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一: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

石虎小学朱礼学

小学一年级的课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件头痛的事。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有几个特点:歌曲短,孩子们识字不多,上课时间长,孩子的常规意识差。现在我就来谈谈自己在一期一年级音乐教学的体会。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到小学,要他们完全做到小学生的要求肯定是不行的。要让他们能保质保量上好一堂课只能从老师身上下功夫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要让孩子们打心眼里喜欢上音乐课,让他们有期盼下一节课到来的欲望。每堂课我都设计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故事,把课本的知识巧妙的安排到游戏和故事中去。如《小青蛙找家》一课中,我用故事导入法自编一个小故事,从小青蛙怎样走丢的,怎样找家,到最后找到了家。在整个故事中我已经从孩子们的眼神里知道了他们已经领略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表现歌曲了,在接下来的演唱中,他们不仅表现出小青蛙找家的焦急心情,而且还表现出小青蛙找到家的喜悦之情。在最后的创编中,孩子们还加入了一些防范坏人的社会常识。如果我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堂课最多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而我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话,时间还紧紧的,而孩子们最后也以欢快的心情下课离开教室。并且在离开的同

时,他们还粘住你不停问:老师老师,下次音乐课又有什么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呢?

在歌词方面,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有的歌词又长又难记,我就采取动作记词法。我把每首歌都编一些简单易记的动作,比如《跳绳》这首歌曲的两段歌词容易混淆,我就把第一段歌词编了小绳子形状的动作,第二段歌词我就加入锻炼的动作。没想到,只教了三遍,孩子们就完全能记住歌词,熟练的演唱出来。作为老师的我,对此感到非常欣慰!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自由散漫的课堂到小学有规律节制的课堂,肯定是有些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在每堂课前都加了3到5分钟的律动,设计了一些音乐问候语和提醒语。如在他们开小差或精神不集中的时候,我就会唱:一二三,学生们接唱:快坐好。我再唱三二一,学生又接:不讲话……诸如此类的一问一答,马上就把教室的气氛规范化了,学生们也就知道自己是不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了。而在语言方面呢,我尽量做到语言儿童化,动作夸张化。经常模仿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做一些夸张的表情,即使孩子们做错了,看到我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不会感动窘迫,很乐意接受改正。

总的来说,我认为只要有一颗童心,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教学思考问题,就什么都不是问题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二: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的教与学

福州晋东小学 胡莉莉

一、音乐课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及音乐课程的特点

任何一门专业教学首先都要抓住其教学对象的特点,抓住其特点,从根本入手,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成果!

1、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性格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好动、好玩、好奇和好胜。

他们上课时不能一动不动的“安分守己”,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切感到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会争胜好强不肯落后。这一切都是儿童期性格特征的表现。儿童天性好动,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把“动”引导到课堂上来,改变传统的坐着不动上音乐课的单一形式,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别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老师适当的鼓励引导是学生上好音乐课程的一剂良药!

2、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欣喜地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课程标准,它突出了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通过声音艺术,提高学生的情趣。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理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落实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其中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中调整了教材教学顺序,调整了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任何一个切入点都可发展设计多种样式。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重组教材,许多设想纷至沓来,尝试多种构思,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头绪,选择最佳方案!

三、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方法教授学生!引导学生更积极更快乐的学习!

1、课改的重点是谈教与学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以“课标”为基准,探索式的学习,实践创新。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十条要点:A、以审美为核心;B、以兴趣爱好为动力;C、面对全体学生;D、注重个性发展;E、重视音乐实践;F、鼓励音乐创造;G、提倡学科综合;H、弘扬民族音乐;I、理解多元文化; J、完善评价机制。等新的教学理念。课标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培养兴趣爱好是重要的一面,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突出音乐技能教学的主渠道,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学的“唱歌”教学的这一旧模式,充分挖掘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的想象,创新和感知、鉴赏的能力。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积极地探索、学习实践,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音乐欣赏,歌唱的兴趣,正面引导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愉悦,力求全面提升素质。 A、创设问题,培养学音乐的兴趣,增进其想象力。设与音乐科有相关的科目小知识问答:如:乐理:休止符记号“O”,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作用。在语文科拼音字母“O”的名称,在数学科“O”的作用名称,在英语科中的“O”它的作用,往后在化学科它又有新的名称及用途。其音乐风格寓于教育教学之中,从而得到理解多元文化。鼓励并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创造的开拓精神,同时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听音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B、创设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情境,关键在于精心设计音乐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化地创造活动总是与情感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化地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展示特长,来一次才艺表演,如:唱歌、舞蹈、拍节奏等内容,营造学习氛围,提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与学的环节,让学生发现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儿童好动的特点,音乐教学要注意律动性

儿童天性好动,我在音乐教学中把“动”引导到课堂上来,改变传统的坐着不动上音乐课的单一形式,强调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解释和再现音乐。如我第二课《其哆咧》这一课时,我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解决新知识十六分音符的认、读、拍、唱、奏,难点是按乐句统一换气并要求用轻松活泼的歌声去演唱。为了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难免因单纯乐理知识教学所带来的枯燥性,我在教学中尽量让所有学生“动”起来,创造一个愉悦轻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一开始,我就设计了“比一比,看谁最有创造力”这一活动。具体做法是,要求同学们根据教师发出的节奏口令,不断变换表现节奏的方法与形式。如《动物说话》中先让学生模仿小鸡“叽叽叽叽叽”,老鼠“吱吱吱吱吱”的叫声,再让学生用自己与从不同的形式在表现。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爸爸妈妈切菜的动作,并加以模仿。老师根据学生所模仿的切菜动作,用木鱼敲出节奏,从而引出已学过的节奏型× ××和新的节奏型 ××××。引导学生从节奏入手,学会新节奏型的读、拍、

