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0    阅读:

篇一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黑陶工艺品的制作

  [农广天地]黑陶工艺品的制作 

  黑陶是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陶器,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它具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的特点,在不同光线下能够呈现不同的色泽,器物花纹精细,造型优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现在为大家介绍黑陶工艺品的制作。

  相关资料:

  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黑陶”,因陶制品色泽发黑,质地紧密而得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黑陶艺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将火山矿泉泥加入到黑陶工艺品的原料中,使黑陶作品色泽更加均匀、质感更加细腻,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魅力。 

  据介绍,黑陶是陶胎较薄,胎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曾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目前,黑陶工艺品在我国山东、黑龙江等地均有生产。 

  黑龙江黑陶艺人:小的物件要雕刻一天,大的物件要经过四到五天,雕刻之后在放到阴干室阴干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吧,再放到烘干室烘干四、五天左右。最后再放在窑里烧制。然后到烘干室3到5天,然后在放到窑里进行烧制3到4天,一个成型的产品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黑陶艺人们,将本地特产的天然矿泥加入黑陶原料中,因其土质细腻、无沙、粘性大,而且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纯黑色的均匀质感,适合于火山矿泥黑陶的制作。火山矿泥黑陶采用轮制的方法,黑陶形状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等艺术特点。经过艺人们创新后的火山矿泥黑陶工艺品,种类齐全、特点鲜明、独具特色,广受游客欢迎。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境内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具有丰富的火山矿产及相关资源。

  黑陶工艺品的制作  

  制作黑陶时,为了使黑色在陶的表面分布均匀,对泥土的要求非常严格,泥土必须细腻,颗粒大小和密度均匀。所以选择上好的泥土是首要的,黑陶的泥土取材于黄河流域的红黏土,而且必须是纯净、没有掺杂其他土粒的。这种土是碳酸盐岩石经过数万年的风化堆积而成,土质细腻,是上好的陶土。

  为了避免拉坯时出现的气泡,同时产生好的‘劲道’,陶坯要被陈腐本年到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水分子会变得均匀而致密。拉坯成形只能一次成功,否则这些泥土又得等上半年一载,因为重新拉坯会破坏泥土的致密性和劲道。 反白的水墨画--- 而今天,由陶艺术家们制作的黑陶,比之龙山的古物又增添了更多的魅力。龙山出土的黑陶都是全身漆黑,而今天的陶艺家却利用熏烟渣碳带来的特性,通过高超的雕刻技艺,令黑陶表现出丰富多姿的图案。使它实现了这一民间工艺的再创造。

  由于黑陶表面的黑色试碳粒渗透的结果,在表面聚集的碳粒最多,颜色最深。越深入表面,碳粒进入的越少,颜色越浅。把影雕这一雕刻技艺移植到黑陶上,体验黑陶这种由深入浅的特性,使黑陶表面的花纹黑白灰层次分明,简直就是一张反白的中国水墨画,林人叹为观止。许多画家慕名而来,希望用黑陶影雕来变现自己的作品。

  碳粒使它拥有漆黑而光亮的皮肤,影雕使它具有水墨画般的图案,黑陶向人们展示了陶艺的最高境界。漆黑而富有光泽,雕刻则层次分明,这便是黑陶。黑陶的制陶工艺是陶类发展过程中的巅峰之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人类制陶史上的奇迹。

篇二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开一家个性红陶盆店

    花盆,不是越靓越好,关键在于手工制作出的盆,透气性更好。

  红陶盆即颜色呈土红色、砖红色或褐红色的陶器。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中最为普遍。

  红陶盆是会呼吸的花盆,不管放在哪里都是最耐看的,搭配着红陶的园艺小品,更是充满了野趣,而且十分环保,在欧洲和日本园艺中被较多地使用。

  [工艺特色]

  红陶盆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普通的细质粘土,除去杂质,堆好用水闷几天,和泥时要充分的折叠和摔打,除去其中的气泡。上床子拉出盆坯子,阴干后入窑,柴火烧制成,灰的要用水二次氧化,红的温度低了出窑就行了。红陶盆分粗质和细质,有欧式景观、日式田园、特大九耳陶盆等多种款式,有较强的装饰性,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

