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一:人教版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练习题

<世说新语>

1、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 》,是由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解释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与儿女讲论文义。 .......

(5)撒盐空中差可拟。 ...

3、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3)为什么“公大笑乐”?

(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你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6、翻译。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一、基础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与友期约________ .

(2)去后乃至________ .

(3)元方入门不顾 .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5)下车引之 .

(6)期日中: ..

(7)尊君在不: .

3.用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

(2)友人便怒 .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4、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5.课文默写。

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无信: 无礼: 引: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虽有嘉肴》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3、虽有至道 ..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7、然后能自强也 .

8、教学相长也 .

9、学学半 .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四、本文的中心句是:

五、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六、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七、文章中哪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八、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河中石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题

1、文学常识填空。

《智子疑邻》节选自 。韩非是 末期著名 家。“智”在这里的意思是: 。

2、解释加词语。

①其子曰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

②其家甚智其子。 。

4、说说《智子疑邻》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塞翁失马》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 等编著。“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2)居数月 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4)堕而折其髀 髀

(5)死者十九 十九

(6)人皆吊之 吊

3、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诗词阅读 1、比较阅读

阅读《龟虽寿》与《观沧海》完成习题

(1)写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

(2)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二: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训练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训练题

[第一首](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第二首](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第三首](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鹤,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 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1.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联写景,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的?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用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3.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两句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这两句。

划节奏:旧 时 茅 店 杜 林 边,路 转 溪 头 忽 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我曾住过的社林边的那一家茅店,过了小溪转个弯儿就出现在眼前。)

4.“路转溪桥忽见”一句中的“忽见”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词人在冒雨前行时,忽然看见旧时茅店的惊喜心情。)

[第四首](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

(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第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三: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项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

一:填写下列古诗句

1:水何澹澹, 。 ,白草丰

茂。 ,洪波涌起。

2: ,风正一帆悬。

3: ,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 。

5:几处早莺争暖树, 。

6: ,浅草才能没马蹄。

7: , , 。夕阳西下, 8:五日三省吾身: , , 9: ,可以为师矣。

10: ,思而不学则殆。

11:见贤思齐焉, 。

12:岁寒, 。

13:其恕乎! , 。

14:由,诲汝知之乎! , , 15: ,其不善者而改之。 16: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17: ,青山郭外斜。 ,把酒话桑麻。

18: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

19:我寄愁心明月, 。

20何当共剪西窗烛, 。

21: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22: ,似曾相识燕归来。 。

23:正入万山圈子里, 。

24: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25: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⑴《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 ⑵ ,江春入旧年。(王湾 《 》)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 。( 《钱塘湖春行》) ⑷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⑸ ,志在千里。(曹操 《龟虽寿》)

⑹夕阳西下,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⑺潮平两岸阔, 。

⑻山光悦鸟性,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⑽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次寄》) ⑾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⑿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 《过故人庄》)

⒀ ,壮心不已。(曹操 《龟虽寿》)

二:根据要求默写下列古诗句

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句子是: , 。 , 。

2、《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是: ,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5、《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君的句子是: , 。

6、《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 。

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 。 ,

10、《观书有感》中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 。

1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是句子是: , 。 ,

12.《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13.《钱塘湖春行》描写早春禽事的句子: ,

1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三:文言默写

①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②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③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用《论语》中的话说就

是 ,

④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 。

⑤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⑥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四:文学常识考察

1:下面各句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C: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镭的发现者,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D:拟人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写,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

2: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B:郭沫若,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话剧《屈原》、诗集《女神》。

C:《天上的街市》对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了改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 D:“智子疑邻”的意思是聪明的儿子怀疑邻居老头说的话不对。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

育。

B: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语、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被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C: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在所写的童话中,代表作品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龟兔赛跑》等。

D:在《皇帝的新装》中,作者的想象力是非常的丰富的,但想像又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文中的夸张是借助于想象完成的,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绿色蝈蝈》的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作家。

B:《山市》出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

C: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著名儿童女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D:《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特点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B:《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罗马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C: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儒家学者,著有《韩非子》一书,用寓言故事阐明了哲理。

D:《塞翁失马》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倚”的对立统一关系。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四: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

古诗词默写(一)易错的字

(二)默写练习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二《过故人庄》

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 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① 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③ 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

② 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

③ 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

④ 写景的句子是:

⑤ 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五《夜雨寄北》

①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②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③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

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

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③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④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十《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

知的句子是: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

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

十一、《观沧海》

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① 。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② 。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③ 。