念、奏,并进行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三种时值的比较,体会出一拍中的一个音符、二个音符与四个音符的不同。接着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看图创编歌谣,使学生的脑也真正动起来。入通过想象,学生编出了“小河流水哗啦啦拉响”、“枝头小鸟叽叽喳喳叫”等歌谣。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唱着自己编的歌谣,一边在跺脚、拍腿以及敲打节奏乐器,进而进行多声部的节奏立体化组合练习。由于教师善于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而又轻快,在进行新课教学上便较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一、二年级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是以音乐律动性为主线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并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去做各种有规律的动作的。实践证明,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注意律动性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符合音乐教学的自身规律和原则的。

3、 针对好玩的特点,音乐教学要重视情趣性。

针对小学生好玩的特点,寓音乐教学于各种游戏中。如教《音符之家》这课,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我便编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并根据这个故事组织学生扮演角色。游戏开始了,白雪公主邀请七个小矮人到她家做客,第一个前来作客的老大,一进门便唱起了他最喜欢的歌“С”,其余六个小矮人也陆续来做客,进门是也分别唱起了他们最喜欢的歌“D E F G ΑΒ”。七个小矮人戴上写有音名的头饰围成圈,跳起舞来。为了掌握高音谱表上各个音的位置和它们的名称,七个小矮人又和班内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做“跳房子”游戏。孩子们边唱边在地上画的五线谱上跳来跳去。由于音乐教学重视了情趣性,把枯燥无味的抽象知识通过游戏去传授,深受儿童的欢迎,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针对好奇的特点,音乐教学要提倡探索性。

好奇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门径。音乐教学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未知因素的探索。例如,为了让学生想象哪些动物能形象地比喻七个音?同学们展开想象,自由地探索。同学们是这样想象的:啄木鸟,好医生,飞到树上吃虫子,啄啄啄(do do do),小猫唱歌咪咪咪(mi mi mi),喜鹊喜鹊比作si„„。大家积极地思索,七嘴八舌地讲了许多动物来比喻音的唱名。又如在指导学生创作儿歌《春天》时,我先挂出一幅春天景色图,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五颜六色的美丽春景,然后,在录音机上播发一段美妙的音乐:叮叮咚咚的泉水声、潺潺的流水声和青蛙的呱呱叫声„„,让学生从听觉上去感受轻快的旋律,想象美妙的春景。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出歌词,定出节奏并编上曲。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把个人编的儿歌唱出来。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所编的儿歌,使他们知道好的儿歌好在哪里。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儿童的好奇心理,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5. 针对好胜特点,音乐教学要突出主动性。

“人的因素第一”学习知识或干好工作也只有发挥人的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学如何突出主动性?我认为针对儿童好胜特点,发挥他们争胜好强、不

甘落后的心理优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办法很多,而“竞赛”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如在即兴创作教学中,提出”看谁编的旋律又多又流畅”的比赛。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又如在律动教学中,我先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去编动作,看谁编的动作又快又好。竞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竞赛可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但竞赛必须注意学生的力所能及,必须体现教育的“最佳限度”,注意以肯定、表扬为主。如我在低年级指导学生创作时,根据课本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要求学生用课本歌曲中的节奏,运用do、mi、so、la四个音去创作自己喜欢的歌,并提出竞赛的要求:看谁创作的个又快又多又流畅?结果,有几位同学所创作的歌都在八小节以上。老师及时组织大家对所创作的歌曲进行评议和表扬,把学习热情又推向一个高潮。

6、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课间十分钟》一课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小朋友课间活动的热闹场面, 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篮球等片段,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大家在课间享受快乐的热闹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此时播放新歌《课间十分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7、借助形象图谱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识谱,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直观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新教材运用了一些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简洁明了的图谱,创设了轻松活泼、明快简练、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音高感和节奏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老师的教学压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一册教材中《我有一只小羊羔》,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小羊羔的图形,展示音的高低和时值长短,使歌曲旋律的线条走向一目了然。所以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图谱,充分挖掘图谱的内涵,使学生在主动探索、领悟和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音乐中蕴含的美。诱发其学习歌曲的兴趣。

四、总结

以上是本人根据小学生性格特征去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点做法和体会,事实上,儿童的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特点在课堂上的反映并不是单一和均等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所要注意的律动性,所要提倡的探索性和所要突出的主动性也必须有所侧重,或相为互补。如教学上采用的方式,同时也跟儿童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有关。当然,有所得也有所失,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上,由于材料准备不是很充分,形式太单一,显得有些走过场;在学唱新歌曲的方式上还没有大的突破等。这都有待有

今后不断的去学习、探究、总结。

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无数的心理学家的调查证明,一个人的音乐能力的急速发展是从六岁开始的。因此,将要度过整个童年时光的小学阶段便是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之一。作为一个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性格特征去研究和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我愿与所有音乐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一起,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而共同努力。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三: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教学

