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3    阅读:

《绿》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一)

Houwei Middle School Jiangchuan County 江川县后卫中学

备考教案 《绿》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教学时间:2016年春季学期第 2 周 教师:张得萍 使用班级: 九年级137、139班

【学习目标】

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3、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新生活的热切 希望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

【自主学习方案】

一、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并在描写中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

二、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在散文作品里,《绿》这篇散文随着对“绿”描写的逐步深化,作者感情的逐步发展,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和倾慕热爱之情,所反映的正是“五四”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绿色是生命蓬勃发展的象征,绿色孕育着生命,绿色滋润着生命。1924年的朱自清先生,在经历蓬勃发展的“五四运动”之后,他仿佛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仿佛感受到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

1、给加点字注音

xiāng jù bó liǔ qióng shū xié zǐ

镶 踞 薄阴 几绺 穹 倏 皱缬 尘滓 ........

yì jū shíchà yùn léng móu lài

挹 掬 什刹 蕴蓄 棱角 明眸 善睐 ........

2、解释下列词语

明眸善睐: 惊诧:

飞花碎玉: 蕴蓄:

3、简答题

(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

之所以得名了。”请说说句中的“据说”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请说说这一段的描写角度及观察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据说”是有根据或在社会上流传已久的话,不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自己亲眼所见,确有实据的。因此用“据说”既肯定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又说得比较委婉。2、描写角度是“听觉、视觉”;观察顺序是:远望、仰视

【课堂导学方案】

1、用横线标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

行踪:走到山边――坐在亭边――站在水边

2、 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

观察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

听— 花花花花的声音

看— 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个观察点:亭边

观察角度:平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

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

观察角度:俯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

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3、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4、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夏天绿色,草比喻句】

追问: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还有我们将要在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的鲁迅的《雪》。

过度: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

5、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 明确:醉人、奇异

6、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

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运用对比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涟漪(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

7、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8、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9、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10、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

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

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这绿真是太神奇了。

11、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

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12、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夏天绿色,草比喻句】

1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补问:“绿”一般是什么的颜色?

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巩固训练方案】

【中考链接】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B.馈赠/崩溃 针灸/脍炙人口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C.给力/供给 呼吁/长吁短叹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D.斗争/挣脱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 ②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 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

)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夏天绿色,草比喻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 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 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201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考试试题卷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

(附答案)

注意事项: 语 文

1. 本试题卷分第工卷(选择题)扣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臵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

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工卷 (选择题,共24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长篙(gāo) 泥淖(nào) 榫头(sǚn) 矫揉造作(jiāo) ....

B.畏蒽(xǐ) 蹩进(bié) 埋怨(mán) 撒手人寰(huán) ....

C.窈窕(yáo) 阜盛(fǜ) 间或(jiàn) 心急如焚(féng) ....

D.睇眄(dì) 变徽(zhǐ) 脚踝(huái) 图穷匕见(jià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僻 央浼 流觞曲水 以偏盖全

B.酣眠 步履 礼上往来 人才辈出

C.萧索 裨益 夙兴夜寐 山清水秀

D.寥落 伶俜 严惩不贻 骇人听闻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饭千金的....

“豪爽”也是应该唾弃的。

B.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南辕北辙,就不太愿意接受,....

而不去认真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消费者

为此喜出望外,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

D.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探险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

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名片。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当选总书记之后,习近平的公开回信主要面向青年学生,主题性也更加明确,“中

国梦”成为他给学生写信时最常提及的概念。

B.义务教育“减负新规”虽然对中小学教辅材料作出了规定,但家长们似乎对此并

不“领情”.为孩子买书的热情不减。

C.“感动中国”节目的社会价值不能止于感动,心灵的震撼最终还耍付诸于实践,而

道德良善的人文关怀还需你我共同行动。

D.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

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

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进人20世纪

中期,好事者不断为之添枝加叶,遂使“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而东亚文

化交流的模式,我曾提出当是海上的“书籍之路”。当西方人坚信丝绸是从‘羊毛树”

上采集而来时,日本列岛的先民已经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了。追溯中日古代历史,

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未曾出现,其影响甚至不及陶瓷。

日本从630年开始派出遣唐使。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意欲得到什么呢?《旧唐书》

已经给出答案:“开元初,又遣使来朝„„ 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遣唐使

源于遣隋使,据《经籍后传》记载,第一批遣隋使便为求书而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

爰遣使臣于隋国。买求书籍。”有唐一代,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的典籍究竟有多少?9

世纪后期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辑人汉文书籍1579部17345卷,其数量应该说

是非常惊人的。

由于自然造化和历史因缘,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据大阪市立美术馆编撰

的《唐钞本》,仅日藏唐代写本就有《唐诗卷》等43种,其中不乏中国散侠、日本仅存

的“侠存书”。唐末至五代,中原动乱,典籍散毁严重,吴越国王遣使日本,赍重金请

抄天台遗书。日本遗日延为“缮写法门度送之使”,以至“一宗教文,复还中国”。由此

可知,“书籍之路”并非自西往东的单通道,而呈往返环流之状。尤其是清代黎庶昌、

杨守敬等掀起的东瀛访书热,使大量域内失传已久的珍籍完璧西归。“书籍之路’’以“佚

书回归’’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汉文书籍的生存时空。

沙漠,驼队,西方,夕阳西下,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大

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但是,古代

输往西域的丝绸现在即便从深埋沙漠的遗存中出土.也已经腐朽而不堪穿用;而当年遣

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智慧的源泉。这些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

