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一:初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初一《信息技术》下册(海南版)教学可分为基础教学和应用教学(WORD2000和Excel)。所谓基础教学主要内容是课程的引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教学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使用WORD2000和Excel,并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基础教学是前提,应用教学是根本,学以致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1、以任务驱动为指导

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重在基本技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教材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尽可能将学习目标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WORD2000使用分为基础部分(常用菜单、常用格式与常用工具栏的使用等)与技巧部分(专用工具栏、复杂格式等),基础部分内容严整,量少,便于教学,务必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注意教学方法,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同时要注意将目标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目标,因材施教。

2、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要纲挈领

如在键盘与指法教学中,强调指法训练三要点为:基准位置,手指分工和击键要领,有利使用智能ABC输入汉字;又如,对于Word2000的基本操作教学:将Word2000的窗口的菜单栏、标题栏、常用工具栏、格式栏等标准部位逐一讲解,并且仔细讲解隐藏的工具栏的调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要点。有利于快速编辑文章和修饰文章。

3、推行协作学习法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一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第三种是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辅导教师要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环境。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为:竞争、辩论、合作、问

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一位哲人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基于此,不难理解协作学习的价值。

4、用系统广播教学和多媒体教室教学

利用系统广播教学和多媒体教室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word文档,图片等等)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加入一些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学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5、教学考评

简单的考评办法,将教师机的文件夹设成完全共享让学生把完成作品保存或另存到其中,教师及时批阅同时也适合进一步存档。期末考试可以笔试进行,这样更加引起学生课后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达到教学目标(操作与理论同步提高)。

所以说,基础教学与应用教学是两种不同倾向的教学阶段,基础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应用教学以学生实习实践设计作品为主,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抓好基础教学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双基,在应用教学中,学生才会得心应手。目前《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尚不是十分宽裕,电脑数量少,不能一人一机。因而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教学重点放在双基的培养上。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二: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赵海英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跟其他学科不同,主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平常上课的模式也就是,上课时老师演示一遍,讲解一下,学生再“照葫芦画瓢”一下,就万事大吉了。结果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很差:接受能力强、有电脑基础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不断地探索

和实践,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上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二、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

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总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有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三: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反思

德江民族中学 王江宁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根据学校、学生、教材的情况进行了自己的工作: 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搞好教改工作。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但是对于老师来讲却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通过上学期的信

息技术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怎样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等。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2013-7-6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四: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九月份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大都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 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 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主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形状与功能通过图片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就打开一部旧电脑,现场实战讲解,学生可以看清每一个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个部件观看计算机出现的状况而了解各个部件在电脑里功能。  三、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

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无论如何在教学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让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好。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五: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澜沧县东河乡中学 教师:

从2014.9.10至今,我到东河中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问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这个学期听了学校其它几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己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尝试,才能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澜沧县教育局2015013号文件《关于做好普洱市教育局两意见两要求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之后结合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创造思维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在备课构思时,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导入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二、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厌学。因此,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对调皮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需加以改进,需不断学习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放手让学生操作学习、适当加以引导

对于简单的、学生可以自行学习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和操作,不用所有内容都包揽讲解,教学中让学生多操作练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用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适时讲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五、多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六、展示作品。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 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文件中的教师一日工作常规、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等内容,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学好如何去教学生,从哪些方面做起,以上是我在学习《东河乡中

学贯彻落实“两意见”、“两要求”》文件之后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一些反思,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总结,不断改进。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之《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反思

武汉市七一中学 林松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了文件、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粘贴等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

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合理地或者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合作学习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鼓励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七:七年级信息技术详案附教学反思

第1课 信息技术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3.能说出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

重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难点:

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信息是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列举身边的文字、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通过几种信息传递方式的对比来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各方面带来的变化;

用手势传递信息:低效、稍纵即逝

用语言传递信息:实时性强、便捷、空间有限

用文字传递信息:可以把信息传到远方和以后,但比较慢

用电话、电报传递信息:便捷、打破空间限制,但电话只能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

用网络传递信息:可以传递更为复杂的信息,完全不受空限制

信息的特点:

(1)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才能体现出来,存储和传递;

(2)共享性,反复使用

(3)时效性,如气像信息

(4)普遍性,人们没有信息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总之,信息无处不在,人们不断与外界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

2.新课讲授

组织学生通过翻阅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电话、电视、传真、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从而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

(1)人类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交流:手势、表情、肢体动作或简单的嗓音——语言——文字(甲骨文—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电话、电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2)学生活动:列举身边听到看到的信息技术

“千晨眼”、“顺风耳”、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等

气象信息:卫星

电子商务等等

教师引导: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人类认识信息、利用信息和发展信息的历史,而现代的信息技术也正逐渐朝着高速、大容量、综合化、数字化以及个人化方向发展。

3.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了哪些作用?

4.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电报是由谁发明的》,了解电报的发明过程、电报的基本原理、电报对信息传递的巨大作用以及莫尔斯的个人品质。

课堂练习:

请学生说一说:

1.信息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2.我们身边有哪些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请学生介绍一下电话、传真等其他信息技术产生与发展?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概念性的东西还没有十分感兴趣,因此对“信息”的概念比较模糊,更不容易把“信息”与“电脑”相结合,更不懂“信息技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第2课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2.了解计算机的常见分类(依规模、速度和功能来分)

3.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及家庭应用

4.了解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基本应用

难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比较抽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计算机的组成与作用

计算机将数据进行高速、准确的运算,还能进行推理、分析、判断等,把各种处理结果通过不同方式传递给使用者,帮助人们完成部分脑力劳动。

二、新课讲述

1、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

2、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四个阶段

1946年-20世纪50年代后期、电子管、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晶体管、体积减小功耗降低速度提高;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前期、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耗下降速度提高; 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目前量子计算机、神经元计算机、四维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最新研制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见书本P6的各种计算机图片。

4、目前我国也是PC制造大国,许多世界著名的PC生产商都有中国的生产基地,同时我国国产生品牌联想、方正等也迅速崛起,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已成为全球第三大PC生产商。

4、列举家用电器——全自动洗衣机、数字式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对嵌入式电脑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也让学生对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及各个方面的应用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课堂小结

对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进行小结,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计算机的诞生》等,以对计算机有一个全面了解。

课堂练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通常计算机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有哪些领域?

