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4    阅读: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一
《矛盾古语》

29.①赫拉克利特: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②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了丑了;天下人都知道了善之所以为善,就有了恶)

③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老子: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强大了就会被消灭,树木强大了就会被摧折)

⑤孙武: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战争时敌方的兵士看起来很威严、勇敢,对方势必会有所乱战和胆怯)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转危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转死为生。)

【哲理】体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30.①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各不相同的东西,才能取长补短,生能继续发展。)

②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君子与人为善,但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表面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31.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②谦受益,满招损。 (【哲理】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32.①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②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③世外桃源

【分析】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原理,企图否认矛盾、回避矛盾,是不对的。

3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哲理】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34.①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哲理】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5.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②求同存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白马非马又是马。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改革试点与经验推广。③抓好典型;解剖麻雀;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哲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6.①抓中心、重点、关键、突破口、第一要务、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哲理】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7.荷花好看,需要绿叶扶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学会弹钢琴的方法,防止单打一。

【哲理】体现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8.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③蔷薇花总是有刺。 ④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

⑤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

【哲理】体现了①事物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二
《如何正确对待他人批评》

如何正确对待他人批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正确对待他人批评》。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说,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我们也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有了问题和缺点怎么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然而,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这就要靠大家提个醒,靠老师和同学们批评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长处和优点才能得到不断发扬,缺点和短处才会得到有效克服。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批评呢?

一. 要正确看待批评,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对于老师的批评,首先要认真听取,自我反思。虚心接受,并认真检讨、及时纠正。对批评有出入的,可以当面或事后诚恳地解释清楚,消除误会,切忌当面顶撞或强词夺理。在别人意识到批评错了的时候,要能宽以待人,切忌得理不让人。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受到表扬,马上兴高采烈,学习劲儿也足了;一旦受到批评,情绪就会低落,学习热情大减。其实,批评与表扬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受到批评能够及时改正,也是进步。所以说表扬和批评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二者的作用是一致的。当然,年轻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想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听到批评不会象受到表扬那样令人舒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听得进去批评,就好比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需经风霜雪雨的洗礼,需要不断修枝打杈一样。人要进步,同样需要别人的批评、督导、鞭策和帮助。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看待批评,也有的同学却适得其反,认为批评是老师对自己有偏见,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进步,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不便。

在对待批评的问题上,我们要注意克服三种模糊思想: 1.克服满不在乎的思想。有的同学把老师的批评,当作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自以为“我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其耐我何”;有的同学对自己的缺点采取不承认态度,消极对抗,明明是块疮疤,却竭力掩藏遮盖,结果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家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这一课,蔡桓公直到病入膏肓也不承认自己有病,最后连扁鹊那样的神医也束手无策,无力回天。这些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改正错误,反而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铸成大错,陷入不能自拨的境地。 2.克服与人“攀短”的思想。有的同学受到批评后,不去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常和其他人比,强调别人还不如自己,我比某某还强等等。这使人想起“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即便别人真的比你犯的错误更严重,也不能证明你的错误是好的,只要是缺点和不足就需要纠正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

自己的不足并自觉地改正。 3、克服把批评当“包袱”的思想。有的同学受到批评后,认为老师对自己有看法,整天顾虑重重,感觉受到委屈。同学们大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本来是优点,但过分看重自己的荣誉就容易把一时一事的过失当成思想负担,这也是不好的。其实老师的批评并不是对谁有什么成见,批评是对事不对人,当老师的不会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而把他看“死”了,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改了就是好学生,完全不必要因此造成沉重的思想负担。

二. 要加强自身修养,承受住尖锐的批评。有些时候,有的老师在批评同学时,不大注意场合和方法,特别是在大庭广众面前,不留情面的训人,往往让学生“下不来台”,丢面子,叫人无地自容。无论是老师主观动机多么好,这种批评人的方式都应该改进。但是,作为学生是据理力争挽回面子,还是冷静的接受批评,往往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的同学就是因为没有恰当地处理好类似情况,而把问题弄得不可收拾,造成不该发生的后果,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三.要以宽广的心胸,对待错误的批评。许多时候,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不一定十分准确,很可能与事实有所出入,甚至还可能张冠李戴。批评错了怎么办?是暴跳如雷当面顶撞,还是心平气和地恰当处理,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的素质和品德。在对待错误批评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怕老师的批评有百分之一是正确的,也该认真地虚心接受,即便是完全批评错了,也全当在耳边又敲响了一次警钟,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错误看待,引以为戒,警示自己,同样有益。“前车之覆,后车可鉴”,聪明人之所以少犯错误,原因就在于此。2、要体谅老师的难处。俗话说:“将心比心,八两换半斤”。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不能要求老师对任何事情都处理得十分恰当,什么问题都判断得准确无误。3、要主动找老师谈心交心。该承认的勇于承认,该澄清的及时澄清,特别是在代人受过、被人误解的时候,应及时主动找老师汇报思想,说明情况。说明解释没有明显效果,那就要耐心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能因为一时的委屈就牢骚满腹,与老师同学闹别扭,

所以,我们有了过错,受到批评、甚至处分后,不要一蹶不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接受教训,重新振作精神,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对表扬也要正确对待,首先要谦虚,不可一受到表扬就目中无人,翘起了尾巴。任何表扬、奖励都是相对的,也是对已经过去了的成绩的肯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要把表扬、奖励当作前进的起点,在一片赞扬声中要想自己的不足,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做到不骄傲、不自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谢谢大家。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三
《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艺术

在教育教学中,批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评价形式,并且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批评功能应从注重甄别转向激励。让“忠言”不再“逆耳”。

我认为批评学生时,可从学生优点入手,间接地提醒学生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批评学生,若首先对学生的优点、长处,加以肯定,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自然委婉地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有一个调皮的同学故意扯着喉咙喊读。我当时生气极了,真想狠狠地批评他几句,但我忍住了,还微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也很好听,老师知道你在认真朗读,但是如果你能体会一下课文内容的感情,轻声一点,带上感情来读,老师就更喜欢听了。”这个学生听了,红着脸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明白了。”

这样含蓄地批评学生,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明白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把话说完把话说完

一次公开课上,我作了精心准备,学生表现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进入高潮。一向表达流利的余晓晓同学站了起来,可是她的回答离了题。看她那滔滔不绝的样子,我真着

了急。再讲下去可真会影响我的课堂任务了。来不及细想,我就打断了她,随即又叫别的同学来讲正确答案。

虽然这节课如期地结束了,但余同学坐下后一直不快乐的神情让我心里总有一个疙瘩。果然,在她当天的日记中,她写到了这堂不愉快的语文课,并且问我:“老师,为什么你不让我把话说完?”我又一次受到自责。“让我把话说完”是学生要求师生平等和被尊重的发自内心的呐喊,也是一个学生最起码、最微不足道的要求。可我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诚心去对待学生这一微小的要求!在我们这个尊师传统的国度里,教师似乎更习惯于以我为主的说教。其实,学会倾听就是在培养青少年稚嫩的自信心!

