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政策 >

科技苑沼气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2    阅读:

篇一 科技苑沼气
秸秆沼气,如何让秸秆变沼气?

  秸秆变沼气(2009.3.27)

  对于沼气,大家并不陌生,作为新兴清洁能源,国家出台了很好的扶持政策,2008年国家就追加沼气建设投资30亿元。一个沼气池就相当于一个能源工厂,如何把沼气产业做大,确实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湖北武汉的方朝阳就把眼光放在了新型沼气池的开发上。

  大家知道,沼气池最常见的原料是人和畜禽粪便。这些粪便在密闭的沼气池里,被甲烷菌不断分解,甲烷菌自身不断繁殖并释放出沼气。这粪便是甲烷菌最好的营养源。不过,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搞养殖的散户是越来越少,这样,沼气的原料倒成了问题。

  湖北武汉的方朝阳多年来致力于沼气研究,最近他把目光放在了秸秆上,在武汉、扬州等地搞起了秸秆沼气。

  要说秸秆在农村可以说是取之不尽。以前每到庄稼收获的季节,大量的秸秆被遗弃在地边路旁,有些地方焚烧秸秆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浪费能源不说,还污染环境。

  扬州市农村能源生态环保技术推广站朱庆平站长: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资源上来说,怎么样充分利用秸秆,让秸秆有出路。从资源来说有消耗的地方,所以,我们秸秆沼气就是一种利用,资源的利用。

  据统计,仅扬州一年就有400万吨的秸秆,将近98万农户,如果有1/3的农户用上秸秆沼气的话,一年可以消耗秸秆100多万吨。

  如果能把这些秸秆变成沼气,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户也有了很好的清洁新能源。那怎么用秸秆来生产沼气呢?

  过去有人利用传统的沼气池搞秸秆沼气生产,可是由于这种沼气池的进料口很小,直径不过25厘米,很难把蓬松的秸秆放到沼气池里边,进料和出料都很困难,难以操作。

  方朝阳打破常规,试着改变以往建小口沼气池的做法,改用方形池,他要建造大型的秸秆沼气池。

  湖北武汉某生态能源有限公司方朝阳总经理:我们这个池子的工艺就是池子有多大,口就有多大,极为便利,那个料大进大出。这一个就是100立方米,两个连体就是200立方米,包括储气罐加起来是300立方米。

  记者:那么它吞吐稻草有多少?

  方朝阳:它这两个池子一年可以吞吐80吨,一年80吨干秸秆。

  正常情况下,两个1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为100个农户集中供气。一次填料,可以连续使用半年。

  这种利用秸秆进行沼气发酵在沼气行业里被称作干式发酵。而传统的利用畜禽粪便的沼气发酵叫做湿式发酵。

  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方朝阳:湿式发酵它用的是人畜粪便,它的干物质占了整个发酵物里面的只有6%。

  那秸秆干式发酵是不是就不需要水了呢?那倒不是,只是干物质的比例比湿式发酵高。

  方朝阳:我们这秸秆干式发酵的干物质,指的是干稻草、干玉米秆,它的干物质是20%。

  我们知道,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发酵离不开甲烷菌。和粪便相比,秸秆并不是甲烷菌最好的营养源。不经过处理的话,甲烷菌是很难利用的。

  秸秆进沼气池以前必须有一个预处理的过程,需要对秸秆进行堆沤。堆沤前先把秸秆粉碎好。

  方朝阳:它要铡成一段一段,越小越好。铡碎秸秆主要是破坏它的粗纤维。

  粉碎秸秆的同时,还要加水湿润,搅拌均匀,让秸秆充分吸水。

  方朝阳:加水加到那个手抓了以后,能滴水为宜,不能多也不能少。

  加好水,把秸秆封严、堆沤。一天以后,接着在料堆上添加石灰水。

  方朝阳:因为这个稻草的木质纤维素含量比较高,而且表面有一层蜡质不容易分解,所以我们前期必须用生石灰水来进行预处理,生石灰主要是破坏它的表面蜡质层和它的木质纤维素,让它容易尽快地分解。

  另外,这石灰水是碱性的,可以用来调节料堆的酸碱度。原来秸秆堆沤的过程中很容易酸化,因为沼气发酵的主角是甲烷菌,甲烷菌可不喜欢酸性环境。

  方朝阳:甲烷菌,它在发酵的过程当中,它最适应的酸碱度是7,它低于6.5以下,它就抑制住了,不能发酵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入池之前把秸秆的酸碱度调整到7.5左右,这样,入池以后秸秆因为发酵酸度还会再降低一些,正好适合甲烷菌的生长。

  调整好了秸秆的酸碱度,甲烷菌有了合适的酸碱度环境,这还不够,甲烷菌还得吃好。甲烷菌的繁殖需要一个合适的碳氮比例。一般20~30:1比较好。但是,像稻草这些秸秆碳氮营养不平衡,氮素明显不足。甲烷菌如果光吃秸秆,肯定会营养不良。

  为了平衡甲烷菌的营养,在对秸秆进行堆沤的时候还要增加氮源。

  方朝阳:我们就用尿素,尿素就是含氮的,就补充一定量的氮。

  准备好了甲烷菌的吃喝,秸秆也不能自动产气,因为自然状态下,秸秆里没有甲烷菌,所以在秸秆堆沤的时候要提前进行接种。那菌种从哪里来呢?

