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5    阅读:

篇一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中华鳖养殖技术

  中华鳖为爬行纲鳖科动物,又名甲鱼、团鱼、王八等,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栖息于江河、湖泊、沟塘中。多年来由于自然生态的变化和一些人为因素,其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而人类对其食用和药用需求量却与日俱增,因此,目前国内外均在研究其人工繁殖技术。 本期文章介绍的是中华鳖养殖技术。
  
  一、中华鳖的经济价值
  
  中华鳖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肉、血、卵、胆、脂、甲都能人药。其背甲称鳖甲,是常用名贵中药材,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的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的内动、经闭、症瘕等症。其肉具有滋阴凉血的功效。
  
  中华鳖还是一种名贵水产品,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鳖肉含蛋白质16.5克,还含钙、磷、铁、维生素B2、维生素A等。
  
  二、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鳖体型椭圆而扁,体表覆盖有柔软的革质皮肤,背腹有甲。背甲长达24厘米,卵圆形扁平,中央线有凹沟,两侧稍隆起,周缘有柔软的肉质带称裙边。腹甲比背甲小,各骨板之间有间隙。背甲和腹甲之间有韧带相连,颈长且能伸缩,头部吻尖细长而尖,外鼻孔开口于吻端,出水呼吸方便,眼小,视觉敏锐,口宽,上下颚有角质突起,行使牙齿功能,可以咬碎坚硬的螺类。四肢短,趾间有蹼,有三个锐利如钩的脚爪。鳖背部通常灰色,颜色随环境而变化,起保护作用。腹部乳白色(图22)。
  
  (二)生活习性
  
  鳖是两栖爬行动物,但主要生活在水中,喜欢栖息在底土为泥质的河流、湖泊、池塘中,因为是用肺呼吸,时而潜入水中或伏于水底泥沙中,时而浮到水面,伸出吻尖呼吸空气,一般3—5分钟呼吸一次,水温越高,呼吸越频繁。
  
  鳖性喜温暖,风雨天居于水中;温暖无风的晴天,爬上岸边沙滩晒太阳,环境宁静无危险感觉,长时间在岸上不离去。但发现人影、声响、水浪即迅速爬入水中,晚上也经常上岸活动,夏天喜欢居于阴凉处或沙质的水底。每年11月至第2年2月人土冬眠,不吃不动。
  
  鳖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生长的温度为20—33C,最适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下鳖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2012;以下则食欲下降,15C停止摄食,活动呆滞,10—12℃时即逐渐进入冬眠状态,超过33℃时鳖的摄食能力也减弱。
  
  (三)繁殖
  
  4龄鳖即可达到性成熟。在每年4月下旬后,当水温达到20℃以上开始发情交配。鳖的交配在水中进行,交配后两星期产卵,产卵盛期在芒种至大暑期间,产卵大多数在清晨或夜间,尤其在雨后的傍晚沙面潮湿时,种鳖即由水中上陆,寻找适宜的产卵场地。
  
  选定后不断警戒四周,用后脚在沙地上挖穴。穴的口径约15—20厘米,底径约5—6厘米,深10一15厘米,呈漏斗状,穴掘成后,即将生殖孔伸入其中产卵。产卵后用脚覆沙,并以腹甲压平沙面,然后返回水中。经过2—3星期再交配产卵,每年产卵6—7次,每次产卵10—30个。一只雌鳖鱼每年产卵数量随年龄体重和饵料丰欠而不同,4—5龄雌鳖1年产50—100个。
  
  卵为圆形,卵壳淡黄色,卵直径1.5—2.1厘米,重2.3—6.0克。卵的孵化期一般有50—60天,夏季如温度达3013以上,孵化期只有40—50天。孵化后的稚鳖,经2—3天由孔穴中爬出地面,立即进入水中。
  
  三、中华鳖养殖技术
  
  (一)中华鳖养殖场的建设
  
  养殖场的定点选择,首先应考虑饵料的来源。一般选择在城郊,以肉类加工厂附近为宜,可利用禽兽屠宰的下脚料作为鳖的饲料。在其他地区只要能解决饵料来源的可靠途径,也可以建场。养鳖场的环境必须阳光充足、避风、温暖、环境安静、有清洁的水源,保水性良好的粘土或粘壤性土地区。养鳖用的水源,最好是没有污染的水,用含浮游生物多的河、湖、池水效果好,泉水因温度低,不宜用来养鳖。
  
  由于鳖在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应按规格分池饲养。各种养殖池的建造要求和方法如下:
  
  1.亲鳖池
  
  亲鳖池供亲鳖养殖和产卵,宜建在僻静处。以2—3平方米放养一只种鳖,每池以400—800平方米为宜。过小,亲鳖活动范围不够,水温水质易变化;过大则管理不便。池深1.5米左右,水深0.8—1.2米,池底可利用自然土层,如土质粘性过重可适当掺人沙子。池底中央要有25厘米深的软泥层,供亲鳖栖息和越冬。池堤坡度30度,便于鳖爬上堤岸休息和产卵。
  
  亲鳖池的特点是在堤坡上修建产卵场。产卵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沙坪、在池塘的东南部堤岸上,用沙质土铺设,厚度30厘米,面积按产卵雌鳖的数量设计,每只雌鳖占有0.1平方米为宜。产卵场排水性能要求非常强,雨天不积水。在附近种植落叶树木或高秆作物为亲鳖提供荫蔽凉爽的休息和产卵环境。另一种是产卵房,面积4平方米左右,高约1.5米。
  