“老师长得不好看,我不去上学”

曾经听一位家长说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她的小女儿上一年级的第一天下午就闹着不去上学。问其原因,她委屈地说,老师长得不好看,她不想去上学。听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也不得不令人反思:老师的外表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一位老师如果衣冠整洁,打扮得体大方,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也觉得赏心悦目。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也会比较高大,对于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将有所帮助。相反,一位老师,邋邋遢遢,一站到讲台上,台下的学生也会没精打采。俗话说,没有丑人,只有懒人。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有出色的容貌,但要有整洁、得体、大方的外观,这是人为可以做到的。上海的女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一定要化点淡妆,这样

能使人看起来精神。现在,我们不要求化妆,但也应该有大方整洁的打扮、饱满的精神、怡人的笑容,这样才不会出现像“老师长的不好看,我不去上学”的笑话。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四
《名言及经典答题》

坚持三个代表。把三个代表转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的标准。 情为人所系,利为人所得,权为民所用。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树立“六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

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万用句、名言、典故

万用句 :

1我觉得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2如果发生题目中假设的情况,我会保持冷静,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时刻从大局出发,维护单位的整体利益。

3总之,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来完成,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信任,同时也是锻炼能力提升个人素质的一个机会,我一定会认真细致的完成这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4在公务员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我们应该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非凡的判断能力。

5我会从容对待,从大局出发,以工作为重,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抱着谦虚谨慎、尊重理解、沟通交流的态度去处理这个事情。

由于每个人的观点、立场、经验阅历、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不同,„„,起争执时一种正常现象,我会理智地处理好这件事情。

6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时我们党开展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7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贯要求和传统作风,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8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做到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10总之,在这个事情上,我会摆正心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把本职工作做做好,并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注意与领导和同事沟通、交流,保持团队和谐,从而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11金子埋在土里总会发光,椎子放在布袋里总有出头的一天,相信通过我努力的工作,我的工作能力一定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

13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公务员的终极目标是为国家效劳。因此,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公务员要做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 同时,公务员又是社会人,不可能没有朋友和亲情,当国家利益与亲情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要维护国家利益,其次,对朋友要进行一些解释工作。我深信,我的朋友和亲人可能一时不能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理解我,甚至会支持我。 16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

18我们要有鲁迅的拿来主义的精神,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20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26面对顺境时,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把成功作为新的起点,不能满足现状,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面对逆境和失败时,要正视困难,保持平静的心态,绝不能悲观消沉,要从失败中重新站立起来,总结失败经验,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毅力

迎接各种困难,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坚定地走向胜利的彼岸。

27在改革开放的风浪中,要真正经受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思想上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防线,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只要把好了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就一定能过得了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

7.最欣赏的人?

温家宝温总理是我的最尊敬、最佩服、最欣赏的一个人,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气魄,情系百姓,心忧天下。“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他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全国2500多个县(区),他已跑遍了1800多个。512大地震发生后,年过花甲的温总理第一时间前往随时可能爆发危险的抗灾前线,和子弟兵们并肩作战。在环境险恶的抢救现场,两鬓苍苍劳累无眠的老爷子一不小心摔倒了,手臂受伤出血,却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一把推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是总理的至高警言。我想努力成为他那样的人,太史公说: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8.谈谈拔苗助长(静止、片面、孤立看问题)

一拔苗助长,是指古代一个人为了使庄稼快速成长,将其连根拔起,结果最终枯死的故事。 二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遵守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事物事情,不能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另一方面,不能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三目前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学习过于激进的休克疗法,希望中国一夜之间剂身发达国家行列,应该看来自身的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遵守客观规律的表现,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来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10人际关系题大全

领导

第一、要服从接受领导的安排,对上级布置的任务坚决完成。在公务员队伍里,服从领导是一个重要原则,必须维护组织的纪律性。

第二、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不同的看法。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能当面顶撞。(与同事也不能冲动,与之争吵)

第三、发现领导之间不团结的现象。1、不偏坦哪一方,也不做墙头草,要坚持自己原则,2、注意灵活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不团结现象的原因,如果是因此工作方面的看法不同,应当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为人民服务;如果是因为私人恩怨的问题,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做领导团结的润滑剂。

第四、发现领导的学历和水平不如自己。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过分苛求领导。不能产生看不起领导的思想,应多看到领导的优点,毕竟他能当领导必定有他人没有的优点和个性,应该努力发现领导的优点,向他学习,2要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维护组织的纪律性。

第五、受到领导的批评时。1要端正心态,上级批评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工作,其实这是对我们的负责,希望工作上不出纰漏,积极的态度面对批评,不能当面顶撞,继续完成领导的任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导误解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可以找适当的时机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如果批评正确,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同时向老同志取经;3相信 通过正确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会再次取得领导的信任。

第六、如发现领导有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1.要详细分析,仔细调查,不能胡加推测。2如果真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表明自己态度和立场,甚至可以越级反

映。3相信领导者有很高的觉悟,会认识到问题。

相处(同事等)

第一、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由于每个人的观点、立场、经验阅历,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不同,发生„„再所难免,我会端正心态,保持冷静,懂得换位思考,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

第二、遵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共性的一面和个性的一面,因此)对不同个性的人,既要遵循待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即与人为善,待人真诚,考虑他人感受,这是一个中心;同时要因人而异,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外向型的人,我们在和他们共事沟通时可以直接一些;对内向型的人,我们在与其相处的过程中,在表达方式上要委婉一些,这样有利于对方接受,这是两个基本点。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A尊重。只有尊重他人的存在方式,才不会起意去伤害别人;B理解。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尽量去包容他,而不是看不惯他,伤害他,改变他;C沟通。有句话叫,“交流无限,沟通永恒”,只有交流,才能把误解消除于无形中,于是也就少了伤害;D帮助。帮助他人,他人还会恩将仇报的来伤害你吗?)

