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8    阅读: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一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读后有感

《幸福的方法》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方法又是什么?以前听到这样一些话,“穷人也很幸福”。我就有点困惑,穷人当饿的发晕的时候没有钱买饭吃,生病的时候没钱去医院医治,想读书的时候没钱交学费面临退学,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时我才领悟到,幸福其实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一种体悟。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穷人也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领悟到自己的幸福。正如书上所说:“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有些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都感觉不到幸福;而有些人,即使不富有却很幸福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知足常乐,不要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尽量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氛围,积极乐观的看待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就能感受到幸福。人的生活包括工作、家庭、朋友、收入、身体等等方面,单从工作方面来说,我是从事服务行业,所处客服部门一主管职位,每天处理客诉、内部协调的工作,如果我们因被客户粗言秽语责骂,被其他部门工作上的不理解,经常心理不平衡,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工作,难免会沉缅于颓废之中,丧失对工作的热情,甚至怨天尤人,这样就会与幸福渐行渐远。如果我们换个积极的角度来看,多想想用自己专业的知识解决客诉问题,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用心服务”,我们就会从中发现我们工作的意义,就会拥有良好的心态,从中体味到幸福的味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本职工作,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从而收获来自工作成绩的幸福。

《幸福的方法》告诉我们, “如果我们要追求幸福,认清它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我们需要为它建立习惯。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命运取决于性格,性格则养成与习惯,我们的生活方式往往由一个个的生活习惯组成,好的习惯将为我们带来好的行为和好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成功和喜悦;反之,不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常常是我们幸福道路上的绊脚石,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阻力。因此,我们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好的习惯中更幸福。

有句话说得好:越单纯越幸福,越简单越幸福。很多时候,幸福真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不可触摸,复杂难懂。细细地留心生活,你会发现一个美美的懒觉,一顿温馨的晚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良好的心态,一杯清香的早茶„„;母亲抚摸着怀中熟睡的婴儿,轻声地哼着儿歌;朋友之间一条问候或祝福的短信;推掉无谓的活动或工作,蜷在图书馆里读一本喜爱的书或者躺在床上彻底放松地聆听着喜爱的音乐,甚至日夜劳累为自己热衷的事业奋斗,勤奋地为自己理想的学业努力付出„„,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幸福的源头。泰勒博士最后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他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所以不必去等待什么,我们随时都可以启程,去赴这份美好的邀约,给自己一份幸福感觉。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二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像孩子一样看世界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请你闭上双眼,深呼吸,回答这个问题:你幸福吗?

小的时候,妈妈抱着我,给我买好吃的,我就觉得那是幸福。上学后,看着童话故事,结尾总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那时觉得那可能就是长大的幸福吧。真的长大了,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我们却迷失了自己,好像再也找不到曾经以为的那种幸福。于是有人便问,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有的人只追求眼前的享乐,不关心未来的幸福;有的人历经坎坷,抱怨世态炎凉,放弃了寻找幸福;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和名望,但内心仍然感受不到幸福;有的人奔波劳碌,把快乐的期望放在未来,却无法享受当下的幸福;今天,从西方到东方,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许多人精神迷失;“郁闷”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我们身边的郁抑症患者急剧增加;多少无助的心灵在痛苦中徘徊和挣扎。 其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按书中的方法去思考和坚持练习,你便开始踏上了获得持久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的旅程。这本书很有意思,它不像一般的心理书籍那种罗列各种理论,而更像一本学生的练习册,在你读完每一章节后书中会给你提供进行反思的时间,同时在每一篇结尾部分还有较长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帮助大家把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另外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多种让我们变得更幸福的方法,比如:自我接纳法,简单生活法,身心合一法,心怀感恩法等,其中简单生活法让我印象最深。

也正是这种方法真正的让我开始重新冥想、反思自己,重新寻找小时候的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像孩子一样看世界,你就会拥有

幸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而可爱的,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管是从我的学生身上还是从我的女儿身上,他们的那种单纯可爱的孩子气,会让他们觉得世界也是单纯而可爱的,他们又怎么会不幸福呢?

记得以前当班主任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小女孩,很聪明,学习也很好,可就是爱丢三落四,经常在午饭时因为忘记带勺子而苦恼。有一次午饭时间,她边吃饭边和我聊天,聊着聊着就讲到了国家总理,她问我:“老师,国家总理平时都干什么?”我想了想,在心里简单的组织了措词,决定用孩子能懂得语言给她解释这个高深的问题,我说:“总理平时就是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大事儿的。”孩子追问:“我今天勺子忘带了,他能给我解决吗?”我笑了,摇摇头说:“不能!”孩子一撇嘴:“这点儿事都解决不了,还不如我妈妈呢!”