  产卵房堤外一侧开一小门,供人进入房内收卵,靠池塘水面的一侧留一洞口,在洞口与水面之间搭一跳板,和水面呈30度角,产卵的雌鳖会从跳板爬人产卵房产卵。产卵房占地面积小,卵安全性高,且易采集,并在池序设浮竹木板解决鳖的休息场地。
  
  2.稚鳖池·
  
  当年孵出1龄鳖至越冬之前,称稚鳖。因稚鳖比较娇嫩,其生活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稚鳖池的一部分最好建在室内,使之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暑、通风条件;另一部分建在室外背风向阳处。在室内的稚鳖池全部要求水泥砖结构,面积5—10平方米,以水泥、木板架设休息台或建斜坡休息场、休息台、场的面积为全池的1/5,略高于水面即可。室外稚鳖池面积40—50平方米为宜,可以是土池。稚鳖池深50厘米,池底铺沙10厘米左右,水深30厘米。稚鳖池也可由一组小池构成。
  
  3.幼鳖池
  
  稚鳖越冬后,进入第2龄,称之幼鳖。幼鳖池全部建在室外,既可用水泥砖结构,也可用土池,面积为30—100平方米,深度为60—80厘米,池底铺15厘米左右厚细砂,水深40厘米左右。池周围的斜坡上或池中设休息场,面积为池面积的1/10。
  
  4.成鳖池
  
  成鳖是3龄鳖和商品鳖的总称。成鳖池的建造,除不需建立产卵场外,其他均与亲鳖池相同。普通鱼池改建为鳖池,增修休息场所和防逃设施即可。成鳖池最好以泥土为底质,池中有20—30厘米深的软泥,便于鳖潜伏于泥中休息越冬。
  
  鳖善攀援,喜逃跑,养鳖池必须有良好的防逃措施。一般修造30厘米高的防逃墙,稚鳖和幼鳖的防逃墙可以矮一些。顶部如果建有出檐,效果更好,出檐宽度以向池内伸出10—15厘米为宜。进水口和出水口也应安装防逃装置。入水口下面的池壁要垂高于水面30厘米,入水槽伸人池内20厘米;出水口要加防逃筒或鱼网。
  
  整个养殖场可按以下标准建设:面积25000平方米,长185米,宽140米左右。稚鳖池20个,面积500—600平方米;幼鳖池10个,面积1400平方米[来源:
  
  (二)中华鳖人人工育苗技术
  
  1.亲鳖的选择
  
  鳖生长到500克左右即可达到性成熟,但个体较小,怀卵量少,产卵少,大小不整齐,稚鳖体质差,成活率低,不能作苗种。因此,至少应选择6龄以上、个体肥大、健壮、体重在1000克以上的成鳖。鳖的寿命长,可达50年以上,因此亲鳖的使用年限很少。亲鳖不可使用叉来的或钓来的。
  
  挑选时应鉴别雌雄,以便在放养时掌握比例。雌鳖尾巴短,不突出甲外,后肢间距稍宽,体较厚;雄鳖尾巴长,突出于甲外,后肢间距稍窄,体较薄。
  
  2.亲鳖的饲养
  
  鳖产卵季节在5—8月份,可在3月初将亲鳖池排干水,用生石灰彻底杀灭野杂鱼及病菌。待药性消失后,将亲鳖按雌雄3:1的比例放人。放养密度依亲鳖个体大小而定。一般每2平方米1只,个体小适当多放。
  
  开春后水温上升到15℃以上开始投饵,应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如动物内脏、鱼虾、螺蛳、蚌肉等,并可配合卷心菜、瓜皮、南瓜、甘薯等香甜食料。春秋凉爽季节,每天投喂1次,夏季高温,每天早晨、傍晚各投喂1次,每天投饵料量为亲鳖总体重的5%一10%。一般人秋之后,亲鳖停止产卵,但由于生殖季节营养大量消耗,必须给予补充,同时性腺继续发育,因此,必须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增加体内营养积累,有利于翌年提前产卵。亲鳖池水质应保持清新,浮游植物丰富,使鳖在池中感到安全;水质如发生腐臭现象,应及时换水。
  
  3.采卵
  
  水温上升到20℃左右时,鳖开始交配,交配后半个月开始产卵。雌鳖产卵多在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4点。在整个产卵季节,每天早晨仔细检查产卵场的情况,按脚印和刚翻动过的沙土痕迹,确定产卵穴的位置,并作上标记,但不要急于搬动;因胚胎还未固定,过早震动会影响胚胎发育。待产出后8—30小时,胚胎已完全固定,白色的动物极和黄色的植物极明显出现时,方可采卵。
  
  采卵前做一长宽各45厘米、深8厘米、四周底部均有滤水孔的木箱。在采卵时,先在收卵箱中铺2厘米厚的细沙,将鳖卵从穴中挖出,检查卵是否受精,已受精的卵壳顶有一白点,白点周围清晰圆滑,卵色鲜亮呈粉红色。未受精的卵无白点,或有大块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剔除坏卵,将有白点和气室的动物极朝上,整齐排列在卵箱中,移人孵化场孵化。每次采卵后,应整理好卵场,便于鳖再次产卵。
  
  4.孵化
  
  人工孵化可缩短孵化时间,便于管理,防止敌害,提高孵化成活率。人工孵化主要有室外和室内两种方法。
  
  (1)室外孵化法
  
  需在地势高、排水好的位置建孵化场,面积大小根据生产量而定,一般以4平方米为宜,长宽之比2:1,周围砌上高约1.2米的矮围墙,墙脚四周设排水孔和通气孔。
  
  孵化场的地面从上至下呈5—10度倾斜,底部铺10厘米厚碎石或粗沙,上铺5厘米厚的细沙作孵床,最低处理一个小缸或水盆,内盛少量清水。孵化场的顶部架设钢筋或竹木,可在上面盖塑料薄膜、帆布、席子等。孵化时,受精卵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整齐,卵与卵之间距离为1厘米左右,排时动物极朝上。排满后上覆2厘米的沙,标记好时间。受精卵多时,也可放2—3层。
  
