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描写歌声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4    阅读:

描写歌声篇一
《《歌声》》

描写歌声篇二
《歌声》

歌 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感激这个小姑娘”, 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2.理解并积累成语“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练习口头或书面造句。

3、知道在面临危难时勇气和信心往往能带来奇迹。 教学重点:

感受小姑娘临危不惧、遇难不慌、能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求生的乐观精神、不屈勇气。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勇敢的面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知道了王二小是英雄,那你还知道哪些英雄的人和事?今天,我们来学习《歌声》齐读课题,文中的小姑娘是不是英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感知

师:把书翻到85页,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最后再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

师:同伴一替一段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师:1、出示拼音词(生自读、领读、分组读)“扎”多音字组词,“隐

隐约约”造句。

2、去拼音词(领读、指名读、师指生读)理解“笼罩、聚拢了、追寻”等词

3、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师指生读)“断、继、拢、笼”组词 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师:闭上眼睛听故事,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中感悟

师:看大屏幕,说说画面的内容

师:这就是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触礁前在海上航

行的情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看课文第1段,找同学读课文。

师: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看大屏幕,出示句子:

落水的人们拼命挣扎,等待着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还是没有来。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师:读句子,理解“拼命挣扎”和“筋疲力尽”“绝望”是什么意思? 师:马金纳为什么会绝望?

师:看录像片,想想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师: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2人学生朗读)

小结:轮船触礁沉没了,落水的人们绝望了,而小姑娘却在高声歌唱。

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能坚持唱歌呢?下节课我们再学。

四、写字

1、观察生字的位置,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独立试写

3、指导书写

4、再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谁能说说这段写了什么?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读中感悟

师:默读课文2、3、4段,想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师:默读课文第4段,想想从哪些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艇驶来了,人们获救了,应该是小艇就了大家,那为什么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呢?歌声是怎样给人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看课文2、3段

师:找同学读课文(3人)

师:默读课文2、3段,画出描写歌声的句子

师:谁先说出示句子

突然,海面上传来歌声。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

师: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隐隐约约”和“断断续续”中你体

会到什么?歌声对马金纳起了怎样的作用?

师:“顿时” “拼命”怎样理解

师:马金纳听到歌声为什么会顿时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

去?

师:还有哪句话是描写歌声的

出示句子 海风把她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师: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清脆、激昂”中又体会到

什么?歌声对远处的人们又起到什么作用?

师:谁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句子 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 ),

( )聚拢过来。(生填空)

师:看图说说画面的内容

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谁来回答。

师小结:小姑娘落水后,不但没有绝望,而且还想到用歌声给自己和

其他落水的人增添勇气和力量,在小姑娘歌声的激励下,人们又坚持了很长时间,终于等来了小艇,获救了,所以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小姑娘这样镇定、勇敢、有智慧,救了大家也救了自己,你们说小姑娘是不是英雄呢?

师:谁能用对小姑娘敬佩的语气读2、3段(3人读)

师:下面让我们看动画,听故事,感受当时的情景

写字

1、观察生字的位置,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独立试写

3、指导书写

4、再写

板书

歌声

马金纳(绝望) 游去 落水的人们 聚拢歌声(小姑娘) 获救了 小艇(驶来) 追寻 英雄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甘泉镇双台子小学

王 艳

2012年3月

描写歌声篇三
《歌声课件》

描写歌声篇四
《歌声》

19 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妇、抹、脆、播、拢”,积累8个词语。

2.理解“筋疲力尽、绝望、追寻”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教学过程】

一.歌声引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谁愿意上台来为我们唱一首歌?

师:你们觉得她唱得怎么样?

平时我们可以怎样形容歌声?

( )的歌声 ( )的歌声 ( )的歌声( )的歌声

一起读一读

师:是啊,美妙、动听的歌声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如果这歌声是在一个特殊环

境里、一个非常危难的时刻响起的,它的意义更是不同寻常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课文第一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

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着救生船。过了

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精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是没有来。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

没有力气继续游下去了。

出示:触礁——船只在航行中碰上暗礁

出示图,理解“触礁”的意思,知道船只在海上触礁会船沉人亡。

(1)学习生字 拼 扎

(2)轻声读这一段话,想象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漆黑一片的海上,你会怎样?