第三、进行有效的沟通。所谓“交流无限,沟通永恒”,要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如幽默或委婉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四、待人以宽,律己以严。

总之,要求大同存小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要以工作为重,从大局出发,做到同事间和睦相处,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或者相信„„)

竞争

第一、正确看待竞争。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同事之间形成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奋发学习、讲求效率的良好氛围,有利用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完成得更好。 第二、要提倡良性竞争,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着力增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又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优势互补,从而羸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第三、要避免恶性竞争,公务员是战斗的集体,在竞争中要讲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不能耍个人英雄主义,不能恶意打压同事,抬高自己,不择手段。同事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在我们公务员队伍里,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大家的目标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一致的。因此,对优胜者不能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成绩;对于落选者要淡泊名利,励精图治,使自己在下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最爱看的书

原本大学微言。大学是四书之一,这本讲集是最敬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倾心之作,他讲解的大学风趣幽默,妙语如珠,经常引经据典,见解独特,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精彩的阐述,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作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明白了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中国人史纲。因为中国人最好读的中国通史。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代表的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一个高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甚至可以说,连个堪称及格的竞争者都没有。洒脱自在的表述,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是我学习历史的第一书,也增强了我的爱国情节。

10、谈谈你的理想

孝顺父母,希望他们能够不再辛苦;家人平平安安;自利利他,尽力帮助自己能帮助的人。

因此我报考公务员。

11、如果你没被录取,你打算怎么办?

第一、敢于面对,承认失败。

第二、善于反思,总结经验。

第三、走出阴影,认真工作。

第四、再接再励,实现梦想。

12、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你认为领导要求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你将怎么做?

1、原则书会尊重和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毕竟领导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和上级,处理问题的经验比自己更加丰富。

2、可以私下找机会以请教的口吻,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看领导是否能改变想法。 3、如果领导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我也同样会按照领导的要求认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1. 4、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领导的方式违背原则,应拒绝反对;如果领导固执己见,应向

上级领导反映。

(2)典故 有点乱,但是精华部分来了。名言请记住出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奉献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但都过于自我,过于个人,我想对于公务员来说,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奉献的需求。

顺逆境、鲶鱼效应、竞争效应

挪威人捕沙丁鱼,千方百计让鱼活着,抵港后好卖高价,却总不成功。多年来只有一艘渔船成功带活鱼回港,原来,他在沙丁鱼里放入一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流动,这样到港后就是活蹦乱跳的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逆境与失败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责任 李源朝的三个敬畏心,对历史、人民、自己人生的责任 重点

9月5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的开学讲话中有亮点,有新意,也朴实。他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个人的责任;“为人民服务”是对社会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对国家的责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从小事做起\量变质变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

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孙权

宽容、以礼待人、人与人相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对联

领导 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

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外国谚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南宋诗人戴复古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载。再高明的人都有他的短处,再平庸的人也有他的长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再聪明的人也有他不明白的时候。

3温总理说过: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现在我们要说: 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

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5)管理学法则

1、热炉法则。惩戒。每个单位都有规章制度,一旦有人违反,必受惩戒。如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会灼伤人,警告;一摸就马上被灼伤,即时;谁摸都一样,公平;每当你一摸,都会被灼伤,必定。

2、刺猬法则。距离。两只刺猬取暖,太远嫌太冷,太近嫌刺到对方,这时选择一个合适距离,双方都舒服,不冷也不会刺到对方。即领导要与下属保持距离,不能过分亲近,否则容易不失原则。

3、鲶鱼效应。竞争。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到港口除了一个老人家,没人带活鱼回来。后来人们发现,原来老人家在鱼槽里放了只鲶鱼,这样沙丁鱼只能拼命地游,到港时便还活着,能卖个好价钱。竞争机制

4、避雷针效应。疏导。避雷针的原理是,在建筑物顶端放一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以放电,从而中和了云层所带的电,保护建筑物避免雷击。启示是:一要善于解决和疏导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二是领导要关注员工心理和思想问题,加强谈心;三是作为个人要注意自己情绪及时校正自己的心理问题。

5、木桶法则。整体。沿口不齐的木桶的最大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不是最大的。即要注意补齐最短的那块板,要抓薄弱环节,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整体效应;在管理中注意防止“一个臭皮匠气死三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憋死一个诸葛亮”,防止个别人员破坏集体;作为个人要时刻总结和反省自己的缺点并在实际行动中改正。

6、金鱼缸法则。透明。金鱼缸无论哪个角度,里面的情况都是一清二楚的。要加强监督;加强工作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7、南风法则。注意工作方式。南风和北风比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寒风刺骨,冰冷的风一个劲地吹,但这个人越裹越紧;南风和风暖送,这个人觉得热了,把大衣脱了。这告诉我们:第一,领导要注意工作方式,关心下属,多点人情味,尽力解决下属生活中的困难,使下属感到给予的温暖,激发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要注意教育和说服的方法;第三,同事之间有矛盾要注意沟通和交流,尊重和理解并互相帮助。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五
《以批评的眼光重新解读教育名言》

以批评的眼光重新解读教育名言

教师是“一桶水”够了吗?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是一句对教师们影响很大的名言,可是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极有问题的“密码”:学生是“碗”,教师是“桶”,都是一种容器。教师只要把自己的“桶”装满,然后再把自己“桶”里的水注进学生的“碗”里去就行了,就是教育了。在这里,学生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的“容器”,教育过程就只是一个输灌的过程。

如今的教育,如今的教师,如果只追求“一桶水”,显然已经不够了,教师必须追求自己专业的发展,教师之“水”应该是一条溪流,一条能有泉水不断补充进来的、活水不断的溪流,它其中既有水,更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教师=工程师”成立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名度最高的教育名言了,但如走进这句名言的背后,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工程师的出发点是自然界不变的“规律”,其过程就是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依据主体的意识对“客体(物)”进行加工、改造。把“灵魂”与“工程师”相对应,意味着

人的“灵魂”是可以设计和加工的“物”,人的灵魂是可以根据固定的规律来加以改造的。这显然抹杀了教育的复杂性和教育交往中参与者的个性。

把学生造就成真正的主体,不是一个外加的设计、加工、制造的过程,而是一个启发、引导、唤醒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工具性的,而更多的应该是艺术性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艺术,是一个“艺术”的创造过程。

燃烧自己能照亮学生吗?