  方朝阳:当然有现成的老沼气池里面,把它抽起来浇就最好。

  万一没有那又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

  方朝阳:烂泥塘里面,泥沟里面底层的烂泥,或者是夏天适当的猪粪,把它堆放一段时间也可以。

  把接种的液体均匀地泼洒在秸秆堆里,搅拌均匀,堆放、封好。堆沤的时间,夏天一般需要2、3天,冬天时间要长一些,一周左右。

  对于新启动的沼气池,进料的时候还要再次加入菌种。一般菌液的总量占发酵物总量的30%。足够量的菌种是新沼气池启动所不可缺少的。

  沼气发酵的主角甲烷菌在密闭条件下能够迅速生长、繁殖,产生沼气。所以这沼气池的密封就很关键了。

  这大口的沼气池进出料非常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有个问题,这么大的口要密封好难度是相当大的。这毕竟是沼气池,里边是要产气的,密封不好,气跑了那不白忙活了,而且也不安全。

  方朝阳也早想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多次试验,最后还是从农村腌菜坛子上受到启发。

  方朝阳:咸菜坛子原理非常简单,往上一扣,加上水就可以密封了,密封很好。

  这种独特的水封技术,很方便地解决了大型沼气池的封口问题。不过,为了达到密封的效果,这密封的材料也很讲究。

  方朝阳:我们这么大的池口要封池,一般的材料是很难封的,所以我们采取这种材料,这种橡塑材料,高分子橡塑材料。它冬天都是柔软的,而且它耐酸、耐腐蚀、耐碱。像一般的正常情况使用,我们可以保证八年可以不用换。

  

[1] [2] 下一页

篇二 科技苑沼气
能移动的沼气池-太阳能沼气池

  创业第一步网提醒:

  中央电视台播放此视频并不表示就是推荐,事实上,CCTV一些节日播放的技术最后被证实为骗子技术,让很多加盟商亏了大钱。

  气化炉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因为很多技术作为技术员来说可以使用,但商业化,让普通用户使用就不同了。他们可没有这么专业。

  如果你要投资这个项目,请小心,太阳能沼气罐加盟骗局已经出现不少了。

  虽然那个太阳能沼气池同这种产品不一样。

  

  沼气技术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但是同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建造工程复杂,结壳问题,冬季不产期等,影响了沼气池的使用。本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沼气池,外观上和常规的沼气池就不一样,传统的沼气池多为混凝土、玻璃钢制造,而我们介绍的沼气池材料采用的是高强改性PVC涤纶布,重量轻、结构妙,可折叠,易于建造和搬运。

  在冬季也能正常产气。沼气池上端加盖一个小温室,用的是太阳能膜,这样起到给沼气池保温、加温的作用,所以即使是冬季环境温度低于15度以下的地区,这种沼气池也能正常使用,用上这个方法,沼气池在夏季的产气率也会更高。

  移动式沼气罐一般产品介绍:

  它由太阳能集热箱和沼气罐两部分组成,采用保温材料在罐体外设保温层,罐体内壁嵌入PVC地热管作为热循环管路,利用风动力将太阳能热气不断循环到罐内,增加沼液的温度,即使在北方的冬季,它也能保证发酵所需的温度,正常产生沼气。

  并且它采用科学的有机玻璃丝纤维布和无机复合材料制成,具有抗老化,耐腐蚀,耐酸碱的特性。最重要的是采用干式发酵,干式发酵产气快,产气量大,装一次料封口后不需续料可连续产气六个月,等这一个发酵周期过后重新换料可再次使用。像煤气罐一样方便,干净又环保,且使用完后排出的沼渣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其肥效要比一般复合肥高一倍,也可晒干后装袋作复合肥销售,也可加工成饲料用来喂牲畜。另外采用该沼气罐最重要的是使用寿命长达20年左右。

  该产品不用地埋,可移动,它的安装使用与维修都非常方便,一年四季均可使用,可用于洗浴,照明,做饭,取暖。

篇三 科技苑沼气
科技苑:牛粪变成“牛鲜花”

科技苑:牛粪变成“牛鲜花”

2010-01-29 15:48:02 作者:niuye 来源:淘牛网 浏览次数:557 网友评论 0 条

奶牛过着集体生活,不仅产出牛奶, 产出更多的是牛粪,这些牛粪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造成很多影响——对水源的危害、对空气的污染、对奶牛健康的危害„„。那么如何让牛粪不再成为养殖烦恼,牛粪又如何处理成为“牛鲜花”呢?

