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案例 >

毕淑敏的故事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7    阅读:

篇一 毕淑敏的故事
毕淑敏简介和毕淑敏的故事:直面死亡 把握幸福

  毕淑敏,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共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红处方》、《血玲珑》、《心灵七游戏》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和话剧作品,著有《毕淑敏文集》十卷。有数十部作品获小说月报百花奖、昆仑文学奖、青年文学奖、当代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北京文学奖、北京市文艺奖、庄重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奖项。
  五十八岁的女作家毕淑敏忙碌而幸福。去年,参加了中国作为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的启动仪式,与儿子共同出版《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还出版随笔《心灵密码》一书。今年1月,出版散文集《百合密码》;2月4日,央视十套《百家讲坛》的文字稿《毕淑敏破译幸福密码》全面上市;2月6日,《百家讲坛》栏目热播《毕淑敏破译幸福密码》讲座……
  毕淑敏是首位在央视《百家讲坛》上,通过自身体验感悟人生、启迪人们追求和享受健康幸福生活的作家,也是第一位自费航海环球游的中国公民,更是位国内外罕见的兼有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三种职业身份的人。
  
  直面死亡 把握幸福
  
  1952年,毕淑敏降生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军人家庭,她排行老大,有一妹一弟。1969年,十七岁的她穿上了令人羡慕的军装,告别北京安逸的生活,来到连呼吸都困难的西藏高原阿里地区。面对万古不化的雪峰、枯燥艰辛的训练和猝不及防的死亡,连她自己都觉得难以相信,一待就是十一年。
  刚入伍当卫生员时,她照料病人。有一位病人,晚上查房还好好的,第二天天一亮就走了。她怔怔地看着病床,医生平静地说:病人已经死了。按当地习俗实施天葬,作为医护人员,她们要帮老百姓把尸首抬到山顶。令毕淑敏最恐惧的是在前头抬死尸。一路走下来两腿打战、满身冷汗、生怕躺在后面的故人会突然扑向她……不管愿不愿意,死亡、尸体是她日常接触的工作伙伴,渐渐地也便习以为常了。看着尸体被鹰食鸟叼飞向天空,她与当地藏民一样安然地感到,那是一个个直升天堂永享快乐的灵魂。
  难忘十七岁那年,部队拉练穿过无人区。瘦小的毕淑敏要身背重负行进六十公里,还要攀爬六千米的高山。下午4点,才走了一半路她就难以呼吸, 支撑不住了,脑袋里强烈地蹿出要跌入山崖尽快结束痛苦的念头,可她酸软得连纵身一跃的气力都没有。不知哪来的力量,朦胧的月色下,她拖着没有知觉的双腿、死里逃生抵达了宿营地。身处异常恶劣的环境,让她常常感到自己的懦弱和无奈,时时产生自杀的念头。可一旦想实施自杀时,求生的本能又是那么执拗而强烈,令毕淑敏自己也大为震惊。
  后来,毕淑敏成为军医,这又是一个直面生老病死的职业。她至今清楚地记得面对第一个死亡病人时的情景。那位病中的妻子对丈夫说:你去看电影吧,我没事。在确认有毕医生陪着妻子不会发生意外后,丈夫坦然地看露天电影去了。一刻钟后,病房里突然传来呼救声:“毕医生,我好难受啊……”听诊器传来的却是病人心脏有力的最后一跳。原以为死亡该有许多挣扎,想不到竟是戛然而止。电影场上广播让心肾科的医生快回科里抢救病人,那位丈夫闻讯急速返回,他死死追问毕淑敏:我老婆临终都说了什么?病人痛苦的呼喊撕心裂肺地回响着,可毕淑敏忍着泪水劝慰着不断用头撞击墙壁的丈夫:“你妻子什么也没说,走得很安详……”那是她第一次说谎,她怎能再让那位丈夫备受悔恨与自责的煎熬呢?
  
