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蘑菇种植吧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9    阅读:

篇一 蘑菇种植吧
大棚蘑菇种植,北方反季种菇有绝招

  反季种菇有绝招(2009.4.1)

  今天啊,跟大伙说说两种蘑菇,一种是双孢菇,还有一种是猴头菇。这个双孢菇怕冷,北方种植,一般冬天都出不了菇;而猴头菇呢正相反,它怕热,所以夏天一般都不长。而山东一些种菇的农户,偏偏在别人种不出来的时候种出来了,人家都没有的时候我有,那行情,火。

  双孢菇很多地方都种,但因为不耐冻,一到冬天,农户们就闲下来没事干了。可在山东东营毛坨村双孢菇养殖基地,越是数九寒天,外面冰天雪地的,农户们越是忙活得热火朝天。技术员王国孝告诉记者,这里冬天能出菇的绝招,就在于这个大棚与众不同。

  王国孝:这些棚是半地下模式的,保温效果是比较的好,现在在冬季,棚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4度左右,是非常利于这个双孢菇在冬季出菇。

  乍一看,这也普通嘛,没什么不同呀,其实它和常规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因为是半地下的,和外界的空气热交换少,所以冬天棚内温度高。

  崔长玲:菇农啊,他都认为冬季这个双孢菇休眠,不出菇,这是它的特性,实际上它不是这么一回事。就像咱今天看的这个棚,现在长势都非常不错,为什么呢?就是说给它创造了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

  山东省食用菌协会的崔老师,负责指导基地的生产。他说,北方种植双孢菇的模式,一般都是从南方福建一带引进的。但由于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要想在冬季出菇,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

  崔长玲:现在大面积种菇的,都采取了一个高架棚模式。到南方啊,你像这个高架棚啊,正好适合它的生长,到了北方呢,再利用这样的高架棚,这个温度达不到,它就不能生长了,就像我举的例子一样,到南方,现在可以穿一个衬衣就行,到北方还要穿棉袄。

  为什么高架棚温度达不到呢,是因为棚在地上,通风的量大,就不容易保温。为了能让这种栽培模式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崔老师他们首先对菇棚进行了改进,目的就是给大棚增加保温措施。这第一个措施,就是棚内地面下降,同时,大棚的高度也降低。

  崔长玲:怎么做呢,就是挖这里面的土,就取60公分的土,正好筑起这个,筑到1米7左右的墙来,正好。因为这个土质呢,不行,所以说呢,是用砖垒的,但是凹下这一块去呢,也为了保湿,也为了保温。

  土质好的地方,就可以用棚里挖出来的土,直接筑大棚的墙,这种土墙,不仅保温效果比砖墙好,而且建棚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为什么要强调挖60厘米深呢,因为太深了,通风效果不好,太浅了呢,保温效果就差点事。这种棚,外面看起来挺矮的,但里面的棚体,实际可以达到1米8高。

  大棚的第二条保温措施呢,就是棚顶盖棉被。

  崔长玲:棚顶盖一层塑料布,上面还要盖一层草,你像麦秸草啊、稻草啊还有咱们的杂草都行,盖上以后再盖上一层塑料布。这种情况下呢,冬天也冻不透,气温高的时候,晒不透,它既能降温,冬天还能保温。

  因为双孢菇生长不需要光,盖上厚厚的棉被,大棚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棚里面暖暖和和的,正适合双孢菇的生长。

  大棚的构造因地制宜了,接下来,崔老师他们在床架的设计上,又进行了改进。

  崔长玲:这个棚的设计啊,就是说不要超过4层,一般情况下,3层就行。

  南方的高架棚,一般都种7、8层。这种高层的棚,一个是不容易保温,另外,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崔长玲:因为栽双孢菇要覆土,要往上上料,再说呢,喷水啊、管理啊、采菇啊,能造成很多的误工。

  为了更经济实惠,他们干脆把最底层的架子也省了,直接把双孢菇种到地上。

  比方说,种3层蘑菇的,只要搭2层架子就行了。

  一开始,农户还不接受,认为双孢菇直接栽在地上不通风,怕蘑菇不长。为了让老百姓信服,崔老师专门做了对照试验。

  崔长玲:就是这半边棚,用的架子,往这儿都没有用架子,结果呢,这个地下的长得要比上面的还要好,你看,都非常密,你往西一看都非常密。并不是说这个不行,就是说没必要,它效果是一样的。

  试验表明,双孢菇种床上和种地上,品质上没什么区别。

  崔长玲:我这几年的经验啊,在地下这层要比上面这个还要产量高,为什么呢?地下灌水的时候啊,这个料没有水分了,可以往里灌水,还增加它的水分,上面这个它灌不进水去。再一个本身这个地它就有水分,是吧,它吸收地中的水分,所以说呢,地上这一层呢,比这几层的这个产量还有所提高了。

  菇棚、菇床经这么一改进,不光省事,还省钱了呢!不仅冬天能出菇,产量也比搬到北方的高架棚的提高了,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崔长玲:现在这个产量早种的特产32斤,就是说达到30斤没问题。

  双孢菇生长需要新鲜的空气,地上的高架棚,通风的时候,进的风就比半地下的量大,所以,床上的水份蒸发得也快。

  国教授:很多地方,现在可以说就是绝产,冬天生产,就是绝产,最多的也就是3、4斤的产量。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吧。可光有产量还不行,反季节栽培,要想卖上好价钱,蘑菇的品质更重要。

  崔长玲:这个蘑菇品质的好与坏啊,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料的发酵。

  什么,发酵最关键?可料的发酵和长出蘑菇,隔着好几个环节呢,为什么说发酵是关系双孢菇好坏的关键呢?

