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6    阅读: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一)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别让你的情绪左右课堂

一、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中,出现了许多的新鲜的事物。特别强调教师眼中要有学生,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情感上的交流。将学生看作有生命有情感、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学习的机器,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然而这种转变是不是很理想呢?

二、描述

我教的这一届虽然不是新课改的教材,但作为老师,要随时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在课堂上。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因为这一章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主要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系列斗争。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将黄海海战作为一个典型事例典型处理,搜查了大量的关于黄海海战的史料,尤其是黄海海战中以死报国的邓世昌的一些留学前后的事情和黄海海战前清廷的准备情况做了详实的考订。尔后我用一种非常感性的语言开始讲述这段历史。

这一节课我用了很长时间做情感上的铺垫。当我讲到邓世昌抱着他心爱的“太阳犬”沉入黄海海底时,许多学生的眼睛也湿润了,他们与我一同沉浸到了那段历史中,虽然我的语言是哽咽的,但是学生湿润的眼睛告诉我,学生的心被一种情感所激荡着,而且有些同学的泪水流了下来……在学生的泪水中,我顺势一转,提出了一个我自己认为非常“人性化”的问题:邓世昌的水性那么好,为什么要选择死?在他沉入海底的一瞬间他会想什么?

学生在泪水中试图去走进邓世昌的内心世界,他们没有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在思考,试图将自己变成邓世昌,去人性的解读那段历史。学生好长时间没有说话,但是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一种别样的东西,那是一种坚定,是一种对信仰的坚定。我知道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此时课也临近结束,我没有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理解,而是将我的想法给了他们:我并不知道当时的邓世昌在想什么,但我宁愿这样去揣度他,他在想,这个国家太昏暗了,这个国家需要一些有血性的人来换起这个民族的血性,我就做这个有血性的人,用我的死来唤醒这个国度求生的欲望,再振兴起这个古老的民族。

课堂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在不言中了。孟子说过的“舍生取义”,我用邓世昌给学生做了诠释。

三、反思

似乎这堂课是完美的,一堂课让学生的心被高尚“摸”一下,应该是成功的。可是这堂课过了好久我一直都不能释怀,心中隐隐的有些东西让自己牵挂,可又一直抓不住是什么。

我要让学生在历史中学到什么?一节课我洋洋洒洒,可以说将邓世昌讲得荡气回肠。可是一堂黄海海战之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学会了如何走向死亡。难道我讲述这段历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如何去死吗?没错,不能明白什么样的死是有价值的,其生也就没有价值,但是如果没有了对生的追求,明白了死的价值又有何意义呢?毕竟我不是想将学生送到死亡之路上,而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活得更加精彩、活得更有意义。其实在生死存亡的时候,轰轰烈烈的死固然值得称颂,但是忍辱负重的活比死更加艰难也更加有意义。因为自己对邓世昌已经产生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价值认同,这种情绪不但左右了我,也左右了我的课堂,让我的课堂走向了一种我并不期望的价值走向。

无独有偶,就在我刚刚从这节课中有所悟的时候,我听了一节课。这位老师讲的是日本侵华战争,中间有这样一个环节:

教师打出了一张张日本在中国犯下罪行的图片,每张图片都极有震撼力,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教师用一种极富穿透力的声音在讲解着这些图片,从教师的声调中明显地感觉到了老师自己已经深深地被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所激怒……教师讲解好了之后,用一种极为低沉的声音问学生:“面对日本所犯的滔天罪行,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群情激荡,纷纷表示要报复日本。这位老师很理智的引导着学生,“日本在历史上曾经给我们带来了巨

大的伤害,这种违背人性的行为是我们一直都谴责的。但是如果我们„以牙还牙‟报复日本,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在违背人性呢?”我为这位老师暗暗叫好,理智的引导学生谴责日本的罪行,而不是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仇恨,不让自己的情绪左右课堂,真的是堂好课。