“教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句名言把教师的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可是一支蜡烛的能量又能有多少呢?又能烧上几时呢?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支没有输入,只能输出的“蜡烛”,能烧出什么?能照亮他人吗?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当你所发出的光亮是远远落后在学生后面时,何谈照亮别人,反而会使学生更不容易看清前进的方向。

教师仅仅懂得燃烧自己是不够的,他需要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他能够用恰当的方法,在恰当的时候就地点,根据不同需要的照亮“对象”,采取合适的燃烧方式,让自己成为一座学生人生路上的航标灯,照亮学生的前进方向。

所有学生都能教“好”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是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比较流行的一句教育名言。从教育规律的角度而言,这句话是存在问题的。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学生的专业性向是有个别性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对于某些不适合在某一方面发展的学生来说,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来教,也是不太可能“成功”的。而且,硬逼着他在这方面发展,硬要让他在这一方面也“学”好,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是有违“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的,这样做带来的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学生的苦难。

教育名言作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名言成为真正教育的智慧,需要我们理性的、批判的、辨证的态度,需要当今的教育实践去丰富它、发展它。而决不可把它当作教条来对待。智慧的真谛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六
《中国古语哲理名言新解》

“人之初,性本善”––––––此孟子的观点代表了中华的乐观民族性、乐感太平感文化(而西方为罪感文化,日本为耻感文化,西方日本皆为危机感文化),它与人治、非法律、非监督、虚伪道德、阴谋诡计,以及正心、修身、明君、清官、兴公灭私、自觉自律、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等观念紧密关联。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此四句的意思是:最大的智慧是不显示出智慧,最大的谋略是别人看不出使用了谋略,最大的勇气是不逞匹夫之勇,最大的利益是不贪图短期利益。从此可见,中国人太聪明狡猾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话仅适用于以暴易暴、逐鹿争鼎的某个时期,在大多数的人治暴政时代,统治者为所欲为,视民如草芥,可以完全不顾民意,而老百姓只能逆来顺受,无可奈何。只有在民主的社会,民心民意能决定统治者的命运;在人治社会,正好相反,统治者不仅决定老百姓的命运,而且依靠愚民手段,还能决定(操纵)民心民意。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正气不应等于忠君,完人不应等于善进善退的圆滑之人。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世道不同,话到口边留半句;人心难测,事到行处再三思”“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

只在人心反复间”––––––––鬼谷子说:口可食,不可言,此为至理名言;国人的人心尤为叵测,身处其中,疲惫不堪。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中国统治者从来只会利用人,只会把人当作“千里马”、“人才”、“奴才”,而不会去尊重人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庶民者,国之

本”–––––––人治社会总要以民贵君轻、人民当家作主之类的谎言蒙蔽老百姓。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天发杀机,星移斗转;地发杀机,龙蛇起舞;人发杀机,天翻地覆;天、人合发杀机,万类之变有了根基。人性有巧有拙,可以躲过杀机)––––––中国政治文化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杀机四伏。

“治之经,礼与刑”––––––靠礼教、刑法两者治理社会,而不见民主、人权。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人治社会欲暴力夺取天下,就要收揽人心,所以要欲取先予,暂时与天下人同利;至于夺得天下后,强大的国家机器如何杀戮、如何不顾民意,老

百姓也只能认命。而且中国人是没有足够的智力来吸取以前上当受骗的教训的。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夫为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罗其英雄,则敌国穷”––––––––此处的“人”、“英雄”无非是走卒而已,并无人格人权。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不只是打仗要用奇兵,中国人处世处处用奇兵,诡计花样会让人目瞪口呆。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中国的战争是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动辄坑卒40万。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人一方面“道”、“器”不分,另一方面只对人生具体事物感兴趣,对抽象的“道”、真理、规律等不感兴趣。

“杀贵大,赏贵小”“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意思是,惩罚要针对居于高位的人,并且以惩罚为管理的本质。中国人没有量刑平等的思想,只有杀鸡儆猴、杀大官泄民愤的思想,没有保障人权的思想,只有惩罚犯罪的思想。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这是专制社会功高震主、杀戮英雄的思想的生动描述。

“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废之,必姑兴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

城”––––––中国人个个都是谋略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善于从历史中吸取人治的覆辄教训,历史书籍浩如烟海,都记载着警世之言。但前人没走过的、没留下辙迹的路,中国人就没人敢想敢走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意即为天地立下准则核心,为老百姓立下做人的根本,为古今的圣贤继承可能失传的学问,为千秋万世开创太平的局面。在这里,天地之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人之根本是孝道礼教,圣人之绝学是理学心学,开人治社会的万世太平纯属梦呓。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天地闭,贤人隐”“君子独立不惧,遁世不闷”“终身不仕,以快吾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有隐士,所以有一代比一代酷烈的专制;知识分子都闭嘴了,其他老百姓又被“愚民”了,怎教封建统治不长久?

“要行即行,要坐即坐,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人生贵在适意”––––––此禅宗名言说明,中国人的自由不是制度保证的,而是精神上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仅自觉考虑别人家的老幼还不够,应当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历来圣人皇帝无德之流多多,立德纯属骗人。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弥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中国人虽不善于抽象思维,但善于类比学习(从鸷鸟、猛兽类推到圣人),善于后发制人。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中国人的隐逸不同于印度人的出家,前者为乐观主义,后者为悲观主义,前者往往为与官场结合的入世生活方式,后者为出世的人生观。 “潜龙勿用”(潜藏自己,不可暴露)–––––––中国人善于潜藏自己,如潜龙变幻莫测,深邃莫名。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看见龙在田野,有利于长者)

–––––––以龙为吉祥图腾,是先民对鳄鱼的崇拜,还是对暴政的热衷?