  孵化场温度应控制在26—36℃。温度较低时,可在场内安装一个或数个大功率的电灯泡,提高温度。如温度超过40C,应及时降温,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一82%,每隔2--3天洒一次水,保持砂床湿润,但切忌积水。雨天和高温炎热天气,可将棚架加盖遮荫。人孵后30天内,不要翻动,防止造成坏死,还要注意防鼠、蚊、蛇害。

[1] [2] 下一页

篇二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2014年甲鱼养殖技术大全系列一

2014年甲鱼养殖技术大全系列一:健康养殖甲鱼环境的要求 ——传道网

近年来,甲鱼养殖成为了热门的水产养殖品种,甲鱼养殖利润高,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良好。那新手养殖户要想养殖甲鱼应该怎么做呢?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健康养殖甲鱼环境的要求。

健康养殖甲鱼环境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水体环境。水是甲鱼生存的必须空间,并且主要依靠水中提供各种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水环境的质量和状态直接影响其生命的各个阶段和生活的各方面。

① 水源

水源要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于甲鱼生长。使用井水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然曝气和升温,通过理化处理后也可作为水源。总之,应确保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中淡水养殖水源应符合的规定,最大限度地满足甲鱼对水质的需求,使甲鱼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② 水质满足健康养殖需要的水体不但要有充足的水量,而且要有适合其生理特点的理化性质的水质。

③ 溶氧水中的溶氧,一方面来源于大气,另一方面是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水流动时,与空气接触面大,可使空气中的氧

溶解速度增加。然而池塘水体小,且流动也小,一般空气中溶入水中的氧很少。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甲鱼生活在水中,水中充足的溶氧对甲鱼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加之甲鱼在池底营爬行生活,池水的上下氧差对其尤为敏感。

④ 水温水温是包括甲鱼在内所有水生动物的重要环境条件之

一。甲鱼对水温尤其敏感,甲鱼有“三怕”,即怕冷、怕热、怕吵,其中前 “两怕”都与水温有关。研究表明,甲鱼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的温度范围为30~32℃。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甲鱼停止摄食。在夏季当水温超过35℃时,甲鱼就要寻找无日光曝晒的地方纳凉。

⑤ pH与其他 pH不仅可以指示氢离子浓度,也可以间接地表示水中二氧化碳、碱度、溶氧、溶解盐等。一般来说,池中二氧化碳越多,pH越低, 二氧化碳越高,pH过低对甲鱼生长不利,酸性环境使甲鱼血液的pH下降,减低其载氧能力。

⑥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其主要来源有光合作用的产物、浮游植物的细胞外产物、水生生物的排泄废物、生物残骸和微生物等。在甲鱼养殖中,它可以作为甲鱼饵料生物的食物。但数量过多时则会败坏水质,影响甲鱼的生长。

2、土壤环境。池塘的土质以沙壤土最好。沙壤土透气性好,粘土容易板结、通气性差,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毒有害物质最高含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

求》中的规定,底质应无异色、异臭,结构自然。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规定了汞、镉,铅、锌、铬、砷及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限值,其残留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

甲鱼养殖场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应考虑潜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水体环境的化学污染,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对水质的影响有可能对商品甲鱼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土壤的性质能够影响池塘的水质,水的酸碱度等因素与土质也有关。甲鱼虽然适应性强,但酸性土壤易降低水的pH值,并有可能使土壤中的部分金属析出,这会影响甲鱼养殖效果。

池塘也能通过邻近的农田、水域或其它途径而受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品污染,从而导致商品鳝含有过量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养殖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污染源(包括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池塘开挖前应进行土壤调查,以确定该土壤是否适合于甲鱼养殖。

3、大气质量。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规定了4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即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氟化物(F),浓度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规定。【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4、 交通与机电。交通要方便,有利于种苗饵料、和商品甲鱼的运输和销售;电力供应要可靠,保证排灌、人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生产正常发展。如通过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甲鱼,要根据生产水平和规模相应配套好增氧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及其他机

电设备,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

总结

以上就是健康养殖甲鱼的环境要求介绍,这是养殖甲鱼的第一步骤,更多甲鱼养殖技术将于过后介绍。

以上资料不能满足,可以到传道网水产养殖技术栏目查看更多技术

篇三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甲鱼技术

人工养殖甲鱼技术

甲鱼学名鳖,又叫团鱼,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中,是淡水鱼类的珍品。鳖甲可治痔疮、阴毒等;鳖甲胶可治阴虚潮热、久疟不愈、痔核肿痛等症;鳖肉不仅为酒席佳肴,还可治关节炎、脚气病等症,并有滋阴凉血的功能。人工养鳖饲料简单易取,可喂给田螺,鱼类下脚料、小杂鱼、动物内脏以及瓜皮,菜叶等。甲鱼人工养殖技术如下。