中日的历史事件是很难讲述的,因为越是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心中就越痛,也就不自觉地会产生对日本的憎恨。但是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情绪左右了课堂,并且由此而影响了学生,我们让学生学习这段历史,并不是想让他们时时刻刻恨着日本,而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警惕日本的军国主义,并且也防止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强权意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在这段历史中感悟到“和”的重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和”的种子,期望着他们构建新的中日关系。法德百年世仇都可以和解,那是因为德国的反省和法国的大度,中日为什么不可以和解?如果若干年后日本真的反省了这段历史,而我们还是仇恨的,那么中日能和解吗?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左右了课堂。我们的历史教学要从“目中无人”走向“心中有人”,但并不是任由各种情绪在学生中漫延。在有情有义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还要有理有节,让课堂在充满人性关怀的基础上焕发出睿智的光辉。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二)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高占臣

在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教师工作热情低,历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考什么,教什么,课堂照本宣科,课堂满堂灌,教师45分钟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囫囵吞枣,兴趣寡然,,死记硬背以应负考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怎样不负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历史课,成为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 ,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这给我们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标”思想,真正认识到中学历史教育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历史教学应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由重视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我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由“写教案”变为“设计教学”从注重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我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例如:《汉朝的中外交流》设计

1. 创设情境,探讨历史

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调动图文并茂的三维立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第一, 情景再现,看《张骞出使西域》视频。

第二, 直观展示,展示佛寺,佛塔的图片,敦煌雕刻和壁画,王维的《鹿柴》诗,“世界,觉醒,境界,一尘不染,天花乱坠”等日常用语,引导学生得出佛教对建筑,雕刻,绘画,诗歌 日常用语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 亲自体会。设计“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怎样进行买卖?又会有哪些所见所闻?”这一想象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构思,然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吧。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

2. 大胆取舍,拥抱现实。

“佛教东传”教材中是淡化处理的,但由于湘潭很多人信仰佛教,既有紧邻湘潭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南岳,又有位于市区的昭山寺庙,很多家庭还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针对湘潭的这种情况,将“佛教东传”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自己所在的街道和昭山寺庙等地方“调查佛教”。在课堂上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设计一个自由谈:“你认为信佛是迷信吗?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激发思考,激励质疑【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教学在于让学生的思想冲破牢笼,让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学生的心灵喷涌而出。因此在这节课后,安排了“你还想说什么?”“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悟?还有哪些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此设计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像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教学时,我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近代社会,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认识、关注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习了历史课程的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都能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常规教学中,我们努力在每一课堂、每一教学活动中都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都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在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关注……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的方法;告知学生历史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概念、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技能,应了解哪些基本理论。并努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使学生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真正提高中学生历史教育的质量。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三)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

在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教师工作热情低,历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考什么,教什么,课堂照本宣科,课堂满堂灌,教师45分钟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囫囵吞枣,兴趣寡然,,死记硬背以应负考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怎样不负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历史课,成为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 ,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这给我们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标”思想,真正认识到中学历史教育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历史教学应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由重视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我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由“写教案”变为“设计教学”从注重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我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例如:《汉朝的中外交流》设计

1. 创设情境,探讨历史

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调动图文并茂的三维立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第一, 情景再现,看《张骞出使西域》视频。

第二, 直观展示,展示佛寺,佛塔的图片,敦煌雕刻和壁画,王维的《鹿柴》诗,“世界,觉醒,境界,一尘不染,天花乱坠”等日常用语,引导学生得出佛教对建筑,雕刻,绘画,诗歌 日常用语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 亲自体会。设计“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怎样进行买卖?又会有哪些所见所闻?”这一想象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构思,然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吧。

2. 大胆取舍,拥抱现实。

“佛教东传”教材中是淡化处理的,但由于湘潭很多人信仰佛教,既有紧邻湘潭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南岳,又有位于市区的昭山寺庙,很多家庭还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针对湘潭的这种情况,将“佛教东传”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自己所在的街道和昭山寺庙等地方“调查佛教”。在课堂上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设计一个自由谈:“你认为信佛是迷信吗?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激发思考,激励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教学在于让学生的思想冲破牢笼,让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学生的心灵喷涌而出。因此在这节课后,安排了“你还想说什么?”“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悟?还有哪些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此设计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像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教学时,我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近代社会,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认识、关注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习了历史课程的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都能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常规教学中,我们努力在每一课堂、每一教学活动中都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都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在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关注……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的方法;告知学生历史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概念、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技能,应了解哪些基本理论。并努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使学生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真正提高中学生历史教育的质量。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四)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官宇

