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4    阅读: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一
《高考阅读试题《江南无雪》》

江南无雪

①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⑤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

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0.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11.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

12.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13.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3分)

参考答案:

10.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本题4分,答出1点2分,2点4分) 11.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其中“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

12.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

13.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出两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二
《江南无雪》

现代文阅读针对性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8分)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不管如何,与人相处多了也会有烦的时候。即使孔夫子在世,天天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恐怕有时候也想请假两天在家里闭门思过,享受独处的宁静。即使李白在月光下复活,与他三五天喝醉一次是可以的,甚至是“不亦快哉”的,但如果日日狂饮,夜夜醉倒,不仅诗写不出来,还会喝垮了身体。“圣人”和“诗仙”尚且如此,何况世上并非都是你喜欢和热爱的人,产生“烦”甚至更不好的情绪就难免了。

②宠物大约就是由此“宠”起来的,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可爱温训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适度地拉开与“同类”的距离,而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不必戒备和算计,也不必那么多的礼节,更不用点头哈腰献媚讨好。这一切都免了,动物不欣赏人类的文化,你只要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就偎在你的怀里,狗就向你撒娇,鸟就向你唱歌。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③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宠物是人精心选择知驯化了的。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它们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人更无法考虑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相处,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

④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们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⑤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趁我伏在泉边喝水的时候,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全都告诉我了。

⑥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静静地守在昙花旁边,不要为天上的星月缭乱了视线,注视它吧,它漫长的一生里只有这一个灿烂的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藤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⑦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⑧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1.文章标题是“与植物相处”,可作者在第②③段写与宠物相处,请说说这两段在文中

2.第⑤段中“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一句有什么含义?请作简要阐释。(4

4.作者说“不管如何,与人相处多了也会有烦的时候”,请结合对文中植物“生活哲学”江南无雪

刘长春

①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意寒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一一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

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⑤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威尔·斯坦顿

我和玛吉结婚的时候,经济上很拮据,且不说买汽车和房子,就连玛吉的结婚戒指还是我分期付款购置的。可是如今却大不相同了,人们结婚不但讲排场摆阔气,而且还聘请婚姻

顾问,签订夫妇契约。听说有些学校还要开设什么婚姻指导课呢!

我想,签订一份契约也许会使我们的家庭生活走上正轨。于是,我决定和玛吉谈谈。 “玛吉,”我说,“婚姻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可是我们结婚的时候……”

“你在胡扯些什么?”她不由得一愣。

我说:“这里有一份夫妇契约的样本,是由一对名叫莫里森和罗莎的夫妇签订的,它适用于任何夫妻。”

玛吉显然对这话题感兴趣,“讲下去。”她催促道。

我打开书念道:“第一,分析每对夫妇过去的生活——是否有遗传病史,是否有吸毒嗜好和犯罪历史,是否有……”

“别说了,我不想再听下去。”她失望地说,“只有傻瓜才会和这种人结婚。”

“当然,”我解释说,“这并不是说莫里森和罗莎也有过这类事情。但是,了解情人的过去总要比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好得多。这样蜜月结束后,即使碰上令人难堪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了。”

“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为时过晚了。”

“怎么会为时过晚呢?一切可以从头开始,要是我们现在也签订一分契约的话……” “签订什么?”玛吉吃惊地问。

“签订契——约。”我故意拖长了音调。

“为什么?”玛吉疑惑地问。

“因为契约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约束力。另外,它还能合理地分配我们之间的责任和权力。”我停顿了一下,建议说,“让我们也签订一分契约吧!比如每逢单年由你决定到哪儿去度假,双年则由我说了算。”

“要是轮到我做主时,正碰上手头没钱,那我们不是只有呆在家里了吗?”她反问。 “不错,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情况。”我说,“另外,契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酌情处理嘛。”

“如果契约可以随意改变,那它还有什么用处呢?”玛吉反驳说。

“言之有理。”我说,“想不到你还知道这些基本常识。”

“如果你也懂得这些常识,就不会提出签订什么契约了。”

“要知道,女人经常喜欢谈论平等和自由。一张契约至少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辩解说。

“你不懂,亲爱的,”玛吉两眼紧盯着我的脸,激动地说,“平等对女人来说无关紧要,

关键是男人是否值得她们爱。要是一个女人真心爱上了一个男人,她就会做一切事情来使他快活。这绝不是那张该死的契约所起的作用,而是她自己情愿这样做。”说完便转身走进隔壁的厨房。

没想到玛吉懂得这么多的道理。我终于认输了。

“要喝咖啡吗,亲爱的?我刚煮了一壶。”玛吉探出半个身子温柔地问道。

“咖啡?太好了。”我转过身来看见她嘴里咀嚼着什么,“你在吃什么?”

