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编辑:huangtingt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9    阅读: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学校 海瑞学校  设计者 莫定学 
手机  17889940280 邮箱 936747548@qq.com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知识点名称 《但愿人长久》
视频时长 6分49秒     
教案 设计思想  
本篇文章情感丰富,用词丰富传神,因此在微课教学中,主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感悟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人生态度和美好的愿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于情感的变化处于一种简单感知的状态,并不能准确清晰的感悟出一个人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而本文中,文学家苏轼的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较为丰富,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篇提升情感分析能力的好文章。
 
学习目标  
1.根据文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2.从苏轼的情感变化中,感悟其思念亲人的纯真情感及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  
1.音乐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抓关键字词进行情感变化的引导。
 
重点
难点
重点:感悟苏轼的思亲之情、豁达的人生态度及美好的愿望。
难点: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播放《但愿人长久》,引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2.提问: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何而作?今天我们就一起从《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中寻找原因。
二、研读课文,抓重点字词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
1.介绍苏轼,结合课文第一段和地图,说明苏轼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原因;
2.通过周围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对比,突出苏轼此刻的“心绪不宁”;
3.从“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了解苏轼与弟弟苏辙深厚的情感。同时结合“各奔东西”“分别七年”体悟苏轼在此佳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抓住文中“埋怨”一词,再次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5.苏轼最后为何又宽慰了呢?从“转念又想”的内容中了解其原因,在词中感悟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领悟苏轼的愿望
朗读词的内容,领悟苏轼的愿望,用音乐将苏轼的愿望隽刻于学生心中。
微反思 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通过叙述故事介绍了《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表达了苏轼在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以及其豁达的人生态度。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文章始终。教学时,我通过“远离家乡”“心绪不宁”“形影不离”“埋怨”等词帮助学生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言语较直白,思路较为清晰。但本文又是一篇在用词用句上造诣极佳的美文。因此,本人在用关键字词剖析文章时,一定程度上可能打碎了文章的美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适时规避这一弱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