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一:18我的风向仪

18、我的风向仪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创造性的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2、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

3、使用自己的风向仪观测风向。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制作风向仪。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制作风向仪。

教学准备:

细木条两根,卡纸一张,剪刀,小木块,钉子一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2.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气象仪器——风向仪。(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风向仪

1.(出示风向仪)说一说:风向仪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

2.小结:(课件出示)风向仪大体分为五部分.

师生共同整理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风向仪进行概括,明确风向仪的基本构

造和作用)

(二)、做个风向仪

1.课件出示: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

学生观察

2.猜一猜风向仪式怎样测风向的?

学生猜测

3.如果让我们来制造一个风向仪,我们要怎样来做?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交流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各种各样的风向仪)

4.课件出示:简单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组制作

5.指导学生制作风向仪。

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仪

(三)自由活动

1.风向仪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

2.你认为在使用风向仪的过程中应该主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我们把它拿到操场上去测一测风向吧。

学生分组观测风向

(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观测风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4.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怎样?有怎样的优缺点?

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

(四)、拓展活动

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观测,理解本地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

板书设计:

18.我的风向仪

构造:箭头 箭尾 风向杆

支架 旋转配件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风向仪,然后拆开进一步研究,让学生了解风向仪的构造,为制造风向仪打下基础。在制造风向仪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材料,自由创造制作风向仪,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二:17我的风向仪

课 题:17、我的风向仪

教案序号:26

授课时间:2012年12月5日

课 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感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简单的风向仪

难点: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三、教学准备:

软木干、卡纸、木棒、钉子、剪刀、木柱、底座、风向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二段突出“风向”的天气预报,提问:谁听明白了,今天的风向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问题:谁知道气象局是利用什么仪器测定风向的?

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标测定风向的情景:“噢,原末气象局的叔叔是利用这种仪器测定风向的。知道这种仪器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对,这种仪器叫风向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板书课题:我的风向标)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风向标。

1、谈语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了一个风向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向标。也可以拆开看一看,然后一起讨论: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标分为几部分?备部分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学生

用规范的语言末描述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标大体分为五部分(教师边讲解边贴挂图展示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旋转配件等。

4、学生复述风向标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拆开风向标研究,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风向标的构造,为后面制作风向标作好铺垫。)

活动二:做个风向标。

1、教师展示风向标。

提问:这个风向标好看吗?看了风向标,你有什么想法呢?

2、学生回答。

谈话:噢,看来同学们都想有一个风向标,并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向标呢?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

5、学生讨论制作方法,交流制作方案。

6、谈话: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标的材料。你喜欢哪一神,可以到前面桌上取哪种材料,如果你有好的好的创意,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7、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并将科学运用到生活中。)

(三)自由活动:

1、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风向。

2、谈话:每个小纽的风向标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

3、谈话:你认为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申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补充。

5、谈话:好,下面老师就带领每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外面亲自动手观测今天的风向,在测量的过程申,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标最好、最灵活,为什么?并拿自己的风向标

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你制作的风向标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应怎样改进?

6、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

7、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

8、课堂小结

(四)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进行风的观测,了解本她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到时我们全班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17 我的风向仪

结构: 风向杆

箭头

箭尾

支架

旋转配件

六、达标测评:

1、

2、 风向指什么? 风向仪有几部分组成?

七、教学反思: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三:三年级科学第18课我的风向仪优质教案

课 时 教 案

1

2

3

课 时 教 案

4

5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四:18我的风向仪

18 我的风向仪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创造性的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2、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

3、使用自己的风向仪观测风向。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制作风向仪。

课前准备:

细木条两根,卡纸一张,剪刀,小木块,钉子一枚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进行了天气的观测和记录,但有的同学的观测纪录不够准确。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一些仪器的帮助,那我们的结果就会精确许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气象仪器——风向仪。

2、出示风向仪,说一说:风向仪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3、说一说,风向仪式怎样测风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4、讨论:如果让我们来制造一个风向仪,我们要怎样来做?

分组讨论

5、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交流

6、教师简单评价后,指导学生制作风向仪。

学生自由制作,同位可以协作。

7、风向仪做好了,我们把它拿到操场上去测一测风向吧。

学生各自到操场测风向。

8、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怎样?有怎样的优缺点?

学生先分组交流,再推荐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发言。

9、教师作简单的指导性总结。

填写好评价卡。

教学反思: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五:我的风向仪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六:我的风向仪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七:科学《18.我的风向仪》教案刘海萍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8.我的风向仪》教学设计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刘海萍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课时:1

(3)学科:科学

(4)学生准备::学生可以根据设想自主准备材料

二、教学课题《18.我的风向仪》

『教学分析:』

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制作风向仪。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仪——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六、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 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七、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一) 认识风向仪。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 落 三 秋叶,能 开 二 月 花。过 江 千 尺 浪,入 竹 万 竿 斜。)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认识。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仪。)从而引出课题——《18、我的风向仪》。然后,老师展示风向仪,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仪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部分。

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仪,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小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让学生背诵儿歌,然后,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

【百度搜索】

通过提问:同学们想亲手制作风向仪吗?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 制作风向仪

这个环节分五步:

1、讲解示范。教师首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示,以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制作活动。并强调这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同学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设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展示、互相评比,分别从风向仪的外观和性能上进行评价。

4、注意事项:⑴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⑵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个更好。⑶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

5、测定风向。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亲自观测当天风向,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三)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拓展活动:课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观测,了解一下本地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

八、教学建议:

1、这节课感觉内容比较多,用两课时完成比较合适。第一课时,可先认识制作风向仪;第二课时,利用自制风向仪进行课外观测活动。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总结规律。

九、教后反思:

运用电教手段,将课堂上见不到的东西搬到课堂上,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观察,使课堂生动、饶有趣味。

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能力。

【百度搜索】《18.我的风向仪》网络课件

1、 &fr=ala0&pv=&word=%B7%E7%CF%F2%D2%C7&istype=2&z=0&fm=rs2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八:18.我的风向仪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九:我的风向仪

我的风向仪 教学反思篇十:我的风向仪-高新收课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