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断舍离什么意思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断舍离什么意思篇一
《读山下英子《断舍离》一书的感悟》

读山下英子《断舍离》一书的感悟

摘要: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每天只吃三顿饭;广厦千间,一宵仅睡半边床。日本山下英子女士的《断舍离》一书,不仅指导你舍弃多余的物品,更是教你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断舍离”的含义。断:断绝想要进入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中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使家庭保持愉悦的空间。

应该把家中的物品看作是你的朋友,是因为你需要它才跟随你,并被带到家中,现在你不仅忽视它,甚至还遗忘它。作为物品非但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甚至连自身存在的价值也被你否定了。这对你来说是一种罪恶,一定要将物品送还到能够发挥它作用的地方去。

凡是家中堆满物品、并舍不得扔掉的人,有三种类型:一是逃避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对家庭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去收拾屋子。二是执着过去型,这种类型的人对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东西,统统当作命根子保管和储存起来。三是担忧未来型,这种类型的人总是担忧未来会发生不测风云,储备物品以解燃眉之急。

家中物品摆放拥挤,实质是破烂儿过多。可以将家中的破烂儿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用的东西,这些被漫不经心地保存或放着不管的东西,甚至已经忘记它的存在,但只要一想到扔掉就心怀不安,所以就一直摆放在家中。第二类是还在用的东西,因为它好歹还算能用,但目前已被替代了,平时被随意摆放,只是用来备用。第三类是充满回忆的东西,该东西早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是祖辈或亲人留下的,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让人总是难以割舍。

从家中舍弃的破烂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还具有使用价值的,这类物品对你来说是无用了,但对他人还是有用的。通过“断舍离”,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做到物尽其用。另一类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俗称“垃圾”。人们将垃圾分为三类:一是一般垃圾,即每周要处理2-3次,是处理频率最高的垃圾,其中包括厨房垃圾、无法作为资源回收的废纸等等。这些垃圾基本上都属于“可燃垃圾”。二是可回收垃圾,包括易拉罐、瓶子、印有塑料可回收标志的塑料容器和包装、废纸等等。三是不可回收垃圾,它是非一般垃圾,也非可回收垃圾的那部分,如碎了的玻璃制品、真空喷雾瓶等等,基本上都属于“不可燃垃圾”。垃圾的分类,有利于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俗话说:生活越简单,人就越幸福。一般的情况下,在家中堆放的物品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不到两成。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光靠这20%的物品就足以应付生活了。

在利益熏心、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明白从加法生活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坦然面对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断舍离”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是一种动禅。

“断舍离”目的,就是要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物品。断:就是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需的物品;舍:就是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赠送出那些原有而不用的物品,缩小自己的喜好范围;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悦地生活。

大扫除一般就是打扫的意思,而“断舍离”中的扫除是收拾、整理、打扫三

个动作的总称。收拾即是筛选物品,进行“断舍离”的过程;整理即是移动物品,进行整理、分类、收纳的阶段;打扫即是对房间和物品进行扫、擦、刷,使家庭保持整洁。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轴,另一个是现在的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时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现在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做到: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我们对需要使用的物品应分为:每天使用的物品、每个月使用的物品、每个季度使用的物品,每半年使用的物品、每一年使用的物品,甚至只有在婚丧嫁娶使用的物品。这样我们可以将每天、每月要用的确定为经常使用的物品,其余称之为不经常使用的物品。对于不经常使用的物品,我们不能因为其使用频率低就忽视人与它的联系。所以对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必须仔细看明白再收起来留用。我们摆放非经常使用的物品一定要与季节相协调,千万不能将暖气炉和电风扇不和时宜地一直放在外面,否则不能产生美感。在”断舍离”中基本上没有“客用物品”这个概念。为了一年一次,甚至是几年一次招待客人而花钱购买物品,说到底不过是自己的虚荣罢了。