都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可您别忽略了一点,人家奶牛在挤奶贡献的同时,也有排泄的自由。而且这排出的牛粪比挤出的奶还多。大概算算,一头奶牛每天产奶26公斤左右,但是产牛粪50公斤左右,需要冲洗的污水也得将近10公斤。

中国畜牧工程协会 常务理事 胡朝阳:“那么我们按照千头牧场来做比较,一个千头的牧场,每天要产生60吨左右的粪便和污水,如果不对这些粪便和污水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那么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对我们的牛场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想想还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这么多牛粪要是不及时清走,别的不说,牛往上面一趴,下半截身体全泡进去了,这下乳房炎,肢蹄病就都找上门了。奶牛场里成堆的牛粪不但给奶牛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而且一到夏天,还会引来成群的苍蝇蚊子,并且成为它们繁殖后代的温床。

蚊蝇一天到晚影响奶牛休息。

中国畜牧工程协会 常务理事 胡朝阳:“奶牛每天要休息12个小时以上才能达到高产,那么夏季奶牛在卧床上,或者在运动场,或者在牛舍,有大量的蚊蝇趴在身上,它没法卧下来,尤其到了晚上,闷热,空气不通畅,蚊蝇长期骚扰奶牛的生活,奶牛来回走动,休息不好,会造成产奶量下降。”

刚刚出生的小牛犊皮薄肉嫩,又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蚊蝇就专门找它们叮,小牛犊哪里受得住?

中国畜牧工程协会 常务理事 胡朝阳:“蚊蝇叮得新生小牛犊身上很多脓包,这些脓包化了以后,会造成犊牛死亡率上升。而且这些蚊蝇还会造成病牛身上的伤口腐烂,传染。”

牛粪在夏天会引来蚊蝇的危害,到了冬天,蚊蝇是没了,可是在北方,那些粪便清理不好的奶牛场,又成了“天然溜冰场”了。对于身大体沉的奶牛来说,牛场变成了溜冰场可不是件好事。【科技苑沼气】

牛场结冰后,奶牛活动起来非常困难,容易滑倒,尤其在去往挤奶厅的路上。

越是高产的奶牛,体格越大,大块头在冰上摔一跤,后果可是不堪设想,轻的骨折,重的可就一命呜呼了。这养殖人的辛苦可就是白费了。

中国畜牧工程协会 常务理事 胡朝阳:“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如果不及时清粪,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药物给奶牛进行治疗,投入药物的治疗,第一加大我们的运营成本,另外药物打在牛身上,牛奶里含有药物残留,对牛奶质量造成影响。如果奶牛发病率上升,会加速奶牛的淘汰。一头奶牛从犊牛到产奶,饲养成本大概要花近万元钱,牛本身的价值近万元钱,我们早淘汰一年,会加大我们牧场的运营成本。”

牛粪不及时处理还会影响到周围环境,如水,土壤,空气等,所以说,奶牛场的污粪处理系统是相当的重要。不过只要方法得当,这些让人头疼的牛粪,就有可能变成可爱的“鲜花”。

我们先来看看这家干净的牛场,牛舍干净整洁,从表面上看,几乎看不到牛粪,牛粪都到哪里去了呢?

照明和采暖用的沼气是牛粪转化而来的,还有这些郁郁葱葱的蔬菜、庄稼,漂亮的鲜花,都是因为吃了牛粪转化成的肥料才能长得这么好。按说这牛粪发酵,产沼气,转化成肥料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这里的牛粪怎么和鲜花就有了关系呢?

中国畜牧工程协会 常务理事 胡朝阳:“我们这个土地是经过长期以来施用有机肥种植,土壤透气性好,非常松软,玉米容易扎根,只有在这种土壤里种出来的饲料,才具有丰富的营养。”

这种从牛粪里转化而来的有机肥,营养丰富,没有任何的臭味,特别适合蔬菜、庄稼和高档花卉的生长,能为牛场多增一份效益。这肮脏的牛粪不但和漂亮的鲜花联系在了一起,还变得和鲜花一样值钱。

中国畜牧工程协会 常务理事 胡朝阳:“第一个问题要彻底从根源抓起,首先牛舍里的牛粪要及时清除,利用传统的人工清粪方式,已经不能给奶牛创造一个干净、干燥舒适的环境,什么样的清粪方式最好?我本人认为,是利用机械刮板清粪或者水冲清粪。”

机械刮粪板或者水冲清粪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及时地把牛粪清理干净,而不是等到奶牛去挤奶的时候才清理。而且清粪的时候,对奶牛的影响很小,这样不但给奶牛带来了一个好的生活与休息的环境,而且也会改善牛场的空气。不过专家建议,清粪方式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

篇四 科技苑沼气
大房子大智慧 奇妙的智能种养一体化温室

大房子大智慧 奇妙的智能种养一体化温室

2014年02月27日 16:11 来源:《科技苑》栏目

大房子里的大智慧

主持人:在山东省博兴县,有个叫孙志刚的人,2013年他建造了一座奇特的大房子。据说这在全世界也是是第二家,亚洲为第一家。可这房子并不住人,而是用来养猪、种菜。这里的蔬菜产量是普通种植的四倍,猪肉卖出的价格是一般市场价的两倍,年产值近8000万元。不过,为了建造这大房子,孙志刚可没少投入,光图纸他就花了15万美元。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山东省博兴县,远远地看到了孙志刚的这所大房子。在寂静的傍晚,这座建筑显得格外醒目。这里成了博兴县一道亮丽的风景。