  崔长玲:实际上发酵呢,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料的腐熟和杀菌、杀虫。

  发酵之所以非常重要,原因有两条。第一条,种双孢菇,必须用熟料。

  崔长玲:因为双孢菇菌丝不能分解未经发酵的培养料,就是说生料的营养它分解不了,吸收不了,它转化不了。

  菌丝如果营养不良,产量自然高不了。

  崔长玲:第二个问题,病虫害又来了,是吧,发酵不好的时候,也有这个杂菌,也有虫。

  双孢菇是栽培在床上的,不像其它菇类是用菌袋装的,菌袋就可以密封后,高温高压杀虫,灭菌,而床上的料是暴露的,所以只有经过充分的发酵,才能杜绝病虫害。

  崔长玲:为什么现在双孢菇好多菇农往里喷药,你就喷再低毒的药,再可以国家不禁止的药,它也是一种药。它对蘑菇没有一点增产作用,只是增加它的药残。

  一旦检测有药残,您就卖不出去。所以说呢,这个前期发酵工作,一定要做好,不然就没有补救的措施。

  

[1] [2] 下一页

篇二 蘑菇种植吧
蘑菇种植,林地里种大球盖菇

  [每日农经]林地里的大球盖菇(2010.11.3)

     北京市通州区食用菌种植园里有这么一种蘑菇,在成熟之际,农民们并不忙着将它们销售到市场,而是由一些高档餐馆里的采购人员到基地采购。这种蘑菇很抢手,在短时间内就会销售一空。那么,这到底是种什么蘑菇,它们为什么会受到高档餐馆的欢迎和喜爱呢?

    

 

  原来,这种蘑菇是从荷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大球盖菇。怎么样,这名字够气派吧?其实,这种蘑菇长得也是菇如其名,它们的菌盖较大,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圆球,菌柄也很粗壮,近似圆柱形。除了外形有特色外,它们的颜色也很不一般,这种蘑菇的颜色有些鲜艳,呈酒红色,所以它们也被人们叫做酒红色球盖菇。这种蘑菇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口感也很独特,吃起来肉质滑嫩柄爽脆,鲜美可口,让人们记忆犹新。看来,这种蘑菇以品种新颖、外形独特、口感鲜美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不过,它们还有更突出的特点呢,那就是丰富的营养价值。据检测,大球盖菇子实体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5.75%,氨基酸总量为16.72%,并且含有丰富的钾、磷等矿物质元素以及黄酮和总皂甙。被收购到高档餐馆的这些大球盖菇以每个二十几元钱的价格售出,每个大球盖菇的平均重量约二三两。被收购来的这种蘑菇,不论是爆炒,还是煎炸,还是煲汤、涮锅,都很受欢迎。在消费的带动下,菇农种菇的积极性也有很大提高。如今,即便是在夏天,菇农们也利用科学技术反季节生产大球盖菇,多季生产以满足需求。

篇三 蘑菇种植吧
蘑菇栽培技术

蘑菇栽培技术

(一)菇房及菇床的设计

l. 菇房 蘑菇可利用旧房屋、地下室、防空洞及干打垒栽培室、塑料薄膜房和甘蔗田菇棚等进行栽培。但栽培的菇房应符合如下要求:

(1)菇房方向应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和冬季室内保温。

(2)菇房结构要坚实,屋顶四壁不漏风,保温保湿性能好, 四周墙壁及顶上能粉刷石灰水,以消灭害虫和防除杂菌。

(3)蘑菇房封闭要严密;门窗关闭后不透光,成为一个暗室,并且没有鼠洞,害虫不易进入。

(4)空气流通,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时,能在短时间内换进新鲜空气,排出有害气体,又不使室内温度急剧变化。最好要设固定通风窗;墙上设上窗,墙脚设地窗,地窗越低,通风情况越好。因二氧化碳较空气重,常沉积在低层,地窗高了就不易排出。要求菇房中二氧化碳的积累浓度不超过0.5%。

(5)靠近洁净水源,周围开阔,有充足的可供堆制培养料的场所,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并要求周围没有产生毒气的工 厂。

菇房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地上式菇房 是目前栽培蘑菇最多的一种形式,大部分是利用旧房屋改建。具有通风良好,操作便利,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但没有加温、降温设备时,只能在春、秋两季栽培蘑菇。 上海郊区普遍采用的地上式菇房,屋脊上装置一排拔风简,位置在走道的顶上。上窗略低于屋檐,地窗高出地面8~10厘米,窗宽40厘米,高46厘米,门与走道同宽,高度以人可以进出为度,门上也要设有小窗,一般四列床架的菇房要开两道门。

②半地下室菇房 一半露出地面,一半埋在地下。建造时先挖22米深,宽27米左右,长随意的坑。四壁砌砖或涂水泥,地面打土墙或砌砖,高1.5米。屋面同地面的角度以30℃为宜。在屋脊,每隔4~5米处,设拔风筒一个。菇床在菇房内排成2列,分为6层,宽四米,深18厘米,层间距离45 厘米。菇床间走道宽70厘米。

③地下式菇房 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可用地下室菇房栽培蘑菇。这种菇房一般都深埋在离地面1.65米以下。不少地区常利用防空洞、地下室、山洞隧道等作为地下式菇房。其优点是空气相对湿度大,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 栽培时间长。缺点是管理不便,通风换气差。

2. 菇床菇床 是栽培蘑菇的床,其主要形式有架式菇床、畦面菇床和箱式菇床三种,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架式菇床。

(1)架式菇床 在栽培房内的设置,应根据菇房的大小及结构而定。排列应与菇房方位垂直,如东西向的菇房,菇床排列为南北向,南北向的菇房,菇床则排成东西向。菇床可排成两列、三列或更多些,每个菇床的宽度应以两边都能采到中心的蘑菇为限度,一般为1.5米左右,若只单边采菇的,其宽度不要超过1米。菇床各层的距离60~70厘米,最下层距地面20厘米以上。最上层离屋顶 1.3~1.6米。菇床之间距离应留有60~70厘米,以一个人可以行动和操作即可。

菇床的设置,既要充分利用面积,又要保证通风换气良好和便于操作,同时要坚实牢固,能承受培养料和覆土的全部重量,一般每平方米要负担90公斤的压力,否则就不能保证安全生产。做菇床的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用竹子、木材、钢筋水泥制成。底部辅料多用竹竿、树枝、麻秆等,既节约料材,又有利于透气,能使菌丝良好发育。

