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烧着造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1    阅读:

烧着造句篇一
《造句》

诱人:

1。鸡蛋那金黄的色泽,多么诱人那!!!!

2.多么诱人的鸡翅呀!!!

3、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

4、秋天到了,果树上缀满了诱人的红苹果。

5、秋天到了,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诱人的苹果。

6、爸爸提出的条件太诱人了,我不得不答应下来。

7、这道菜的香味为十分诱人,让人一闻就流口水。

郁郁葱葱:

1、不远处是一个小村子,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一副郁郁葱葱的气象。我来到了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郁郁葱葱的气象。

2、花园的红花郁郁葱葱,好像花园被大火燃烧着。

3、山道两旁到处郁郁葱葱,风景美不胜收。

4、细雨滋润过后的草地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5、那片树木葱葱郁郁的,十分茂盛。

屹立:

1、此树已经在泰山栽种多年,即使经历了很多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

2、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3、当一个衰弱的民族,领悟到了发展的真谛,就会屹立于强者之林,只有履行他该有的义务,才能沐浴在和平之风中。

4、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像一座高山一样屹立在东方

5、青松不畏严寒,依然苍翠,屹立在寒风之中。

6、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台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黄浦江畔。

7、中国像个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8、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地面对狂风暴雨,毫无畏惧。

9、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10、当一个衰弱的民族,领悟到了发展的真谛,就会屹立于强者之林,只有履行他该有的义务,才能沐浴在和平之风中。

11、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像一座高山一样屹立在东方

12、五星红旗始终屹立不倒。

顿时:

1、老师对我的一番指导让我顿时豁然开朗。

2、老师走进来后,教师里顿时鸦雀无声

3、她看到他非常高兴,顿时完全忘记了先前的烦恼。

4、当夜幕降临,明月悬空时,我顿时想起了可能还在工作的父母,心想: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让自己有出息,将来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安逸闲适的生活

5、老师对我的一番指导让我顿时豁然开朗。

6、当听到这个喜讯的时候,他顿时高兴的跳了起来

7、看着手中捧着的奖状,我顿时哭了,因为几个月的苦练没有白费!

浩浩荡荡:

1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天边。

2那军队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启程了。 3长江从西向东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4大风卷起,海浪浩浩荡荡地扑上沙滩。 5国庆阅兵典礼上,列队正气的解放军叔叔浩浩荡荡地在天安门前经过。

6老师领着同学们浩浩荡荡去看电影。 7刘邓大军浩浩荡荡的跃进大别山.

8岳飞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向金军。

9、那军队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启程了。

比喻

1.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2.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3.田野里,谷穗深深地弯着腰,仿佛正在彬彬有礼地欢迎来访者的主人一样。

4.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拟人: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烧着造句篇二
《必修4Unit_2_短语造句》

烧着造句篇三
《九下作文学案1》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我为美丽大通做贡献

九年级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朱立荣

一、活动目标

1.A组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筛选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2.B组学生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风物和抓住特点表现风物的方法。

3.C组学生借助作文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师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根据学生作文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将学生分为A、B、C三组学生。

三、学生准备

1、A组学生搜集有关本地的民风民俗特点,家乡自然景观资料。

2、B组学生阅读地方教材如《大美青海》《可爱的大通》等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等的介绍,

3、C组学生阅读一些有家乡文化方面的著作,了解大通的文化传统。

四、学习重点:学会条理清楚地写作。

五、学习难点: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六、预习导学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A组学生至少选做两题,B组学生至少选做三题C组学生至少选做四题。

如:1、自然环境 (老爷山、娘娘山、察汗河、窑子沟景区等)

2

4

5、名族团结(感人事迹、好人好事等)

(二)“讲讲民族团结的故事”,侧重文化层面

(三)、小试牛刀 挥笔训练,巡回指导

1、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愿,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

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资料链接】老爷山朝山会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通老爷山的朝山会以人数众多,规模宏大,时代久远,犹为壮观,成为古老民俗最直观的记忆。朝山会总称为“朝拜圣山大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庙会组织。朝山会起因是传说中的无量佛“善而修成”,在朝山中就以“善”为本,不打骂人、为非作歹;提倡讲礼貌和气;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在会期间,早晚还要用柏香熏身以去不洁

