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庄子四则教学设计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庄子四则教学设计(一)
《庄子寓言四则》学案2014

《庄子寓言四则》学案

作者简介

庄子名_____,_______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______的思想,为____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二人合称“_______”。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常对黑暗现实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庖丁解牛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养生主:指养生的要领。

分析课文:

1、第1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写梁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与见解。

(1)庖丁解牛的总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样高超的境界的?

状态 境界

始解牛时: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年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方今之时: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境界。

(4)庖丁道出自己从解牛经验中获得的感受: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梁惠王从中领悟到养生之道。点明文章主旨。

4、文惠君从解牛懂得了“养生之道”,他感悟到了什么?

(1)试分析解牛故事的比喻意义。

(2)从解牛方法悟出的养生之道

望洋兴叹

一、主旨:

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给我们的启示:人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只有经过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人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如果盲目骄傲,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四则教学设计】

二、艺术手法:寓言、对比、灵动而有气势的语言。

三、由此可以生发出的观点:

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自大源于无知

谦受益,满招损

人贵有自知之明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追求永无止境

有比较,才有鉴别

见多才能识广

……

安知鱼乐

一、简介:

《齐物论》认为客观事物不分彼此,本质上是同一的,人们关于是非彼此之争论,皆出于成见。

“齐物论”就是齐是非,齐万物,齐物我,合天人。概括而言,“齐物论”就是一切平等。 本文则是表现庄子齐物论的名篇。

二、课文分析

关于“安知鱼乐”,庄子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子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他们的观点不同?

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人认为,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

对庄子的观点,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他对鱼儿状态的感受上,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其实是庄子愉悦心情的折射。在庄子心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于我为一”,这也就是他提倡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哲学思想。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物皆

着我色彩”。庄子的逻辑,是一种内心的逻辑,浪漫主义的逻辑,审美的逻辑。

惠子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一求真,一尚美。

庄周梦蝶

一、简介:

《齐物论》认为客观事物不分彼此,本质上是同一的,人们关于是非彼此的争论,都处于成见执著。有人认为,“齐物论”就是齐是非,齐万物,齐无我,合天人。概括而言,就是一切同一、平等。【庄子四则教学设计】

《庄周梦蝶》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二、主旨探究

庄子在这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不以为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庄子却以他独有的方式,将两者沟通起来。

简单的一个故事,表现了他在梦幻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思考。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乐。庄周梦蝶,旨在人境化一。

庄子四则教学设计(二)
庄子《逍遥游》品读四则 (教师随笔)

庄子《逍遥游》品读四则 (教师随笔)

沙市一中 邓金平

一.关于有所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大鵬要从北冥徙于南冥,需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还要有所等待,耐心等待海运条件的成熟,并把握住乘羊角而上的最佳时机。牛顿说他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王安石说“有志与力,至于幽暗昏惑而物相之,亦不能至也”,前人已充分认识到“有所待”的重要性。在现今分工更细的时代,我们要想获得一些成就,仅凭个人之力而奋其私智,就更是不大行得通了。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何做到这个“善”字,其实是大为不易的。不同的人,所待自是不同,这似乎是好理解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常有人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是有他一样的条件,我同样做得到,甚至比他做的更好。”但实际如何呢?同样的外力,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凭借、驾驭自如。同是旋风,大鹏可以借助扶揺直上,而蜩则将唯恐避之不及。在大鹏是机遇,巧妙凭借可以上达九宵,而对蜩则是危险,稍有不慎则会丧命九泉。此可谓有志与待,而无力善以驭之,亦不能至也。

当然,这也并不是要我们安于现状,不可追逐心中梦想。诚然,丑小鸭永远也不能够变成天鹅,因为鸭子终究不是天鹅,但人是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总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这些说法固然并不为错,但要以士兵应有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为保障,公民要有民主自由的选举权利为基础。内外条件不具备之时,不知己,是谓不明;不知彼,是谓不智。不明不智,轻率以取,果敢而为,勇气固然可嘉,但何异于飞蛾扑火?是凤凰,浴火可以涅槃重生,是飞蛾,扑火则会引火自焚,不知他人的天堂极可能就是自己的地狱,又何得养生之道,又何以全身尽年呢?

