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我也曾梦回姑苏作文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9    阅读:

  姑苏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中心,2012年撤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3区而置姑苏区,总面积8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下辖17个街道。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我也曾梦回姑苏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也曾梦回姑苏作文

  梦回姑苏

  ——文/采桑子

  沿着青石小路,穿过长长街巷,我走回十五年前的姑苏小城。

  阳春三月,姑苏水乡到处泛着盈盈绿波。河岸的金柳,袅袅娜娜,蛮腰轻舞,一派春秀。园林里的梅花,千枝万朵,嫣红夺目,馨香四溢,醉人心脾。清河水里的乌篷船,还有船里的渔家,如荷浮水,往来穿梭,热热闹闹。小桥下那潺潺的流水,鱼儿摆首追尾,畅游清波。驻足观赏,览不尽的风情,看不够的景致。

  河水深处,渔歌缥缈,芦花叠翠,烟雨蒙蒙,一幅江南水绣,在水中栩栩如生。那么清雅,那么别致。我徜徉在这人间天堂,如梦如幻,欲醉欲仙。真想写一阙小词,抒我心中的感念;真想唱一首欢歌,赞美这水乡的万种风情。我搜遍所有的存储,倾尽所有的赞语,仍不能把我的感受尽书笔端!

  梦里天堂,天堂在梦里。几回回梦里于你相拥,相拥在花香满园的春天,相拥在溪水绕芦的轻柔里,相拥在殷殷的期盼中!

  临风沐雨,我徜徉在水乡的街巷,学着丁香女儿,撑着一顶油纸伞,踯躅又寻觅;寻觅昔时的足迹,寻觅昔日的花开,寻我梦宿的地方。似曾相识的水榭木桥,似曾相识的古迹园渚,在我的渴念里朦胧着,如烟似雾。太息般的惆怅,如绵绵细雨,在我的纸伞下滴落成诗,泼洒成画。任凭溅起的雨滴,汇成一地的水韵。幽幽的,轻轻的,柔柔的。熟悉的白墙黑瓦的小屋,屋前的青石小路,还有小路旁那静默的小桥,一直在风雨中伫立,一直住在我的心里梦里,从未远离。

  长长的街巷,如我长长的相思,长长的梦。巷弄里的阿公阿婆,他们笑语盈盈的脸,他们谦蔼的温情,还有她们手里氤氲的绿茶,茶里的余香,茶叶袅娜的翻飞,总是数次入我的梦乡,入我的相思点点,斑驳出清晨枕畔上的落红片片!

  黄昏的街头,我寻寻觅觅,徘徊、彷徨又惆怅。雨中的我,是否就是当年的丁香女儿,还是当年的女儿就是如今雨中的我?抬望眼,满街的细雨迷蒙,如烟如织,如丝如缕。迎面走来的,是谁家的女子?青衫素裙,衣袂翩飞在雨中,宛若一首绵绵的长诗,咏颂着心中的情愫,倾诉着别离的感伤;青丝如瀑,倭髻松挽唐风宋韵,一章叠律,远古于今夕明澈而彰显。娇小的姑苏女子,就是那水墨山水,就是那画中的彩霞点点!我在画中流连,流连里倾注了我的深情一片!

  时光流转,记忆深处的姑苏,一直让我魂牵梦绕、使我情思苦恋。几次次我梦回姑苏,几回回我徘徊在梦的街头,寻望曾经与你有过几次的尘缘宿夙。园林深处,黄昏暮霭,留下过我的足迹斑斑。我踏遍落霞残阳,寻你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曾幸逢僧人的经声朗朗。四大皆空里,白眉长老,把个没有韵律的经唱,咏颂得炉火纯青,佛的禅语心愿,在黄昏寺院的上空盘旋。我挽风携雨,寻你于老巷新街:久远的历史建筑,白墙黑瓦,园林古貌。古韵古风,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水上人家。新区节比邻次的高楼、大小百汇的繁荣......一直是我渴望绘制的心中画卷。晨晖里,我也曾目睹过南来北往的紫燕翩翩。

  姑苏小城,梦里的水乡,我于你十五年前首次相见,那时我就与你结下红尘夙愿。别离后,你就一直驻足在我的梦里,十五年里从未变换。时光荏苒,岁月迁变,如今的你是否一如从前,还是已经改变了模样?!