指名交流。

请大家用字典查一查“挣扎”的意思。

交流:挣扎——用力支撑或摆脱

问:他们在漆黑的海面怎么支撑?他们又想摆脱什么?

(3)谁来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给“筋疲力尽”换一个词?

师:是啊,马金纳拼命挣扎,可是却不能摆脱困境,等了那么久,救援的人还是

不见踪影,他失去了对生的希望,那就是——“绝望”!

2、一起来读这一段话,读出当时的紧急、危难的气氛来。

3、那么,在这样的危难时刻,会发生奇迹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19歌声 齐读课题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这歌声是谁唱的?是怎样的一种歌声?她的歌声起到了什么作用?

口头完成填空:

( )用( )的歌声( )。

谁 怎么样的 干什么

2.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怎么描写这歌声的?

(2)指名完成口头填空

师:正当马金纳感到无助、绝望的时候,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歌声。

3、轻声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出文中描写歌声的句子,用“——”划出来。

(1)媒体出示句子: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

聚拢过来了。

(2)学习生字:隐 脆 昂 播 更 拢

(3)指名读句子,思考:“隐隐约约” 、“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它的反义词是什么?(清清楚楚)

小女孩的歌声为什么会是“隐隐约约”的呢?

(因为歌声是从远处飘来,所以听起来就隐隐约约,不太清晰了。)

那为什么她的歌声又是“断断续续”的呢?

4、再读第三节,找找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用“~~~”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第三小节,读第三小节

(1)指名交流,出示句子: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2)指名读句子,学习“抹”

(正音、做动作理解词义,多音字组词)

(因为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把她打进水里,当她被海水淹没的时候,就发不出声

音,而只要她的头一露出海面,她就继续歌唱,所以,她的歌声就断断续续的了。

(3)指名读句子,说说从“一次又一次,又“这些词语中,你看出这是一个怎

样的小女孩?

板书:小女孩

师:在如此危难的时刻,小姑娘还在不停地歌唱,她是多么的乐观、坚强呀!

(板书:乐观、坚强)

(4)再读这句话,加点字要读重音,表现出小姑娘的乐观、坚强。

5、当人们听到这样的歌声后会怎么想,怎么说?

(1)媒体出示: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隐隐约约听到

歌声,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先生哆嗦着嘴唇说:“ 。于是,他

们 。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6、师:是呀,小姑娘那清脆、激昂的歌声仿佛在告诉人们——

出示:小姑娘那清脆、激昂的歌声仿佛在告诉人们: 。

指名交流

7、听到小姑娘那清脆、激昂的歌声,马金纳和远处的人是什么反应呢?用( )

划出来。

(1)交流,出示句子:

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歌声游去。

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2)读这两句句子,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又有了希望了)

8、师生合作:是呀,尽管歌声是(隐隐约约),而且还是(断断续续),但是歌

声是那么的(清脆),那么的(激昂),它带给人们力量。

我们再来读读第二、第三小节,体会小姑娘的勇气和乐观以及她的歌声的力量。

9、小姑娘那清脆、激昂的歌声把那些绝望的落水者都聚拢到她的身边。终于,

奇迹发生了!一艘救生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出示句子: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马金纳、小姑娘、所有游过

来的人都得救了。

(1)指名读读句子,想一想“追寻”是什么意思?

(2)如果没有小姑娘的歌声,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大家都绝望地等待死亡)

9、小结:是呀,这歌声不仅为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为其他落水的

人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板书:落水者,增添勇气和力量)正是这小女孩的歌声

救了大家。(标上箭头)

出示句子: 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1)指名读句子,比赛读,读出喜悦、坚定的语气。

(2)齐读句子。

四.全文总结

1、小姑娘用清脆、激昂的歌声给马金纳和其他落水者增添了勇气和力量,使他

们能坚持到底,最后获得了新生,这真是——救人的歌声啊!

板书:救人的歌声

2、齐读全文

3、课文中的歌声可以救人,请你说说,生活中,歌声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出示:说一说

课文中的歌声可以救人,请你说说歌声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名交流。

4、总结:愿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歌声,让我们的生活因为歌声而更加美好!