二.关于蜩与学鸠之笑

平凡者有平凡者的尊严,渺小者也有渺小者的快乐,但是不可以自己的小来否定他人的大,甚至以自己的丑来批判别人的美。再怎么卑微的生命,也无权剥夺其享受自己作为生命存在的大快乐、大舒适的权利,这是自己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和赞叹,故而虽为井底之蛙又有何妨?能作如是观,则即使是与身形力量无比巨大的大鵬相比,虽是渺小如学鸠者,也是可以挺直胸膛,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

间,也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逍遥自在的生活,也不妨成就其为平凡者的伟大的。但如果不甘寂寞,缺乏自足,还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否定批评他人的生存方式、行为准则,则极可能使自己陷入可笑可怜的境地。同样宋荣子之笑,也有如此类。以为自己在财富职位学识能力等方面优越于人,以求得蜗角虚名自喜、以讨得腐臭鼠肉自矜,不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那他也必然会同样沦为反被他人轻看的对象。

三.关于小大之辩

庄子承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对雄浑壮美的大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但何可谓大?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就是大吗?现在的望远镜已能看到100多亿光年前的天体了。不知晦朔的朝菌可谓小吗?但现在的显微镜还在向电子夸克内部继续探寻迈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内在的宇宙,每一个生命都是无限宇宙的镜像,所以佛说众生皆是平等,人皆可以悟道,人皆可以成佛。老子所言“见微知著,见小曰明“”不出户可以知天道,不窥牗可以见天下”,也并非荒诞虚妄之词,其中实有深刻之哲理在。既然每个生命都是有限、同时又是无限的宇宙,那又何必一定要有小大之辩呢?是故一死生并非是虚诞,齐彭殇也不必为妄作。

同死生,齐万物,研习大道,体道成佛,才能真正无小大之辩,无善恶之别。所以庄子对大鹏的赞美,对学鸠的不屑,也可视其泄露了未能完全免俗的尾巴,或者说是不得彻底自由的挣扎。虽然他可以“形似槁木,心如死灰”,但既然有小知不及大知的小大之辩,说明他有时也难免堕入讲求功名善恶、好较大小高下的世俗之中,虽欲逍遥而不得。

四.关于列子的有待和庄子的无己宋荣子做到了无功无名,对身外之世,未数数然,但于自身致福之事,如袪病长寿之类,还是数数然的。列子修炼更上一层,已能乘风而行,但是还不能“乘天地之正”,顺应自然规律,与四时俱变,同万物为一;仅能乘风而不能驾驭六气,更不能顺应六气的变化,做到“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而且“旬又五日”还要返回,远不能不受任何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如同现在的穿越剧一样上天入地,自由逍遥地遨于过去,游于未来。所以如已达到“至人无己”的境界,与佛的无形无相,无生无死,无福无报大约是有一致之处的,正可谓天下虽百虑而一致,纵殊途而同归。

但对庄子的无己之论,我们还是觉得太过荒诞不经,不近人情,以为是狂放而不足信的。但老子早就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一般认为,老子之道是非常之道,玄之又玄,高深莫测的,作为其后继者的庄子的理论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也就不必过于奇怪了,又岂是我等中下之士能够参透的吗?但老子又说:“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我们之所以难以理解,以庄子所说的“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之语来看,只是我们心智封闭如聋盲所致。而心智的聋盲,这与读过多少书是没有必然关系的,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纵然胸贮万卷,学富五车,不善化用,不能悟道,知识再多,也只能导致“虽智大迷”,所以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悟道犹如参禅,既需潜心修行,也需“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讲求顿悟。但能否在读《道德经》或《庄子》时,如禅宗六祖惠能在卖柴时听人读诵《金刚经》就能引起内心的领悟一样,有幸一窥至人之高妙,那就要看我们的机缘造化如何了。

