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雪天的环境描写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6    阅读:

雪天的环境描写第一篇
《环境描写》

雪天的环境描写第二篇
《环境描写也有情》

环境描写也有情

教材说明:

本课是根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置的一节专项习作练习课。本单元的《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篇课文中,多次出现环境描写,在本单元的导读和习作中都强调了环境描写这一写作特点。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环境描写的特点。

2、学生学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究意识得到加强,阅读、写作兴趣得到提高。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并初步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穷人》和《唯一的听众》时,我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进行了初步认识。单元习作时,多数学生的作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没有环境描写,这说明学生认识还不够。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所以我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共设计了四个环节:链接课内外、方法自探究、引导巧判断、习作中应用。让学生由初步感知到进一步探究,最后能在习作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追随课内阅读教学

2、结合课外专题阅读

3、读、说、写,有机结合。

4、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教学实录:

(一)链接课内外

1、谈课内阅读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谁来说一说,在写作方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环境描写也能为文章中心服务。

生2:我知道了环境描写能衬托人物的心情。

„„

2、谈课外读书

师:所以,课前我们以《环境描写也有情》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读书活动。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你的摘抄和感受。

指名展示各自摘抄的环境描写和他们的感受,教师一一给予点评。

(二)方法自探究

1、初步谈感知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次读书活动态度很认真,但是光认真读书还不够,我希望大家把这种写作方法学会。大家想一想,这些作者是怎样把感情融入到环境描写中的?

生1:可以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生2:进行细节描写

生3:用一些感情强烈的词语。

生4:运用想象。

„„

师:大家说的方法都挺好,下面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刚才的问题。

2、实践深探究

①出示:我走在放学的路上,想到刚刚获得的好成绩,心里美滋滋的。我要赶紧回家告诉老妈这个好消息。

指名读这段话。

师:请大家为这段话加入合适的环境描写以衬托我的心情。你们思考一下,添加以前,我们应该先干什么?

生:确定人物心情。

师:很好,这里“我”的心情如何?

生:美滋滋的、高兴的。

师:确定了心情,然后做什么?

生:选择景物。

师:在哪个范围选?

生:放学路上。

师:选好景物,该干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下来。

师:为了使所写的内容生动,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出我高兴的心情,写时应该怎么做?

生1: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生2:用一些感情强烈的词语。

师:也就是说,用你们刚刚提到的方法,这很好,赶紧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刚才的任务吧!

学生认真在这段话中添加环境描写。

3、展示引共鸣

师:谁愿意把你刚刚添加完的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生1:我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路边的小树腰板挺得直直的,就像得胜的将军。想到刚刚获得的好成绩,心里美滋滋的。我要赶紧回家告诉老妈这个好消息。 师:小树像得胜的将军,多像我现在的心情啊!他添加的环境描写好不好? 生齐答:好!

生2:我走在放学的路上,想到刚刚获得的好成绩,心里美滋滋的。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无暇的白云,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树上唱着歌,就像我现在的心情。我要赶紧回家告诉老妈这个好消息。

师:他添加的环境描写,能不能衬托我我高兴地心情?

生齐答:能!

生3: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和煦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迎面吹来舒服的暖风。想到刚刚获得的好成绩,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要赶紧回家告诉老妈这个好消息。 师:他的添加符合要求吗?

生齐答:符合!

......

4、换情景练习

师:“我”刚才还高高兴兴的,大家看现在——

出示:我们班篮球比赛输了,我懊恼地走出赛场......

师:我又在路边看到了树,你会怎样描写那些树呢?

生:路边几棵树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树叶都被晒得打了蔫。

师:心情是不好,连树都垂头丧气的。树上有几只小鸟在叫,你会怎样描写这些小鸟呢?

生:几只小鸟站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真烦人。

师:“吵个不停”更加体现出我的心情很坏,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三)引导巧判断

1、预设错误一

师:老师发现环境描写可真好,我以后要多多地用在我的文章里,越多越好,我这种想法对吗?

生:不对,因为有的文章用多了环境描写就重点不突出了。

师:对了,像写人记事的文章里,环境描写只能起衬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2、预设错误二

出示: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心情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着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

师:老师带来的这段话中,环境描写用得好不好?