板书:

19 歌声

(救人的歌声)

小女孩 落水者

(乐观、坚强) 增添勇气和力量

描写歌声篇五
《《歌声》说课稿》

《歌声》说课稿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激昂的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这篇课文含义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这篇难度较大的课文我该如何由浅入深地把握,使二年级学生既可以接受又能有所提高,是我教学的关键。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

在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便从以下三个环节设计、展开课堂教学的。

一、以读为本,抓住“歌声”这一线索,开展阅读教学

1、通过读,了解课文中的歌声是怎样的歌声。

课文以“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当马金纳筋疲力尽、深感绝望时,远处海面上传来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歌声顿时给了他力量,他奋力朝歌声传来的方向游去;小姑娘不停地唱着歌,远处的人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了;援救的人们也听到了小姑娘的歌声,于是“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落水的人们终于得救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划出描写歌声的句子,同时圈出描写歌声的词语。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静心读文中,圈划词句。

又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从而引出课文中三句句子:“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再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文寻找答案,从而对歌声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歌声给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2)歌声给其他落水的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3)歌声给救援队传递了信息。

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读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是在了解内容之后,更深层次的读。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小姑娘在大海中不停地***很不容易,我先让孩子们听了海浪的声音,再来读好句子。又为了

让学生能够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后心情,我用引读的形式进行情感的渗透,使他们在读后有所悟。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4、精心设计教师的引语,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情景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歌声》这样的文章,蕴涵着一定深刻的意义,二年级学生还很难感受到。这时,老师需要下功夫思考、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引语,通过不露痕迹地暗示、启发,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思索、感悟。为了让学生体会是怎样给落水的人们增添勇气和力量,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引语:“当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迟迟没有来。马金纳甚至有些绝望,他认为毫无生的希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海水是那么寒冷刺骨,如果他再不游的话,一定会被冻死。可就在这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歌声,那歌声是如此的清脆、激昂。在歌声的鼓励下,马金纳终于又鼓起勇气,又有了生存的希望,还有人活着,他怎么可以就这样绝望了,就这样轻易放弃生命,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于是,马金纳顿时觉得精神抖擞。”

教师的这些精心设计的引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再读中感受课文的道。

二、注重积累、读讲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实践的方式是多样的,实践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开展了许多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之一——词语的积累

教学引入时,我就开始注意词语的复习和巩固,积累了曾经学过的描写歌声的词语。在这篇文章中也有许多描写歌声的词语,教学时我又适时罗列,让

学生读词积累。

语言实践活动之二——朗读的训练

朗读是语言积累最好的方法之一,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通过读感受小姑娘的乐观、开朗;通过读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后的变化;通过读积累说话的语言材料„„

语言实践活动之三——说话的练习

说话的训练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特色,一共有三次说话练习,这三次练习是层层递进的。第一次说让学生谈谈马金纳心里想些什么。第二次说是让学生说说其他落水的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从说单个人的心理想法到说多个人的说和做,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两次说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次说是让学生在学了课文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歌声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这是在学了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感悟的说。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新教材不容易。尤其像《歌声》这样的文章,能做到难文浅教,需要老师潜心钻研教材、从学生学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描写歌声篇六
《以歌声为话题的作文

歌声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在淡淡的灯光下,歌声轻柔地飘进了我暖暖的小屋里,那样柔和,那样美妙,带给人们一种难以名状的轻松与畅快,我禁不住放下手里的笔,尽情地陶醉其中,不知不觉间,思绪竟融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阳春三月,暖暖的阳光透过层层白云,慈祥地望着生机盎然的大地。我轻轻拨开密密的花丛,眼前的湖水那样清澈,还时不时调皮地拍打着湖岸,阳光洒在湖 面上,微风轻轻拂过湖面,在粼粼波光中,一阵欢快的说笑声从远处传来,继而一条小船进入我的视线中,船上的孩子无拘无束地笑着,唱着,唱出了童年的美好,笑出了心中的纯真。连和煦的阳光,悠悠的白云,潺潺的流水,也禁不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他们祝福,我也忘却了烦恼,丢掉了忧虑,不禁与他们唱和,渐渐地,他们走远了,但歌声却久久萦绕在我耳边„„