(2)畦面菇床 利用防空洞和山洞栽培蘑菇,培养料常铺成畦状,畦宽按洞穴大小而定,一般单边采菇不超过一米,双边采菇可宽2米。畦边用砖块或木块围成,为增加出菇面,畦面可作成弧形或波浪式。

(3)箱式菇床 适应于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蘑菇,但成本高,技术水平也高。栽培箱用木板做成,箱的长宽高规格为1×0.6×0.2米或2×1.2×0.2米。在菇房中木箱排列在特制的木架上,重叠排列或品字形交错叠架。箱式菇床可人工控制温、湿度,生产期紧凑,菇房利用率高。目前世界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的国家多采用这种方式。

(二)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是蘑菇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蘑菇栽培的成败和质量高低。因此培养料的配制是蘑菇栽培过程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

1. 培养料的种类 蘑菇的培养料主要有粪草培养料、合成培养料和半合成培养料三种。应用最普遍的是粪草培养料。其基本的原料有下列几种:

(1)秸秆类 稻草、麦秆是栽培蘑菇的主要原料。此外,玉米秆、甘蔗渣、油菜壳和豆科作物的茎秆等都可作为堆制培养料的原材料,但要足干和无霉烂,已经变质的不能采用。用来做蘑菇培养料的几种主要原材料的成分如表6。

稻草以糯稻草和杂交水稻草为最好,常规稻的晚稻草其次,早稻草质量较差。大麦杆和稻草养分充足,腐熟容易。小麦秆、甘蔗渣质硬,不易腐熟,但通气性好。堆料时通常将稻草和麦秆混合使用的培养料比使用单一草料的质量较好。加以稻草和小麦秆混合使用,应先把小麦秆和粪肥先堆一星期后,再堆稻草。

(2)粪肥 主要为马、牛、猪的粪便及人粪尿等。马粪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富有弹性,保温、保水性能好。堆料时发效快,温度高,腐熟性好,是栽培蘑菇的好材料,但来源不多。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来源比较充足的猪、牛粪。猪粪性冷,含氮量较高,牛粪性热,含氮量较低,两者混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使培养料养分足,肥效长。牛粪质粘,湿粪堆料,形成粪块,不易打散,故宜晒干敲碎后使用。目前由于蘑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猪、牛粪也供不应求,以人粪尿来代替部分猪、牛粪已有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羊、兔、鸡、鸭等的粪便, 都可用来堆制培养料栽培蘑菇。

(3)添加料 堆料中常加部分饼肥、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石灰、石膏等,以增加培养料的养分和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如调节酸碱度,防止培养料发粘和氮素损失,以及消毒杀菌作用(如石灰)。几种常用添加料的成分如表7

2. 培养料的配方 培养料的配方是根据蘑菇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包括一定的碳氮比),进行合理搭配的成分。常用的培养料配比有以下几种:

(1)粪草培养料 是以稻草、麦秆和粪肥为主要材料,附加少量的添加料堆制而成的。粪草的比例有6:4、5:5和4:6 等不一。一般每一百平方米的栽培面积,需要粪草干重3,500~4,500公斤,可参照表8的配比进行备料。

(2)半合成培养料 主要是增加草料,减少粪料,适当增 加些添加料堆制而成。常用的配方如表9

(3)合成培养料 只有稻秆类和添加料为原料,不用粪肥,目前采用的配方如表10。

3. 培养料的堆制和发酵 用于栽培蘑菇的培养料是先通过粪草的堆制和各类微生物共同参与

所以培养料的堆制过程也就是发酵的过程。堆料一开始,各类微生物的消长就有秩序的进行着。先是一些中温性的微生物如细菌、

它们适应的温度范围

在20~38℃利用 堆料中简单的有机物,分解果胶质等(不分解纤维素),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温度逐渐升高,这种热称为生物热。当温度升到40~50℃时,一些耐温性微生物如

50~60℃时,一些嗜热性微生物;主要是嗜热放线菌包括链霉菌、嗜热单孢菌和无芽孢的假单孢

同时所产生的抗菌素有抑制其它杂菌生长的作用。所以培养料经过堆制和发酵可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创造一个适于蘑菇生长而不适于其他杂菌生长的环境。即无害化的培养料;二是由嗜热放线菌所产生的多糖类、微生物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硫脸素、烟酸等)及生物激素等,可供蘑菇直接利用或刺激蘑菇菌丝的生长。

(l)堆料时间和方法 培养料的堆制一般是在当地适宜播种期前一个月进行。具体做法是在堆料前一天,将稻草(或麦秆)用水浸泡,牛粪敲碎用尿水调湿,先在地面上铺一层宽2米,厚20厘米,其长度不限的草料,然后铺上一层5~6厘米厚的粪肥,粪草都要铺平,这样一层草一层粪,依次堆积,直至堆高1.5米为止。堆的四周上下基本垂直或略成梯形,堆顶成龟背形。堆料时,要边堆边分层适当浇水,水要浇在草上。堆后于顶部盖上草或塑料薄膜,以防雨淋日晒,养分散失。一般在堆后次日,堆基四周会有少量水分流出。

(2)翻堆 翻堆的目的是可使培养料发酵均匀,散除堆中臭气,并结合调节水分。通常翻堆4~5次。

第一次翻堆是在堆料后6~7天、当温度高达70~80℃, 开始下降时即可进行。翻堆时要将下面的粪草翻到上面,四周的翻到中间,并充分抖松拌和。添加料中的氮肥如硫酸铵、人粪尿、尿素等应在堆料或第一次翻堆时加入,以供堆料中的微生物利用。如添加太迟,微生物利用不完全,进料时,游离态氨太浓,不利蘑菇菌丝生长。过磷酸钙于第一次翻堆时加入,

第一次翻堆要浇足水,一般以用手紧握粪草指间能滴出6~7滴水为宜。第二次翻堆是在第一次翻堆后的5~6天进行。这次翻堆要均匀加入石膏粉以调节培养料的理化性,

钙等成分。当第二次翻堆时,粪草已初步腐熟,容易吸水,加水时不宜过多,以防培养料变黑、发臭和堆温不高。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滴出2-3滴水为宜。