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④ 。

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⑤ 。

运用互文的句子⑥ 。

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⑦ 。

统领全诗的句子:⑧ 。

十二、《次北固山下》

一诗的颔联是① 。

颈联是② 。

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③ 。

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④ 。

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⑤_ 。

运用对偶的名句是:⑥ 。

运用设问的名句是:⑦ 。

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的句子:⑧ 。

十三、《钱塘湖春行》

中颌联是:① 。

颈联是② ,

名句是 ③ 。

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④ 。

描写初春景象的句子是⑤ 。

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⑥ 。

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又表达诗人赞美之情的诗句:⑦ 。

表明观景处所的诗句是:⑧ 。

请写一句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著春泥”的修辞一样的句子:⑨ 。

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⑩ 。 诗人出游的季节是早春。从文中的句子中⑾ 可以看出来。

十四、《天净沙•秋思》

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① 。

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② 。

词的主旨句是③_ 。

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的句子是④ 。

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⑤ 不觉脱口而

出。

十五、《<论语>十二章》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② 。

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句子是③ 。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④ 。

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的句子是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⑥ 。

论述学与思想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⑦ 。

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 ⑧ 。

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⑿ 。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⒀一句来表示。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⒁ 。

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⒂ 。

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⒃

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⒅ 。

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答案

一《龟虽寿》答案: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老骥伏枥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五: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①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但在天;_________________,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 李商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 杜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 晏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梦令 李清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朱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默写:

1、《龟虽寿》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故人庄》描绘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破山寺后禅院》山水静谧空灵使人忘记尘世纷扰、赋予人一种沉静愉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时光流逝表示慨叹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观书有感》 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六: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默写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默写练习

(一)直填性默写

1.水何澹澹。 2.潮平两岸阔。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4.,把酒话桑麻。

5.,闻道龙标过五溪。 6.君问归期未有期,。

7.,小桥流水人家。

8.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9.乡书何处达,。 10.,禅房花木深。

11.半亩方塘一鉴开,。 12. ,常记溪亭日暮。

13.绿树村边合,。

14.,。夕阳西下几时回。

15. ,夜泊秦淮近酒家。 16.,一山放过一山拦。

17.山光悦鸟性,。 18.,邀我至田家。

19.莫言下岭便无难,。 20.最爱湖东行不足,。

21. ,洪波涌起。 22.夕阳下, 。

23.己所不欲, 。 24.,却话巴山夜雨时。

25.,江春入旧年。26.无可奈何花落去,。

27.问渠那得清如许,。

参考答案:

(一)直填性默写:

1.山岛竦峙 2.风正一帆悬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开轩面场圃 5.杨花落尽子规啼

6.巴山夜雨涨秋池 7.枯藤老树昏鸦 8.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9.归雁洛阳西

10.曲径通幽处 11.天光云影共徘徊 12.常记溪亭日暮 13.青山郭外斜 14.一曲新词酒

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5.烟笼寒水月笼沙 16.正入万山圈子里 17.潭影空人心 18.故

人具鸡黍 19.赚得行人空欢喜 20.绿杨阴里白沙堤 21.秋风萧瑟 22.断肠人在天涯

23.勿施于人 24.何当共剪西窗烛 25.海日生残夜 26.似曾相识燕归来

27.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被后人蕴含哲理的诗句是:3.《钱塘湖春行》中写春花春草情态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随风直到夜郎西

5.《论语》中揭示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6.《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7.《泊秦淮》中表达诗人忧愤之情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

所说的那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10.《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春泥 。

11.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之时,中国人民向世界张开双臂,绽放笑脸。此可谓

不亦乐乎。

1213.春天是诗人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默写梳理

1、《论语》十则: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⑧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表达乡思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1.《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

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2、《<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3、《<论语>十则》中,既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又讲学习方法的语句是:

4、《<论语>十则》中,含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语句是:

5、《<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是:

7、《<论语>十则》中,表达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这一意思的名言是:

8、《<论语>十则》中,根据“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一意思,可以

概括出一个成语

9、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 ”的学习态度。

10、在现实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可以

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1、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我们可以引用《<

论语>十则》中的一句:

12、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重”表现

在 ,“远”表现在 。

13、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 ,

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答案: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含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语句要写完整)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温故知新。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题目里面已经有了聪明人,所以这里要省掉 是知

也)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七年级(上)诗文背诵默写

期中复习导学练

一、古诗文默写:

1、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做人要不断反省其中就有这么一则:吾日三省吾身: ? ? ?