一、建造甲鱼池

甲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卵生爬行动物。它常栖息于水底,有喜阴怕惊、喜静怕风、喜洁怕脏等特性。故鱼池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和排灌方便,远离人畜车道的地方营造。鱼池面积以0.5~1.5亩,水深1~1.5米为宜。池内四周用石块,水泥砌成60度斜坡,便于甲鱼爬行。池内底部和岸边铺一层0.3米的细沙;并在池内遮阴处堆筑一个超出水面0.5米左右的沙床,以供甲鱼活动和产卵。池内四周筑防逃堰,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封住,以防甲鱼外逃。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分别建池,把亲鳖,幼鳖和成鳖分开在三种池中养殖。成鳖池还应根据鳖龄不同和个体大小分开饲养,减少大小鳖的互相残杀。因为甲鱼长到十五个月后如不卖掉它,公母鳖就会互相残害。鳖是无情的动物,公咬母很残忍。亲鳖池岸上应设一个或几个产卵场,产卵场的土质要求疏松,但要保证挖洞而不塌陷,便于亲鳖钻洞产卵,池底还要有疏松的上层,便于鳖在软泥中栖息和过冬。出壳后的小鳖越冬后就发育成幼鳖。幼鳖池要大些,池底铺10厘米厚的细沙,在池于的周围,要设一个场地,让幼鳖休息。生长期超过三年的鳖称为成鳖,可以上市出售。

二、选择种甲鱼

鳖种可选用板平而体大肥厚、背甲呈褐色或橄榄绿,黑暗绿色,腹甲呈乳白色或浅红色的野生鳖。具有这些特征的鳖比较好养,繁殖力强。自己繁殖鳖苗应选择体重2千克左右的体质健壮、肥大,无伤无病的个体作鳖种。亲鳖不可经常换,要坚持饲养数年,一般来说当鳖性成熟时,雌鳖的尾巴短而不突于甲壳外,后肢间距离稍宽些,腹部比较厚;雄鳖的尾巴长,突出甲壳外、后肢间的距离较窄,腹部也较薄。雌雄个体要相仿,雄鳖可略大些,平均每平方米投放甲鱼2只。雌雄鳖的比例为3∶1。挑选亲鱼的时间最好安排在过冬前或开春时。亲鳖产卵时间较长,从3月到10月都可产卵,最盛期在芒种至大暑间。在雌鳖产卵前,要多放些含蛋白质多的饵料,同时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及环境安静。母鳖每年有生蛋期,春天后开始,20~30天生一次,每年可生八次左右。最初一次生七、八粒蛋,正常时是15~20多粒。鳖蛋要经过40~60天才能出小鳖,与气候、室温有很大关系。

三、饲料管理

关于鳖的饲料,从出壳到发育成成鳖的各个生长阶段食性基本不变。甲鱼以食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喜食鱼、虾、河蚌、螺狮、蚕蛹、蚯蚓,昆虫,动物内脏和各种豆类等。切忌咸食。养鳖以喂低级海鱼和特有饲料为主,但是,喂海中低级小鱼最好要预先进行加工处理。饲料每天投放一次,最好做到定时,定量、定位。每天投饵料量占鱼体重的1~3%,也可参考甲鱼食后所剩饵料决定下次投饵量。冬季水温降到15℃时,甲鱼开始停食;降到10℃以下时,便钻入池底泥沙中,处于冬眠状态。此时池水应保持清新,嫩绿。

四、甲鱼的人工孵化甲鱼一般在池边沙滩或沙床上产卵,雌鳖产卵后八小时到一天内,即可把蛋收集进行人工孵化。孵化箱可用木板钉成深10~20厘米;长、宽视卵的多少而定,内铺5厘米厚的干净细沙。然后将卵有白点的一端朝上按相隔1厘米的距离排放在沙上,可排列整齐,防止积压,覆盖5~8厘米厚的细沙。经常,洒水,并保持恒温30℃左右,经50~60天即可孵化出小甲鱼。刚孵出壳的仔鳖,适应能力较差,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仔鳖健康生长。8月份出壳的放室内饲养,9月份以后出壳的仔鳖,室外早晚温度较低,也应放在室内饲养。孵化出的幼甲鱼要放在浅水盘中单独饲养,喂给精细的动物性饲料,不要与母甲鱼混养,以免被其伤害。也可以在一般方形或长方形鳖池的中央或一角设“产【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房”即垫出一处无水而有沙的地方,沙要30厘米厚且湿润,让母鳖夜间能自动来此生蛋,为了保险,人可以在白天挖开沙子,将所有的鳖蛋取出移到另一安全池中埋好。

小鳖放入一般池中,公母不分,要喂十五个月才大小适合食用;小甲鱼在孵出三个月内,发病较多,死亡率较高。主要有“肿脖子病”、“水霉病”等,可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另外,要预防蚂蚁、田鼠和蛇等危害甲鱼卵。

五、鳖与鱼混养

为了充分利用水面,鳖池中可放养适量的鱼。鳖的胆子小,一般不捕食活鱼,只捕食已死亡的鱼、虾等,而鳖的排泄物又可培育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优质饵料。

龟腮腺炎

【病因】 病原体是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主要原因是水质污染引起的。

【症状】患病的龟,行动迟缓,常在水中、陆地上高抬头领,其颈部异常肿大,后肢窝鼓起。皮下有气,四肢浮肿;严重者口鼻流血。

【预防方法】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体重龟注射10万~12万单位。每年注射1次。日常每2-3个月用3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洗40~50分钟。

【治疗方法】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体重龟注射20万单位。连续注射3天。对轻症者可用土霉素溶液(每1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3片)浸泡30分钟