以后隔4~5天、3~4天翻第三次、第四次以至第五次。 每次翻堆相隔时间掌握由长而短,依次递减。水分的调节控制先湿后干,最后一次翻堆,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为65%,即以手握紧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滴而又滴不下为宜。并要求在最后一两次翻堆时调节好。在最后一次翻堆时每百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培养料中加入1.5公斤福尔马林和0.25公斤敌敌畏,用塑料薄膜盖严以杀灭堆料中的杂菌和害虫。

此外,在翻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防止培养料嫌气发酵。在培养料的堆制和发酵

因此在翻堆时,不能把料踩紧踩实,加水要适当,不能过多,室外堆料不能用薄膜把料全部密封;粪块要敲碎越细越好,以增加与微生物接触的面积,杜绝线虫及其它害虫躲身的场所。如培养料是处在水分过多和紧实密闭的条件下,

嫌气发酵很容易产生硫化氢、甲烷等还原性气体,对蘑菇菌丝生长有直接毒害作用,所堆成的培养料色黑、质粘、味臭,不适于栽培蘑菇。二是要利用堆料中出现的一些指示微生物来判断发酵的程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粪草中出现密生灰白色的粉末,开始是很薄的一层,以后逐渐加厚成片状物,这就是放线菌的群落和孢子。说明培养料发酵已达到60℃以上,最低有55℃,培养料含氮素比较丰富,也说明培养料处于过干过热的条件,宜及时和均匀翻堆,否则,时间太长,培养料会变成粉末。又如在堆料中发现鬼伞菇之类的子实体,则说明堆料中含水量偏高,水值偏低,且有游离氨,因为鬼伞菇在这些条件下生长特别快。鬼伞菇会与蘑菇争夺水分和养分,对蘑菇生长不利,所以要通过翻堆,破坏其菌丝和子实体,不让它继续蔓延,

并促使堆温升高,以利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堆制好的培养料应当是深咖啡色、疏松、不臭、不粘。稻草柔软有弹性,一拉即断。含水量在65%左右。

(3)改进的堆制发酵 以上所述为一般常规的堆制和发酵的方法。随着科学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培养料堆制和发酵技术也不断改进。总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是从较长的堆制发酵时间,改为较短的堆制和发酵时间,即从30多天缩短到18天左右。二是从室外的一次堆制发酵改成室外——室内的二次堆制发酵。具体分述如下:

①二次发酵【蘑菇种植吧】

即在室外发酵(又称前发酵)15~16天后,再移至室内发酵(又称后发酵),称二次发酵。二次发酵是当前积极推行的堆制发酵方式。具体方法是:将室外发酵15~16天的培养料,趁热搬进菇房,堆于栽培架上,密闭门窗,房顶用塑料薄膜盖住,直接用炭炉或普通灶(灶身在房中,灶口 在房外)升温,先加热10~12小时,使料温达60~62℃,保持24小时,然后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一6天,后发酵即结束。打开门窗,经翻料整平后,待料温下降至28℃以下时,即可播种。

【蘑菇种植吧】

二次发酵比一次发酵的优越性是经室外的前发酵后,再在控制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进行室内发酵,能更好地改变培养料的理化性和微生物相,更彻底地杀死杂菌和害虫。使培养料的水分、温度和空气分布均匀,创造一个有利蘑菇生长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更有效地增加蘑菇可利用的养分。 因此经两次发酵的培养料,蘑菇菌丝生长快、产量高。

二次发酵应注意的事项是,后发酵的培养料不能过熟或过生。过熟,不起后发酵作用,过生则上床后高温持续不降,易产生白化现象,而且造成水分不足,影响蘑菇生长。经前发酵后的培养料上床时,含水量要略高些,至后发酵结束仍保持 63%的含水量为好。经二次发酵的培养料也是咖啡色,无臭 味,质地疏松,富有弹性,并可见到大量灰白粉状物(放线菌及其孢子)均匀分布于料中。

②快速推制发酵法

主要是适当缩短堆制发酵的时间, 避免因培养料发酵过熟,养分损失的缺点。在堆制方法上也有适当的改进。先将草料切成30厘米长,淋水堆2~3天,待草料吸足水分后,再与畜粪、尿素等一起堆制。堆成圆锥形, 底部直径1.5~2.0米,高约1.1一 1.3米,堆温控制在50~60℃,堆料积温(即料温度数乘上堆天数)为900~ 1,000℃左右。堆外喷敌敌畏和撒些石灰粉。翻堆4次,按4、3、3、2天的间隔进行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和石膏粉。经两星期左右,培养料就可以上床。再用50~65℃热蒸汽闷蒸 消毒l~3昼夜。采用这种方法,由于发酵时间短,养分损失少,因此栽培的蘑菇产量高。

(三)培养料上床和播种

1.菇房消毒

【蘑菇种植吧】

进料前菇房要打扫干净,四周墙壁及栽培床用漂白液或石灰水刷涂消毒,地面和墙基撤些石灰和喷20倍的敌敌畏药液以杀虫灭菌。然后封闭门窗,按每100立方米菇房需用500毫升福尔马林的用量进行熏蒸消毒。具体做法是将福尔马林倒入铁锅中加5倍水,在炭炉上加热,让福尔马林随水气在菇房内扩散。经l~2天后,打开门窗透气。有些菇房结构简陋,不易密闭,可用50倍的石硫合剂喷洒四周墙壁及菇床。

2.培养料上床 培养料进床前应将运送工具消毒。搬运时动作要迅速,以免料堆中热量散失过多。搬进菇房后应立即倒入菇床,厚约12~15厘米,从上到下逐层辅料,以免料的热气熏人不便操作。未采用二次发酵的培养料,上床后还应关闭门窗,进行发汗2~3天。并用

硫磺或甲醛熏蒸消毒,一般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用硫磺1.5公斤,拌入0.25公斤木屑熏蒸24小时或用甲醛含量为40%的福尔马林1公斤置铁锅蒸煮让气体散发室内。消毒后开窗通风换气,待温度下降至28℃以下,即可播种。