  由于透气性很好,孔隙度很高,可以在盆侧面蒸发水分,红陶盆里的土壤可以很快干燥。蒸发水分时会夺去气化热,所以温度容易降低,根会长得很健全,花草自然长得强壮。可根据不同植物而选择混有保湿力的泥土一起使用。适宜容易引起根部腐烂的山野草或多肉植物、球根等植物。

  [市场前景]

  红陶盆造型多样,千变万化,很有特色,除了用作花盆种花草外,很多顾客还用来作装饰品,摆设放置在室内。因此深受广大爱花人士的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经营建议]

  1.可同时兼设网店,将最新设计展示给顾客,提供一些特色的花草种子。 

  2.联系家装公司、园艺设计公司,寻找大的订单。

  3.在各大园艺论坛与顾客交流,可开展团购、订制业务。

  了解红陶: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

篇三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日照黑陶发展史

日照黑陶发展史

日照历史悠久,它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地区,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陶文化源远流长。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日照因此有“中国黑陶城”之美誉。黑陶在日照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一、日照黑陶名称发展史

日照黑陶最早民间称谓出自明洪武年间村落族谱:“祖上以制作土陶器为生,土陶器包括红色、灰色、黑色土陶器”。据考证日照制陶的烧制方法为水润闷窑法,是烧制实用性黑色陶器的主要方法。

1959年之前,在《日照市志》、《五莲县志》、《莒县志》、《安东卫志》等日照地方志上,日照制陶业被称谓为“日照土陶器业”。1959年至1990年被称为“土陶器业”、“陶瓷业”及“砖瓦业”等称谓,1990年以后改称“日照黑陶业”。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黑陶的名称随着其形态以及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功能变化:黑陶在1990年前称谓为日照土陶,功能为 实用性生活器皿,包括黑碗、黑盆、青砖、青瓦等,官方记载从业人数上千人,产值上百万。土陶中的工艺品如泥哨、泥塑等也有记载。1990年以后,日照土陶官方称谓为日照黑

陶,功能为高档工艺品,如花瓶、人物雕塑等,日照官方报纸、年鉴、地方志上都有记载。

形态变化:以1990为分水岭,黑陶的形态也随之变化,从花盆到花瓶,青砖青瓦到平面浮雕、陶制大缸到大型工艺品、泥哨到各种模制工艺品、泥塑-----雕塑。工艺由简单的雕刻工艺发展到镂空、挑点、剔泥、平雕、浮雕等近80种工艺技法。

二、日照黑陶发展史

在日照市志中,共有26个村庄以窑命名。制作土陶器的村庄多达100个,因日照最早的地方志为《莒县志》,为明洪武年间编著,故日照黑陶器的传承历史可追溯到明朝,1920年日照县署设劝业所,管理全县的手工业,1955年7月,县人民政府设手工业管理科。1959年后设县陶瓷厂,1990年设市黑陶厂,但因派系太多故无法区分,所以我们统称为日照黑陶手工艺传统技术。 目前,在日照境内发现了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镂孔。如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丹土遗址所出土的各类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

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盖世一绝,系珍贵文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照文化、文物部门,着手系统地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龙山文化黑陶技艺,成立了“日照市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研究所”,集民间和科研机构之大成。在制作、烧制等方面较前人有了发展与创新,不仅使龙山文化黑陶艺术瑰宝重现异彩,而且使日照黑陶艺术逐渐走向了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断的挖掘、整理、恢复和发展,黑陶作为精美的艺术、文化产品,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将日照黑陶的保护、传承纳入了教育教学内容。在全市中小学中设置了手工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进行普及推广,在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了民俗民艺展览中心,集中展示了黑陶等民俗民艺作品。实施了民间艺术进课堂工程,在中小学开设了民间艺术课程,主要教授黑陶的制作。