在“断舍离”里,对于家中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为了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对于家中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五成,例如在碗柜、餐具架之类看得见的空间里,如果物品放得太多会影响美观。对于家中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如同在美术馆看画展,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名画,往往单独挂在一面很宽的墙上,从而显得醒目和庄重。

人活着就要不断地进行选择,但是如何对家中一大堆物品进行选择,并非易事。你可以采取“最多选三个”、“从三个当中选”、“将物品分成三类”等方法,如果你能这么做,就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付诸行动。不断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烦恼和混乱。

“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但是首先要做到就是彻底的“减少”。我们要在总量控制下实施替换的原则。即是对家中的收纳橱柜确定只放七成、五成、一成的限制后,可以将多余的物品不断进行选择和替换。就是要不断舍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最后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合适、舒服”的物品。当你重复进行多年后,会切实地感受到自身的品位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切记“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要意识到家中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千方百计要斩断用不完的、多余物品的来源;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应该让它们去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多余的物品“舍弃”,而留下的物品无论是取出还是放回,希望尽可能一个动作完成;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不断挑选出与当下自己最相称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也使自己的家人变得愉悦起来。

断舍离什么意思篇二
《断舍离(笔记)》

前言/什么是断舍离

杂物(clutter) → 没用的破烂儿

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对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

断 + 舍 = 离

将 不需要 不合适

换成 需要 合适

断:

购物时三思而后行

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

只添置必需的物品

舍:

收拾没用的破烂儿

卖掉、赠送物品

缩小喜好的范围

离:

脱离执念

了解自己,爱上自己

心情愉悦

不舒服 舒服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 = 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 = 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 =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第一章/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1.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收拾(舍):筛选必要物品

考虑维度:1.(我与物品的关系)关系轴; 2. (当下)时间轴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2. 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

一旦开始使用那只杯子,自己就会和那件东西逐渐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会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一切。

断舍离什么意思篇三
《断舍离》

断舍离什么意思篇四
《断舍离》

梭罗的思想智慧,与中国的老子哲学是一致的,一切都遵循大自然规律,不做违反自然法则的事,也就是“无为”。梭罗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应该降到最低,自给自足,但精神生活一定要崇高,要有诗意。纸醉金迷和香车宝马未必是幸福,任何幸福都来自内心的安宁和满足,物质世界永远无法替代人的精神世界,陷入物欲深渊的人也不会真正地满足过„„与先哲一脉相承的,是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断舍离》阐述人与物的理念,认为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山下英子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通过《瓦尔登湖》与《断舍离》以及作者的比较,可以看到相关思想的脉络。

“断舍离”这一概念由山下英子提出,是近年日本新兴的生活理念。日本人对收纳、整理的探索研究由来已久,《断舍离》从外在生活的整理到内在思维的清理,深入介绍日本的收纳文化,将日本整理 与 收 纳 的 最 高 哲学———“断舍离”概念的精髓予以阐释。这一理念看似告诉了你日常生活整理杂物的方法与原则,在“取”与“舍”之间做出选择,带你走近一种简约的生活态度和一种放下执念的人生哲学。阅读本书,读者能在了解日本文化现象之外收获生活的指导意义,丢掉对物品的执着,使周身环境变得清爽,连内心也从压力中解放,这便是“断舍离”的目的。 梭罗的《瓦尔登湖》表达了什么?

文学界普遍认为,《瓦尔登湖》是这样一种书:一部被艾略特称为“超凡入圣”的书;一部与《圣经》《小王子》一起被美国国家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一部诗人海子至死不肯舍弃的书。