歌声又飘走了,眼前还是一盏淡淡的灯,但我已无心再写作业,那歌声让我摆脱了束缚,想好好漫游在音乐的世界中,追逐那美妙的歌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伴随着那优美的旋律,感动又一次油然而生,一股暖流不禁涌上心头,想想吧,多少次,一方同胞面临灾难时,这首歌都会飘到每个角落。无数人怀着炽热的心,献出自己真挚的爱,用有力的双手拉住那些处在黑暗痛苦中的人,竭尽全力地给予他们希望与光明。这首歌如春风拂过大地,传遍世界。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首《感恩的心》让我们充满真情地看待一切,用满怀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歌声提醒我感受到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甚至朋友的真挚关爱,鼓励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无尽的温暖,去爱我们人生路上每一个关心我们的人,甚至每一朵花,每一棵草„„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当我面对困难,遭遇挫折而心情低落,精神颓废时,这首歌总会给予我安慰,总会鼓励我,让我看到希望,继而勇敢地向前„„

“快乐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在铿锵有力的歌声中,年少的我们将踏过人生路上的坎坎坷坷,带着欢笑,带着歌声,带着豪迈,勇敢地向前,我们将唱着昂扬奋进的旋律,拒绝苍老,拒绝衰败,在歌声的陪伴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歌声中我悠悠遐想„„蓦地,一丝凉风从窗缝吹进来,把我拉回现实。 轻轻地,我走出卧室,忽明忽暗的月光笼罩着大地,一切都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宛如一幅水墨画,静静的。我在想,歌声真的如风,总在不知疲倦地飘荡着,飘满整个天地间。我知道,有歌声的地方就有快乐,就有希望,就有无尽的美好,不是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我尚在牙牙学语时,母亲向我稚嫩的心灵打开的一道神秘的大门——经典诵读。十几个春秋过去了,经典诵读就像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的歌声,独具风韵,日积月累地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我打开作文书时,文中那精彩的片段把我吸引;当我翻开童话书的第一页时,我因童话作家那天资聪敏的头脑而深深敬佩;当我打开教科书的每一页时,我便被文中的知识陶醉了,书,带我走进知识的大门,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经典诵读。

伴着清风明月,闻着淡淡的荧荧书香味儿,我常常沉醉在经典书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情节中:读《水浒传》时,我幻想我是其中的一个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读《西游记》

时,我就希望自己是孙悟空,用七十二变“嗖”一声将梦想实现。读《三国演义》时,我会为周瑜的英姿而痴迷,会为诸葛亮的智慧而鼓掌,更为刘备的失败而惋惜。读《红楼梦》时,宝玉和黛玉的感人爱情故事还赚了我一大把的眼泪呢!

读书,给了我一扇阐释爱的大门,透过它,我读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想到那蹒跚的背影,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母亲,感受到了她对我的爱。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她没有太多的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她一直在为我们付出,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她用瘦弱的双手为我撑起了半边天,我害怕,害怕生活的重担会将她的腰压成了弯月,望着母亲的背影,我第一次为母亲留下了泪。是书本让我懂得了母亲的爱,母亲的心,教我应该为母亲努力付出,让母亲不再那么辛苦。

经典诵读书,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象,彰显人性的光芒„„一路书香一路歌声,让经典诵读的歌声飘荡在校园里,伴随着我慢慢长大,逐渐成长。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经典诵读吧!

雨露

读书像品茶、似弹琴、若下棋、读书是一享受,是一种乐趣,它会像雨露一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快乐之事莫过于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挚友娓娓而谈,它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书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书是黑暗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我们读书,最初都是从童话开始的,从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聪明机智的三只小猪,到身残志坚的保尔,天真顽皮的汤姆·索亚,再到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吃苦耐劳的骆驼祥子„„就是这些简单的白纸黑字,不靠什么特殊技巧,有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在无形之中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灵魂,又像春雨一样悄悄洗礼着我们的心灵,让人沉醉其中。

翻开书页,便能感到历史的沧桑,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从书中还能感到孔子的微言大义,司马迁的千古绝唱,莎士比亚的文采风流,鲁迅的入木三分„„这些皆能令人心动,令人神往。

我还记得一篇文章上说:“读不一样的书能给人不同的感受:读成套的丛书,类似于吃满汉全席,读《史记》如饮烈性茅台,读杜诗似陈年佳酿„„总之,书中滋味无限。”

这也许就是读书之乐吧,但读书之乐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情节的曲折,更在于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升华,情操的陶冶。

书籍就是滋润我们心灵的雨露!