你看,孩子的世界多么的简单啊,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琐事,我们的工作总是做不完的做,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总觉得时间越来越紧迫,需要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手机、互联网、会议、通勤、娱乐、睡眠,让我们成为时间的奴隶,丰富的物质生活让我们衣食无忧,但是却有越来越多人在忙碌一天后还是倍感挫败和沮丧,本来应该享受生活的我们,却被生活消遣了。如果我们能简单的生活,像孩子一样的看待世界,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的设定生活和工作的优先级,不是努力做得更多,而是更多的做正确的、重要的事情,这有助于帮助我们简单快乐的奔向成功,享受生活。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三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这是一本让能让我们触摸幸福的书,读过之后能帮助我了解幸福的真相,并帮助我过得更幸福。任何幸福的生活决不是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而改变,幸福的生活是靠积累而成的。如果想要实现幸福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而平常的小事情,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快乐,那样,我们日常生活里这样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感到茫然和困惑,但是只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用坦然平静的心去体会,用知足常乐的意念去存储,知足的人最容易得到幸福,对生活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坦然,幸福的感觉时刻就在身边,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快乐,这就是我们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其实追求幸福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我们在生活中种种经历和感受!

21世纪生活的人们生活上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日程生活中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吸尘机、豆浆机,甚至有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连刷牙、剃胡须也不用自己费神,但内心幸福指数却一直在原点徘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直怠于休整我们的心灵。《幸福的方法》像一位睿智的学者,给我们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能让我们的身心快乐起来的方法,摘取一些与读者共享。

我们通常把幸福定义为是通过和弱者比较而实现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满足。这种比较会造成两种心理结果,要么幸灾乐祸、要么同情弱者,无论哪个结果,都可能让你觉得是幸福的。但究竟如何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呢?积极地面对世界,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不仇富,不欺贫,科学地认识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这才是对幸福的正确态度。幸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我想还是应该像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博士说的那样,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与根本。

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有些人无论生活、工作的再好也感觉不幸福,仍坚持认为外在因素可以改变内在体验。有钱人经常不开心的一大原因就是对“有钱就应

该开心”的压力,一旦不开心就觉得内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财富。而我们通过学习,去追求快乐且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并提高内在品格,真正去沉浸其中感受快乐和意义,享受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学习转变成一种迷人、美好的旅程,贯穿在整个生命中的对幸福的追求。

快乐工作,是实现幸福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辛勤工作却成为一个惩罚的标志。《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是典型的快乐生活,没有工作也没有对未来的打算,当他们偷吃禁果被赶出了伊甸园,他们和子子孙孙都必须辛勤工作,工作被当作一种惩罚。我们经常把一个完美快乐的地形容成是没有困难、没有工作的地方,但其实在地球上我们必须有工作才能快乐。我们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如果你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任务或赚钱的手段,而不是期待在其中有自我实现,这种情况下每天所期盼的除了薪水之外就是假期了,更谈不上快乐与意义。对把工作当成使命的人来说,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达成自我实现,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恩典,而不是打工。我们能从“我可以做什么?”转变为“我想做什么?什么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意义?”的话,那我们的选择是以幸福为衡量标准得,我们离快乐和幸福也就更近一步了。

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博士说一个美满婚姻的第一要素并不是去找一个所谓“合适的人”,而是一个你用心培养的亲密关系。因为即使你和一个合适的人在一起,但是在长久的情况下,你依然可能变得不开心,因为你还有对伴侣、孩子或是婚姻的责任感,让你慢慢觉得不快乐、不幸福。不管怎么样,正如集团公司王成立培训时所言,我们要学会感恩,表达爱,加固爱。表达对生活、对工作的爱,表达对家人和孩子的爱,表达对你有任何帮助的朋友的爱。让爱持久,让爱成长,让爱释放所有能量,那么爱情中的快乐和意义自然成为你的幸福。

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博士的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其去注意我们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去注意我们没了什么就无法生存。视角变了,体验自然变了,那么,对幸福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样了。朋友,你觉得呢。

如果说幸福有秘方,那一定是每周做5个拥抱、锻炼3次,每日冥想1次,每晚做一次感恩的祈祷。拥抱能改变我们和家人亲友的人际关系,锻炼身体能舒缓压力净化不安的情绪,冥想则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对心灵做按摩,抚平内心的创伤,让内心更加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感恩则是修炼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这些方法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往往是我们忽略的事情,真正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要坚持,就能感觉意想不到的奥妙。现在,我每天晚上睡前,都会对小Q说出今天感恩的事情,以前一些被我忽略的幸福的小事,也被我一一念起,比如,我今天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同学,以前就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有了感恩的心态,就能真切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心境了,自然感觉比以前更加幸福了。这里得注意,每天晚上感恩的内容不可千篇一律,否则,感恩就流于形式了。