在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教师工作热情低,历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考什么,教什么,课堂照本宣科,课堂满堂灌,教师45分钟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囫囵吞枣,兴趣寡然,,死记硬背以应负考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怎样不负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历史课,成为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

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 ,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这给我们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标”思想,真正认识到中学历史教育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历史教学应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由重视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我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由“写教案”变为“设计教学”从注重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我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例如:《汉朝的中外交流》设计

1. 创设情境,探讨历史

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调动图文并茂的三维立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

第一, 情景再现,看《张骞出使西域》视频。

第二, 直观展示,展示佛寺,佛塔的图片,敦煌雕刻和壁画,王维的《鹿柴》诗,“世界,觉醒,境界,一尘不染,天花乱坠”等日常用语,引导学生得出佛教对建筑,雕刻,绘画,诗歌 日常用语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 亲自体会。设计“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怎样进行买卖?又会有哪些所见所闻?”这一想象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构思,然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吧。

2. 大胆取舍,拥抱现实。

“佛教东传”教材中是淡化处理的,但由于湘潭很多人信仰佛教,既有紧邻湘潭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南岳,又有位于市区的昭山寺庙,很多家庭还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针对湘潭的这种情况,将“佛教东传”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自己所在的街道和昭山寺庙等地方“调查佛教”。在课堂上分小组汇报调查结果,设计一个自由谈:“你认为信佛是迷信吗?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激发思考,激励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教学在于让学生的思想冲破牢笼,让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学生的心灵喷涌而出。因此在这节课后,安排了“你还想说什么?”“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悟?还有哪些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此设计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像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教学时,我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近代社会,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认识、关注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习了历史课程的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都能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常规教学中,我们努力在每一课堂、每一教学活动中都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都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在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关注……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的方法;告知学生历史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概念、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技能,应了解哪些基本理论。并努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使学生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真正提高中学生历史教育的质量。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五)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地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已有二年多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要开展好历史教学工作,我们首先就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联想式教学方法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通过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我们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为主,学生则是当然的听众。在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以后,新课程标准结合了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交融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教材为参考工具,通过基本知识的点拨,诱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与年龄特征。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接受的信息也是不断更新的,头脑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他们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甚至情感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知道中国将派遣三艘军舰去索马里海域护航;也知道上海世博会……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但往往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得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的相似,因此,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但多姿多彩的历史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联想式教学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感觉到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我往往是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样地,今天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适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制定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可以理解、深化当前的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是温其他学科之“故”而知新。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

物理方面,有阿基米德、牛顿等,生物方面,有达尔文等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也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地点。

再次是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了解得到的。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即将卸职的布什是美国连任的总统,但美国历史上除了罗斯福以外没有连任三届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可以提到中央2台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学知识,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巩固旧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教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应该抓住时机,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叙事

马庄初中 杨新锋

昨天在九4班,我感觉历史复习课上的特别扭,课堂上提的问题没人回答。我发了一通脾气,并扬言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坚决不客气.【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叙事】

课后我冷静下来,和九年级历史学科组的同事议论了这件事,他们也给我出了许多好主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写一下历史课的感受和对老师的建议,而且我觉得任何事只要动脑筋思考,就会不断完善。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四班的作业已摆在我的桌子上。一个上午,我一直没出办公室。在那里认认真真地阅读同学们写的内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后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1.不会,懒得思考。2.缺乏自信,觉得答案不够完善,不敢说,怕嘲笑。3.没听讲,不知道老师的问题。4.太简单的,不想回答;太难的又不会回答。

二. 学生困惑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上课思想不集中.2.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整体上把握不好.3.如何答好历史材料解析题.

三. 问题与解答:

1.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

老师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

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2. 我自信我能行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有自信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有实力你会更自信。

2. 怎样答好历史卷子的材料解析题

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 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同学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材料所反应的历史事件,确定中心。其次,要读懂试题的设问,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回答什么问题等。

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同学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 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作为一个历史新课程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老师,在教材、教法、学生情况等把握不到位,应该多下苦功夫,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使学生苦干加巧干,考出优异成绩.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