就像那翠绿的小树苗,他的健壮离不开阳光的照耀;就像那新生的小草,它的成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我是树苗,是小草,书是雨露、是阳光。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书对我的陶冶;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书给我的启迪„„

就如同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什么,它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伴侣,是导师。书给了我许多帮助,读《三国演义》,我知道了曹操本来是想做治世之能臣的,但是年年的战乱,无数的纷争,让他成了乱世之奸雄;读《卧薪尝胆》,我终于明白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含意;读《破釜沉舟》,我终于明白了蒲松龄老先生为何会提笔写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句千古流传的佳句„„书,她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还给了我许多启迪。记得以前我是一个很容易向困难低头的人。有一次,我作文比赛中失利了。后来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所以很长时间不在去写作。有一天,我在书上看到童第周的故事,我就想:路不可能总是平坦的,童第周原来不是也经常考不好吗?但是他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笨鸟先飞,后来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我呢?我难道就能轻易言弃吗?不,我应该发奋图强,更加刻苦才行呀!于是,我经常看书,经常练笔,写作水平终于有了提高。是呀,因为有了书,所以我的心中又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书给了我启迪呀!书还教会了我应该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教会我应该勇敢而自信地向前走„„

书是什么?是雨露、阳光„„我是什么,是阳光照耀下的的树苗,是雨露滋润下的草!我爱书,我与书一起成长!

美丽一瞬间

生活就像一个爱美的公主,都无时不刻在展现着自己的美丽。湛蓝的天际间,云朵排成了各式各样美丽的形状;巍峨的雪山中,厚厚的积雪夹着潺潺溪流,水花翩跹;一朵娇花上,悬着一粒珍珠般的水珠,它将世间倒映地澄澈透明„„这一个个美丽的瞬间,书写了大自然的华美乐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绚烂而富有生机。

而我手中的相机,就要将这些美丽的瞬间,变成永恒。哪怕经过岁月洗礼,相片泛黄,我们仍能从微微泛黄的照片上,读出一份喜悦,一份感动。

2011年10月3日 天气:晴转阴心情:流连忘返 身后红尘渐远。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香山。

雾霭幽幽,氤氲出迷幻的气息,让这本就静谧的香山,更添一番神秘。可是,耀眼的红色却仍然是树林的主打色。片片树叶,在山岚的轻抚下,传来悠

悠的响声。瑟瑟秋风中,似排山倒海而来,又似有高人在林间抚琴,。又偶尔有精巧的楼榭,翠绿的青松点缀其间,实在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轻轻迈在林间小路间,怕打破了这略显迷幻而忧伤的安静,又不禁为这绮丽多姿的景色,发出轻轻的赞叹声。林间,似乎还传来情人间私密的低语;地上,似乎还残留着情侣漫步过的痕迹。

相对于我们的安静,旁边的溪流可就嬉闹多了。在片片枫叶的映照下,仿佛最美好的秋色都被溶漾在了这溪流中。水花偶尔被溅起,又溅落在溪边的红叶上,似乎在跳着别有一番格调的华尔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时,一阵山岚拂过,清新之意迎面而来。又有几片落叶从树上落下来,我竟听到一阵幽幽的叹息声,或许是在叹:如此精美的树叶,得给人当垫脚,真是暴殄天物。

这时,我突然想起:落叶落下地面,等待着细菌来分解自己,自己则化成有机物,滋润自己的母亲。

可不是吗?每一片落叶,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灵,来滋养养育自己的母亲。它们身上的脉络是音线,而他们时刻怀揣的感恩的心灵,则是美妙的曲谱。他们与大地,共同谱写了一曲感恩的乐章!