  “我在文学界举目无亲”
  
  多年来,毕淑敏拥有众多读者,真可谓老少咸宜、男女不限,评论家和学者对她及作品都给予较高的评价,著名作家王蒙把她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笔者请毕淑敏自我评价其独到之处,她笑言:“自己专心写作时从没考虑过什么风格和魅力的事儿。每次写作都是受感动并有所思考、喜怒哀乐浓烈得不吐不快时才提笔。凡是独属个人情调的都不会进入文字的长吁短叹,只有那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才能诉诸文字。”她说自己在文学界“举目无亲”,向来不讨好任何人,也从不迎合市场需要,更不揣摩或看他人眼色创作,削尖脑袋去争个什么奖的事从来没做过。直到今天还可以出版作品并有不错的销量,从这点来说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市场机制。“如果非让我定位,说得老套些,那就是我一直尊崇真善美。”
  1980年,年近三十的毕淑敏转业回到北京,在北京铜厂的一个小医务所任内科主治医师。开始,她不喜欢也不适应这个职业和环境。那时她和爱人在北京没有房子,孩子还小,整天脚打后脑勺地疲于奔命。等一切安顿下来,藏北的风雪无时无刻不激荡着她的胸膛。尤其难平的是,身边好多人忙于发家致富当倒爷,全然不知西藏阿里这个地方,更不晓得还有那么多依然爬冰卧雪的官兵在保卫着我们和平的生活。她有话要说,要为那些永埋在冰雪之下的一个个鲜活又年轻

[1] [2] [3] 下一页

篇二 毕淑敏的故事
走近名家---毕淑敏

走近名家-------毕淑敏 毕淑敏,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女作家,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以精细、平实的文风和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著称,多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她是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心理咨询师,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毕淑敏作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向来颇受关注,她的一些名篇被广泛转载,在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中流传深广。《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一书就是由号称“遍访华语文坛”的专栏作家李冰从毕淑敏数量众多的散文作品中选编,并加以点评、赏析而成,它作为学林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女人坊──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丛书中的一本,有自己独特的分量。读后感觉它如同一例温润的心灵鸡汤,于不动声色之中,让人们的心灵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

毕淑敏的,写来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让人感觉这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女子。她用己之笔,言己之心,让人不禁深深折服于她的素面朝天而心颜常驻。

在散文中,毕淑敏探讨存在,探讨,也探讨生与死这样凝重的话题。如在这本书中,有一辑“女性篇”集结了数篇以女性视角探讨女性存在的文字,它们各有侧重,而文字总体上是温婉却又不失警醒的。而《写下你的墓志铭》就是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它足以体现作者对待人生的冷静与周全,她认为之所以要向年轻的大学生讲到死亡,要他们写下自己的墓志铭,是因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有一个结尾在等待着我们,对生命的宝贵,对光明的求索,对人间温暖的珍爱,对丑恶的摒弃和鞭挞,对虚伪的憎恶和鄙夷,都要坚定得多”……对于生死这样凝重的话题,毕淑敏写得哲思盎然而不觉沉重,让人更加关爱人生、珍惜生命。而“说我篇”中有一篇《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作家完成小说《昆仑殇》后的一次回眸,让我们了解到她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并且坚定地前行着的,特别值得关注。

正如她在《淑女书女》一文中写道的,好书是“的一方绿色水土”,读这本《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能感受到一

种心灵和情感的慰藉。而本书的选编赏析者李冰,在文章的选取上,有独到的见解;她点到为止又恰到好处的赏析文字,又如同在鸡汤中加入了一枚青橄榄,令人回味无穷。

我喜欢毕淑敏的文章,喜欢那种轻松有趣的风格,更惊叹于她笔下看似普通的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发人深思,把一些大道理都写得简单明了,适合我这种智商理解能力均不高的脑袋。喜欢她一针见血的睿智,总能从并不复杂的人生经历中采撷瑰丽的珍珠,在读者面前如孔雀开屏般展示出一幅灿烂的生活美景。

《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这本书,有不少篇是讨论女性的问题。看了评析想不通那些年轻的甘于做别人情人的女子,是因为懒惰,因为糊涂,因为虚荣贪图富贵,就那样不负责任地放弃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前途,我想她们应该不爱自己,为何不想想等年岁大了怎么办,等别人又有了新欢怎么办。把自己的生计前途幸福全托付在一个不靠谱的男人身上,真是一出悲剧。女性应该是更感性更注重感情的动物,那么多女子甘于这么做我真的不太明白。也许我的思想比较老套,但我依然坚信生活该是和谐稳定的,有可以去爱的人,有爱自己的人,这样才是幸福的。