3.播种

(1)播种的时间 播种过早,温度过高,容易发生死菇现象。播种过迟,出菇迟,影响产量。根据蘑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5℃,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3~16℃的要求,适宜的播种期是播种后要有一个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温度条件,一个月后气温逐渐下降适于子实体的形成。具体时间,因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也不尽相同。在南方各省的播种时间,大体在9~10月之间。

(2)播种方法 有条播、穴播和撒播三种,目前应用最多的为穴播和条播。【蘑菇种植吧】

穴播 用手指按正方形或梅花形挖穴,穴距10~12厘 米,深3~4厘米,再塞进一小块菌种,用培养料盖好压平,菌顶端要稍露出外面以利透气。每瓶菌种可播0.5平方米。 这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条播 按10~12厘米的行距,先挖一条浅沟,然后撒入菌种,用培养料盖好压平,同样不能将菌种完全盖严,顶端要稍露出外面。这种方法比较省工,但用种量大,在菌种不足情况下较为少用。

撒播 先将培养料表面耙松3厘米深,撒入菌种,再薄薄盖上一层培养料后轻轻拍手。一般麦粒菌种可采用这种方式。播种后关闭门窗3~4天,以利保持菇房温、湿度,使菌丝恢复和定植。6~7天后,检查发苗情况,如缺穴漏播,应及时补种。若发现霉菌应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防止病菌蔓延。

4.覆土 覆土的作用在于提高培养料表层的湿度,改变培养料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促进菌丝体向形成子实体方面转化。并在出菇后起着支撑菇体的作用。此外覆土本身具有一定重量和养分,可起重力的机械刺激、微生物刺激和供应蘑菇营养的作用。

用作覆土的材料,要选取土质湿而不粘,干而不散,疏松透气,保水力强,有一定肥力,PH值在7.2左右。一般塘泥。泥炭土和种植豆科绿肥的壤上、砂壤上为最好。表层的沃土,病菌害虫较多,不宜取用,通常取距地表20厘米以下的土壤。

取回的土壤晒干,敲碎,用不同孔眼的筛子过筛,将土粒分成粗(如蚕豆大)细(如黄豆大)两种。覆土前先用1%的石灰水调好土粒水分,一般要求土粒的含水量在20%~25%。 覆土的时间是以各种穴的菌丝能互相衔接并伸入料层5~6厘米时最为适宜,一般在播种后两星期左右。覆土过早,菌丝体还没有很好发育;生长缓慢,出菇迟;产量不高。覆土过迟,已成熟的菌丝体没有适宜于形成子实体的环境条件,容易衰老也会造成减产。

覆土时光盖粗土,待菌丝上土后,再盖细土。覆土的厚度以 3.3厘米左右为宜,粗土占 2/3,细土占 1/3。覆土过薄易 出薄菇、密菇、开伞菇。覆土过厚出菇迟,畸形菇多。一般以粗土不见料,细土不见粗为宜。

(四)管理

蘑菇生长周期长,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故精细管理是取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应根据蘑菇各生育阶段的特点,做好保温、保湿、通风换气、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工作。

1.出菇前的管理 从覆土至开始出菇约需15~18天。 在这期间的房菇管理主要是保温保湿和通风换气等。

篇四 蘑菇种植吧
蘑菇种植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

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五、采收 一般应在菇盖开至八成时采收。采收时要轻摘、轻放、轻运,以保证菇形完整,不受损伤。同时,应分级采收,分级存放,分级装运,分级交售。无论采收、交售和加工都要及时。 灵芝栽培技术灵芝是珍贵的药用真菌。目前国内的主要栽培方式是瓶栽,其技术要点如下。 1、选瓶:通常选用500、750、1000毫升的罐头瓶,菌种瓶或其它广口瓶。 2、培养料的配方:培养配料的配方有以下几种。 ⑴棉籽壳80%,麦麸20%;⑵棉籽壳,麦麸各50%;⑶棉籽壳、阔叶树锯末各50%;⑷锯末、麦麸各50%。也可在培养料中再加3-5%的豆饼粉或玉米粉。将各配料拌匀,加水调拌,直至用手握起指缝见水而不滴下为宜。 3、装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到瓶肩处,边装边用小木棍轻轻捣实;然后用一根直径1厘米的木根从上至下打一个通气孔,再用棉塞塞住瓶口或用4层牛皮纸扎口。用棉塞塞瓶的,灭菌前要再扎一层防潮纸。 4、灭菌:高压灭菌(压力为每平方厘米1.5千克)处理90分钟;常压灭菌6-8小时;间歇灭菌3天,每天1小时。 5、接种:在接种箱内采用无菌操作法,向培养料内接入健壮的灵芝栽培菌种。接种后的培养料,便可置于培室内培养。 6、培养室的选择及培养架设置:选择有前后窗,通风条件好,光照充足,有保温保湿条件的房子做培养室。在培养室内用三角铁或木棒搭成架子,架子不要紧贴墙壁,上下层之间相距70-80厘米,底层离地面50厘米左右,再用小竹竿等物构搭成床面,床面宽80-100厘米。 7、培养室消毒:用硫磺或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或用0.1%的甲醛溶液和3%的石灰水喷洒培养室。 8、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后的菌瓶要平放在培养架的床面上,拉上培养室前后窗的窗帘;保持室温26-28℃,7-