通过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而创设的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它不仅包括多媒体、游戏、实物操作等类型,而且包括教师的手势、体态和语言,对于处在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把多种元素整合后编成的连环故事也是一种情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一、连环故事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意义

6、7岁是儿童身体生长的一个高峰期,同时,儿童也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并对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引起儿童思维发展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构成其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促进矛盾的产生和有效解决就成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的周教学时数在28课时左右,课堂教学方式仍以讲述灌输为主,年龄越小主动性越差,被动接受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学习的心理定势(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有利于同类问题的顺利解决,但主动探索的机会会变少,势必影响儿童的创

新性。所以,低年级的教师更应该把握好幼小衔接期的关连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上活,创设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并有助于参与教学、解决矛盾、发展情感的教学情境。创设连环故事除了具有趣味性、真实性、发展性和数学味以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连贯性和故事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参与性、观模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二、 连环故事教学的特质及把握

1、 真实性——源于“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充满了数学。所谓“近”生活是指最近发生的,学生印象最深的生活事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经验是介于纯粹的生活与科学的知识之间的一种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使全体学生在经验层面达到共识。

如山东省一年级数学采用青岛版的教材,大海气息较浓,教师拿来自己去青岛时拍的照片、收集的贝壳、亲手制作的海星标本一起与学生分享,一方面把“真实”带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收获了学生的信任,在今后的教学中当老师说到自己的青岛游,学生会细心倾听老师的经历,不知不觉走进老师编的数学题目的教学中来。再如,在讲100以内减法时,正赶上

学校运动会,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统计一年级各班跳大绳的个数:一班20个,二班26个,三班31个,让学生比较并计算谁赢了,二班比一班多跳多少个等问题,学生的角色变成了运动会上的计数员和裁判员,知识无意间流进了大脑。当然,要注意的是应该突出数学学习的主题,不要过多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不要牵强附会。

2、 吸引力——趣味游戏情境和富有挑战的质疑情境

在幼儿园中游戏占有主要地位,所以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儿童来说,课堂中的趣味因素不能少,而连环故事正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情境,以幽默的小故事贯穿课堂,欢笑声让师生变得轻松、气氛变得活泼。教师用滑稽的肢体语言和语调等描述小马虎和大马虎父子俩做题时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引起学生情不自禁的笑,又从小马虎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而所谓富有挑战性的质疑情境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进度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是学生能接受又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才能掌握的,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3、全面发展性——对学生进行多领域相互渗透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数学课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外,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要途径,也有着发展情感态度、培养人文精神的任务。数学课相对其它课而言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语言会较多一些,而有了故事情节就必然会有语言文字的描述,故事多了,准备充分了就会穿插进一些常识和小知识。如讲连加时讲

到“蚂蚁搬豆”学生懂得了互相帮助和团结就是力量;讲连减时学生懂得了飞机遇险结冰需要扔重物或跳伞减轻重量降低危险;讲人民币时学生学会识别假币,学会献爱心、学会不乱花钱体贴父母„„

4、数学味——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本

情境只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因为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的价值。

5、 连贯性、故事性、参与性——让连环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孩子们的朋友、参与数学

如果说以上几点是所有教学情境具有的共性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点则是连环故事所具有的个性了。在设计的故事情节之前,教育者首先要认真了解学生前认知水平,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合理设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寻找、筛选有关信息提取已有知识进行自己的知识建构,否则热闹场面的背后只会是空洞无物。

每次都有新故事虽有着它新鲜的优点,可若使这些故事连贯起来组成连环故事就会使学生和故事中的主人公结成好朋友,每次主人公一出现孩子们便会带着好朋友又来了的欣喜,还会对下次朋友的来临充满期待,和主人公一起学习,共同参与数学,达到学而不厌。而如何使教育者创设一个科学的连环故事还应注意构建科学的层递式情境系统的方法。如拟人

式、承接式等。拟人式的例子如“小马虎”,每次课堂上老师预设到的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均可由小马虎上场,学生帮助改错的积极性大增。承接式的例子如在设计练习时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哈里波特闯关行动,孩子们竟然爱上了练习课,且练习时受紧张的故事情节影响思维敏捷、细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观模性——内隐学习与观察学习之精华

内隐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提出,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提出,只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连环故事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来塑造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加入一些道理、情感,学生深入进去了,内隐学习也就发生了,榜样常伴学生左右,观察学习也就起了作用。

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处于幼小衔接的特殊时期,连环故事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有着独特的价值。“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本质保证,“全面发展性”是价值导向,“连贯性、观模性”是独特体现,“吸引力”则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把握好这些特质去研究、去设计,才能全面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让内因起作用,为向高年级过渡做好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与习惯的衔接。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四: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教学

城关一小 王艳梅

通过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而创设的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它不仅包括多媒体、游戏、实物操作等类型,而且包括教师的手势、体态和语言,对于处在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把多种元素整合后编成的连环故事也是一种情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一、连环故事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意义:

6、7岁是儿童身体生长的一个高峰期,同时,儿童也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并对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引起儿童思维发展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构成其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促进矛盾的产生和有效解决就成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的周教学时数在28课时左右,课堂教学方式仍以讲述灌输为主,年龄越小主动性越差,被动接受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学习的心理定势(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有利于同类问题的顺利解决,但主动探索的机会会变少,势必影响儿童的创新性。所以,低年级的教师更应该把握好幼小衔接期的关连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上活,创设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并有助于参与教学、解决矛盾、发展情感的教学情境。创设连环故事除了具有趣味性、真实性、发展性和数学味以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连贯性和故事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参与性、观模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二、连环故事教学的特质及把握