奇怪的是,这么漂亮的房子是用来养猪、种菜的。蔬菜的产量是普通种植的四倍,猪肉也卖到市场价的两倍。

带着好奇,记者准备随孙志刚走进大房子。进去之前先要消毒。

在一楼,记者见到了这些家伙。它们的生活条件真够讲究的。在这封闭的大房子里,虽然是在严寒的冬季,环境却是温暖如春。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我觉得猪生活的比我们都好。

这里一年四季的温度都是猪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而且,这么多猪生活在一起,既见不到什么粪便,也没有什么异味。

等上了二楼,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彩灯,金碧辉煌。西红柿整齐一致,生机盎然。

在这里,就像身处于天然氧吧。

孙志刚:这里边空气、湿度、光照都特别舒服。并且还是绿色的。在这里边工作心情特别好。她们工作又特别轻松,已经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作模式了。

孙志刚建造的这个大房子是一个现代化温室。

我们常见的温室一般就一层,大部分是用来种花、种菜。这个温室,却与众不同,上下两层,二楼种菜,一层养猪。

更神奇的是,10亩地,一年的产值就有8千万元。这么高的产值,完全来自于温室内部的能源循环利用,这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没有任何废弃物。我们整个是环保的,污染没有排放,零排放。

说来神奇,不过,为了建造这个温室,孙志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光图纸就花掉了15万美元。

15万美元买来一套图纸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觉得这是疯子干的活吧。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疯子,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百十万元,一百多万元。

这些图纸为什么这么值钱,孙志刚又怎么会如此青睐?这还得从2002年说起。

孙志刚:我2002年主要做研修生外派。主要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派出这种劳务研修生,农业的研修生派出的比较多。

孙志刚靠劳务输出和培训积累了一些资金,2010年,开始投资农业项目。孙志刚的老家就在博兴县,离蔬菜之乡寿光市也就几十公里。他开始建造的就是冬暖式大棚。在大棚里种菜、种瓜、种草莓,效益还可以。但是他一直有一个创新农业的梦想。

2012年,他抓住了一次机遇。

孙志刚:偶尔一个机会,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认识了一个农业方面的设计师。

给孙志刚带来机遇的就是这位,加拿大的托马斯.拉森教授。拉森教授的一个新型农业项目,让孙志刚眼前一亮。

孙志刚: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农业方式,是循环农业,又是环保农业。

作为投资人,让孙志刚看中的项目,是拉森教授的一座神奇的现代化温室,那座温室既能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又有巨大的增收效果。

孙志刚:我说这是你停留在脑子里的一个想法吗?他说不是,我现在已经成功了。他已经在丹麦成功地建成了一例了。

既然有成功的范例,孙志刚的心里有了底。他立马决定,无论多贵也要买回那座温室的设计图纸。

孙志刚:我觉得投资这个人的设计是值得的。你看这是他给我们设计的图纸,这么一本书。

23张图纸,15万美元!

孙志刚:这是图纸呀,是从图上看到的东西,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为了把设计图纸真正落地,孙志刚又先后邀请了国内七家单位联合研发,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孙志刚: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申请了四个方面的专利,13个实用新型专利。

全新的现代化温室在2013年建成,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成为博兴县乡村的一景。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它有太多先进的理念,先进的设施,先进的思想在里面。当我们投产使用的时候,这才叫工厂化的现代农业。

就因为高科技,这个温室有着很多特别之处,就连猪呼出的气也有了特别的用途。

猪呼出的气成了宝

住进楼房的猪,环境是全封闭的。在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这不仅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其实这相对封闭的环境还有更大的作用。

封闭的环境,猪呼出的气就不会跑出去,这样,便于收集。可是,几千多头猪生活在一起,也需要吸气呀,没有新鲜的空气可不成。

人活一口气,猪也是一样,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封闭的环境,新鲜空气哪里来?

冯立新(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两套进风设备和排气设备。这一条进风设备进来新鲜空气。

为了保证空气质量,进来的空气都是经过过滤的。这样,即便相对封闭,猪也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

冯立新:猪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再顺着这条管道出去了。

对于许多养殖场来说,猪呼出的二氧化碳那就是废气,没什么用,无形中增加了大气的温室效应,污染环境。

在温室里,如果让二氧化碳一直攒着,积累多了,这猪也受不了。

如今,在孙志刚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二氧化碳不再是废气,还成了宝贝。因为二楼的西红柿正需要二氧化碳。【科技苑沼气】

周兴福(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员):植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氧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化和营养积累,这里边二氧化碳是必不可少的。二氧化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光合效能和最后的产量。

周兴福:我们以前都是采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化学的方法,把二氧化碳制造出来,人为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在这里用不着花钱,就有现成的二氧化碳。几千头猪每天都要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正好让西红柿吸收利用,省钱又环保。可问题却没这么简单。

