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一)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揣摩语言,积累名言警句。

2、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真挚的爱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一封家书》)

刚才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让我们体会到了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今天,我们来认识一部家书。它自1981年问世至今已经畅销30年了,5次再版,19次重印,销售量以数百万计。有人称之为中国经典的教子书。这本书是----《傅雷家书》

小小的家书竟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们不禁想采访一下它了。哪位同学能作为它的代言人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相关信息呢?(可以从主要内容、作者及家人等方面进行介绍)

学生发言

1954年傅聪赴波兰学习钢琴,有国难回。从此家书成了父子沟通的桥梁,也就形成了这部家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倾听父子之间心灵的交流吧。

二、展读家书:感受父子对话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选择文中的一两句话,发挥想象,设计父子对话。

教师举例,如“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

的。”

傅聪:亲爱的爸爸,当我坐在钢琴旁弹奏那心中的音乐时,我是那么自信、那么沉醉,因为我能感受到你默默关注的眼神。可是,我的心中又有些遗憾,你们没能观看我的演出。我是多么想和你们分享心中的喜悦啊。

傅雷:亲爱的孩子,听到你成功的消息,我们欢喜不已。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你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3、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可以两人合作,

一人扮演傅雷、一人扮演傅聪。

4、 展示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心儿子的父亲,也读出了朋友一般民主、融洽的父子之情。可以说,爱是第一位的,没有爱就没有《傅雷家书》)

三、 品读家书:我与傅雷对话

(刚才我们倾听了父子对话,下面让我们与傅雷先生展开对话吧,请大家在文中划下你最欣赏的一个句子,并说说理由。用“傅雷先生,我想选择你的——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因为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的句式回答。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看来我们读出了傅雷的良苦用心。老师也找出了几个句子,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

齐读。)学生齐读后,1分钟背诵,积累。

• (傅雷在文中是一个双重身份的长者:慈爱的父亲和智慧的朋友,一路指引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以及提高艺术修养等。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的中国人.这诸多身份之中,都贯穿着一个字,那就是爱----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也正是因为有了爱,才得以成就《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亲子教育的典范。”这一美称。

• 。)

(板书: 爱

父亲 )

四、 悟读家书,我与父母对话

以“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 a) 学生练习

b) 展示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个人,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了解了一本书,他凝聚着父子之间深厚的情谊;也读懂了一颗心,一颗拳拳爱子之心。可以说,爱是第一位的,没有爱,就没有《傅雷家书》。希望大家课后结合名著导读,进一步了解这本书以及它背后的令人心碎的故事。

父亲 朋友

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二)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获得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课时:二课时

教具准备:电教

授课时间:9.1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学生出声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抄写,齐读生字。 (读法:读出声音,轻声快速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二、作品链接。

介绍傅聪(幻灯展示),体现傅聪的成就,引出傅雷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相关资料: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评论说,“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

美国《纽约时报》说:“他表达了斯卡拉蒂想重要表达而没有能表达出来的音乐。”赞誉他为:“当今社会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德国报刊认为:“傅聪的确是一位艺术大师,无论他演奏舒伯特、贝多芬还是莫扎特,他总能找到最适合这位作曲家音乐的音响效果。”

三、二读课文——粗略了解文章内容

幻灯展示问题,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

1.第一封信,是傅聪遇到什么情况时,傅雷写给他的?

2.傅雷教傅聪如何解决这难题?

(读法:默读,不出声音,不动嘴,快速阅读课文。只画出关键语句。)

四、三读课文——品读文章

精读画出的关键语句,并解决问题——傅雷教傅聪该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情感上的创伤呢?(幻灯展示)

(读法:细读画出的关键语句,分析总结写出自己的理解。)

逐条总结,板书答案。

五、当堂训练。

六、课堂小结。德育渗透。

七、教学后记:

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三)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一些表现思想风采的文章,与其他单元相比,视域更加宽广,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和思考。本文是著名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儿子傅聪之间关于艺术、人生的交流。

这两封家信,分别写于儿子消极苦闷和成功欣喜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之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学情分析】

由于对艺术的陌生以及对文中一些哲理性语句的不解,学生自读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深入文本,并不能真正理解傅雷对于儿子的这一番苦心孤诣的教导,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对于文中一些语句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设想】