谈到教育,毕淑敏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经很痛苦还要唠叨不已以为这样效果好,会让孩子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忽然想起

弟弟,因为和我的年龄离得近,以致我很小就没奶吃了,外婆心疼我,时不时数落弟弟来得不应该,弟弟无奈反抗,从此后仇视外婆,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对人很好的外婆那么有成见,为什么他的举动有时那么古怪让人伤心,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父母老人,由于繁忙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保护,伤害了孩子也不知道。

她主张表扬也要慎用,凡是隶属天分的那一部分,与生俱来的特质,都大可不必过多地表扬或是批评。我们的批评教育或者赏识教育也该有个度。

毕淑敏的文章澄清、充满活力,展示的是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她的作品,掩卷深思,常有意犹未尽,身心俱舒的美好境界!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灭许久的往事,忆起许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种溶剂,融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

——毕淑敏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毕淑敏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美丽的女人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时间不是美丽的敌人,而只是美丽的代理人。它让美丽在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从单纯走向深邃。

【毕淑敏的故事】

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因为它不属于冥冥之中任何未知的力量,而只属于我的心。我可以支配它,去干我想干的任何一件事情。

注视的目光应该是宁静而安然的,好像是我们在睛朗的天气,眺望远处的青山。 读毕淑敏新书《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再次感觉到贯穿毕淑敏作品一贯的风格:温暖冷静,平和亲切,给心灵以安定,给生活以信念,其中蕴含的光明与力量深深震撼人心。读这样的书,宛如渴饮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书中,毕淑敏从青春、爱情、婚姻、友情、孝心、幸福、生死、旅行等角度来阐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生命的领悟,让每一个人去思考,去聆听生命的真谛。这是一本关于现世人生、内在心灵、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温暖小书,在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人内心坚强的力量。书中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只是与我们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和拥有幸福的提醒。读之,如同一味清醒剂,让人开始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本真。

毕淑敏的文字有着温暖而坚定的内核,展示的是对生命的善意与真诚,如涓涓暖流穿透人心,让我们的内心柔软、安宁,最终更加强大。如《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

篇三 毕淑敏的故事
毕淑敏生平介绍及经典语录

品读人物——毕淑敏

◇ 寥寥几言,述之概况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

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

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等。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

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

家,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

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35岁)

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37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 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 洒洒几面,那些过往

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

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

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

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前不久,我

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天格外地蓝,阳

光格外地暖,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蓝天

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

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

光照着,觉不出暖和。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那个部【毕淑敏的故事】

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现

在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三年后,她去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原本要去军

医大的,因受林彪事件影响,重灾区的军医大迟迟未招生,又不能再等,只有先走为上。在校成绩优异,院方要她留校,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如果真的留校了,一心于救死扶伤的事业,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名教授专家,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出色的女作家,一位国家一级作家?她真心地感谢母校对她的厚爱与挽留,她对我说:部队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她不回去,以后所在的部队就没有名额了。她毅然回到阿里那个地方,谁料女兵们都调了,报道时干部科长翻出过去的名单,查出有个毕淑敏,性别中写的却是男性,因为这几年里部队已无女兵了。一干就是5年,直到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对医生职业,她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尤其有几条生命就是在死亡边缘,她一把手拉回的。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复活与重新焕发青春,那份情感非常人所能体味。

