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17    阅读:

篇一: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洱源县邓川初级中学 和文秀

我是一名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老师,从教十八年了,对地理学科的教学虽然只有七年,但是我喜欢也热爱这个学科,也全身心的投身于教学之中,以下是我这些年的教学心得。我认为,教学,应该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在地理教学中地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尤为重要。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2、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评讲试题的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批改错误,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公开、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

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有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七年级下册介绍美国、巴西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相比,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代化科学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忧国心”,激励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立志报国的奉献精神,使个性得到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解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

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如八年级上册地理讲到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时,我对历史不衰的中华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壮观的钱塘江涌潮,千姿万态的路南石林,具有“雪域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等”一段描述,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美好地理环境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深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其热爱科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和抱负。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4、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

篇二: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对当下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对当下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楚雄州武定县猫街中学 谢玲昀【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摘要: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多媒体必将成为今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只有把多媒体和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地理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多媒体 运用 思考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多媒体必将成为今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在课堂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逐步走向课堂,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更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依靠课本、地理挂图等进行讲解的呆板现象,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本人10年来一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经历了一张挂图,几件模型教具,一本课本的年代,甚至连挂图和教具也不完善。现代多媒体教学把我和学生带到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中,为我的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具和资料,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只是近两三年的事,到目前为止,我所在的校区利用多媒体教学还不是很普遍,至于地理学科更是很少有人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这两年来在地

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与观摩,本人对应用多媒体有些感触: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直观形象地展现事物,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清晰、真实、生动的画面,避免一味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中。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半。要让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例如,人教八年级地理第六章笫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播放DVD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作为背景音乐,前台插入具有新疆特色的图片,例如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天山的牛羊以及新疆的歌舞等,以音乐营造氛围,以图片吸引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不仅仅限于音乐,还可以是图片、影片等。例如人教七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巴西》,在授课前,播放影片《丛林奇兵》片段,让学生感受亚马孙的热带雨林风光,再播放巴西的足球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溶入课堂氛围。

2、提高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示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低,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地理学习中最大困难是读图困难。地图上的每个位置都包含着大量的空间信息,如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信息和人口、工农业等社会经济信息。多媒体教学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将地图与其空间信息结合在一起,并且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综合交互的演示,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而且它还能以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各类信息和教学程序,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

多种感官,能持久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如人教七年级第八章第一节《中东》,在介绍中东的地理位置时,用闪烁来突出五海三洲之地。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中东石油分布和石油输出时,用闪烁来突出波斯湾和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再用闪烁突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达到的国家和地区,两个内容要用不同的颜色,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的能力。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合理地处理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人教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组合课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运动时的方向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空间,从而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展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传递教学信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教与学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真正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活跃了课堂,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结合。例如,人教八年级地理第六章笫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教学中,在多媒体课件上注意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多媒体技术配置地图和播放台湾相关影像资料相结合,使台湾的地理位置、农业和气候以及其海峡两岸人地关系等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地理信息,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时间。

二、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时应注意的事项

虽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能为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从而使地理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教学方法,而要与常规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恰到好处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现在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地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容量不宜过大。有很多地理教师在讲课时,大是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地理阅读材料,地理图表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照材料图表等分析问题,而其内容多,容量大,很多学生还来不及把材料看完,更来不及思考问题,也来不及记忆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放过一遍,就如学生看一遍电影,一晃而过,让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实质。

