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6    阅读: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一
《弟子规孝篇》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二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三
《弟子规入则孝及故事》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译文]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译文]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 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小故事]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小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在外地了。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译文]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性子胡来,如果胡来的话,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

[小故事]三国的时候,刘备临死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他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说,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小,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还没有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译文]东西虽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会感到伤心。

[小故事]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亲所讨厌的东西,要小心为他们拿掉。

[小故事]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对父母特别孝顺。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郯子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他决定想方设法取得鹿乳。郯子来到山上,却无法靠近鹿群。于是,郯子买了一张鹿皮,披在身上混进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获得了回报,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也传遍

了天下 。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译文]要爱惜身体,遵守道德。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出了毛病,会让父母亲丢丑。

[小故事]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皇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朝臣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董卓的恶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牵连,连年迈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经90我岁了,也被依法处死。实在是可悲啊!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译文]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是要孝顺他们,这才是最可贵的。

[小故事]王祥是晋朝人,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取了继母。继母对王祥很苛刻,但王祥从不忌恨,仍然对她很孝顺。继母生病了,他总是伺候在旁。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大冬天的,哪里能捕鱼呢?但王祥还是来到了河边,河上已经结冰了。为了能捉到活鱼,王祥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捕鱼。真巧,两条鲤鱼一跃而出。他不知有多高兴.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格外关心起来。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译文]母亲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轻声细语。

[小故事]春秋时,有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十分孝顺长辈,可他的父亲对祖父极不孝顺。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里去。孙觉元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孙元觉一声不吭地背起抬爷爷的竹筐,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了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谏不入 尽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那就等父母高兴时再劝,要哭叫着规劝;父母生气了,抽打你一顿,也要毫无怨言。

[小故事]闵子骞小时候经常受继母的虐待。有一年冬天,闵子骞兄弟俩随父亲外出。一跃上,闵子骞一个劲地喊冷,弟弟却直说热。父亲见子骞穿的棉衣比小儿子的还要厚,以为子骞撒谎,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棉衣抽破了,露出了散乱的芦花,父亲明白了真相,要把继母赶走。闵子骞哀求父亲说:“现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 会孤单。”父亲最终打消了赶走继母的念头。。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

[小故事]汉朝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母亲。每天不管公务多忙,他都要去母亲房间请安。有一次,文帝的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母亲床前,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而且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汉文帝侍奉母亲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译文]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三年中,夫妻不同 居,不喝酒吃肉。

[小故事]蔡邕小时候非常孝顺母亲。母亲得病长卧不起,蔡邕心中非常难过,总是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而且为母亲洗马桶不厌其烦。看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蔡邕无心学习了,连衣服也不换洗,整天坐在母亲床前,直到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埋葬母亲之后,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一帝做事的仆人见此情境,莫不潸然涕泣。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旁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小故事]湖北有一个城市叫孝感。这个城市的名字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古时候,有个叫董永的人,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了,由于家里穷,董永连埋葬

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董永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九天仙女,她偷偷来到人间,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还做了他的妻子。后来人们便把仙女下凡的地方称作了“孝感”。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译文]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小故事]孔融是东汉时人,他有六个兄弟,数他最小,据说他四岁时,就懂得谦让。有一天,父亲请他们兄弟几个吃梨,哥哥们都一下子拥到了桌子边,只有孔融静静地在一旁等着。父亲让孔融先挑,孔融走到筐边,拿了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我最小,当然吃小的。”父亲连连点头称赞。长大后,孔融仍然保持谦让的高尚品德,成了深爱百姓爱戴的好官。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译文]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小故事]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家有两兄弟。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两人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十几年过去了,卜式的羊群繁殖到了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这时弟弟却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于是卜式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的行为感动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小故事]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怀念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到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译文]长辈呼唤人时,如果你听到了,应马上帮他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而你能做长辈吩咐的事,就应该前去照应。

[小故事]杜环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不知下落,她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杜环得知后,决定先赡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她儿子的下落。后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并没有接走他的母亲。而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这位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译文]有事情叫长辈,不能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小故事]齐国宰相晏婴有位车夫叫吕成,他依仗主人的权势非常骄傲自大。有一次吕成回到家中妻子表示要离开他。吕成很吃惊地问:“我为宰相赶车,多体面啊!不愁吃穿,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妻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车夫啊,你看晏大人虽然贵为宰相,但从没有像你那样的招摇和炫耀„„”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很惭愧。从此一改前非,后来在晏子的推荐下,吕成当上了大夫。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译文]路上遇见长辈,应当迅速向前鞠躬问好;长辈没有和你说话时,要退在旁边恭敬站立,不要多嘴。

[小故事]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年轻时非常尊敬长辈。有一天,他在一座桥上散步,一位白发老人坐在桥头上,见张良走过来,故意把脚上的草鞋甩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把鞋拣上来。”张良有点生气,但见老汉年纪大,就照办了。但老汉并没有用手接鞋,而是把脚伸过来,张良默默地给老人家穿上鞋子,老人笑了。原来,他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后来他把神奇的兵书传授了张良。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遇到长辈时,如果骑着马要立即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过去后,还须站立在一旁目送一百多步。