上面都是一些表面的功夫,只要把这些基础动作完成了,幸福指数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我认为《幸福的方法》书的精髓在于“改变你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西方有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老是杞人忧天,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她有2个儿子,大儿子做卖伞生意,小儿子做帽子生意。下雨天时,她担心小儿子的太阳帽不好卖,晴天时,她又担心大儿子的生意惨淡,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心情忧郁,某天,一个路人实在看不过去了,对她讲,你应该这样想啊“下雨天,大儿子的肯定卖掉很多雨伞;晴天,小儿子的帽子销量一定不错”,老太太想想真的如此,就不再为儿子们发愁了。天气自然不会为人的意志而改变,但你看,只是稍微改变一下你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心境就豁然开朗。

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人很早就得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没有因一时的所失所得而悲欢喜乐,真是大智慧呢。

如果把幸福比作雨水,内心比作容器,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优越,我们的幸福指数在短暂的上升后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水平状态,因为我们内心这个容器没有改变,只有把方形的容器改变为球形,才能承载更多的幸福汁液,我们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升高。

《幸福的方法》中,还有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to express,not impress”,翻译成中文是“努力去表达自己,而不是为了给人留下美好印象而假装自己”。在恋爱的初期,人们为了获得对方的青睐,往往会委屈自己做一个更好的“我”,结婚后,那个隐藏的“我”渐渐显露出来,于是吵架的内容往往是“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子的!”为了追求伴侣而施展浑身解数无可厚非,但婚姻相

处之道应该是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如果连最亲密的伴侣也不能以真面目相对,怎能面对自己?这个道理拿到人际关系上也是适用的。人们为了名、利、权,往往要假装一个“高尚的无私的去处低级趣味的人”,

但人无完人,这种“高尚的无私的去除低级趣味的人”在现实世界中近乎绝迹,于是,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那些道貌岸然的人私底下是那么的不堪入目的伪君子。即使你成功扮演了一位很受欢迎的人,内心也一定是不快乐的,因为你失去了自我。伊索寓言里有个猴子,遇到狮子的时候就假装自己是一头狮子,朝弱小动物下毒手;

遇上大象的时候就跟大象说“其实我是一头大象,你看,我能把木头抬起来”,反正,就是遇人讲人话,遇鬼讲鬼话,人际关系自然好得不得了,在新召开的森林大王选举会上,被动物们推选成为新一届的森林大王。在主持人宣布“请新一届的森林大王猴子到主席台戴上桂冠时”,

猴子迟迟不上台领奖,动物们众目睽睽望着猴子,只见猴子也左右张望,原来,在猴子的内心里,早就忘记自己是一只猴子了。如果一个人为了讨好众人,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是跟这只猴子一样吗?即使最后成功了,弄丢了自己,也是得不偿失。其实,一个人有某方面的缺陷,不能全盘否定他在另外领域的贡献。在这方面,美国比我们要开放。前总统克林顿因为莱温斯基事件臭名昭著,一度被提审参议院,但参议院并不因为这段婚外情而否认克林顿在经济方面的贡献而罢免其总统职位。

书中还有一句话“成为你自己,准许自己为人的自由”被我奉为圭臬,它就像当年美国富兰克林宪法中规定“人人平等”一样,

释放了千年来人们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与束缚;它就如一道曙光,照在我们追求自由的路上。但成为你自己,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法律和传统文化,如我国的“忠孝仁义信”是我们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四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是一种能力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幸福是什么?如何能得到幸福?幸福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可就是觉得自己抓不住他,它飘忽不定,琢磨不透。其实幸福和快乐奥秘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在于我们自己的视角,我们的理解,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其实幸福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而也是因为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让我们众生殊途同归。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我们都再不断的追求幸福。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无可回避的痛苦,会有很多内在与外来的影响我们获得幸福的障碍,又是不是靠读一本书就可以解决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幸福的真意,并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于生活中,就能够更多的帮助我们。

怎么样的状态我们才能算是幸福的呢?我们在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幸福呢?是否有关于幸福的一个标准呢?如果有的话,那又是什么呢?如果说我们的幸福取决于与他人的比较的话,那我们周围的人究竟又有多么幸福呢?其实我们自己仔细的想一想,这些问题很难有一个很确切的答案,即便是有,仔细想一想,这些答案本身对于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也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我们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这我们对幸福有两个极端的理解:第一,要么我们很幸福,第二要么我们很不幸。想想就觉得这个问题的理解很是模棱两可。在我们的理解中,幸福成为一个终点,我们一旦达到,对幸福的追求也就到了一个终点。但是我们又仔细想一想,结果往往又不是这样的,我们始终在不断的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对于幸福的这一个理解,我们这样去追求幸福就只能徒增我们的挫败感和对生活现实的不满情绪。

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去理解我们的幸福。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加幸福,我们没有人能够总是处于完美的生活状态而无欲无求。与其不断问自己是否幸福,倒不如问问自己如何能够让我们自己更加的幸福?如何改变现在的理解方式,换一个角度去理解,我们现在是幸福的,我们要如何去追求更幸福,如何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要改变我们上诉的想法,如何追求更完美的生活,如何追求跟幸