8天后,菌瓶表面即可布满菌丝。其间,要定期检查菌瓶,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清除。 9、子实体阶段管理:当分化出子实体原基后,应及时将瓶口的棉塞或扎口牛皮纸取下。同时将菌瓶分开摆放,瓶与瓶之间留5-10厘米空隙。拉开窗帘,保持较强的散射光。菌盖分化后,应转动菌瓶使其受光均匀,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经常喷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85-90%之间,温度28℃左右。开窗换气应缓慢进行,避免因温度湿度突然变化造成灵芝畸形。 10、采收:当灵芝菌盖变硬时,应及时采下晒干或在40-60℃条件下烘干。干灵芝须盛放在环形玻璃器皿内或装入塑料袋中,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 探访我市最大的蘑菇基地 2011-04-07 05:52:00 来源: 南京日报(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每天产各类鲜菇8吨、金针菇室常年保持4—8摄氏度、双孢菇室一边吹空调一边喷水……在以螃蟹闻名的高淳固城镇,藏着一个全市最大的蘑菇基地。去年,蘑菇产业为该镇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650元。 蘑菇基地是一片蓝色屋顶的房子,长长的过道两边,左右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小房间,这就是蘑菇的家菇棚。双孢菇室门口,有两个黑色的匣子,技术员杨义幸告诉记者,这是用来控制菇棚温度和通风的,双孢菇对温度、通风、湿度的要求非常高,其生长的最佳温度是15—18摄氏度,不然就不会出菇,这里种植的是反季节菇,因此每个菇棚都配有两台风扇、一台空调来调节生长环境。 推开门,一眼就看到两排10多米高的铁架子,均匀分隔成7层菇床,每层菇床上,乳白色的双孢蘑菇相继冒出了脑袋,工人们正拿着水壶对着菇床喷水。“养蘑菇像养孩子一样,娇贵着呢,不能冷着或热着,虽然有空调调节温度,但双孢菇要求空气相对湿度高达80%—85%,空调吹的风比较干,所以必须每天喷水,否则表面干燥,蘑菇没法冒头。” 走进金针菇室,记者一下子感觉到凉飕飕的,而一袋一袋的金针菇各自在自己的小窝里长得正欢。金针菇技术员许文绍告诉记者,金针菇是低温菇,只有温度维持在4-8摄氏度才能出菇,所以也必须要通过空调来控制棚内的温度。和双孢菇反复出菇不同,金针菇属于流水化采菇,采完一轮,需要新种植一批,再接着采。 记者了解到,由于菌种使用几代以后就会退化,所以基地还配有菌种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每个月都要更新新的菌种,相当于为蘑菇家族更新换代,以保证蘑菇产出率。 据悉,从2006年以来,为扶持村民致富,市、县两级财政部门投入3000万元在固城镇建立蘑菇科技示范园,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进行经营,蘑菇也成为固城

镇农民的致富产业。如今,整个固城镇蘑菇基地双孢菇种植面积达到1800万平方尺、金针菇2000万袋、袖珍菇500万袋,建立了九龙村、花庙村、三陇村、桥头村等6个食用菌分基地,近万人参与蘑菇种植或销售,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去年,蘑菇产业为该镇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650元。 ? 蘑菇栽培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

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五、采收 一般应在菇盖开至八成时采收。采收时要轻摘、轻放、轻运,以保证菇形完整,不受损伤。同时,应分级采收,分级存放,分级装运,分级交售。无论采收、交售和加工都要及时。 灵芝栽培技术灵芝是宝贵的药用真菌。目前国内的主要栽培方式是瓶栽,其技术要点如下。 1、选瓶:通常选用500、750、1000毫升的罐头瓶,菌种瓶或其它广口瓶。 2、培养料的配方:培养配料的配方有以下几种。 ⑴棉籽壳80%,麦麸20%; ⑵棉籽壳,麦麸各50%; ⑶棉籽壳、阔叶树锯末各50%; ⑷锯末、麦麸各50%。也可在培养料中再加3-5%的豆饼粉或玉米粉。将各配料拌匀,加水调拌,直至用手握起指缝见水而不滴下为宜。 3、装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到瓶肩处,边装边用小木棍轻轻捣实;然后用一根直径1厘米的木根从上至下打一个通气孔,再用棉塞塞住瓶口或用4层牛皮纸扎口。用棉塞塞瓶的,灭菌前要再扎一层防潮纸。 4、灭菌:高压灭菌(压力为每平方厘米1.5千克)处理90分钟;常压灭菌6-8小时;间歇灭菌3天,每天1小时。 5、接种:在接种箱内采用无菌操作法,向培养料内接入健壮的灵芝栽培菌种。接种后的培养料,便可置于培室内培养。 6、培养室的选择及培养架设置:选择有前后窗,通风条件好,光照充足,有保温保湿条件的房子做培养室。在培养室内用三角铁或木棒搭成架子,架子不要紧贴墙壁,上下层之间

篇五 蘑菇种植吧
蘑菇种植和生长的观察

蘑菇种植和生长的观察

光谷三小(南校) 谈智勇 我的大伯是个种蘑菇的,他家里有大棚,在大棚里蘑菇极多极多,每回我到他家里,他都给点蘑菇我带回家。这次科学探究赛,我当然选蘑菇的种植和生长的观察。 1、蘑菇的种植。

那天我到大伯家向他请教种蘑菇的事,大伯很高兴地问:“今天怎么有兴趣要学种蘑菇,不跟你爸爸学习开车?”我说:“科学比赛的题目有一题是蘑菇的种植与生长,我才向你请教。”大伯一边忙他的活,一边向我讲解了有关种蘑菇方法:种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基本流程如下:备料→预湿→建堆→翻堆→作床→进棚→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各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中间的消毒杀菌马虎不得。我问:“我能不能学。”“能,你现在就跟我装袋。”我跟着大伯把弄好的材料装进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问:“这个袋子是什么?”“这是营养料袋中有棉籽壳、玉米芯等,这种

袋要先蒸煮,冷凉后才能装培植种。培植种装在袋子的两端,两端各留一个圆形的孔,像一个细茶叶盒的口那么大,蘑菇就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刚装好培植种的袋子口要用一片旧报纸包上,再用橡皮筋扎紧。”说着大伯都弄好了

3袋,我1袋也没有弄好。大伯说:“你停着,还是让我来。”我去参观了大棚的蘑菇。我走进第一个大棚。哪有什么蘑菇呀!全是白花花的、圆柱状的塑料袋子,好像一个个小枕头,一层层地摞着,中间有木棍隔开,形成一堵矮墙,一堵堵矮墙连成一片,又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占满了这个好大的塑料棚子。今天算是有收获了。 2、蘑菇的生长观察。

(1) 刚装的蘑菇营养基整齐地排列在大棚中。这时要多给它们浇水,同时要注意温度。

(2)过了一天后,就有小的菇头冒出来,探着脑袋,还没有长出伞来。活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娃娃。

(3)又过了一天,这时蘑菇长大了,伞已经长出来了,一个位置挨挨挤挤的,有的大、

有的小,“小枕头”两头都长满了肥肥厚厚的大蘑菇,浅灰色,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喇叭花,一丛丛,一簇簇,可爱极了。

(4)这时蘑菇的颜色由浅变深,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出售了。

3、蘑菇的种植要注意多浇水,注意杀菌消毒,注意温度。这三个方面很重要。对于其它的过程都比较专业,我问过大伯,他这说:“这不是一天、两天、三天的事等你长大了再到我这儿来。”我又问大伯:“听说蘑菇的种类很多,你这是种的什么蘑菇?”