于是,我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美丽而永恒的一瞬间。

2012年1月22日 天气:阴转小雨心情:快乐,略带惆怅 早晨,当我还流连在梦乡间,殊不知,大街小巷,已经充满了忙碌的味道。 菜市场中,人们忙着添购各种食品与年货,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精干的主妇们在商场间麻利地挑选,砍价。而厨房才是巧手女人们的大舞台。她们麻利地将菜,肉切成片块条,随后倒进锅中烹饪。经过各种调料的完美融合,菜

描写歌声篇七
《19 歌声教案》

19 歌声

教学目标

1. 识记“拼 扎 隐……”等10个生字,书写五个生字,积累”拼命、隐隐约约“等8个词语

2.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

3. 能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怎么救大家的”。能把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孩子们请你们闭眼回忆一下你所听过的歌,让歌声的旋律在你的脑海转起来

2、你觉得你脑海听到的歌声怎么样?用( )的歌声,来说一说(出示)

3、学生交流,随机板书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声(出示课题)齐读

5、那文中的歌声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歌声特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分小节交流朗读,正音

3、回答问题

1)文章是谁在唱歌?在什么地方唱歌?

2)为什么会在大海唱歌?

交流出书课文第一小节第一二句

请生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落水中一个不满10岁的小女孩唱起了歌,这歌声有什么特点?

4、快速读文,根据要求划句子

1)快速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3)这隐隐约约的歌声是谁听到的?

因为这个歌声来自远处,离马金纳很远,所以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

4)听记复述句子

虽然这歌声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但却给马金纳和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请生复述)

三、再读课文,理解“歌声救了大家”的含义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分小组读课文,想想歌声是怎样就了大家?

2)找找马金纳在听到歌声前后不同表现的句子

筋疲力尽 没有力气游(绝望)

浑身是劲 拼命游(充满希望)

3)理解“绝望”

4)理解歌声怎么救马金纳

5)歌声让马金纳有了希望,同样的,人们在听到歌声以后都燃起了希望。

2、小结

船触礁了,沉没了,乘客们都掉入了冰冷的大海。在等待救生船来到的过程中,

一个不到10岁的小姑娘,用她的歌声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为救生船指明了方向,用歌声救了大家,这真是救命的歌声!

3、根据课文说说歌声是怎么救大家的?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歌声到底是怎么救了大家的?同桌准备

四、语言实践

文中的歌声救到了人们的 生命,歌声还能给人 什么帮助?

描写歌声篇八
《《歌声》教案

19、 歌声

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地挣扎,等待着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是没有来。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不久,马金纳看到,在雾气笼罩的海面上,几个妇女正抱着一根圆木游着,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突然,远处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

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马金纳、小姑娘、所有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拼、扎、隐、妇、抹、脆、昂、播、更、拢” 10个生字,理解“触礁、筋疲力尽、绝望、聚拢”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能圈划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结合语境展开适当的想象,理解“歌声给人 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板书说清“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歌声)能否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出示:( )的歌声

2.不同的歌声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有时候歌声也会有特殊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接龙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中的歌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找到文中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2.出示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3.质疑

过渡:这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为什么要唱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课文的第

一小节叙述了有关内容。

三、学习第1节,了解事发的原因

1.出示: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地挣扎,等待着救生船。

(1)学生字 “拼” “扎”

(2)媒体播放“沉船画面”(理解拼命挣扎)

2.指导朗读

3.创设情境,体会马金纳的绝望,理解“筋疲力尽”

四、学习2、3节,体会“歌声”的特点及作用

1.轻声读2、3节,用“﹏”划出描写歌声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突然,远处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学习生字“隐”,理解“隐隐约约”)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指导读好“停顿”)

圈出句中描写歌声的词。板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指导书写“脆、昂”)

3.学习第1句

(1)了解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

(2)交流,出示句子: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学习生字“抹”)

(3)引读,想象说话,体会歌声给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板书:马金纳 (拼命)游

4.学习第2句

想象说话,体会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板书: 人们 聚拢

5.齐读2、3节

五、学习第4节,总结全文

师:歌声不仅给所有落水的人增添了勇气和力量,而且这歌声还传递了信息,(贴卡纸:传递了信息)

