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一:《美国人心目中的好老师》读后感

在羡慕中找到学习和向上的动力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程涛

翻完《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一书,颇有些感触。

首先,有感于中美教师之间的差异。美国对教师的要求不仅包括师德和教学成绩,还包括对学生、同事、学校、社区、社团的服务。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教师除了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成为公民的模范——通过对学生、同事、学校、社区、社团的服务,引领学生成为为他人和整个社会服务的良好公民。因此,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成为备受美国人尊敬的三大职业之一。可见在美国做一个优秀教师并不容易。、

再则,这些最好老师的事迹中,反复提及“创新”的这一优秀品质。在许多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中,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实则,创造性是“创”与“造”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特性或能力。因此,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所以有位美国教授总是爱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三则,书中的“优秀教师之所以伟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使学生的考试分数令人瞩目——尽管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而是因为他们用火热的心温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尤其是那些处于学业不利状况和受到家庭问题困扰的孩子,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老师是一视同仁的。”他们在教学上,创造的奇迹都源于对学生的“爱”。

有爱才有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件最需要认真和执著的工作,是一项极需要耐心和韧性的事业。有爱才有智慧:教师要善于在智慧的教育天地里,用自己满腔的师爱推动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有爱才有恒心:“教育需要恒心”。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恒心,常常驱使着我们不计报酬地做、不计时间地做、不计得失地做,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去设计和研究班里的教育活动,抓住一切机会去了解学生、激励学生。有爱才有宽容:心中有爱,就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从平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就会宽容学生身上的小错误,就会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就会放慢脚步、耐下性子等待那些慢的学生。有爱才能坚守:有爱才有信心„„

好教师,改变学生一生的选择。学生就像一座宝藏,你可以在里面发掘出最宝贵的财富。优秀的老师用“爱”的感召,让那些徘徊在辍学边缘的孩子不但及时迷途知返,而且还欣喜地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能,进而努力发展自己,最终取得了傲人的学业成绩。这令人感动不已。

本书中,优秀教师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对教书育人有极大的投入,对所有学生都给予满满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二:《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读后感 文档

《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读后感

(威廉姆·亚瑟·沃德曾说过:普通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最优秀教师激励学生。《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一书中11位教师,凭借突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是各优秀教育奖获得者。有在克林顿总统主持的玫瑰园典礼上获得美国教育最高奖项“全国年度教师奖”的,有得到美国教育界奥斯卡之称的“密尔肯全美教育奖”的„„他们都是当前美国教育界的卓越典范。不同的个人经历、不同的现身说法,在寻求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时,都反映出了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做一名教师吧!他们用自己的笔和思想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指导和灵感。他们用四十年的成功和收获向人们诠释了成为优秀教师的理由。

一、优秀的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课堂影响力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自制力很强的学生也很难一节课45分钟都专注于教学内容;反过来,自制力很弱的学生在刚开始上课的几分钟里也会认真听讲。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其中。

获得美国教育最高奖项“全国年度教师奖”的菲利普比格勒,在华盛顿特区担任历史和人文学科的教学23年,致力于探索新思想,尝试新变革,寻找有助于鼓励、激发学生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针对历史学科内容,采取新颖的场景模拟教学,他把课堂变成了一个虚拟时间机器,激励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扮演古希腊城的对抗势力,扮演最高法院的律师,扮演总统候选人托马斯.杰弗逊和约翰.亚当斯。他的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更体验到了历史。通过这些历史模拟情景,学生了解了民主,知道了公民的含义,学到了人生哲理。

我所任教的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既涉及多姿多彩的生物奇观,也研究微观生物例如病毒细菌的亚显微结构;既要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重视生物实验基本技能的提高。如何才能在45分钟的时间里,既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得到能力提升,完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教师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植物激素的发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生物科学史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家的时代背景,遵循科学家的探寻脚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科学家的思维逻辑,来解决阻挡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难题。通过教师设置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而不再把科学史看做简单的人物和实验名称。

二、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反思完善自己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却可能成为名师。

获得1999年美国年度优秀教师的琳达.库图夫斯在总结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里,谈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总会提前将录音机打开,然后忘记录音这会事儿,让录音机记录自己一堂课的表现。上完课,在家里或者教室里安静的地方,听自己的录音。边听边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估:检查自己说话的语调,关注自己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的反应如何?听一听学生回答问题后,你给出了怎样的反馈。录音会让自己感觉不自在,但却可以从这项活动中受益匪浅。