“亢龙有悔”(高处的龙会因摔得更重而懊悔)–––––––爬得高,跌得重,所以要急流勇退,淡泊名利,《易经》的作者在几千年前就深谙其道。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七
《写作范例:“表扬与批评”》

写作范例:“表扬与批评”.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   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写作范例:“表扬与批评”【文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谚语)  ○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科尔顿)  ○我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我的坏诗。(雨果)  ○讨厌指责的人往往是身有惭德,胆怯情虚的人。(叶圣陶)  ○非难比赞美安全。(爱默生)  ○对于批评既不必提出抗议,也勿为自己去辩解;不必把它放在眼里,而是用行动来说明。这样,批评就会慢慢地一钱不值。(歌德)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呢?也有人想:表扬总比批评好。请以“表扬与批评”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构思导引】  话题是“表扬与批评”,材料均是名人名言,这沿袭了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之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命题的方法,还是关系型话题作文。  表扬与批评,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表扬与批评,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一对。如何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将会直接影响个人事业的成败得失。有人只喜欢表扬,厌恶批评的话语;有人能闻过则喜,择善而从。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的人,最终往往被假象迷惑眼睛,顺境中妄自尊大,逆境中万念俱灰。能够听从批评意见的人,往往能辩证地看问题,能知道“良药苦口益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们往往会成为生活的主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当然,对待表扬与批评也应讲艺术。针对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这个特点,如果多一些善意的表扬,多一些顺耳的批评,对方也许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关系型的话题作文,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写出二者的辩证关系,不能只写一个方面。材料的选择较宽泛,本话题能用的材料很多,古今中外都有,考生要多用些当今社会的典型材料,以增加作文的时代感。  【优秀作文点评】船行须风退由风  船行须风,是蓝天下日光灿烂的远征,只因有了风,船才劈风斩浪,驶千顷巨波,渡万里重洋。  船退由风,是凄风苦雨的艰难逆航,只因有了风,狂涛顿生,船触礁而沉,遭受海蚀鱼啃,永难再见天日。  为善由风,为恶亦由风。  生活中的批评与表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一篇文章中说,一个囚犯被

关押了许多年,他想到了死,但又不甘心,就想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有人表扬过他,他就不死了;如果没有那他就自杀。他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想到在他上小学时,他的美术老师曾评价过他的一幅画“色彩还不赖”,于是他选择活了下来,后来还成了一位画家。  试想如果没有那位美术老师的并不经意的一句表扬的话语,那么世上可能少了一位画家,狱中可能多了一堆白骨。  爱迪生的童年是在母亲的表扬与老师的批评中度过的。他的天生爱问问题的“毛病”屡遭老师的批评,而他母亲总是不断鼓励他,表扬他,爱迪生喜欢发明创造的个性得到了保护,后来有了几千项发明的辉煌业绩。  试想如果他母亲也和老师的态度一样,一个伟大发明家的天性也许要被扼杀,也许人类要晚一些跨入电气时代。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做记者时,曾如此报道过一个小偷:他的手法异常细腻,作案上千起,竟被警方第一次抓到。末了,这位资深记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巧妙、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且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他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20年后,当年的小偷早已是台湾几家著名羊肉炉店的老板,并跻身台岛上流社会。原来,小偷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那篇报道,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终于划出了一道亮丽的生命轨迹。  试想如果没有林清玄的坦诚却又不经意的报道,手法细腻的小偷可能变成手法细腻的惯偷甚至江洋大盗,怎们会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呢?  每个人都是一艘帆船,都有自己要去的方向,往往因为风向不同而际遇各异。顺风的成功驶向彼岸,逆风的往往就失败了。因此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扬与批评往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也要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两件利器。多送别人一些温馨的和风,给别人一些顺耳的表扬,让别人张帆远航;少给别人送去恼人的逆风,尤其是恶意的批评,让别人心里多一些温暖。  船行须风,船退由风,给别人多一点真诚地表扬,少一点生硬地批评,你会感到世界的温馨与美好,成功离我们每个人也不再遥远。  [简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有文采,通篇有一种贯畅的文气,去除了学生腔。  文章的结构好,采用了片断组合式,一个事例后用简短的议论关合话题,紧紧围绕话题议论。  文章的末第二、三段在前面三个片段的基础上深入论证,增加了文章的深度。(曹明村)  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  如果说生命如河,那么表扬是推波助澜的清风,批评是激起浪花的礁石;如果生命如歌,那么表

扬是轻松欢快的音符,批评是沉闷浑厚的重音;如果生命如画,那么表扬是花上绚丽的光彩,批评是光彩背后的阴影。表扬与批评共生共存,若二者缺一,那么河流中只能变成一沟死水,静静东逝;乐章只能成为单调的催眠曲,令人厌烦;图画只能是一种单一的色调,毫无价值。  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对待自卑心重的人,我们要多加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对待容易自满的人,则要适时予以批评,让他们不要自我陶醉。这好比一幅画,色调过暖或过冷,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只有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调和,方能让人赏心悦目。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天生又聋又哑又瞎的人,生命中没有色彩和声音,她曾经讨厌学习,脾气古怪暴躁,而正是由于她的老师沙利文的赞扬和鼓励,她才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成为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与此相反,由于林丹在奥运会前的出色表现,人们送给他一个“超级丹”的响亮称号,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狂炒一气,种种猜想、预测纷至沓来,几乎都看好林丹,认为夺冠有望。结果呢?林丹在奥运会预赛时就惨遭淘汰。他的教练李永波毫不留情地指出,林丹的失误,缘自于他的自满。而林丹的自满不正是人们无休止无节制的赞扬给纵容出来的吗?可以说,是人们“捧杀”了林丹!如今的刘翔也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各路媒体和好心人一定要手下留情,不能再捧杀刘翔,要让刘翔把奥运会纪录永远留在2008年的北京!  对待表扬和批评,还要因时而异。如果多一些批评,瓦特就不会仅仅陶醉于发明了蒸汽机,也许世界便会多了几项发明;如果晚年的毛泽东能听到更多的批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便不会泛滥,也许文化大革命便可以避免。如果多一些表扬,三十七岁的梵高也许不会用子弹洞穿自己的生命;如果多一些表扬,年轻的海子也许不会上演卧轨山海关的悲剧。对那些听惯了表扬的人,在适当时机不妨给他一点批评的良药;对那些浸泡在批评中的人,在适当时机应该多给他一些令人暖心的表扬。  对待表扬和批评更要避免走极端。“把人先捧到天上然后再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做法,在中国自古就有,于今为烈。一部《文化苦旅》推出了余秋雨,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评论说余秋雨开“大散文”之先河,让当代散文看到了辉煌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讨论“余秋雨现象”的文章越来越多,有人称余秋雨的文章是在炒冷饭,有人称余秋雨是“情绪化”动物,甚至有人专门给余氏文章找错,据说从余秋雨的一本书中就找到了一百五十几处错误,于是“崇余