1、真实性——源于“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充满了数学。所谓“近”生活是指最近发生的,学生印象最深的生活事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经验是介于纯粹的生活与科学的知识之间的一种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使全体学生在经验层面达到共识。

2、吸引力——趣味游戏情境和富有挑战的质疑情境

在幼儿园中游戏占有主要地位,所以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儿童来说,课堂中的趣味因素不能少,而连环故事正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情境,以幽默的小故事贯穿课堂,欢笑声让师生变得轻松、气氛变得活泼。教师用滑稽的肢体语言和语调等描述小马虎和大马虎父子俩做题时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引起学生情不自禁的笑,又从小马虎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而所谓富有挑战性的质疑情境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进度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是学生能接受又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才能掌握

的,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3、全面发展性——对学生进行多领域相互渗透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数学课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外,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要途径,也有着发展情感态度、培养人文精神的任务。数学课相对其它课而言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语言会较多一些,而有了故事情节就必然会有语言文字的描述,故事多了,准备充分了就会穿插进一些常识和小知识。如讲连加时讲到“蚂蚁搬豆”学生懂得了互相帮助和团结就是力量;讲连减时学生懂得了飞机遇险、结冰需要扔重物或跳伞减轻重量降低危险;讲人民币时学生学会识别假币,学会献爱心、学会不乱花钱体贴父母„„

4、数学味——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本。

情境只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因为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的价值。

5、连贯性、故事性、参与性——让连环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孩子们的朋友、参与数学。

6、观模性——内隐学习与观察学习之精华。

内隐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提出,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提出,只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连环故事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来塑造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加入一些道理、情感,学生深入进去了,内隐学习也就发生了,榜样常伴学生左右,观察学习也就起了作用。

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处于幼小衔接的特殊时期,连环故事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有着独特的价值。“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本质保证,“全面发展性”是价值导向,“连贯性、观模性”是独特体现,“吸引力”则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把握好这些特质去研究、去设计,才能全面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让内因起作用,为向高年级过渡做好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与习惯的衔接。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五:浅谈小学音乐课的趣味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趣味教学

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在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他们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感情。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重技轻艺、重知识轻感性体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作为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充分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呢?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从单调的技巧训练中“引趣”

在音乐课教学中,技巧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发声、节奏练习、视唱以及乐理知识等单纯的学习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让学习在兴趣昂然中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反复跳跃记号时,用一个动物形象小鹿导入:反复小门跟小鹿开玩笑,唱完第一遍“1”门就关了,在唱第二遍时“1”门不让进怎么办?小鹿不怕,腿一蹬,“嘿哟”一下,就跳到“2”门下,继续唱。这

样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正确使用方法,再练唱时就变得非常简单。

又如教学力度强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f和p的力度,用劳动号子和摇篮曲分别让学生聆听体会,并且用图片“大力士”和“小朋友”各贴在f和p旁边,同学们通过歌曲不同力度感受,在形象的支撑下,就能容易理解。

二、从艺术形式表现中“融趣”

小学音乐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只要遵循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将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目的。

1.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小学生喜欢涂画出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以及所见所感的事物。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歌曲与绘画适当地结合起来,将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还原为生活形象,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重新描绘出歌曲的内容,使歌曲的内容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在《秋天好》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对秋天的风光景色进行观察,然后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出所看到的秋天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懂得祖国的大好河山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改造。这样,学生在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中领会了歌曲的内涵,激发了用歌曲来表达情感的愿望,演唱歌曲时就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2.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在艺术教育中,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应注意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从优美的、富有感情的舞蹈动作中,表现歌曲的歌词内容。特别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桂教版教材第五册的《金孔雀轻轻跳》,可让学生模仿各种各样的孔雀的动作,学生边唱边跳,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故事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小学生天性就爱听故事,故事是吸引学生最好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学生,然后再把故事内容编成一首歌唱给学生听。例如《小红帽》一课中,我以生动的故事语言和优美的形体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仅会唱歌曲,而且会讲故事。

除了以上这些艺术形式外,诗歌、写作、游戏、书法等也能在音乐教学中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从教学手段利用中“激趣”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走路》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什么动物走路蹦蹦跳跳”学生回答:“小兔子”,老师就将黑板上的“小兔子”“跳”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四年级歌曲《我是草原的小骑手》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演唱、表演的能力。

四、从教者声情体态中“知趣”

音乐教师声情、体态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建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融入语言、仪表、举手投足间艺术课教师所特有的美,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在回味的过程中调动起积极的情绪,创造一个热烈、轻松、有秩序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舒畅

的学习环境,从而能情绪饱满地、不知疲倦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否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就难以建立欢快的情绪气氛。再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集中精炼,不讲废话,富有启发性。如在音乐欣赏时,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精确的言语表达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清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努力做到以“情”入课,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塑造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教师演奏的姿势、动作也要优美而得体,教师的范唱姿态要放松,呼吸要正确,演唱中的每一小节都应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应特别注重声情、体态的美,深入到歌曲、乐曲的意境中去,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与体态完美的统一,从乐曲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声情、体态的美,即使一曲终了也还要有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五、从学生自身的表演中“品趣”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看到: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总是个别的尖子生,涉及学生范围面很窄,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唱,看别人演。这样,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六: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主题: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 薛 文 杰