原来在猪圈里,不仅有猪呼出的二氧化碳,还有粪便里的氨气等其它气体。它们是混合在一起的。

像氨气一般在下层。平时虽然看不见,但是能闻得到,有一股呛鼻的味道。它们对猪来说危害很大。

曾绍烈(马来西亚籍 专家):因为猪不像我们人类是直立的,头是往地下低下去,所以鼻子呼吸的就是那氨气,对肺影响很大,疾病就容易发生。

氨气不仅对猪是有害的,对于植物来说也是有害的。所以必须对这些气体进行分离处理,二氧化碳才能被植物很好地吸收利用。

这些机器就是用来对气体进行分离处理的。

孙志刚:这个系统大概投了700多万元。整个设备全是我们定制的,因为国内是没有的,我们经过研发定制出这些设备来。

氨气经过处理排放出去。猪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分离被收集起来。

这些管道就是输送二氧化碳的。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猪呼出二氧化碳,这里边有除氨设备。把二氧化碳处理好,通过这个管道传到二楼让植物吸收。

经过净化分离的二氧化碳在这里有了新用途,成为西红柿制造养分的重要原料。 猪呼出的二氧化碳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样,西红柿呼出的氧气,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楼下,让猪得到了新鲜的氧气。猪和西红柿互惠互利,气体得到循环利用。

养猪和种菜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远不止这些。

一粪多用价值高

自然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还必须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其它营养物质。农作物生产更是离不开肥料。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一般都要施肥,这样才会有好收成。作为有机肥,猪粪完全可以用来给二楼的西红柿做肥料。这样既可以减少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降低种植成本。然而,这里的西红柿,根系周围不仅没有猪粪的影子,甚至连土壤都没有。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整个没有用土壤。 这里的西红柿长得却很好。

张师傅是种西红柿的老把式,有着30多年的种植经验。在这个季节,他还从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西红柿。

张宗宝(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员):你看这成色,连个黄叶都没有,绿油油的,很粗壮。这和冬暖式大棚相比,产量大多了。

种西红柿不用土,产量还高,这就怪了。这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也是个新鲜事。 工人:柿子原来在地下长。没见过地上长的。

不用土又看不见肥料,这些基质只不过是椰壳,没什么营养。这些西红柿的根系靠什么活着呢?

再看一楼的猪舍,几千头猪在一起,也见不到什么猪粪。

孙志刚:我们有一个自动清粪系统,粪便冲洗到里边,自动把粪便清除了。

猪粪没有直接给西红柿做肥料,清除的猪粪究竟到了哪里?如果随便堆放肯定要污染环境。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我们巧妙地利用了猪的粪便。经过那边水肥一体化处理之后,抽过来,经过滴箭给它里边补充。

原来猪的粪便从猪圈排走之后,被收集起来,放到了这些600立方米的大罐子里。 经过发酵,猪的粪便变成了沼渣、沼液。沼液经过处理,就成了西红柿最好的肥料,变废为宝。

在这里,西红柿的供肥系统也是自动控制的。西红柿吃多少,都是定量的,保证它们总是处在一个最佳的营养状态。

猪粪变换了一种方式,最后还是为植物所利用,经济又环保。

不仅如此,在猪粪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有了更神奇的用途。

孙志刚:我们利用了猪的粪便,通过底下管道输送到能源房,我们的整个能源系统,沼渣沼液的分离,产生了沼气,我们利用沼气发电给它补光。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的生长更离不开阳光。有了充足的阳光,植物生长才有了动力。如今在北方,雾天和雾霾天气比较多,给蔬菜生产带来了麻烦。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没有阳光,它就没法生存了,长势就不好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营养,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就会降低,植物转化的能量就很少。没有营养物质的积累,不仅没有产量,植物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然而在现代化温室,即便是在雾霾天,也不存在光照不足的问题。因为这里有先进的补光系统。

孙志刚:补光系统根据西红柿需要的特殊波长,用钠灯给它补光。

至于什么时候补光,补多长时间的光,用不着人操心,完全是自动化的。

篇五 科技苑沼气
2009年视频点播系统最新信息(10月)

2009年视频点播系统最新信息(10月)【科技苑沼气】

篇六 科技苑沼气
[创业]土老板真狂 牛粪也淘出1000万

土老板真狂 牛粪也淘出1000万

在安徽省临泉县铁佛寺乡,这里的人提到一个嫁过来的姑娘,经常会说那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这个常常被大家提起的人就是周继红,其实她出嫁前的小名就叫鲜花。

周继红:我们俩是自愿的,我的娘家有钱,我是自愿的,娘家的钱我一点都不要,我们要自己闯。

过去人们说这句话多少有点道理,周继红嫁过来的时候,办完婚事她的丈夫只有一元四角钱了。但是现在人们再说这句话的时候,多少有了些羡慕的味道,有人说鲜花插在牛粪上是插对了。

农民:“牛粪值钱了,河南的,福建的,南方的都在这里来买牛粪,鲜花插在牛粪上,是不是现在牛粪值钱了。”

让牛粪变得值钱的就是周继红的丈夫王守红。从2001年开始,临泉的牛粪便成为了抢手的东西。

王守红:“2003年时供不应求了,卖缺了,啥也没有牛粪好卖。每天有人托着问,有没有牛粪。2004年,长官黄牛协会牛粪卖了1000万元,一点也不含糊,经我的手有1000多车。” 从2003年开始,王守红每年的牛粪都卖出了4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长官全镇的牛粪每年能卖出近千万元。

