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我的前半生溥仪读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0    阅读:

篇一:《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读完了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仪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色彩,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这一生的特别历史,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的历史。这里面,有闹剧,有悲哀,有疑惧,有希望。

1906年,溥仪出生于北京,1908年慈禧临死前选择了溥仪继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话,改变了溥仪的一生。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从此,清室的复辟闹剧便一幕幕的开始上演了。先是张勋带着辫子军帮助溥仪复辟,工作思路然而没做几天皇帝的溥仪就又退位了。溥仪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年的伪满洲国,称帝为康德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1932年初在长春(当时称为新京)任满洲国执政,后于1934年初称帝。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溥仪作为伪满战犯被关押于前苏联,五年后回国进行改造,十年后得到国家特赦,任职于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1967年,病逝于北京。宣统皇帝,大清逊帝,伪满执政,康德皇帝,战犯,普通公民,这些字眼写照了溥仪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通过利用溥仪强烈恢复祖业的愿望,以溥仪为扶植对象建立了伪满,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对东北的统治,这十四年,能活过来的人本身就是个奇迹。溥仪在答应日本出任伪满执政时,也许他忘了,日本人并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为了一个中国人的皇位而忙活,他们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当溥仪明白一切以后,日本人已经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这个执政和皇帝无非是个幌子而已。日本人给溥仪戴上了一顶繁华的皇冠,然而这顶皇冠繁华的背后却是一个紧箍咒。伪满十四年,溥仪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利,他不仅毁了自己,更毁了整个满洲。日本就这样以东三省和台湾省为跳板,对中国开始了大肆侵略。

伪满十四年的历史,是悲哀的。由于清室宗庙受到孙殿英军阀可耻的盗墓行为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激起了溥仪恢复帝业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恰恰是跟那个时代所背离的,正如杨天石先生所说:“历史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这个愿望不会实现,也不可能实现。被这个愿望冲昏了头脑的溥仪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设计的圈套,而这个圈套在我们今天看来,其用意是多么的明显,多么的可耻。或许只要稍作思考,顺应历史潮流,拒绝日本侵略者的邀请,这十四年的血泪史就不会发生了。

作为个人,我尊重溥仪先生在改造后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

生》一书本身就是对国家和历史的贡献,使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当时的中国。

历史,给了我们教训! 我们必须谨记,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

篇二:《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经典感悟》

望尽人间事,只道是沧桑

——读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有感我的前半生溥仪读后感

有一段历史,我们谁都不能去忘记,谁都应该将它刻进心里。1840年鸦片战争起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部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涅槃史。在1840——1949这一个世纪短暂而又极其漫长的岁月中,有许多人被历史抛弃,也有许多人被历史铭记。他们中的一位,一出生便注定要在这混乱的年代颠簸起伏,他的命运似乎自己都无法把握。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登基与退位

溥仪的童年是在紫禁城里度过的,他的童年仍然享受着很好的待遇。在慈禧太后的影响下,朝中诸臣对于民间的举事行为全权把信任交给了袁世凯。然而不久,袁世凯密奏,“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播迁,已天相容之地…东西友邦,有从事调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争持,则难免无不干涉。而民军亦必因此对于朝廷,感情亦恶。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子造也…”。袁世凯急转直下的态度的变化,使听到密奏内容与袁世凯危言的王公大臣们大为震惊。本来在民、清两军的议和谈判中,袁世凯是反对共和的,他坚决主张君主立宪,因为他曾经承诺过“决不辜负孤儿寡妇”,而随后由于袁世凯内阁竟要求清帝退位,这倒让皇室措手不及。

在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终究还是退位了,伴随着他的便是无期限的“暂居宫禁”,限制了他的自由,阻碍了他正常的生活方式,却美其名曰“优待条件”。就如同溥仪先生自己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道,“我在这块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追赶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其所以荒谬,就在于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 复辟梦想的破灭

在天津张园时,前两江总督兼摄江苏巡抚张勋发动了复辟。然而讨逆军已逼近北京城,复辟已经变成了一种绝望的挣扎。怔怔然之际,连卖报纸的孩童都了解内情,高呼“六个子儿买古董”。起起落落,一切都来的是如此迅速,让溥仪在旦夕之间尝遍了人生的高颠与低谷,文中是这样叙述的, “他们的脸色发灰,垂头丧气。我看了他们拟好的退位诏书,又害怕又悲伤,不由得放声大哭”。我想,放声大哭应该就是那一段时间溥仪先生最真实的心情写照吧。张勋带来的戏剧性的失败,是由于他独揽大权,犯了两个错误,造成了他的被孤立, 而同时却把这一切的一切带来的不幸转嫁到了溥仪的生命中…