”变成了“贬余”!表扬和批评都应为进步服务,绝不能为表扬而表扬,为批评而批评。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地毯,那么表扬和批评好比地毯的经线和纬线,交错杂织,不可分割。只有正确处理表扬和批评,才能构成绚丽的图案,将生命编织成美丽的地毯。  [简评]文章题目很新颖,“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把表扬与批评比喻成编织地毯的线,很形象。  文章思路清晰,从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要因时而异、要避免走极端三个方面来写,所用的材料也很翔实有力,尤其是用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最新事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第一段极富文采,也是文章得高分的原因之一。(曹明村)  宠辱不惊 淡泊宁静  有人喜欢听令人飘飘然的溢美之词,沉湎于自得之中;有人害怕听尖锐锋利的批评话语,匿身于自欺之中;而有人面对表扬不迷失,面对批评不灰心,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他们是真正的智者。  20世纪的科学舞台上活跃着一个美丽的身影——居里夫人。她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的真谛,为人类社会作出杰出贡献。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得到过许多奖牌,身兼多种社会职务,然而她并不被荣誉所动。面对如潮的表扬和好评,她没有陶醉,而是淡泊宁静,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一生埋头于科学研究,爱因斯坦称她是“唯一不被荣誉所累的人”。在让一般人头昏脑热的赞扬声中,居里夫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朝着目标奋然前行,为人类的进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居里夫人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正确地对待别人的表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当然,除了表扬,批评的作用也会因人而异。脆弱的愚人在他人的批评声中可能一蹶不振,而坚强的智者往往能从他人的批评声中反思自己的缺点,进一步完善自己。  长江三峡截流成功后,有位记者访问了水利工程师潘家铮:“谁对三峡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出人意料地回答:“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贡献最大!”人们先是一愣,听了潘教授的解释后恍然大悟:正是那些批评的声音让专家们的论证更加科学,行动更加谨慎,思考问题更周全。正如爱默生所说,非难比赞美安全。  一代文豪雨果,对待赞扬与批评总能理智的反应。他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他的坏诗。他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平和地面对别人的批评,从他人的批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从而创造出更完美的篇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处世态度不同,对待表扬与批评的态度也不一样。只

有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宠辱不惊,才能从别人的表扬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自信地发扬自己的长处,也能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批评,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来对待。  谁都会与表扬和批评打交道,谁能够正确面对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谁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收获成功的人生。  慧眼识褒贬  伴着鲜花掌声和教导批评,我们一路走来。  太极讲究刚柔并济,而褒扬与批评和太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褒,如春风骀荡,令人神清气爽,乃柔之精髓;贬,如寒风刺骨,令人陡然警醒,乃刚之硬气。要想恰到好处地发挥刚柔并济之神效,则需眼之慧,神之清,心之明。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原来,赞扬可以是布满鲜花的陷阱;后来又知道了“口蜜腹剑”的典故,原来,赞扬可以是杀人于无形之中的利器。于是,我对赞扬多了几分警惕,几分谨慎。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做记者时,曾如此报道过一个小偷:他的手法异常细腻,作案上千起,竟被警方第一次抓到。末了,这位资深记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巧妙、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且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他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这名失足者偶然读到这句真心赞美的话,立志重新做人,并作出了一番成就。事情就是这样不可思议,一句不经意地褒扬,甚至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远比连篇累牍地大唱赞歌来得真实,有力度。  与褒相对的则是贬,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上至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下至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几乎都知道这古训的深刻内涵,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积淀,使批评仅限于君对臣、父对子、上对下,谁违反了这一潜在的游戏规则,谁就会遭受痛斥,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圣主明君也因察纳雅言、从谏如流而被后人津津乐道。真正能做到“闻过则喜”的人又有几人呢?直到今天,大多数人面对别人的批评,即使能表面上欣然接受,可他的心里未必能接受。看来,批评是手术刀,每个人能正视自己或他人的“疾病”,稳住自己的心神。  表扬与批评就像一根扁担的两头,偏向于哪一方都会导致不平衡。对别人的表扬与批评都要发自内心,都要以真诚之心作为扁担的支点,就不至于分不清褒贬,而能做到心明眼亮。  面对别人的表扬或批评,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擦亮自己的眼睛,才能做到慧眼识褒贬,永远走在时代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八
《40句教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语》

40句教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语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

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九
《2013高考作文“格言、熟语新说”》

2013高考作文“格言、熟语新说”

【文题1】

有许多格言或熟语沿用了千百年,但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把某些训诫奉为圭臬。如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表现自我,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古代劝说人们要“知足常乐”,现今激励人们进取,有时会说“不知足者常乐”。和朋友师长讨论这类问题,选择一句古今意义或用法有所变化的格言或熟语,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路导航1】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也就要求我们能“反弹琵琶”。