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凝聚着更多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创意,因而具有

强大的再生机能,可以超越时空惠及后代。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经过传抄、翻刻而流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

布世间,再经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5.下列对“书籍之路”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书籍之路”是日本为加速文明进程,派遣隋唐使买求“文书宝物”泛海而还之

路。

B.“书籍之路”是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汉文书籍生存时空的“侠书回归”之路。

C.“书籍之路”是始于隋延至清,惠及日中双方文明发展的汉文书籍海上往返之路。

D.“书籍之路”是隋唐时期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运载书籍之路。

6.对于“书籍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由中国通往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书籍之路”指中国与东亚特别是日

本之间的交流。

B.“丝绸之路”使中西方在贸易交往中互惠互利,“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了中

日文明进程。

C.“丝绸之路”输送的丝绸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书籍之路”输送的书籍却可以惠

及后代。

D.“丝绸之路”已成定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书籍之路”则是作者提出的新见解。

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列岛的先民早就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可见‘‘丝绸之路”四通八达,

无处不至。

B.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陶瓷,而是当时传到日本的

籍。

C.“丝绸之路”和“书籍之路”的区别不限于地理特征,而应该是根植于更深的文明

内核。

D.“书籍之路”在中日两国之间呈往返环流之状,从而使大量汉文典籍得以保全和延

续。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

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

B.吾从而师之 ..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C.而耻学于师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不拘于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10.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

B.老师所起作用的核心是受业,具体任务是传道、解惑。

C.第一段阐述了从师的原因和原则。

D.第二段作者连用了三个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四、(共22分)

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6分)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补写出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共4分)

(1)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2) ,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蹂也。 《劝学》 (4)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5)鸟鸟私情, 。 《陈情表》 (6) ,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13.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4.语言运用。(共6分)

(1)将下列长句改为四个短句。可增删词语,要求语意连贯,不改变原意。(4分)

一生仅仅留下了一部被后人以很多的方式诠释的《堂吉诃德》,无数次地被后人谈 论的,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尊重的塞万提斯于1616年4月22日逝世。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超过15字)(2分)

《南华早报》报道,由于北京持续受到重度雾霾的困扰,所谓的“烟雾箱”计划

已在加速展开。雾霾实验室将建在北京怀柔区,可与世界最大的大气模拟设施——欧

洲光反应实验室相匹敌。

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贺泓说,竣工后的“烟雾箱”可利用600立方米

的污染空气进行实验,比欧洲光反应实验室的容量多出50%。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

据悉,怀柔的“烟雾箱”将由两个半球型容器组成,可制造类似于霉霾的环境条

件。通过把不同的污染物压入这两个半球型容器内,研究人员将能够在日照条件下细

致地研究其化学反应。这种成对的箱体设计将使科学家能够并排对比实验结果。

15.名著阅读。(共4分)

请把《家》中的下列人物的性格命运序号填人相应的人名后。

A.封建家庭的背叛者

B.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

C.善良怯懦、“作揖主义”

D.刚烈纯洁,以死抗议封建专制

(1)觉新 (2)觉慧 (3)瑞珏 (4)鸣风

五、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9题。(共14分)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

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

浙沥的声音,婆婆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

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

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

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三年级比喻句练习[1]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三)

班级( )姓名( )

改成比喻句

1、远看桃花,非常美丽。2、红红的柿子挂在枝头。3、海浪激起的泡沫美极了。4、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非常疼。6、战士们穿过熊熊大火。7、天上的繁星非常美丽。9、听了这个消息,他非常着急。10、中秋夜,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11、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12、这条公路很长很长,一直伸向天边。拟人句练习: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2、小草儿受到春雨的滋润,变绿了 。3、春天来了,花朵都在开放。4、百灵鸟在树枝上鸣叫。答案

1、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2、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3、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4、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

5、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

6、战士们像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

7、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8、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9、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0、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11、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好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12、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拟人句练习: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2、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

3、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4、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

比喻句练习: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碧玉盘。

夏天的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烧烤着大地。

大象的鼻子好像一根水管。

大象的耳朵好像两把大扇子。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

天上的白云好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

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天上的星星像妈妈的眼睛。

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银杏树的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

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七彩的桥。

红红的脸蛋像香甜的苹果。

枫树的叶子像可爱的手掌。

6.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12.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6.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1、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2、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3、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4、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

5、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

6、战士们像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

7、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8、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9、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0、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11、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好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12、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小学生常用比喻句赏析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15.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16.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17.书是智慧的钥匙. 19.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20.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21.那个人骨瘦如柴. 22.这个人壮硕如牛. 23.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象晚年石钟乳一样 25.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28.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29.周围的群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30.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3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3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暗喻) 35.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37.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38.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40.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41.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42.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44.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45.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46.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47.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48.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49.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描写夏天比喻句
夏天绿色,草比喻句(四)

1、这是一个闷热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在大地上,风婆婆已飞到十万八千里,地面上仿佛被蒸笼罩着,让人透不过气来
2、夏天的中午,大地被太阳烘烤着,
3、夏天的雨真是与众不同,就好像是夏姑娘那黄豆大的眼泪似的,顺着她那刁蛮、火辣的脾气,说下就下,且爆发力极强,让人猝不及防。
4、夏天的雨是子弹,哒,哒,哒!敲打着每家没湖的房顶,
  • ·写夏天的比喻句2句(2016-03-31)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