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一:一年级数学《9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9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 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 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

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 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最后出示了一个水果沙拉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在来算口算吃水果,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让学生完成书本上的题目,由思考转到实践中来,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课程的设置我做到趣味性 参与性 生活化。但是在课堂中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不是特别充足,只完成书中的题目,应该在扩展方面做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没有突出扩展方面,所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提高值得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在此方面多些改进。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二:一年级数学《9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9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 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 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

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 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最后出示了一个水果沙拉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在来算口算吃水果,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让学生完成书本上的题目,由思考转到实践中来,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课程的设置我做到趣味性 参与性 生活化。但是在课堂中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不是特别充足,只完成书中的题目,应该在扩展方面做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没有突出扩展方面,所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提高值得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在此方面多些改进。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三: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教学反思(精品)

《9加几》的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

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可能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的小棒理解凑十法。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体会“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在实际教学中刚开始由于缺乏老师的引导(示范),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圈,所以在圈一圈这个环节并不太好,经过老师讲解示范后,情况好多了。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

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四: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20以内进位加法

“9加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调动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比赛?获得过哪些好成绩呀?

2、引导观察课本插图

师: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也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过去瞧瞧!(课件展示课本第96~97页的运动会场景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里为了让小朋友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小朋友每人分分了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左下角的饮料)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几瓶?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式9+4=13)

2、探究进位加的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小组里面交流一下b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组织全班交流

如:a 9 + 4 = 13 b 9 + 4 = 13

1 3 3 6

10 10

c 9+4=10+4-1=13

、、、、、、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数分大数,而方法b是分大数拆小数它们都可渗透“凑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则可渗透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方法。

而方法a、b、c他们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来计算的,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算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

师:那么9+3、9+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的好办法去算一算。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独立完成练习。

7、小结、揭题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题:9加几)

三、巩固应用 发展思维

1、挖掘课本资源提出新问题

(1)引导再次观察画面

师:刚才我们发现运动场上有跳绳、跳远等很多比赛项目,那么参加这些项目的各有多少人呢?

(2) 小组合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3) 师整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

(4) 解决问题。

师逐题提问:算式是什么?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书中练习(做一做第二题)

师: 激烈的比赛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后勤部又及时地送来了点心,每人分发了一只鸡蛋还有一块小蛋糕了一部分,请小朋友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它们分别多了多少?

3、、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几道9加几的进位加法?除了这些还有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三题。

9+5= 9+2= 9+9= 9+4=

9+8= 9+6= 9+7= 9+3=

(1)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

① 都是9加几。

② 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接着第4种发现提问:你知道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

适当选用课堂作业 本及书中练习的部分内容。

分享到:空间腾讯微博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五: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9加几-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9加几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 奥运会入手来创设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本节课中,我自始至终选取以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入手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

xiaoxue.xuekeedu.com

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六:9加几教学反思

数一数 教学反思

今天开始讲新课了,第一课内容是数一数,通过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我认为教材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前两天学生基本上己经懂得了一些教学常规,今天的课堂纪律比我预想得好,起码他们大概知道我要讲什么,我认为,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己经掌握了这一知识,都会从1数到20,今天主要掌握的是让他们有序地数知道: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从前往后数;其次,从第一节课就开始训练他们学会提问题,看来效果还可以,先让他们自己看图,去发现,并且学会用“我发现„„”这样的一个句式表达,第一天就要让他们完整回答问题,以后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这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让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现在刚开始特别重视这一个问题,回答问题的要奖励,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也要奖励,以后他们才能形成习惯。

两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虽然没那么快形成习惯,但起码己经有一个好的开始,总体感觉这一届的小家伙素质比较好,能一教就明白。

今天有一件很好玩的事,在上课的时候,我让他们看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那个第一天很倔的小家伙举起手来,我提问他,他样子神神秘秘,小心翼翼的样子,手背贴在自己的面,小食指指着大荧屏,我心里暗暗发笑,活像一个小鬼子拿着一把手枪进村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忍住不笑,等他的重大发现。“我发现了树后面藏着两幢房子。”呵呵,原来是这个“重大”的发现呀,看他这个样子我就想发笑,忍住,大声说:“你真棒,藏着的屋子都让你找出来了,大家掌声表扬他。”他在掌声中笑眯眯地坐下,我又往他额头上贴了颗红星,这个小家伙整节课就那么认认真真乖乖地听课了。想必他以后也不会再闹不上学了吧。呵呵,很好玩的小家伙 。

比一比——比多少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为了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今天开始我就用课件上课,明确上课内容后,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引入,小家伙们学得有滋有味。课件很形象地显示出小猪、木头、小兔、砖头的数量关系,先是教学“同样多”这个概念,以三只小兔和三块砖头作比较,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情境,学生就能说出“一样多”或 1

“同样多”。这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一一对应,(这个知识我打算让学生学会用尺子画出来,因为刚开学他们很多课堂常规还不懂,今天先放一放,明天再讲)其实这节课如果没有课件也不要紧,可以画简笔画简单表示图里的数量关系。