然而在10多年前,王守红也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着致富的路子。为了挣钱,王守红养过羊,喂过鸡,放过蜜蜂,但是富裕都像是夫妻俩的一场梦。1996年,王守红终于找到了圆梦的办法。

王守红:“农村都实行机械化了之后,农民的牛是越养越少了。我觉得市场上人们要吃牛肉。”

原来农民养黄牛是为了耕地,现在牛少了,市场上牛肉价格也涨了。1996年,王守红孤注一掷,当年他就养了7头黄牛。到年底的时候,7头牛就赚了1万多元钱。首战告捷,这大大鼓舞了夫妻俩养牛的信心。 到1998年,他们已经饲养了40多头黄牛。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饲料的压力也大了起来。

为了节约粮食,王守红经过试验,摸索出了“酒糟秸秆养牛法”,将酒糟与秸秆掺在一起后发酵,牛不仅爱吃,而且降低了成本。

一头牛一年可以赚到1500多元,这树立了夫妻俩致富的希望,周继红决定给家里的养牛场改个名字。

王守红:“我叫王守红,她叫周继红。她希望发就大发,红就大红。怎么还在拍,不说这事情了,这是个笑话。”

1999年,王守红养殖的黄牛可以赚到5万多元钱。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两口子真的要大宏发了。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件改变王守红命运的事情。

王守红:“马来西亚的客户来了,一看,说王守红的牛养的好,牛全部要了,价格比一般的高4、5角钱,但是一年要4000头牛。你一个人养的牛再好,40头牛是不够的。” 一年四千头的黄牛出口量,对于王守红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4000头牛当时的利润可以达到600多万,国外客商要的是王守红养的肥牛,由于农民散养的牛质量不一,合作最后失败了。

这次合作的流产,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99年,长官镇成立了黄牛协会,王守红当上了会长。有了上一次的教训,王守红积极向村民传授酒糟养牛的技术,使当地的养牛业迅速发展起来。长官黄牛协会的会员发展到1100多人,全镇每年黄牛出栏都在4万头左右。 王守红:“现在别说4000头,40000头都不在话下。”

牛养多了,王守红也成了黄牛买卖中举足轻重的人物。2000年,一位从河南来的客人找

上门来了。他要买的是王守红送人都没人要的牛粪。

王守红:“郑州一个老板来我的养牛场,要收牛粪。我当时想这下好了,解决污染的事情了。1角钱一斤,牛粪可以卖钱了。一头牛一天可以有十多斤干牛粪。一天一头牛可以挣一元钱,一年可以挣三四百元钱。”

牛有买肉的,有买皮的,买牛粪王守红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这牛粪卖的价钱还不低。在将信将疑中,黄守红准备按客户要求把牛粪晒干了。黄牛会长要晒牛粪,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村民:“大家看到他两口子晒牛粪,养牛得晒牛粪干什么?有人不信,他把牛粪搁在路边晒着。”

村民:“把牛粪晒干了可能是喂鱼。”

看到丈夫放着牛不养,要去晒什么牛粪,周继红对这事开始有些抵触了。

周继红:“当时我不想晒,嫌脏嫌累,晒干以后害怕卖不掉。”

妻子对晒牛粪想不通,王守红决定做做她的工作。

王守红:“一头牛每天牛屁股里生3个鸡蛋,一个鸡蛋3角钱,不就是三个鸡蛋吗?” 一头牛一天可以生三个鸡蛋的比方打动了妻子的心。整整一个夏天,夫妻俩晒了50吨牛粪。2000年7月,那位客户真的来了,而且以2万元的价格收走了这些牛粪。牛粪原来真的可以卖钱。一时间,村里的养牛户纷纷晒起了牛粪。没到一年,村里还形成了牛粪交易市常 村民:“ 外面来了很多车,每天很多车,都来我们这里来买。”

村民:“我这里的牛粪在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以装一车,两车,2004年我一个人卖牛粪就卖了10多万。”

从前人们觉得有点儿臭、有些脏的牛粪现在值钱了,也变香了。

村民 魏二喜:“牛粪真的不臭,闻起来和馍的味道一样。”

长官不仅黄牛出了名,牛粪也卖出了好价钱。收购牛粪的人越来越多,牛粪也从1角钱一斤涨到了一角五、两角,但还是供不应求。看到外面的人为牛粪抢得打架,王守红越来越好奇,他们把这些牛粪收购了是去干什么?