3、学习要经常巩固,这样才能有所长进,《论语十二章》中就有这样一句说得很好:子曰: ,可以为师矣。

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我们学习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 , 。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知天命, , ,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 (《论语十二章》)

7、《论语十二章》中说到:“ , 。”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求教。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十二章》)

9、子曰:“贤哉,回也! , ,在陋巷, , 。贤哉,回也!” (《论语十二章》)

10、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 , 。” (《论语十二章》)

11、《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时光流逝的一则是: , 。

12、子曰:“ , 。”(《论语十二章》)

13、子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14、《观沧海》中表达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

15、《观沧海》一诗中写山水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 。

16、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观沧海》)

17、客路青山外, 。(《次北固山下》)

1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春江水涨,风和帆正的联句是: , 。

1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时令交替变化的联句是: , 。

2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21、孤山寺北贾亭西, 。(《钱塘湖春行》)

22、《钱塘湖春行》写早春莺燕争春的诗句: , 。

23、《钱塘湖春行》写早春花草的诗句是: , 。

2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表达作者对春天钱塘湖无比热爱的联句: , 。

25、 ,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26、《天净沙 秋思》一诗中表达作者羁旅在外、孤独之情的诗句是: , 。

27、神龟虽寿, 。 ,终为土灰。(《龟虽寿》)

28、《龟虽寿》一诗表达出老当益壮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 。

29、 ,不但在天; ,可得永年。(《龟虽寿》)

30、 ,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31、《过故人庄》一诗中写出农村的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

32、《过故人庄》一诗中写出农家的劳动生活的诗句是: , 。

33、《过故人庄》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留恋不已的诗句是: , 。

34、清晨入古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35、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36、《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写出寻幽探胜的联句是: , 。

37、万籁此都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38、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托明月以带给远方朋友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40、君问归期末有期, 。(《夜雨寄北》)

41、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2、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

43、《泊秦淮》一诗中借歌女之音来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享乐的上层人物的诗句是: , 。

44、 ,赚得行人空喜欢。(《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5、正入万山圈子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6、半亩方塘一鉴开, 。(《观书有感》)

47、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48、一曲新词酒一杯, , 。(《浣溪沙》)

49、 ,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50、《浣溪沙》一诗中伤春感时而对仗工稳的名句是: , 。

51、 ,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52、 ,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53、争渡,争渡, 。(《如梦令》)

二、现代文默写:

1、盼望着,盼望着, , 。(《春》)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 。(《春》)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春》)

4、桃树、杏树、梨树, ,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 , 。(《春》)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七:七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

【练习】

1、开头四句连用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结尾四句是( )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

【练习】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练习】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练习】

1、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表明诗人纯洁无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

【练习】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

【练习】

1、 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 , 。”

2、 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练习】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梦令》

【练习】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篇小令,才工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练习】

1.全诗以______________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

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答案

《龟虽寿》【答案】

1、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议论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过故人庄》【答案】

1、画面: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2、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

1、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

1、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

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夜雨寄北》【答案】

1、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泊秦淮》【答案】

1、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浣溪沙》【答案】

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3、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

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落花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答案】

1、 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

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 “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

《如梦令》【答案】

1. 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

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 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 【答案】

1. 方塘 微妙难言的读书(第二空只要扣住“读书”二字即可)

2。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3.明媚的阳光下,半亩池塘的碧水清波,亮晶晶的,好象是打开的一块大明镜;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也忍不住跳下来,在镜面上舞蹈。

4。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5.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八: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 (曹操 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进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 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雁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雁心壮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庄四周进进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进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进伸向进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敀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进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3、作者着力描写了后禅院景物的 幽静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答:“争”运用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说“几处”“谁家”精妙之处。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赏析诗句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马在浅草地上走的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神智迷乱。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丼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性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有意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以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进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敀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亊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6、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隿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亊,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谈谈最后一句中“犹”的表达效果。

答:“犹”是“还”的意思。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制国家危亡于不顾。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落花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在暮春对酒当歌,面对旧日景物触发了伤春感时,孤寂失意的情怀。

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情景。 答:赋一曲新词饮一杯美酒,在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亭台楼阁里,感伤着物是人非。

6、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奇偶”进行赏析。 答: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让人无可奈何;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在此安巢的旧时相识吗?伤春感时的惋惜与欣慰交织,蕴含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亊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美好的亊物会同时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虚无。

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夕阳、落花和归雀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昐的亊,其实做起来幵不容昐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答:“拦”阻拦的意思,“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山人的动作和情感。表面上写山的阻拦,实指前迚道路上困难的阻挡,蕴含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亊,都要对前迚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亊的成功所陶醉。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这首词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其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全诗以方塘 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第二空只要扣住“读书”二字即可)