庄子四则教学设计(三)
安知鱼乐教案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庄子四则教学设计】

庄子四则教学设计(四)
名师导学庄子寓言四则

【庄子四则教学设计】

先点广告,再用资料

轻轻动手,帮你朋友 上有您想要的资料

名校名师课堂教学资料选编

有您支持,我更努力。你需要的资料我都有,需要点下列文件夹 中考训练 (539) 公务员考试 (272) 公文写作 (460) 初中理科.. (856) 初中英语 (753) 初中英语.. (91) 北大附中.. (1025) 只卖一次 (178) 名师课堂 (2057) 学校文件 (285) 家教辅导 (3314) 小学英语 (73) 教 文学阅读 (179) 生活百事 (210) 语文教学 (1941) 阴阳风水 (43) 高中英语 (526) 高考试卷.. (771)

《庄子寓言四则》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作家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无为”,主张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写,“外篇”与“杂篇”为弟子、门人所写。

《庄子》中充满了哲理与诗情。“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先生语)《庄子》不但是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的渊薮,还给中国古代世人提供了精神上的避难所,是抚慰受伤心灵的一碗鸡汤。

(二)课文分析

1.《庖丁解牛》

此寓言选自《庄子·养生主》。作者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即处事、生活都要“因其自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避开矛盾的纠缠,达到“游刃有余”,尽享天年。

课文分为四段:

第1段,描写庖丁解牛的本领十分高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第2段,文惠君对庖丁精湛的宰牛技术表示赞叹。

第3段,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与见解。本段有4个层次:

①庖丁指出解牛的总原则。

②庖丁自述解牛经验。

③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④庖丁道出自己从解牛中得出的感受。

第4段,文惠君从中领悟到“养生之道”。

2.《望洋兴叹》

此寓言选自《庄子·秋水》。寓言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所选文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层从开头到“以天下之美尽在己”。展现一幅秋水时至的景象,河伯见而自喜。写河伯的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到结束,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河伯见而自识其丑。写河伯到海边之后才认识到自己那种自大的观点是危险的。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3.《安知鱼乐》

此文段选自《庄子·秋水》。“安知鱼乐”轻松闲适,意兴盎然。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好辩论、重分析。庄子智辩,重欣赏,具有艺术家的风貌。至于他们的辩论孰是孰非,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逻辑上说,似乎是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情的投射与外化。陶渊明的诗句“临池愧游鱼”也是这个道理。

4.《庄周梦蝶》

此文段选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是表现他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说不知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充满了梦幻迷离。其实,庄子是在说庄周和蝴蝶是可以混同为一的。也就是说,世界万物从现象上说是“有分”的,但从“道”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区别。蝴蝶和庄周不过是“道”转化的不同形式而已。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加红字读音及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zhōng 合乎)

B.技经肯綮之未尝 (qìng 筋骨结合之处)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xíng 磨刀)

D.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āi 水边)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B.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下列句子中加红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

B.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C.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D.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4.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族庖岁更刀,折也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B.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D.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5.《庖丁解牛》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多次比喻,请根据“本体”填写“喻体”。

6.根据下列文句写出成语。

(1)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各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7.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曹端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8.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9.对下列句子加红的词注音或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笃志研究 ②坐下著足处 ⑧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 ④毁淫祠百余

A.笃:坚定 zhù 附着 屏:píng 摒弃 淫:惑乱的

B.笃:忠诚 zhuó 附着 屏:píng 摒弃 淫:滥设的

C.笃:坚定 zhuó 踏 屏:bǐng 除去 淫:滥设的

D.笃:忠诚 zhù 踏 屏:bǐng 除去 淫:惑乱的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年荒劝振 劝振:指勉励赈灾

B.就墓次受学 墓次:指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C.端亦高其行谊 高其行谊:指赞扬他的行为和友谊

D.命诸生延致之 延致:指去请……回来

1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A.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B.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C.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D.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12.既葬,庐墓六年。

A.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B.已经安葬了(父母),守墓达六年之久。

C.安葬(父母)以后,守墓达六年之久。

D.已经安葬了(父母),修庐冢守墓六年。

13.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A.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B.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C.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D.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14.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是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 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 D、②③⑥⑦

15.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芳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好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附参考答案

1.B(A.zhòng C.磨刀石 D.sì)

2.C(A.向→响 B.善→缮 D.辩→辨)

3.B(少,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D(都是“意”的意思 A.一般、众;筋骨交错聚集之处 B.看见;被 C.本来;固然) 5.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