之气。

朝山会的队伍由来自十几个村庄的数千人组成,浩浩荡荡的进发着。队伍站在山脚下,神情

专注,跟着升起的高幡。 队伍最前面是一对彩色龙凤开路旗,其次是两对煨烧着“桑赞”铜雕花熏香炉,拿香炉者分走于路两旁,除去路上不洁之气。朝山前人们用柏香熏身,让自己的心灵洁净,同时还要一路洁净,不说脏话,不出乱子,一切皆因神圣而变得崇高。紧跟其后的是幡。幡后是由四位身穿长袍怀抱竹签罐、桃木剑、大刀的老人装扮的“无量佛”的臣相。二三十个黄绸伞形的“罩子”,用一圈圈五彩绸做成,还有孔雀的翎毛,鲜艳华贵。人们用最艳丽的色彩,用神圣的仪式表达着对冥冥之中的神的体认。在阳光下五彩缤纷,朝山队伍整齐有序,各乐队乐声动天,山顶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蔚为壮观!观此盛况,人们

恍然自问:人兮?神兮?今兮?古兮?

根据以上资料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体会。

2、 写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如果是介绍家乡的风景点,可用风景点名称加相应的修饰性词

语为题,如 “美丽神奇的窑子沟”,也可用“朋友,请随我来游„„”“„„的遐想”等为题;

3、介绍家乡风物,不要力求面面俱到,由于篇幅限制,所以写作时切入点要小,可以只选一

件风物来写,但是具体介绍过程中角度要多。

②B组学生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尤其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

③C组学生会使要表达的风物更具有艺术魅力 。

2、(选做题)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写作指津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根据所写的风物采用恰当的写作顺序或文章结构是关键以下几种思路可以借鉴:

1.以自己的游踪为序移步换景介绍家乡风景点

2.按时间顺序介绍家乡风物的变化情况

如:“旧社会——改革开放后——现在”或者是“春——夏——秋——冬”

3.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家乡特产

(五)写作提纲

开头

的写主体部分作提纲结尾

(六)、作业:以“我为美丽大通做贡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 要求:1、审好题,确定立意。立意不同,写作重点不同,各部分内容的详略不同。

2、写景以空间为序,移步换景行文条理,思路清晰。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能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又能为文章语言增光添彩

4、(1)A组同学: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B组同学: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并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C组同学: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烧着造句篇四
《期末复习》

烧着造句篇五
《高中英语词组复习造句》

高考英语短语动词强化记忆

一、动词be构成的短语动词

1.be known as/be famous as作为„„而闻名

be known for因„„而出名 be known to为„„所知 be known by凭„„而知

The hill is known for the temple.

LuXun is known to us as a writer.

One can be known by his words and deeds.

2.be married to与„„结婚 She is married to a musician. ..

3.be tired of/with对„„厌烦

He is tired of/with this kind of life.

=He is bored with this

kind of life.

4.be terrified at被„„吓一跳 He is terrified at the snake.

5.be burdened with负重

He is burdened with a heavy load.

6.be crowded with挤满

The shop is crowded with people.

7.be dressed in穿着

She is dressed in red.

8.be experienced in对„„有经验

He is experienced in mending bikes.

9.be equipped with装备

They are equipped with guns and food.

10.be furnished with提供,布置

They are furnished with

enough food.

11.be engaged in sth从事,忙于(=be busy with sth)

He has been engaged in writing novels.

12.be engaged to与„„订婚 My daughter is engaged to a nice doctor.

13.be about to do sth.正要做„„

I was just about to go swimming when our guide saw me and stopped me.

14.be fit to do/be fit for胜任;适合于

He is fit to do the work. These books are not fit for children.

15.be worth doing值得做„„ The film is worth seeing again.

16.be proud of以„„而自豪

骄傲

I am proud of being a Chinese.

17.be used to sth./doing sth.习惯于„„

My grandpa is not used to living in the noisy city

18.be content to do sth./with„ 甘愿于干„„;满足于„„

I am content with your work this time.

19.be content with对„„感到满意

You should be content with what you have

20.be up to应由„„,轮到„„

It's up to h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21.be meant/intended for打算给,打算用作

Is this valuable painting meant

for me?