《瓦尔登湖》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寻找其不朽的理由:第一,作者蛰居瓦尔登湖的目的是什么,《瓦尔登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思想和精神价值;第二,在教材编写者眼里《瓦尔登湖》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是作者“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美国教材普遍认为,梭罗的《瓦尔登湖》对于自然的观察是建立在社会批评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自然观察不是目的,而是通达哲学思考、实践别样人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与认识,美国中学文学教材便把《瓦尔登湖》列入与时代文学、哲学思想或文学思潮等相应专题,《瓦尔登湖》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散文作品最早的典范之一。与其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们相比,此书的风格独特甚至比霍桑、梅尔维尔和爱默生这些天才作家们更富于20世纪散文的气息。这一特点具体体现于它的句子平铺直叙(straight forward),简洁(concise)和中肯(to the point),完全不像维多利亚中期散文那样散漫、用词精细、矫情和具体,也没有朦胧和抽象的气息。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本写于19世纪的作品与海明威、亨利·詹姆斯等人的作品风格十分接近,只不过梭罗的风格更显得丰富而已。

梭罗,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流社会思潮的弃儿,150年来,他的思想激励了寻求返璞归真的人。2006年,梭罗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名列第65位)。

梭罗的经典名言

1、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

2、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

3、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

4、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5、人类犹如一支浮标,任何风浪也无法使它沉没。

6、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7、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8、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

9、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

10、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

11、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没有保持步伐,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就让他按他自己的步伐前进,无论他走得多快、多慢或多远。

12、心灵永远是缺乏经验的。

13、有时生病是有益于健康的。

14、与其给我爱、金钱或名誉,不如给我真理。

15、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16、善良是唯一永远不会失败的投资。

17、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

18、人类已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19、一所精美的房子又有何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

20、世界只是我们的想象的画布。

21、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22、活出你的信念,你就能转动世界。

23、我们的生活都被耗费在细节上„„简单,再简单。

24、活过每一个季节;呼吸空气,喝水,品尝水果,让自己感受它们对你的影响。

25、最大的收获和价值远不能受到人们的赞赏。我们很容易怀疑它们是否存在。我们很快把它们忘记了。它们是最高的现实。也许最惊人、最真实的事实从来没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过。我每天生命的最真实的收获,就像朝霞暮霭那样难以捉摸,无法言传。那是我抓到的一点儿星尘,一片彩虹。

令人怦然心动的断舍离 人与物的生存战

日文杂志与日文书籍上,总看到许多整理达人不厌其烦地教导人们如何做好居家收纳整理的知识信息,虽说是收纳整理,在日本却永远是一门显学。

毕竟日本和欧美国家大不相同,并非人人家中都有大型车库、仓库或是地下室,总有用之不尽的空间来堆放杂物,必须时时提高警觉,以免被这些不知不觉增加的生活物品威胁到生存空间。特别是对于生活空间狭小、居住在都市的日本人来说,收纳整理相当重要,如何让家中能“一无长物”,且用品能整齐排列,不至于“须到用时方恨找”,在在都考验着我们的生活智慧。于是,在观看日本的家具、橱柜、各式各样的整理盒或是小道具时,总会看到许多体察人性的贴心设计,其目的就是要用设计来解决恼人的整理与收纳问题。

如何断、舍、离?又如何怦然心动?

什么是“断舍离”?光是这三字就引人好奇。“断”是所谓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则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其精神都从这三要义延伸展开。

我看《断舍离》一书最大的重点在这整理的三字诀,以及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状况的不同因应之道。尤其是对于一直是世界前三大经济体、发达国家、生活也富裕惯了的日本人来说,物资从来就不虞匮乏,明白地说,只要有钱,在日本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于是不知不觉地生活中就堆放了很多用不上、不再用或是他人致赠的礼品,让身为杂物管理咨询师的作者山下英子大声疾呼要将用不到的物品尽可能地舍弃,只留下有用的、对生活有帮助的,除此之外的物品,则应该义无反顾地将之丢弃。

《断舍离》重理性,书籍里抱持的精神是,只要是没有给人“心动”感觉的物件就请“谢谢!再联络!”。整理只是“一次到位”的动作,而无需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清理了。作者的论点在于,只要待物的“态度”对了,往后便会一劳永逸。只要想到往后不会再埋首于让人不断整理的行为,我不禁马上就成为了对“断舍离”怦然心动的忠实信众。