单位: 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

联系电话: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

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 薛文杰

[内容摘要]:中小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小学生更是音乐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小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要与的内容,而音乐教育有由于它具有取材广泛、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等自身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音乐、重要性、必要性、审美教育、培养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才能使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二、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改变了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小学阶段音乐

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已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 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三、音乐教育在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分别从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

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赵颖;《自主•愉快•创造性地学——创新教育丛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

[6] 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

[7]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06月;

[8]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05月;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七: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

一天,刚开始上音乐课,有几位学生冷不丁地在进教室时唱起“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立刻反响很大,一位学生说:“老师,让我们来唱唱《同一首歌》吧?很好听的。”语音一落,立刻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原本可以安静下来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我只能说:“现在是上课时间这些歌曲不能唱的。”我实在经不住他们的反驳道理,最后只能答应他们在课堂最后5分钟给他们唱流行歌曲,这才使他们安静下来听课,在最后5分钟的演唱过程中,沉寂的课堂立刻有了生机。看着学生们有的轻拍着桌子,有的摇着手里的笔,有的晃动着小脑袋那么动情地唱着《同一首歌》时他们的投入打动了我,我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但同时,我迷惑了。学生热爱的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时候看到他们对我们教的儿童音乐有这样的热情?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喜欢我们的音乐教育,至少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我们的音乐课本中大量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往往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我想这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之外,“流行音乐”充斥着社会环境是个重要的原因。

一. 关于流行音乐进课堂众说纷纭。

现行的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很少有较通俗的音乐作品。经典音乐普遍艺术技巧深奥,不贴近学生生活,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他们更愿意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歌唱,轻而易举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

我们不让流行音乐进课堂,但它进不了课堂却进得了家庭,进得了舞台,进得了电视,进得了网络,最终还是进得了学生的耳朵、眼睛,进得了他们的心灵。流行音乐虽然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但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向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其实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才有判断分析,何必一下子盖住呢?我们不是希望流行音乐能马上进课堂,但起码要对它有个公正的评价。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该批评的,要批判地接收,不能一味排斥。一味封闭排斥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正因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才更有必要把流行音乐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味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面对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结合教学教改中的这个热点,我对流行音乐进行课堂投以极大的热情,并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在我看来,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把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的确,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但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在听赏、学唱、理解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明确了对流行音乐的认识,知道了作为学生应该选择演唱那些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流行歌曲。

三、流行音乐如何进课堂

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面对这些现代音乐教学中逐渐出现的问题,我个人提出了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让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

我认为流行音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可选录给同学们听。如《原野牧歌》、《月牙泉》、超级女生的《彩云追月》,俄罗斯著名歌手VITAS的《歌剧》等歌曲,如歌舞厅里流行的舞曲《兔子舞》,内容健康、音乐欢快活泼、用英文演唱,一次音乐课我用其作为进教室的舞蹈音乐,歌曲的效果使学生能马上跟着音乐欢快的舞蹈,并马上进入音乐课的气氛中。

为了使校园音乐美向健康方向发展,我们的校园音乐活动必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以美的示范。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典故、故事、民间歌舞录音、录象、美术挂图、引导等等诸多艺术形式形象直观的把教材内容、作品内涵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充实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合唱队、演出队,以及各类音乐兴趣小组,创办音乐墙报,举办文艺会演,定时定量播放课本中入选的音乐作品,把课外音乐活动搞得多姿多彩,让学生生活在美的气氛中,从而接受美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课本上的歌曲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乐曲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 去年暑假,火爆的超级女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音乐真是一个构建人类情感的桥梁,人们对其的迷恋程度大大超过了预期想象。当开学时我就能经常看到我的学生疯狂地购买超女的剪贴画和VCD等。其中歌曲《想唱就唱》更是倍受宠爱,我弹了弹发现并不难,而且歌词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于是,在音乐课上我教唱了这首歌曲。我发现很多学生会唱,不会的也很快的学会了,唱的可带劲了。上课唱的不过瘾下课后几个同学还在一起练唱。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中看着他们出色的表演我发现音乐的魅力如此之大,让平时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鼓起勇气唱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内心。

(二) 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丰富教学形式

1、加强选材对比。传媒给学生的知讯太多了,学生吸收又很快,所以对课本上的歌曲很少感兴趣,很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在心底里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敢于决策为了孩子们更好得学习音乐而如何去当一个教学的真正导师了。学生选择作品的格式可以是flash作品也可以是音频或者音乐会dvd等,形式可以不拘泥。让学生自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歌星的作品(不要惧怕作品与传统正统观念的差距),比如周杰伦的《东风破》;也可由音乐教师推荐自己很熟悉、理解较透彻而且比较有欣赏价值的流行音乐,例如《丁香花》《白桦林》《亚细亚的孤儿》或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作品的主题曲等等。

在课堂上我选了一首《夜来香》的两个版本给学生欣赏,一首是邓丽君演唱的旧版本,一首是由台湾歌手陶喆改编翻唱的。他的作品以创作为主,我介绍

的这首他既保留了原有作品的旋律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音乐特色R&B。这种自然比较法,既可让同学们从美的感受中去感悟艺术,愉悦心灵,又能从中学到许多鲜活的有生命及感染力的音乐艺术知识