22.be connected with与„„有联系

He wa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government.

23.be crazy about对„„狂热 Many young people are crazy about Hip-Hop.

二、动词break构成的短语动词

1.break out爆发

The Anti—Japanese War broke out in 1937.

2.break in打断;闯入

Two robbers broke in and robbed the bank of a lot of money.

3.break into闯入;破门而入 They broke into the uncle’s bedroom and found the man lying on the floor。dead.

4.break away from脱离

烧着造句篇六
《智烧敌间》

40 智烧敌舰

执教 陆荟

一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写人物语言时注意把说话人动作、神情作适当描写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 了解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著名科学家,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作贡献。

二 教学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 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出示课题:齐读

2 检查预习:课文写了什么情况下,谁用什么办法智烧敌舰?结果怎样?(交流、总结)

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二 整体入手,认识人物

1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 交流、出示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3 出示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感受他的“智”。

三 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学习课文第2、3节,感受情况危急,感受人物智慧

1 读文,理解“乘虚而入”:查字典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 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 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4 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 (动作),喃喃祷告:“ ”;妇女 (神情)说:“ ” ;孩子 。

(二)学习课文第4——8节,深入了解人物智慧

1 师述: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 相机出示第4、6、7节

(1)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米

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德

的智慧的认识。

3 学习第8节

(1)默读,明白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

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四 总结概括,深化认识

1 出示课文,引读

2 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3 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

48: 智烧敌舰

阿基米德

(大智大勇)

( 罗马人) (希腊人)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40 智烧敌舰》 说课

课文通过记叙阿基米德带领大家智烧敌舰的故事,表现他的大智大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智”为切入口,通过读、悟,体验来组织课堂教学。

(一)抓住文眼,层层深入体会“智”

1 初读课文,寻找有关对阿基米德评价的句子认识阿基米德。在读好课文三句话的基础上,老师再出示关于阿基米德相关资料的补充,通过了解这位二千多年前科学家的成就,影响,给孩子们扑面而来的震撼,激起学生了解阿基米德的兴趣并初步感受他的“智”。

2 精读课文,学生通过品词读句能够了解战争背景,希腊人民惊惶失措。希腊人民的表现也从侧面烘托了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就深化了学生对此的理解。通过多角度朗读,复述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滋味,说出个性化体验,再一次深入体会到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二)以读代讲,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通过“粗略读”、“着重读”、“模仿读”及“个性读”等,在“精,泛、略、跳”的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感悟人文内涵。学生们在自我展示、相互倾听、相互接纳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各自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开发。

(三)语言训练,应用是最有效的学习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上我巧借文本,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模仿中表达,在模仿中创新,在表达中把自己的激情释放出来,在语言运用中实现自我超越,使学生变得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语言的内化与外化水乳交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效应。

《40 智烧敌舰》 教学反思

陆荟

1 让学生“主宰”课堂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应该放手让学生“主宰”课堂,这堂课我还是保守了写,没有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学生提问后,又让学生帮助出主意解决问题,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宰,在其他课的教学中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效果较好。

2 让老师引导点拨

学生主宰课堂后,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陆先生说得好:“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留给学生。”整堂课我力求做到这一点,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激励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此不疲,思维的火花不断的闪现。在随机点评中显示师生智慧的魅力。

3 让学生自由练笔

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两者不可隔离或偏废。我通过设计小练笔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学生在遣词造句中感受到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烧着造句篇七
《阅读复习课件》

烧着造句篇八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二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初二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基(28分)

1.下列各组文学常识的陈述,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李白、杜甫、苏轼和王维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柳宗元、王安石和文天祥都是宋朝的文学家。

B《纸船》作者泰戈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印度著名的诗人。

C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传。

D 《荔枝蜜》的作者郑振铎,《猫》的作者杨朔都是现代著名作家。

2.下列各组语文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是顺叙,倒叙和插叙,还有一种叫平叙。

B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记事的文体。

C 写消息和写通讯的时效性、新闻性是完全一样的。

D 采访只要确定采访的主题、对象和内容,就符合要求了。

3.下列各组中,短语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 飞船爆炸 胸怀宽广 品质高尚 波涛汹涌