日照黑陶继承传统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旧有题材不断创新。近年来,卜广云研制的窑变作品,刘加东开发的系列仿古陶器,徐兵研发的平面浮雕黑陶,杨丛泉“怪脸”黑陶面具,为黑陶艺术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日照黑陶民间艺人相互联系,对不同形式的艺术互相借鉴,在销售上互相帮扶,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日照民间艺人文化圈。

附件:

日照黑陶大事记

1994年5月 日照龙山艺术院举行黑陶艺术家精品展。

1995年10月 中美联合考古龙山时代、两城镇遗址区域调查、勘探和发掘研究。

1995年10月 举办日照市金秋艺术黑陶作品展。

1996年12月 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

1997年7月 日照黑陶作品《盛世龙瓶》代表日照庆香港回归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北京艺术馆展出

1999年12月 举办“迎澳门黑陶艺术研讨会”。

2000年元月 举行迎新世纪黑陶文化艺术展暨研讨会。 2001年11月 中央四套播出《中国风日照黑陶》。

2003年12月 举办“庆元旦黑陶艺术大展”。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2004年8月 日照黑陶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展示节目录制。

2005年10月 2005中国〃日照龙山时代与早期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年12月 召开日照黑陶文化艺术研讨会。

2006年9月 举办日照黑陶创作展。

2006年11月 举办日照黑陶艺术创作研讨会。

2007年1月 举办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日照黑陶技艺展示。

2007年3月 举办“大海有约”2007年中国水上运动会(黑陶艺术水运纪念品)博览会。

2008年5月 参加日照市对口支援灾区绵阳募捐活动。【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2008年8月 日照黑陶作品参加中韩文化交流展。

2008年8月 参加山东省大众艺术节,邢葆东、王炳山黑陶作品荣获金奖,苏兆启黑陶作品荣获泰山文艺奖三等奖。

2008年12月 举办庆祝龙山文化发掘80周年暨首届黑陶艺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 举办日照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黑陶艺术展。 2009年9月 参加山东省第二届2009大众艺术节,邢葆东黑陶作品荣获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王炳山黑陶作品《看戏》荣获民艺类特别最佳奖,苏兆启黑陶作品《盛世鼎》获民艺类金奖。

2010年6月 召开山东省黑陶艺术家艺术作品研讨会。

2011年3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东港区“中国黑陶之都〃日照东港”称号并授牌。

2011年5月 两城镇被评为“山东黑陶产业第一镇”

2011年9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日照“中国黑陶文化之乡”称号并授牌。

2012年10月 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在黑陶邢艺术馆成立。 2013年5月 日照黑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

2013年7月 第三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暨第三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上,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的苏兆启、苏日华黑陶作品《高柄蛋壳镂空陶杯》荣获中国陶瓷作品“大地奖”金奖。

篇四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日照黑陶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篇五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清华日照简单使用方法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篇六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日照简介及日照黑陶发展趋势

日照简介及日照黑陶发展趋势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城市、港口城市。近年来,日照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日照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10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64公里金色沙滩,滩平沙细、水清浪稳,“蓝天、碧海、金沙滩”相得益彰,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是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日照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润宜人,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美誉。日照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饮用水源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4%,人均绿地面积20.4平方米,是中国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是一座特别适宜人居的城市。

日照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陵阳河、两城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莒县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日照黑陶

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日照农民画享誉中外,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莒县浮来山上有距今3600多年、推断树龄4000多年的“天下第一银杏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古生物活化石”。这里人杰地灵,西周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尚,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当代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等名人志士的故乡都在日照。 近年来,凭借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日照作为节假日的去处。 黑陶作为日照最美丽的一张特产名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日照黑陶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应着力在推动黑陶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上下功夫,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市场机制解决黑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黑陶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在进步,黑陶艺术创作也要与时俱进,黑陶艺术的发展应该置于当代视觉文化的背景之下,不能脱离时代。要契合时代脉搏律动,用黑陶艺术讴歌崭新时代。

