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

  红军长征的故事:走出草地第一仗

  刚出草地第一仗,攻打天险腊子口。

  老红军王承登记得:敌人的子弹四面八方,好像山里建着无数碉堡,而通道就一条路那么宽。红军战士们几乎把手里的所有手榴弹都扔出去了。武器质量本来就差,加上受潮,扔出去五个手榴弹,只有两个是爆炸的。翻过腊子口,王承登一脚踩下去,踏到的不是山石,而是手榴弹堆成的“小槛”,都是没有爆炸的哑弹,足足半米厚。

  天险腊子口,中央红军出草地打过,红四方面军后来出草地也打过。“那一仗打得真叫惨!”老红军毋广仁当时接到的命令是:一定要在两小时内拿下这个山头。下午1点,他们营兵分两路,一路正面攻击,一路迂回到敌人身后,恶战一个半小时终于拿下。但山上的树都在燃烧……

  老红军康渡当时在突击队,7个人一组,力夺腊子口。不过,每人只有十几发子弹,首长又严格规定,因弹药严重吃紧,100米内才能开枪!当晚,康老他们爬了一夜的山,终于在凌晨交上火,他那组,5位战友壮烈牺牲。

  老红军王其仁回忆说,敌军溃败了,士气低迷,过一条河时连埋在桥旁的炸弹都来不及引爆就急急忙忙逃了。而走出草地的红军,坚韧如钢!

  老红军赵本清当时所在的营,“进草地时400人,三周后走出草地时,只剩100人左右。”

  老红军陶立功泪光闪烁:“走出草地之后,部队到了甘南,找到许多大豆。一个多月没吃过一顿饱饭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结果有的人活活被胀死。”

  老红军刘金国终身难忘,最后一夜宿营草地时,眼看要走出草地了,第二天军号一响,他起身一看,背靠背的一大片战士都安安静静坐着,再也没起来……

  但从草地走出的英勇红军,为革命保存下了“金子中的金子”,培育出了惊天动地的士气与坚韧不屈的斗志,深远影响绵延至今。

  刚进草地时,来自江西石城一位姓郑的小宣传队员,精神抖擞,不停地讲故事、唱山歌,柴火拣重的背,工作拣难的做。但在进入草地不久,他突然发起了高烧,病倒了,尽管团政委杨成武把马让给他骑,把干粮匀给他吃,但他的病情还是恶化了。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杨成武说:“政治委员,我不行了,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最后,经过一阵急促的喘息,他说:“希望党的路线胜利,革命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家里,我是为执行党的路线,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的!”

  这是历史的真实一幕,这是红军的普通一兵,这是长征的伟大闪光!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黑板报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黑板报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1934年10月中旬,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怀着必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踏上了征途,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在毛主席的诗词里,有这样几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是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时,不因自然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不顾艰难困苦,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最终他们胜利了.这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因饥饿而晕过去了.这时,又来了一位老红军,看见孩子的样子,先给孩子灌了点水,等醒了之后,把自己仅剩的一点干粮分一半给孩子吃了,但看孩子还是没饱,犹豫了一会儿,又把最后一点干粮给孩子吃了.要上路了,他让孩子先走,说自己歇会儿,其实他是不行了,没有了干粮,没有了水,死亡就要降临在他的身上.一不小心,他掉进了泥潭,在挣扎之中,却愈陷愈深,但他还是不断的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他的.可当人们来时,他却已经只剩脑袋在外面了.人们呼唤着他,可他已经……  这是一个多么寒心的故事啊.在长征的过程中,饥饿、寒冷、沼泽、疾病……威胁着每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有了,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设想,假如我们这代人要是生长在那个时代,该会失去多少人命?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哪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会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哪会有我们充满生机的活力,欣欣向荣、走向富强的今天?  行进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年代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20世纪,飘逸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泻处,哪里没有一曲动人的壮歌?  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渗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  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他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将伴随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 ·关于端午节的英语手抄报: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2015-07-06)
  • ·关于父亲节的英语手抄报:父亲节献礼作文(2015-07-06)
  • ·关于父亲节的英语手抄报内容:父亲的巴掌(2015-07-06)
  • ·端午节英语手抄报带翻译:耐人寻味的端午节(2015-07-06)
  • ·端午节英语手抄报内容:端午节的祭祀(2015-07-06)
  • ·父亲节英语手抄报:父亲节(2015-07-06)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