“油煎饼,想尝尝吗?”她笑着问。

我的天啊!我和玛吉共同生活了十七年,难道她还不知道我讨厌油煎饼?她自己也是一看到油煎饼就会呕吐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玛吉,你喜欢吃油煎饼?”我不解地问。

“是啊,怎么啦?”她神秘地眨了眨眼。

“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我给你要了杯咖啡,问你是否要油煎饼,你拒绝了,说是你不喜欢。”

“是的,你记的不错。”她爽快地说,“可是当时你口袋里只有五毛钱,还是向别人借的。” “可油煎饼只需要一角钱呀!”

“别打肿脸充胖子,那样你回家的车钱就没啦。”说着,她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坐在她身边,贪婪地吃着热腾腾的油煎饼,嘿,味道还真不错啊!

过了一会儿,我也从包里拿出两只油煎饼----早晨我瞒着玛吉买的,递给她一只,说:“我以前不吃油煎饼,但我可以从头学起!”

1、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结合全文解释爱的契约的含义。(4分)

3、小说中“我”的形象有何特征?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有何作用?(4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⑴结婚时的情形与现在的社会风尚形成对比,表达我对新时尚的羡慕之情。⑵交代故事背景,为写要与妻子签订契约作铺垫。

2、表层含义:签订在纸上的分配夫妻责任与权利的契约。深层含义;夫妻相互体谅和关怀,心甘情愿地为对方做一切事情。

3、追逐时髦,对妻子缺乏理解,不懂得爱情的真谛。“我”与妻子的形象形成了对比,衬托出妻子对夫的理解体谅和对爱情的深刻见解,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三
《江南无雪》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答: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

【参考答案】

1、

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

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

③梦中的雪景。(答出1点2分,2点4分)

2、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

(“特色”3分,其中“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

3、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

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为下文“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做铺垫。

(“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

4、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

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

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

(要求答出两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

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

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答: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四
《江南无雪》

江南无雪(外三篇)

雪是江南的吉瑞,许多年来北方的的雪一夜悄然而至,就会错落出江南的水墨丹青,绽放江南的嫣姹红梅。雪在江南人的手中溶化,洗净心灵,让生命的天籁之音飞越。

而今雪似乎对江南失去情感,失去爱恋,红枫叶没有踏完最后的征程,春芽却已摇曳,北风惆怅的呼喊,只有无雪的冬日在冷漠堆积,江南找不到雪的宁静,找不到雪的恬淡。

江南无雪……

哦,江南有雪,江南的雪在江南的山水之间,在江南人渴盼的心怀。有一天,北雪果真姗姗来迟,那么江南的秀丽,江南人的笑靥一定让你流连忘返。

雨 夜 行 车

车在雨夜行驶,落在车窗上的雨点顺着玻璃划出一道道情思。懒懒倦坐在车里,任凭车窗外的雨,把车还有车里的人飘打到东南西北。于是在路上孤独前行,就有了许多莫名的宽慰。只是暮然回首,看见车后的路在雨夜里无言的远去,心中又会油然多少无奈和感叹,抑或人生之路大凡也是如此罢了。

车外的雨,溅起车内一个个飘浮流离的萨克斯音符,随着音符我似乎堕落到一个绝伦美妙的无形空间,从未有过的惬意,醉心入迷。偶而灵感有发,感觉自己身上所有的红尘凡土统统破碎剥落,心中的浮躁

消褪怡尽,只剩下一块坦荡明净的心境……我渐渐醒悟:其实,人生就象雨夜行车,无论车外的风雨,还是车内的情愫,都无法挡住或改变人生这辆车前进,只有每日刻意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乘坐自己的人生靓车坚定地向前驶去,留在车后的履迹上都会有亮丽的彩带随风飘逸。