大伯告诉我,他种的是平菇,是蘑菇的一种,还有菇、金针菇、猴头菇等。另外还有许多有毒的蘑菇。特别是野生菇,大部分都有毒性。

4、通过这次观察实践活动,我知道了有关蘑菇的知识,也知道了劳动的重要。

指导老师:吴方军

篇六 蘑菇种植吧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慢慢懂得克服不利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蘑菇栽培技术上逐渐引进了大棚栽培技术,利用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保温性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9公斤以上,亩收入达万元左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它将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途径。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以下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堆料发酵

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

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翻格及播种

在翻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播后管理及覆土

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使之适应蘑菇的生长。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

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

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就必须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以及覆土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蘑菇的质量。

双子包蘑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双子包蘑菇是我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主产区在福建、上海、湖南、广西等省。目前正值春菇管理阶段,现简单介绍此阶段的一些管理技术要点:

春菇管理 春菇约占总产量的30%。3月中旬以后,气温逐

渐回升,待稳定在10℃以上时,可逐步调足土层水分,以满足山菇需要。调水时,先喷PH8-9的石灰水上清液,在气温15℃以下时,可结合喷施追肥。约在4月份,气温达15-25℃,是春菇大量发生的时期,应增加喷水量。5月份的气温常在25℃以上,水分蒸发量大,春菇也即将结束,土层含水量可提至最高限度,每平方米菌床每天喷水量约0.5公斤,争取时间采到最后一批菇。

春菇调水的总原则是:3月稳,4月准,5月狠。春天温度不稳定,喷水与通风应注意躲避寒流和干热风的袭击,以免发生大量死菇。并时常喷石灰水,及时调节不断下降的酸碱度。

采后处理 蘑菇常在现蕾后的5-7天采收,气温低时可在现蕾后8-10天采收。在湖南等南方地区,秋冬可采收2-3批,第一潮菇质量最好,产量最多。2月份休床后春天还可收4-5批菇。目前国内栽培的蘑菇品种多在13-20℃温度范围出菇,以16-18℃出菇整齐、质量好。蘑菇要求在子实体菌膜未破时采收,菌膜破后为开伞菇。开伞菇质次价低,且销路不广。采收的蘑菇去柄、分级后及时运往工厂加工或鲜销。运输包装应加软物衬垫,防止挤压和碰伤。目前蘑菇加工主要是加工成罐头,其次是盐渍加工成盐水蘑菇或切片烘干。

技术关键 我国的蘑菇单产低。克服办法是:一是通过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选育优质高产菌株;二是引进国外优质高产菌株。目前生产上常采用Ag2796菌株,同时推广二次发酵和泥炭土为覆土材料及施用增产济等丰产措施。

病虫害时蘑菇栽培中的一个国际性问题,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与质量,必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防治措施有"菇房规范化,且环境整洁;培养料碳氮比合理,推行二次发酵技术;选用纯净无杂、生活力强的高产菌株,适时播种;土粒经太阳暴晒或用800倍多菌灵处理后再覆土;处理好菇房温、湿、气之间矛盾;及时认真地清除菇床上的病虫、死菇、菇脚等病(虫)源;病虫害严重的菇房或闲架要轮换或淘汰。

平菇从小到大有哪几种形态?

平菇子实体从小到大依次有瘤状突起、桑椹状原基、珊瑚状菇蕾、扇贝状平菇、成熟平菇等4~5种形态。

(1)瘤状突起 菌丝体培养30天左右,培养料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气生菌丝由白转暗,部分料面出现瘤状突起,即所谓平菇原基。

(2)桑椹状原基 瘤状原基进一步生长发育,在料面出现成堆的小米粒状白色菌蕾,貌似桑椹。某些单生(散生)平菇(凤尾菇)并不形成桑椹状原基,而是从瘤状原基直接长成珊瑚状菇蕾。

(3)珊瑚状菇蕾 桑椹状原基经过一定时间后,每一个小突起

逐渐伸长、变粗(中间膨大),成为幼小菌柄。丛生菌柄好似一片珊瑚,故称为珊瑚状菇蕾。其中只有少数菇蕾可以长成平菇,其余菇蕾将很快萎缩。

(4)扇贝状平菇 部分珊瑚状菇蕾进一步生长发育,逐渐形成具有菌柄、菌盖和菌褶的扇贝状幼嫩平菇。

(5)成熟平菇 扇贝状幼嫩平菇迅速长大,菌盖边缘由内卷到平展,开始弹射孢子,即为可以采食的成熟平菇。

条件适宜时,从瘤状突起长成可以采食的成熟平菇,需10天左右。

篇七 蘑菇种植吧
如何种蘑菇

如何种植蘑菇

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们采用了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制母种的成功率达99.9%,制原种的成功率达98.1%.制栽培种的成功率93.2%。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专业人士教你,首先培养基:硬土,把它做打成小鸡蛋大小。或腐木。然后把菌种植到培养基里。注意室内保持90%的湿度。黑暗,少通风,以细菌和杂菌带进来。温度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有利菌丝生长。要常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泥土湿润. 最好用营养土。 种植蘑菇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要掌握相关的技术。

一、配料; 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蘑菇种植吧】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

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 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素,复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膜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蘑菇种植吧】