短暂的快乐

尽管溥仪的少年生活不尽如人意,而庄士敦老师的出现无异于给溥仪的生命描绘出一道绚丽的彩虹。苏格兰老夫子庄士敦先生是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在徐世昌总统代向英国公使馆交涉后,便正式聘用了他。庄士敦先生是一个博学的人,“他通晓中国历史,熟悉中国各地风土人情,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对中国古诗特别欣赏。他读过多少经史子集我不知道,我只看见他像中国师傅一样,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读唐诗,”溥仪在书中如是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溥仪是非常喜欢这位老师的,庄士敦更加没有一丝一毫对中国人的不屑与轻蔑,反而与溥仪形同朋友一般,毋庸置疑,庄士敦先生的出现给溥仪增添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灵魂的丢弃

不过,最易让人产生看法的估计还是溥仪对日本的那些年的屈从吧。现实社会的渐趋复杂,局势的紧张化,日本大使馆的邀请等等的一切,让溥仪的内心开始萌发了小小的欲望。

他自述中写到,“望着角楼和城堞的轮廓,想起了我刚离开不久的养心殿和乾清宫,想起了我的宝座的明黄色的一切,复仇和复辟的欲望一齐涌到了我的心头,不由的心如火烧。我的眼睛噙着泪水,心里发下誓愿,将来必以一个胜利的君主的姿态,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样,重新回到这里来”。故地重游,溥仪的复仇的欲望如排山大海般汹涌而来,甚至比之前在天津张园时更凶猛,更要强烈。

正是这仇恨的日益增长,才更加促进了历史悲剧的必然性——溥仪选择了投靠日本。伴随着济南惨案到来的,是溥仪在伪满洲国中地位的确立以及认可。心里隐藏着复辟的梦想,溥仪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去讨好日本,讨好周遭。溥仪任满洲国执政期间,基本上溥仪是在阿谀奉承日本,惶恐度日,唯恐人家弃子,这即是溥仪那几年生活的真实反映。当时就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论点,“关东之人恨日本刺骨,日本替关东与党军协和,力足取之,然日本即取关东不能自治,非得皇上正位则举措难施”。而溥仪梦想的再次“实现”,却是在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的“登基”典礼,正所谓“第三次做皇帝”。“在溥仪先生的身上,更多的被赋予了满族人要恢复大清帝国的梦想,更多的被一班遗老遗少们赋与了艰巨的历史任务。然而,历史的潮流是反封建的,所以这一点证明了溥仪一生奋斗的悲剧性,即使是他内心中多么的不愿意,他也没有办法去掉历史强加在他身上的重任,这个重任,就是要恢复在他手上丢掉的大清帝国的江山,从这一点上他没有错”。然而,在这里面,却包含了太多太多,溥仪先生以一生的命运作为赌注,却换来了这些,有悲哀,有彷徨,有希望,更有不尽的无奈与辛酸… 获得特赦

一个人的痛苦可以有很多种,而其中最深的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由于溥仪先生的一次疏忽,“三亿元的事情”使得溥仪失去了所有的勇气,明明是忘了,却给说成是隐瞒,却一步步引发了旧疾发作。溥仪经受不了内心的负罪感,“捕蝇”与“捕鼠”等任务的接受,却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帮助其“重新做人”。溥仪的一生是凄苦的,是悲剧的,是无奈冷寂的。或许刑房里的生活,才是其心灵最纯净、感到最自由的时光。出人意料的,特赦令颁布了。第一个被释放的就是溥仪先生。而溥仪在文中说道,“特赦释放,对一般囚犯来说,意味着和父母子女的团聚,但这却与我无太大关系…如果说,释放就是获得自由和„阳光‟,那么我要说,我正是在这里获得了真理的阳光,得到了认识世界的自由”。

读完了全本书,纵观溥仪先生的一生,在他经历了这些常人几乎难以承受的跌跌宕宕后,我想他的心境大概是“上善若水”这句话最贴切了吧。出生时的名门望族,锦衣玉食,童年时的君临天下,九五之尊,少年时的局势动荡,诚惶诚恐,中年时的胆战心惊,痛苦矛盾,晚年的得到原谅,这一路走来,他却并没有太多的抱怨,抱怨他称号却不赐予他该享的殊荣,也没有太多的反抗,反抗尘世的不公平,他更没有自甘堕落,因为他的心中始终还是牵挂着祖国的,他有一颗热爱祖国、为民为国的心。尽管他曾经做过错事,但毕竟溥仪先生一直在积极努力的向上进取着,他并没有失去原本的中华民族的信仰不是吗?