舍的行为总是挑战着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舍弃第一个对象时,心里会有些忐忑,因为我们长久以来总将“节俭”当作一项美德来看待———把物品囤积着,总有一天会用上,因此只要考虑将“还能用”的东西丢弃,心中的罪恶感便油然而生。不过,对于本身从事设计工作的我来说,物品能不能让我有心动的感觉,其实更加重要。

设计除了要能解决问题,更要让人怦然心动。

所谓的五感设计,不就是要感动你的五种感官吗?回到有关丢弃物品的讨论中,对于物品是否该丢弃,应该回归到考虑这个问题的主角,即自身,由“自己”来决定这个物品的去留,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用到?什么时候会用到?而非站在物体的本身,评断它还能不能用。

若是一时心软,抱持了“丢了好可惜”而非"这个适不适合我"的判断,终究注定陷在自己设定的泥淖里无法自拔。于是家中总是轻易地被一些可以用但却不需要的对象填满,不知不觉就是三年、五年,也就难以拥有简单与清爽的生活空间了。

这究竟是对物件的节俭,还是对空间的浪费呢?

从物件到人生整理术

好好地对待物品,就等于好好地对待生活与工作。时时关心并检视身边的对象,察觉它们所产生的能量是好是坏。如果是坏的就尽快移除,让自己的情绪远离负面的能量而多些正向力量,在好的空间里,能感觉到自在内心的平静、愉快,态度是积极正面时,做事效率也高,甚至可以激发更多创作的灵感。

设计教我的事情,就是学习用设计的思考方式去发掘问题、并用最适合的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与人的相处沟通也同样如此。我们小时候就学过所谓“物以类聚”,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试着打造这样的环境,过这样习惯的生活,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可以更明确地判断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享受生活的美好,让你有更多做好事情的正面能量。

老子的《道德经》中讲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即有关学习,要日益精进,广学多闻;关于修道,则是要日渐除去不必要的部分,去芜存菁而能明心见性。在日本的设计或是艺术里,让画面或文字因为有形无形的留白空间,而多了喘息与想象的美感。就好像京都龙安寺里的枯山水庭园,一个方丈空间,有白石与白砂罗列,总能散发一股力量,让熙来攘往的观光客,愿意安静地坐在廊缘并望着庭园,沉静地思考。而这些留白,正是我们常说的“减法美学”,不断地去删除不必要的元素,留下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

透过不间歇地削除身边不必要的人与事物,慢慢察觉到一种最好的状态,与那些对你最重要的人、事、物更亲密地交流,进而探寻到生命中的幸福真义。(王娜)

断舍离什么意思篇五
《断舍离》

《断舍离》:通向自由的26个丢弃

2013-12-16 GOSS 互联网“干货”收藏夹

《断舍离》在今年出简体版了,作者山下英子,是个杂物管理咨询师。她在书中提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整理术,特别是收纳术,都是在物品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劳力、精力来整理。而“断舍离”是从根本上反思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对物品进行简化、取舍,为人们省出整理的时间、空间、劳力和精力。山下英子将瑜伽中的行法哲学“断行、舍行、离行”——这种放弃心中执念的理念提炼成“断舍离”,运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顿、人际关系、思考等各个方面。

这本书中的特点在于: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断舍离”是指:

断 = 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 = 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 = 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到底应该怎样抛弃执念,让人生变得从此清爽呢?也许以下这份名为“通向自由的26个丢弃”的清单可以帮助到你!