我把这堂课的总目标设为“走近傅雷”,主要通过两则书信的学习,初步了解傅雷其人,感受一个活生生的傅雷,激起学生进一步走近傅雷的兴趣。“亲其人,信其道”,在通过文本了解傅雷感受其人格魅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观点。

课堂教学过程围绕这个总目标展开:激趣——走进文本解读傅雷——探讨展示,相机点拨——走近傅雷之后的所得——倡导大家进一步解读傅雷。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自己对傅雷的一些了解。

2、 能说出对“坚强”的理解,对“赤子之心”的理解。【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3、 通过学习本文,三分之二的同学有阅读《傅雷家书》的兴趣。

4、 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坚强”,能从傅雷的教导中进一步学习体会如何面对困境和顺境。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使学生走近傅雷并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播放傅聪演奏的肖邦夜曲,后展示傅聪弹钢琴图片和介绍文字)这一首优美抒情的肖邦夜曲出自傅聪之手,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他的成才离不开他父亲傅雷的悉心指点,在家时他们一起读书谈艺,儿子留学海外期间,仍通过书信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

册,就是《傅雷家书》。(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他们共同学习的图片,后出示《傅雷家书》)

2、《傅雷家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发行100多万册,至今不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几封家信能让那么多人产生如此大的兴趣和热情,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是为什么呢?

然而,傅雷在写这些家信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要出版,他在写信的时候只是与自己的儿子作纸上倾谈,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正因如此,透过它们,我们能读到一个最真实的傅雷。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精选的两则家书去认识傅雷走近傅雷。

(设计目的:a.通过音乐、图片的设置,尽快消除学生对傅雷、傅聪的陌生感,拉近学生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b.通过对傅聪成就、《傅雷家书》畅销情况的介绍,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去了解去探究的兴趣。

c.还原《傅雷家书》的本来面目,就是家信,父亲写给儿子的信,正如天底下很多父亲会做的那样——这样更有利于消除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真正走近傅雷。

二、读文识人——走近傅雷

1、(多媒体出示)傅雷生平介绍: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人。20年代初在徐汇公学读书时,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曾多次参加学潮。1927年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

与介绍工作,翻译态度严谨,文笔传神。“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和妻子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 他一生译著丰富,著名的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名人传》等34部。

2、 仔细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角度品读傅雷。结合具体文章,说说你对傅雷的认识。

(学生读文章——思考——讨论)

集体探讨,相机点拨:

(1) 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无微不至的父亲

① 及时的关心:第一封信写于傅聪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创伤。告诉他“失意——坦然”;第二封信写于傅聪取得巨大成功时,激励他保持谦卑,勇攀艺术顶峰。告诉他“得意——淡然”。

教师点:是不是让你想到了另外一位父亲?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父亲,他再三不放心,一定亲自送儿子上车,帮儿子拣定位置,反反复复嘱咐路途的琐事,甚至拖着肥胖的身子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真是事无巨细,件件关心!

傅雷仅管不在儿子身边,但在傅聪成长的最关键的十余年间,傅雷仿佛和儿子一起在国外,亲眼看着儿子经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时时给予提醒,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

两位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事不同,但那份对儿子时时刻刻的牵挂相同,

无微不至的关心相同,那份深深的慈父情相同!

② 深切的期待

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一个词来说。明确:“坚强” 教师点:怎样理解取得成功时要坚强呢?成功时要做到不被鲜花掌声所迷惑比失败时要振作更困难,只有做到“坚强”,才能不被成功蒙蔽了双眼,才能在成功的时候依旧保持冷静的头脑,发现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保持奋斗的状态。

期望儿子最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具有赤子之心的人。

如何理解“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如何理解“赤子之心”?

教师补充:(多媒体展示)黑塞:德国大作家,194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年岁上,与傅聪属于两代人,黑塞83岁那年偶然在电台里听到傅聪演奏的肖邦音乐,黑塞突然感到冥冥中上帝为他安排了一个奇遇——他等待了一辈子的钢琴家从天而降了!他激动不已,当即写了一封《致一位音乐家的公开信》印了一百多份,分发给欧洲各界的朋友。他说“一个叫傅聪的中国钢琴家,他把肖邦弹活了!”傅聪是“真正的肖邦”!