林中夜行

参天古松支撑暮色的天穹,一丝丝春意暗香浮动。瑟瑟晚风扬起的落叶,回旋于虬盘根间,似乎还在收捡冬的怀念……

须而,风悄悄地伏在树尖,万籁俱寂,唯深邃的黑远,有空山鸟鸣。今夜月明,月落千山。

沿蜿蜒的小路,伴昏黄的孤灯,烟雾氤氲,伸手捏一把,湿漉漉的,是春天的面纱。冬天已经离去,没有太多的兴奋和遗憾,一个又一个季节总是随风而来,携风而去,只有朦胧的山峦依旧裸露着嶙峋的枯廋和冷峻的肃穆,静静守候自己永远的希冀。

林中夜行,便于树木同行,会有太多的精灵与你呢喃,于是心旷神怡,摇曳无尽的惬意。

林中夜行,淡淡散散,静听松涛,只把愉悦心绪轻轻系在每一棵树茎……

故乡小巷

故乡的小巷,是一条古老的小巷,横卧在窗外,一眼望去都是被岁月磨砺的凿纹。小巷很老且又是那么的孤独,每当漫长的黑夜来临时,总是独自默默承受无穷无尽的寂寞……

只有在雨季,小巷始终呼吸潮湿的空气,四周是一片湿淋淋的静谧,那雨花、雨点、雨粒与小巷作长夜彻谈,此时,才能听到小巷呓呓语声,是亲昵、是欢快、更是喜悦。

小巷很温柔,很浪漫,徜徉在古老的小巷里,你能感到,春天催发万物的和风;炎夏缕缕清凉的浓荫;秋日洁高静远的蓝天;寒冬温暖舒适的阳光。

我爱小巷,是因为她在岁月无声的流逝中,永远滤出五彩缤纷的人生韵律,给人启迪,给人激发,给人奋进!小巷其实不小,放眼望去,是那么的雄浑开阔,高远旷达……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五
《语本阅读》

野店

11.第四小节点出野店的一副对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5分) 承上启下。用诗句总结上文,含蓄点出早行的孤独辛苦,并引出下文野店给漂泊之人以短暂的安顿与

慰藉的叙写,同时也为下文表现客人的通达豪爽做铺垫。

【评分建议】“承上启下”,1分;“总结上文,含蓄点出早行的孤独辛苦”2分;“引出下文„„叙写”

“为„„铺垫”各1分)

12.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6分)

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客人的粗犷豪爽,主人的朴实真诚,野店民风的淳朴。

【评分建议】风格2分。内涵3分,其中主客的性格特点,各1分;野店的特点,2 分。

13.作者称野店的客人,有时是“你”,有时又是“他”、“他们”,这样的人称变化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

这样的人称变化让读者感到,作者介绍野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朋友般地讲述,亲切自然,给人一

种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野店的深厚情感,由衷喜爱,有感染力。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4.请结合野店诗意的表现,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作者喜爱;羁旅漂泊的孤苦、秋雨孤鸿的凄凉,令作者悲悯;天涯飘零中的通达

豪爽,使作者赞许敬佩;诗意的趣味不再,叫作者深为叹惋。

【评分建议】四点,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

桐庐行 柯灵

16.(1)从杭州出发 (2)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 (3)过了富阳 (4)船转过山脚 (5)站在山顶

(6)渡水过桐庐(本题记4分,答对一点不记分,答对两点记1分,对三点记2分,对五点记3分,全对记满分4分)

17.作者对富春江的美景向往已久,想去观览一番。在国家不靖时候,这样的心愿当然“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所以文中说“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而祖国偏又如此多难”、“在这次抗日战争中,桐庐曾经几度沦陷”等句。(本题6分,每问2分)

18.两句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花树”“石榴”以人的灵性(1分),暗示了作者坚强清醒、特立独行的人格(1分),流露出作者不屈于情势的情怀。(1分)

19.从第八段描写的内容看,其观察点应是在山顶。(文中也有交代,“站在山顶,居高临下”)(1分)这是日本侵略者一种感叹中国山河壮美,而中华儿女英勇不屈、誓死保卫,因而无可奈何的情感。(2分,照抄原文不记分)