篇七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黑陶的知识

【日照黑陶用的土是从哪里取的】

长久以来,关于黑陶有这样的定语:“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薄如纸”是形容龙山出土的蛋壳陶其陶体如同纸一样薄,有其真实的一面,“声如磬”是说陶在烧制后有一定的硬度,经过弹击会发出相对清脆的声音,但镂空充分的陶,由于弹击后声音从镂空部分孔中散掉,所以不会发出“如磬”之声,但可感受到陶的硬度。而“硬如瓷、亮如漆”则未免言过其实。从硬度上讲,陶与瓷是有明显区别的,其区别之一是制作原料的不同,陶器多为粘土所制,质地结构不够紧密,透气性强是其特点,瓷结构较紧密。二是烧制温度不同,陶器烧制温度一般在800—900度之间,有些硬陶烧制温度也仅在1000度左右,瓷则在1200度以上到1400度左右,工业用瓷烧制温度更高。由于烧制温度不同,陶与瓷硬度明显不同,因此,“硬如瓷”用语不够准确。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个性特点,陶器硬度不及瓷器,但瓷器的透气性能也不及陶器,二者各有用处,从使用看也各有优点 ,既然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为什么一定要以已之短比他人之长呢?“亮如漆”或叫“明如镜”更是不知从何而来,据有关人员考证,龙山黑陶表面似乎涂一层类似树脂的物质,表面较光亮,而为何要涂一层东西至今无定论。陶与瓷视觉上的不同在于瓷明如镜,原因在于表面有一层釉,陶器由于陶土质地松散表面不施釉因而没有“亮如漆”或“明如镜”的条件,特别是经过渗炭工序后,大量炭粒子渗入陶体及表面,呈乌黑亚光是其本性,只有施釉的陶器和烧后抛光的建水紫陶才有明如镜的特征,不施釉的陶何来的“亮如漆”、“明如镜”?也正因为追求这种“明如镜”,大部分制陶者盲目地把黑陶表面涂上鞋油,造成表面“明如镜或亮如漆”,更有甚者,将沥青涂在陶表面经过低温烧制,使沥青渗入陶体,使表面有一定的光亮,凡此种种使目前的黑陶制作误入歧途,这就象一个本来美丽的少女,一定要隐去自然之美,化重妆效仿她人,以假乱真,湮灭了自身的天生丽质。

被誉为“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最著名的黑陶当属山东的龙山黑陶和浙江的良渚黑陶。这两个地方是黑陶的发源地。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的当属黑陶。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龙山黑陶中,蛋壳黑陶又是极品中的极品。蛋壳黑陶以“薄”著称,是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

陶业的水平。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良渚黑陶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良渚文化比龙山文化更为久远,约公元前3300年~前2250年。良渚黑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掀起的时尚收藏风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文物和工艺美术制品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黑陶多被奴隶主和贵族们所利用,他们用于装饰宫殿、点缀厅堂,成为夸耀富有、显示地位和等级的标志,而在民间却少有问津。新中国成立后,黑陶艺术得到了重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梁德明对记者说:国家规定,解放后出土的黑陶文物,不允许被拿到公开市场上去拍卖。不过事实上,黑陶文物在民间的古董集市上一直有流通。解放前出土的黑陶文物,国家也是允许被拿出来拍卖的。虽然在国内,目前黑陶的收藏还没有像字画等藏品一样火热,但黑陶文物的升值潜力,在国外的拍卖场上可见端倪。黑陶文物在国外没有拍卖的限制,市场非常火爆,身价动辄百万。河南洛阳专门研究、收藏、制造黑陶的大师索望说:“黑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含义,成为人们追求时尚、彰显财富的象征。”近年来,出于对一种古文明的追求和一种心灵的享受,黑陶的收藏逐渐时兴,成为藏家的新宠。黑陶造型端庄凝重,它的图案深藏玄机,它的黑色在心理学上的联想“可以当做温暖、覆盖、藏身之所和舒适”(【美】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黑陶艺术品往往给人带来凝重安适的感觉,它给人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享受,代表着一种壮美和崇高的人格。因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收藏一两件黑陶制品,可以获得一份宁静的心境,这也是黑陶收藏在近年风生水起的根源。实用型的文物黑陶历经几千年的长埋,存世的已经十分罕见,渐渐被收入博物馆进行保护,当然,也有部分“沧海遗珠”遗落民间,这些便成为现在黑陶收藏家收集黑陶文物的主要渠道,圈内人的互相交流也是另外一种收集渠道。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仿制的现代黑陶工艺品,其做工十分精美,价格也不菲,甚至能拍出十几万的高价。去年5月,陕西有人从