记得08级刚开始施行分层次走班时,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是先观看一节组内老师的课堂实录。自己第一次站在一个听课者的角度,来重新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全组教师会针对教态、语言、板书等教学基本功给自己提供改进建议;对教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时间的合理搭配等教学结构方面的问题,共同磋商,取长补短。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并在接下去的活动中加以调整与尝试,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如在我第一次讲解必修二《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节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课下学生告诉我,老师这样总结出来的特点都很理论性,也难以记忆,在做题时还是不会用。学生的反馈促使我对这一节内容重新设计。我认真倾听老教师的指导建议,反思调整教学活动的计划,先让学生书写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的遗传图解,从图解中归纳总结育种方式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直观理解,从而化解了教学壁垒。

三、优秀的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得到美国教育界奥斯卡之称的“密尔肯全美教育奖”的亚历克斯.卡特,在接手新生的第一天就发现班里有个学生菲利普和其他孩子不同。已经开始上课了,他还在和同学聊

天说笑。反应敏锐,但故意对老师的问题答非所问,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这给老师的课堂教学造成干扰。于是老师就来到菲利普的家里,了解到菲利普的家庭氛围,以及找到了菲利普反应敏捷的原因。老师告诉菲利普,只有非常聪明的人才能在短时间里说出让人发笑的笑话,但是老师也很想知道,如果你把聪明劲儿用在学习上会怎样。卡特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马上予以否定,而是通过自己的调查,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用自身影响力来感化学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成绩好的学生会尽一切努力拿高分,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只为自己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促进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动力。教师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需要值得信任、值得尊敬、能带给他们安全感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又不跨越师生界限的策略有很多:每次上课前都亲切得欢迎、问候学生;每节课让所有的学生发言;每周至少就学生的表现做出一次针对每个人的具体反馈;课下与学生朋友式的谈心交流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每一项都做起来很难。

在教师眼中,每一个学生或许只是班级中的六十分之一,而在每个家庭当中,学生却是承载了整个家族的希望和未来。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学生家长同老师的交谈内容,主要倾向于希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家长恳求的眼神,发自肺腑的言语,总让我更加深感自己肩膀上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

记得刚接手08级的这批学生,我班有一名女生由于课堂测验表现不够理想,我在她的试卷上注明:带着笔记和试卷抽空找我。第二天早晨,她在校园里遇到我,战战兢兢的看着我,那神情仿佛等待我的训斥和批评。我接过她的试卷,发现她的字迹很工整,答错的题目都用红笔订正过了。我心里想,我应该先了解一下这个学生的内心想法再给她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因此,我耐心询问她初中学习生物的情况,以及刚接触高中生物的学习感受,并鼓励她珍惜高中的学习时光。这一次的辅导,在我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后来教师节的时候,我收到了这名女生送给我的贺卡,她向我叙述了刚进入高中的心里彷徨和无助。因为我适时的鼓励和指引,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心里关怀,第一次体会到了教师对于她这样一名学习后进生的关注。为了继续激发这名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安排她担任生物课代表,她也没有辜负我对她的期望,在工作和学习方面都做的很出色。

在这个学生身上,我体会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爱。平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或许平时由于教学工作的繁重,很多时候教师课堂上没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利用早晨辅导或者课间的点滴时间,同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鼓励她树立学习的信心,扫除她学习上的心里障碍,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是教学制胜的法宝,但教师源自内心的真心与热情,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坚信每个孩子都具有潜能;在孩子灰心丧气地认为“我做不到”时,充满信心地告诉他:不,你能做到!