江南无雪 阅读答案

11.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本题5分,答出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12.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特色”3分,其中“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

13.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每条2分)

14.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出两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为《亲人们》

11、承上启下

(1)承接上文,以询问的形式,启发读者思考,“平凡的经验”引起共鸣;

(2)以问路的形式,启发读者探寻诗集中“平凡的感想”,引起下文对诗集感想的叙述。

12、(1)对内容的表现胜于技巧

(2)内容朴素平易

(3)从细微处看出时代发展的趋势。

13、运用了联想,象征,以实写虚。

作用:使诗集作者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进一步突出了诗集给人们带来的光明,希望。

14、(1)介绍《亲人们》诗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影响。

(2)借诗集的介绍,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对时代歌者与号手的赞美,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必将到来的信心。

14.答:“泊”是借自然来获取安慰,来清心滤思,是失意后受挫的灵魂的一种休憩.等待(3分);

是用自然磨砺心曲,壮阔胸怀,是人生的一种蓄积.迸发(3分)。(共6分)

15.答:不矛盾。原因如下:

(1)文中的“静美”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然状态下人们休憩的情景,一是指淡怀逸致.闲适脱俗的心境(2分)。

(2)第二段描写乡村码头泊舟后特有的热闹生活场景,是用环境来烘托人们休憩时心境的平和闲适(2分)?(共4分)

16.答:(1)说明“泊”能感受大自然的静美,消除尘俗的烦恼,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4分)。(2)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共5分)

17.答:(1)“泊”是船停泊的一种客观状态,有着凄幽.灵动的韵致与诗情画意。

(2)“泊”是一种静美,是远离尘俗,与自然融合的淡泊闲适的心境与意趣。

(3)“泊”是一种文化,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繁绮香艳。

(4)“泊”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旷达壮阔的胸襟和人生的蓄积.迸发。(每点2分,答出3个即6分)

淡竹

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答案:从反面衬托淡竹的刚强、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正面表现淡竹像这些人一样具有或顽强、坚持或超然、坦荡的个性,拥有自由快乐的心灵。

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子作为庄稼中的精品,准备继续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 ②语言简练,句式工整,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足的一类人。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样刚强、高洁、淡泊、坦荡,做拥有自由快乐心灵的人。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六
《散文阅读答案》

(一)上善若水 张笑天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11.(5分)总领全文(领起全文/引领全文)内容;由水到都江堰到人再到文化精神,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连用三个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思考。

12.(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13.(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和文化精神的思考。

14.(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二)溜 索 阿 城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1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①以壁顶为观察点(1分),变换视角,由远眺“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1分)到近观“俯望怒江”(1分)。展现峡谷的险峻。②从视觉、听觉角度去描绘。“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是视觉,“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2分)展现峡谷的险峻。③用内心感受衬托,“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通过人物心里的胆怯表现峡谷的险峻。(1分)使人如临其境。 ④使用叠词“亮亮”“涓涓”“隐隐”表现了峡谷的险峻。 (1分)⑤使用了夸张。“万丈绝壁”展现了峡谷的险峻。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1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14、【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弘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三)江南无雪 刘长春

14.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15.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16.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17.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14.明确: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听雪);②半夜起来看到下雪的过程(看雪); ③梦中想象到的雪景(梦雪)。 (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15.明确:运用①比喻、拟人(1分)、引用(1分)等修辞手法,②由近及远(1分),③点面结合(1分) 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2分)。

16.明确:(1)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1分)。(2)形式上:①照应题目;(1分)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出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2分)

17.明确:

①描写飘雪的各种美丽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雪的喜爱、怀念、赞美;(3分)

②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3分)

③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3分) ④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3分)(任答两点得6分)

(四)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做铺垫。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先结合全文,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答案的区域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一、二段上,从两方面进行作答,一从内容上,一从结构上,这样答案才会比较合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先结合全文,整体阅读,然后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最后筛选信息,整合组织答案。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保持清醒。