点拨:尽管他们属于两代人,尽管他们相隔万里,但傅聪用音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黑塞就是通过这个世界了解了他,成为他的知音。傅聪用音乐创造了他心灵的朋友。

赤子在现实中可能境遇不佳,身边的世界也许让他孤独,但正是在这孤独中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普天下的赤子都将

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四)
7.傅雷家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 理解文意2、深情诵读 体味感情

3、对比阅读 感知差异4、综合概括 抓关键词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蕴含在书信中的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盼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儿子——钢琴家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财富。那一封封家信,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曲曲闪动着父子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两则,共同欣赏那动人的旋律吧!

二、作家作品:

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著主要有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编汇成册,即《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三、 疏通字词

扶掖 枘凿 凭吊 庸碌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惊心动魄 自知之明

四、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简述两封家书各自的创作背景和目的?

家书一:写于傅聪精神消沉时,傅雷劝慰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家书二:写于傅聪在音乐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时,傅雷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攀艺术至境。

2、阅读家书一:

①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聪,亲爱的孩子。”:语气温情亲切疼爱,儿子在打击之下,精神消沉,父亲用这样的语气劝慰儿子,会让儿子强烈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会更好地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②当傅聪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傅雷是如何劝解的?举例说明。

劝解可分为三层: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的。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③傅雷劝解儿子的语言有何特色?

3、傅雷劝解儿子的语言和写法有何特色?

举例:㈠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里运用三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父母对儿子细致入微的体贴关爱,同时也表现了傅雷作为慈父的一面——对儿子受伤的心灵进行深情抚慰。

㈡比喻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活着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此句饱含哲理,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得意,也有失意。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

比喻②“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形象地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告诉傅聪凡事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

比喻③“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学生)凭吊古战场时,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年那样身不由己、拼死沙场。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要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回首往事,做到冷静、洒脱。

(教师)控制情绪的必要,对待感情的创伤就像古战场被黄沙掩埋只留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头脑一定要冷静,心态一定要平和。

引用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故事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小说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主人公,他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造的。他一生与音乐为伴,在生活中到处碰壁,始终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

(学生)引用这个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教师)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艰难,但他始终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傅雷在此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正视困难,学会解决问题。

小结:语言特色

㈠语气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切㈡语言含蓄生动、饱含哲理:傅雷善用比喻和故事。 4、家书一小结

第一封家书从内容上看是傅雷在傅聪遭遇坎坷,精神消沉时,安慰并鼓励儿子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和艺术上的挫折。

从形式上看,傅雷借助比喻、故事和自己深厚的生活、翻译和创作累积将款款舐犊深情融入字里行间。

5、阅读家书二

①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在他获奖之后。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②第二封信中,当傅聪取得巨大的成功时,傅雷是怎样和儿子一同分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体会)

③傅雷在儿子大获成功时是怎样表达父爱深情的?举例说明。

答案:

①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做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新年“礼物”。表现出傅雷夫妇对儿子音信的盼望和收到信后的喜悦。

②当傅聪取得巨大的成功时,傅雷是怎样和儿子一同分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体会)

首先在傅聪成功之际,傅雷倾情相贺,为儿子感到高兴和自豪。

其次表达了欣赏艺术的喜悦,同时告诫儿子在成功时要保持冷静谦卑,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第三傅雷激励傅聪继续为祖国、为民族争光。

最后鼓励傅聪坚强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从而是自己的艺术境界日趋完美。 ③傅雷在儿子大获成功时是怎样表达父爱深情的?

例子㈠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

傅雷面对孩子的成功,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段话中既有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的无比幸福,又有欣赏艺术的喜悦,还有为祖国的荣誉而激动的心情。

例㈡①除了第二封家书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新年“礼物”。还有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这里将傅聪的弹奏比喻为流水,表明傅聪在经过了艰苦的训练后,已经拥有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艺。同时,傅雷期望傅聪成为新中国的钟声,隐喻了傅聪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将要以气吞斗牛之势响遍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传达出傅雷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例㈢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傅雷对于这些诗句典故的引用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既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又把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生动形象、含蓄蕴籍地传达了出来。

小结:语言特色㈠直抒胸臆,毫不矜持㈡比喻形象,情感深挚㈢引经据典,内涵丰富 6、家书二小结

从内容上看是傅雷在傅聪音乐会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时,激励他保持谦卑和赤子之心,勇往无前,追求艺术至境。【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从形式上看,傅雷更多地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情达意,中间穿插使用比喻和诗词典故,使得理至易明。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了解到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傅聪遭遇困惑和大获成功之时,做为父亲,傅雷及时给予儿子以人生的指导和艺术的启迪,让我们为之羡慕、敬佩和感动。