帕特.康罗伊说:优秀的教师让人充满希望,让人相信有一千个拥抱生活的理由。教育不是为了填满水桶,而是为了点燃火焰。好的老师,能够改变学生一生的选择。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两个老师让我们记忆深刻。不论是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还是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他们对教学研究的专注,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努力。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三: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2005—2014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透视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四:《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读后感

爱成就教育

很早就听说过《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这本书,但一直苦于琐事缠身、——《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读后感 事务繁忙而始终未与其真正会面。今年暑假终于有时间读了《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一书,立刻被书中的教育理念深深折服:有爱才有教育,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有爱更加耐心

耐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是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一个起码条件。 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急于求成,这是最本质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漫长的成长历程。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过程需要循环往复,这就注定了教育所具有的持久性。所以更要认识到,教育是一件最需要认真和执著的工作,是一项极需要耐心和韧性的事业。在长期育人过程中,这种耐心更是深入到每一次谈心、每一次辅导、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中。当自己面对学生的顽固不化就要火从口出、恨从手泄时,要提醒自己,再给他讲一遍;当自己面对后进生出现反复就要灰心丧气、甩手不干时,要提醒自己,再给他明一番理。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耐心发现,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耐心教育,找到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

二、有爱就有智慧

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比如一个好学生忽然和某个问题学生交往增加,教师提醒学生:“你小心学坏(近墨者黑)。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想一想,这位好学生可能使那问题生“近朱者赤”呢?教师要习惯于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在刨根问底中思考,在思考中反驳自己怎样的思考才是有智慧的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智慧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在智慧的教育天地里,用自己满腔的师爱推动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有爱才有恒心

“教育需要恒心”。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恒心,常常驱使着我们不计报酬地做、不计时间地做、不计得失地做,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去设计和研究班里的教育活动,抓住一切机会去了解学生、激励学生。一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他的教育思索必然肤浅,他对学生教育就会经常“停电”、“停水”,师生双方就不会有默契。自然,他的教育也难以成功。

四、有爱必定宽容

学生毕竟是孩子,是孩子就得犯错误。心中有爱,就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从平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就会宽容学生身上的小错误,就会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就会放慢脚步、耐下性子等待那些慢的学生。心中有爱,就不会在课堂上因为学生一时的错误而大发雷霆,也不会因为学生没完成作业而高声训斥,更不会因学生成绩差拖班级后腿而冷语相向。

师爱是阳光,是雨露,沐浴着师爱的阳光,学生才会茁壮成长;有了师爱,才会有宽容,才会有教育奇迹的发生。

优秀老师有着他们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信念,但都有着同样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对学生浓浓的爱。从这本书中,我一次又一次的学到了很多很多„„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五: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读了《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专著,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本书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让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想做到最好,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爱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而名师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差距在哪里并引发起我的认识与反思。

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 “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当我热情满怀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上课激情飞扬,下课跟着他们一起做游戏。在他们生日时,我也不忘送上一张小书签,那时,每个孩子收到礼物是那么开心。当我声音嘶哑的时候,孩子们偷偷地将“金嗓子”放在讲台上。那一刻,我是那么的幸福。

二、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

做最好的教师,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几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懂得,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信任、爱戴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每一个学生。当然了解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三、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

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的日子,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这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问一下为什么?如何改进?让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焕发新的色彩。 我相信没有最好,只要把握不断学习、加强思考。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六:《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有爱才有责任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从成为老师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直都没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李镇西老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镇西老师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教育学生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身为初中的老师,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搞得自己很累、很烦,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但面对同样的问题李老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不如就学李老师这样想:多想

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祝福、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者”,让学生阳奉阴违、避而远之。这样每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希望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也受益匪浅。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最后,我想引用附录中的一段话: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刘 超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七: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

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

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该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

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杨温林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八:做最好的老师 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 读后感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启示三: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

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启示四: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

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启示五: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

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九: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

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

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该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

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一口气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毕,感触颇丰。因为李校长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赞同,读他的书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是那样的朴实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流,是那样的真实而心动。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是的,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音乐老师!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

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唱、弹、跳、吹、拉什么都不行,还阿Q似的安慰自己不是学专业的。虽然我也曾努力过,虽然我也曾迷茫过,虽然和别人比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爱孩子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学习音乐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爱孩子就应该让每一位孩子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让音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纯真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114020037 姓名:谭禄华

一、内容简介

作者李镇西,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育,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 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从事多年教育中所得出的先进教育理念,讲述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老师。主要内容包括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养、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育人之道、转化后进生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二、个人感想