溥仪先生自出生起便被期冀担负了艰辛的任务与重担,而其一生,却早已注定是一场以苦为主导的悲剧。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反而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主动地从事“改造”。我觉得这就是溥仪先生身上最宝贵的精神和品质了。

篇三:《读《我的前半生》有感》

《我的前半生》是我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

“反省式”自传,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

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后又任伪满皇帝13年。《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

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

省书,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

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溥仪晚年本想写一部《我的后半生》,可惜未如愿。

看完全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是对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一个草芥平民,都

有自己的无可奈何。溥仪在书中没有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曾经统治整个中国的皇帝,而

是极力地去贬低自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千古罪人,虔诚地去反思自己的罪行。知错

能改是好事,只是溥仪的错造成的是中国亿万人的痛苦,这种痛苦是精神上和身体上

的,而且是无法弥补的。但是,中国之所以演变成当时的摸样,也不能全怪溥仪,这

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的专制和腐朽逐渐演变造成的产物。因为历史的演

变不会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当然也不会是一个皇帝就可以决定的。

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有生以来首次学会系鞋带、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识,在头

脑中也扫荡了帝王意识而树立了公民观念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有生以来首次学会系

鞋带、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识,在头脑中也扫荡了帝王意识而树立了公民观念。这也

是让我极为感动的地方,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有底下的太监

宫女伺候着。经历了这么多巅峰和低潮,一个中国落寞的末代皇帝终于领悟到了人生

的真谛和意义。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些认识都太晚了,这让中国的经济落后,让

外敌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但是作为一个经历了极多落差的皇帝来说,在那么大的打

击过后,可以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和态度,确实是令人动容的。1959年秋,溥仪获得

特赦回到北京。有些老人见面后还行跪拜大礼,马上被他批评为思想落后。获得一张

选民证后,溥仪称这是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他开始在植物园劳动。蒙哥马利来访时询

问他感受如何,他回答说“比起皇帝来我更愿当园丁”。这位英国元帅惊讶之极,回国

后把这当成奇闻宣传。有的外国进步人士来访后,报道说:“看到溥仪,才能深刻地

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溥仪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中国末代皇帝的无

奈和悲哀,的确,他罪大恶极,但是人生在世,更别说是作为中国的皇帝,他也有苦

衷。看了这本书,我对人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我开始理解一些现在还不被别人认可

的人,或许是他现在的行为还不顺应潮流,或者不受别人的赏识,可是只要他是善良

的,是理智的,就可以原谅。我们可以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在书中,溥仪讲述了极尽奢华的宫中生活,也写了不少宫中黑暗的勾结,暗算,我的前半生溥仪读后感

斗角,令人侧目。宫中的贵族把自己的快乐和享受都建立在底层人民的痛苦之上。在

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中国统治者为了权力和欲望,对亲情的亵渎和无所谓。西太后

和光绪他们母子反目以后,她对于光绪真是用尽了精神上的虐待的方法。即使是亲生

骨肉,西太后也可以用这些残酷的方法让光绪帝屈服。这是极其悲哀的,在皇宫这个

大家庭里,本应该和谐美好,却为了权力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实在是可惜。当溥仪

更多的是以一个傀儡的形式当上了中国的末代皇帝是,他也慢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中国人眼里,他是一个大罪人,可是这是整个中国政治制度的原因和中国社会进程

中的必然产物,而不能单单怪罪一个皇帝,当然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是

有时候他的决断也是很无奈的,他有多方面的制约,皇帝有皇帝的苦衷和痛苦,不被

平常的老百姓知道,当然了,他也不会让老百姓知道,因为他是一个君王,他有他的

尊严。溥仪说他自幼就是在这种食人而肥的帝王家庭中成长、壮大和教育、培植起来

的,所以他对于这种“德不孤,必有邻”的孔孟学说,很容易就“声入必通”地无条

件加以推崇,并五体投地生出了无条件的信仰,认为这才是人世中永恒不易的唯一真

理。因此,也就把溥仪培育成为一个极端愚昧落后、自大自私、专门想开倒车的典型

人物,终于江河日下地在最后成为一个甘心背叛祖国的民族大罪人。我始终觉得中国我的前半生溥仪读后感

的教育体制从科举到现在,发展的都十分的缓慢,但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有

制度。中国的青少年人数直线上升,但是能力却在下降。这些能力不只是智力,还有

行动力。或许是中国的文化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像以前的“闭关锁国”一样,中国人我的前半生溥仪读后感

很容易形成一种文化的骄傲感,而不肯虚心的去接受外来的优秀的文化,更多的是抱

着一种傲娇的态度。当然,我们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几千年绵延下来的优秀文化值

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创新。从溥仪的读书模式和教育方式来

看,都是十分古老的。只专注于中国的古代文化,当然作为一个统治者需要互通古今,

学习一些治国的策略,但这并不是全部,作为一个统治者,他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状