2、多媒体教学感性不能太强。常看到有些地理老师上公开课,展示很多精美的图片,在下面的学生当看到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图片后,发出一片唏嘘声,满是感慨,但最终让学生了解到了多少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道呢?也许学过一遍后,学生只知道这节课新颖,而实质性的内容可能一点也没有记住。学生只注重了表象的事物,不能很好的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3、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不可过于程序化。多媒体的教学是设计好了的程序,很多地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设计好了的程序来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是从课题开始,到“再见”结束,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被事先写在了固定的页面中,不可更改,学生的思维只能是围绕这个固定的程序进行,即使某个学生有个人的主见,在阐述某些问题时可能离题,但老师总是尽力的把学生的观点引向自己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课程的讲授,这样将严重桎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表现。【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4、多媒体教学不能破坏了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而很多地理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时,走向了一个极端,学生成了多媒体的观众,听众,教师则成了多媒体的放映师。这样教学实质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看”,“满堂听”,忽略了地理课堂教学中设疑和提问,探讨和反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虽然说在课堂上用上了多媒体,可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还是让学生的思维习惯定格在初浅的层次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5、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等教具。地理教学应该要具备有一定的基本功,比如说黑板上的画图能力,老师的粉笔字等,无不是地理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中,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黑板上没有留下一个字,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多媒体过多的使用,又让学生感到花里胡哨的,最终一堂课上下来,哪些地方该让学生了解,哪些地方该让学生记忆,学生也无所适从,最终学生的课本上也是一片空白,不能做下任何笔记,学生是只听只看不作笔记,缺少了动手参与的意识。这样来看,多媒体不但未能辅助教学,相反的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6、多媒体教学代替了教师。很多地理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作用,使得自身成为了课堂的摆设,使得多媒体代替了教师自身的作用,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播放者,而不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而且教师的言语、表情、举止、习惯等,无不可以影响学生,无不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使得教师的言行举止电脑化,教学中就缺少一种“亲情”,缺少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缺少了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不能体现出人性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从实践来看,虽然多媒体为我们的课题堂教学提供方便快捷,尤其是对地图教学最有帮助,但不是所有的地理课程都要使用到多媒体,也不是多媒体使用得越多越好,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但利用多媒

篇三: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2015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第1篇: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15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第2篇: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方磊同学把长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线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铁矿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第3篇: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篇四: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2015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反思一: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本章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终结章节,既是对课本知识系统性地提炼,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大检阅。

教学伊始,教师采用演讲的方式导入新课,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传授新知识采用的方法灵活,不呆板。采用“图示法”,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获取知识;采用“讨论法”,开放了学生的思维;采用“网络教学法”,既加强了信息交流,又消化了难点,特别是本节课最后,教师设计让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环节,不仅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也是情感的升华。

反思二: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走向世界的中国》是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结束语”,也是中国地理的开篇《从世界看中国》的“呼应”部分。从七、八年级全套教材来看,它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融合”点,同时也可以把本章知识做为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的“引言”。做好本章“结束语”教学,对学生全面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本章内容没有相应的《地理课程标准》与之对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感到教学无从下手,或者是草草结束。这样做会失去该章教学的本意,为此作为教师更应该认真阅读教材、研究地理课程标准,适时补充一些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地理事实材料,来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可能由于不同教师选取的教学实例的区域不同,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基本理念是共通的,只要老师们能够把握好这些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好地理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地理事实材料,发挥好自己的教学优势,我们的地理教学就会高屋建瓴,既能放得开,也会收得住,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正是因为本章没有相应的《地理课程标准》与之对应,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反思三: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联系社会热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环节设置合理,运用“金融海啸”的实例,采用一步步诱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融会贯通,又经过自主思考自我训练,进一步深化提高。但由于本节复习的知识量大,部分同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表现欲不强,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很多案例,这些案例与时政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符合新课程改革下政治课教学的特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由于案例较多,我担心有些学生消化不了,所以课堂上要注重学习的时效。

另外,课堂上我也及时地进行了评价,当学生回答很好时,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背道而驰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但是我点评的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表扬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鼓舞学生的士气,激发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精心的设计,考虑到多层次的学生,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困惑,找准课堂的支撑点,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力争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讨论热烈、争问抢答,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反思四: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地理教研组提出的“五环”教学模式,以发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家乡陕西省的发展为引导,以中国在

篇五:中国国家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2016中学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中学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分析学生

1、学生的整体情况分析

七年级整一个年级在开学后的这两个月,对地理这一门学科的学习热情基本上比较高。七年级1班课堂气氛是最活跃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也比较热衷于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汇报讨论成果的积极性也很高,在该班学生基本适应了思品课的那套模式: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学生自主评价——教师总体评价。七年级2班,该班相对于其他三个班来说,学生的思想比较成熟,学生普遍比较有个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但是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有个别学生比较浮躁。七年级3班,学生比较好动,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很多时候部分学生活跃的思维并不是用在课堂该思考、该讨论的问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喜欢插话、喜欢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该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还是很认真的,也很勤奋,但是课堂上就是那几个学生总是喜欢大声说话、插话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七年级4班,这个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是最好的,学生的自律能力非常强,非常地懂事、乖巧,班风非常好,大部分孩子都是很想学习的。该班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也很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但相对于1班来说,该班的学生有点内敛,小组汇报或者展示比较羞涩,不太愿意展示或者汇报,课堂效果相对于1班来说那么明显,但是该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勤奋,能认真对待平时的课后检测练习。