福的生活,我们要做的很多,所以幸福也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改变我们的自己,建立习惯。可以说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有一个道理我们肯定都知道,那就是改变是困难的。学习新方法,建立新的习惯,或者打破旧的习惯往往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简单,因此绝大多数人尝试改变都以失败告终,我们在履行自己的承诺时,我们都知道这些承诺是对我们有益的,但是往往光靠我们的自律远远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有一定的方法,慢慢建立自己的的习惯。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两周可以建立一个习惯,可以认为建立一个习惯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维持一个习惯呢?那可是很需要坚持的毅力。但是我们把他们当成我们每天的刷牙洗脸等一些行为习惯来看的话,那么这个习惯就简单多了。我们这些习惯都是日常生活习惯,那么如何讲能增加自己幸福感的习惯当成我们的生活习惯呢?那就需要我们意识到什么样的生活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比如运动,旅游,看电影等等,都是不错的想法。但是我们不能贪,一定要知足。记得有一句名言:微小的成就,远比野心勃勃的失败要有成就感的多。千万不能着急,幸福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往往我们改变自己的习惯生活方式很被动,失败一两次我们就不想再去尝试他们,我们常常想让他顺其自然吧,可是结果呢,常常也不是这样,反而让我们觉得我们更加被动的在生活,我们的大把时间和精力让他人占有了,自己主动性越来越少。所以建立习惯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自己做生活的主人翁,才能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学会感恩,学会记录自己我们值得感激的人或事情,生活将充满阳光。感恩,真的能让我们觉得快乐,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加的珍惜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充满抱怨,不会把它们当成我们的认为的理所当然。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更加的积极和乐观;当我们的心中充满感激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那么的精彩与丰富;当我们的心中充满感激,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原来可以过得这么充实。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调整我们的心态,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去发现和收集生活工作中点滴的美好,需要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发现生活和工作,所以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积极的幸福冥想,释放我们积极的情绪。有一句俗话也是心理学研究证明的,那就是情绪会传染。积极的幸福冥想,安静的地方,简单的方法,深呼吸深呼吸,放松放松,然后收集心中的点滴,一直走到自己心灵的最深处,看看自己的梦想,看看自己的目标,把快乐的事情,把积极的正面的思想灌注于全身,会忽然发现自己与愤怒的消极的情绪越来越远,心情也开朗了,然后它会潜移默化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你的工作和生活也快乐,这时候你的积极你的热情你的乐观改变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你的热情感染了周围的所有人。然后你会慢慢地发现你的人际关系融洽了,你的工作环境变的美好变的快了。这也是一种幸福,这也是一种能力。

幸福很难吗?幸福远吗?怎么样的状态我们才能算是幸福的呢?我们在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幸福呢?是否有关于幸福的一个标准呢?如果有的话,那又是什么呢?如果说我们的幸福取决于与他人的比较的话,那我们周围的人究竟又有多么幸福呢?

如果我们建立一些幸福的习惯,如果我们学会感恩,如果我们积极的幸福冥想呢?哈哈,会发现幸福不难,幸福不远,我们当下就是幸福的,我们已经很幸福了,我们不用再去寻找一个幸福的标准,我们也再也不用跟别人去比较幸福了,因为我们时刻都感到幸福不是么?其实幸福真的是一种能力。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五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永远在路上

―――读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记得2012年国庆节后好长一段时间,央视每天新闻联播都播放一组街头随机采访百姓的镜头,问题都是“你幸福吗?”出现了很多神回复。特别是因为一位务工人员的回答,被全民调侃道:“我姓曾”,不禁令人深省。这本是一个多么普通常见、极易理解的问题,但一旦被问起,却不知如何诠释自己的幸福到底是什么?近期读了 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让我觉得心灵像一棵重新生长的大树,吸取到了更多的养料,对幸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幸福是什么?我问过自己好多遍,但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是有时候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过疑问。我迫切地翻开《幸福的方法》,泰勒在书中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我们需要确立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才能离幸福更近或者拥有幸福。书中举例说到,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到了一个不用工作,整天吃、喝、玩、乐的地方,他以为自己到了天堂,在他庆幸着自己到了天堂不久,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寂寞,此时,上帝出现了,上帝告诉他,其实你现在是在地狱。另外一个故事说到,有一个年轻人和一群老人一起去登山,年轻人非常迫切的希望登到山顶,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并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拉欣赏沿途的风景,结果他并没有在老人们前面登上山顶,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幸福并非是每天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和结果并非是最重要的,过程才应该是接近和体会幸福的捷径。 1