2、兼顾理论。R&B的曲风是陶喆、周杰伦的歌曲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但R&B的真正含义及来源很多同学却并不清楚。

3、注重引导欣赏。主要是加强作品全曲整体欣赏(印象)、歌词分析和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对于歌词的分析,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歌词对于音乐品位的定位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而有一些作品纯粹媚俗,品味低下,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个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比如在上小学课音乐四年级上册欣赏的《月亮河》中,我们可以把相似旋律不同的唱法来欣赏这首歌曲,用生动的例子导入,教育学生,让他们体会音乐的美,了解音乐的知识海洋,走进音乐的殿堂。当然,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但最重要的是给他们灌输了这样的概念:老师不反对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有着许多知识,除了好听以外还有深远的意境。又如:在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我们也可加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欣赏,深化主题,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教师善于发现,积极引导就会使学生有更浓的兴趣学习音乐知识。

正如台湾地区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这个被炒的沸沸扬扬的事件,我想我们的音乐教材的确可以试试合二为一的“中庸”之道,吸纳一定数量的健康通俗音乐,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流行音乐也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而且这本教科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些音乐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应摆正这本“教科书”的位置,正视这本“教科书”的作用,让学生们在这本“教科书”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并最终能改造生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然后再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和经典音乐欣赏,使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不再敬而远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流行音乐的消极作用。这样的音乐教育才是当今我们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 和 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八: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

岳麓区博才卓越小学 朱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爱动,敢于展现自我,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可音乐教师却最怕教一年级,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一年级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与其他年级相比,要困难许多。一年级的新生刚刚迈入小学校园,他们年龄小,组织纪律性差,上课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如果组织教学做得不到位,音乐教学活动将难以正常开展。

教过一年级的音乐教师,一定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体会:“打上课铃很长时间后,教室里才安静下来”;“这节课上得真累,整节课教室里都是闹哄哄的,喉咙都喊哑了”;“学生唱歌时,跑调的、乱唱歌词的、扯着喉咙喊的、手舞足蹈的、大声说话的,什么都有,甚至还有离开座位跑到别的地方去了的”;“做个简单的律动,谁和谁居然打起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乱”和“吵”。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从而培养一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增强一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一年级音乐教师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扎实抓好课堂常规,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是搞好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规矩意识薄弱。和其他年级、学科相比,一年级的音乐课堂常规要做得更加细致而扎实,才能看到成效。开学的第一周,是建立音乐课堂常规的黄金周,一定不要急着上新课。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它的特点在哪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接下来,就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包括如做好课前准备、歌唱的姿势、举手回答问题的要求等等。一年级的学生,你对他提出的常规要求一定要细致入微,且要严格执行。比如说,课前准备,音乐书放在什么位置,桌上除了音乐书什么都不能有(防止学生上课玩桌上的文具);上课时不能告状、插嘴、喊唱等等,这些要求在课堂上都需要反复强调和练习,对于部分学生的不良课堂习惯,一定不能听之任之。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的课堂常规,在设计上一定要加入音乐的元素,要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比如说上课问好,可以将

“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的固定模式加入旋律,师生唱着问好;课堂中的一些常用指令,如“请安静”“请起立”“请坐下”等,都可以设计成一段旋律,由教师弹奏旋律来代替人声。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听见琴声就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巧妙运用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音乐课堂的提问,也是一门艺术。一年级的学生学唱新歌,更多的是靠模仿,往往多听几遍、多唱几遍就学会了。但我们不能机械的让学生听了一遍又一遍,唱了一次又一次,而是应该在每一遍的聆听之前,先提一个和歌曲有关的问题,在每一次的演唱之前,先提一个演唱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去唱。这样既能让他们在参与音乐活动的时候更加积极认真,又能让重复的练习变得不再枯燥。

形式多样的竞赛和随堂抽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检验教学效果。音乐课堂的竞赛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每位音乐教师都能运用自如,但随堂抽查的方式,在音乐课堂上却不多见。一年级的学生,爱唱爱动,他们勇于展现自己。针对一年级的这一心理特点,音乐课堂上可以偶尔安排一次抽查,以活跃课堂气氛。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玩游戏,随堂抽查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如“点兵点将,点到谁就是谁”,或是“闭上眼睛边走边唱歌,停在谁前面就是谁”等等。音乐教师可以经常变换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抽查游戏中来,既玩了游戏,又巩固了所学知识。随堂抽查还可以让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状态,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创造安静的学习氛围,用轻柔的声音感染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怪事:某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上课从来不用扩音器,说话也轻轻柔柔的,偏偏她的音乐课堂非常安静;而某些刚参加工作的音乐老师,腰上别着扩音器,音量调到最大,整栋教学楼都能听见她的声音。偏偏她的音乐课堂非常吵,学生很少认真听她在说些什么。这是为什么?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教学经验很重要,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轻松的驾驭课堂。但你有没有试过,当你和朋友交谈时,如果她的声音很轻很柔,你一定会认真聆听她在说些什么,并且你的声音也会自然而然的轻柔下来。教师轻柔平和的语态,能让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在组织一年级的音乐课堂时,一定要等所有的学生全部安静下来,眼睛看着老师时,再开始上课。在安静地教学氛围中,教师稍稍放低声音说话,保持态度的平和,学