除了材料中所举的“班门弄斧”和“知足常乐”两个成语可以逆向思维外,我们还会想到哪些古今意义或用法有所变化的格言或熟语?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可以逆向思维“酒香就怕巷子深”;“开卷有益”,可以逆向思维“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可以逆向思维“近墨者未必黑”;“心想事成”可以逆向思维“心想未必事成”等等,逆向思维是要求有独特新颖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写出新意,使旧词焕发出新意,能紧扣时事更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文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格言、熟语,因其是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有着一定的劝诫和教育意义,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所记取和运用。然而,这些格言、熟语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受其产生的时代的局限,有的格言、熟语往往会不够科学或失之偏颇,我们不能一味地信奉与遵循,而应该对其做出理性的思考。例如“失败乃成功之母”,难道成功都必须先经历失败吗?“有志者事竟成”,不论有怎样的志都能成功吗?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地斟酌探究一番。

请以“格言、熟语新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2】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话题作文,话题“格言、熟语新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考生应该写什么观点的文章,但其实已经暗示了考生话题的范围,即“格言、熟语”,考生要针对某一格言或熟语,运用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向其相反的方向展开思考,即从常规思路的另一方面去思考问题,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提出新颖的观点,发表独到的见解,进而创作出人所未言、所未写的文章。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采用逆向思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显而易见,这样的观点更为新颖,深刻。再如“良药苦口利于病”是说正确的批评往往使人感到不舒服,不乐意接受,但它对于治病大有好处。从逆向思考,考生可以提出“良药未必要苦口”的观点。“自从出现糖衣药片后,药未必就是苦的”,由此可引申出正确的批评不一定非得如急风暴雨般来势迅猛。通过逆向思维,对某些格言、熟语进行思考,就能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立意独特新颖,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不过,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时候,要避免为了创新而故意说反话,武断下结论,走向另一个极端;或者一味片面地追求新意,造成观点的错误。

【相关素材】

1.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女人,要有自己的一间房间。”伍尔夫说的“房间”,虽然是针对女人的,但它延伸的意义却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

的一间房子,放置属于自己独自品尝的喜怒哀乐。而早在南宋时期,辛弃疾亦言:“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人生一世,无间亲密固然可喜,但“有间”亲密,却是一种更为美妙的境界!

2.侯宝林大师有一个相声小段,内容是讽刺外科大夫不负责任,给病人做手术,结果把线团、剪子落在病人的肚子里,取名叫“妙手成患”。这个题目十分幽默,很明显它是对成语“妙手回春”的翻新。“妙手回春”是形容医生的医术高明,而“妙手成患”对糊涂医生来讲真是绝妙的讽刺。侯老讲他拟这个标题是受了翻译家李健吾的启发。莫里哀有个喜剧《打出来的医生》,李健吾先生把它的剧名改成了《屈打成医》(翻新自成语“屈打成招”),其喜剧味更足了。廉春明、靳敬一的《指妈为“马”》,侯跃文、石富宽的《能“迟”会道》等都是如此。方成在《论幽默》中说:“改动人们所熟知的诗词、成语、对联等而赋予新意,其中也有巧合和机智的因素。改动前后差别越大,矛盾越尖锐,效果越强烈。”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受到许多人的认同,“讳疾忌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治病,即使苦于黄连的药也得吃啊!但有人大胆提出“忠言顺耳利于行”!“顺耳”才能消除逆反心理,真正让人听得进去,才有可能接受劝谏,达到“治病”的目的!譬如,触龙说赵太后,不是靠“顺耳”的话最后“顺心”了吗?邹忌讽齐王纳谏,不也是用巧妙的言辞收到良好的劝说效果吗?所以“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不需要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学习,而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兴趣所在,作为自己的所爱,把快乐带进学习中。来吧,让我们学习着,并快乐着——学海无涯„乐‟作舟”

5.“有志者,事不一定成”,有志不等于成功,还要有行动和毅力,才能解出硕果。理想是美好的,但又是虚无的,要使之成为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理想是诱人的,但不愿付诸行动,眼高手低,志比天高,行如纸薄,最后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而已,根本摆脱不了破裂的厄运。

6.当我们看到“飞蛾扑火”,可以不再理解它是“自取灭亡”,我们可以说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家想想,这只飞蛾明知前方有危险,但还是勇敢地冲上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不怕牺牲、舍生取义”的精神。

7.《论语》里有这样一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大意是说,孔子看到宰予在睡午觉,就说:“已经腐烂的木头,不能够雕刻了;已经生秽的土墙,不可用泥去粉刷了。”朽木果真不可雕吗?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说来,腐烂的木头是没有什么用场的,但君不见,在能工巧匠的手上,“朽木”仍然可以造就成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吗?更何况,作为 “祖国花朵”的青少年,他们本身的可塑性很大,他们是否“可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我们能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即使是“朽木”,也是可以“雕刻”的。

【佳作展示】

“老马识途”之我见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老马认识路,人们常以此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其言外之意是年轻一辈要听从前辈的教诲,在工作、生活中要依照前辈的训示去做,才能少走弯路,取得成功。然而,真的是如此吗?我不这样看。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匮乏。一批批国外资深地质专家应邀来中国勘探后,断言:中国没有石油。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地质学家默默地通过自己的摸索与探究,以肯定的语气说:不,中国有石油!这个人,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而他所发现的大庆油田则以事实驳倒了众多所谓“资深”专家的断言。

由此,我们不能不对“老马识途”一词产生怀疑。在我看来,这个短短四字成语至少有两点有待深入探讨:

其一,“途”指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路?在上面的例子中,那些资深专家凭借他们原有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来勘探中国地下石油。殊不知,中国地下的石油埋得很深,用以往的老法子自然是发现不了的。由此可见,这“途”是条老路。走老路的思想倘若用在工作上,则工作难以推陈出新;倘若用在生活上,则生活犹如死水,没有生气;倘若用在科学研究上,则科学必然停滞不前;倘若用在治国理政上,则国家、民族都要呜呼哀哉!