  梦回姑苏

  每次来到姑苏,那气息都显得与北方迥异,温软,湿润,让人心心念念,无论是千灯的雨、甪直的陈年铺子、光福千年古柏,还是那悠悠的评弹。如果有个地方是寻梦的所在,安心的家园,可守着千年的光阴一次次游走,便是这里了。

  

 

  千灯的雨

  江南的雨,温润无骨。在昆山千灯镇听雨,石板街无疑是首选。

  我就坐在这个街边的茶馆里听雨。外面的青石砖潮湿湿的,偶尔泛出好看的青苔,间或雨燕从房檐前飞过,那翅膀掠起时的姿势太美了,似乎光阴在那一刻停住了,而面前的雨柱是飞向天去的。

  千灯是最不能没有雨的,是因了她的“水陆并行”,是因了她“河街相邻”,更是因了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无论是在青石板路的巷子里,还是在三桥上,都有穿着旗袍撑伞的妙龄女子翩然而过。虽然戴望舒是杭城人,但我固执地认为,激发他灵感的定是当时千灯的某个姑娘,这里的雨才最有丁香的芬芳,这里的姑娘才会那样结着愁怨地惆怅。

  千灯的老巷子里还有三轮车——人蹬的,虽然近年配上了电动,但还是人蹬的最受欢迎。延福禅寺已去过五六次,这是一座和苏城寒山寺同时期兴建的江南古刹,规模宏伟,江南民众前来朝拜,香火不绝。

  千灯的雨啊,因为浸染了这许多悠远的故事,而显得更加绵密深长。

  

 

  甪直镇的早晨

  不疾不徐甪直镇

  我喜欢在甪(lu)直镇里逛游,不疾不徐的,游荡于石与水之间。端的是小桥流水的古朴,却也纯真着。

  不时传到耳朵里的吴侬软语,是那些坐在藤椅上或做活或聊家常的老妇人——穿着软缎的绣花粉鞋,花白头发,皮肤褶皱着,像老墙的纹理,可依稀看得见当年的细腻与水粉。而那前方袅袅娜娜过来的妙龄女子,是不是就是她们的前世啊!

  我常想,甪直的气质的确像位温婉可人的女子,粉色的裙摆,柔柔的。且看那些桥啊,真是旧;还有那斑驳的墙,这些和北方的雄浑开阔绝不是一码事。这旧是宋词的婉约,折透出南宋凄凉的月光;这旧是国画中的审美视觉,一抬眼便知晓。这就是甪直。

  在甪直镇上,有家照相馆叫“粉青春馆”。将摄影称为粉,听着都觉得舒坦。还有一家旗袍店,最惹人的还是粉色旗袍了——就在风儿里飘摇着。甪直镇里,小音箱整日放着评弹昆曲。这样的生活,是微醺的。你不会想疾走,发发呆吧,有香茶,还有浓咖啡。

  在甪直镇想听现场评弹容易得紧,那家在街边的评弹馆可以随时进去,十块钱一张票,茶水是免费的,一男一女,一把琵琶一只三弦,分坐一张桌子的两端。女人穿着紧身旗袍,眼波流转着。那声声唱词真仿佛是琵琶弹出的一样,其实每一句我只能听懂几个字,但要的就是这个味道。

  我在里面坐了一个小时,听着他们不疾不徐地唱着,偶尔他们还放下乐器,进行些情景对话——好入戏呢!天色逐渐黯淡,恍若以为身在民国,甚至再往前推。

  在甪直镇上游走,脚步定是悠悠的为好。那些陈年的铺子,散发着迷人的暗香。就看那卖生煎的俏女人吧,脸上的表情也是那样——不疾不徐,慢工出细活的样子,仿佛把这时光都镌刻成油画。

  

 

  光福怪柏

  光福四柏

  在苏州吴中光福镇有一处叫司徒庙的景点,毗邻着赏梅胜地香雪海。这个司徒庙的先人叫邓禹,他早年协助东汉光武帝刘秀平定了王莽篡汉,因功被封为大司徒。晚年告老还乡,隐居光福,而这四柏据说就是他亲手种植的。这么算来,其树龄已近两千年矣。

  四棵古柏的命途不算风顺,某一年遭遇了雷电的劈击。乾隆皇帝游历司徒庙后,钦定四柏为“清奇古怪”。

  首先看“清”柏。它是园中最挺拔的一株,也是最幸运的一株,当年的雷电它躲过了,成就了它的枝繁叶茂,成就了它的坚挺雄姿。

  再看“奇”柏。“奇”柏是遭遇了雷击的,以至于斜倚地上,其骨干已经损毁,呈现出深黑色,可树身的南北两侧却生出了新的皮肤,在这皮肤上又发出了新枝叶,垂到了地上,看过去,如翠绿的藤萝,似袅柔的柳枝。所以田汉先生赞其曰:“裂断腰身剩薄皮,新枝依旧翠云垂。司徒庙里精忠柏,暴雨飘风总不移。”