B 认真阅读 美好理想 错误观点 非常漂亮

C 阳光雨露 唱歌跳舞 勤劳勇敢 看书写字

D 驿路梨花 横渡长江 牛郎织女 斑羚飞渡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歼 大厦 坚韧 提防 憎恶 湍急 5.指出并改正下列成语或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篮天 懊脑

抖数 锐不可挡

比肩继重 眼花燎乱

6.按下列各小题要求默写诗句(10分)

① 根据下列著名古诗句的上句,默写下句。

A 感时花溅泪, 。

烽火连三月, 。

B 人生自古谁无死, 。

C 山随平野尽, 。

② 根据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上句,写出下句。

远远的街灯明了,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③清朝著名诗人赵翼在《论诗》中,主张写诗歌不受古人约束,鼓励独创的名诗句

是 , 。

④刘禹锡的《秋词》表达了乐观明快的独特风格,与一般诗人表现“悲”秋的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

是 , 。

7.请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造句,先提出问题,后用一个反问句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2分)

格式①

内容:

二.阅读(22分)

(一) 如果要把下面《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通讯改写成消息,请完成文后各题。(11分)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

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

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要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

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

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

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

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

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

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

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

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

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

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

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1. 写出消息的主标题。(2分)

2. 用几句话,写出导语。(3分)

3. 从原文中找出消息的背景。(2分)

4. 从原文中找出消息的结语。(2分)

5. 从把通讯改写成消息的角度来看,下面原文中的四句话,哪些略改后可用,哪些要删除?(2分)

①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冲来。

② 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可是敌人还是

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

③ 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④ 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

迸裂,涂了一地。

(二) 读下面节选自《荔枝蜜》中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11分)

老梁赞叹似地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

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

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么?” ..

„„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

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

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1. 文中加点的两个“东西”,在感情色彩上什么区别?(2分)

2. “我不禁一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感动了作者?(2分)

3. 倒数第二段用什么表达方式?(2分)

4. 作者写蜜蜂时,联想到了什么?这段文字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5.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怎样看待蜜蜂那种“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精神?(2分)

三.文言文(10分)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② 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

④ 齐人固善盗乎 .

2. 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

A.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C 宣之说之 D 捉虾蟆,鞭数十 ..

3. 阅读节选自《五柳先生传》的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6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亡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若置酒而招之;选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

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① 中加点的“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许”的解释是 (1分)

A. 相同 B 相近 C 不相同

② 请根据“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这个成语造句。(2分)

③ 五柳先生平生有哪几个志趣,用文中词语来回答。(2分)

④ 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一个普通人的二三事

要求:要写你最了解的人,既要写优点,也可写缺点。要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字数600左右。

答案:

一、1、C 2、A 3、D 4、略 5、略 6、略 7、略

8、格式:信的第一行正中漏写“表扬信”三个较大字;“敬礼”要从该行顶格写起。内容:正文最后一句应改为

“希望贵校对四位同学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可贵精神给予表扬。”

二、(一)1、松骨峰阻击战(或:血战松骨峰,切断敌退路)

2、志愿军阻击部队的先头连抢占书堂站汽车路边的小山冈,阻击逃敌,血战八个小时,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为主

力聚歼敌人赢得了时间。

3.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在书堂站截住了逃敌。

4.这个连虽伤亡很大,但他们打死了三百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5

(1)(2)句有用,(3)(4)句应删除。

(二)1.前者褒义,后者贬义。

2.是听到老梁讲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时产生的。蜜蜂虽生命短暂,却一生不断地辛勤劳动,只知酿蜜,只知奉献,

并且对人无所求。

3.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4 联想到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赞美勤奋不息、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 5 提

倡为人类为自己相统一的观点;先公后私、有时公而忘私的观点。

三、1.早晨 丢失 年 本来 2 D 3 C // 略 // 好读书,嗜酒,常著文章// 不慕名利

烧着造句篇九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二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初二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基(28分)

1.下列各组文学常识的陈述,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李白、杜甫、苏轼和王维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柳宗元、王安石和文天祥都是宋朝的文学家。