编辑本段发展

她父亲也是一位军人,官至师级,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老人家一生戎马,始终未能从事文学。一天,父亲突然对她说:我看你是可以写一点东西的。她也确实想把藏北的军旅生活表现出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悄然动笔了,一周内就完成处女作《昆仑殇》。这是1986年,她34岁时。对于一个从未写过东西的人来说,起手就中篇,难免没有底数与把握。丈夫芦书坤骑着自行车送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可往往也有例外,这部中篇第二年在《昆仑》杂志发表,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她从此步入中国文坛。这期间,她边做医生边写作,后来,发觉写作与医生是不可以同时做的。她十分敬重医生的职业,尽管她做基层医生,危在旦夕的病不多,但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不能分心,这是一个务实的世界,不能随意夸张修改延误,更不能有丝毫失误,毕竟人命关天,责任感事业心要她必须这样想这样做。所以,她所在厂的一名下岗职工,恰到她朋友家做保姆,谈起她来,连连称赞好大夫,眉飞色舞地谈了半天,结果连该干的活都没干。她深知写作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虚拟的世界,可以夸张,不满意还可以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即使写完了,发表了好,不发表也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的事,与人无碍。她成天在这两个世界跳来跳去,总觉处一种两难境地。这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慧眼识才,调她去做专业作家,悬壶济世22年,要她从此脱下白大褂,离开医生岗位,内心很痛苦,实在难下决心,况且她已近不惑之年,对以后的创作没有把握。她手里足足攥了两个月的调令,一番痛苦的徘徊思考,最后还是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很难样样兼顾,鱼与熊掌全得。她自此一心一意写作了,写作,又深感底气不足,便想方设法弥补,先是自学广播电大中文系课程,而后又拿下文学硕士,现在正攻读心理学博士。王蒙说她“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就是以这样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文坛的今天。

◇ 细腻言语,众人衷肠

迄今为止,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除去西藏生活与做医生的特殊经历,还有就是她做女人做母亲的天性使然。故此,几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总会造成文坛轰动,引起社会反响,虽没有大红大紫于一时,作品却可持久地一版再版,如散文集《素面朝天》,多次重印;厚厚地八卷本《毕淑敏文集》,2002年1月发行,2月即告脱销再版,在当今纯文学低迷的境况下,“毕淑敏现象”实在值得研究。她的小说,因是医生,笔下便从没忘记医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将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作一种集道德、文学与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及行为方式。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根本是希望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可以说,她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而冷静理智的叙述,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大气。确实,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对所写内容的熟悉,更需要作家真正刻骨铭心的体验,应当是她成功的基础。长篇《红处方》、《血玲珑》也好,中篇《昆仑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也好,短篇《紫色人形》、《一 厘米》、《女人之约》也好,毋庸置疑,她的小说已风格独具,自成一家。至于她的散文,坦率地说,我更喜欢,倒不是因为我写散文就喜欢散文,她的散文实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对那些矫情造做虚假一类的文章,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我读过她的《婚姻鞋》、《素面朝天》、《大雁落脚的地方》等多本散文集,她认为,散文是蕴涵切肤之痛的标本。心的运行是透明的,它的脚印被语言固定下来,就成了散文。小说常常依心情而写,并无章法可言。散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有着戒律,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感情的追述。于是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史的品格。在小说里,她躲在人物背后窃窃私语。在散文里,她站在浮动的文学面前自言自语。正因为如此,读她的小说,读出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形象的演绎。读她的散文,才真正读出一个活脱脱的毕淑敏来,我知道了她17岁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战友们把水果罐头汁倾倒在茶褐色的刷牙缸里,彼此碰得山响,向她祝贺,对于每月只有一筒半罐头的她们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知道了她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攀越六千多米高山时,心脏仿佛随着急遽的呼吸而迸出胸膛,仰望头上顶峰云雾缭绕,俯视脚下渊薮深不可测,年轻的她第一次想到了死。知道了她给20岁的班长换血染的尸衣,知道了她28岁转业回京,结婚、生子,操持家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能干的事情,她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大夫,优秀作家,这是人们众口一致的评价。

◇只言片语,历久弥香

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

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毕淑敏《幸福盲》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毕淑敏《提醒幸福》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毕淑敏《教养的证据》

幸福是个哑巴。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毕淑敏《爱怕什么》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

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我羡慕流云的飞逝,嫉恨飞鸟的自由!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淑女必书女。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毕淑敏《我很重要》

有些中国人入了外国籍以后,标榜自己是个"香蕉人",意思是自己除了外皮是黄色的,内心已变得雪白。而我是一个"芒果人"。——毕淑敏《芒果女人》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毕淑敏《爱怕什么》