蘑菇种植技术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

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五、采收

一般应在菇盖开至八成时采收。采收时要轻摘、轻放、轻运,以保证菇形完整,不受损伤。同时,应分级采收,分级存放,分级装运,分级交售。无论采收、交售和加工都要及时。

灵芝栽培技术灵芝是珍贵的药用真菌。目前国内的主要栽培方式是瓶栽,其技术要点如下。

1、选瓶:通常选用500、750、1000毫升的罐头瓶,菌种瓶或其它广口瓶。

2、培养料的配方:培养配料的配方有以下几种。

⑴棉籽壳80%,麦麸20%;⑵棉籽壳,麦麸各50%;⑶棉籽壳、阔叶树锯末各50%;⑷锯末、麦麸各50%。也可在培养料中再加3-5%的豆饼粉或玉米粉。将各配料拌匀,加水调拌,直至用手握起指缝见水而不滴下为宜。

3、装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到瓶肩处,边装边用小木棍轻轻捣实;然后用一根直径1厘米的木根从上至下打一个通气孔,再用棉塞塞住瓶口或用4层牛皮纸扎口。用棉塞塞瓶的,灭菌前要再扎一层防潮纸。

4、灭菌:高压灭菌(压力为每平方厘米1.5千克)处理90分钟;常压灭菌6-8小时;间歇灭菌3天,每天1小时。

5、接种:在接种箱内采用无菌操作法,向培养料内接入健壮的灵芝栽培菌种。接种后的培养料,便可臵于培室内培养。

6、培养室的选择及培养架设臵:选择有前后窗,通风条件好,光照充足,有保温保湿条件的房子做培养室。在培养室内用三角铁或木棒搭成架子,架子不要紧贴墙壁,上下层之间相距70-80厘米,底层离地面50厘米左右,再用小竹竿等物构搭成床面,床面宽80-100厘米。

7、培养室消毒:用硫磺或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或用0.1%的甲醛溶液和3%的石灰水喷洒培养室。

8、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后的菌瓶要平放在培养架的床面上,拉上培养室前后窗的窗帘;保持室温26-28℃,7-8天后,菌瓶表面即可布满菌丝。其间,要定期检查菌瓶,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清除。

9、子实体阶段管理:当分化出子实体原基后,应及时将瓶口的棉塞或扎口牛皮纸取下。同时将菌瓶分开摆放,瓶与瓶之间留5-10厘米空隙。拉开窗帘,保持较强的散射光。菌盖分化后,应转动菌瓶使其受光均匀,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经常喷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85-90%之间,温度28℃左右。开窗换气应缓慢进行,避免因温度湿度突然变化造成灵芝畸形。

10、采收:当灵芝菌盖变硬时,应及时采下晒干或在40-60℃条件下烘干。干灵芝须盛放在环形玻璃器皿内或装入塑料袋中,臵于干燥通风处保存。

记者了解到,由于菌种使用几代以后就会退化,所以基地还配有菌种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每个月都要更新新的菌种,相当于为蘑菇家族更新换代,以保证蘑菇产出率。

白蘑菇 白蘑菇,学名叫双抱菇,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看,而且有多种医用价值,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利用桔秆生产白蘑菇,既可有效地利用桔秆资源,解决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问

题,又为农民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以麦秸为主要原料生产白蘑菇的配方(以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有4个:(1)麦秸2000公斤,鸡粪500公斤,尿素5公斤,麸皮50公斤,石膏25公斤,磷肥(过磷酸钙)25公斤,碳酸钙25公斤,石灰50公斤,酵素菌8-10公斤;(2)麦秸2500公斤,饼肥80公斤‘尿素30公斤,磷肥40公斤,麸皮(或米糠)50公斤,石膏60公斤,石灰50公斤,酵素菌8—10公斤;(3)麦秸2000公斤,干牛粪1000公斤,棉籽饼150公斤,麸皮50公斤,磷肥35公斤,石膏40公斤,石灰50公斤,酵素菌8—10公斤;(4)麦秸2000公斤,干牛粪750公斤,干猪粪750公斤,菜籽饼100公斤,尿素10公斤,麸皮50公斤,石膏50公斤,磷肥50公斤,石灰50公斤,酵素菌8—10公斤。

播种前将麦秸预湿致含水量达的60%左右,畜禽粪粉碎过筛,加水拌匀,含水量达50%左右,并按照一层麦秸(约30厘米厚)一层粪(盖没麦草为宜),再撤上薄薄一层酵素菌与麸皮堆制发酵。按此结构,一般堆制长5米、高1.5米、宽2米,饼肥和尿素在堆料3—5层适当加入。堆制16天左右,中间每4天翻堆1次。共计翻堆4次左右。第一次翻堆时分层撤入磷肥和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分层撤入石灰。堆制发酵好的标志是:料松软,富有弹性,草一拉即断,黄褐色至棕褐色,无臭味,有较浓的料香味,PH值为7—7.5,相对湿度62%-65%。

当堆料温度下降到28cC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堆料均匀铺入菇棚内料床上,厚度一般20厘米左有,选用适龄优质菌种,进行穴播,株行距为8厘米)(8厘米,挖一小穴,放入红枣大小菌种一块,播深5厘米左右,播后再撤一些菌种于料面上,然后将料面轻轻拍平,使菌种紧贴培养料。

播后3天内菇房以保湿为主,3天后随菌丝生长,逐渐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植,室温以24-26℃为宜,超过28℃时,应加强通风换气。大约20天后茵丝可长至料底,此时可在料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黏壤土,草炭土也是一种理想的覆土材料。覆土后2-3天内用喷雾器喷水,每平方米用水2公斤,分两次喷,使土壤湿而不黏,能捏得扁、搓得圆。约10天后,蘑菇菌丝处于临近扭结状态,这时,可喷1-2次较大的水,湿度控制在90%左右,温度控制在18℃左右,每天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这时有大批菇蕾出现。 当大批菇蕾长至豌豆粒大时,应适当增加喷水量,加强通风换气,喷水时一定要打开通风孔,喷后要保持通风2小时左右,约4—5天后菇盖直径可达3厘米左右,菇盖充分长大还没开伞以前为采收的最佳时期。一般从10月上旬开始采收,可分批采收到11月底。

  • ·蘑菇种植注水(2017-06-14)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