  然后是“古”柏。“古”柏的纹理是最有特色的——呈现出左旋状。这种长法使其树皮看起来像鱼鳞,但因旋转而上又似金龙盘柱,因而充满了无限的张力。不知哪个年月,其树顶衍生出了一株小柏树,两柏一老一少,古柏吐新枝,那是它生命的延续,更是它勇做自然强者的表征。

  最后看“怪”柏。“怪”柏是受那场雷电打击最大的一株——它已经全身横卧在地了,被劈成了两段,中间的断裂处,因长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全然乌黑。但同样,它的生命也没有终止,它的两片身躯各自与身下的泥土接壤,汲取了大地母亲的养料,在表皮上也透出了生机——更为新绿的枝叶长了出来!

  这四棵柏树彼此相距不过一两米,两千年来,它们彼此搀扶、互相鼓舞,一同面对风霜雪雨雷打雹击,方成就出这让人叹为观止的鬼斧神工之貌。

  

 

  木渎镇小景

  木渎古镇

  人都说“先有木渎镇,后有姑苏城。”如果真是这样,木渎古镇更该是白发苍苍了。

  天气非常晴好,秋日的苏州是四个季节里最少雨的时候。

  古镇的一切确实颇具味道,从亭台楼阁,到酒旗茶幡,真有些无论魏晋的意味,与镇门外喧嚣的街市恍若两个世界。

  这里的商铺鳞次栉比,人们的表情却很淡定,平和的眼神望着你,千余年来,都是这么地望着。那一家门上的对联虽经历风雨的剥蚀,可依旧能看出往日的艳来。这是座经历过多少故事的古镇,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也许每一块砖石,每一株木草,都可以给我讲述许多。

  西施桥上,有几位年轻女子在拍艺术照——着古典服饰,如果没有那相机在眼前的提醒,会不会错觉成身置千年以前了呢!遥遥地,有驾娘摇着橹过来,唱着吴歌,是从唐诗宋词里摇来的吧,又软又糯的吴歌,让水甜出了细纹,让柳敛起了裙裾。还是那三三两两坐在房檐下的老人最能代表时间,晒着太阳,不说话,目光妥帖地近乎呆滞,时间貌似凝住了,一年和一百年有区别么?

  就那么往前走吧!我看着眼前的人群,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似乎每个人都是在寻找自己的前尘旧梦——他们在寺庙里上香,在小船上听曲儿。调子是慢的,懒洋洋的,这是古镇的节奏,快不起来——真的不应该快!

  是的,这里有千年的风韵,有吴王、乾隆的种种故事,有严家花园、榜眼府第的庙宇高堂,可更多的是布衣平民的寻常琐事,亦如这条条青石,座座屋宇,它们才是古镇的主体,它们共同铸就了古镇低调从容的性格。

  这是我喜欢的脾性——与我多么契合,它不豪华,不张扬,不让我感到炫目的铺陈,不让我有窒息的奢靡。

  当我坐在榜眼府第的山亭上望向全镇时,我知道我该属于木渎,前世或者今生。

  如果真的可以,我愿意来到这里终老。

  梦回姑苏城

  我最早听过‘姑苏’大概是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里面听到的吧。

  记得他那首诗是这样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便是我梦回姑苏的开始,也是向往江南水乡的由头。

  

 

  傍晚,告别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南京,坐上火车徐徐来到姑苏。

  一个温柔的江南名城。其以水运异常便利,水环小城,水运到巷。名副其实,然天空并不作美,我亦或遇到梅雨时节,我心易碎,感叹无已。

  

 

  翌日,走进古朴苍天的苏州大学,一路沿着校门-钟楼-子实堂-司马德体育馆-精正堂-红楼-文星阁。一一走过,浏览无余。望着在这古朴建筑面前留影的毕业学子,作为毕业的一份子,正在旅行的我,有无数的感触。回望无数的夜晚,我亦懵懂,亦年少,也曾井底之蛙,不曾见过些许。曾经执着那么,无用也,徒劳咦。或回望是真美的回忆,泪水、心酸、懊恼、悔恨,曾点点滴滴在心头却也在那头。走过年少我亦少年,愿乘风破浪,归来仍是少年。

  • ·姑苏的诗句(2016-01-02)
  • ·苏州台协姑苏区分会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6-01-19)
  • ·描写姑苏的诗句(2016-03-08)
  • ·梦回古诗(2016-04-23)
  • ·姑苏看水阅读答案(2016-07-16)
  • ·2016姑苏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小结果(2016-07-22)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三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五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