【毕淑敏的故事】

岁月是流淌在血液里面的经历,是藏在心灵树洞里的故事。然而它也会轻易地从你的生活姿态里流露出来,并获得回应。只要你不再自卑,万物为之静好。

编辑本段《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原文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

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毕淑敏的故事】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毕淑敏的故事】

“灰绿色的茎被冰冻塑得坚挺起来,剑一样指向苍穹。葵叶像一把把翠绿折扇,风雪打磨掉了表面细密的茸毛,比平日更加细腻鲜活。只是叶片僵硬如不会飘扬的旗,隐隐露出网络般纵横的叶脉。小小的花盘脆得像黄玻璃,刚刚长出极不成熟的葵花籽,如同婴儿初萌的幼齿。看得久了,竟泛出晶莹的紫色,好像稀薄的血液。”

——《阿里》【毕淑敏的故事】

“抽搐终于开始了。发作的时候很突然,好像女孩接受了一道从天而降的旨令,毫无先兆地骤然痉挛。软绵绵的女孩皱缩得像极硬的擀面棍,每一块筋肉都像铁一样放光。小小的身体像一柄射雕的弯弓,反弹在惨白如雪的病床上。无数的汗水从这怪诞的人体虹桥上,嘀嘀嗒嗒溅落,犹如春暖花开时积雪的屋檐。”

——《生生不已》

◇一人之言,众者心声

这种细腻的文笔,这样精致的刻画,这么用心的观察,所见与所得的完美转化,真的是动人心魄,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平凡的文字,这么常见的词组,竟包含了这么震撼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用说是作者赋予的。我看到有些片段时,呼吸变得急促;另一些片段,又让我眼睛湿润;另一些片段,让我大受启发;而另一些片段,让我热血沸腾、心驰神往。

篇四 毕淑敏的故事
毕淑敏主要作品目录

062

贰零壹壹年第壹期

毕淑敏主要作品目录

毕淑敏主要作品目录长篇小说

《红处方》北京文艺出版社1997年《血玲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拯救乳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又名《心理小组》作家出版社2009年)《女心理师》(上)重庆出版社2007年《女心理师》(下)重庆出版社2007年中篇小说集

《昆仑殇》作家出版社1990年《女人之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生生不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白杨木鼻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预约死亡》云南出版社1996年

《一厘米》日本东方书屋株式会社1997年《毕淑敏小说自选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藏红花》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源头朗》群众出版社2002年《紫色人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散文集

《素面朝天》海南出版社1995年《走出白衣》群众出版社1995年《性别按钮》云南出版社1996年《提醒幸福》珠海出版社

1996年

《呵护心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随风飘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没有墙壁的工作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我从西藏高原来》台湾民生出版社1997年《保持惊奇》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大雁落脚的地方》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

《在印度河上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非血之爱》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毕淑敏随笔自选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附耳细说》山东明天出版社2000年《爱怕什么》华夏出版社2000年

《儿子方程式》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面具后面的脸》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握紧你的右手》漓江出版社2002年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幸福与不幸永在》

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

《结婚约等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忍受快乐》新华出版社2003年《养心的妙药》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心灵拒绝创可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养心的妙药》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心灵拒绝创可贴》囯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我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我喜欢的女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人生真实》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人生预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

《我敬畏生命的过程》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心灵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话说孩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话说心情》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话说家庭》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话说生活》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

《写给女儿们的散文》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情感按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毕淑敏感悟心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心灵密码》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

篇五 毕淑敏的故事
毕淑敏简介

篇六 毕淑敏的故事
毕淑敏简介及作品

毕淑敏简介及作品

1952年10月出 生于新疆伊宁。

1969年,从军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

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 等长篇小说,毕淑敏就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4]

1998年,攻读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并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文学作品

散文作品

其他作品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创业,做生意

下一篇: 农村,创业故事

最新成考报名

  • 安踏公司创业故事介绍
  • 小本创业案例精选
  • 小本创业故事大全
  • 养猪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 烟台汽车工程学院丁波:创客应自强
  • 养鹅大王的致富经
  • 商业保险在企业用工风险中高效配置的...
  • 《一个人的电商》初刻:电商创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