龟的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龟缺钙症

[诊断] 背壳表层鳞甲逐渐出现脱落,壳呈现软化,不愿活动乃至静伏不动,食欲明显减低,有的出现惊厥,最后昏睡死亡。

[治疗] 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服磷酸钙片。

2、龟维生素A缺乏症

[诊断]出现软壳症,有的发生眼干燥,角膜肥厚,皮肤干燥,粘膜变性,常导致消化、呼吸机能紊乱,活动不灵活,严重的可出现发育迟缓和繁殖能力降低。

[治疗] 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

3、龟冻伤

[诊断] 躯体器官未端出现冻创,冻部皮肤变色,有的形成坏死、脱落;有的出现麻痹,不能活动及上水游泳。

[治疗] 对冻伤龟应及时安置在温暖(5~10℃),清洁、安静,避免感染。

4、龟衰竭病

[诊断] 生长发育不良,进行性消瘦。常离水状于岸边,停止摄食,四肢及头尾干瘪,幼龟裙边皱缩,最后衰竭死亡。

[治疗] 换水,控温,喂给粉碎的蚯蚓、蛋粉等高蛋白食物,以增强体质。

5、龟肺呛水

[诊断] 出现四肢瘫痪,无伸缩能力;皮肤呈淡黄色,似水泡状。如呛水久,捞上后可见张嘴动作。

[治疗] 立即将四肢挤压入壳内以排挤出体内的水,然后拉动头和四肢作伸压动作借以人工呼吸,再将龟放于安静温暖处。

6、龟肺脓肿

[诊断] 病龟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常离水上岸,头前伸、上仰,厌水,不时张嘴或表现呼吸困难。严重的眼肿胀乃至失明,眼结膜上有灰白色斑点,内有白色脓样物,病程3~4天,转归多死亡。

[治疗] 注射磺胺嘧啶注射液或氯霉素注射液。

7、龟气单胞菌病

[诊断] 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反应迟钝。腹甲部出现红斑,并逐渐糜烂,口、鼻、舌尖发红,颈部充血。严重的口鼻淌出血水,迅即死亡。

[治疗] 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或链霉素。清池,换水,用生石灰消。

8、龟假单胞菌病

[诊断] 不爱活动,喜上岸伏着,减食乃至废绝,呕吐,下痢,排出的粪便呈黄褐色脓样。有的呈出血性峁血症病状,转归多死亡。

[治疗] 隔离,用抗生素、磺胺药物治疗,注射多粘菌素B(或E)、新霉素,服多粘菌素、磺胺噻唑。

9、龟爱德华氏菌

[诊断]在发病初期仅见精神沉郁,口、鼻流出多量白色透明液体,食欲减退。病后期,口、鼻流出黄色粘稠液,食欲废绝,伏着不动,头、肢伸出,头、肢、肛门等皮肤发红有充血出血点。

[治疗] 注射卡那霉素,服磺胺类药物。用高锰酸钾液,食盐水药浴。

10、龟水霉菌病

[诊断]感染初期不见任何异常,继而食欲减退、体质衰弱,或在冬眠中死亡。随着病的发展,出现体表、头、四肢、尾部产生灰白色斑,俗称“生毛”,进而表皮形成肿胀、溃烂、坏死或脱落,很快死亡。

[治疗] 遮阳,用食盐水或孔雀绿溶液涂擦患部;服制霉菌素。同时清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然后用孔雀绿的新水饲养。

可简单的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洁怕脏,喜阴(前面说喜阳,到底是阳还是阴?)怕风,喜静怕惊。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并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甲鱼非常胆小,对周围环境中的声响和物体的移动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潜入水底。甲鱼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侍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生长期间主要以肺呼吸,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甲鱼的冬眠期。

甲鱼

营养分析

1.甲鱼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

2.甲鱼亦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

3.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4.食甲鱼对肺结核、贫血、体质虚弱等多种病患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生长繁殖

生长

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时,鳖便开始停食,潜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为了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在人工养殖中常采用加温措施,打破鳖的冬眠习性,加快生长速度。

繁殖

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鳖生长4~5龄时才可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一次交配,多次产卵。北方一年产卵2~3次,南方4~5次。5~8月为产卵

期,6~7月为产卵高峰期。产卵时间一般在下半夜(0~6点),这与鳖喜欢安静的环境有关。鳖的产卵方式为掘洞产卵,产后用沙土埋上,因此在池周要设沙土质的产卵场。 人工养殖

人工饲养

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的角,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甲鱼

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

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3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养鳖场地

选择和建造养鳖场地是进行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第一步,也是打好基础的关键的一步。养鳖场地的规模有大有小,可随着养鳖者的资金等来确定,可以是一口池塘,也可以是数十口池塘组成的养鳖场;可以是露天的,也可加盖塑料大棚或建造温室。不论场地大小,在选择时都应遵循下述原则:

篇四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甲鱼仿野生养殖技术措施

篇五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中华鳖养殖技术

中华鳖养殖技术

鳖是我国百姓喜爱的名贵水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鳖的市场前景看好,鳖产业自1996年起,经历了市场波动,目前已经处于上升阶段,特别是天然鳖,生态养殖的鳖仍然保持较高的价格,市场需求不大扩大,所以生态养鳖或半生态养鳖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食,药用价值:在中国民间,认为鳖能强身健体,有滋补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四十五卷记载:

鳖甲:气味咸,平,无毒,主治心腹淤症,血淤腰痛,清疮肿,治阴虚,梦泄,吐血不止。

鳖肉:主治伤中益气,补不足,去血淋,补虚,补阴,滋阴凉血。 鳖生血:主治口眼歪斜,小儿疳劳潮热脱肛,四肢发凉;做(作)为补血剂也有效。

自古以来,甲鱼就是补虚佳品。《日用本草》载,甲鱼能大补阴之不足。《随息居饮食谱》中称,甲鱼能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凡形体消瘦、平素怕热、口咽干燥、大便秘结、阴液亏虚、心烦失眠、阴虚火旺、面色潮红、午后低热的人,都可食用甲鱼。中医实践证明,食用甲鱼对虚劳、遗精等病症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甲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有利于肺结核、贫血等多种病患的恢复,还能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