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五)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篇一: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1

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学习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

作者在信中流露出来的舐犊深情

教学难点:

“坚强”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幻灯片导入

说明:播放各种版本的《傅雷家书》封面图片。

导言:刚才,同学们看这些不同版本的《傅雷家书》肯定会有许多感慨。

今天,我们将学习《傅雷家书两则》这篇课文。

方式二: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傅聪先生钢琴演奏片断。

导言:刚才大家欣赏到的钢琴曲的演奏者是著名钢琴家傅聪。他之所以成为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全是他的父亲——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悉心教导的结果。特别是在傅聪在国外留学的岁月里,傅雷更是通过一封封言辞恳切的家书,与儿子就音乐和艺术进行探讨,教育儿子懂得国家的尊严和荣辱,做人的态度和品格,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古人云:家书抵万金。这一封封体现着浓郁亲情的家书被结集出版,定名为《傅雷家书》。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傅雷家书两则》。

方式三:照片导入

播放傅雷全家各时期生活照片,力求烘托出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

导言:这是一个温馨、充满亲情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是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而营造出这一让世人敬慕不已的家庭的一个重要因素便那一封封饱含深情的

家书。在家书中,有父母的谆谆教诲,有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浓郁的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于是,一部最受欢迎的读物——《傅雷家书》诞生了。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一九八六年就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傅雷家书》是青年人最喜爱的读物,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必备的经典藏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两则家书。

屏示:课文题目。

二、教与学

(一)预习情况交流

1、字词释交流。

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如下内容:

庸碌:平庸而无所作为。

凭吊:面对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谀词:指讨好巴结人的话语。

扶掖:扶持,提携

大惊小怪:指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做作声势或表现得过分惊讶。

廓然无累:指心境单纯,不受外界的干扰。廓然,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 重蹈覆辙: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涕泗横流:“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泗,指鼻涕。形容极度伤心。 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气吞斗牛: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形容气魄很大。

2、作者资料交流【冀教版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学生宣读作者资料后,电脑屏示: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抽生朗读课文;电脑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

2、布置要求:在听、看课文的过程中,勾划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3、全班交流:

以“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为话题,进行专题发言。

4、用一句话写出两家书的大意。

学生交流发言。

提示: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表现了傅雷的舐犊之情,以及他对艺术的真切感受。

(三)研读赏析第一封信

默读第一封信,研讨下列问题:

1、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提示: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和开导,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3、傅雷在信中是怎样开解劝慰儿子的?

提示:一是告诉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精神消沉的情形是难免的;二是开导儿子有困难要及时向父母倾诉;三是告诉儿子在失意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的平衡;四是鼓励儿子要像克利斯多夫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打击。

4、“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

5、作者在家书中举克利多夫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克利斯多夫的经历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而傅聪在国外学音乐,一直以克利斯多夫为榜样,甚至自称为克利斯多夫。作者特举克利斯多夫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6、第一封家书用了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提示: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太阳比喻高潮时的紧张情绪,雨水比喻低潮时的颓废情绪;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2)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心灵的灰烬喻感情的创伤;古战场喻指当初让自己痛不欲生的往事。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十分真切地道出了一个“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四)赏读第二封家书

出示探究问题

1、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提示: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候写的。

2、傅雷对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怎样的评价?

提示: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幸福和骄傲,“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

会涕泗横流的”,道出傅雷的喜悦之情。

3、“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提示:艺术是艺术家们艺术才华的精妙体现,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欣赏艺术时,它没有世俗的功利色彩,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作者认为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4、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坚强”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5、对“赤子之心”和“孤独”,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孤独的。

6、文中说,“矛盾正是蓬勃的明证”,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作者说这话的目的是要鼓励儿子不要惧怕矛盾,以辩证的目光看待矛盾,从矛盾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作者还语重心长的告诉儿子,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矛盾等着你去解决,因此,惟一能够做的便是在解决矛盾中趋向完美。

(五)课堂活动——赠言

设想一:

假如你的一位朋友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向你诉说苦恼,如果让从课文中选取有关语句来开导他,你准备选取哪句话,并说明自己选择这个句子的理由。 提示:建议学生从文选取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来作为规劝开导朋友的话。陈述选取理由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想议练

a级:基础训练

1、摘抄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b级:拓展训练

2、下面是著名学者刘再复《洁白的纪念碑》选择你所喜欢的语句,结合课文内容和作家的情况,谈谈你的理解。

翻译家死了,留下了洁白的纪念碑,留下了一颗蓄满着大爱的心。

纯真得像孩子,虔诚得像教徒,比象牙还缺少杂质。

莫扎特的曲子中醉了,因为畅饮了善的纯酒。能在善里沉醉的人,才能在恶的劫波中醒着。 五

雪,任凭风的折磨,雨的打击,

总还是一片洁白。

人的意志可以把雪抛入泥潭,但不能改变雪的洁白的颜色。

我爱默默的白塔,翩翩的白鸽、白鹤与白鹭,但更爱洁白的、不被尘埃污染的心怀。 八

比诗还令我泪下,比小说还动我情感,比哲学还令我深思。征服人的心灵的,是心灵本身。 九

心灵是文学的根抵。伟大的文学仰仗着心灵的渗透力,把高洁的芬芳注入世界。 十

未能发现心灵的潜流,只能盘桓于文学的此岸,感慨彼岸他人笔底的波澜。 c级:提高训练

3、阅读下面这封傅雷夫人朱梅馥给傅聪的最后一封家书,你从中看出1965年末傅雷夫妇面临哪些艰难的处境?

亲爱的聪:

前几天爸爸才有过信给你,本来不需要我马上动笔,可是有些心事已经考虑了几个月,但等你回伦敦商量。今年六月底爸爸工作时头脑发热,空洞好似一张白纸,觉得再硬撑下去有危险了,自动停止。八月初恢复工作,到九月底忽然眼睛发花,每分钟都有云雾在眼前飘动,不得不又放下工作。你知道爸爸是闲不住的人,要他不做事并且不能看书,真是难上又难,此次自动停止,我深深体会到问题严重。经过眼科医生检查,眼睛本身除了水晶体混浊,无其他毛病,还是脑力视力用得太多,疲劳过度所致,但无什么特效药可治,只有彻底休息,不用目力,长期休养。现在一面休息,一面服中药,着重肝肾两补,把整个身体的健康恢复起来,据说慢慢可能复原的。爸爸近年来体弱多病,像机器一样,各部分生锈不灵活,需要大大整修。可是爸爸为了将来生计,前途茫茫,不免焦急,专业作家不像大学教授,有固定薪金,体弱或年迈时可享受退职退休待遇,他只能活一天做一天,为此不容易安心养病。回

想今年五月初与你通话时,你再三问我要不要多汇些钱,我再三说不用,你已经为我们花费了不少,同时满以为爸爸这副老骨头还能工作,生活不成问题,谁料事隔数月,忽然大有变化,真叫人生什么事都不能单凭主观愿望。除了健康衰退,生产又少又慢之外,稿酬办法又有改变,版税只在初版时拿一次,再版稿酬全部取消,总的说来,不及过去的三分之一。爸爸以前每年可译二十万字,最近一年来只有十万字光景,要依靠稿费过活,的确很难。即使眼睛不出毛病,即使稿费维持老标准,因为体力脑力衰退而减产,收入也大受影响。何况现在各方面都有了问题。我们一九五八年以来的生活,都是靠当时在平明出版的书归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时多得了一笔稿费,陆续贴补的。目前积存无几,更使我忧虑。故上月底爸爸排开重重顾虑,向中央做了汇报。本月下旬接“人文”来信,说经各方领导商榷后,今后决定由“人文”按月津贴固定生活费一百二十元。领导对爸爸如此关怀照顾,不用说我们都十分感激。不过事实上我们的房租五十五元,加上水电、电话、煤气以及工资已经要花到九十余元,吃用还不在内,如今又加上一笔长期的医药费。当然我们不愿意把这副重担加在你身上,你终年在外奔波,成家立业全靠千辛万苦的劳动得来,有了孩子,开支更大。怎么忍心再要你为父母多开几次音乐会呢?再说,暂时我们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手头的积存尚可逐月贴补。但若你能分去一部分,我们自己贴补的钱就

篇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安排2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第1课时

(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傅聪的有关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