【解析】两个题目考查的是精神世界与外部生活的关系,一个人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怎样赢得生活,只有真正“记住回家的路”,才会找到真正的内心生活。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及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两个句子看似矛盾,实则适合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解答本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扰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活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理解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体味“家”的抽象意义,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考点定位】本题以标题为切入口,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标题的作用,联系文章中心,来分析命名的原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窥知中心。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自己的心灵家园。

【解析】回答这一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抓住几个关键性的词语“开放的心态”“人生美丽的源泉”“在世界志海上抛下自己的锚”去理解,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考点定位】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对语文的深化。

(五)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11.文章第③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4分)

【答案】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1分),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1分),运用细节(1分),从视觉、味觉等多方面描写(1分),使人如临其境。

12.文章第⑥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写出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不自量力(2分);②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写到的台风肆虐,开启下文对于人在大自然面前低头的评述(2分);和下文人对风、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在风中长大”的主题(2分)。

13.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4分)

【答案】①身体的成长(或“肉身的伸张”,2分); ②摆脱了愚昧思维(或“认识上获得了觉醒和进步”,2分)。

14.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6分)

【答案】①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留恋;②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④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⑤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⑥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每点1分)

(六)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1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奠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2分)

12.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

13.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14.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6分)

11.(1)①自然界的积雪;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2分。每点1分)(2)①对美的热爱、对爱的渴望;②能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喜悦。(2分。每点1分)

12.(1)自然界的春天;(2)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3)有平等的生活权利;(4)有尊严的生存地位。(4分。每点1分)

13.(1)结构上与前两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2分);(2)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2分),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2分)。(6分。每点2分)

14.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

(1)地位:都是底层无名小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尊严。

(2)环境: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冷漠。

(3)性格:都勤劳、善良。

(4)命运:都受到伤害,结局都很悲凉。(6分。每个方面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七)红松擎天 张抗抗

11.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1.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因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分)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1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分)

12.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13.④、⑤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6分)

13.(6分)(1)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第④段中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形象地写出红松的高大威严;第⑤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2)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第④段中将树皮的裂纹比作“时间刻度”,形象地写出红松的苍劲古老;第⑤段中将“松针”比作“玉簪”,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14.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

14.(6分)(1)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红松有骨气(外刚内韧,不畏风雪);(3)红松实用价值大;(4)红松能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四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6分)

(八)怀念乡村春节 (冰 客)

1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在内容上: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2分)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乡村春节的情景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对乡村春节的怀念赞赏之情;(2分)

1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答案:场面描写,白描手法;(2分)写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表现乡村淳朴的民风;(1分)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1分)

1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6分)

答案:① “我”与城里人对燃放鞭炮的态度对比;② “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对比;③城里与乡下燃放鞭炮情形的对比;④城里人冷漠的人际关系与乡下邻里相亲的关系、淳朴民风的对比;⑤“我”对城里乏味的春节与对乡村春节热闹的春节不同态度的对比;(对比4分,只要写出4点,每点1分)

好处:通过对比,多方面表现城里与乡村春节的不同,突出我对乡村春节的怀念与对乡村邻里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2分)

1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深刻意蕴:通过对城里和乡村春节氛围的不同描述,寻找一种失落的纯朴的和谐的传统节日文化。(2分)

情感取向:

①对城里人春节放鞭炮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人春节单一枯燥生活的厌倦;1分

②对城市沿袭已久过年方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鄙弃;1分

③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情景的回忆,表现了对久违的欢乐春节的向往;1分

④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人们交往的描写,表现了对乡邻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1分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七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八
《散文阅读答题旨要》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九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1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 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 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 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 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

辽阔和宁静。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从上

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

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经典的意义

李书磊

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化也就有了经典,自从有了经典才有了文化的有效传接。经典制度走先辈为后代设置的一种用心良苦的圈套:有意把某一本书神化,并规定为代代人启蒙和深造的权威读物,制造出一壁完美的不可企及的错觉和神话。久而久之,经典崇拜就成了人类不可动摇的习惯。大家世世代代都说这本书好,翻开一看:果然好。——其实人们评价的标准和趣味也是一种习惯的产物,这种标准和趣味本身就是经典培养的结