1.出示句子: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板书:小艇 追寻

2.大家得救了,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交流

3.借助板书,说说“歌声是怎样救了大家的”

六、写字指导

1.复习词语

2.指导写“播”

七、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

拼命 挣扎 绝望 妇女 清脆 激昂 传播 聚拢 隐隐约约 断断续续 筋疲力尽

2、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歌声 ( )的歌声 ( )的歌声

3、歌声是怎样救了大家的?请你根据老师的板书,加上事情的起因,写一写。 附板书: 19.歌声

马金纳

人们

小艇

断断续续 清脆、悦耳 拼命游 聚拢 追寻 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传递了信息

描写歌声篇九
《《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嘉定区清水路小学 汤燕菁

一、教材分析

《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上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920 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眼看大海就要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一个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给大家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救了大家。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过“歌声”这条主线,以及马金纳和其他

落水者在听到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这条副线,小姑娘坚强乐观的精神跃然纸上,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也是一篇渗透着生命教育的文章,小姑娘坚强乐观的品质给我们增添了

无形的精神力量,鼓励我们要乐观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两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基本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熟练

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运用偏旁部首、汉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独立分析字形。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学生独立识字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在阅读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

停顿,逐步养成静心圈划的阅读习惯。通过抓住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对于从未亲身体会过“沉船灾难”的他们来说,怎么引导他们领会在茫茫大海中,小姑娘的歌声对于遇难者的重要意义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拼、扎、隐、抹、脆、昂”等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抹”。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找出描写歌声的词语,感受小姑娘的坚强乐观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是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是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2、感受小姑娘坚强乐观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是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2、感受小姑娘坚强乐观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配乐介绍,出示课题 1、师介绍: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艘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沉没了,人们顿时落入冰冷的海水之中。海面上,人们的呼喊声和海水的咆哮声响成了一片,眼看着大海就要无情地吞噬着大家的生命。遇难者的命运到底会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歌声的故事。(配乐)

2、出示课题:19、歌声

(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教师的叙述和音乐的渲染,为学生创设了文本中的情境。教师在介绍中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究落水者命运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试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船沉了,正当落水的人在海里 时,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 的歌声。一个小女孩用自己 、 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力量,救了大家。

2、学生交流完成填空

3、生齐读填空

(说明:从整体入手,以填空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三、创设情境,体会歌声

(一)学习第1节,体会落水者的绝望

1、师过渡: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

2、师引读: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地挣扎,等待着救生船。) 出示: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地挣扎,等待着救生船。

(1)齐读这句句子。

(2)播放录像(感受人们拼命挣扎的画面。)

学习生字“拼”、“扎”。

(“扎”:多音字)

理解“拼命”、“挣扎”

(3)指导朗读,感受人们落水后的不幸。

(指名读,齐读)

(说明: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了“拼命”和“挣扎”这两个词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会落水者的不幸。)

3、师生对话,理解马金纳的绝望

(师:马金纳也和大家一样,对生命充满了渴望。此时,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救生船。10分钟过去了,救生船——没有来,20分钟过去了,救生船还是——没有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救生船始终没有出现。此时的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他的内心感到非常——绝望。)

(1)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筋疲力尽”。

(2)理解“绝望”。

4、指导朗读,感受马金纳的绝望。

(指名读,赛读,齐读)

5、师:此时,马金纳心里会怎么想呢?

想象说话:马金纳绝望了,他心想: 。

(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二)学习第2、3小节,感悟歌声的力量

1、师过渡:就在马金纳感到绝望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

出示:突然,远处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

(1)这是怎样的歌声,自己读读句子,找出描写歌声的词语。

(2)生交流(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3)学习生字“隐”

(4)理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2、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是谁在唱歌?为什么歌声是断断续续的?„„)

3、自读第3小节,找出相关语句。

交流出示: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1)自己高声读读这句话,圈出描写小姑娘动作的词。

(冒、抹、唱)

(2)体会动词的含义,学习生字“抹”(指导书写:注意“抹”字右半部分第一横比第二横长。)

(3)通过朗读强化两个“又”字的学习,理解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坚强。

(说明:抓住句中的两个“又”字,通过三次层层递进的情境创设朗读,理解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大风大浪中仍然高声歌唱,感悟她坚强勇敢的品质。)

4、师:马金纳听到小姑娘的歌声后,他想些什么?