为了找到答案,王守红想着办法套外地客商的口风。终于一个福建客户说漏了嘴,原来别人卖牛粪是用来种植双孢菇的。市场上一公斤双孢菇可以卖到4元钱,而且供不应求。 牛粪的谜底揭开了,这让王守红觉得黄牛协会每年1000万元的牛粪生意做得太小家子气了。如果当地也能种这种蘑菇,那一年能赚到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钱。王守红为自己的又一次算账激动不已。

王守红:“他们买牛粪都是种蘑菇外面的人买牛粪,到那里都是3角钱一斤了。我们这里只要1角钱,是成本最低的。”

既然别人能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王守红觉得自己也行。2002年,他尝试着种了七分地的双孢菇,没想到这7分地的牛粪长出的双孢菇卖出了4000多元钱。

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就是将干牛粪与秸秆混合发酵、消毒后,再到大棚里进行管理。经过一年摸索,王守红掌握了双孢菇的种植技术。2003年,他租用了一家皮鞋厂闲置的厂房,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基地。

现在正是双孢菇上架备料的关键时期,王守红一点也不敢马虎,每天他都在基地里指导工人上料。上料将直接影响双孢菇六个月的收成。

王守红:“再过一个月,就出来了,白花花的一片,像鸡蛋,像银子。揪一个就是一角钱,揪一个就是一角钱,跟捡钱似的。”

卖牛粪一天像捡三个鸡蛋,种植双孢菇却像捡钱一样,牛粪带给王守红更多的惊喜。但是一开始他对牛粪里长出来的蘑菇是敢卖不敢吃。

王守红:“不敢吃,看到是牛粪上长的,有点厌恶。”

牛粪上长出来的蘑菇到底是种什么味道?看到自己种出来的双孢菇卖的红红火火,王守红决定让妻子也做了吃吃。

王守红:“像老母鸡汤,像味精,像„„反正好吃的很,说不出来”

用牛粪种双孢菇,听起来有些脏,实际上经过高温发酵后的牛粪,不仅杀灭了病毒,牛粪还成了双孢菇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种出来的双孢菇深受国外客商的喜爱。2004年,王守红销售了16万公斤双孢菇,利润达到30 多万元。这些双孢菇被当地的企业收购加工后,全部销到了国外。

在临泉,以前也有种植双孢菇的专业户,那时他们是用稻草、麦秆等种植双孢菇,施的都是化肥,种出来的蘑菇不仅产量低,销路也一直不好。现在他们也全部用上了牛粪。 临泉县蘑菇种植协会会长 张世林:“现在不仅利用了牛粪,其他动物的粪便也经过沼气发酵后利用起来了。一个大棚需要3万多斤料,产菇2万斤,一斤料一角钱,可以收五角钱。” 临泉县县委副书记 高奎:“我们临泉全县每年出栏黄牛17万头,如果将这些牛粪都利用起来了,每年产生的效益将达到12个亿。”

在我们采访时,王守红正在修建他的科技园区,这个项目投入了80多万元。 王守红想要的是全镇的牛粪,他要把这些牛粪包装了当作商品卖。那时候,一头牛的屁股里每天下的就不止三个鸡蛋了。看样子小名叫做鲜花的妻子还要和牛粪继续打交道。

篇七 科技苑沼气
归州镇破解环保难题的调查与思考

归州镇破解环保难题的调查与思考

秦建华

农村环保形势不容乐观,三峡库区环保形势更为严峻。作为三峡库区湖北省最大的移民乡镇,秭归县归州镇环保问题一直牵动着历届党委政府的心。但通过近6年的努力,归州镇环保难题逐步破解,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环保实现双赢。笔者作为长期参与全镇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的一员,对归州镇乡村环境建设感受颇深。如果说归州镇在破解农村环保难题上有所作为的话,那么成功的经验何在?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经过对全镇环境建设工作的认真梳理,笔者认为,“六抓”应该是归州镇在乡村环境建设上取得佳绩的主要“法宝”。

【科技苑沼气】

一、镇情概况

归州镇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是三峡库区较大的移民乡镇。现辖11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8047人,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集镇占地面积51公顷,常驻人口7632人。作为农业大镇和库区乡镇,归州镇的经济社会状况一度时期不是很好,环境状况更是令人堪忧。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环保意识差。“只要有饭吃,干不干净没关系。”这是一般老百姓几千年来固有的观念。“搞环保是务虚的事情,投入大又不产生效益,对经济发展没作用”。这是一般基层干部的心态。干部群众环保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城乡卫生差,生态遭破坏,环境变恶劣。

2、环卫设施少。到2002年,全镇基本没有配套的环卫设施,几千人的集镇和10多个百人以上的居民点,没有果皮箱、垃圾房,更谈不上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每天数以吨计的污水直接排进了溪水或长江,小山似的垃圾则“随意

而安”,街头、路边、水沟,到处都是垃圾“安身”的地方。仅香溪居民点三年形成的垃圾就达上千方,几乎要封住居民家的大门了。镇区居民饮水靠水库,农村群众吃水靠老天。进镇群众解手四处寻公厕,没有厕所就随地大小便。

3、执法不到位。由于领导认识有误区,没有把环保上升到一定高度去认识,因此,环保的执法不到位。破坏森林、土地和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乱挖乱种,居民乱搭乱建等问题日益突出。脏、乱、差的居民和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得不到有效制止。一时间,农村树死枝枯、尘土飞扬、臭气熏天;集镇猪行街头,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4、生态环境受威胁。归州镇库岸线长,地质破碎,包括镇区在内,已查明的地质灾害上百处,仅高切坡就达33处之多。坍山滑坡时有发生,库岸大片植被随着泥石流被卷进江里。沿江山体裸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二、“六抓”破难题