尽管如此,食用甲鱼并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有益,慢性胃肠疾患者、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肾衰患者等不适宜食用或过量食用。

一、中华鳖生物学习性

(一)分类地位

中华鳖俗称鳖、甲鱼、水鱼、团鱼、王八等,在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目前世界上有龟鳖动物几百种,鳖科有6属20种。但我国境内已知的鳖有2属

3种,其中鳖属有2种,即中华鳖和山瑞鳖。山瑞鳖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省的高原中,因其数量少,繁殖慢,已被定为我国二类野生保护动物。我国人工养殖的品种是中华鳖。中华鳖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并根据其生存的地域生态条件不同,形态上也略有差异。习惯上将其分为三个生态品系,即北鳖,江南花鳖和高山鳖,其中江南花鳖养殖的较多,在南京市场上称梅花鳖,野生的出售价较高。也有的地方因土质和生态条件的关系,有一些体色发黄的鳖,被称为“金鳖”,“沙鳖”等。工厂化快速养的鳖一般体色较黑,不太受百姓欢迎。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本地长江以南有江南“梅花鳖”,淮河两岸有“淮河鳖”。目前,国内进入养殖生产的基本上都属于中华鳖,但种质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在生产中也形成不同的地方品系和习惯称谓。

1、黄河鳖。黄河鳖是中华鳖的一个区域品系,原产于黄河流域。黄河鳖除具有中华鳖物种生物学特征外,另具自己的特点:体型扁薄紧凑,体色与其他品系中华鳖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腹甲呈现黄色,肉质细腻,富含多种呈味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其优良的品质已引起消费者和养殖界的广泛关注,并倍受青睐。黄河鳖生存于黄河流域和我国北部地区及中部盐碱地带,冷暖多变,四季分明,水体矿化度和碳酸碱度较高,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特点。一是生命力顽强,即使水体及气温高低频繁交替变化,长时间冬眠和生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均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二是体内沉积的能量物质中富含多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胶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鳖种,同等规格的鳖体中,黄河鳖鲜体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鳖种2.8个百分点,比其他鳖种的野生鳖还高出0.6个百分点;三是体色呈桔黄色,体型椭圆紧凑,裙边宽厚,外观等方面与其他鳖种有差异;四是生长速度快和抗逆性强。

上海海洋大学蔡完其等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的7个地方品种,在温室恒温(3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了从稚鳖到成鳖 300余天的养殖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是:7个品种间日均增重大小顺序是: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湖鳖>台湾鳖>太湖鳖>崇明鳖,黄河鳖极显著地优于其他品种(T>0.01)。

2、日本中华鳖。日本在60年代初从我国引进了江苏太湖产纯种

中华鳖,通过几十年的人工精心选育、提纯复壮,培育出“日本中华鳖”种。目前日本国内养殖的鳖基本上均为此品种。

在杭州地区1995年反过来从日本引进,通过适应性养殖、筛选及提纯复壮,已成为适应我国内养殖的优良鳖种。(1)主要特征。日本中华鳖体形呈椭圆,体表光滑、色泽晶亮,背甲扁平,背甲表皮油青黑色,腹部白底并有暗色斑花点,裙边腹面呈淡黄色(产地中华鳖裙边腹面不呈黄色),厚实而宽大、坚挺,肉质丰满,裙边宽度与鳖体背的长度比例达到37%,比本地中华鳖多5%,增加了可食部分,整体外观似野生中华鳖。(2)养殖习性。在养殖中,日本中华鳖喜阳光晒背,能集中上食台吃食,吃食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晚上喜在灯光照射下吃食;翻池分养,捕捉出售等惊动很少影响当日吃食和生长。性情温驯且胆大,灵敏度高,精神活泼,四肢攀爬有力,大小间很少互相残杀。在温室养殖中,较本地中华鳖有集居的习性,密度小反而会影响吃食和生长;稚鳖阶段放养量一般为50只/平方米,幼鳖阶段20~40只/平方米,400克以上7~8只/平方米,很适合高密度养殖。对环境的剧变有一定的承受力。日本中华鳖繁殖能力强于本地中华鳖,每年5月初至9月初为产卵期,比本地中华鳖提早和延迟。一般三龄后亲鳖产蛋及受精率开始正常,年产3~4窝、40~80枚蛋。冬眠后15℃水温开始复苏,上食早,体质恢复快。

3、淮河鳖。淮河鳌主要分布在安徽淮河流域两岸,以安徽蚌埠周边区域为代表,中华鳖背部的基本体色是黄褐色或土黄色, 不规则地分布有黑褐色雪花样斑点,其中, 黄河鳖背部呈较清爽的土黄色, 黑褐色雪花样斑点较少,淮河鳖的背部也都基本上呈黄褐色或土黄色, 黑褐色雪花样斑点不多,淮河鳖裙边较宽而厚, 裙边后侧宽/背甲长的比值在16%~18%之间。淮河鳖的生长速度在中华鳖7个群体间在生长速度和群体产量上仅次于黄河鳖。

(二)生物学习性

1、栖息习性与生活适温。喜欢栖息在环境安静,水质活爽,水体稳定,光照充足,饲料丰富,无污染的水域环境中。一般养殖水体的盐度不超过0.1%,而PH7~8。鳖是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最为敏感,其调节机能有限,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5~35℃,当温度15℃以下