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学会聆听,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声音是会传染的,当音乐老师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时,这种安静和柔和总会传染给某些孩子,再由这些孩子传达给另一些孩子。

总之,有效的组织教学,是一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如何把一年级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变成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去摸索、去实践。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九:浅谈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互动式教学

德清实验学校 嵇薇薇

内容摘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这对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思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实践研究。具体从“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含义、基本原则、基本类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还探索归纳了两种互动式教学的模式:合作性互动教学模式、六步式互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互动式教学。

关键词:互动 合作 六步式

一、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含义

互动:互,是指交互、相互、彼此、双向。动,是指运动、动态。互动即交互,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指课内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互动教学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在互动和合作之中,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互动型音乐教学:《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为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互动型音乐教学充分体现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合作去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丰富音乐体验。

二、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师——能动性原则

互动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主导作用的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互动,尽量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得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学生——主动性原则

互动式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不强加给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乐于参与“互动”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

师生——合作性原则

音乐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互动式教学中,特别强调全面的互动——合作学习,课堂中往往是组成一些小群体、小团体,通过合作、交流、互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合作学习是音乐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氛围——民主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或观点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喜欢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进行“互动”交流,体现课堂气氛的民主性。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挑战和竞争的教学机制,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互动教学的基本类型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互动主体的构成来划分: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两类。并由此可以将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表现为五个基本类型:

基本类型具体阐述:

A 、教师个体和学生群体的互动。

这种类型的互动是音乐课中的主要互动形式。它穿插在大部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中,是音乐课堂教学实现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基本方式。

『教例』在音的长短及四分音符 “ × ” 与八分音符 “ × ” 的时值的教学

活动中,首先进行语言节奏模仿:

a 师: 同学 好! 生: 老师 好!

师拍手 × ‖ 生模仿 × ‖

(念) 右 (念) 右

b 反义词语节奏练习(边说边依次做拍手、腿、肩、跺脚、叉腰,生集体模仿) 师拍手 ×× × ‖ 生模仿 ×× × ‖

(念) 长 (念) 短

(念) 我说 快 (念) 我说 慢

(念) 我说 高 (念) 我说 低

(念) 我说 前 (念) 我说 后

(念) 我说 前 (念) 我说 后

上述节奏模仿结束后,我引导学生用其他形式来打节奏,学生想出了点头、摆头、耸肩、刮鼻子、摸耳朵等一系列可爱的动作。而后,我又告诉学生四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走路,一步一拍,不紧不慢;八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跑步,一步半拍,快一些。并采取了以下互动方式:

c 师: 上 下 生:上上 下下

高 低 高高 低低

右 左左 右右

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培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学生在宽松的师生互动中体会到节奏的长短与节拍的感觉,培养了节拍均衡感,激起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B 、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的互动。

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应答、要求与练习、设计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眼神交流、直接接触等过程中。在这类互动中,教师会表露出对学生的期望、印象或成见,学生则体验着归属、自尊、自我形象等。这种互动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教例』当我在课堂上进行律动表演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表现得比较犹豫,但当得到我的鼓励,他们就表现得自信一些,不那么拘束,表演也显得活泼可爱。这时我再鼓励并且充分地肯定这些学生的小小进步,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了教师的支持和信任,慢慢地会表现得更积极。

C 、学生个体和学生个体的互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互动主要出现在课堂练习和讨论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可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宽思维方式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不容忽视。 『教例』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我在课堂中安排了请学生边听音乐,并根据与歌曲情境相配合的活动图片来给歌曲编故事和题目,同学们马上展开丰富的联想,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中准确地叙述了小乌鸦的可贵品行,并表达了同学们自己对父母的爱,形成了积极热烈的交流环境,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D 、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各小组之间的互动。表现为组与组间交流、竞赛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度的组间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集体参与意识、集体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这种组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例』在教学《小乌鸦找妈妈》这一课的唱游的环节中,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我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个人演乌鸦妈妈,另一个人演小乌鸦,五—八个人组成鸟窝进行伴唱,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共同表演。这种互动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合作、表演、想象创造的能力。

E 、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主要指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间的互动,其中既包括学生个体在同组、同学面前

进行示范、回答或发表观点时所发生的互动,又包括个体在小组中发表自己意见或者评价他人意见时产生的互动,同时也包括群体体帮助个别学生的互动。这类互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意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接受群体规范,服从群体任务和要求,从而逐渐形成善于人际交往和组织群体的能力。

『教例』音乐歌表演《哦,苏珊娜》,我请一位同学起来演唱,其他同学为其伴奏,这样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同演,学生个体有强烈的成就学生情绪放松,课堂之中充满着生气。这种互动方式能增进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互动的上述5种类型,有时是互相穿插的,密不可分。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群体的互动。但对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每一类互动都有其它类型无法代替作用。

四、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1、合作性互动教学模式

(1)概述

合作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彼此配合、相互协作时所产生的互动。它是以互动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彼此认识接受,行为配合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个案操作分析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匹配好教材,设计体现出师生、生生合作的环节,创设出某些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完成学习任务。 『教例』我在教学《四季童谣》这一教材时,采用了合作性互动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故事篇十:浅谈怎样上好一堂小学音乐课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小学音乐课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实施音乐教育。小学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如何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喜爱音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上好一节小学的音乐课需要注意的事情方方面面。

关键词:上好;小学;音乐

Talk about how to have a good music class for primary school

Abstract:As standard of living rise,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music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f pupils.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music teaching music based, how can let pupils better love music and is not an easy things, so good a quarter to the music of primary school all aspect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ings.