洛阳以18万的价格收藏了一尊腾空而起的黑马,而一个刚出炉高不足30厘米的黑陶豆(古时盛熟食的一种容器),在市场竟标出19万元的天价,福建、广东等地不断有人前来要收藏此“豆”。但梁德明先生说,真正的收藏家是不收藏这些工艺品的,因为它们只是仿制品,远远不及真品那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做工精细几无作伪黑陶的制作工艺尽管在几千年前已经被先人掌握,但也许是它的工艺偏于繁琐复杂,或是传播区域太小,致使这种技术失传。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才在上世纪80年代破译了黑陶的制作工艺。梁德明先生说,由于黑陶做工精细,不容易被仿制,所以,目前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伪造的赝品,因为伪造的赝品在色泽、沧桑感等方面都达不到真品的效果。黑陶出现在彩陶等其他陶瓷制品之后,因为其制作工艺难度比红陶、灰陶和彩陶要高得多。黑陶之所以会呈黑色,是因为温度控制的关系,黑陶的烧制温度在800摄氏度到900摄氏度之间,超过或者低于这个温度,都烧不出黑色的效果。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烧制出来的颜色就是红的,低于这个温度则呈白色。黑陶的装饰特点虽然简单质朴,不加装饰或少加装饰,但要制出一件美观典雅的黑陶可是要下一番工夫。除薄制、打磨、单色、加陶衣等各种不同的装饰方法,还在陶器上运用划纹、压纹、印纹等。并且陶器的提梁、耳、鼻、纽等附加部分颇具匠心。最常见的情况是陶器上的附件往往压成平行的条纹,或加以变化,器身很单纯而提梁部却十分精巧。此外,镂孔也是一种装饰方法,是龙山陶器所特有的,主要用于鼎足与豆足上。至于黑陶表面呈现的光亮,则是陶坯制成后尚未干透时,用鹅卵石或兽骨制成的光滑工具在上面打磨的结果。打磨不仅使胎体表面高低不平的结构填平补齐,而且让原料中的云母片、石英等物质的颗粒平行排列于坯体表面,这些矿物颗粒有反光作用,平行排列就可以减少光线的散射,增加光线的平行反射,因而出现光泽,所以黑陶表面熠熠发亮。市场上常见的劣质黑陶,可能做工雕刻方面也很精细,但不属于收藏型的黑陶。判别黑陶制品的优劣,可以看其是否掺水,优质的黑陶不会掉色,而劣质黑陶则一洗就掉色。对此,秦源陶艺制作中心的郑康淳先生介绍,虽然黑陶的“熏烟渗碳”技术已经得到破译,但能够真正掌握这项工艺的厂家却凤毛麟角,导致市场上黑陶质量参差不齐。真正的黑陶用湿布越擦越亮,而劣质的黑陶只要用湿布一擦就会掉色。另外,纯正的黑陶图案全部是烧完雕刻的,精致、细腻、栩栩如生,而劣质黑陶上的图案是用色彩画上的,相对粗糙且容易掉色。