想象说话:听到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心想

5、师:听到歌声后的马金纳是如何表现的?

出示: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出示马金纳听到歌声前后的句子,对比朗读,感受歌声的力量。

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男女生对比读,体会听到歌声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

6、师:为什么马金纳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交流:歌声的力量)

(说明: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前后迥然不同的心理变化,感悟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无形的力量。)

7、师:其他遇难者听到歌声后,也有了希望,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交流,注意提示语)

想象说话: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人哆哆嗦嗦地说:....

“ ”„„

(说明:加强说话练习,增加练笔机会,是二年级教学中应当加以重视的。通过这道说话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歌声的力量。并且抓住这三个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情境说话,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师引读: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9、师:对呀,小姑娘好像就是在用她的歌声告诉人们不要放弃,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生交流:勇敢、坚强、乐观)

10、师引读最后一节,理解“歌声救人”的原因。

四、拓展训练,总结全文

1、人们终于获救了,假如你就是船上的一个人,回到家后会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根据老师的板书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说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独立整合课文内容。借助教师的板书提示,对课文进行复述,不仅再次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师总结:歌声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勇气和力量。小朋友们,希望你们永远记得这样的歌声,像小姑娘一样乐观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板书:

19、歌声

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绝望 希望

清脆、激昂

(筋疲力尽) (勇气和力量)

描写歌声篇十
《关于春天的歌声作文950字

关于春天的歌声作文950字

关于春天的歌声作文950字 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悄悄来到人间。听!春天的音乐会开始了,春笋是个优秀的指挥家,春雨清脆的嗓音唱着好听的歌滴答滴答;春风弹琴沙沙沙沙;春雷鼓轰隆隆隆;春水鼓掌哗啦啦啦;滴答滴答、沙沙沙沙、轰隆隆隆、哗啦啦啦,春天的音乐多么令人陶醉啊! 春天的歌声飘到田野,小草从土里钻出脑袋,好奇地聆听着美妙的声音;麦苗也悄悄地钻出雪被,和春雨轻轻地低声谈心;歌声飘到桃园,让桃花笑红了脸,好像一个个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姑娘,微风吹过,他就翩翩起舞,红色裙子随风舞蹈。春天的歌声让一个个小喇叭似的杜鹃花穿上紫色衣裳,花瓣弯弯曲曲,犹如仙女的裙边。油菜花也不由得穿上他那金灿灿的衣裳来开音乐会,远远望去,像一大片金色的海洋„„

春天的歌声唤来了可爱的小动物。我蹲在花丛中,发现一群群蚂蚁勤劳的搬着食物;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队的翩翩起舞。柳树扎着小辫看看天空。噢,原来蓝蓝的天空上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回来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当春带着它的绿装,伴着她的艳衣;想潮一样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因为淅沥淅沥春雨与“清明节”来到人间,“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这时正是祭祀和踏青的好时光。所以在春天里“清明节”也是丰富有趣的。就像杜牧的诗中写道:“清明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都沉浸在思亲的悲哀中,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不过地球妈妈提醒我们:“尽量不要在大大小小的巷子路口烧纸钱,这样他的烟雾不但影响我的呼吸,余下的黑色废弃物也会把我艳丽的春装弄脏的。听你们说要去踏青,我的孩子小草吓的盖上厚厚的被子,不敢钻出来了,因为她怕疼啊!”

地球妈妈您放心吧!“清明节”我与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我们一同为那些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烈士去扫墓。因为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是他们付出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您的耕耘给了我们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一定会爱惜美丽的坏境。

春天的母亲就是地球,让我们去爱母亲春天,爱他那神神秘秘的美。在她的怀抱中,有和蔼的春风、温暖的春阳、热情的春雨,他们也都牺牲自己化作琴弦上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do、re、mi、fa、sol、la”„„为人们谱写一曲曲美妙动人的春天赞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三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五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