如何实现幸福?泰勒·本 - 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他自己以为能拿到世界冠军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当他自己拿到世界冠军的那一刻,他却并不感觉自己幸福,返而是迷茫,为什么会这样?这引起泰勒·本 - 沙哈尔博士的深思,作者到处寻求答案,他发现幸福并非是短暂的、单一的,而是长远的,多样的。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历、不同的阅历,幸福感是不一样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万别的。书中作者不仅论述了何为幸福,如何追求幸福,还提出了一些追求幸福的方法。比如,追求幸福从建立好的习惯开始,为此作者还在书中设计了表达感激的练习,首先让自己能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一个练习,就是从表达感激开始,经常想想那些让我们值得感激的事情,让我们感激的人。那些让我们幸福的事情和体验,以及这些事情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让我们去改变?去感受爱和被爱,给你爱和爱你的人写感恩的信等。更多的练习是,寻找自己真正最想做的事情,建立学习计划,让自己成长,简化自己的人生路线图,让自己去做想做而没有去做的事情。又如,作者在许多章节的后面设计了反思和练习的内容,建议读者按照其所提出的反思和练习的内容去做,就会越来越品尝到幸福的甘露。对于书中作者建议的获取幸福的方法,我颇有同感,其实只要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期间的所听所闻,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许多思想,况且作者在“至中国读者”中也说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元素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

2

读完《幸福的方法》后,我思考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幸福的原因与许多因素有关的,包括亲人,人际,物质,学习,信仰,理想,信念等等,但最主要是因为我基本上能够按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注重享受过程,对于结果无论成败与否,我都懂得知足,懂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因而能够常乐,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的滋味。这个结论完全符合书中作者的观点,从而也使我更加坚定地去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在延续自己的幸福人生的同时为身边的人享受到幸福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与他们分享幸福人生。 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幸福永远在路上。

3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六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余旖旎)》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该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每个人如何幸福,是幸福个人的方法论,我读了前两章便爱不释手。 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应该是源于人本身的感受,是自己体验,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可能把幸福感等同于别人眼中的幸福感,因此盲目去追求别人眼中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就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的初衷,就算最后得到的也不是真正的幸福。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对自己或多或少地问过?可能当你长久以来的某种诉求或愿望在某一时刻达成时,你感觉很幸福。但是你回想一下,有没有曾经在达到某一个重要目标之后,却没有得到你预期的愉悦?幸福是什么?这是作者摆给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一种情绪?就像快乐一样?还是没有痛苦?还是好运气?快乐、运气、满足等字眼经常被当做幸福的代名词,但是这些情绪上的东西都会像时间一样飞逝,感觉很好,却无法成为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书中阐述一个汉堡模型,四种汉堡类型代表了四种人生模式。即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享乐主义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而担忧。忙碌奔波型是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幸福。虚无主义型是既不享受眼前的幸福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而幸福型则是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动为他们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前三种是与幸福相对立的三种人生态度,我们肯定不能要,而幸福的人生态度就是为了有意义的目标奋斗,既享受当下又为了更加满意的未来,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我们能这么自如的做到吗?

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是成长,是一种习惯,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看了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之后,想到许多,学到许多。我觉得这的确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这本书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的名字具备充满让人去深入阅读的理由,有很多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结论,里面的很多事实都是我们一直知道或是听说过的,配上相应的小故事,读起来不是很累。全书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分为5章,介绍了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

在第二篇里的第6章到第8章中,讨论了如何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后一篇则包括了七个冥想练习,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位置的洞见。 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杂蒙蔽了我们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于浓雾背后的幸福,需要一颗平和安逸的心和一双清丽无埃的眼睛才能看清。

曾经有个寺庙的僧人在他们的师祖传衣钵时说道:

心似菩提树(就是心就是佛)

身如明镜台(身体想明镜清澈)

时时勤拂拭(就是长观照内心)

莫使尘埃染(别让外在的东西污染)

另一位僧人对道:

菩提本无树(菩提比作“心”,就是在明心见性后知道“心”是没有的)

明镜亦非台(明镜台是纯净的心,这里是纯净也是不纯净)

本来无一物(本来心里就什么都没有)

何处染尘埃(没有东西可以污染)

我认为这两首诗(当然现在我们认为这是诗,当时只是他们的禅悟)从佛学的角度告诉了我们幸福的真谛,简而言之就是凡事不要想太多,要坐到清心寡欲,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已经无欲无求了,那还会愁这愁那呢,况且任何事物都是虚幻的,没不要执着于他们的形态。做到这些,自然不会被外界的一切影响,也不会有贪心,不会自私,自然会体会到幸福跟快乐。 幸福是一份闲适,一份轻松,一种放弃,一份超然和豁达。幸福是口渴时,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幸福是疲惫时,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幸福是悲伤时,有人听你倾诉;幸福是快乐时,有人一同分享。 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用心感受生活,悦纳自然,体会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这就是幸福的真谛。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所以说,幸福就在我们大家身边,用豁达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事物,用广阔的心扉去容纳万物,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七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有幸公司安排了让学习《幸福的方法》,确实让我对如何获得长久的幸福有了新的感悟。当我把这本书轻描淡写的看了一遍后,试图来写读后感的时候,我发现下笔非常困难。幸福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因本人阅历尚浅,未婚,为了能更好的工作,目前男朋友都在外太空上飘着呢。且理解力感知力又比较有限,也没有对幸福形成比较系统的想法,又怎么能把它说清楚呢?在思考之余,我还是决定根据书中的内容梳理一下。