(一)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内心世界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如果一个老师没有一颗爱心,那么他不配做一个老师,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是任何人都能扮演教师这一职业。教师只有有了一颗爱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作为教师应该拥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能够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有时他们的想法很天真,但是这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教师不能随便的对他们的想法进行否定,因为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把童年还给学生,童年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而且是那么的美好。所以对于初中生表现出来的调皮、幼稚、天生,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认为像这样的学生就是坏学生。童年时代的人,都有过些坏毛病、坏习惯,这是正常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改掉身上的坏习惯。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与老师心中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能一票否决,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答案,最终在尊重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讲述参考答案。学生做错事了,教师不能一味的惩罚学生,站在学生的角

度,也许换做教师的话,在那样的情况中,教师也会做错的。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给予谅解和宽容,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改过。只有首先尊重了学生,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因为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二)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分数

“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教师的法宝”,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吗?我想素质教育绝对不是这样的,决不是教会学生如何考高分,素质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组成的教育内容。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素质教育完全变味了,考试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为什么会变味呢,我认为有两大原因:第一,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要参加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能继续学习深造,分数低的学生只能被淘汰。在这种大的教育制度背景下,人人都只看重分数成为了正常的现状,谁不想上高中和大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拼命地做题与考试,其他的素养都不管了。第二,学校自身制度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成为了素质教育变味的助推器。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是什么呢,当然是学生的分数。一个班学生的上线率,有几个一本,有几个二本,这些都成为了绩效考核的条件。教师考核后,有可能面临被迫失业的窘境,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必须狠抓本班的成绩,一切向分数看齐,在老师的眼里分数才是硬道理。为了提高本班的升学率,只有坚持让学生做题,不断的考试。学生和教师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忽视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中国的素质教育让人堪忧,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只有首先把大的环境改变,改变应试教育这种培养人才的方案。但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在中国现在是不能实现的,受中国人口众多和经济现状制约,如果人人都能到大学深造,那么国家要花多少经费。既然教育政策不能改变,那么只有从教师入手来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不只是把精力集中在考试上。要把培养学生做人放在首位,在学习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以分数来论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也许他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其他方面非常棒。教师的错误判断可能会把一个人给毁了,如果一个人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有运动天赋,而教师却以成绩来评价,将这个人给否定掉,那

么这位老师可能会把一位国家级的运动员给埋没了。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本书有这样一个理念,班级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比较民主,我们班每一个人都轮流担任班长一天,管理班级事务。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学生在管理班级工作中,能够得到锻炼,完善自我。同时也能体会到班级管理工作的辛苦,从而能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积极配合其他班级工作者。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融入到集体中,体会班集体的责任感。

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让书本上的知识回到现实中。空谈什么平等、自由、法制不如在班级管理中体现,让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份子,参与班干部竞选,在选举中体会平等、自由的观念。每一人都有事做了,身上肩负起重任,变得有责任感了。从小就在学生的内心中树立平等、自由、法制的观念,将来融入到社会中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对自身、对国家都是有利的。

(四)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师的眼里应该没有优生和差生的概念,教师应该把一碗水端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育应该面向一切学生,应该有一颗公平的心,不应该偏向任何一方。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应继续鼓励,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的同学。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多花心思去帮助,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花时间,找到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帮他们战胜在学习生活上所面临的困难。一个班的总体成绩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而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的。如果每个人都学习努力,那么班集体就进步了。后进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同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巨大的,因此有必要帮助后进生。教师和家庭都是转变后进生的两大力量,教师应到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父母携手帮助他们。

(五)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而中学时期对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却成

了空白。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青春期教育应该从中学时期开始,那时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段。我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有的地方甚至没涉及到,有的教师教育方式不合理,反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早恋问题处理方式不对,当发现有的学生有恋爱的苗头,就在班上公布,这是不对的。还有的老师会在班上公开学生的书信来往,这不仅没有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敌意。老师在课上公布学生信件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以及人格尊严。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但是还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教师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关于性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讲述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或者采用个别谈话法、写信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关于心理学的读物,像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抓,而且从中学就要抓,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违法犯罪的一种有效途径。

(六)做一个高水平的教师

你想给学生一碗水,那你必须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是社会中的高尚职业,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老师。作为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要有一颗责任心,要有一颗吃苦耐劳的决心。教书本来就是一份苦差事,永远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讲述着同样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些优点,那就别来。

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从事的是教师育人的工作,如果自身都不行,那么怎样去教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不断地补充能量,不断的学习,革新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把教师这项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去经营。

我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我现在还不完全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要拥有各项优点,但是我会努力的,我会朝着我的理想奋勇前进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