阶段1——物质和金钱

1.丢掉视线里的“噪音”。Simple and Creative Life不要允许微小的视线阻挡物存在。

2.丢掉现在不用的东西。Beauty of Nothing与物品告别,也是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3.丢掉“储存”的概念。Going Minimum以利用“外部仓库”的方式思考。

4.丢掉舍不得拿出来的习惯。Pay Forward把东西让给更加需要的人。

5.丢掉零线包A Little Makes a Big Loss比起下定决心的大额消费,不知不觉中的小额消费更可怕

6.丢掉冲动购物。Listen to Your Soul只买从心底喜欢的东西。

7.丢掉说“随便”的坏习惯You are What You Buy不是要节约,而是要选择。

8.丢掉附属品。Natural Beauty比起去选择,不如惯用标准装备。

9.丢掉“提高生活水平”的想法。Minimum Life Cost从金钱中解放感性的自由。

10.丢掉服装的选项。Find Your Best Fit定好自己的“基本装扮”。

阶段2——工作方式

11.丢掉不擅长的工作。Make Your Creative Time在擅长工作中寻找创造力。

12.丢掉多重任务的思考方式。Focus On正如点茶一样,要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13.丢掉过度的自信。Look at Yourself高估自己的人里面没有成功者。

14.丢掉To Do。Inner Quest那些“要做的事”真的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吗?

15.丢掉对多数意见的服从。Sing for One认为可行就坚决支持。

16.丢掉定时。Your Own Pace不要去迎合周围的安排。

17.丢掉指南。No Change, No Future束缚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8.丢掉老地图。Trust Your Instinct坚信自己的感觉。

19.丢掉拖延的想法。Now is the Chance消沉和恐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0.丢掉平衡感。Be a Specialist不要期望成为一个全能的人。

阶段3——自身保养

21.丢掉熬夜。Rise and Shine一日之计在于晨。

22.丢掉“低质量睡眠”。Be Hungry and Rest创造完美的睡眠环境。

23.丢掉饱腹。A Hungry Dog Hunts Bests没有人能应付得了“吃多了”。

24.丢掉别人的意见。Be Yourself一个人走出森林。

25.丢掉污秽的语言。You are What You Say丢掉语言,一直走到精疲力竭。

26.丢掉“为了学习而学习”。Studying is Just a Tool使人心情沉重的学习毫无意义。

无独有偶,与山下英子有着相似理念的金子由纪子,主张通过“拥有少量的有用的、有品位的东西,过简洁而快乐的生活”。在她的著作《不持有的生活》里,提供了另外一些能够有效帮助你高效、简洁生活的见解。

不持有的生活会有7种生活习惯:

1.不拿。免费得到的东西,很少被人珍惜,因此往往囤积不用。“不持有”的第一步就是“不拿”,不拿免费塑料袋,以自备购物袋来代替;免费发送又用不到的赠品,也要坚持完全不拿的态度。

2.不买。冲动购物感觉痛快,但买完东西感到后悔的状况也不少,因此只要是“没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让物品登堂入室的门槛变高,这样家中就只会出现真正喜欢、真正必要的东西。

3.不储存。不囤积保鲜膜和卫生纸这类消耗品,也许大减价时买了一堆,像占了便宜,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一旦停止囤积,使用时就会更谨慎,并且想出各种生活小妙招,例如以密闭容器代替保鲜膜、纱布代替卫生纸,自然能降低消耗品的使用率,换来神清气爽的好生活。

4.丢弃。养成丢弃的习惯,杂志或小册子超过一定数量,就丢掉;没在使用的漂亮糕饼盒子、过期的食物和调味料,也丢掉。并且确实执行丢弃前的准备工

作,例如用美观的袋子,作为垃圾分类的容器,让丢弃这件事,变得轻松愉快。

5.替代。添购一样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东西可替代?例如一年可能只用到一次的漏斗,就用现有的塑料板卷成漏斗状来代替,如此就能避免多持有一个东西;活用现有物品,不是为了弥补贫困,而是为了创造丰足。

6.借用。不常用的东西,可以借用或租用,和其他人一起使用更多物品,每个

家庭或许就会减少囤积少用物品的情况,避免压迫居住空间,减少无谓的浪费。

断舍离什么意思篇六
《断舍离作文讲评》

断舍离什么意思篇七
《断舍离》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