[小故事]唐朝人陈玄奘八岁的时候,父亲给他讲《孝经》:“曾子听老师讲书,总是恭恭敬敬地站着,老师叫他坐着听,他说站着听是对老师的尊敬。”父亲抬头看玄奘,他已离开座位站着了。父亲叫他坐下听讲,他说:“曾子听老师讲书还站着,我听父亲讲书怎么敢坐着听呢?”父亲称赞儿子学以致用,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果然陈玄奘二十八岁时,从京城出发,到天竺取经,成为了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译文]假如长辈站着,做小辈的就不要自以为是地坐下来;长辈坐下后,招呼你坐下你才可以坐下。

[小故事]张释之是汉朝著名的大臣,他非常尊重长辈。有一次,朝廷举行朝会,许多达官贵人都 前来参加,场面十分热闹。这时有位叫王生的老人对张释之说:“我袜子的带子松开了,给我绑是吧。”张释之二话没说,很坦然地跪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恭恭敬敬地给这位老人绑好袜子。张释之身为高官,能具有礼贤下士,敬老尊贤的美德,群臣无不称赞,从此他的威信就更高了。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译文]在长辈前说话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

[小故事]孟尝军田文出生时就不讨父亲田婴喜欢,因为他出生在五月五日,当时的迷信说法是:他将会长得高过大门,会克父母,决不能养活他。田文五岁那年,他恳求母亲带他去见父亲,见了父亲,田文走上前磕了头,然后说:“父亲,人是活的,门是死的,孩儿将来如果长得高过家里的大门,只要将大门改高一尺不就行了吗?”父亲大喜过望,他一把抱起了田文。后来田文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有影响的人物。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译文]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你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小故事]张苍是汉朝的丞相,他是一个非常尊敬长辈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过王陵的许多照顾。后来张苍当官后,为了感谢王陵,常常像对待父亲一样照顾他。王陵死后,他的老母还健在。虽然当时张苍已是丞相,公务很忙,但他总是抽空去照顾王陵的母亲,甚至亲自伺候王母吃饭。张苍贵为丞相,能这样谨慎地照顾长辈,足见中华民族尊老美德的源远流长。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小故事]北宋时,福建有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她的父亲、哥哥都 是船夫。有一次出海,父亲和哥哥的船遇到了海难,经过林默和大家的努力,父亲得救了,但哥哥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林默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遭遇哥哥那样的悲剧,于是经常冒着危险去救助那些过往的船只。由于操劳过度,年仅28岁,林默就过早地去世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林默,便在沿海地方主,专门修建了祠堂,并称她为“海神妈祖”。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四
《弟子规 孝》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五
《弟子规 孝》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六
《《弟子规—入则孝》公开课优秀PPT》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七
《弟子规演讲稿21孝在人心》

弟子规——孝在人心

高二五班樊荣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孝在人心》。

中国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国家,有许多书籍记录着这种美德,这些书籍中影响我们最深的就是《弟子规》,它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例如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懂得孝的含义等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但个人的修养会得到提高,而且家庭中也能得到幸福和美满。

它的总纲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馑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深深懂得其中“孝”的含义,父母辛苦的养育了我们,为我们操碎了心,做为儿女的我们怎么回报他们呢?父母说过:“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这是父母对我们的希望,但是我们又做得怎样呢?在课堂上说话、看小说、吃东西的时候你想到过父母吗?想到过父母那颗为你而操碎的心吗?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们又能理解多少呢?大家对“周丰”这个人物很熟悉吧。不错,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我们接触到了他,他曾经用自己的体温给外出回来双脚冻僵的父亲取暖,对待母亲时,他就算遇到再紧急的事也要记着向母亲问候,询问母亲的意见,与他相比,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爱也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它虽然无形却胜过了有形,《弟子规》中把这种爱描述为“泛爱众”。冰心先生有句话说得好,“爱在右,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种,一路开花,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得孤单!”爱不仅是亲子之爱,还包括朋友之爱,恋人之爱,就像《弟子规》中所说,凡是人,皆须爱。

的确,爱是伟大的,它像阳光撒满了大地,它如细雨滋润了万物。爱可以化解仇恨,爱可以架起友谊之桥,让我们用爱给冰冷的世界带来温暖。

弟子规关于写孝的好段篇八
《弟子规总叙 .入则孝》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次谨信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亲有过 谏不入 亲有疾 丧三年 丧尽礼 应勿缓 须敬听 夏则凊 反必面

勿擅为 勿私藏 力为具 贻亲忧

孝何难 谏使更 悦复谏

药先尝 常悲咽 祭尽诚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亲憎我 怡吾色 号泣随

昼夜侍 居处变 事死者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柔吾声 挞无怨 不离床 酒肉绝 如事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三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五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