随着三峡库区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归州镇党委、政府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把移民大搬迁、大建设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对全镇环境建设作出了总体规划。提出了“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文明程度要提高”的总体目标,把抓环境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全国文明镇等创建活动为平台,寻找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点,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靠“六抓”逐步破解农村环保的难题。 一抓组织领导到位,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归州镇党委、政府将环境建设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及时成立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强化指挥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

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城环、国土、林业、卫生、农技等部门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全镇环境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全镇形成了“统一领导、专班负责、分工协作,全民参与”的环境建设工作格局,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召环境工作办公会,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考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调研和视察,从2005年开始,组织千人洁城活动4次,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卫生家庭”创建评比活动1万多人次,争取环保项目5个,筹措环境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实施了包括岸高切坡治理和农村场镇、居民点垃圾房建设等在内的一批环保工程项目,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抓环保的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美化家园,利我利他”。从2005年开始,宣传环保的横幅、标语就不断出现在全镇群众的视野里。在镇党委的统一安排下,镇党委宣传办、镇创建办、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以及学校、村居委会就承担了环保的宣传任务。到2009年4月,全镇共悬挂环保宣传条幅、标语500多条(幅),出动宣传车30多台次,镇电视自办节目滚动播放字幕100多小时,开展专题讲座1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镇创建办联合镇团委、镇中心学校等单位,动员学生、干部和城乡居民参加爱国卫生活动近万人次。通过具体有效的广泛宣传,让全镇人民懂得创建优美环境,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道理。学生影响家长,干部带动百姓,很多群众纷纷支持并参与环境保护,从不乱扔一点垃圾,不随意损害一株小草做起,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环保,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三抓规划编制修订,确保政策法规的严格执行

环境建设规划先行。镇政府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精神,组织力量科学编制全镇环境建设规

划。在充分论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镇情实际,编制完成了《秭归县归州镇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法律法规严肃,而且建设中的科技含量较高。规划出台后,镇党委、政府把执行和落实规划放在建设的首位。工作分阶段按步骤严格按规划进行。在强化集镇管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村镇建设规范有序,形成由镇及村,由库区村组到非库区村组的环境建设管理的辐射状态。同时,镇司法所、国土所、林业站、卫生院及城环服务中心等单位,各司其职,协同攻坚,以法律宣传为突破口,以现场纠错执法为手段,宣传引导与处罚教育相结合,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对全镇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的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使全镇生态环境特别得到较好保护。迄今为止,镇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的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受到上级国土、林业、卫生、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抓热点难点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环保理念

环保工作不是花架子,它直接涉及民生大计。要使环保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就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归州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梳理,把农村“一池三改、庭院净化”、安全引水、集镇管理、城乡环境卫生和镇区绿化美化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大事,又当作环保的重点来抓。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有效的改变了全镇城乡面貌。

(一)狠抓农村“一池三改、庭院净化”工程。一池就是广兴沼气池。归州镇以脐橙生产为主,生猪养殖为辅。随着柑橘品质的下降,柑农渴求有机肥的愿望越来越大。镇政府及时争取上级支持,选择屈原庙村做试点,让沼气池落户农

家。沼气池的建设使用,不仅减少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形成了“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提高了脐橙果实的品质,改变了柑橘丰产不丰收的被动局面。屈原庙村王雄因为带头发展沼气,率先摸索出“猪-沼-果”模式走上致富的道路,先后三上中央电视台专栏节目(《致富经》、《东方时空》、《科技苑》),其事迹并被《人民日报》报道。同时,在集镇镇区全面推动燃气工程,改变进镇农民烧柴做饭、燃煤烧水的传统。目前,镇区七成以上居民已经常年使用太阳能、液化气和电磁炉。液化气和太阳能用户分别达到1200户和430户,镇区燃气率达到40%以上。“三改”就是广改农户厕所、厨房和圈舍。镇城环服务中心免费向农户提供图纸,动员全镇农户进行“三改”。“三改”以沼气为关联点,厕所、圈舍为沼气池提供充足的粪源,厨房则直接享受沼气带来的便利。在“三改”中,有关部门强调卫生、方便和实用的原则,不作形式上的统一规定,将任务分解到村,对按时完成任务的村实行以奖代扶,先后投入“三改”资金近百万万元,到2008年底,全镇“三改”率达70%以上。“庭院净化”就是广泛要求农户家禽进舍、家畜进圈、柴草进棚,门前有花、屋旁有果,屋后有树。通过开展以村为单位的“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全镇95%以上的农户实现了“庭院净化”的要求。“一池三改、庭院净化”工程的实施,让农村环境得到改造,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也在得实惠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狠抓安全饮水工程。归州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国家项目资金,集中解决集镇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针对集镇居民反映引用水不卫生情况,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31.6万元新建泵站一座,新增净水设施一套,改饮用水库水为长江水,镇区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结合整村推进工作和三峡库区后期扶持项目的落实,全镇近三年共投入项目资金近700万元,在11个村建起了建生物漫滤池,解决了1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 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 2017国家扶持农村项目
  • 国家对农村创业的政策
  • 2017养牛补贴政策
  • 养猪补贴政策2017年标准
  • 2017年焦作市养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