其二,“老马”指的是何人?在生活中,我们若留心一下就不难听到诸如“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话。他们自认为一生阅人无数、遇事无数,故自恃有足够的资本来指导年轻一辈。诚然,我们承认,前人的经验是应该成为今人行动的借鉴。然而“借鉴”并非“准绳”。老马虽识途,可如果途变了呢?老马还认识吗?时代在前进,我们生活的天地也在不断拓展,死抱住原有的想法不放,无异于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其危害,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早已有所论述。年轻人最可贵的就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和闯劲。凭借着这股拼劲和闯劲,年轻人或能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呢!当年的大学肄业学生、现今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与闻名国内的搜狐公司年轻总裁张朝阳的成功经历不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吗?

总而言之,“老马识途”——其“途”若是老路,便没有突破,没有前进;其“马”若是倚老卖老的马,则年轻一代便会被其缚住手脚,永远得不到磨炼。新的时代赋予了这个成语新的内涵,国家需要富有经验的“老马”,更需要勇于创新的“小马”。只有富有经验、懂得变更的“老马”与善于开拓创新的“小马”一起努力,才能创造出“万马奔腾战犹酣”的雄伟景象!

【简评】

内容: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分别从两个角度“什么途”“什么马”来解释“老马识途”一词,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又使文章结构紧凑,体现了作者谋局布篇的匠心。故本项评18分。

表达:本文语言干净利落,简洁有力。尤其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仅照应题目,首尾呼应,而且文字流畅,激情洋溢,富有意蕴。故本项评19分。

发展等级:作者从解释“老马识途”的意思起笔,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抛开惯常思维,换一个角度对“老马识途”这一成语进行了大胆质疑、辩证分析,逆向而不离题,创新而又不失中肯,实属难得。故本项评19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8分+表达19分+发展等级19分=56分。 开卷未必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这句话也就成为历来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的口头禅。那么,是不是“开卷”都能获益呢?我看未必,这其中还包含着“开什么卷”和“怎么开”的问题。

“卷”是“益”的前提,“益”是从“卷”中获得的。因此是否得“益”首先取决于“卷”的内容。读一本好书,恰似拜会一位良师益友,不仅能使人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人明辨是非,分别善恶。好书营养丰富,久而久之,我们“身体”就自然强健了。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的,阅读一些腐朽没落、虚幻缥缈的文字“垃圾”,就好象吃了鸦片烟一样,会使人精神萎靡空虚,最终走火入魔,误入歧途。实际上,看坏书根本无益,譬如牛顿,由于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后半生中读了大量神学方面的书,结果一事无成,殊为可惜。试想:宋太宗当年读的若不是《太平御览》,而是艳情诗的话,恐怕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炀帝“并驾齐驱”了。在当今社会,因为读坏书而走向犯罪深渊的青少年难道还少吗?看来,只有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

其次,怎样“开卷”也是决定“有益”与否的另一个因素。读首先应该保证从“卷”中悟出一些道理来;能对“卷”中的知识灵活运用,触类旁通;能以古知今,以所见知所不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这就要求我们读书时必须勤于开动脑筋,反复思考探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万不可囫囵吞枣,不对“卷”作有关分析,只一味糊涂地全盘接受。有位先哲曾说过“书可以把活人读死,也可以把死人读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马克思读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时,具体分析,吸取其精华,从而创立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与此相反,不久前社会上时兴读萨特、弗洛伊德、尼采的著作,诚然,这些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读者却不作一点分析,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连毒素带养料,一古脑儿吸进去,养料没有吸收,毒素蔓延滋长,待到吐出来时,反而更脏了些。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牢记吗?

可见,开卷未必有益。所以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读书,只有这样,开卷才能有益。

【简评】这篇文章针对人们推崇的“开卷有益”这一古训,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论证“开卷未必有益”这一中心论点。阐明了只有读好书,而且要学会读书,才能从中获得益处的道理。论据充分,引经据典,语言幽默而富有深意。论证严密,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让人感到言之有理。

小议“士可杀,不可辱”

在古典小说里,我们常会看到正义之士因落入贼人之手高呼一声:“士可杀,不可辱!”然后拔剑自刎。咋一看,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但细细想来,只为个人荣辱而放弃生命,这样做值吗?

春秋时的吴越之战想必大家都听过。越王勾践先败于吴王夫差。夫差罚勾践夫妇在王宫里服牢役借以羞辱他。试想,昔日一国之君竟落到如此田地,颜面早以荡然无存。照“士可杀,不可辱”看来,勾践早该自刎了。可他却在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迎逢,终于骗得了夫差的信任放他归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后来一举灭了吴国。

试想,如果当初勾践不能冷静地对待自己所受的屈辱,又何谈后来的成功。这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的生命便为青山,只要身存于世,总会有出头的一天。

“可辱”而不“可杀”的“士”,受辱后必有大作为。如汉代的大将军韩信少时曾从井市流氓的胯下爬过,可后来却成为了一代军事奇才。再如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谦卑到了极点,可后来兵力强盛,却举兵讨伐项羽,做了一国之君。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反之,干什么事都以个人荣辱为重,这种人往往害了自己。公元前202年,刘邦汇同诸军,把项羽包围在垓下,一天夜里,军帐外唱起了楚歌,项羽听了自己家乡的歌被敌军所唱,认为受了奇耻大辱,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然后自杀在垓下。

项羽之死令人惋惜,正如歌中所唱,他有拔山的气力,盖世的气概。可他却缺少成功者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正视屈辱。刘邦正是利用他的这一弱点,所以让士兵唱楚歌来刺激他,而项羽正中圈套,落下个自杀的下场。

孔子曾说过:“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会不与也。”可见孔子也并不赞同空手打老虎和毫无凭藉而渡河人。的确,他们的死是毫无意义的!

朋友们,只刚不柔难免会折断,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之所为。尤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受挫折、受屈辱是更加难免的,因此我们更该学会承受屈辱和挫折,做一个宁可受辱也不“可杀”的“士”。

【简评】这篇文章运用逆向入题法——反弹琵琶,列举勾践、韩信、刘邦等人的事例,从正面阐明了能忍辱者终能成大事的道理,又列举项羽的事例,从反面阐明了重荣辱者只能落的自杀身亡的可悲下场的道理,最后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证明了“士可杀,不可辱”实不可取,又联系现实,强调了要做“宁受辱也不可杀的士”的中心论点。

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未必黑

批评没有素质古语篇十
《古语名言》

古语励志名言100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