(4)计算机进入家庭后有哪些应用?

(5)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如何发展?

教学反思: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四个阶段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同时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也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广泛应用。这一课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历史也开阔了眼界。只是这些理论与书本上的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形象认识,需要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情况来加以生动地说明。

第3课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3.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并能指认主要部件

4.了解计算机的常用接口及其作用

5.了解信息存储单位并掌握其换算关系。

重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五大部件)

难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信息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我们都喜欢玩电脑,那么我们也该知道电脑有哪些部分组成,现在我们看着自己面前的电脑来回答一下,这些电脑包含哪件部件?

二.新课讲述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运算器与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内存又分为ROM与RAM

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等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请学生对着自己的电脑进行识别。

2.教师打开一台台式机,让学生看一看,在机箱内部的一些组件。如:硬盘动器、软驱、光驱、内存条、显示卡等等,给学生留下更深地印象。

教师将这些硬件再装回电脑主板上,让学生知道电脑的组件安装。

三、小组合作,实践练习

学生分成六人一个小组,到因特网上搜索一台电脑的基本配置,每个小组配置成一台电脑。 课堂练习: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3.存储设备可以分成哪些?外存储器有哪些?

4.1TB=( )GB 1GB=( )MB

1MB=( )KB 1KB=( )B

5.配置一台电脑

教学反思:

计算机的硬件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基础课,也是学生对“计算机之谜”进一步解开的关键,学好这一课可以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学生最乐于动手,以实物为例来讲解是最好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客观实在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动手让每个学生都来组装一台电脑,从网上的电脑配置移到现实中来,易于掌握,也增强了动手能力。

第4课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软件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系统软件及其基本作用

3.了解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

4.了解MS Windows的发展过程

重点:

软件的分类、Windows的发展

难点:

理解Windows的发展给使用者带的巨大便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有了一台电脑之后,我们并不能立即使用,在这个硬件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安装软件,才能好好地利用这台电脑,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服务。

二.新课讲述(PPT课件

1.软件分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常见的有DOS、UNIX、LINUX、Windows、OS/2等

(2)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3)系统实用程序和各种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辅助教学软件、信息管理软件、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计算软件、杀病毒软件……

2.对各种应用软件的介绍通过软件演示的形式进行,比如通过AUTOCAD演示一些机械图纸、建筑图纸,通过Photoshop、CorelDraw演示一些处理过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Excel演示数据统计的过程……以此增加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的感性认识,并培训养学习兴趣。

3.Windows发展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使计算机使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此学生却很难感受到,通过两个不同版本的Windows使用,对比的方式可以突显Windows的发展给操作带来的巨大便利。

(1)演示Windows 98环境与Windows XP环境下图片游览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软件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2.系统软件如何分类?

3.说一说你目前所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何版本?

2.你会用哪些软件?它们属于什么软件?

教学反思: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是学生用好电脑的关键一课。很多学生不容易搞清楚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分类,同时,对于操作系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晰,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并且用形象地比喻来解释操作系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第5课 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五大部件示意图)

2.了解数值表示方法

3.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

4.了解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初步学会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5.了解计算机内部字符的表示方法

重点: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

难点: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十进制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同学们肯定很奇怪计算机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呢?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机最基础的工作原理。

二.新课讲述

1.一是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与指令都采用二进制,即计算机内部任何东西都是以“0”、“1”的形式表示,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二是指令和数据都会先被放在存储器里,三是控制器会从存储器里取出指令,根据指令指挥其他设备完成任务。

2.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数制的本质,二进制数中只有“0、1”两种数字,逢2进1;八进制数中只有“0-7”8种数字,逢8进1;十进制数中有“0-9”10种数字,逢10进1;十六进制数中有“0-F”16种数字,逢16进1。

3.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二进制数当中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左边第1位,表示20=1,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个位

第2位,表示21=2,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十位

第3位,表示22=4,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百位

第4位,表示23=8,可以理解为十进制当中的千位

以此类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八: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一)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

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二)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可能和我一样,这样就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批评他,或就直接让他坐下,而不进行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我们就要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更加产生厌学,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

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

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之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之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三)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 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

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四)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 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平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

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平台。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并不能要我们的学科教师都费力搞什么多媒体课件,我们只要学会拿来主义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现成的电梯大家都不去使用,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 近来,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而网络和教育的结合更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崭新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五)

相信很多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构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应用起来。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构筑不仅取决于文化的承载物(如信息技术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而且取决于文化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者)之间的动态性关系。所以,对于课程的建设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1)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以任务繁重为由,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这个学科的老师更应时刻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九: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2010-03-14 19:02:21|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初中信息技术课,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 “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常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做些什么呢?

信息技术学科在大部分中学里,叫副科,受传统旧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从一开始就没有受到过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能勉强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而教研活动在中学却开展得很不理想,或根本就不开展,有的学校完全照搬别的学科的教研方法,形而上学。看来原因有很多,有大环境的因素,有领导的意识因素,也有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

客观条件限制——信息技术教师少,学科新,教研难度大

信息技术教师的多重身份——教学不被重视,杂事多,时间被占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