接着出示三只小猪和四块木头,让学生“比多少”,学生只会说小猪少,木头多,而不会完整地表达出“小猪比木头少”或“木头比小猪多”,所以刚开始讲的时候老师要带他们说,再让他们自己说,慢慢来吧,急不来的,小东西们刚入学,还分不清东西南北呢。今天在上课时那些小东西好像开始不耐烦了,可能上了几天学的新鲜感己经没有了,一下子要学那么多东西也真有点不习惯,所以我也不敢用平时的速度讲课,何况还有很多教学常规要巩固,例如:a.回答问题时要完整。b.初步学习看图提出问题。C.会用“因为„„所以„„”和“我发现了„„”说一句话。至于小组学习看来还要下一步才能训练,一下子教那么多也记不住。明天主要还是会完整地口述()比( )多或( )比( )少,另外还要用尺子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把这一课时后面的练习题做完,“比多少”才讲完。明天,加油!

第几、几和几

今天和小东西们一起认识了第几,主要是让他们掌握序数的含义。这有点难度。让学生区别序数与基数,弄清楚“第几”和“几个”,如第3个,和3个,在教学中设置情境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含义,特别是讲18页的例题图时可借用课件进行教学,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己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师此时可以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小朋友后面两位叔叔呢?”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第几”和“几个”,对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才能理解清楚。

另外,在讲到这个内容时,还有小部分学生左右不分,特别像18页的第二小题,从左数,小女孩排第几,妈妈排第几,如果让学生说哪个是左手,哪个是右手,他们都会说,也会举起手来,但动笔做就不一定都会,真的很多小家伙左右不分的,我认为还是直观点好,先在图的左右写上“左”“右”两个字,然后再听老师读题,这样的话就不容易做错了。从左数,就看着那个“左”字,从那里开始数,从右数的就看着那个“右”字开始数,这样做就不容易错了。这也算是个小窍门吧。不知道其它同行怎么教这个内容的。

2

几和几,从这里开始学生就要学习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熟记十以内数的组成。熟记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得牢,要让学生理解,最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还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熟记,如:对口令就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最喜欢玩,边玩边说,在玩中学的方法是最好的,最后再做练习巩固。另一点就是晨读课的时候也要让学生读一读进行巩固。

1—5的认识

这个内容其实很多小朋友都会,都会认读,但也有少数小朋友不会写,或者说写得不好,这部分小朋友有的是在下面乡镇里来的,家长为了孩子学习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楼盘,虽然来上学了,却没怎么有学前教育的经历,也没系统地学过东西,所以连拿笔的姿势都不会,从这两天所写的数字来看也是不容乐观。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非常有必要顾及到这部分孩子,在教学时主要让他们掌握以下几点:1.会用数1-5表示物体的个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2.经历从具体的物抽象出数的过程。3.知道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上1得到的。

根据以上三点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和特点,我认为第二点是难点,所以学生看图数数后就要让告诉他们是几,比如,让他们数一数有多少朵白云,数完是4朵后就告诉他们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这个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实课讲完后我倒是认为这个过程没有想象的难,难的是书写)

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孩子对1-5还是有所认知的,反而是书写这个问题要重视,应该常抓不懈,看来明天还是要挪点时间练习写写数字。

《10以内加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 我的教学环节是:

一、让幼儿通过《对号入座》的游戏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二、通过《看图听题》的方式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画面与师的引导,共同学习编加法应用题的要素。并在此环节中通过师的小结式语言,帮助幼儿学习看图编题时,可以观察画面中物体的大小,颜色,动态,方位等,根据不同的特点来 3

编加法应用题。这个环节是本节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所以我作为一个重点来教学,但是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够好,略显用时过多。

三、《动手又动脑》的游戏。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图片,看着图片独立编题,在个别提问中,我通过相同图卡,不同幼儿的编题情况,让幼儿掌握之前学过的按物体的不同特征来编题。在这三个关卡的衔接中,我注意以动画人物的语言及老师的教态来创设紧张刺激的闯关氛围,让幼儿自始自终投入于游戏情景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达到“玩中学”的目的。

认识图形(一)

“认识立体图形”一课系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分准确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本课教学过程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这种安排是符合小学生心理活动的实际需要。教师在呈现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向学生呈现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兼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还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连加、连减

4

《连加、连减》这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育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我通过精心备课,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式”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成为整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特点 :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芳芳喂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例如:赵灵希同学说的:“我有3支铅笔,刘淇有2支,魏新有4支,一共有几支?赵雨博同学说的:“妈妈买来10个桔子,我吃了2个,爸爸吃了3个,还剩几个?同学们气氛活跃,争先恐后抢着举手发言。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4、遵循规律,寓教于乐

5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七: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练习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八: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执教:郦蓉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

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同伴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九:一年级数学上册__9加几(练习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十: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公开课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2016-01-12)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