一、幸福感的来源

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与根本。

(一)开心快乐的学习和工作

快乐工作,是实现幸福的因素之一。我们经常把一个完美快乐的地方形容成没有困难、没有工作的地方,但其实在地球上我们必须有工作才能快乐。

1、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如果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任务或赚钱的手段,而不是期待在其中有自我实现,这种情况下每天所期盼的除了薪水之外就是假期了,更谈不上快乐与意义。对把工作当成使命的人来说,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达成自我实现,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向毕生经营和追求的事业,而不仅仅是打一份工。我们能从“我可以做什么?”转变为“我想做什么?什么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意义?”的话,那我们的选择是以幸福为衡量标准,我们离快乐和幸福也就更近一步了。

2、在工作中收获沉浸体验。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专心的阅读或者工作时,有时候别人喊我们都听不见,和朋友谈天说地,经常几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沉浸体验和“在状态”。有清楚的目标感是沉浸体验的前提。每个岗位都有它的职责所在,完成工作并非难事,但是要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应该在日常工作中设计一个目标,此类目标应该设计的可以实现为宜,如果任务难度太高而能力不足时,会感到焦虑,任务太简单时,又会觉得乏味,当难度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时,沉浸感觉很容易出现。当沉浸在工作中的时候,所收获的幸福也是显而易见的。

3、适当地对工作做一些承诺。我发现当领导安排我在固定的时间要完成一个工作时,虽然有时候过程会有些曲折,但是总能在规定的时间想尽各种办法完成它。因为答应领导,其实就是一个口头承诺,一个承诺,会让我们时刻记得要对工作,对答应领导的事情负责。一个明确的承诺和目标,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帮助我们找到完成的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信念是会自我实现的预言,当我们下定决心要完成时,我们其实已经相信了自己,相信了自己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愿意去做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这事情可能是比较枯燥无味和机械重复式的,比如对我来说每天都要看邮箱都要下载建言献策材料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泰勒教授告诉我们,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养成固定的习惯来克服。一旦习惯了,就变得如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自然了。同样建立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习惯,把它们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坚持30

天,一个新的习惯就可以被固定下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自然。 对于学习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没有几个孩子是真正的爱好学习,但如果把对待工作的这几条放在学习中,学习也一样能收获幸福和快乐。

(二)美满的婚姻

美满婚姻,需要认同伴侣的核心价值。容貌、财富、地位皆是浮云,要想拥有美满的婚姻,必须认同和拥戴伴侣的核心价值。时间是屠夫,再美再英俊的面孔也会因为新鲜感的消失而看厌、也会浮现出岁月的痕迹爬满皱纹,曾经芳华绝代的林青霞和赵雅芝都美人迟暮,更何况普通人呢?《幸福的方法》给我一个很大启发,要想获得天长地久的婚姻,需要无条件的去爱,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伴侣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对方最本真的个性,是他的个性所反应出来的行为,成功或失败、赚多赚少都不会改变核心价值。彼此了解是一辈子的事情,永远可以从伴侣身上发现和找到更多。这样关爱才会不断成长,婚姻生活才会变得更快乐和有意义。

二、有关幸福的几个现象

(一)幸福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幸福感不是恒定不变的,无论开始的时候感觉是多么的幸福,同样的一件事情在经历了几次重复之后,就会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刚参加工作得到的第一份工资,也许只有2000元,觉得很满足很幸福,等工作稳定之后,即使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或者更高的薪水,幸福感却下降了。有的企业或单位有给员工发生日礼物的习惯,在第一次发

的时候,员工会特激动,认为老板太好了,第二次发的时候,会觉得高兴,第三次发的时候,员工没有太多的欣喜了。到了第四年如果不发,反而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幸福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也对政府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的各种惠民政策不可能整天改,不可能经常给老百姓惊喜,但也应该考虑创新,考虑怎么样给老百姓一个特别的感受。运用到家庭生活也一样,需要时不时制造点小浪漫和小惊喜。

(二)幸福的相对论和比较法则

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历、不同的阅历,幸福感是不一样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幸福没有固定的公式和统一的标准。因为幸福是相对,所以就引出了一个惯性,习惯和他人比较。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号角吹响,一部分人真的比其他人跑的快了,真的奔小康去了。所以没有发达起来的人,有些失落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以前的人容易感到幸福,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前,普遍的贫穷,大家没有比较就没有失落。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较以前,现在的贫富差距是有所拉大,但是我想幸不幸福的参照系不应该是任何外在的东西,参照系应该是过去的自己。我常常对自己说当渐行渐远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刚刚出发的样子,这样我才能始终记得出发的原因,才能始终怀有感恩之心。