况和人民生活情况来做出一些决策,以开放的心态去治理国家。中国人没有信仰却十

分相信迷信,把天地神灵当做是做事行动的一个指路灯,这也是中国衰败的原因之一

吧。所以,当代中国受到的屈辱,有很大的原因都是积累的问题而非一个人决策的问

题。

读完整本《我的前半生》,心里很压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直是满

怀着理想和报负踏进大学校园的,进了校园,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比赛让我们沉醉,但

是却越来越浮躁。我们没有时间好好静下来在图书馆看书,好好的去思考我们现在该

做的到底是什么。正如溥仪,他的前半生是狼藉的,尽管之后悔恨,但还是成为了中

国历史上的一个大罪人。我们现在在做的事对于我们的未来到底有没有联系,我们都

不得而知,没有了高中的教条,我们似乎也找不到那种挑灯夜读的激情。历史不能回

头,但现在的事可以自己去把握,不要以后自己后悔。溥仪作为皇帝有很多的无可奈

何,他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知道,既然知道现在自己做的是错

的事,那就不要再继续了,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就勇敢的去面对,不能怕任何的 看法和评论。是的,溥仪的前半生给了我们启迪,让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善良奋斗!

篇四:《七个小矮人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童话书,名字叫<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首先,我被白雪公主的善良深深吸引住了。白雪公主的继母非常恶毒,只因白雪公主比她漂亮,她就特别妒忌,想变成老婆婆想要杀死白雪公主,但是因为白雪公主太善良了,所以并没有察觉到。我觉得,白雪公主善良的品格是好的,但是,她轻易相信陌生人,这点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七个小矮人读后感。所以,以后我要听家长的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同时,我也被七个小矮人的团结精神打动了。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互相交流协作。有困难大家相互帮助,和平相处。以后,我在生活、学习上,要向七个小矮人学习,有什么困难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和同学相处时要真诚,互相帮助。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很多道理和启示。


七个小矮人读后感(二)

一个周末,我从同学处借来一本童话书<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学一回到家,顾不上做作业(反正有双休日么),便急不可耐地拿起书看了起来。七个小矮人读后感

白雪公主长得非常漂亮,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大家都很喜欢她。而她的王母皇后却是一个狠毒而又极富嫉妒心的女人,总想把白雪公主害死。

一天,王后派了一个人去杀白雪公主。那人到了公主处,亲眼看到了她的善良、纯洁,不忍心下手,但又无法交差,便带了一颗猪心回宫交给了王后。王后一见,欣喜若狂。

可是没过几天,皇后还是知道了真相,气得暴跳如雷,决定给公主吃毒苹果。于是,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老太婆,第二天早晨,她拿着毒苹果来到白雪公主处,公主没在意,拿过苹果咬了一口,结果就很快昏睡了过去。鸟儿识破了王后的伪装,飞到矿山报道白雪公主的不幸。

七个小矮人火速赶回,王后仓惶逃跑,在狂风暴雨中跌下山崖摔死。七个小矮人悲痛万分,把白雪公主安放在一只水晶棺里日日夜夜守护着她。

邻国的王子闻讯,骑着白马赶来,爱情之吻使白雪公主死而复生。然后王子带着白雪公主骑上白马,()告别了七个小矮人和森林中的动物,到王子的宫殿中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我一口气把这个故事看完了,为白雪公主终于有了幸福生活而感到欣慰,也为狠毒的王后最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感到痛快,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善良是对一切和蔼,对动物亲密,爱大自然,开心是一切宝藏的起源。”

愿天下人都能有颗善良的心。

这个故事非常好!


七个小矮人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德国的席尔纳克写的<七个小矮人后传>,故事幽默有趣,我爱不释手。

故事讲了七个小矮人在白雪公主离开后的生活。他们和老巫婆生活在森林里,一直受着巫婆的欺负。巫婆施展魔法让他们的胡子不停的长,都来不及剪短。还有一次她把格雷戈尔变成了黑李刺树,害的他差点变不回来。后来小矮人绞尽脑汁将巫婆赶出森林。但是巫婆背井离乡在日月湖畔留下孤独而凄凉的背影,让小矮人们忽然发觉自己是多么幸运:“你瞧,她总是一个人,咱们是七个。七个人过日子就轻松的多啊!”最后小矮人决定把旧日的敌意埋葬掉,与巫婆和好。正是这宽容,理解的心让他们拥有了友谊和美好的生活。

  •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2015-12-29)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