师生合作读后请学生回答。

生:不好,因为我的心情很郁闷,可是环境描写给人很高兴的感觉。 师:今后我们要注意,环境描写要与所表达的感情和谐统一。

3、预设错误三

出示:早晨起来,我推开窗,只见漫天的雪花翩然起舞。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给大树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妈妈说,今天送煤师傅答应送煤来。可是,这么大的雪天,这么冷的天气,这么难行的路面,谁肯走那么远的路来送煤呢?” 师:大家快速浏览这段话,看看它的环境描写用得好不好?

生:不好,这段话是赞扬了送煤师傅大冷天也来送煤的精神,而环境描写是写了下雪时的美景。

师:所以说,环境描写要为文章中心服务。像这种不能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内容,我们要毫不留情地把它删掉。

(四)习作中应用

1、师:我们前天写了一篇习作,内容是写体现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大家把它拿出来。

出示要求:在原有习作中加入适当的环境描写,或对已有的环境描写进行修改,融入你要表达的感情。

2、学生进行添加练习。

教学反思:

我平时喜欢上一些专项习作练习课。比如“句子美容院”、“习作开头易”、“结尾也精彩”、“抓细节描写,显人物个性”......但这一次我有些为难。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多,一般在中学才加强训练,现阶段只是初步探究学习。教学时涉及内容太深,怕孩子们接受不了,一知半解。我再三思考,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给这次习作练习课起名为《环境描写也有情》。

“链接课内外”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统筹安排教学活动”的做法。“方法自探究”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巧判断”环节,预设了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错误想法和做法,防患于未然。“习作中应用”环节,是这节课的最后目的,有了前面的铺垫性学习和训练,学生已经有了顺利完成的能力。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教学效果明显。但我自己也有不满意的地方。由于时间紧,第二环节中实践探究过程还不够放手,让学生讨论一下再交流,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好。

雪天的环境描写第三篇
《环境描写》

雪天的环境描写第四篇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备课札记

邓木辉

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及自然景物描写,主要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的氛围、基调,烘托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

一、下雪景象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二、“祝福”景象的描写

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五次。

开头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猪,宰鹅,卖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但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忙碌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些“祝福”景象的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

的社会根源。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中间三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景象。

第一次是祥林嫂刚到鲁镇时:“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了。”表现祥林嫂刚到鲁镇被获准参与“祝福”的忙碌、能干与满足。

第二次是祥林嫂再到鲁镇时:鲁四老爷告诫四婶说,“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她“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被四婶禁止,于是“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去烛台”,还是被四婶禁止,于是“终于没有事情可做,只得疑惑的走开。”鲁四老爷的告诫体现了反动理学观念和封建卫道士的淫威,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思想根源。

第三次是祥林嫂捐了门槛后:“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捐了门槛,祥林嫂满以为取得了参与祭祖的资格,因而“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岂料还是遭到四婶慌忙呵斥与禁止;于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烛台,

只是失神的站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这次“祝福”从精神上将祥林嫂彻底击垮,使她走向死亡。这段场景描写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更具控诉力量。

结尾再现“祝福”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我”对“祝福”的悲愤与嘲讽,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五次“祝福”景象的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与自然环境的描写相互交融,很好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书房陈设的描写

作者对鲁四老爷书房内的陈设作了简练而传神的描写:“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段对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描写,将一个崇尚神仙、希望长寿、懒散拖沓、顽固守旧的封建理学卫士形象豁然呈现。对联的脱落表现其懒散,对联的内容讽刺其冷酷:读孔孟书的鲁四老爷何尝有半点“心气和平”,何尝有半点仁慈

之心!这些简练传神的描写,为后边的情节发展——憎恶祥林嫂再婚,不准祥林嫂祭祀——作了铺垫,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四、冷漠人情的描写