果,经典的精神和价值早已化作一种气氛弥漫入社会的日常之中。人们就生活在这种文化的循环之中,成为经典的奴隶而不自觉。社会需要经典是必然的,但成为经典的幸运落到哪一本书的头上就多有偶然了。指出经典的由来并不是要颠覆经典制度,而是向人们揭发文化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提醒人们不要总沉溺于习惯的盲目之中。

《红楼梦》自从成为经典之后,人们总对它保持着一唱三叹的赞美。在《红楼梦》既定的阅读传统中,读者和它处于极端不平等的地位,面对《红楼梦》你总是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心怀自卑,打开这本书时你就不由得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而变成投降者。《红楼梦》早已不再是小说《红楼梦》了,它成了我们文化水准的一个维持者:它代表着人类文化造物的富丽与堂皇,代表着人类自我理解的深刻与精微。事实上,你只有这样心怀谦卑才能真正发现并欣赏《红楼梦》的诸种妙处,才能和这本书保持一种和谐并从这种和谐中获得极大的美感和满足:对经典的崇拜是与爱情相近的一种心理痴迷,任何心理抗拒和保留都会破坏美感的纯粹。读《红楼梦》这样的书就如同接受催眠一样,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果。——我们确实就是这么读《红楼梦》的。 因而《红楼梦》对我们经典化影响是复杂的。它确实比任何中国艺术作品都高出一 筹,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与集萃。研习《红楼梦》可以接受中国艺术最高尚的 熏陶而得其灵魂;但另一方面,由于《红楼梦》过分的辉煌和我们对这种辉煌过分的崇 拜——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使我们陷入了对《红楼梦》以及对整个中国艺术的爱的 偏执。这种偏执限制了我们的心灵和视野,使我们错过了更辽阔更新鲜的风景,对与《红 楼梦》相异的情调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拒绝。比如,热爱《红楼梦》的人就很难同时真 正热爱莎士比亚。所以,《红楼梦》作为经典,经典诸如《红楼梦》对我们既有益,又 有害:它们既是一种桥梁;也是一道障碍;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敌人。因此,人们建 立自己的文化基础需要研习经典,而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则需要打倒经典了。人们对经典 往往怀着一种一言难尽的复杂情结。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法国现代小说家们要火 烧巴尔扎克的疯狂热情了。然而,疯狂的仇恨并不能真正地打倒经典——它不过是偏执 崇拜的别一种形式。真正能消解经典偏执的是一种坦然对之的平常心。

让我们用平常心来读读《红楼梦》吧。

5.结合第一段内容解说“文化的循环”的含义,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人为后人规定了经典,后人用经典培养的标准和趣味阅读经典,强化了对经典

的崇拜。

示例:先辈为后代设置经典制度,变经典崇拜为习惯,将其精神和价值化作气氛弥漫入

日常生活。前人有意神化某书使之成为经典,影响后人的评价标准和趣味,这些又被继

承进新文化中。

6.联系全文理解“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果”这句话意在阐述什么道

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接受经典制度给予的评价标准和趣味,读者心怀谦卑和崇拜,发现经典的妙处,

与之保持和谐,并获得美感与满足。

示例:这句话表明:既定的阅读传统过分崇拜经典,导致读者与文本处于极不平等的地

位,心怀谦卑,放弃了自我,既有益,又有害。

7.结合文意说说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平常心”来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要研习经典从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但不可过分崇拜(陷入爱的偏执)而排斥与

之相异的情调。

示例:研习经典,接受其熏陶,但不因崇拜而对与经典相异的情调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

拒绝。

“平常心”指既充分认识到《红楼梦》这样的经典本身的巨大价值,同时也要打开自己

的心灵和视野,不要盲目崇拜。同时也不要进入仇恨经典的另一个误区。

8.结合你的阅读经典的经验,评价作者对于经典的观点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作者能够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高度辩证看待经典的积极意义和消

极作用,是很中肯的。我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如:《三国演义》中孔明的谋略、关羽的忠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进步思想,有积极意义;但作品中尊刘贬曹的倾向,反映了封建正统的思想,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既不能偏执崇拜,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在传承中汲取其精华,创造新的文化。

示例(二):作者能够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高度辩证地看待经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

用,是很中肯的。如:我们在读《诗经》《论语》时并不是自觉地被它的文化魅力而吸引,更多的是被前人已赋予它的光环荣誉吸引。评价它们总是先入为主,丧失了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很符合实际,且很客观辩证,并且思想也达到一定的深度,具有现实意义。

江南无雪的阅读答案篇十
《2014 12 初三语文月考答案》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2014.12.