时鳖的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少,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完全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一般11月中下旬开始,直到第二年4月上旬。如水温超过36℃,则会进入深水避夏,38℃以上完全停止生长,进入夏眠。鳖喜欢光和晒太阳,称为晒背,在晴暖的天气下,一般每天晒2~3个小时,夏天也不例外。晒背是一种生理现象,十分重要,其生理功能为:(1)提高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2)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寄生虫和细菌。(3)合成维生素,促进背甲皮质增厚变硬,增强对外来浸袭的抵御能力,并利于生长,经常晒背的甲鱼裙边较厚。所以在人工养殖中要搭晒背台。

2、食性。鳖属杂食性,偏动物性动物,在野生条件下,鳖大多数喜食低脂肪,高蛋白活性饲料,而且品种十分广泛,约有30多种,从解剖中发现,依次出现较多的是螺,蚌,虾 ,鱼,蟹,蚯蚓及一些鲜嫩的水草,蔬菜,水生昆虫和低栖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动物内脏,猪肺,猪肝,牛肝,猪血,禽肉,蚕蛹,谷类都很喜欢。对配合饲料也很喜欢。饲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

3、生长速度。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缓慢,个体达到500克,需要3~5年的时间。生长速度和地域,性别,年龄,温度有关。(1)地域。台湾南部和海南,养两年体重可达500克左右;台中,广州等需2~3.5年;长江流域4~5年;北方6年。(2)不同年龄:长江流域常温养殖情况下,当年鳖体重可达5克~15克;两年重50克~100克;三年300克~500克;五年600克~1000克。一般五年以上生长速度显著减慢。

(3)性别差异:在同龄同一条件下,雌雄生长速度也有差异,在自然状态下体重从100克~300克,雌生长要快于雄40%;从300克~400克,雌雄基本相同;从400克~700克,雄比雌快50%~100%;从750克~1440克,雌雄都慢。(4)人工控温条件:保持30℃,仅13~16个月可达400克~600克。一般在50克以内,生长较慢;50克~100克,生长加快;100克~200克,生长速度明显加快;200克以上生长迅速。

4、繁殖习性。甲鱼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动物。(1)性成熟年龄:不同地域性成熟年龄有所差别,在常温条件下,华南与台湾地区性成熟2~3年,长江流域4~5年,,华北地区5~7年,东北地区6~7年。在人工控温情况下,2~3年可性成熟。(2)交配与产卵:

鳖一年春秋两季均可交配,水温20℃以上,最适宜水温25~28℃,长江流域为4~6月,产卵季节5~8月,6月上旬到7月底为产卵盛期。一般体重1千克左右的亲鳖能产卵40个左右。

5、胆怯而好斗。鳖看起来很凶,实际上胆小而机敏,遇到惊吓会迅速逃入水中,寻食物也多在夜间。鳖咬到人后会咬住不放,这是一种对抗性的反应,只有等到鳖感到安全了就会立即松口。另一方面,生性好斗,即使是刚出蛋壳的稚鳖也要互相咬斗,在受到光,色,声等刺激,或在争夺配偶,争夺栖息地,争食物时会咬斗不休。

6、呼吸。鳖是肺呼吸动物,但又生活在水中,要定时到水面呼吸空气,一般每3~(~)5分钟呼吸一次,呼吸频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只将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时往往在水面形成几个小气泡,人们往往根据这一情况来判断水中有无甲鱼来进行捕捉。

(三)养鳖场设计参数

1、鳖的规格【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亲鳖:即用来繁殖的性成熟的,一般个体1000克以上。

后备亲鳖:经过精心选择,符合要求,用来培育为亲鳖的个体,一般体重200克以上。

鳖种:可用来养殖成鳖或选择后育成后备亲鳖,规格为50克~200克。

稚鳖:刚出壳24小时内,卵黄囊未消失,个体重3克~5克。 鳖苗:出壳24小时后,卵黄囊消失,羊膜脱落,营养从外原(源)摄取,个体重3克~7克。

成鳖:是指供上市的商品鳖,个体重400克~600克。

2、一般放养密度

亲鳖:0.5~1只/平方米。

后备亲鳖:0.5~2只/平方米。

成鳖:4~5只/平方米。

鳖苗:40~80只/平方米。

鳖种:20~30只/平方米。

鱼鳖混养:成鳖每亩放200~600只。

3、孵化,成活参数

篇六 养殖水鱼养殖技术
山塘生态甲鱼养殖技术总结

山塘生态甲鱼养殖技术总结

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学名“中华鳖”,俗称“王八”,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爬行动物。甲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其蛋白质含量极为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极高且全面,滋补力强,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资兴市北部外迁移民乡镇山塘、池塘水域面积达3万余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氧高,水温、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达,适合开展甲鱼的生态养殖。针对这一现状,为达到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帮助移民渔农增收致富的目的,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甲鱼的生态养殖模式,开展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一、养殖场地建设

养殖场地选择在资兴市高码乡移民产业试验示范园内的山塘,四周环山、植被丰茂、环境安静,山塘呈锅底形,背风向阳,水质良好,养殖水域面积5亩,常年水深保持在1.2~2.5m,淤泥厚20~40cm,底质为壤土。对山塘进行清杂、整修,将山塘内坡整成坡比1:0.5~1,并铺设细沙。在塘埂四周每隔2~3m打一个固定木桩,将石棉瓦固定于其上作防逃墙,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进、排水口用50目双层钢丝过滤网拦好,防止甲鱼外逃。

二、甲鱼入池前的准备

- 1 -

1.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每亩100~150Kg泼洒干塘消毒,7天后加水至1.5~2m。

2.栽种水生植物:利用1/4山塘水面栽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这样不仅能净化、改善水质,同时起到供甲鱼遮阴降温、隐蔽躲藏、采食生长的作用。

3.投放鲜活饵料:亩投放50Kg的活螺蛳让其繁殖(放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供甲鱼摄食,补充甲鱼对钙的需求。