2、学生的个体分析,主要分析典型

2班:张敬诺 该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属于懒散型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做作业,有时候做作业也是应付式完成。该生只要放多点心思在学习上,成绩还是能够提上去的。

2班:张旭 该学生乖巧、善良、憨厚,上课认真听讲,对于会的问题会积极举手回答,但是该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强,思维、反应比较慢,学习缺乏方法,如果能多关注该学生,多辅导,成绩应该慢慢提上来的。

3班:李宇轩 该学生上课不怎么认真听讲,上课经常开小差,玩小动作,课堂上喜欢说话,从其学习态度来看,基本上是放弃学业。

3班:罗德城 中美混血儿,英语非常好,很乐于教班上同学讲英语,很有礼貌,有自己的思想,有个性;但是上课经常神游,主要原因是提不起对各学科(除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待作业马虎,甚至不交作业。

3班:沈煜 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比较勤奋、刻苦,上课也比较认真,但是该生反应比较慢,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强,属于特困生。

3班:李俊峰 该生上课容易走神、分心,偶尔还会开小差,学习自觉性不高,需要老师的监督,学习比较被动;该孩子内心有点脆弱,需要多关注,多了解该孩子,端正其学习态度。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总分100分,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单项选择题40分,综合题6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整份试卷难度比例:易﹕中﹕难=6﹕3﹕1。试卷考察的范围是第一、二章,其重点是经纬网、海陆分布和地形,试卷考察的知识点覆盖了第一、二章的所有内容。

本次考试的平均分是60.10,及格率是46.07%,优秀率是15.73%。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考试失分的原因:

(1)单项选择题:共20题单项选择,平均分是27.41。单项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简单的题目,例如一些识记类的题目,学生基本都能够得分,但考察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题目,得分率比较低,例如:第三题:

妮妮说她去旅游时照了一张非常有意义的照片,照片上她两只脚分别踏在南、北半球上。这个地点可能在( )。这道题考察学生的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如果直接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回答得出来,间接地问,学生一时就难以把思维转过来。这主要原因是平时缺乏针对性练习的训练。

(2)综合题:共四道大题,四道综合题几乎覆盖了第一章、第二章的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这张卷子的综合题,与其说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如说是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综合题共60分,平均分是32.69分,其中有35分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这个分数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基本要识记的没有识记(例如七大洲四大洋,部分学生还不能把名字记住),这主要是平时授课时没有加以巩固和复习。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如:海拔),学生仍然比较模糊,似懂非懂,主要还是归因于基础知识不过关。

(3)综合来看,存在问题:

第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平时课堂上不注意听课,学习自觉性差,课外较少花时间去巩固地理学科知识。

第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原理比较模糊, 学习“蜻蜓点水式”。许多问题在学生看来很容易,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缺乏知识理解与灵活应用的能力,导致学生在答题时,概念模糊,失分较多。 第三,审题不清,图文结合与实际分析能力欠缺,地理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读图与析图能力较为欠缺,不懂得如何从图表或是背景资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三、教学情况分析(分析自身原因)

1、工作状态。初中地理的教学,我感到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从来没有接触过地理教学,现在要任七年级的地理老师,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与政治不一样,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点偏理的学科;通过地理的教学,我有机会去摸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很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个平台,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

2、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于整一册书,很直接地说我并有完全吃透吃深,但是对于上每一节,我会查阅很多资料去了解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去了解别人是怎样来处理知识点的,然后又会费很长时间去备课。尽管如此,但是总是很多时候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一个知识点使用哪一种教法经常费很长时间去琢磨。

3、组织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像政治一样,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引起学生的兴趣,毕竟像地理这些学科,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七年级上册主要是地理的入门知识,知识点比较多,要学会读的图很多。很多时候我都不会把知识点讲得有趣,不懂得怎样引导学生乐于去读图,静下心去读图,这样教学效果明显不尽人意。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1、自身不足的改进

这次的期中考试学生成绩糟糕,很主要原因是跟我的课堂教学有关,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知识点的处理不够恰当,没有好好把握住课堂40分钟,学完一章节后,比较少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没有落实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下半学期,首先,就要吸取上半学期的教训,总结一下哪些教学方法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哪些教学方法学生是很难接受的,讲授哪种类型的知识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总结上半学期的经验,好好规划下半学期的教学。其次就是要好好钻研教材,摸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很有用,善于去创设各种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定要充分准备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地理学科成绩的重要机会、重要时间,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学会更多的知识,打好基础知识关,提高综合地理能力。

2、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手不离图

地理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落实在地图上,是学不好地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要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