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乢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明媚的阳光下,半亩池塘的碧水清波,亮晶晶的,好象是打开的一块大明镜;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也忍不住跳下来,在镜面上舞蹈。

4.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乢,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进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九: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文训练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3、树木丛生, 。

4、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5、日月之行,

6、星汉灿烂, 。

7、,歌以咏志。

8、客路青山外, 。

9、潮平两岸阔,。

10、海日生残夜,。

11、乡书何处达? 。

12、孤山寺北贾亭西,。

13、几处早莺争暖树,。

14、乱花渐欲迷人眼, 。

15、最爱湖东行不足,。

20、枯藤老树昏鸦, 。

21、古道西风瘦马, , 。

22、神龟虽寿,。

23、 ,终为土灰。

24、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25、烈士暮年,26、 盈缩之期,

27、养怡之福,。

28、幸甚至哉, 。

29、故人聚鸡黍,

30、绿树村边合,

31、开轩面场圃, 。

32、待到重阳日,。

33、清晨入古寺,34、曲径通幽处,

35、山光悦鸟性,

36、万籁此都寂,

37、杨花落尽子规啼,

38、我寄愁心与明月,

39、君问归期未有期,

40、何当共剪西窗烛,

5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是 , 。

53、《过故人庄》中诗人与朋友把酒闲话的句子是 , 。

5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春到西湖,鸟儿开始活跃的句子

是 , 。

55、《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 。

56、《钱塘湖春行》中交代诗人行踪的句子是 , _________。

58、《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59、《过故人庄》中表现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60、《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

6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26、《论语》中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7、被他人误会时,我们应有这样的心态(用《论语》句):

30、《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句子

是: , 。 , 。

3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既表达作者乐观积极向上得情怀,又蕴含新事

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32、《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3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

35、《钱塘湖春行》中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

36、《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流连忘返的句子是,

38、《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

是: , 。

3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

子是: , 。

40、“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恋故土、思念家乡的一个古 诗

句: , 。

41、《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

42、《过故人庄》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43、《过故人庄》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 。

44、《题破山寺后禅院》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 是: , 。

45、《题破山寺后禅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句子

是: , 。

4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此寄》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

是: , 。

47、《夜雨寄北》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

是: , 。

48.《次北固山下》中写大景小景相互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训练篇十: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训练

古诗文训练1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题(一)

(满分31分,15分钟完成)

姓名 学号 成绩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半亩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绯徊。

C.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E.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F.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4分,六题

只选四题作答。)

① ,洪波涌起。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③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

④ ,志在千里。

⑤开轩面场圃, 。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句句。

①《钱塘湖春行》中表现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

的留恋之情的诗句

是: , 。

②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

引用《论语》中的一

句: , 。

8.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说: .②中有楼若者。(《山市》) 楼若: ..③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数: .④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不: .⑤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委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一)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

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善,以土砾凸者

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

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

驱之别院。

9.选出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 )(3分)

A 徐喷以烟. 必细察其纹理 ..以丛草为林而果大亡其财 ..C 故时有物外之. 学而时习之 ..邑八景之一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翻译句子:(4分)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1.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3分)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成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找出这首诗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2分)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

请选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训练2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题(二)

(满分31分,15分钟完成)

姓名 学号 成绩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D.神龟虽寿,犹有竞时。

E.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F.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4分,六

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百草丰茂。

②乡书何处达, 。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④ ,思而不学则殆。

⑤见贤思齐焉, 。

⑥曲径通幽处, 。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4分。①为必

答题,2分;②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

10分。每句一分,错写、多写、漏写均不得分)

①《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

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

是: , 。

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鸟类的活动是此时大自然中最

活跃的风景。诚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的那

样: , 。

8.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愠 .②裁如星点(《山市》) 裁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未若 ..④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去 .⑤友人惭(《陈太丘与友期》) 惭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一)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

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

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

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

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

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

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

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

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

市”云。

9. 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 )(3分)

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C.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D.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11.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3分)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最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2分)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

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

么?(4分)

答:

古诗文训练3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题(三)

(满分31分,15分钟完成)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夜生残日,江春入旧年。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E、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F、其恕乎!己所不欲,请勿施于人。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②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③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月亮人格化,用“ , ”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王昌龄的关心与同情。

②班主任要求同学们与不同成绩层次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你认为可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点明班主任此举的目的?“ , 。

8、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①项为之强(沈复《童趣》) 强 .②惟危楼一座(蒲松龄《山市》) 危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