Keyword: best; primary school; music

1

目 录

绪论 „„„„„„„„„„„„„„„„„„„„„„„„„„„„„„„„„„3 本论 „„„„„„„„„„„„„„„„„„„„„„„„„„„„„„„„„„3 1 让学生走进音乐

1.1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

1.2 趣味识谱 „„„„„„„„„„„„„„„„„„„„„„„„„„„„„„„3

1.3 认识一些基本的乐器 „„„„„„„„„„„„„„„„„„„„„„„„„„4 2 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

2.1 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5

2.2 教师的重要性 „„„„„„„„„„„„„„„„„„„„„„„„„„„„„5

2.3 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5

2.4 在玩中学、学中玩 „„„„„„„„„„„„„„„„„„„„„„„„„„„6 3 课堂总结

3.1 教学经验的积累 „„„„„„„„„„„„„„„„„„„„„„„„„„„„6

3.2 课后和学生交流 „„„„„„„„„„„„„„„„„„„„„„„„„„„„6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词 „„„„„„„„„„„„„„„„„„„„„„„„„„„„„„„„„7

2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小学音乐课

绪论: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是一种美好的听觉艺术,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音乐对学生的启迪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寓教于乐,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实践证明:喜爱音乐,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大多感情丰富,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因此音乐对于儿童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能给小学生上好一节有意义的音乐课呢?希望我接下来的论述能对此起到一点帮助。

本论:

1 让学生走进音乐

1.1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时代,音乐可以培养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能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音乐的本生是固定的,如何能让音乐“活”起来,就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

例如在教小学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在上课之前可以介绍一些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老师可以在教唱这首歌曲之前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遍,配合音乐的意境,加上有感情的朗诵,让学生融入其中,幻想着自己就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月亮、云朵、晚风相依相伴的情景,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歌曲中悲凉的氛围和旧社会痛苦的回忆。通过这样生动而又有意义的教学,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比较抽象。但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达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通过老师的引导,来感受出音乐其中的意境,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1.2 趣味识谱

3

对于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认识简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想把歌曲唱好,就必须对每个音的音高都熟悉。简谱是由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7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不同的音高,无论多复杂的乐曲,都是有这几个基本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他们的唱名就是do、re、mi、fa、sol、la、si。因为小学生刚接触音乐,什么都不懂,理解起来比较麻烦,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识谱。

例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用纸片做出水果的形状挂在黑板上,并在“水果”上面写出不同的音名,然后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去“树上”摘下来,并唱出卡片上的音符,老师在一旁可以纠正他们的音准。以此类推,可以适当的加深难度,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趣味活动,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识谱能力。

1.3 认识一些基本的乐器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使学生融入课堂,热爱课堂。乐器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凭借乐器教学能 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我们上课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为了孩子们能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让孩子们学习钢琴。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一些小型容易携带的乐器是个不错的选择。如“竖笛”、“手鼓”、“口琴”等,能让课堂不再单一,变得绘声绘色起来。每次上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自由演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一些短小的曲目,可以让学生们用竖笛来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能记住一些简单的音符、节奏,还可以提高他们简单的演奏能力。为以后学习器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堂必备的环节

2.1 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传统的音乐课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如何能让音乐课不再死板,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只是在课上提提问题、唱唱歌,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会显得多么单调、乏味,这显然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如何和学生玩音乐?以往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课堂的主人,一味地给学生灌,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今天我们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走进学生中去和学生玩音乐,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重新唤起。

2.2 教师的重要性

想要上好一节音乐课,教师的作用很大,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应该多花时间4

和心思去了解学生,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布置,学生刚接触一首歌曲肯定是陌生的,如何能正确的演唱出歌曲并且能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歌唱是歌曲的重要表现,老师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唱时对歌曲的表现,声情并茂的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才能够从老师的讲解和演唱中正确的理解音乐。

2.3 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辅助教材。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层出不穷,现代化多媒体教育设备的出现给学生枯燥的课堂带来了色彩。老师在教一首新歌之前,先放一遍歌曲录音给学生欣赏,使他们对歌曲的大概有一个整体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反复聆听,学生就会对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启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歌曲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唱《国歌》时,老师不要直接的告诉学生今天要上什么课题,而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一种和歌曲有关的教学情境,事先准备好关于国歌的一些影像和音乐资料,通过计算机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这些形象、动画、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不得不被这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乐曲所渲染,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国歌旋律的神圣和庄严,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如果在这样的氛围中再进行学唱《国歌》,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节省了板书、换磁带等时间,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增加,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4 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些小游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手段,能更好的把学生引入课堂。要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中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又动脑,摒弃了枯燥的教唱方法。如果想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起来,可以参考一下我下面的几种方法:

①导入

我们经常说到,没有好的开始就没有好的结束。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就要利用到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课前准备好蜗牛和黄鹂鸟的相关图片,课堂刚开始的时候,首先放映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问问学生们认不认

5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