黑陶的价值判断实用型的黑陶多为出土文物,举世罕见,不允许在市面上拍卖,但民间也不乏有黑陶文物藏品。一般来说,品相良好、形状特别且带有氏族图文的黑陶较为珍贵,价位一般在万元以上。现在收藏市场上看到的多是现代黑陶工艺制品。目前,黑陶的价位还不是很高。一般普通的大器型的黑陶,市场价位在千元以上,普通器型的价位在几百元钱。因此,黑陶未来的升值潜力还很大。鉴别黑陶制品的收藏价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看造型。造型是鉴别黑陶收藏价值的第一位。梁先生说,黑陶的各种造型或者代表一种身份地位,或者代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黑陶中的鸟形壶,是代表氏族的图腾。二看品相。这些在当时用来作为器皿的实用型黑陶制品,在贵族死后通常用来作为陪葬品,历经四五千年的掩埋,受到地层的叠压、器物与泥土黏在一起,出土几乎无完物,因此,品相成了黑陶价值鉴别的第二要素。三看图文。有些黑陶上还雕刻有当时的一些图文,有的代表氏族的图腾,有的则是一些原始文字。黑陶艺术的几何图案可以追溯到仰韶半坡时代的彩陶艺术,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转向抽象的符号,这种几何图案的原始物象,如蛇衍化为龙,鸟衍化为凤以及蛇衍化为鱼,表现了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并逐渐转化为带有韵律的线条。这些带有特定含义的图文,增添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四看做工。古代黑陶制品的厚薄,反映了它的特定含义,薄如蛋壳的黑陶制品,是先人为祭祀和殉葬而精心制作的。学者表示,到目前为止,黑陶中最为珍贵的数山东出土的“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此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而现代工艺品则以其工艺的精细程度来决定陶器的价值。现在的工艺品陶器多是从雕工、刻工上下功夫。一件好的作品,装饰和造型非常吻合,气势上一气呵成,线条十分流畅,肌理的处理上也十分到位。

传统的制陶工序并不是简单的捏泥巴过程。在选定陶土以后还得对其进行加工,即根据陶土的粘性人为地加进羼和料,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保证陶坯在高温焙烧时不开裂,不变形,提高陶器制作的成品率。配制好的陶原料还要经过粉碎,

这样有利于在坯体在受热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以便烧成并获得致密的结构,减少坯体的气孔率,增强胎体烧成后的强度、硬度和比重。捏练和陈腐是原料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古代捏练坯泥的方法,或者用人工足踩,手搓;或者用牲畜踩踏、石碾烂。经过捏练的泥制,为增加粘性,提高可塑性,还要进行陈腐,据陶工介绍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胎质细腻,就是经过长时间的陈腐处理过的。

制陶原料选定配制后,这就进入制陶工艺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成型。我国古代成型方法包括人工成形、轮制等。手工成形可分为(一)是捏塑法,一般适用于小件陶器;(二)模制法,就是将泥料放入有形状的模子里,待半干时取出而制成陶坯的过程,是一种较原始的制陶方法,适用于特殊器物来采用局部模制法,如龙山文化中的圆锥形陶模作为袋形足的内模,现在台湾高山族至今还保留有这一种成形方法;(三)泥条盘筑法也叫泥条圈注法、泥条盘筑法或泥条泥成法等,这是一种原始的陶器成形方法,先将泥拉长成条状,按器型大小将泥条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然后用拍子拍打,使之成形。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器物,内部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给人以古拙感。这种方法在新石器时代都已在使用。

轮制是古代较为进步的一种制陶工艺。它是将原料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利用其快速旋转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它的特点是器形规整,厚薄均匀,陶壁表里普遍有平行密集的轮纹,器底往往有线割的偏心纹。这种工艺大体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兴盛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陶器坯体成形以后,还要进行修饰:首先,湿手抹平;从作坯体开始,就蘸水往上抹,使坯面不致过早因干燥而裂,同时可使坯表面平整并且可接合缝条,填补毛坯空隙。但不宜蘸水太多,否则会使泥坯软塌;其次是拍印,这样使坯体整体结实有纹饰,分段用的器物也在这一过程加以粘接修饰的,用拍子打光,使高低不平的坯体表面填平补齐,并使泥料中的片状矿物平行于坯体表面,增加光线的平行反射,减少散射,进而出现光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彩绘进行坯体装饰。

在制陶过程中,完成坯体成形和修饰之后,还不算成品,还得进行焙烧。陶器烧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包粽子机器

下一篇: 养蚯蚓赚钱吗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