B《纸船》作者泰戈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印度著名的诗人。

C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传。

D 《荔枝蜜》的作者郑振铎,《猫》的作者杨朔都是现代著名作家。

2.下列各组语文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是顺叙,倒叙和插叙,还有一种叫平叙。

B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记事的文体。

C 写消息和写通讯的时效性、新闻性是完全一样的。

D 采访只要确定采访的主题、对象和内容,就符合要求了。

3.下列各组中,短语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 飞船爆炸 胸怀宽广 品质高尚 波涛汹涌

B 认真阅读 美好理想 错误观点 非常漂亮

C 阳光雨露 唱歌跳舞 勤劳勇敢 看书写字

D 驿路梨花 横渡长江 牛郎织女 斑羚飞渡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歼 大厦坚韧 提防 憎恶 湍急 5.指出并改正下列成语或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篮天 懊脑

抖数 锐不可挡

比肩继重 眼花燎乱

6.按下列各小题要求默写诗句(10分)

① 根据下列著名古诗句的上句,默写下句。

A 感时花溅泪, 。

烽火连三月, 。

B 人生自古谁无死, 。

C 山随平野尽, 。

② 根据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上句,写出下句。

远远的街灯明了,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③清朝著名诗人赵翼在《论诗》中,主张写诗歌不受古人约束,鼓励独创的名诗句是 , 。

④刘禹锡的《秋词》表达了乐观明快的独特风格,与一般诗人表现“悲”秋的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是 , 。

7.请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造句,先提出问题,后用一个反问句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2分)

8.下面这封表扬信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和一处内容上的错误,请在文后更正。(4分)

改错:

格式①

内容:

二.阅读(22分)

(一) 如果要把下面《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通讯改写成消息,请完成文后各题。(11分)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要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1. 写出消息的主标题。(2分)

2. 用几句话,写出导语。(3分)

3. 从原文中找出消息的背景。(2分)

4. 从原文中找出消息的结语。(2分)

5. 从把通讯改写成消息的角度来看,下面原文中的四句话,哪些略改后可用,哪些要删除?(2分)

①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冲来。

② 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

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

③ 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④ 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

一地。

(二) 读下面节选自《荔枝蜜》中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11分)

老梁赞叹似地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么?” ..

„„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1. 文中加点的两个“东西”,在感情色彩上什么区别?(2分)

2. “我不禁一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感动了作者?(2分)

3. 倒数第二段用什么表达方式?(2分)

4. 作者写蜜蜂时,联想到了什么?这段文字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5.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怎样看待蜜蜂那种“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精神?(2分)

三.文言文(10分)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② 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

④ 齐人固善盗乎 .

2. 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

A.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C 宣之说之 D 捉虾蟆,鞭数十 ..

3. 阅读节选自《五柳先生传》的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6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亡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若置酒而招之;选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① 中加点的“许”与“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许”的解释是 (1分)

A. 相同 B 相近 C 不相同

② 请根据“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这个成语造句。(2分)

③ 五柳先生平生有哪几个志趣,用文中词语来回答。(2分)

④ 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一个普通人的二三事

要求:要写你最了解的人,既要写优点,也可写缺点。要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字数600左右。

答案:

一、1、C 2、A 3、D 4、略 5、略 6、略 7、略

8、格式:信的第一行正中漏写“表扬信”三个较大字;“敬礼”要从该行顶格写起。内容:正文最后一句应改为“希望贵校对四位同学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可贵精神给予表扬。”

二、(一)1、松骨峰阻击战(或:血战松骨峰,切断敌退路)

2、志愿军阻击部队的先头连抢占书堂站汽车路边的小山冈,阻击逃敌,血战八个小时,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为主力聚歼敌人赢得了时间。

3.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在书堂站截住了逃敌。

4.这个连虽伤亡很大,但他们打死了三百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5 (1)(2)句有用,(3)(4)句应删除。

(二)1.前者褒义,后者贬义。

2.是听到老梁讲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时产生的。蜜蜂虽生命短暂,却一生不断地辛勤劳动,只知酿蜜,只知奉献,并且对人无所求。

3.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4 联想到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赞美勤奋不息、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 5 提倡为人类为自己相统一的观点;先公后私、有时公而忘私的观点。

三、1.早晨 丢失 年 本来 2 D 3 C // 略

// 好读书,嗜酒,常著文章// 不慕名利

烧着造句篇十
《预习展示课》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