1、D 2、B 3、C 4、B 5、C (各3分) 6、(2分)C 7、(2分)B

8、(4分)①闻名 ②施行,执行 ③坚决 ④送,送走

9、(4分)①曾经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张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者于是感动醒悟,放下麦子向他道歉认错。(2分)

②他替别人掩盖过错(他掩盖别人过错),都是这个样子的。(2分)

10、(1)(2分)诗人秋夜登山临水,望见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月亮射出清冷的寒光,更令人凛然生寒。(2)(2分)表达了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或离愁)。

11、不同颜色会给人以不同的距离、重量、时间、疲劳等感受(答:“颜色会让人产生错觉”给1分)(2 分)

12、作比较、列数字,(2分)准确地说明人的时间感受会受周围的色彩扰乱(影响)。(1分)

13、(参与其事者)目标明确,同心协力,人多才会力量大。(从正面概括,意思对即可)(2分)

14、上文论述人多力量小后,接着论述人多有时力量大,这样辩证地看问题,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2分)

15、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3分)

16、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洁净和宁静。(4分)

17、(4分)①照应题目“江南无雪”(1分);②承上启下(过渡)(1分),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1分);③表达作者对雪强烈的盼望之情。(1分)

18、(3分)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1分);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1分);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相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1分)。

19、①白露未晞 ②老骥伏枥

③鸢飞戾天者 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⑤一片孤城万仞山 ⑥晓战随金鼓

⑦愁云惨淡万里凝 ⑧月黑雁飞高

⑨小园香径独徘徊 ⑩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0、(6分)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流畅,得6分。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得5分。有观点,条理较清楚,语言较通顺,得4分。

21、 (60分)参考中考试卷评分标准,47分切入。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2014.12.

参考译文:

张文诩,河东人。他的父亲张琚,开皇中年担任洹水县县令,凭着清廉正直而闻名。家中藏书几千卷,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张文诩博览群书,特别精通《三礼》,对那些《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也都通晓熟悉。常常喜欢郑玄的注解,认为他的注解通达广博,而对那些儒家各学派不同的学说,也都仔细研究。

隋文帝招揽天下有名望、学问渊博的学士时,其中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被延请担任了太学博士。当时,张文诩在太学游学,房晖远等没有谁不推崇他佩服他,太学内都一致称赞他有学识,都尊崇、仰慕他。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的学生多到张文诩处,请教询问疑惑不通的地方。张文诩就旁征博引,辩论解说没有穷尽,任随学生选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是当时朝廷中有才学有德行的人,他为人谦恭,常常行弟子的礼节。他刚到南台,马上装饰自己所乘的车马,屈驾到太学邀请张文诩。张文诩每次都牵着马前往,想不靠别人来请而自己到那里。右仆射苏威听说了他的名声,于是就召见他,与他畅谈,非常高兴,劝说他当官。张文诩的志向不在官场,因此坚决谢绝了。

仁寿末年,太学被废弃。张文诩就拄着拐杖回到家,以灌园为业。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张文诩侍奉母亲因为孝顺而闻名。在自己的乡里,他常常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乡党也因此改变了乡里一些风气习俗。曾经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张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者于是感动醒悟,放下麦子向他道歉认错。张文诩宽慰他并告诉他,自己发誓一定不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并坚决让他将割下的麦子拿去才离开。几年之后,盗者向同乡说起这件事时,才被远近的人所知道。邻家修墙,心思不正,总想多占一点地,张文诩于是就毁弃旧墙来顺应他。张文诩曾患有腰疼病,正碰上一个行医的说施禁咒语之后就能病愈。张文诩就让他为自己施咒,竟被刀所伤,以致于卧床休息。医者向张文诩磕头请罪,张文诩却立刻让他走了。为了替他隐瞒,对妻子和孩子说:“我昨晚头晕,掉在坑里把腰弄伤了。”他就是这样替别人掩盖过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