(三)帮助他人,幸福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路上遇到个问路的,帮他们指了下路,同学、同事、朋友遇到困难或者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了,这时候

我们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感并不会比受助的人少。帮助他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有颗帮助他人的心。慢慢的帮助他人,也成为我们幸福的要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多伟大,要在自我的牺牲中找寻生命的道德意义,这样无论是谁都会觉得委屈。幸福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毫无保留的纯粹的彻底的奉献,幸福应该是大家的幸福和谐共生的结果,一句话说应该是我为别人的幸福努力工作,别人为我的幸福创造条件。

三、关于幸福的两个误区

(一)认为财富越多,就越幸福

社会上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积累财富是人生的目标,谁积累的财富越多,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应该生活的更幸福。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感到焦虑、紧张、精神压力大、抑郁的人却越来越多。一个有着百万财富的人的幸福感也并不会比一个有十万财富的人的幸福高10倍,甚至还可能更低。其实财富和幸福的关联度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那些极其贫困的地区,在基本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富有程度稍微提高一点点,就能带来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较大提升。当然物质上的富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人或者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可以让我们对不喜欢做的事情说“不”,可以让我们不再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和琐碎而烦恼。而现代的多数人已经可以丰衣足食,幸福和财富的关联度越来越低了,幸福与否取决于当下的心态,知足常乐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大智慧。

(二)一旦某个目标实现,就会获得长久的快乐和幸福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八
《说幸福——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小 说 幸 福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最近有些失眠了。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你快乐吗?„„可以说自己从来没有仔细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思绪随意的飘荡,把我带回到那一穷二白的孩提年代。当听到卖冰棍人摇动装着硬币的铁饭盒发出的声音,揣着大人给的两分钱硬币,飞速跑去,把冰棍放进嘴里的那一刻,太美了,我想那就是幸福。田间放牛,牛在吃草,我则在水沟里抓鱼,或是信手摘一片小草的叶子,放在唇间吹出声音,没有忧虑,我想那就是幸福。夏夜皎洁的月光下,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坐在屋前的土地上,摇着扇子,谈论着,时时传来阵阵笑声,小朋友们则在晒谷场上玩老鹰抓小鸡或接力赛的游戏,我想那就是幸福。夜深了,蟋蟀的鸣叫声,夹杂着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愈发显得村庄的宁静,那时的睡眠是安详的,时常会在梦里笑出声来,我想那也是幸福吧。我个人认为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美好感觉,无须用语言表述。

可现在呢?物质及其丰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但是味觉却在退化,吃什么都无味,更何况还有那瘦肉精、三聚氰胺、地沟油、塑化剂„„。伴随着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又一个小小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是如此的短暂,倒是无奈与自责如影随形,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更多的是麻木与焦虑,为何成功无法给自己带来幸福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形式日趋丰富,人的思想空前复杂,可是健康、关爱、道德渐成奢侈品,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

提高。问题出在哪儿呢?

幸福的方法?初看这个题目真有几分困惑,幸福难道可以像数学、物理那样,找到解题的方法吗?将信将疑地读罢此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用其充满智慧的语言,从幸福是什么?如何实现幸福?以及有关幸福的冥想三个部分,科学论证了幸福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掌握获取幸福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是满意生活的先决条件。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人是情感动物,感情在生命里不可或缺,但是,仅仅有感情还不够,还需要我们体验积极的情绪或情感,只有当你的人生奋斗目标是“真我的呼唤”,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时,而不是迎合他人的期望,那么在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吃的、玩的、用的,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们说不幸福,不开心,为什么呢?书包越来越重,周一到周五,白天上课,晚上写作业,就连最为期盼的体育课,也是经常被主科占用。周末则是被奥数、英语作文、钢琴、舞蹈、演讲等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占用,没有多少自己的时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分数,考高分、上好学校,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而这些并非孩子们的真我呼唤,他们也就无法沉浸其中,体会到快乐,也就无法创造幸福。有些学生成绩是上去了,可是却再也不懂得礼让、再也不懂得孝顺,甚至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处于“生活失重”

状态,家长包办了一切,帮着孩子逃避问题和挑战,只会带来未来的不幸。“人类最大的贫乏,就是事事顺心如意,无须努力,最终导致希望破灭,再无奋斗之心。”

当一个民族倡导的是以物质、金钱、地位作为成功与否的价值判断标准时,这个民族则正在丧失道德,酝酿危机,最终失去幸福。

让我们拥有幸福的明天。

中青班 海珠区国资局 陈铁军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类似篇九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

——读后感

最近趁工作之余看了一本书也是学校工会推荐的《幸福的方法》,很巧合在国庆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采访百姓的新闻,记者问题是“你幸福吗?”。“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幸福就像一扇窗,你看到的也许是繁星满天,也许是山花烂漫,也许是细雨绵绵。幸福有时也许就是你身边一件莫名的小事,润物无声般感动了你;有时仿佛又像天空的云彩,想要抓在手中却又只能遥望着。可是无论你看到了什么,感触到了什么,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过。

