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一)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1课时 眼与视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区别生活中的近视眼与远视眼并知道矫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环节

引入课题: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有没有玩过一种叫做“蒙瞎子”的游戏?

生:玩过„„

师:是吗?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怎样的吗?

生:把双眼蒙上,然后去抓人。

师:不错,那我想问大家,当我们将双眼蒙上后去抓人容易吗?还能像平时那样敏捷吗? 生:不行„„

师:对了,别说抓人了,就连走路都是一小步一小步的,不敢大步走了,所以可以想像盲人生活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对了,所以在平时遇到盲人,我们要尽力的去帮助他。

师:我们知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那么他们的是怎么来了解周围的情况呢?

生:通过听„„摸„„

师:说得很好,这就说明了。我们人体除了眼睛还有很多的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感觉器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看看什么叫感觉器官以及感觉器官有哪些?

生:阅读

师:提问学生【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

生:眼和耳

师:对了,其实除了眼和耳人体还有许多感觉器官。如:鼻、舌、手等等。那么在众多的感觉器官中,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来看。什么感觉器官在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多,离开了它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的不便?

生:眼

师:非常对,在众多的感觉中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眼睛的结构。

活动:观察同桌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

生: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师: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1、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2、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师:(请学生认眼球的结构图)

生:„„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眼球的结构,那么当我们看物体时它们各自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倒立、缩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师:现在有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科学用眼使得自己的双眼变近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请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矫治、预防近视?

生:三要四不要

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

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 耳廓 ) →( 外耳道 ) →鼓膜→( 锤骨 ) →( 砧骨) →( 镫骨 ) →(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某位名人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二)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

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 耳廓 ) →( 外耳道 ) →鼓膜→( 锤骨 ) →( 砧骨) →( 镫骨 ) →(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某位名人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

四、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 察觉

到某些气昧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 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 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 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 -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 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雷分布也 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 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 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 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 “味道”的感觉判断。

五、触觉与温度觉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日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证实。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 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显然。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实验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温”刺激敏 感。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

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来引起的。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六、板书设计

第5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耳与听觉

二、嗅觉与味觉

三、触觉与温度觉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三)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1 / 3

2 / 3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

3 / 3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四)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北师大版)

课 题 :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 节

第5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 学 目 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

2、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 学 重 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 学 难 点:

耳的结构

课 前 准 备: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 时:1课时

教师活动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教学反思】

引 入 新 课:

板 书

讲解为主

指导实验

帮助分析耳与听觉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 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

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

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 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

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这是 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

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 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 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6 mg的含量 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 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

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 雷分布也

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 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

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 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 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 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 “味道”的感觉判断。

触觉与温度觉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日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 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证实。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

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显然。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实验 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温”刺激敏

感。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来引起的。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看图认识结构

看图了解耳的基本组成。

观察并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看图理解

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