《祝福》通过对鲁镇冷漠人情的描写,展示了祥林搜活动的冷酷恶劣的社会环境。作为封建族权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凶恶而自私,对死了丈夫的祥林嫂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为给小儿子娶媳妇赚财礼不惜将逃亡打工的祥林嫂抢去买到深山野墺里。同样作为封建族权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大伯冷酷而自私,对死了丈夫和儿子的祥林嫂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为独自占有房产,将无依无靠的祥林嫂栖身的房子收归己有,将无依无靠的祥林嫂赶出家门。且不要说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四老爷何其凶恶和冷酷,即便是比较心善而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四婶,在被告诫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后,也坚决冷酷地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将其赶出家门逼上绝路,哪怕明明知道祥林嫂已经捐了“赎罪”的门槛。吃斋念佛、不敢杀生的“善女人”柳妈,对祥林嫂也没有起码的同情之心,不仅不耐烦听祥林嫂讲阿毛被害故事,而且残忍地恐吓祥林嫂因嫁了两个男人会在阴间被阎罗大王锯为两半一分为二,教唆祥林嫂用两年工钱捐门槛“赎罪”,以致祥林嫂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终因此被彻底击垮。其余的人呢,一样的冷漠冷酷:初听悲惨的阿毛故事,是为了满足一时猎奇与咀嚼鉴赏;一旦听厌了便十分不耐烦,“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更有甚者,有的还要借机嘲讽取笑祥林嫂。祥林嫂悲惨死去,没有人对她表示半点同情;被“我”问起死因,短工只是淡

雪天的环境描写第五篇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雪天的环境描写第六篇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雪天的环境描写第七篇
《小说阅读二 理解环境描写》

小说阅读二 理解环境描写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小说环境知识。

1、环境描写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包括人物

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等;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包括小说

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环境描写手法

(1)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环境: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2)运用表现手法描写环境: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等;

(3)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从光、声、色等方面描写;

(4)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进行描写;

(5)观察景物有层次,按照空间顺序(如由高到低、由近及远、由内向外等)、时间顺序

(如有早到晚、从光线明亮到光线暗淡等)。

二、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2)交代事情发生时代背景。如《骆驼祥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

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

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生活的背景,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

苦和悲惨的主题。

(3)暗示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小说里的环境描写,往往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如鲁迅小说《故

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节展

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

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4)渲染故事气氛,奠定基调。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

(5)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有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

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

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来自孙少平的

目光,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映

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

(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就推动了故事情节一

步步走向高潮。

(7)衬托小说主题。《祝福》的环境描写是独特的,有祝福的鞭炮声,有阴冷昏暗的雪天。祝福中的祭祀活动本是一种风俗,但当它被用来麻痹劳动人民精神时,就变成了一种封建迷

信。这些都暗示了《祝福》的主题思想。

(8)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环境描写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

趣。如《红楼梦》中贾母的住处,有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

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书籍、茶具等,显示出他

保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2.社会环境的作用

(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

酒店的格局的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

富悬殊,阶级对立明显。展示孔乙己是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的另类形象。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主题。《小团圆媳妇之死》(《呼兰河传》选段)“看热闹的

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这段描写,揭示小

说的所讲故事的环境氛围——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

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既推

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角色。

3.具体场景描写的功能

(1)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

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3)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引导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

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4)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5)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

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小说中

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三、小说环境描写考查与解答

1、常见考查角度:(1)找出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描写了怎样的环境?(2)XX处描写有怎

样的作用?(3)对指定环境描写句段进行鉴赏分析 。(4)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

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一般解答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衬托)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表述格式: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

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

节发展。

四、练习反馈。 孤 城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

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

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

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

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

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

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

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

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

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

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

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

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

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

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

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

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

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

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

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

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

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1、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大利 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

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

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

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

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

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

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

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

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

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

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

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

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

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

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

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

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

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

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

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

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

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

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

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

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

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

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

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1.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理解。

2.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

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

4.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答案 ①交代了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②烘托了人物紧张、慌乱的心理。③象征着人在城市里的迷失。④是雾让李生强烈地感受到与亲人的阻隔。⑤线索作用,串联故事情节,设置人物活动背景。

(6分)答案参考:

12.(3分)答: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

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1分) 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1分)

13.(4分)答: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2分)

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2分)

14.(3分)参考答案:超越亲情的爱,是更美好、更高尚、更可贵的人间之情。(符合小说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到2分。)

15.(4分)

答: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2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2分)(探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16.(6分)答: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2分)

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2分)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2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三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五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