“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着肯定和否定两极答案:要么幸福,要么不幸。在这种理解中幸福就成为了一个终点,我们一旦达到幸福就结束了。但事实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从许多心理学研究和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人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人的各种需求是随着自身以及外在环境变化而有所提升或改变的。对幸福的误解只能导致挫折和失败感。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有一天,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炎炎夏日,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

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当人的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时候,解释什么是幸福是很容易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中,幸福已经不能用基本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来解释了,有些人在拥有了巨大财富、地位、名望之后,却仍然内心充满苦痛和沮丧,由此导致事业异变,家庭不睦,甚至精神崩溃等等。有关研究表明:“高收入的人对生活会比较满足,却不会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不太会去享受生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研究这样一个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不是幸福”。

我们要清楚这样一个道理,金钱和名望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它们只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幸福是目标,金钱是手段。然而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却混淆目标和手段的区别,往往以牺牲目标(幸福)来换取手段(金钱)的。这里并不是说财富和声望不重要,追求财富和声望也是人类需求的一部分,是每一个积极要求进步,对生活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可回避的,有足够的金钱可以为我们提供良好的食物、住所、教育、医疗和其他基本需要。但前提是财富和声望不应该成为追求的核心,财富只是代表个人成长的结果,也许它是你努力的奖赏,也许它能证明你的实力。但它不能成为你的终身目标,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必须对我们的幸福有所贡献。

对人而言,幸福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都不能剥夺人体验、获得幸福的权利。幸福感应该是衡量我们人生成就的

唯一目标,因为它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所有目标的终点都是幸福的起点”,要记得,追求幸福才是我们终生的目标。

我们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但幸福是没有尽头的,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幸福,没有人从出生到消亡都是一直处于完美的生活状态而无欲无求。“人类最大的匮乏就是事事顺心如意,无须努力,最终导致希望破灭,再无奋斗之心。”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现在与将来的幸福,幸福也不是必须在我们个人及社会所有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

与其问自己是否幸福,不如问问自己怎样才能更幸福,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过程中的某一段。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多想想美好回忆中那些令人振奋的人和事;当我们的情绪消极倦怠的时候,多想想如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推卸和逃避。与其因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幸福的境界而感到垂头丧气,与其浪费力气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认真去体会和挖掘这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时去争取得到更多。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当我们将内心的苦累转化为积极乐观的力量时,便能在不幸的悲剧中重新找回幸福的人生。

大部分的人为了生活而必须工作,我们的使命是追求幸福,为了幸福我们就必须工作。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三个建筑工人在共同砌一堵墙。这时,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呀?”第一个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在垒墙。”第二个人抬起头来说:“我

们当然要盖一间房子。”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唱歌,脸上满是笑容:“我在盖一间非常漂亮的房子,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人们会在这里幸福的生活。”十年后,第一个人仍是一名建筑工人;而在施工现场拿着图纸的设计师竟然是第二个工人;至于第三个工人,现在已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前两个工人正在为他工作。”

爱默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不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既可以是地狱也可以是天堂。”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人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事业、使命感。第一位工人只是把工作作为一种任务或是赚钱的手段,而不是在其中有任何的自我价值实现。第二位工人是把工作作为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也会关注事业的发展,他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下一个升职的机会。对于第三位把工作看成使命的工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目标。薪水和升职固然重要,但心态更重要,他的目标是自我和谐的目标,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达成自我价值实现。

幸福并不取决于你做什么工作或得到了什么,而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和工作。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态度决定一切。用美好的心情感触生活,你手头的小工作就是大事业的开始。即使是在最受限制最乏味的工作里,哪怕你是一名厨师或是一名清洁工,只要我们对工作认可,找寻工作中的使命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想做,变被动为主动,让工作变成我们的使命而不是简单的打工,赋予工作本身更多的意义,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写到这里如果一定要给幸福下个定义,从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理解,幸福不是单纯的快乐、运气,也不是绝对没有痛苦和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无可避免的痛苦,会有很多内在的和外来的因素影响这着我们的生活、情绪,影响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和体验,成为我们获得幸福的障碍。幸福也不是通过看一本书,学会一个道理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我们对幸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通过运用恰当的方法去获得的。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之后的放松和解脱,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而感受到的无尽空虚。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持续的体验,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是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的努力和奋斗,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曾说过:“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这个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也许是快乐的,但终归是值得我们回忆和珍藏的宝贵体验和经验。李瑞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不应成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应成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根据;不应成为心烦气躁、怨天尤人的借口,而应成为磨练意志、施展才干的机会。”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有苦有甜,不一样的是心态。与其在埋怨中度过,不如转变心态。埋怨只能证明无奈,生活不相信懦弱。智者总是在失败中捕获成功的机会,在不幸中挖掘幸福的源泉。

  • ·幸福方法读后感(2016-01-05)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