观点集中在要保护母语的独立性。但有学生认为,我们固然要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独立,然而为了方便外国人,达到开放、多元,在中文下面标注外文,并没有错,由此批评这则材料小题大做,可不可以?往往,一些对材料隐含观点有补充的、或是有反对意见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有思想有水平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诵读经典内容范文作文
  • 诵读经典润泽心灵作文
  • 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国巡回演讲观后感作文
  • 2024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心得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的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简要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典型事迹作文
  • 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