4.科学混养常规鱼。甲鱼的粪尿可培养浮游生物,体质瘦弱的鱼可被甲鱼摄食,每亩混养20~50Kg鲢、鳙、草鱼,可使养殖水质透明度维持在25~45cm,为甲鱼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形成鱼鳖互利共存的生态养殖体系。

三、甲鱼种放养

2009年5月中旬,从湖北调入二龄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甲鱼种461只,平均规格1.46市斤/只,雌雄比例为5:1,入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然后将消毒工具放入水中,让甲鱼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放养密度为92只/亩。

四、饲养管理

1.搭建食台。用木板或石棉瓦搭建成面积为1~2m2的平台固定在塘边,供投饵和甲鱼晒背用。

2.科学驯食。把甲鱼精饲料加水拌匀捏成一个个小团放在投饵台上,引导甲鱼前来采食,待甲鱼发现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在饲料中添加鲜活鱼块,最后全部换成鲜活鱼块,从而达到驯- 2 -

食实现“三转”、“三可”的目标。

“三转”:(1)甲鱼从摄食精饲料到完全摄食鲜活鱼块的转变;(2)

甲鱼单独分散摄食到集中岸边摄食的转变;

(3)甲鱼在水下采食到岸边投饵台摄食的转变。

“三可”是指可控(量)、可见、可防(病)。

3.投饵管理:

(1)严格按照“四定”方针进行投喂:

定点——固定在投饵台上;

定时——每天上午11时,下午5时各喂1次;

定量——按甲鱼体重的5~10%的量作为日投饵量投喂; 定质——饵料用5%食盐水消毒10分钟,同时保证新鲜、

无污染、无腐败变质。

(2)合理搭配:以鲜活鱼块为主,瓜果蔬菜为辅,适量添加水产多维,这样可确保甲鱼营养全面、机体免疫力提高、品质优良。

(3)及时清除残饵,每隔5~7天用5%的食盐水洗刷一次食台,保证养殖环境清洁。

4.水质调节:每隔20~3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EM调水王”对养殖水质进行调节,达到改良水质、水体消毒的目的。

5.日常管理:

(1)早晚巡塘,检查甲鱼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保持安静的环境,以免影响甲鱼摄食生长。

(3)做好日志备查,发现死亡甲鱼及时登记、检查原因并及时 - 3 -

清理掩埋。

(4)勤换水,每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5)生产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养殖场所封闭上锁,严禁无关人员出入,确保无偷盗、偷钓甲鱼的事件发生。

五、结果

1.外观:捕捞出的商品甲鱼呈泥黄色或淡绿色,背部光滑、花纹清晰且明显,爪子尖而锋利,完全达到生态甲鱼的标准。

2.成活率:入池甲鱼种461只,整个养殖过程登记在案的死亡甲鱼数为74只,成活率为83.9%。

3.生长速率:自甲鱼入池到完全停止摄食,养殖时间为153天,入池时甲鱼种平均规格为1.46市斤/只,上市商品甲鱼的平均规格为2.42市斤/只,平均每只增重0.96市斤,年生长速率为65.7%。

4.饵料系数:甲鱼驯食时用去甲鱼专用饲料2包重80市斤,驯食完全后投喂鲜活鲢鱼2976.8市斤,折算成鲜活鲢鱼饵料系数为8.46:1,相当于投喂21元饵料可增重1市斤甲鱼。

5.年投资回报率:商品甲鱼价格按100元/市斤计算,项目总成本为50514.0元,总收益为93650.0元,利润43136.0元,年投资回报率为85.4%。

六、分析和讨论

1.养殖成活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养殖试验登记在案的甲鱼死亡数为74只,其中驯食完全前死亡数为56只,占75.7%。说明- 4 -

引种甲鱼的种质优劣、长途运输中的应激反应、人工操作创伤对整个养殖过程影响甚大,是生态甲鱼养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做好引种、消毒程序乃是养殖、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甲鱼净增重有待深一步挖掘。项目养殖周期为153天,平均每只增重0.96市斤,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年净增重空间有待更深一步挖掘。

(1)由于2009年引种时间较晚加之秋季气候出现异常,湘南寒潮较往年来临时间早一个月,10月下旬测量甲鱼塘平均水温为19.2℃,甲鱼停止摄食。如果参照往年养殖时间与水温变化,则甲鱼生长年增重可达1.0~1.2市斤/只。

(2)试验按雌雄甲鱼5:1进行混养,目的在于开展自繁自养模式,若采用全雄单性养殖,则甲鱼年生长率可提高2~5%。

3.养殖成本空间有待更合理压缩。项目养殖的饵料来源主要是鲜活鲢鱼肉块,以保证商品甲鱼的品质,但此举造成养殖成本过高。条件允许的话,采用鲜活鱼肉搭配冰冻野杂鱼、蚯蚓和黄粉虫,可较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甲鱼的病害不多,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年度养殖周期内甲鱼常见的红脖子病、赤斑病、腐皮病、疖疮病、白斑病等并未爆发和流行。

5. 市场销售有待进一步拓展开发,打造生态甲鱼的商品品牌。

- 5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生产面条

最新成考报名

  • Z世代请签收这份来自数字化科技美妆...
  • 做点什么小生意赚钱_赚钱的小生意
  • [野生金钱龟图片 价格]野生金钱龟价格
  • 【五金建材加盟店】五金建材加盟
  • 傣妹火锅_傣妹火锅加盟
  • 【派乐汉堡店加盟费】派乐汉堡加盟费...
  • [悠百佳零食加盟靠谱吗]悠百佳加盟详情
  • 当归价格多少钱一斤|当归价格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